七佛歌词是什么意思,电视剧西游记好看在哪?
老《西游记》很厉害,但是究竟厉害在哪里,大家不一定全都知道。
我们经常不知道经典为什么是经典的。金庸的江湖地位为什么比梁羽生高?梁羽生为什么又好过诸葛青云?很多读者其实说不出来。
作为一个读书写字的人,我从自己的角度给大家解释一下:老西游记到底厉害在哪里?
这篇文章不谈演员们的表演,不谈词曲音乐,也不谈摄像、取景之类,只讲文字上的东西。
在这一方面,后来的所有西游电视剧和它相比,都有巨大的差距,简直是尹志平和洪七公的差距。
二
比如大家都知道一句台词:
“你是猴子请来的救兵吗?”
这是红孩儿的台词,被问的人是观音菩萨。这句台词在《西游记》的原著里有吗?有的,但是有一点点不一样。原著是这样的:
“你是孙行者请来的救兵吗?”
拍电视剧时,“孙行者”被改成了“猴子”。到底哪个更好呢?当然是猴子好。
看起来是一词之差,但改成“猴子”,这句话就更容易钻进你的心里;你就更容易记住红孩儿,这个光着腚的“黑社会二代”、海淀银枪小霸王,正作死地对着观音菩萨发问。
据说86版《西游记》是三个人编剧的,包括导演杨洁。仅仅从这一句上说,编剧青出于蓝了。
再随手举一个例子。第四集里,孙猴子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有一天观音菩萨路过,两人发生了一番对话。双方的台词不过几句,有的是保留原著的,有的是编剧导演自己发挥的。
保留了哪一句呢?
“特留残步来看你。”
发挥了哪一句呢?
“世上自有救你之人,却不是我。”
多么好的一句台词啊。菩萨这淡淡的一语中,有茫茫宿命,有莫测天机,有些微逗弄,有谆谆诲谕。
它给了猴子多少遐想:世上确有救我的人,可红尘万丈,他在哪里呢?既然不是你,那又是谁呢?
这得是一个文字功力多么扎实、又多么聪明有情商的人,才能为菩萨想出这样的台词啊?
三
再给大家来讲一个小情节,看看老西游记的功夫。
有这么一段情节:取经路上,唐僧来到了一个叫“木仙庵”的地方,里面有几个仙风道骨的老人,其实都是松树、柏树等变的妖怪,非拉着唐僧作诗联句。
唐僧禁不住几个老妖怪的撩拨,动了诗兴,就和他们唱和了起来。
一共作了多少首诗呢?在《西游记》原著里,他们你来我往,共作了七首律诗。吴承恩大概是有点想炫耀诗才,但这些诗其实水平不高,空洞乏味,而且这一段情节也很拖沓,啰哩啰嗦。
而在电视剧里,七首律诗被砍得只保留一首,恰恰是选了最好的一首。
它的开头两句是这样的:禅心似月迥无尘,诗兴如天青更新。
作到最后两句时,四老一致要让唐僧来收尾。大家记得是怎么收的吗?
半枕松风茶未熟,
吟怀潇洒满腔春。
众老都鼓掌:“好一个 ‘吟怀潇洒满腔春’!”而作为观众,我也想说,好一个“吟怀潇洒满腔春”!
大家想一下,当时拍《西游记》篇幅那么有限,狮驼岭、比丘国等等大戏都砍掉了,却认真保留了这一段,拍电视剧的人真是有一份诗情画意在。
更难的是,能大段砍掉原著里堆砌的烂诗,唯独选出最清新的一首,大加发挥,说明拍剧的人识诗、懂诗。
于是,原书里一段冗长乏味的情节,变成了荧幕上一段紧凑、风雅的诗会。它是很有作用的:一路上懦弱无能的肉鸡般的唐僧,抓住了这次机会,展露了自己的风采。
它会让你恍然领悟到:“御弟哥哥”并不只是个光会叫“大王饶命”、“悟空救我”的窝囊废。他一路迷倒那么多女王、女妖,不只是靠一张小白脸,更不是靠器大活好。他是有禅心似月、诗兴如天的一面的,是有吟怀潇洒、满腔才华的一面的。
四
更厉害的是后面。
在这一场文绉绉的诗会过后,四个老妖怪图穷匕见,现出了皮条客的当行本色,推出一个女妖怪——杏仙来迷惑唐僧。
在原著里,杏仙用来勾引唐僧的也是一首诗,水平仍然很差劲,说文艺不文艺,说尺度又没尺度,我看还不如咱们陕北信天游的“白花花的大腿水灵灵的逼,这么好的地方留不住你”来得刚猛直接。
然而拍剧的人是有慧眼的。在杏仙这首平庸的诗中,他看见了一句“雨润红姿娇且嫩”。他的灵感被触动了,觉得这里面有文章,可以发挥。
于是在电视剧里,它被生发成了一首歌。庸俗的“娇且嫩”不见了,变成了文艺十倍的“雨润红姿娇”。这首歌还被加上一个名字《何必西天万里遥》。
大家还记得这个开头么:
桃李芳菲梨花笑,怎比我枝头春意闹?
芍药艳娜李花俏,怎比我雨润红姿娇?
这两句词,瞬间画出一代名妓(妖)的袅娜和妩媚。这词太切合妖怪的身份了,因为她是杏,她自然要压倒桃李、盖过芍药的。
按理说,“枝头春意闹”这一句是不该出现的,那是宋词里的句子,唐僧不该早几百年听到。但我们是可以原谅这一细节的。
香茶一盏迎君到,
星儿摇摇,云儿飘飘,
何必西天万里遥?
欢乐就在今朝,
欢乐就在今宵。
听着杏仙一唱三叹,是否连我们不禁都会想:是啊,这美好的良夜,何必西天万里遥呢?
就像原著中说的:“若肯放开怀抱,长发留头,穿绫着锦,胜强如那瓦钵缁衣,雪鞋云笠!”
我经常想,如果换了是我,有没有这个功夫,把一句粗直的“雨润红姿娇且嫩”,变成一首《何必西天万里遥》?我真的很怀疑。
五
再随便举一些86版《西游记》里厉害的文字功夫吧。
例如观音菩萨曾变成一个老和尚,给锦襕袈裟打广告,勾引唐太宗来买。她是怎么打的呢?在原著里,这是啰啰嗦嗦一大通话,并不精彩。
但在电视剧里,经过大刀阔斧修改,最后拼接锤炼出几句:
“这袈裟,冰蚕抽丝,仙娥织就。穿我袈裟,不入尘轮,不堕地狱,坐有万圣朝礼,动有七佛随身。”
接着,观音菩萨又给西天的真经打广告,精炼到只有四句:
“能超亡者升天,能渡难人脱苦,能解百冤之劫,能消无妄之灾。”
熟悉华文的你不妨把它念诵一遍,有没有感觉到语句的工整?有没有感到音韵的铿锵?
一部25集的戏,数千句台词,处处能见到这样的锤炼功夫。有些是原著本来就有的,被精炼出来了;有的是原著里没有的,被演绎生发出来了。
比如在花果山,孙悟空喝问猪八戒:
“俺老孙身在水帘洞,心随取经僧。师父步步有难,处处该灾,他现在在哪里受难?”
听了猴王这话,我们是不是不由自主像猪八戒一样感动了:“师兄,你好仁义啊!”
又如三打白骨精那一段,唐僧要赶猴子走,怎么才可以用一句台词,就体现出唐僧最贱、最作死的效果,而且最能戳伤大徒弟的心?
答案是:
“难道八戒、沙僧就不会降妖?”
又譬如在女儿国,唐僧半夜被女王勾引,满头冒汗,给女王猛发“四大皆空”卡,女王该怎么破?
她的回答是:“你说你四大皆空,却紧闭双眼。要是你睁开眼看看我,我不相信你两眼空空。”
唐僧只好又发来世卡:“来世若有缘分,我们……”女王该怎么用一句话,表明自己追求真爱的决心?
回案是:“我只想今生,不想来世。”
六
这就是老西游记的厉害,一字一句都那么洗练、那么直白,悄无声息地钻进你的心。我们被这部剧征服,绝对不仅是因为几根威亚、一点特技。
你可能把这部剧看了10遍、100遍,也看不出它的这份功夫。的确,文字的力量,我们常常是察觉不到的。经常是它征服了你,你还浑然不觉。
有趣的是,一个作者或者编剧,他的功夫越深、积淀越多、在人情事故上越练达,就反而越没有所谓的“文采”了。很多作者以为金庸“文笔不好”,但却永远写不出洪七公出场的那一句话:“撕作三份,鸡屁股给我”。
就好像《西游记》剧集里,黎山老母不停地催:商量好了没,谁留下来娶我女儿呀?
我们如果功夫不到位,也永远写不出沙僧的那一句精妙回答:
“商量好了,留下那个姓猪的。”
今天传来噩耗,一代经典《西游记》导演杨洁女士不幸去世,享年88岁。不管叫它82版、86版还是老版,我们心目中只有这一部《西游记》电视剧。
杨洁导演,一路走好。
微博评论中,少见的一片平和的景象。
向经典致敬。
是的,作为儿时回忆,这部伴随着我们长大的电视剧,对得起人们的尊重与尊敬。
因为他们是在用心,用性命,用血和汗,去创造完成这部作品。
一个摄影师、一台摄像机,迄今已播放两千多次,足以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它是特技最多最土的一部电视剧。86版《西游记》堪称神剧(82年开拍,86年首播),老少咸宜,经久不衰,背后心酸的故事鲜为人知,是真实的一部“取经”历程。
86年《西游记》拍3集在央视试播,开始有了名气。于是有人指责导演拍电视剧游山玩水,还出国。其实剧组的条件非常艰苦,每顿饭只有5毛钱的配额,到广州这些已经贵起来的地方,一碗饺子2块5,才6个,男生根本吃不饱,杨洁导演自己掏钱给工作人员吃饭。
为了找到符合剧组要求的场景,杨洁导演带领团队,走遍了全国除西藏、青海、宁夏、湖北、台湾之外的26个省拍摄时,主创人员多次遇险,杨洁有次差点从山上跌入悬崖,师徒四人拍摄走过瀑布的场景时也差点滑脚跌落。就连白龙马,也曾多次遭遇跌落沟渠等险情。
《西游记》的导演和摄像其实是夫妻,两个人一起在外天南地北拍摄《西游记》长达6年,无暇照顾家中12岁的幼女丫丫。因为经费少安全措施只好节约。吊威亚(吊钢丝)的时候,演员常常摔伤,有一次闫怀礼(沙僧)170多斤重,摔在摄像师王崇秋的脑袋上,摄像师当场就晕过去了。
杨洁导演和王崇秋摄像去香港学习吊威亚。82年刚拍西游时剧组缺乏指导,大家不知道特技怎么弄。摄像王崇秋想尽办法都缺乏真实感,碰巧遇到一个香港人说得把人吊起来。但他也是圈外人不懂内里,于是剧组就去香港学习吊威亚,终于成功。
剧组里没有区分主演和配角,主演的待遇和其他人是一样的,没有助理,没有保姆车,没有优待。拍摄结束后一样要和剧组一起搬运几车皮的设备工具。缺少龙套演员的时候,一样要和剧组一起化妆救场。
当年吊威亚是非常危险的事,常常威亚的绳子都磨得很细了,还在冒险用。师徒四人每次吊完威亚,都要庆幸自己又活下来,尤其是孙悟空和猪八戒主要吊威亚的,每次结束后无摔伤,都互相击掌欢庆一番。师徒四人都摔下来摔伤过。
现在说《西游记》拍了六年都是称赞。但当年这却是穿小鞋的原因。其实25集拍摄用六年是无奈的结果。只有一个摄像机,不能同时多角度拍摄,效率很低。去日本参观时,导演还被央视领导批评说日本拍得多快!杨洁说要有他们五六台摄像机的条件,我拍得比他们还快!
由于《西游记》在央视受到非议,所以央视组成调查小组。调查发现,原来剧组特别艰辛,经济困难,连基本拍摄设备都没有。本来说好要给钱,要再给一台摄像机。谁知小组回到央视,一切变回老样,央视命令剧组停止《西游记》拍摄,直接拍个尾巴结束。当时只拍了15集不到。
杨洁和央视领导努力争取谈判,多次谈判之下,终于得到央视的松口说:你要是自己找到资金,但必须是贷款,不能是投资,我们就让你继续拍完《西游记》。(图为“唐僧”“猪八戒”片场有爱的一幕)
得到央视首肯,可以自己找资金继续拍摄《西游》后,剧组到处找资金。央视腰斩《西游记》后,是“蜈蚣精”李鸿昌到处找资金,最终找到了铁道部十一工程局的三百万资金。
可是物价上涨,景点收费,这三百万已经拍不了剩余的全部15集,原定三十集的西游记,只能忍痛砍掉5集。
李鸿昌本是《西游记》制片副主任,一人分饰7角:渔翁、黑狐精、多目怪、驿丞、大臣、接引佛祖,客商。因导演发现李鸿昌小龙套演技很好,就给了他一个大角色蜈蚣精。当然也可能是导演感激李鸿昌找到了铁道部的三百万贷款,挽救《西游记》于危难。
王希钟,《西游记》的造型大师,除了设计那些神魔妖道的形象,他也在剧中扮演一个人物——金顶大仙。这些都是王希钟大师设计的《西游记》中的各种造型。
唐僧共有3位扮演者。最初是汪粤,他拍了3集,感到角色对演技挑战不大,加之有电影邀约,就离开了剧组。徐少华本来被挑选演小白龙,汪粤一走,导演决定由他顶替扮演唐僧。拍了9集后,考上大学离开了剧组。焦急万分的导演在楼道巧遇迟重瑞,当下就看中了他来演唐僧。
汪粤(第一任唐僧)在《西游记·猴王初问世》里演了一只白猴。
徐少华一人分试3角:唐僧,唐僧的爸爸陈光蕊,东海龙王。
迟重瑞一人分饰4角:唐僧,井龙王《除妖乌鸡国》、天庭文臣《四探无底洞》、沙僧《传艺玉华洲》。
很少有人知道火眼金睛的孙悟空其实有600度近视200度散光,他瞒着导演进剧组,刚开始孙悟空经常打到其他人的脑袋,还出过血,以至于当时没有人愿意和孙悟空演对手戏。导演表示嫌弃,但是发现孙悟空单独武打很好。这才知道他是近视眼,又嫌隐形眼镜带着不舒服。
六小龄童在家非常被宠,几乎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当初选角时杨洁就感到六小龄童很娇,无奈六龄童打了包票说幼子非常能吃苦。六小龄童(24岁)进剧组是老猴王“六龄童”章宗义(60岁)送去的,老爸给儿子倒洗澡水,4瓶热水瓶两手拎,立刻被杨洁阻止。
闫怀礼一人分饰9角:沙僧,牛魔王(第2集官封弼马温),千里眼,太上老君《夺宝莲花洞》,和尚《祸起观音院》,老者《猴王初问世》,卷帘大将,御马监里的一个监丞,西海龙王。
沙僧的扮演者闫怀礼于2009年4月12日因肺部感染在北京去世。享年73岁。4月12日正巧也是六小龄童的生日,自此之后,六小龄童再也不过生日了。
在当年的审美来看,蜘蛛精的衣服太暴露了,几个演员集体抗议,最后都无效。这些十五六岁小姑娘有的在房间里哭,觉得自己很悲惨。开拍的时候,披着纱巾披风,遮挡一些。等拍到肚子的时候(肚子上的肚脐眼会吐丝,把唐僧绑起来),就找了剧组的男生做蜘蛛精的裸替。
红孩儿扮演者叫赵欣培。“红孩儿”拍的时候不能穿裤子。小娃比较害羞,要求穿裤子。导演说不行,红孩儿就是不穿裤子的。于是,一拍好他的镜头,他就跑去旁边穿裤子。
一开始找不到白马,就用黑马代替,刷一层白漆,每次到河里,河水都白了,从河里站起来,又是一匹黑马。当年拍戏因为特技条件差,大家都经常掉到河里去。
擦亮眼睛,《西游记》中的小唐僧是现在“槿汐姑姑”的新婚丈夫蔡远航。2013年7月24日,《西游记》里的小唐僧和槿汐姑姑(蔡远航和孙茜)的婚纱照曝光,并于8月4日大婚,结束两人长达6年的爱情长跑,终于要迈入幸福的殿堂。
“猪八戒”耳朵掉了一只。虽说当年的条件实在是有限,但是在杨洁导演的精益求精的态度下,86版《西游记》的场景,造型都不输如今翻拍的几版。重要在于态度,而不单单是技术。
更难可贵的,是杨洁导演精益求精的敬业态度。
如今那些“抠图大师”明星,看到杨洁导演的这些话,会不会羞愧呢?
佛教的创始人是谁?
教是全球三大宗教之一,根据2010年数据的统计,当时全球佛教信徒接近4.95亿人,经过了10年的发展,这个数据只有更多。
佛教的信徒大部分集中在东亚地区,所以说他是东亚较有影响力的宗教,并不为过。而在2010年的数据统计中,中国是全球佛教信徒最多的国度,大约有2.4亿人左右,根据当时专家的预测,在未来的1O年,既是到了2030年左右,全球佛教信徒将会增加至5.11亿,这即将是最高峰了,随之可能出现人口的下滑,出生率的降低,稍微会有减少,不过这只是数据上的一些预测。
特别是中国,佛教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并且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外来的佛教文化,渐渐被吸收和采纳,转变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佛教,其中包括大家比较熟知的净土宗,禅宗,密宗等等,其文化和内涵更贴近于中华文化的基因,可以说这些分支已经脱离了天竺的早期佛教,自成一家。
可是既便如此,全球佛教都承认佛教的奠基人是天竺的乔达摩。悉达多。这一位古代天竺的净饭国的尊贵的王子,而佛教其实早期没有创始人一说,创始人是现代化词语,确切的说应该叫奠基人,或者是佛教教义的开创者和传播者。这才更贴切后世被尊称为释迦摩尼佛的乔达摩。悉达多一生所作之事。
许多读者或者是佛教信徒,还有佛文化的研究爱好者,都对释迦摩尼佛的佛教推广事迹有所了解,可是我们应该看到,在欧洲的一些宗教上,在相互承认源头和奠基人的问题,确实不如佛教历史的统一,更多是来源颇多,比如西方的天主教和基督教,就存在着法统上的争议,相互之间的不认账,也让西方一度时间陷入了宗教之间的战争,这也是其中的一个例子,所以为何佛教在传播过程中,会如此的统一和源头追溯的那么准确,谱系那么清晰,这相对于混乱的天竺历史来说,都是一个奇异的存在。
对历史有点研究的爱好者,都知道天竺是没有历史记载的,当然他们的历史是后来英国人统治后整理的,许多的历史都是靠参考和它当时有沟通和交流的国家整理出来的,至于本土,他们的历史记录大部分靠的是传说和故事,如果不是当年幸运的众多高僧去了天竺取经,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字资料记录,就以天竺本土的历史记录,是无法还原其过去的,所以佛教的谱系的清晰和源头的准确,确实在天竺和世界历史上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这比西方靠着传说,连创始人基督到底是谁,出生于那一年,生命到底如何,做了什么事,都是靠着不算很有力量的证据去推断的要好很多。
可以说为何大家公认佛教奠基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因为来源资料充足,时间线正确,有资料和证据可查,并且其门徒留下的文字资料足够的充足,重视传承的记录有关系,这一切其实都来自于,乔达摩,悉达多开悟以后,对传统的婆罗门教义的一场创新新的再造,正是这场再创造和升级,才让他的开创和明明为佛教团体得到了当时天竺部分人的肯定,其后经过他团体不断的推广,他的思想和教义得以传播到天竺的各地,不过此时佛教还是天竺众多修行民间宗教中的一个而已,其影响力不算特别的大和广。
真正意义上让佛教得以传播到天竺各地,并且被全球人所知的,来源于一个著名的国王,就是非常有名的阿育王,他在位期间用强大的武力统一了当时的散乱的天竺诸国,其过程类似于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差不多,因为天竺少有的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这就是历史著名的孔雀王朝,但是孔雀王朝是以武力去征服诸国建立起来的,再后期统治上就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声音,各地起义也风起云涌,此时阿育王忽然一天忏悔自己的攻城略地导致的生灵涂炭,便是在佛教的高僧中,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安静和归属,其实古代的天竺,已经有君王出家信教的传统,所以阿育王有这个思维的转变很容易理解,但是为何他会在佛教、婆罗门教、耆那教中,选出佛教为主要推广的对象,这和他与佛教的姻缘有关系,同时也和佛教的教义有关系,两者正好成为了最佳的搭配,所以他后来极力推行佛教,除了是希望借此忏悔自己过去的罪行意外,同时也为了更好的统一孔雀王朝的思维和管理做工作。
这一点,和后来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做法,其核心思想和观点是一样的。而阿育王的推广确实对佛教的散播到世界各地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他推广,让孔雀王朝的子民还有皇宫贵族们上行下效,这使得乔达摩,悉达多的教义和思想得到了更多的挖掘和研究,其中有许多国王渐渐在信仰佛教中,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归属,虽然孔雀王朝只存在了短短的几十年时间,但是这几十年的后期,孔雀王朝不余遗力的加大里力度对佛教文化思想的传播,各地建立高塔供养佛经和舍利子,更是将佛教文化制定了一定的礼仪和规范,是的具有了一定礼仪规范和教义制度的佛教文化,进一步的被上流阶级所接受,如此一来提倡众生平等,业障轮回,扬善弃恶,最后经过修行方法可以跳脱出轮回的佛教思想和修行方法,成为了天竺子民上下都接受和热奉的宗教文化,更是超越了传统的婆罗门和耆那教,成为了天竺次大陆的宗教第一。
其后,佛教的文化经过了西域的传播,到了东汉时期,因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传到了当时白马寺,也首次在中国历史记载中出现了释门的记载,不多此时中国本土的信仰是老子和张天师的道教为主,新进入中华大地的佛教,初期如早期地肯德基一样,因为水土不服,信奉者不多,都是依靠汉朝的推广维护为主,可是后来经过了历代高僧的改良,慢慢的如肯德基卖螺蛳粉一样,变得非常的本土化,被中华大地的一些百姓接受,更是因为古代天竺国东渡来中国的许多高僧,拥有一些神奇的本事,按佛教话语,就是神通,得到了百姓和皇宫贵族的热捧,东汉悄悄地发展到了唐朝,在又一个强盛和大一统的时代来临时,已经对北方有深刻影响的佛教,终于迎来了巅峰时刻,其后高僧大德层出不穷,更是创立了本土独特的净土宗和禅宗,还有与密宗结合的唐密等等,加上当时吐蕃的推广,唐朝和吐蕃结合,最后奠定了佛教在中华文化的坚实根基,到现代佛教都是具有众多信徒的本土宗教之一,而其诞生的地方,天竺却已经佛教衰退,信奉者少。
而这一切,来源都是释迦摩尼佛所做的努力和贡献,其实佛教所说的佛,只是一个称呼,他另外的一个称呼叫“觉者”,“天人师”,“世尊”尊称有十种,而他为何创建佛教,其实和他的生平和志愿有关系,
根据佛教的传说故事,他出生的时候,就脚踩七朵莲花,说出了自己的宏愿,“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今兹而往生分已尽”,其意思不是说他最大最厉害,主要是他来这世上,就是度世人成佛的。
后来他的成长,我们知道了他的出四门见到生老病死和修行人的故事,也看到了他酒后醒来忽然觉悟,人生短暂,必须找到一条脱离红尘世俗的道路和方法,悄悄地逃出皇宫,放弃了优厚的王子待遇去选择林中苦修,最后跟了多位名师后发现,还是不究竟,最后自己的路在哪里呢?
苦修不吃不喝后,他在河边听到一位琴师的歌词,又受到了一位女孩的供养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路,发誓在菩提树下悟道,不悟道觉不再起来,最后经过多天的领悟,战胜了自己的心魔,看透了世间的真相,成为了觉者,也就是佛。
这时本来想一走了之的他,被人天哀求留了下来,为了六道众生的觉悟,他答应留世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他开始了传播自己领悟到的思想和世间的真相,但是刚开始他说的太高深了,许多人不明白也听不懂,只好退而求其次,说一些通俗易懂的道理,慢慢的他身边聚集的人越来越多,因为他的亲和和解惑,让更多的信徒跟着他,他也延续了婆罗门的做法,成了了僧团,并且在此基础上为僧团加上了规矩,就是戒律,由此佛法僧开始出现,虽然初期的僧团影响力不大,只是在个别的地区和范围内传播,但是他定期的讲学和带着僧团的巡行各地,确实为佛教的文化传播做出了贡献,并且他的理论指导下,佛教僧团内出现了不少的得道高僧和能人,可以说他的弟子开悟的有许多,并且对众弟子都是秉承着平等的心态,富贵的不会对他很好,贫穷的也不会看不起,对于僧团有人病了,他回去亲自照顾,就便是遇上一些愚人,他也有办法让他开悟,最后证果。
这在当时等级森严的天竺国,绝对是值得大家点赞和跟着的,并且其思想中的一些忍辱负重还有因果轮回,被后世的帝王接受,除了自己大力供养以为,也借此推广的民间,当然更重要的是他的修行脱离六道的方法,成为了许多有追求人士的一种路径和明灯,让大家找到自己的路,所以他被称为奠基人和创建者,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