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剧文化 正文

歌词中的黄鸡什么意思

01前言陆游和他前妻唐婉应合的两首《钗头凤》,想写下心中愁思,婚后赵士程对唐婉关爱有加,但赵士程始终没有嫌弃唐婉,唐婉因忧郁得病而死。正遇到也带唐婉来沈园散心的赵士程夫妇。陆游远远看到赵士程夫妇在亭子里饮酒、聊天。...

歌词中的黄鸡什么意思,有哪些诗词初读不知其真意?

有哪些诗词初读不知其真意,读懂已是社会人?

我是大夫觉成,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想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

01前言

陆游和他前妻唐婉应合的两首《钗头凤》,初读不知其真意,读懂已是社会人。

02两首《钗头凤》原文及释义

1.《钗头凤•红酥手》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2.《钗头凤•红酥手》释义

红润酥腻的手里,捧着盛上黄藤酒的杯子。春色满城,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春风多么可恶,将欢情吹得那样稀薄。满杯的忧愁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遥想当初,只能感叹:错,错,错!

春景依旧,只是人却憔悴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红,又把薄绸的手绢全都湿透。桃花被风吹落,洒满清冷的池塘阁楼上。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遥想当初,只能感叹:莫,莫,莫!

3.《钗头凤•世情薄》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4.《钗头凤•世情薄》释义

世态炎凉,人情淡薄,黄昏骤雨催花落。晨风吹干泪水,脸上残留泪痕,想写下心中愁思,却不知如何下笔,只能倚着斜栏自言自语。这一切怎么那么难、难、难!

今时不同往日,咫尺天涯,我身染重病,就像秋千索。夜风刺骨,彻体生寒,听着远方的角声,心中再生一层寒意,夜尽了,我也很快就像这夜一样了吧?怕人询问,我忍住泪水,在别人面前强颜欢笑。只得瞒、瞒、瞒!

03《钗头凤》趣闻轶事及创作背景

陆游二十岁时,在双方父母的安排下,迎娶表妹唐婉为妻。

婚后两人恩爱有加,一起吟诗作赋,快乐融融。

但好景不长,陆游的母亲陆唐氏,给唐婉定了两条罪状。

一是,唐婉不督促陆游学习,耽误科考,耽误仕途。

二是,唐婉三年未生育,影响传宗接代。

根据这两条罪状,陆唐氏将侄女加儿媳唐婉送回娘家,只留下了一纸休书。

唐婉父亲非常气愤,将唐婉迅速嫁人,女婿是皇室宗亲赵士程。

婚后赵士程对唐婉关爱有加,虽然唐婉一直没有生育,但赵士程始终没有嫌弃唐婉,直至婚后九年,唐婉因忧郁得病而死。

唐婉去世后,赵士程异常伤心,终生未娶,也算是深爱唐婉之人,这是后话,在此不提。

陆游与唐婉分手后几个月,母亲陆唐氏就又给陆游迎娶了一位王氏为妻,王氏四年内为陆游生下三个儿子。

可是,陆游科考之路一直不顺。在与唐婉分手六年后,终于考中,但又被秦桧之孙顶替,名落孙山。陆游失望之极,在家继续苦读。

在分手后第八年,陆游因久考不中,心情苦闷,就到沈园游玩。正遇到也带唐婉来沈园散心的赵士程夫妇。

陆游远远看到赵士程夫妇在亭子里饮酒、聊天,不禁呆住。正巧唐婉也向这边观望,就看到了呆若木鸡的陆游。

于是,唐婉命下人给陆游送去了酒菜。陆游酒与悲伤同时饮下,诗兴大发,在沈园壁墙上写下了流传千古的《钗头凤•红酥手》,大醉离去。

陆游在沈园壁墙上留下的词,引来众多游人驻足观看,也引来了赵士程夫妇。

唐婉看到此词,心头巨震,赵士程也是有名的词人,自是一看就懂其中的感情流露,带唐婉迅速离园而去。

几日之后,唐婉写下这首《钗头凤•世情薄》应合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并且在之后不久就因忧郁而死。

四十年后,陆游再次去沈园游玩,又看到唐婉留下的这首《钗头凤•世情薄》,感慨万千。

于是,写下一首《沈园》以作纪念。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这两首《钗头凤》,记录了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故事,令人不禁扼腕叹息。

04《钗头凤》通篇赏析

1.《钗头凤•世情薄》上阙赏析

此词将唐婉被休前受尽婆婆刁难,被休后受尽世俗责难,再婚后受尽流言蜚语的生活之难,以及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无法倾诉的难言之苦,只能独自“独语斜阑”,郁郁寡欢的悲寂之苦,尽情描写而出,怎一个“难”字了得!

2.《钗头凤•世情薄》下阙赏析

下阙将唐婉再婚嫁人后,虽然受到丈夫的关爱,但不能与心上人相守之苦,无处诉说,忧郁成疾,强颜欢笑,有泪只能咽到肚子里的凄苦,以及任何事都只能瞒在心里的苦,尽展无疑。

大家想,那个年代,女人讲究“三从四德”,从一而终,再婚有多难,可想而知,关键是不能说,只能烂到肚子里,只能瞒在心里,时间久了,怎么会不得病?所以说。再婚后,怎一个“瞒”字了得!

3.《钗头凤•红酥手》赏析由于篇幅原因,在此不再累述,读者可自行赏析,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4.《钗头凤》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这两首《钗头凤》,充分展现了爱情的伟大,也鞭挞了封建制度对爱情的扼杀及危害。

使读者对作者同情的同时,又不得不反思陆游的懦弱。

陆游与赵士程同为一个时期的人,唐婉没有生育能力,不能传宗接代,为什么赵士程对唐婉就能做到关爱与包容,顶住家族的压力,始终如一,并且在唐婉去世后都终生未娶。而陆游为什么就做不到呢?

所以说,慎重对待爱情,看准人很重要!嫁人就当嫁赵士程这样有担当、有责任心的男人!否则,就有可能葬送自己的幸福。

05《钗头凤》写作手法赏析

1.采用对比手法,使整篇词形象生动。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通过“红”“黄”“绿”三色对比,烘托出了春天景色之美,引申回忆了自己与唐婉的婚后美好生活。

2.采用直抒胸臆、暗喻、排比等多种手法,不仅使人感到震撼,而且,增加了意境。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此处直抒胸臆,写出了词人美满婚姻被迫拆散的愁苦之情。“东风恶”一语双关,明面上是说东风吹乱了春色,减少了游玩春色的兴致。暗喻自己的婚姻被家族势力拆散,夫妻欢愉的感情就此淡薄,只剩下满腔的愁绪无法排解。

连续三个“错”字叠加,此处运用了排比手法,将懊悔之情,冲胸而出,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

3.采用借景抒情、直描等手法,令人印象深刻,产生强烈共鸣。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通过春色如旧,与人形体的变化进行对比,借景抒情,紧接着马上运用直描的手法,延伸出现在泪水弄花了红妆,湿透了手帕的形象,深刻地刻画出了分别后的痛苦之情。

4.运用类比手法,使人更能准确体会想要表达的意境。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此处又是借景抒情,并且运用了类比手法,将“桃花”洒落,与“锦书”也没有用处了,作了类比,都是失落的物件。表达了作者那种空有爱意,却无处表达的遗憾之情。最后,连用三个“莫”字叠加,“罢了、罢了、罢了”,强烈的表达出了作者的那种无奈、遗憾之情。

5.《钗头凤》用词生动、形象。

如“红酥手”“东风恶”“人空瘦”“桃花落”等等,使全词通篇充满了灵动。

6.《钗头凤•世情薄》通篇也多处运用了以上这些多种手法,由于篇幅原因,在此不再累述,读者可自行分析鉴赏。

06陆游、唐婉简介

陆游,宋朝著名爱国诗人,37岁时被赐进士出身,留世著作颇多。1210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

唐婉,陆游前妻,女词人,代表作《钗头凤•世情薄》等。二十八岁因忧郁得病去世。

07结束语

这两首《钗头凤》,年少之时,读不懂里面的含义,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事情越多,对这两首词的感悟就越深,越能体会出个中滋味。正应了那句话“初读不知其真意,读懂已是社会人”。

个人观点,欢迎点赞、收藏、关注、评论、转发,共同学习提高。

李白写的醉酒诗有那些?

一 月下独酌(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月下独酌(四)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二 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三 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四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五 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六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七 山中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八 人生达命岂暇愁, 且饮美酒登高楼。 九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十(色诗) 美人来时花满堂 美人去后空留床 床中绣被卷不寝 至今三载闻余香 十一 少年行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十二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十三 襄阳歌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蓠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醍。/ 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鸬鹚酌,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日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发醅。/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槽丘台。千金骏马换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车旁侧挂一壶酒,风笙龙管行相催。 十四 宗臣过采石怀 阊阖天门夜不关,酒星何事谪人间?为君五斗金茎露,醉杀江南千万山。 十五 流夜郎赠卒判官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李白诗中的酒 水穷云生 在李白的游历生涯中,有两个伴随其始终的朋友:一个是无心可猜的明月,一个是助兴为歌的美酒。李白从“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到晚年醉酒捞月落水而去,月伴其一生;“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诗藏于酒中。月使他超然卓立,多现实世界获得了新的视角,能道人未曾道;酒使他兴会无穷,面对人生世态,增添了想象和豪气,能言人所不能言。月和酒镶成了诗中谪仙人。笔者曾探究了《李白诗中的明月》余兴未尽,不敢私揣陋见,再抛《李白诗中的酒》之残砖。 一、以酒抒豪情壮志。“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少年行·其一》)《少年行》组诗可以说是李白谱写的“青春奏鸣曲”。诗人形象再现了高渐离击筑,燕太子丹为荆轲以酒壮行,荆轲易水辞别,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策马驱驰,身入暴秦的场景。形似咏史,是为抒情,表现了诗人对荆轲的向往思慕,抒发其人生感慨,侠骨柔情,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白酒新熟山中归, 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 ,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 取醉欲自慰……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此诗写于天宝元年(742)秋天,李白应召准备入京之时。该诗从欢快的气氛中开始 ,呼童烹鸡,儿女牵衣,形象的描绘出了欢乐的场景,增添了生活的气息;但是如果没有了酒,李白那游历多年,梦寐以求的“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壮志,眼看就要得以化为现实的喜悦之情,又怎能得以酣畅淋漓的抒发。“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充满自负和得意的豪情壮志又如何得以激发? “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豪迈,是建立胸怀大志,才智过人的基础上的。秀口一吐,化作了令后人艳羡赞绝不断的半个盛唐。 二、借酒作佯狂放诞。“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为。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这首《月下独酌》诗,通篇议论为诗,晋代刘伶有《酒德颂》,李白此诗堪称“爱酒辩”。诗人把酒比作圣贤,说求仙不如饮酒,从圣贤说到神仙,得出爱酒不但有理,而且有益的结论。诗人爱酒理由层层深入,最终以道家的观点,提到最高境界:通于大道,合乎自然。李白于此貌似说理,实在抒情。即以说理的方式抒情。诗人的“爱酒辩”,其实是对政治上失意的自我排遣。他的“酒中趣”正是这种种难以言传的、他人难以理解的情怀。 李白借酒咏佯狂放诞之歌,隐藏的却是深沉得悲感。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在《将进酒》中,用如此愤激之辞,表现了对现实的丑恶现象厌恶,抒泻了诗人在理想不能实现时欲求出路而不得的痛苦。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该诗写于李白赐金放还,离开长安,“浮黄河以东行”,于五月到梁宋之地时。诗人以“达命”者自居,对不合理的人生遭遇采取藐视的态度。登高楼,饮美酒,遣愁放杯,高视一切。奴子摇扇,暑热成秋,环境宜人;玉盘鲜物,吴盐似雪,饮馔精美。 “达人知命”,即人不能与命运抗争,唯一的解脱方法,就是及时行乐。“岂暇愁”,说明诗人对政治上的失败不屑一顾,应该从实际出发。所以他不欣赏伯夷、叔齐的行径。“莫学”两字,貌似否定正统的佯狂,实际是诗人理想破灭后极度的悲愤的心情的抒泻,是诗人对以往追求的痛苦的否定。 “人生最痛苦的是醒了之后无路可走.。”“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鲁迅)放诞佯狂,就是众多的痛苦的清醒者走出来的路。 三、饮酒发心中的孤愤。“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鲜花、明月、美酒,可谓良辰美景,四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具了二美,但关键缺了赏心、乐事,可见其孤独。但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同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人,举杯共酌,冷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饮酒只能邀明月与己影,孤独何堪啊。以乐景写哀情,以闹写静,以物为友,以群写孤,,倍增其哀,其寂,其孤。 “欲邀击筑悲歌饮,醉后脱宿吴专渚。”李白在这首《醉后赠从甥高镇》诗中,暗用荆轲高力渐击筑高歌的典故,点染悲凉的氛围,写出了豪爽的侠士风度。诗人本想借酒浇愁,无奈无钱买酒,把悲愁情思写的更加深沉。但为何诗人如此落寞呢?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正如诗人所佩之宝剑,既然闲置无用,不如用来换酒,还可以与从甥一醉。现实生活的种种孤寂、飘零、、悲愁、愤激之情,都可以在醉后忘却。诗人怀才不遇的孤愤,狂放不羁的性格却由此充分地表现出来了。 但现实,现实呢?“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啊。 四、用酒化历史感慨。“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李白这首《乌栖曲》里的姑苏台,在被夕阳中的寒鸦栖满时,春宵宫里的西施已在整日的欢宴中醉了。西施沉醉了,那吴王呢?不言自明。诗人以醉之西施,来衬托吴王沉湎于酒色。吴王荒淫无度,误国亡国,引发诗人对于“吴王亡国为倾城”(袁枚《西施》)这一历史教训的浩叹。吴王已故,再翻何益?李白“仗剑去国”,抱“海县清一”之壮志,不过是做了一名为玄宗贵妃花天酒地増趣的可有可无的御用写手,其景可叹,其情可哀。 借古讽今这一文人骚客惯用的手法,不过被李白更加藏而不露,自然天成罢了。 五、把酒咏深厚友情。“鲁酒不可醉,齐歌空腹情。思君若汶水,洗涤寄南征。”鲁酒味薄,不能致醉,无法藉酒消愁;自己心绪不佳,齐歌动听徒然,不能解忧。原本好酒,狂歌醉饮的摆脱世俗束缚、挥斥忧愤的方法,如今不灵了。在无法忍耐的苦闷中,李白想到了好友杜甫,且向知己好友倾诉孤寂吧。如此,诗人与杜甫之间的深情厚谊不就反衬的如浩荡之汶水,绵绵不尽了吗?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这首《山中与幽人对酌》,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在这良辰美景之中,两位好友,一边一喝美酒,一边欣赏山景,就下热肠,谈笑满席。这是何等惬意的场景啊。从这一看似啰嗦的诗句,我们看到的是两位关系融洽、友情深厚、率真纯朴、畅饮尽性的令人艳羡的友人。更绝的是后两句,诗人活化陶渊明的典故,反客为主,在是醉非醉,似醒非醒之时,忘乎其形,竟然以主人身分吩咐起真正的主人来了。诗人在友人前毫不掩饰,随心所欲,不拘礼节而又惹人喜爱的率直豪爽的形象,难以复制的活现于你我的眼前了。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从这首《哭宣城善酿纪叟》的内容来看,这是诗人凭吊友人的绝句。纪叟善酿,李白嗜酒,屡游宣城,自然就和他交上了朋友。李白对纪叟之死非常悲痛,因而写了这首哭他的诗。可是诗中并非直露悲痛,反而以诙谐笔调、达观的态度,写纪叟在黄泉继续“酿老春”。在诗人眼里,纪叟并未死去,彷佛只是搬了个家而已。诗人为友人担心的是:其新家“无晓日”,即便酿出“老春”,又能卖给谁呢?其实还暗含“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的感叹。诗人和纪叟之间的深厚友谊,可见一斑。诗人诗中为点一“哭”字,如此写来,就是人们常说的以歌当哭吧。 “酒逢知己千杯少”,“酒不醉人人自醉”,能使人真正愉快陶醉的,还是纯真直率的友情吧。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 醉”了,世人“醒”着;李白“醒 ”着,世人“醉”了。酒入李白热肠,化为瑰奇诗句——理想、孤愤、友情……从酒中淌出,从李白心中流出……

山河已秋表达了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年入迟暮,心爱之人离别,晚秋时节草木凋零,顿觉人间山河渐凉渐垂。

从表意上看,“悲”的味道比较浓。

但情感非常的真实。

自然熨帖,每每让人产生共鸣。

一个字,一颗钉,钉得人好疼好疼……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世事不如人意,迟暮之年,不免伤怀。

有经历,没底蕴的人,不解其中味。

风轻云淡之人,早已被鸟语花香熏得不成样子。

一样的春夏秋冬,孕育出不一样的咏叹。

怀没伤到极致,不会有这样傲世的诗句!

我也写诗,录一首:

◆梅(之二)

那年冬天,雪很厚

你离开我

去了枝头

很厚的雪,纯洁如纸

整个冬天

我在上面什么也没画,没写

庭院中央

依旧摆放着那块石头

从绿色的河水里

随我们一同上岸的石头

石上面,雪迟迟不化

雪被石上的故事噙着

打扫院子的时候

没忘掸一掸

你位置上的尘

你去了枝头

花蒂还在

这首诗,好痛。痛至骨髓。

朋友这样评论。

我不置可否。

写诗数十年,自认勤勉。

诗人的痛,也有过,写出来,总觉得很淡。

更写不出人间忽晚,山河已秋这样美丽的忧伤了。

这辈子,只能做一个聆听之人了。

为什么有些观点说苏东坡是写词的外行?

对苏东坡词的贬低,在北宋便已开始。

北宋陈师道《后山诗话》称:“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其中便讲苏东坡的词,是“以诗为词”,不是“本色”,是外行,偏离了词的本来面目。

那么为何会有这种看法呢?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下词的历史。

第一个有名气的词人是晚唐 “花间派”温庭筠。《旧唐书》称其“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恻艳之词”,其中“恻艳之词”便是词的本来面目。比如温词里的《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无不是缠绵悱恻、细腻生动。后来,李后主的词也是如此。于是北宋词坛所继承的都是这种风格的词,谱曲弹唱,动人心扉。

而苏东坡的词则不然。

比如苏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表面上看,是词的格律,但是意境和风格其实是诗。

删去几个字,就是一首诗:“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除此之外,古人讲究“诗言志”。

苏东坡《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完全符合“诗言志”的思想,只是披上词的外衣,本质上是诗的精神。

然而,“又何妨”?

丝毫不能撼动苏东坡在词坛的地位。清陈廷焯指出:“人知东坡古诗古文,卓绝百代,不知东坡之词,尤出诗文之右。盖仿九品论字之例,东坡诗文纵列上品,亦不过上之中下,若词则几为上之上矣。此老生平第一绝诣,惜所传不多也。”

此言对苏词评价极高,可谓东坡知己。

李白一辈子没怎么工作过?

一袭青衫、一把宝剑、一个包袱,怀揣着满腔的热诚和远大抱负,李白的一生,可以说是寄情山水的一生。

李白的足迹踏遍了大唐大大小小的名胜,但却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支撑,可是李白一辈子几乎没怎么工作过,整日游山玩水,走遍大江南北,他的钱从哪儿来?

李白这位“大唐第一无业游民”,没有稳定工作的他,却能做到一生浪迹天涯,相信很多人和我有一样的疑问。

其实,李白没工作并不代表没收入,他之所以能如此洒脱,是因为有足够的经济基础。

富商子弟,家境殷实

其实,李白之所以能够挥金如土,是因为他背后有个有钱的“爹”,李白的家世,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谜团。根据李白的自述,他是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第九代传人,陇西将军李广的后人,可见李白的先祖家族繁盛,声望很高。

李白的父亲李客本来在西域经商,家境殷实富裕,李客的祖籍本属于陇西成纪,也就是现在的甘肃天水附近,但是李客并不打算返回故里,于是在神龙初年,他选定了四川广汉为迁居地。

公元715年春天,李家开始动身返回中原,一切准备就绪,数十辆马车浩浩荡荡地开出了他们居住了多年的地方,李白一家人在蜀地长期安定下来。

广汉位于四川北部,是陇南入川的要道,李白随着家人在广汉城南边的青莲乡定居下来,一直到24岁,他一直生活在四川,以至于后来他的诗文里时时都把四川当做故乡。

定居广汉以后,李白的父亲李客成为了当地的盐商,在唐朝时期,盐和铁都属于官方专卖的。

在官方专卖的制度下,也允许少数的盐商经营盐运,因此像李客这种类似的盐商能够独占巨额利润,能够日进斗金,

李客虽然忙于经商,但是仍然摆脱不掉当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世俗观念,李客虽然是个生意人,但却是个饱读诗书、学品俱佳的人,他每天不论多忙,都要抽出点时间来读书练字,在周围环境的熏陶下,少年时期的李白,开始遍览诸子百家。

通过李白的家世,我们可以看出,李白的家庭是很富裕的,家族商业背景雄厚,正是有了家庭财力在背后的支持,他才有资本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无忧无虑地不用工作,只管游山玩水。

背后的女人

李白在二十四岁那年,满怀信心离开了家乡,开始出川游山玩水,在游历的过程中,李白有过四次婚姻,李白的四次婚姻算不上成功,但是几位家境殷实的千金小姐,确实给他提供了不少帮助。

开元十三年,时值25岁的李白开始在长江沿岸的游历,在四处游历的一年时间里,李白结交了不少才学之士,并表现出了他轻财好施的一面,李白旅途的花销加上接济落魄朋友们,这一年,李白终于囊中空空,后来染上疾病,不得已返回扬州逗留。

就在李白最落魄的时候,一位名叫“孟少府”的好友给了李白最大的帮助,在他的帮助下,李白医好了病,准备继续上路。

这年是开元十五年,李白27岁,尚未婚配,这位好友“孟少府”或许是因为太过热情,竟然给李白安排了一场相亲,坚持要把李白引荐给安州的许府,让李白做许家的入赘女婿。

也就是说,第一位和李白相亲的女子是安陆城东许相府的大小姐许蓝仙,这位许家的老太爷叫许围师,他的父亲曾是唐高祖李渊的同窗,而许围师本人早年间曾经做过宰相,许家一直满门显赫。

以许家的名望和地位,李白算是高攀了,许家答应把许蓝仙嫁给他,但是要求李白以入赘的方式进入许府。

虽然入赘的男子自古受人歧视,但是无奈的是这门亲事李白怎么也推不掉,最终成了别人家的上门女婿。尽管历史上没有记载,但我们仍然可以推测,或许是李白因为孟少府的热情实在难以推脱,最终才草草答应了这门令他不满意的婚事。

婚后的李白和许蓝仙悠然恩爱地过日子,婚后许蓝仙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许蓝仙因为肺病而猝然离世,没有了许蓝仙,安陆对于李白来说,只是一处异地。

于是在妻子许蓝仙的丧事结束以后,李白也怆然离开了安陆,李白靠着岳父家族的势力和经济实力,多多少少沾了点光,得以实现财富自由去寻找梦想。

李白接下来找的两位对象都是同居关系,没有名义上的婚姻,李白之所以只和这两位同居而不是正式成亲,可能觉得对方门第不高,不能给自己带来足够的经济和政治上的帮助。

后来李白娶了武则天时宰相楚客的孙女宗氏,宗家也是当时的首富,李白和这位宗氏的相遇,还有一段非常浪漫的“千金买壁”的故事。

话说当时李白梁园赴宴,喝完酒以后开始诗兴大发,于是挥笔泼墨在墙壁上写下了著名的《梁园吟》,宗家小姐看到了这面墙壁,为了不被破坏,于是花费千金买下了这面墙壁。

之后,李白和宗氏情投意合,两人顺理成章在一起,娶了宗氏以后,李白的财富瞬间拉升了一个档次,再也不犯愁游山玩水的旅游经费了。

高额遣散费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如愿以偿地进入仕途,唐玄宗当面授予他供奉翰林之职,专当密令,唐玄宗本身是一位爱才的君主,对于有才华的人都能够善加提拔利用,像李白这种青年俊杰,他自然是十分欣赏。

但是,当时的唐玄宗年事已高,不再权力追求政绩,似乎只是贪图现实的享乐,所以唐玄宗给了李白一个翰林的职位,只是像借李白的才学来助长宫中行乐,来点缀一下这繁华升平的景象罢了。

唐玄宗每天带着杨贵妃在宫殿里设宴作乐,自从李白上任以后,工作内容就是在设宴歌舞的场合,当场赋诗,唐玄宗总是是宴饮、游乐的时候才想到李白,或者召见他入宫填词作诗来助兴。

因为李白狂放的性格,他在朝廷中和大批官员不和,不少被他得罪的官僚都想办法排挤李白,有的甚至在唐玄宗面前告李白的状,谗言越来越多,玄宗对李白也越来越疏远。

李白对于玄宗疏远他这件事非常郁闷,也就是这个时期,李白写下了很多怨妇诗,其实就是埋怨玄宗对自己的不重视。

雨落不上天,水覆再难收。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昔日芙蓉花,今日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妾薄命》

在李白心里,他感到自己在唐玄宗面前就像以色事人的“贱妾”一样,最初受到宠幸,但是最终被君王抛弃,在宫中“孤独终老”不是李白所希望的。

在朝中先是被同僚排挤,接着又遭到唐玄宗的冷落,从天宝二年开始,李白就开始犹豫不决,他已经把翰林侍昭的官位看做是 精神心灵的束缚,如果不早点离去,恐怕再也难以脱身。

后来李白的好友王昌龄一再嘱咐李白早点离开朝廷,在朋友的劝说下,李白也不再犹豫,终于下定了离开的决心。

李白向唐玄宗提出离开的请求,唐玄宗一开始并没有答应,而最终唐玄宗终于肯放李白还乡,其中原因不为人知,有人说,因为李白和朝中大臣都不和,所以没办法留下他,只好让他回老家。

也有人说,李白醉酒的时候“力士脱靴,贵妃研磨”的行为惹怒了杨贵妃,为了讨好杨贵妃,唐玄宗决定辞去李白的职务。

无论唐玄宗究竟为什么辞掉李白,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天宝三载(744年)的春天,唐玄宗赐给李白一笔高额的遣散费,终于准许李白辞官回乡。

据史料记载,李白的遣散费数目足足有五百金,有了唐玄宗给李白的高额遣散费,这也足够李白浪迹天涯,游历四方了。

朋友接济

李白一生浪迹天涯,朋友自然也遍布天下,结交了五湖四海的朋友,大家都赏识李白的才华,到处都有他的粉丝,于是无论他走到哪里,都有朋友的接济,李白靠着朋友接济度过了他的晚年时光。

晚年的李白迫于生计,流落在江东一带,经常参加类似生日宴会和酒宴,沦落到酒席间售卖献媚文字为生,风烛残年而且又疾病在身,走投无路之下,李白只好再次启程去寻找投奔的对象。

上元二年(761年),李白穷困潦倒,实在无处投奔,便想起了自己的族叔李阳冰,当李阳冰得知李白即将到来的时候,李阳冰非常热情地出门迎接他,为他接风洗尘。

当时李阳冰并不知道李白晚年生活的窘境,只是当亲人走亲戚一样招待李白,也许是晚年本来身体状况不佳,加上之前承受了太大的心理压力,李白来到亲戚李阳冰家中以后,感觉到非常踏实,就一直住了下来。

公元762年春天,李白生了一场大病,一病不起,在病榻中,李白感到自己时日不长,于是将他让李阳冰将自己的诗稿拿出来,并托付他将这些诗稿编辑成册,也算是给自己在人间活了一场的交代。

果然,在李白卧床数月以后,瘦骨嶙峋的他终于无法再坚持,在762年的冬天与世长辞,享年63岁,一代文坛泰斗、旷世谪仙李白抱着难以释怀的憾恨和抑郁溘然长逝,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小结:

李白的一生过得极其精彩,从富商子弟成为一代诗仙,没有让自己留下半点遗憾,他所写的诗词大多是在他常年的游历当中所作,没有工作的他,靠着富裕家庭的经济支持,以及两位夫人和遣散费,还有朋友的接济,一生浪迹天涯,同时也在唐朝的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足迹。

有没有关于看淡人生看淡爱情向往自由的古诗词分享?

感谢《今日头条.悟空问答》的邀请!

这个命题真的是好难好难啊!它问的是“有没有关于看淡人生、看淡世俗、看淡爱情、向往自由的古诗词?”命题的关键词有三个“看淡”,一个“向往”。除了“看淡爱情”之外,其它二个“看淡" : 看淡人生、看淡世俗以及“向往自由″尚有可解,独独看淡爱情?笔者搜遍自《诗经》以至清朝尾民国初的古诗词,包括脱尘出世的苏东坡、李太白等无数诗家诗作,要找出其中的一首来,真的很难符合这个命题的“三个看淡,一个向往"的要求。

笔者想: 这除非是高僧或者道行很深的道士,而且还必须会做诗填词的才行!笔者突然间灵光一现,福至心灵。原来就是它!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原来,这首古诗词就是藏在《红楼梦》里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的跛足道人所吟的《好了歌》。

《好了歌》一共有十六句,都是以“了”字作为尾韵韵脚的,一个“了”字真是包含了这个命题的“三个看淡”和“一个向往”的全部内容及主诣!下面笔者现在就录写出来给头条的才子佳人们欣赏欣赏吧!

《红楼梦》跛足道人的《好了歌》如下: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据雪芹《红楼梦》叙述,风尘中第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姑苏城的一个大员外,名叫甄士隐的,先富后贫,落魄潦倒,听了跛足道人的这首《好了歌》后,灵魂出窍,大砌大悟!竟拋妻弃子同着这跛足道人出家云游而去……可见此诗的魅力和吸引力有多大啊!

《好了歌》一诗,不止是看淡人生、看淡世俗、看淡爱情、向往自由!它的的确确是把人世间的一切都看透了的!此诗的作者与其说是跛足道人,无宁说是曹雪芹本人,则更加恰当准确一些。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