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信歌词是什么意思,你见过哪些真性情的老板?
谢邀,其实苏宁这些年在张近东的带领下发生了巨变,这封温情书信不过是张近东为消费者温情服务的一个小小缩影。我想先和大家聊一下在张近东的带领下,苏宁这些年的O2O融合之路。
2009年,互联网的到来一夜刮倒了无数线下商铺,人人看衰线下,但张近东清醒地认识到,线下是零售行业关键的一环,所以他彼时带领苏宁选择了一条线上线下融合的艰难之路。
张近东在线上打造了苏宁易购商城,消费者既可以线上选,由苏宁自有物流负责配送,也可以直接去家附近的苏宁实体店直接看,完了再订货,而且线上线下的价格完全一致。这样,消费者完全不用担心上网买的东西货不对版了。再加上苏宁提出的一系列服务,比如线上无理由退换货,包安装配送等,苏宁易购逐渐受到了消费者的信赖,做到了电商排名前三的好成绩。
市场的风向一直在变。消费升级下,张近东凭着对市场的嗅觉非常敏锐,引导人们关注起品质生活,因为很多用户觉得线上的东西看得着摸不着,非常希望可以在线下体验。
例如,针对母婴消费市场的空缺,张近东开始了苏宁红孩子母婴店的规划。在红孩子母婴店,带着宝宝的一家人可以在那里体验众多品牌母婴产品,可以一起逛街消费,还有游乐场和黑科技供宝宝玩耍。
张近东还看到了社区便利店的不足——很多便利店都卖差不多的东西,新鲜的水果蔬菜都没有,有的地方还得走两公里才能找到一家店,根本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于是,卖各类生鲜小食日常用品,还支持线上下单线下配送的苏宁小店开了起来。
这些店铺都支持线上线下体验购买,将服务做到了极致,每每开店都人气爆棚,受到大量消费者的关注,销售额也非常好看。未来的一到两年,张近东还会开上万家这样的苏宁店铺。
苏宁一个以线下发家的企业,能在互联网时代玩得这么溜,很大程度也是因为他们懂线下,懂消费者真正需要什么。
这封温情家书对于张近东,不止是苏宁千万温情服务中的小小一个案例,更是他对苏宁服务初心的坚持:做好服务,理解你的消费者,才能赢得客户,赢得市场——这是张近东给我们的启发,也是他一直在做的!
有没有对你影响最深的电影?
谢谢邀请
其实要说电影对我的影响深的话,其实不多,想法影视剧反而更多。不过,也有对我有产生影响的电影——宫崎骏的《萤火虫》。
这部动漫电影已经很多年了,估计看过这部电影的如今也早已成家了吧。之所以说《萤火虫》这部电影对我影响很深,是因为它里面兄妹两人在战争年代因为父母死于战争,两人患难与共以及兄妹之间的那种无私奉献在两个小孩子的身体里展现出来深深的震撼了我。也正是这部电影让我懂得了珍惜身边人的道理。不管是对于我的亲人(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还是我的之心朋友,我都是真心的去付出,希望能收获美好的情谊。我小时候是比较依赖我的兄长的,总觉得有他们在,就是一座大山为我扛起一片天,所以,我很感谢这部影片,直到现在我们兄妹之间的感情也非常的好。
可以说个你认为最甜美的故事吗?
正是在人群中多看了这一眼,
两个人便缘定了终生。
听过人世间太多的好故事,
而李健的故事,
却是最好的那一个。
李健:在滥情的时代,一生只爱一个人
诗人牛皮明明 最爱音乐 今天
创作者丨牛皮明明
“本文 文字转载 侵权请联系删除6”
王家卫的《一代宗师》里,有这样一句话:
「人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以前我不信这句话,直到看到这样的故事,
坦白说,我被搞得很感动。 1984 年的夏天,
在哈尔滨,一个 10 岁的小男孩,人生第一次
遇到小他 5 岁的小女孩。男孩吃着雪糕,虎头
虎脑的;女孩在母亲怀里抱着,她长得像俄罗
斯女孩,眸子很亮,她冲着这个男孩笑,男孩
脸就红了。 又过了 7 年,男孩读了高中,女孩
已是懵懂少女。在一个长辈的婚礼上,两人再
次遇见,男孩从楼梯上往下看,女孩从楼梯下
往上看,两人目光交错,双眼如水。
传奇 李健
似水流年 正是在人群中多看了这一眼,
两个人便缘定了终生。
后来,这个女孩成了李健的妻子。
李健也把这次遇见写进了歌里,这首歌就是被
大家传唱的《传奇》。 我听过人世间太多的好
故事,而李健的故事,却是最好的那一个。
01 李健,1974 年出生于哈尔滨,与付笛生、
孙悦同住在一个大院。 父亲是一名京剧武生,
父艺子承,李健天天愣头愣脑在院子里压腿、
翻跟头,咿咿呀呀练唱腔。 可他并不喜欢京
剧,也从未想过以京剧为自己的职业。 1988
年,美国电影《路边吉他队》传入中国,电影
里男主角开车弹吉他,他看惊呆了,这是他人
生第一次知道吉他这个乐器,他没想到一个小
小的乐器能弹奏出那么动听的音乐。 看完电
影,李健做梦都想拥有一把吉他。 李健家有三
个孩子,家庭生活拮据,那时候一把吉他需要
200 元,可疼爱他的母亲还是花了两个月的工
资,送了他一把红棉吉他。 李健背着吉他,满
街去找吉他班的招生广告,学费有 30 块的,
有 20 块的,李健找了一个 4 块钱的。 从那以
后,每个周末,在哈尔滨街头,你都能看到一
个男孩,背着一把吉他缓缓走过街道。 风吹着
他头发,他就会感到很自由。 每一个渴望自由
的男孩,都会迟迟早早离开一座小城,到更遥
远的地方去看一看。而改变这个男孩命运的,
往往都是因为他的爱好。 李健少年时学吉他
02 说句心里话 阎维文 世纪歌典1978-
2000(5) 李健的命运转折点,发生在 1993
年。那年他 19 岁,读高三。清华大学举办文
艺爱好者冬令营活动,李健抱着吉他坐着火车
就去了北京。 在舞台上,他弹唱了《说句心里
话》,因为极高的文艺天赋,他拿到了第一
名,直接被清华大学保送。 许多人十年寒窗都
未必可以上得了清华大学,而李健只需要唱一
首歌就入校了。
人间就是这样,有些人穷极一
生不能到达的终点,
而有的人只需迈出一小步,
便可直接到达。
大学期间,李健读的是电子工程系。前些年,
这个专业出了一个留着长发,终日弹琴泡妞的
学长,叫高晓松。1991 年,高晓松终因「不学
无术」,自我退学了。和高晓松相比,李健是
个乖孩子。 功课之余,李健弹琴写歌。可那年
头,唱歌不是正经事,属于吃不上饭的偏行。
母亲担心李健会影响学业,写信: 你不要老想
着当歌星之类的,那些都是梦,不现实。咱家
人都是老百姓,你要学一门技术,毕业找个好
工作,父母不指望你能出名挣钱。 和高晓松不
同的是,李健自己也从未想过自己唱歌出名,
音乐在他看来,不过是自己的爱好,是可以下
酒的东西,一个人如果把爱好当成了职业,是
一件很痛苦的事,而电子工程才是自己的主
业,是立身的东西。 就这样读了四年清华大
学,他始终也没像高晓松那样,组乐队、去流
浪。高晓松声色犬马,遍游四海,而李健却沉
静如一,心静如水。 李健在清华大学时 03 一
生有你 水木年华 一生有你 4 年后,李健大学
毕业了。整个大学,他没出什么风头,毕业
后,他也没出什么风头。老老实实穿着西装去
上班,当了一名网络工程师。 听起来很高大
上,其实就是一个 office boy 。每天穿着西装
去打水,查资料,接人送人。如果他愿意,愿
意在网络工程有所建树,也许日后他会成为互
联网大佬,像雷军、张小龙他们那样。 可李健
终归是一个喜欢沉静在自己世界里的人,他没
有什么梦想,没有梦想便是最大的梦想。
就这样,极其无聊地上了三年班,西装换了一
套又一套,开水打了一瓶又一瓶。有一天,有
个清华校友,就是那个拥有奇特长相的卢庚戌
来找他,问:
李健,你还想唱歌吗?
李健不紧不慢回答:可以啊。
他就是这样的人,生活里没有一件特别要紧的
事。
只要能让我沉静在自己的世界里,
他觉得做什么都可以。
离职后,他们组了一个组合叫水木年华。
然后他们 2001 第一张专辑《一生有你》就获
得了白金销量。 当年《一生有你》到底有多
火,记得 2002 暑假,我一个人骑自行车去西
安的高校去玩,几乎每一个寝室窗口飘来的音
乐都是《一生有你》,校园里的男孩拎着水瓶
打水回来,也会高唱:「可知一生有你,我都
陪在你身边」。 那一年,可以说,不会唱《一
生有你》,就没有办法追女孩,追上了,也没
有办法谈恋爱。 2002 年,被夺走初吻的女大
学生有多多,水木年华便有多火。 不难想象,
如果继续下去,水木年华一定是中国当时最挣
钱的组合,对于李健来说,只要露露脸,站站
台,就会有数不完的钞票。第二张专辑发行
后,因为极高的名气,也让卢庚戌的心态发生
了变化,只要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我们做什么,便会有名有利。 可李健并不这么
想,在一次商业演出以后,两个坐在返回北京
的飞机上。看着机舱外的云,李健告诉卢庚
戌: 「再做下去,我感觉我快要失去自我了。
这样做下去,我知道会有名有利,可是心却丢
了,那些热爱也就丢了。」 卢庚戌半天没说
话,他懂李健,李健是把音乐看的比命还重的
人。 下了飞机,两人便分开了。李健不再唱原
来的歌,也不再借用水木年华的名气,选择了
「净身出户」,以至于以后的很多年,都没有
多少人知道水木年华曾有个叫李健的主唱。
李健(右)在水木年华组合时 04 离开后的李
健,像一块热铁,突然捅进了冰水里。
没有人记得他,
也没有人想起他。
他躲在北京,租了个没有暖气的老四合院,
冬天生锅炉取暖,水管经常冻破,他自己安水
泵。 他的邻居是个老人,耳朵不好,这样正好
李健可以夜里通宵通宵地练琴。他最刻苦的时
候,有一个小偷盯上了他,凌晨一两点来探
路,发现他在练琴。等了半夜,天都快亮了,
发现他还没睡,小偷熬不住了,只好走了。
楼上的一个邻居,
后来告诉李健:
我亲眼看你
把一个小偷给熬走了。
那时候,李健特别穷。
为了生活,他会去一些商场促销活动上演出,
舞台下边聚了一些大妈大叔伸着脖子看,商场
的二三层走廊上的顾客也会伸头往下看。 音响
设备很差,唱完歌,连掌声都没有。 他给观众
致谢,但没人与他互动。 好不容易出了一个专
辑,开了一场小型演唱会,新闻报道演唱会坐
无虚席,事实上人根本没满,二层几乎没人。
朋友都劝他,让他多写一些流行歌,这样容易
火,可李健不愿意,继续写自己的歌。 最惨的
时候,自己费尽心血出了唱片,可根本卖不出
去。签约公司找他,提议拿他和几个大牌艺人
「搭车炒作」一下,他想了想,直接拒绝了:
我觉得作为一个歌手,唱好歌就可以了。
人生什么是罪过,
为了混口饭吃
委屈自己的志
趣就是最大的罪过。
李健单飞后,逐渐被人遗忘 05 父亲 李健 为
你而来 那是他最糟糕的几年,收入微薄,连胡
同口卖煎饼果子的大妈都同情他。 最可怜的时
候,是在 2005 年,父亲患癌。李健和姐姐一
起凑钱,凑了半天,加起来也只有几万块钱。
去医院,看到病重的父亲,李健转过身就哭了。 李健最遗憾的是,2006 年父亲去世,而李健却没能给父亲一个拥抱。
父亲生命的最后阶段,李健送他回哈尔滨。
火车上,父亲已经很虚弱了,李健背着他时,
父亲对他说了句: 原谅爸爸,给你添麻烦了。 那个夏天,父亲永远离开了。
十年里,李健最遗憾的是,自己没能给父亲一个拥抱。
每次想起来,他的眼泪都会夺眶而出。
以后的日子里,每次想父亲时,李健总会唱自己写的《父亲》。 李健的父亲叫李久良。
他在冬天出生,在夏天去世,李健后来在他的
墓碑上,刻下八个字: 冬夏恒久,一世温良。
父子情深,实在令人动容,座中泣下谁最多?
不能再说下去了。 06 这样的日子,李健过了
整整7年。而他同时期的人呢,连庞龙的《两只
蝴蝶》,王蓉的《我不是黄蓉》都能火遍大江
南北。 到了最后,比他没才的歌手,一个比一
个火。最后,身边做音乐的朋友给李健的音乐
判了死刑: 「你这种音乐,永远也火不了,实
在太小众了。」 慢慢的,许多朋友都觉得他很
无趣,一点都不开窍,都不愿意跟李健玩。
李健就住在租来的房子里,
那感觉,就像星爷说的:
你看那个人,好像一条狗。
可李健自己却说:
当下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人不应该活在目的里,而应该活在过程里。
时间不是药,药在时间里。 哎!!
故事得从2010年说起,那一年春晚,王菲理
着短发,穿着彩带一样的裙子,唱了一首《传
奇》,许多人被这首歌打动了。
然后大家慢慢去找,才知道这首歌的作者是一个叫李健的人,然后又知道了原来这首歌写了整整7年了。
一首歌写了7年,换做别人,这首歌恐怕早废了。 可时间总是公平的,它只会把最好的东西留下来。
然后,莫名其妙地李健之前积压的唱片,忽然卖脱销了,在冷水里浸泡太久的李健,自己也觉得莫名其妙,但他并不在意。
而再回头看看,和他同时期的人呢?
卢庚戌去拍了电影,汪峰口碑越来越差,
阿杜也过气了,庞龙那些口水歌曲根本没人听。
最后在时间面前站着的,只有这个叫李健的音乐诗人。
他身上的气质还是一样,沉静如水,安静得就像空气。
他像是活在过去的那个时代,身上没有急躁,也没有得意。
依然像活在清华的大学校园里,
活在一个出租来的房子里,
依然还是活在哈尔滨街头的那个少年,
把自己做到了极致,就成了自己的风格。
又过了五年,李健参加《我是歌手》,更多的
人都知道了他。 可他依然一点没变。 歌手李荣
浩来看李健,他很喜欢李健的歌。想找李健加
个微信,结果李健拿出来却是2002年时,买的
诺基亚手机。 大家都很诧异,这也太老土了
吧,原来李健还是活在过去的那个时代,没有
智能手机,更没有微信。诺基亚都已经倒闭好
几年了,大家都忘记了怎么用键盘打字。
成名后,他还住在租来的房子里,没有买房,
也没有买车。电视台找他参加真人秀,他也不
去。广告找他做代言,他也不去。除了演出,
闲下来时,就住在租来的房子里。 他把房子收
拾得很干净,养了很多盆花,有一台咖啡机,
除了弹琴、写歌,几乎都在煮咖啡。
后来,采访越来越多了。李健觉得很烦,就去了美国“避风头”。
在别的明星眼里,这趁热打铁是往上爬的好时机,而李健却不管不顾。
他说: 以前是小名小利,现在要面对的是真正的诱惑。
所以你内心必须知道,外在的情况变了,但内心的东西没变。
我只愿意做一个知识分子,一个音乐知识分子。
08 我们身边好像每个人都在变,李健却还是活得那么固执,
但正是这种骨子里的固执,
才让人觉得他活得更像一个人,
更让人感动不已。
年轻时,我们都想有一天,
自己可以闲下来,安安静静读书。
结果等到真闲下来,却没有读书的心境了。
李健还是一样,有一次,我一个音乐人朋友和
李健聊天,聊来聊去,
发现李健聊的
都是读书。
比如《局外人》、《追忆似水年华》、《哈扎
尔辞典》这类难读的名著,可他读起来,却感到有趣。
家余华有一次在饭桌上遇到李健,余华还没说
话。李健就开口了:余老师,你的作品我都读
过,我比你还要了解你。 余华很好奇,后来聊
了很久余华的每一部作品,才知道原来李健读
他的作品,读一次哭一次,最后完全沉寂在作
者写作的情绪里。 在明星都利用粉丝这个概念
挣钱的今天,李健却在努力去粉丝化,他真心
拿听众当朋友。很多大牌明星,收到粉丝们的
礼物,前脚收到,后脚就扔进垃圾桶。而李
健,则把听众送的礼物都摆在书架上,清楚地
记得何时何地,哪位朋友送的。 从出道至今,
将近20年了,如果你仔细观察,李健从未用过
一句「粉丝」这个词,用过唯一的一次还是,
他说: 我只有听友,没有粉丝。
09 他学长高晓松说过一句话:年轻时,我们
都想一生穿着白衬衣,一生只爱一个人,可后
来发现,我们都做不到。 在纸醉金迷的江湖
里,每个人都会不同程度的迷失,迷失在所谓
追求里,迷失在自己所谓的无可奈何中,迷失
在声色犬马里,也迷失在高高垒起的红酒杯
里。 可李健没变,他身边站着的还是那个他10
岁时遇到的那个女孩。 这个女孩叫孟小蓓,正
是因为最初的遇见,两个人便定了一生。
李健上清华,小贝壳也跟着上了清华。 在李健
失意的7年里,小贝壳也陪在租来的房子里住了
7年,两个人的篝火照亮着整个夜晚。
当明星都在拼命上头条,
离婚分财产,
出轨找新欢时,
李健却对妻子说:
与你在一起的日子才叫时光,
否则只是时钟无意义的游摆。
过去二十年里,
我们生活里每个人都变了,
有的变得苍老,
有的变得疲惫,
有的变得面目全非。
而李健还是一样,
内心还是一样干净,
脸庞还是一样干净,
一样的微笑,
一样的挽起袖子的衬衫,
一样的握话筒姿势,
身旁站着的,
还是10岁那年,
遇见的那个女孩。
2016年,首次公开了和小贝壳的合影。
他说: 很多人止步不前,是没有碰到好的爱
人。好的婚姻如虎添翼,不好的婚姻则会使人
停滞。 李健与妻子孟小蓓 李健是幸运的,
最好的时光遇到了最对的人。
小贝壳也是幸运的,
她也做到了如歌中唱的那样:
等到老去那一天 你是否还在我身边 看那些誓
言谎言 随往事慢慢飘散 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来
了又还 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边 还记得
这首歌吗?重新听一遍,你一定会往事翻腾,
感动不已吧。
一生有你 水木年华 一生有你 对于我们更多人
来说,每个人都是生来孤独,当你在孤独中睡
去。醒来时,总会觉得有暖心的希望在薄雾升
腾的清晨闪现。 而我们终将不再惧怕失去,因
为我们的灵魂和内心日渐虔诚,因为我们的孤
独变得有处安放,因为我们更懂得了爱与被
爱。 因为一生有你。
有一年,李健在演唱会上,最后一首歌演唱了
老歌《一生有你》。 演唱会结束,他戴上墨镜
走到大街上,被一个姑娘拦住。姑娘跟他说:
你知道吗?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个男生每天
都在校园广播给我点这首《一生有你》。现
在,那个男生是我孩子的爸爸。 李健朝她点点
头,说:谢谢你,还记得我的歌。 其实应该谢
谢的,还有那些活得朴素,趋于淡泊的人。因
为他们耐得住了寂寞,最后才能享受得了真正
的自由。因为他们面对了时间,然后时间就把
最好的东西留给了我们。
作者简介:牛皮明明,诗人、作家,曾在西藏流浪多年。擅长写民国人物,写那些被遗忘的故事,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能够让人热泪盈眶!
微信公众号:听明明吹牛皮,
ID:niupimingming。 喜欢的可以关注她
图片内容来源网络内容 侵权请联系删除6
文字转载“听明明吹牛皮”侵权请联系删除6
寂寞沙洲冷何以被称为神品?
林语堂先生评价苏轼极高,甚至说苏轼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人物。
他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慈善家,是疾苦百姓的好朋友,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是天赋异禀的书法家、画家........
然而,这样一个看似“上天的宠儿”,在政治上,却并不是一个“弄潮儿”。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出自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句作》。
而这首词,就是在苏轼受到“乌台诗案”的处罚,被贬到黄州时,暂住在定慧院时,所写的,反应了苏轼当时的一种心情。
原作欣赏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梧桐”常常被用来表示深秋时节的孤寂、凄凉的意象。
“漏断”,滴漏是古代一种计时的工具,滴漏都流尽了,那就是表示更深的深夜。
一弯残月斜挂在枝叶稀疏的梧桐树梢上,漏壶马上就要滴尽的深夜,周围一派寂静、凄凉的景象。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幽人”,是幽居之人,这里就是说苏轼自己。
苏轼刚刚被贬到黄州的时候,因为刚刚经历过“乌台诗案”,心情特别沮丧,深居简出。
“缥缈”,是隐隐约约。
“孤鸿”,也是说苏轼自己,被贬到黄州的自己,像一只“孤鸿”。
谁看见幽居之人独来独往,只有隐隐约约的看到一只孤鸿的影子。
上半篇,描绘出一幅幽深寂静的月夜图,无论是“残月、漏断、疏桐、幽人、孤鸿”,都是清冷、孤独的意象展现。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下半篇,就开始写这个“孤鸿”。
这隐隐约约出现的“孤鸿”,刚刚落下,就惊恐地飞了起来,它不断回首四顾,却发现没有人可以理解它的孤苦,也没有人可以理解它的怨恨。
在这深秋的寒冷的梧桐枝上飞来飞去,始终找不到自己可以栖身的地方,最终,甘愿忍受在寂寞寒冷的沙洲上栖居。
文创背景
苏轼时当壮年之时,正是王安石变法之时。
1069年,王安石与神宗皇帝退行新政,而苏轼一直是反对新政的。
1071年,苏轼在杭州做通判、1074年密州做太守的时候,苏轼就已经对于人生的无奈有很多感悟,在他那时的诗作中,会常常出现一些感慨人生苦短、人各有志、不忘初心的想法:
“百年三万日,老病常居半......须臾便堪笑,万事风雨散......”
“人生各有志,此论我久持。他人闻定笑,聊与吾子期。”
“阴晴朝暮几回新,已向虚空付此身。出本无心归亦好,白云还似望云人。”
但是,在此期间,他也是做了很多讽刺新政给人民带来的疾苦的诗作:
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
霜风来时雨如泻,杷头出菌镰生衣。
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
茅苫一月陇上宿,天晴获稻随车归。
汗流肩頳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粞。
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
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
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
苏轼的这些诗,原本只是像“苍蝇蚊子”一样,嗡嗡地叫,但是苏轼这些诗,还被当时的驸马,苏轼的好友王诜收集刊印出来,更便于流传阅读了。
1079年,苏轼调到湖州,给皇帝进了一篇《谢上表》本来是例行公事,但是被敌对派用来大做文章,再加上之前那些诗文,便将“讽刺新政、愚弄朝廷”的罪名扣在苏轼的头上,这就是“乌台诗案”。
苏轼在湖州被捕,关了20多天,所幸被众大臣联名保出来了。
1080年,苏轼就被贬到了黄州,他到了黄州,暂居定慧院,写下了这首诗!
你有什么故事值得分享?
哈哈哈,人能自律,就等于自己在意识上给自己戴上了“紧箍咒”,而每天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心理暗示,给予规范。实话实说,真能如此,并恒定不移,这种人真的令人敬佩和可怕。
比如戏曲演员,能成为角儿的人令人敬佩。可谁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招一式,没有自律的苦练,是根本没法做到的。
再比如运动员。站在领奖台上受奖牌,很光鲜,万人瞩目。可这光鲜的几分钟,是用多少个自律苦练的日子换来的,常人根本无法想象。
一曲音乐感人肺腑。可有谁想过,这无不是音乐人千万次自律的苦练,重复琢磨出来的。这是一般人无法体味到的。
总之,人要想在某个方面取得成功,有所造诣,没有自律自己而恒心苦练,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愿望。这就是自律最可怕的地方,因为,它超出了常人生活的极限。
如何评价小说欧也妮?
1833年出版的《欧也妮·葛朗台》,标志着巴尔扎克对社会的批判已达到成熟的阶段。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资产阶级“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人际关系中最接近人类自然本性的爱情、亲情、友情也“一概淹没在利己主义的计较的冰之中”,“家庭关系上面所笼罩着的温情脉脉的纱幕”完全被“单纯的金钱关系”所代替。《欧也妮·葛朗台》正好是对上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人情关系的概括的形象化说明。
一、金币和温情:两种价值观的交锋《欧也妮·葛朗台》的故事时间大致在1819年到1829年间,此期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在社会上迅速蔓延,“人们头脑中的物质利益观念不断加强,金钱成了衡量人的主要的或唯一的尺度,人与人的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金钱至上、金钱万能的观念日渐占了上风,而以宗法制温情为核心的人际关系正在解体。确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资产阶级撕下了蒙在家庭关系上温情脉脉的面纱,把它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小说中除了欧也妮和她的母亲和拿侬外,都是金钱至上的功利主义者,尤以老葛朗台和查理为代表。他们窥见了金钱的大秘密:金钱即权力,它已经不仅仅是财富的代码,更主要是一种无往而不胜的力量,借以可以操控别人,掌控世界。以老葛朗台为代表的“当代英雄”们在金钱——权力——欲望这个公式里执着、疯狂地追逐金钱,丧失了人类最宝贵的温情,变成单向度的人。
欧也妮和她的母亲则代表了以温情为核心的宗法制价值观,她们渴望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亲相爱,彼此温暖。母女俩的生活与葛朗台的世界几乎是不相干的,她们甚至根本不知道也不关心作为家长的葛朗台在忙些什么,母女俩形成了一个自足的小世界,不介入外面功利的世界,即便这种以温情维系的小世界十分脆弱。小说情节中,母女俩所代表的温情世界与老葛朗台所代表的金钱世界之间发生了几次不可避免的冲突,几次冲突都显示了温情与金钱在现实层面上的实力悬殊。
第一次冲突是查理出现,打破了老屋的平衡。
查理初来时,欧也妮和母亲的高兴和亲热,是一种亲人间的自然情感,老葛朗台则把侄儿看成是累赘,因为怕他危及自己的财富。知道查理父亲自杀,欧也妮母女俩哭了,而且还为这个从来没见过面的叔叔祈祷,老葛朗台则对亲兄弟的死毫不动容,那种冷漠令人骇然,而且他对查理的哭用了一句极经典的话来评论:“这孩子没出息,把死人看得比钱还重要”。
有一个细节,是方糖事件,欧也妮竟然勇敢起来,给查理找来方糖放在他的咖啡杯中。这块方糖在欧也妮的心里是待客之需或者更是朦胧爱意的一种表示,其实这是查理永远也感受不到的。而这糖在葛朗台看来则是他万贯家财的一部分,会被他们吃空,所以他狠狠地瞪了欧也妮一眼,“差点把她瞪到地底下去”。
第二次冲突是金币和梳妆匣风波。
金币在欧也妮那里是毫无价值的,她自己做主把金币给了查理。在欧也妮,这是一种急人所急的慷慨,同时它和方糖一样是爱的表示。书中说:“父亲是为了那金子去买,欧也妮是为了将自己的金币投进感情的汪洋大海。”但引起了父亲震怒,关她禁闭。后来老葛朗台发现了欧也妮母女二人手中查理留下的梳妆匣,“像老虎一样扑上去”,拿刀子要撬,口中还说:“你拿金币换了这匣子?这不吃亏,不吃亏。”而欧也妮情急之下拿刀子比在自己胸口以自杀威胁来保护匣子。匣子在父女二人那里显示着不同的价值:在欧也妮,是情义,是信誉;而在老葛朗台的价值范域里,则只是金钱。
第三次冲突是母亲去世时的遗产分割。
当结发妻子去世时老葛朗台没有悲伤,而是在谋划如何从女儿家那里得到遗产继承权。母亲死后欧也妮生命的亲情之维基本坍塌了,父亲是她唯一的亲人了,欧也妮还是试图用自己的温情温暖感染他的父亲,但是她失败了,母亲去世的当天葛朗台就让欧也妮签了一个契约放弃财产,还说“咱们现在两讫了⋯⋯人生就是做买卖”。当葛朗台去世的时候,欧也妮是非常伤心的,毕竟最后一个亲人也要走了,她将举目无亲了,她说“祝福我吧,父亲。”而葛朗台却冷冰冰地说:“好好照顾一切。到了那边向我交账。”
第四次冲突是查理的负心背叛。
梳妆匣在欧也妮的心里是爱的信物,是应该用生命来保卫的,欧也妮的八年等待是抱着这个匣子熬过来的,它已经寄托了她全部的爱情理想和生活理想,成了她生命的一部分。然而梳妆匣在查理那里只是物品,最多是一种抵押行为而已,欧也妮仅是他六千法郎的债主而已。八年后他就写来一封信了结一切,把一切都用钱来结算,借六千法郎八年后连本带息还八千法郎,合乎商道。欧也妮八年的相思痴等、八年的青春流逝,面对的却是老葛朗台金钱崇拜哲学的忠实传人。
查理信中轻描淡写地说:“我的梳妆匣,可托驿车带回。”欧也妮不禁悲呼:“交驿车带回!我用生命保卫的东西,交驿车带回!”在两种价值观的冲突中欧也妮最终被完全击垮。
就人格层面来说,老葛朗台狡猾吝啬,唯利是图,呈负面,但因为他有钱,全索漠城的人还是把他当作一尊神来供奉,“偌大一笔财产给葛朗台老头的行为镀了一层金”。欧也妮善良纯洁、温柔多情、富于同情心,人格呈正面,却没有人在意她的美德,还都认为她头脑有问题,格拉桑太太就说过:“您的堂姐是糊涂虫,缺乏教育,没有嫁妆,毫无特色,只知道缝抹布过日子”。
人格评价在小说叙事结构中的悖反也显示出那个时期价值观念的严重倾斜。父亲一生只在意钱,等待多年后查理的负心也是因为钱,欧也妮的温情主义成了空谷足音,无人回应,她的可怜的人生幻梦渐被有力的现实击打得支离破碎,被粗暴地裸露在功利的世界面前。
二、阴冷的小屋:欧也妮的生存空间和心理空间毫无疑问,葛朗台代表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方向,是名副其实的“时代英雄”,但同时也是一种偏执狂。葛朗台把他的偏执强力地灌输到日常生活中,疯狂地挤压他人的生存空间。在这方面,第一受害者便是他的独生女儿欧也妮。
“没有阳光,没有暖气,老是阴森森的,凄凉的屋子,便是她一生的小影”,欧也妮的生存空间极其狭小,她除了偶尔和母亲去教堂,大多数时间被拴在监狱一样的家里,还是家里的肮脏的天棚下固定的地方,从冬到夏,永不停息的做针线活。在时间上,她永远是忙忙碌碌的,没有娱乐,没有朋友,甚至没有时间想到她自己。正常青年人应有的快乐与她无缘,她的眼界和见识也仅限于母亲的宗教思想和遵守父亲定下的铁律。她有的是人性中的高贵、温情、悲悯和善良,可是,这些仅有的东西竟然也是保留不住的。
在欧也妮的生命中有两样东西是最重要的:亲情和爱情。在亲情方面她是最依赖她的母亲的,她温暖她、支持她、理解她,甚至为她犯险、拼命。这是“监狱”中最大的温暖了,但是母亲去世了。她也试图用她的爱去温暖、感化她的父亲,不幸的是她无法做到,父亲是铁石心肠的掠夺者,不但掠夺了她的母爱亲情,还要洗劫她的今生,用各种手段物化、奴化她。甚至在他自己去世时他也并不悲伤,并不留恋或担心自己的女儿,而是一心挂记他的金子,并因看见神父的金十字架而丧命。但是她还有唯一一线希望,那就是查理的爱,查理的誓言。小说中说,查理虽然不在,但在欧也妮的客厅里,他却是君临一切,是她最后一片栖身之地,说她把一切生活的希望寄托于爱情里,可是这唯一的支柱终也折断,至此,欧也妮的情感世界彻底毁灭。她想起了母亲的话,幸福只在天国里。世间没有人爱她,世间也再无她的精神寄托了,所以她对克罗旭说,我的心属于过去。她最后的归宿也只能是天国了。
终其一生,欧也妮没有事业,没有朋友,没有情人,没有交际,家中偶尔来客只是格拉桑家和克罗旭家之类的猎者,阴冷的堂屋中那种惨淡的会客局面,只能给欧也妮带来心理的挤压,不可能有任何欢乐。最后她无限悲苦地说“拿侬,只有你爱我”,其实是万般无奈之下的自欺欺人,因为拿侬只是忠仆,她根本无法进入欧也妮的情感世界。作为主体,她的对象世界绝对化缺席,人生价值完全落空。
三、墨杜萨魔力:金钱对欧也妮人性和人生的改写小说情节昭示,在那个时代,金钱的魔力有如墨杜萨之头,让看见他面影的人都变成石柱,金钱势力对人性进行着驯化,从其变者丧失人性、丧失温情,带一副铁石心肠在金钱场上角逐搏杀。不谙其道的欧也妮也逃不过金钱的规训与惩罚,其青春生命被金钱魔力一步步改写,消减并最后丧失了自己作为一个人的自由意志。
老葛朗台不仅是金钱洪流中的胜利者,而且是一个巫师,在他统治的世界里,他以金钱规则物化所有的人,有力地操控着这个世界。欧也妮23岁了还没有出嫁,这么重要的事情,他甚至从来没有考虑过,这是葛朗台的疏忽吗?不是,他视其为诱饵,为自己钓得更多的财富,同时也把她看成一个潜在的敌人要加以控制,否则他会损失财富——陪嫁费或遗产继承。所以欧也妮一直被幽禁,这使她视域狭窄,对世事一无所知。她从不关心父亲钱,她不知道人们为什么讨好她,她只知道宗教的虔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爱。因为葛朗台长期的幽禁与吝啬的生活,使她丧失接触金钱的机会,她缺少这方面的精明、能力和经验,她曾这样问“父亲,那么一百万是多少呢?”她几乎是生活在真空之中了,并且永远只能服从父亲,没法形成独立人格和反抗性,当她听道葛朗台说我竟可把女儿扔进河里去也不会让她嫁给查理时,她产生的是绝望和恐惧而不是愤怒反抗。
查理的到来第一次让欧也妮开阔了眼界,并看到了自己家中的寒酸和父亲的吝啬,而且一时还产生了违逆父亲的念头,有了奔向新生活的冲动,但这一切都遭到了葛朗台的严厉打压。当葛朗台看到那块方糖,雷霆般的目光仿佛要把她盯到地底去一样,可以想见欧也妮的惊慌震恐。欧也妮也试图借助爱的光辉希望能突围出去,但是马上就遭到严厉的惩罚,例如金币风波,欧也妮就被关了禁闭,不许出门甚至不许和母亲见面,每天只是吃清水和面包。葛朗台一方面是心疼他的金币,但是更重要的是,他要树立自己绝对的、在任何时候都不容置疑的权威,绝对的控制住欧也妮,驯化她,使她成为金钱世家的合格传人。
在欧也妮母亲去世时,老葛朗台曾装得非常可怜,装出老态龙钟的样子。其实他根本不是悲伤,而完全是他在商场上击败对手的把戏而已,是为了利用欧也妮的感情来控制她,诱导她放弃财产,也就是说他把女儿也当成对手了。到了老葛朗台意识到自己行将就木时,他利用欧也妮的感情,全面地教授她持家守财之道,其实也就是集中强化灌输他数十年来在这个家庭里全面施行的金科玉律,使欧也妮成了金钱祭坛上最纯洁无辜的祭品。
在欧也妮的人际关系中,从来没有被当作一个真实具体的“人”来看待,她在别人的思想意识里一直是被物化、被抽象化、被符号化的。父亲把她当成工具,查理视她为一个六千法郎的债权人,在克罗旭、格拉桑们眼中她不过是一个可以通过婚姻猎取金钱的符号。最后,为了找到一个能替他到巴黎为她那无情的情人查理清偿债务的代理人,她答应嫁给特·篷风所长。当她说:“你永远不能向我要求婚姻的权力。”即作一个名义上的妻子,特·篷风的反应是“跪在了地下”,因为他根本不是想要欧也妮这个人,而是要她的钱。欧也妮利用特·篷风的贪婪结一个名义上的婚姻,达到为自己办事的目的。为金钱所累的人也不得不利用金钱的力量达成某种愿望,这是小说极具反讽意味的一笔,深刻揭示了欧也妮人生被金钱魔力改写的悲剧。
结语在金钱主宰的时代,欧也妮以自己的温情主义与金钱势力相抗,结果是反被金钱埋葬了幸福。小说结尾满怀同情地说:“如今上帝把大堆的黄金丢给被黄金锁缚的女子,而她根本不把黄金放在心上,只在想望天国,过着虔诚慈爱的生活,只有一些圣洁的思想,不断的暗中援助受难的人。”通俗一点概括欧也妮的悲剧,就是“钱太多了”。这一层面的悲剧意义,比起老葛朗台的喜剧性讽刺描写来说,无疑深刻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