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剧文化 正文

骑膊马歌词是什么意思

入夜……衙门当差的兄弟回禀:都头午后把验尸明细交给县令以后“见左右邻里均被武松一并喊了去。两个街差闯开房门……武松不理,知县及各部主司立于门口……武松无奈,将疑犯武潘氏和王婆收监!西门庆从州里返回”武大原街口众邻、及原武松讯毕之证人皆到公堂录实,西门庆和潘金莲当堂辨供,西门庆所下猛药实属救人心切,剂量经查更无虚实之处……西门庆与武氏苟...

骑膊马歌词是什么意思,潘金莲的结局会怎么样?

入夜……

衙门当差的兄弟回禀:

“都头午后把验尸明细交给县令以后,两人大吵了一顿。他怒余连佩刀都没缴,而后自身去了一家酒馆,此却未现半步……

西门庆一惊:

“这厮肯定要在尸骨发黑上面做文章,不行,明日必有大难,金莲一但口误,我俩性命休矣”!

想罢不敢怠慢,连夜动身,去了州里。

次日凌晨,郓哥在武大门闻事儿,见左右邻里均被武松一并喊了去,知大事不妙,先拦街差,后直奔去衙门。

时值武松…………

私刑审罢,揪过潘金莲,撕开胸前衣襟……

正举刃……

“都头住手”!

两个街差闯开房门……

武松不理,再欲施手,被当场揽住。

武松反手厮狂……

“武都头,怎么,你要在本县面前忤逆行凶,给我退下”!

知县及各部主司立于门口……

武松无奈,丢开那“撕烂的胸襟”……

“将疑犯武潘氏和王婆收监,去四街口传唤西门庆,待十五日后上呈之验尸复查回执后,依实据开堂会审”!

县令说完,瞪了一眼仵作,拂袖而去。

临审头天时,西门庆从州里返回,日间使了一些手段后,当晚便主动投监。

次日,县衙升堂审案。

武大原街口众邻、及原武松讯毕之证人皆到公堂录实,西门庆和潘金莲当堂辨供。

如此这般、这般如此……

三个时晨过后,所有原讯证人均辞笔慎言,西门庆对武大临胸一脚再无人证。

“啪”……

“据本县明查,武大患肺痨已久,西门庆所下猛药实属救人心切,难料各器官不支而气亡,实属医治之过,不应疑为谋害。

另据;死者喉头致黑是长期呕吐导致药渣囤积喉部所致,乃体药性不服之属。肋骨、胸骨发黑亦并非毒药之浸,乃肺痨原病灶体扩散所致。细查药房之原配方,砒霜不是主味药剂,剂量经查更无虚实之处……

西门庆与武氏苟且之事无有旁证,系王婆一人之词更难成供。郓哥之词惑乱不实,属以讹传讹,暂收押三日,以证律条。

于西门庆所属药房误治之罪须由其自身赔付金银。

双方若有不妥,待七个差办日后由民事司再行审夺”。

武松一旁大勃然大怒,欲辞公判,被杖责出门。

西门庆当堂卸枷,潘金莲回家料理丧事。

王婆以拨弄事非、拉皮条索银之罪被罚十五贯,收押狱劳,茶馆暂闭半年。

“唉”!

武松堂下顿足……

“也罢”!

后与潘金莲一起将武大重新下殓妥善,找到西门庆,索要十万五千贯。

西门庆少五千,拒赔二次发葬费。

武松不允,延七日至民事司调解不成,西门又携众相邀续谈。

然二人再次各拒,席上皆掀桌而起,执械而斗。

乃西门庆挚友乱中无眼,被武松一脚踢裆而亡(此友为州府提刑官),遂被当值街差擒下,押解到衙门后,去职斩监候。

潘金莲闻知,当夜便去了西门府……

三日后,武松被判十五年苦役,择期发配劳地孟洲。

武松被押离阳谷县界时,潘金莲以泪洗面,拿上衣帛钱物送上,二人均无一言。

武松仇视许久后,叹一声,冲潘金莲拱手离去。

待三人不见官路,潘金莲却掩泪不归。

月余闭门后,潘金莲不把店铺低价兑给郓哥,去邻县靠洗衣为生。

几日后,西门庆寻得。

潘金莲见时,泪如雨下……

扑怀。

“金莲,店铺兑出为何不讲,到此受罪又为哪般”?

“奴又能何,那恽哥得罪不起,不许旁人讨价,他先前满街散布我等之糗事,却定是等这一回。现与你之事已臭了街,再无颜面对,只望远离旧地,了此残生。愿大官人不再为奴而喜,好生经营你家室”!

“郓哥儿这厮,待我拿来问”!

西门庆咬着后槽牙。

“你先放下活计,我使你些银两,年底必纳你入府”

“不必了,官人”!

“如今闲言碎语满街,眼前背后更是指指点点,叔叔武松已然记恨在心,又远在牢营苦地,实为不舍。奴家更无心应官人厚事。只想您多给些年用,我自讨去处,再不见官人”!

潘金莲依在西门庆怀中泣声而语,顺手捻灭了烛火……

“官人,我那夫君所用之药”?

“难道官人……”

“头上三尺有神明,我乃毕生经营药铺,本着悬壶济世,哪敢自寻报应”!

“再者,勿怪!我家有瓶儿、梅儿……”!

“那官人为何还须上下打点”?

“做贼心虚,只好先入为主”!

“…………”

“…………”

西门庆住了些时日后,回到阳谷县将一药铺兑换成银票,差人送去邻县。

之后,找到了恽哥。

三日后,炊饼铺关门歇业。

阁楼窗户紧闭,那挑棍儿重新静静掛在那里。

一天夜里,阳谷县北岗处,一伙猎人发现了恽哥的尸体。

潘金莲拿到银票,书一封信交给来人,并附上一套靴帽回赠后,便连夜赶往孟洲。

到了孟洲牢营,掌事告之武松因血洗督监府已经被通缉。

其无望之际,恰巧施恩巡营得见,帐中少语了一番后,潘金莲低头略带喜色离去,施恩还特地给她备了一辆作驭。

两个月后,上司最后一道追讨文书到了施恩手里,府办挟令:如不限期擒住凶犯武松,视尔等为同犯,必严惩。

见大祸已然临头,施恩在两天内把快活林卖给蒋门神的小老婆,趁着府办弄私差逃离管营。

到了二龙山,武松和鲁智深携全寨首领相迎。席间,鲁智深冲施恩拱手相谢:

“施兄,洒家感谢你让武兄弟一展愁眉”!

“哪里,情义之宜”

施恩说罢一饮而尽,举杯于武松。

武松掌杯不语,只冲施恩一挑大拇指。

兄弟三人酒醉入夜未散,同榻而眠。

却过子时,施恩起夜急,只见鲁智深一人在酣睡。

次日晨露刚至,施恩赤膊庭外舞棒。

偶抬眼处,见一小溪处落一草堂,旁有一白衣女子去往杆上搭凉布衣,头上虽带着斗笠,但还是掩不住满头秀发与姿色。

施恩眼朦,见艳色不收,住棒正欲细观,那女子半去斗笠,右礼一揖……

帘起处,似武松夺步……

施恩顿悟,几个倒翻破窗而入……

“劈、叭”!

“嗷”!

“施兄,你这一大早作什么妖,砸死洒家啦”!

描写雨前雨中雨后的作文?

《今夜,与你一起依窗听雨》

屏风澜,梦难歇,流月细数宫阙,君不见,落花吻,子夜印紫荆。

雨淋溅,芳魂劫,弦鼓瑟鸣腾跃,可知否,碎心念,依窗雨迭声。

——题记

也许,前世我在一个骷髅里寻找一袭温暖。

也许,今生我在一个含阳光的地带里恬意。

窗外,轻轻落雨,细细清澈,斜斜的雨丝,像飞涨的思念,抚摸一颗窗前挂着的心,你怎知?层层蝶恋的心事,在你的方向,娇羞如春心的少女。

柳思含烟,樟木春秋,怯怯孤叶,飘落尘埃,雨声粉碎夜的寂寥,我有一种永远的寂寥,直到你浑厚的眼,划破了长夜的死期,那夜,一个生命被飞快的车轮碾碎我的世界时,我怎可不知道雨声的呜咽?是你,如鸠止渴,解了锁定那夜的孤雨中。

苍夜啸声难引筝,梦似如故柳遮空,一滴相思两行泪,三月芬芳四零碎。

雨声,漫漫浸润心思的游动,淡淡的忧伤轻轻的给予了你的远方,你告诉我,那里有一样的落雨。

将写下的诗句,含雨点的斑斑倾诉,悠悠的款寄一个在心里无比清晰而又拥挤心中的那个地址,雨声萧萧,青丝卷影,知道你原来一直陪我倾听窗外丝丝的雨声!

喜欢那落雨声。

与你的世界,熟悉碎玉落盘的膨动。多少年的影痕,雨声对流,随即忘却。

时光急于给你假象的隐者。是你让我习惯的眼神,改变许久的颔首低眉,我不敢张望,那片华姿的海蝉翼的梦幻,今夜,你与我这么近,近的感觉心跳如纸。

雨近似,叠相思,声声缭绕夜寤寐。

雨那端,生生站满你的相思,一个世界,两处闲愁,几熙空茫,掩面轻弹玉雨琴瑟?

良辰幻境,你的宽肩,你的眷思,依然触目颈链,如何安抚我的绢丝九落银天?

凝集落地的零花,诉说单单的梦,何时掀开我的云遮细密,让你数雨布帘。

雨,是一种无法抑制的情节,不由自主的落下,那么的心境自然,如何又能让我做到对你的不动声色呢?

哦,雨声,碎了脚步,连了缠绵,尽了相思默然,末完。

哦,雨声,捻了花间,梦里蜿蜒,愁了云烟飘散,依莲。

依窗听雨,细雪无声花溅泪,你告诉我:“拥有你,是许多人的思想。”

依窗听雨,漫溪清流思绪长,你告诉我:“拥有你,是一个人的禅境。”

听着有节奏的雨声,尽量把今晚和你一起听雨的心境,描述的细微,简约,我想把心的海滩,铺在你的雨丝中,让你感觉幸福,打湿的点点惊颤。

放纵吧,这是最美的一个夜景,最美的声音,打破的摩天轮。

你,还没有离去,那是你倾尽所有的想象:“依窗听雨的那个女子,究竟是一个何等样的女子呢?”

那刻,我成了你雨中幻化出的一只“飞鸟”

幻想,真好。

依窗听雨,我开始拼凑你给我的幻想,在凄厉的雨声里,一步步的软化,温润很久好似殆尽的月色,不在留恋音乐填进雨丝的场景。

依窗听雨,我好想你,所有的情绪飞入雨中,就是想告诉你,我是多么的想你。我好想知道,你知道我在想你吗?你是否带着迫不及待的等待,就是要我说出今夜想说的话,我好想你。

世界,似乎那么的相同,一起听雨的心境,不约而同。

世界,似乎那么的狭小,一样的动作场景,婉约凝眉。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一次偶遇流水亡,数来满日如似泣。

雨中的你,是否和我一样,存满所有的忧愁,幻想第一次牵手。

雨中的你,是否和我一样,羁押爱情的感觉,幻想第一次拥抱。

那么,今夜,让我们一起听听雨声。

那么,今夜,让我们彼此放在心上。

你的臂弯,就在今夜,似乎有了我的气息,你经久了我绵长的歌,疼疼的注满你长满金花的心房,你的心里是否早已有了我走来走去的样子?

雨的清凉,清透一根根扬起的发丝,那一定是为你蓄留。

只是凉了此夜,你点燃纯纯的激情,又瞬间落入雨中,你的眼神,注定疼痛的延绵,在不久后的每一个时光,

我很害怕,是否我们的相守,就注定完结这样一个窗台?

请你告诉我吗?漫漫的夜啊,空灵的夜啊,你该怎样牵起我小手?度过余留的残阳?

你听,雨打在玻璃窗上,噼噼啪啪,好似我心碎的声音。

你看,雨沾湿你的心情,呢呢喃喃,好似我缠绵的诉说。

雨声,是否让你沉迷这里,我给你的畅想,是你一生的爱恋吗?

雨声,是否是我一个长梦,给你所有意念,是迅疾离去的风吗?

你的回答也许是雨样的闪烁,用千年的等候,能否换来今生的相守?

夜,增加几多的伤情,也许都在梦中。

都不愿意看见心,破碎在这里,又渴望心时时落在这里,就像今夜的雨,一起落在你我的肩上。

你听出看我的痛了吗?

我的泪,似斜雨在飞。

泛海烟尘,多了那些凡心四流,灵犀牟云,星星相看,均是炊烟,当我看见你那刻,感觉一切如梦,梦如一切,只有开始和结束,注定了这是一场美丽的人间谎言,末了,我们都各自回到自己的轨道上,做下一个梦,落入雨中的情迷魔幻,事如斯,情如澜,藏满烟云间。

那么,就让我们好好的听世界最后一场雨,短暂是心音,也是一种安度。

那么,就让我们好好的听世界最后一首歌,悠悠的旋律,也是一种幸福。

《雨》

夏日。

雨。是极其常见的物件。

雨落之前。昆虫。都销声匿迹啦。周围。一片安寂。

微风吹拂。赤胳裸膊。使我真切的感受到,它,如丝般柔滑。叶片在风中起舞,这群舞者以婀娜的风姿赞迎久违的甘露。不禁使我想起蒲公英。风。是她最爱的。它。能给她梦寐以求的自由。有风的地方,才是她的故土。

笔尖。晃过流年,划破天际。一场大雨,正孕育而生。之前的安寂,也都香消玉殒。

暖雨。倾盆而下。漫步雨中,再惬意不过。

雨点打在身上,滑过肌肤。那清脆的声响,闲适的感受,是最难忘的。

不时,有闪电撕破天际。如蔚蓝的河川,日光下泛着些白光。它,不只有一天分支。羞涩。总使这一道道缺口在汇入天际之前先隐没自己的形体。

接着。雷声爆鸣。这总是令人恐惧。这种感觉,像是世界在颤抖。被压抑了许久之后得到释放。如呵责的声音。烦躁不安。扰人心绪。好在,它不会持续太久。如若不然,赏雨的闲适定会受它影响。

雨中独行。以轻柔的姿态,平和的心情。

若是心不静,此番美景,是会遭人厌恶的。

不时传来埋怨的声音。该死的天气,这是最常听到的一句台词。虽是人之常情,但,这样敏感的话语,令我不舒服,只得加快步伐,尽快逃离这个令人窒息的深渊。

在雨中闲游,我,是不想被人打扰的。

一个人,一条路,静静感受。

雨中,夹杂着阵阵花香,和着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

暖意,油然而生。

仰望天空。阳,早已敛起自己的光辉。天气,还算明朗。

乖乖的,接受雨的洗礼。

精神。得到放松。灵魂。接受抚慰。

这是作为云云众生中一个心怀对大自然敬畏因而不甘错过这美丽而不失风雅雨景的人才能享受的优待。如我。

这日。我用浸满敬畏的笔,唤出一刻令人迷醉的烟雨。放飞惆怅的思绪,升华自己的灵魂。携一颗平和的心,只身漫步。

夏雨。润心。

《天上飘着雨》

一幕烟雨,散漫于冬夜。冷风,吹过窗前的一片阔叶林,像一匹迷路的野马,四处乱窜。“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眼前,一地凋零。那些落单的树叶,无助的苍凉,风卷起每一枚落叶,并作余音绕梁般的回响,那些放肆的呼啸声,为落叶奏起一曲忧伤的挽歌。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天空沉闷成一块朦胧的帆布,里面播放着一只寒婵临终的颤音。远处房屋里传来一阵阵轻柔略带伤感的歌声,“轻轻的离开你,请你别哭泣,请把我俩的过去忘记;这不是我故意,也不是逃避,也不是我不爱你。……你不要难过,你不要怪我,我也舍不得你,我也害怕孤寂,天上飘着雨。……”此刻,我才真正体会到触境生情是那么一回事。歌声与眼前的景物如出一辙,仿佛是为每一条生命的离去而悲伤。听着歌曲,让我感到冬夜是如此寒冷,感觉离别是那么的让人伤怀。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在静静飘零的风雨之中染上了伤感,纷扬的爱糅合在窗前细细的雨丝之中,漫天飘扬着那个难以忘怀的故事。夜间有拂窗细雨飘来,难于入睡,半夜醒来,瑟缩之中就有一丝惆怅缠上心头。

“红楼隔雨相望冷,”如果可能,我要让雨立刻停止,让你徘徊在月光朗照的深处、于我的窗前,我要打开所有的窗,放进那皎洁的月光,然后轻轻地说一声,真的好想你。

一生一世的爱情单纯如斯,艰难如斯,雨中你曾经和我默然相对,追求缘份以及未来。日升月落,人来人往,多少邂逅与缠绵的故事,在这万丈红尘中娓娓铺开,别后的日子,爱与哀愁,像深冬玻璃上清冷冷的雾水,总是拭擦不尽挥之不去。

你我总是喜欢在雨夜里相约,那时,柔柔的雨丝总会被我们的笑声感染,打动你的是我的古典,伤害你也是我的古典。初恋是一种怎样的季节,隔着岁月的淅沥,仍是生死不灭的港湾。也许,你和我今生注定是一场雨淋淋的相思,需要我们长时间地咀嚼。这种细细地品味,更能垫厚我们生命的章节。

我仿佛在风程里裹旋了很久,我曾虔诚地祈求上帝给我帮助,给我力量,不要让我在昏迷中沉沦,我仿佛在风里看见了宁静蔚蓝的天空,蔚蓝是童年的记忆。

“小楼忽洒夜窗声,卧听潇潇还淅淅,”一场冬雨冷却了我的心情。纠结的寒风袭落了一串本已枯萎的心事,雨打窗台那是一种怎样的凄美。转角处一抹橘黄缭绕出夜的深沉,依窗斜靠静静地聆听窗外婆娑的落雨声。

寒风轻旋,翻卷了满地凄美的寂寞。窗外,依旧的行人如织,飘散的冬雨未曾挽住人们的脚步,不禁想问这样的颠沛,是否应该。只是,未曾透析你那上了锁的心,如飘零的雨水,让人捉摸不定。

我愿研一端浓墨,执笔展宣为你描下这半抹的明眸。悄悄的将心思凝成一粒种子收起。待到春归和着雨润的乡土,种下而后发芽开花结果。静如止水的心,在这里被雨水打湿。

你用真情迷惑了我冷寂如夜的目光,点亮了我心烛的灯火,我踩着你的牵挂迎风而来,是挚诚燃烧了热情还是孤寂逃离了我的躯体?这一刻,我毅然将冰冷的手伸向你燃烧的掌心,温暖渗透我战栗的身体,我从容的等待着你用爱来包围。

为了这千年的邂逅,我曾五百次的回眸,为了这千年的相逢,我曾千百次的守候。如歌的岁月里,你用风雨积攒的花语,如诗般浪漫,你让爱在我心灵的天空驻留。储蓄千年的情愫在这一刻挥洒,寂寞千年的心曲在这一刻拨动。一任风雨飘泊千年,浪迹天涯的心在这一刹那停留沉醉。

爱上一个人不容易,被一个人爱上是很幸运的,茫茫人海,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同你相识,相知甚至相恋,能够相遇是一种缘份,毕竟彼此相偎相依地渡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却总是在过去后才明白珍惜。你知道吗?在我心的最底层总尘封着永不褪色的记忆。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我的双眸凝结成一潭碧水,看着你深邃的目光,曾经的夜是多么漫长,孤独令我暗淡神伤。在与你擦肩而过的瞬间,我才知道什么是缘?无需用太多的语言去雕饰,不需要用甜言蜜语来相守。只要心灵相通,多一份关爱,一份真诚,一份祝福,一种理解,彼此相伴携手漫漫人生……

你的世界我来过,我看到你沉默的背后蕴藏着舒展与优雅。你温柔笑容的背后,镌刻着岁月的沧桑和孤寂,长满思念的爱和梦如此剔透。我只想化成一颗水做的心,一滴最痴情的香,为你蓄存一生的心跳。

我沉醉在这如歌的相逢中,平凡的岁月里,因为有你不再孤单,漫漫的人生路,因为有你不再徘徊。有你的日子风也温柔雨也轻灵,我要用真诚守候这一方净土,让幸福和快乐抵达灵魂深处。

你知道吗?因为有你,我的笔下才充满激情;因为有你,我的生活才充满诗意。我无法阻止笔下与心中的火花迸发,窗前那支闪烁的蜡烛,注定要为你燃烧一生!

“人生多少春秋里,留住一冬季,”今夜,我想让飘零的雨丝淹没那段爱情故事,随后继续我的孤旅。然而,我无法拒绝的是心灵的真实,往事时时闪烁在灵魂深处,你那坚毅明亮的眼睛足够照亮我一生的路!

风萧萧,夜茫茫。时光带走了你的气息,慢了下来。没有谁能存下一世的欢颜。那些被风吹过来的雨滴,凉透了心扉。抱紧灵魂的呼唤。哪怕爱情只是一片浮华,一缕云烟。一个人的日子马不停蹄。我走在风中,与时间对视,相望成一片雪,一滴雨,一粒尘。

今晚,指尖的舞蹈,舞尽生命的柔情。在飘雨的寒冬,任自己疯狂,沉醉。走到一片辽阔的境界。然而,天上依然飘着雨……

《雨的回忆》

寒冬腊月,天上飘起了绵绵细雨,雨丝侵入了远处重叠的房屋,阴湿的氛围里透着些许寂寞,就像是一部脱去了色彩的老片,沧桑的外表下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今天是祭灶,我想着灶王爷在每家每户看着窗外的绵绵细雨,它的心也定如这细雨般绵长、柔软,来年人们的生活一定会载着灶王爷的祝愿更加殷实。

雨是有灵性之景,无论是大雨的滂沱,还是细雨的绵密,都会给大地带来一种新鲜的印迹,是漫天泼洒的淋淋漓漓,是敲打房屋的点点滴滴,是落入草丛的羞涩隐匿,是融入远山的俊逸神秘。还记得李闰珉的钢琴曲《雨的印迹》,初中的时候就为之欣然,为之向往,那熟悉的旋律至今仍能在脑海里清晰的回忆起,然而我更喜欢这首曲子的英文翻译KisstheRain,吻雨就像刚坠入爱河的青年男女,憧憬地经营着他们来之不易的爱情。我以前会抱怨,潮湿的雨阻挡了行人的去路,或者雨和着泥土黏着人们干净的鞋,可是我终于明白那也是雨的印迹的一种,它本来的意义并非是要阻挡行人的去路,而是在考验人们有没有一颗坦然接受风雨的心,而那和着泥土的雨则是给人们一次亲近自然的机会,一次肌肤与自然贴近的体验,那是在如今繁忙的城市里再难寻觅到的印迹。

记得小时候住在运河旁,每每细雨飘飞的日子,我就会偷偷地跑出去,穿着印着飞天小女警的短裤短衫和一双略有些开胶的塑料凉拖鞋,跑到运河畔,看那雨中的运河向远方漫流,看那湿润的青苔在运河水的拍打下时隐时现。每一次湿润的泥沙和细小的石子都会浸着泥水钻进我的拖鞋里,我时而踩着那自然的小造化开怀奔跑,时而索性脱去拖鞋,赤着小脚没入河水站在光滑的青苔上体会那站不稳快要摔倒的快感。下雨的时候,运河上很少有船只行驶,偶尔会看见一两艘托运煤沙的船沿着河水流动的方向向远方行驶,那堆积成小山的煤沙被厚厚的布盖的严严实实,那些厚布的材质我却是至今也没弄清楚。船上的人,或许算得上是水手,撑着很老式的长柄黑伞,从船头到船尾来回穿梭。那是段美丽的日子,小小的年纪不需要懂得任何的繁文缛节,利欲熏心,浅浅的思维不需要承担任何的案牍操劳,尔虞我诈,只有雨,只有河,只有船,以及那浅浅的青苔,一切简单的像一张泼墨的写意画,拥有的是留白的美。

现在长大了,下小雨的时候我还是像小时候一样不喜欢打伞,不管朋友一再的提醒即使是小雨里面也带有很多的灰尘,会把衣服和头发弄脏,我还是不愿撑开手中的伞,这就像我爱雪一样,尽管清楚的知道雪的形成是由于灰尘的凝结,可是当那洁白的色彩夺走了全部的视线,我就再也没有去阻挡它的理由。

后来听父亲说,自他小时候开始,我家就住在运河边上。父亲小时候顽皮,偷了打渔人的船撑到运河对岸,结果在划船回来的时候,不小心弄沉了船,他自己就游了回来。父亲知道自己犯了错,怕祖父责罚而不敢回家,就在运河的石阶上睡了整整一夜,那夜就下了小雨,虽然是夏天,可是那冰凉的感觉还是那般清晰的刺入父亲皮肤的深处。所以,父亲不喜欢雨,但他仍然和我一样,下小雨时从不打伞,但他的想法与我不同,他说,一个男人,大风大雨尚且不皱眉头,还会在乎这些小风小雨吗?

儿时的回忆时而被掩埋,时而被掘起,但清晰可见的还是高中读书的那几年,因为学校离家远,我总是骑着电动车风里来雨里去,不知衣衫被淋湿过多少次,不知在泥水里挣扎过多少次,时常早晨来时鞋子被雨浸湿一整天都不干,晚上回家脱了鞋,脚已经被泡的煞白,可我不愿去埋怨雨,这是这个时代所有学生的宿命。后来时运不济,第一次高考我落了榜,只得再复读一年,父亲不愿再让我自己骑电动车这么劳苦颠簸,于是他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在后座上架了一个天蓝色的雨篷,每逢刮风下雨,皆是他来回接送。每当回到家,我看见那辆电动三轮车前面驾驶位上无遮无挡,看着父亲的全身雨水淋漓,我的心中就会泛起一阵阵苦涩,一阵阵疼痛,那天蓝色的雨篷是父亲的爱织成的屏障,遮挡着我生命中的风风雨雨。第二年我考上了,虽然只是本二的一所普通高校,但是父亲仍然笑了,那笑,就像是风雨后的七色彩虹,久违而艳丽。

腊月二十四了,新年的脚步已经离得那么近。在家度寒假的我又看见了故乡飘雨,雨中弥漫着隐隐的火药味,远方的炮竹声模模糊糊地传入耳中,我有了微微的一丝叹息。我忽然觉得雨像一个人,你对它温和时它报你以温柔清新,你对它厌倦时它报你以狂怒暴虐。雨的印记停留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抹不去,消不尽,你伸手触摸时它滋润你的指尖,你远离它的时候,它还在那里等待着下一个雨季。

KisstheRain,闭上双眼,轻轻地亲吻细雨。

找的一些。看看是否有用

提辖制使教头知寨节级都监团练管营等是什么官?

提辖:

详细解释:

宋代一路或一州所置的武官,为“提辖兵甲盗贼公事”的简称。主管本区军队训练,督捕盗贼等职务。宋常以知州、知府兼提辖兵甲,简称提辖,掌军旅训练教阅,督捕盗贼,镇压民众反抗,每个提辖管理30人左右。提辖是一个基层的武官,是一种社会底层小官。也就是带领一队士兵巡逻街头,抓点小偷小摸或缉捕流窜盗匪的头目。宋朝知州当时是五品,提辖比知州级别要低,应当是六品至七品,不会小于从七品。

著名人物:

鲁提辖 鲁智深,梁山泊第十三位好汉,十员步军头领第一名。鲁智深原名鲁达,是经略的提辖,因为见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被官府追捕,逃到五台山削发为僧,改名鲁智深。鲁智深忍受不住佛门清规,醉打山门,毁坏金身,被长老派往东京相国寺,看守菜园,因将偷菜的泼皮踢进了粪池,倒拔垂杨柳,威名远扬。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林冲,高俅派人捉拿鲁智深,鲁智深在二龙山落草。后投奔水泊梁山,做了步兵头领。宋江攻打方腊,鲁智深一杖打翻了方腊。后在杭州六合寺圆寂。

下图为鲁智深

制使:

详细解释:

宋代皇帝所派出的使者。可理解是朝廷派出办理公务的官员,属于一个中等级别的官职,这个职位高于统领使,但又低于团练,相当于中校副团级别。可算作临时的差遣,并非官职。

著名人物:

杨志绰号青面兽,是杨家将后人,武举出身,曾任殿帅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后在东京谋求复职不果,穷困卖刀,杀死泼皮牛二,被刺配大名府,得到梁中书的赏识,提拔为管军提辖使。他护送生辰纲,结果又被劫取,只得上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在梁山排第十七位,上应天暗星,位列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征方腊时病逝于丹徒县。

下图为杨志

教头

详细解释:

教头是宋朝教授武艺的人用的称呼,类似于现在的抄教练,因为《水浒传》中林冲自称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此职位常常被人误解为一种官职,认为教头是一个官职,实际上是错误的,宋代的官知制中并没有教头这个官职,因此教头并非官职。类似于武师,只要是教授武艺,并以此为职业的人,都可以称作教头。

著名人物:

林冲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豹子头,东京(河南开封)人氏,梁山一百零八将之一原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其妻子被太尉高俅的养子高衙内看上,而多次遭到陷害,最终被逼上梁山落草。后火并王伦,尊晁盖为梁山寨主。他参与了梁山一系列的战役,为山寨的壮大立下汗马功劳。梁山大聚义时,排第六位,上应天雄星,位列马军五虎将,把守正西旱寨。抗击来围剿梁山军的官军、侵略北宋的辽国和剿灭国内造反的田虎、王庆、方腊势力时屡立战功。征方腊后病逝于杭州六和寺,追封忠武郎。

下图为林冲

知寨

详细解释:

非正式官职,可看做宋朝时巡检的官员。分文知寨和武知寨,文知寨为正武知寨为副。武知寨是带兵的。知寨就是巡检寨巡检的别称。《水浒传》中清风寨的“寨”无疑是指巡检司寨,不是集镇。所以“知寨”不是镇长,而实为巡检。巡检司为县派驻乡镇关卡要地的公安机关。清风寨当为设在清风镇的巡检司。宋代县级治安分隶县尉、巡检。两者平级,县尉从九品,巡检使臣充,地位相当。县尉治县城,而乡里归巡检,可以一县数寨,也可数县一寨。县尉司所辖治安人员称弓手,巡检司所辖称土兵,《水浒》里也有所反映。弓手为雇佣,土兵为招募。哲宗以后,都用当地人员,不算军人(禁、厢兵),也非民兵(乡兵),而是专职公安人员,隶路提点刑狱司(类似省公安厅)。巡检司寨一般数十人到一二百人不等,采用都一级编制,类似现今连级。个别大的也有五六百人。

著名人物:

花荣为中国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108将之一,有“百步穿杨”的功夫。在梁山好汉英雄中排行第九,为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之首。原是清风寨副知寨,使一杆银枪,一张弓射遍天下无敌手,生得一双俊目,齿白唇红,眉飞入鬓,细腰乍臂,银盔银甲,善骑烈马,能开硬弓,被比作西汉“飞将军”李广,人称“小李广”,因善使银枪,又称“银枪手”。只因为义兄宋江抱不平而被小人陷害,后被好汉王英等相救,上了梁山。受朝廷招抚后,在对辽国、方腊战役中屡立奇功,然在大哥宋江被高俅等害死后,与吴用一同在宋江墓前自缢身亡。

下图为花荣

节级

详细解释:

在宋朝,节级官职为低级军吏,也有一称为低级武职,在宋元两朝时,节级官职为地方监狱吏。相比于现代,就相当于部队士官和看守所所长。宋初旧制,军队编制为厢、军、指挥(营)、都四级,而推行将兵法、结队法后演变为军、将、部、队四级。两者并不对应。禁军改分系将、不系将。系将禁军两套编制并存,而不系将禁兵、厢兵(杂役)、弓手/土兵(公安)及部分乡兵(民兵)沿袭旧编制。按旧制,都一级副长官以上称“将校”,为军官,以下的军吏称“节级”。

著名人物:

康节级,男,出自《水浒传》。施恩拿了一二百两银子,去康节级家,却在牢里没回来。施恩叫他家人去牢里说知。不多时,康节级回来,和施恩相见。施恩把这件事一一细诉了一遍。此时武松已自得康节级看觑,将这刑禁都放宽了。施恩又取三二十两银子,分与众小牢...武松却自得康节级和众牢子自照管他。施恩自此早晚只去得康节级家里讨信。

下图为康节级

都监

详细解释:

都监,官名,即监军,古代监军大都是由宦官兼任;另外佛教寺院中负责监察事务的僧人也称为都监。大多由在寺院担任过多年监院、有丰富的寺院管理经验和执行能力的人担纲,因为对执行过程当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非常了解。所以,执行层反馈回来的情况,都监都能够了如指掌。

著名人物

秦明是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一百单八将之一。因其性如烈火,故而人称“霹雳火”。祖籍山后开州。善使一条狼牙棒。本是青州指挥司统制,攻打清风山时,因中宋江的计策,被俘后无家可归,只得归顺。自上梁山后,秦明凭手中狼牙棒,在一系列战斗中屡立战功。大聚义排座次时,在梁山排行第7位,上应“天猛星”。又被封为“马军五虎将”第3位。梁山受招安后,随宋江征讨辽国、王庆、田虎、方腊,多建功勋。在征讨方腊时,与方腊之侄方杰大战,后因急躲暗器,被方杰一戟耸于马下,死于非命。

下图为秦明

团练详细解释

团练使本身职位并不低,唐代设有节度使,一个地方的最高军队长官,而团练使的地位低于节度使,但也负责统领地方军队。像都团练使负责方镇的军事,多由观察使兼任;州团练使负责一州的军事,常由刺史兼任,放到现在来讲,节度使相当于大军区司令员,而团练使相当于军分区司令员。但团练使在军队中有实际职务那是在唐代,而到了宋代,团练使的地位显然不能和唐代同日而语,在宋代,团练使成为没有实际职权的虚衔。

著名人物

卢俊义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经典人物形象之一,绰号“玉麒麟”,武 艺高强,棍棒天下无双,祖居北京大名府(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仆人燕青。原本是河北大名府富商、大财主、员外,因为宋江喜爱他的才华,被诓上梁山,后来成为梁山第二首领。卢俊义和宋江一同受招安后,征讨了辽国、田虎、王庆、方腊,官至武功大夫、卢州安抚使。蔡京等奸臣传召卢俊义回京,把水银(也就是汞)放在皇帝赐给他的饭菜中,卢俊义痛得无法骑马,只好坐船回庐州,途中在船上吐血,落水溺死。

下图为卢俊义

管营详细解释

古代边远地区管理徒流充军罪犯服役的官吏,相当于现在的监狱长.

著名人物

施恩,为孟州牢房管营之子。当年武松杀了西门庆、潘金莲后,被发配孟州城,安平寨,与小管营施恩相识,不曾吃得苦头。施恩使得一身好拳棒,在快活林里开着一个酒肉店。蒋门神霸占了施恩的酒店。武松醉打蒋门神,替施恩夺回了酒店。曾投靠武松落草二龙山。 后施恩被迫上了梁山泊。

下图为施恩

谢谢大家阅读。

最喜欢描写边塞风光的诗句了?

说到描写边塞风光,唐诗必绕不开岑参、高适,王昌龄、王之涣几位。李白、王维也有佳句名篇,宋词则有范仲淹,篇幅有限,本篇将以唐诗为主,兼杂几首宋词,权当分享所学,不足之处还望条友多多指教。

一、岑参

说到边塞诗,岑参与高适是绝对绕不过的两座高山。岑参擅写歌行,七言古体。他的诗歌意境新奇,风格奇峭,气势磅礴,想象丰富,词采瑰丽,热情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其诗歌的题材以边塞诗写得最出色——在盛唐时代,岑参写的边塞诗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前者壮丽磅礴又含蓄深沉,后者以歌行写就,三句换韵,独特而跳宕,变换的节奏契合边塞诡谲多变的天气,显得别有一番滋味。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3、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唐】岑参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4、《火山云歌送别》【唐】岑参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不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二、高适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也以边塞诗著称,擅长古体,五言诗。与岑参瑰丽雄奇,绘声绘色地极力描摹边塞风光不尽相同,高适更倾向直抒胸臆,表达战争的残酷,边塞征戍的士兵之苦。既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也写出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并揭露了军帐内深刻的阶级矛盾,边将的骄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赏罚不明、安边无策,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其代表作有:

1、《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2、《燕歌行》(并序)【唐】高适(窃以为这首最鲜明体现了高适诗风,当为高适最佳之作!)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3、《营州歌》【唐】高适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狐 一作:皮)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4.《金城北楼》【唐】高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三、王昌龄

王昌龄擅长绝句,以七绝见长,王昌龄的边塞诗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表现力。既反映了盛唐时代的主旋律,又对边塞风光及边关战场场景进行细致描写,同时能够捕捉到将士细腻的内心世界。其诗歌意境开阔,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代表边塞诗作有:

1.《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塞下曲·其一》【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3、《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4、《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四、王之涣

王之涣其诗具有激越昂扬的个性风格,用词虽十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他写西北风光的诗篇颇具特色,大气磅礴,意境开阔,热情洋溢,韵调优美,朗朗上口,广为传诵。可惜他的诗歌散失严重,传世之作仅六首,辑入《全唐诗》中。其中《登鹳雀楼》与《凉州词二首》“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与“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佳句流芳千古,直接确立了王之涣在唐诗失上的地位。

1、《凉州词二首其一》【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凉州词二首其二》【唐】王之涣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以上只是截取了唐朝最著名的“边塞四诗人”各自的几首代表作,其实他们其他优秀的边塞诗作品还有很多,除此之外唐朝其他诗人的边塞诗作品也十分雄阔壮美,于纸笔吟咏之间,吐纳盛唐的万千气象。比如以下几首: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塞下曲·其二》【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塞下曲·其三》【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唐诗目前就想到这些,要论宋词最著名的要属范仲淹的《渔家傲》,全文如下: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还有张孝祥也有一首写得尚可,摘录如下: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宋】张孝祥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

淡烟衰草有无中。万里中原烽火北,

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但是宋人在吟诵思维上偏向内挖掘,主深刻的禅理哲思,加上对外战事软弱,后期更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写起边塞战事和壮丽风光还是少了唐人的胸襟气度,也是范仲淹这样北宋国力强盛初期主战的臣子,还留存着雄心与气度。

记得高中一位一到假期就去各地游山玩水地理老师说过:边塞是个贩卖荒凉的地方。想来边塞诗之美,就在于它吟咏边塞风光里的奇异诡谲,磅礴壮烈,无论积年不化的皑皑雪山,还是黄沙莽莽的大漠,亦或是呼啸狂劵的大风和鲜艳却危险的火山,大自然将野性赋予边塞,也将粗犷的生命力赋予边塞,让它尽情呈现出一幅幅壮丽雄阔,粗砺又热烈的美景画卷。也在于它体察征夫戍卒驻守边疆,有家难回的离愁别绪,对残酷战事的厌倦和对保家卫国责任与担当,更是深入驻边群体内部,揭露批判腐朽官员与孤苦将士的阶级矛盾,真实地还原战争正义与残酷交织的复杂性与将士心态的变化。边塞诗之美,美在对壮丽风光的描摹,更美在对戍边将士的细致刻画,既有唯美主义的艺术性,更有人道主义的关怀与注视!

回答完毕,希望对题主有所帮助,谢谢!

唐朝的骑兵为什么强到恐怖?

唐朝的骑兵有多恐怖?举个例子,虎牢关之战,李世民带着麾下三千骑兵精锐,据守虎牢关,愣是挡住了窦建德十几万大军。而且最后,还直接冲击窦建德的中军大营,生擒了窦建德。

三千打十万,不但能打赢,而且还能活捉对方主帅。

唐朝的骑兵,就是这么恐怖。

至于唐朝骑兵为啥这么牛,这就得从头说起了。

隋朝时期,随着隋文帝统一中原,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南北对峙状态。隋朝的主要敌人,开始由南方的割据政权,变成北方的突厥。作为北方的游牧民族,突厥人最擅长的自然是骑兵作战。而隋朝为了能够抵御突厥,也就只能开始组建大规模的骑兵军队。

以骑制骑,这是历史上很多中原王朝,在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时候,最好的一种选择。

在隋朝不计成本地投入下,隋朝的骑兵,开始越来越强,最后甚至可以完全碾压突厥人的骑兵。正是靠着大规模的骑兵军队,隋文帝杨坚才能击败突厥,让突厥臣服。

杨坚去世后,其子杨广登基,也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隋炀帝。隋炀帝在位期间,因为对国力透支得太过严重,导致隋朝二世而亡。不过,隋朝强大的骑兵军队,却被唐朝继承了下去。

隋朝末年,李渊受命前往山西,镇压当地的农民起义,同时抵挡北方的突厥入侵。李渊到了山西之后,坚持了‘以骑制骑’的优良传统,开始大规模训练骑兵军队。

据《资治通鉴》记载,李渊当时军队中选出了两千多个善于骑射的士兵,组建成一支精锐的轻骑兵。这支精锐的轻骑兵,从饮食到训练,都与突厥军队无异。而在武器装备方面,却又要优于突厥。所以,当李渊麾下的这支精锐轻骑兵,与突厥的骑兵相遇后,总是能够找到机会将突厥的轻骑兵击败,让突厥闻风丧胆。

这支精锐轻骑,就是唐朝骑兵的前身。而当时执掌这支精锐骑兵的,正是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

再后来,随着隋朝各地烽烟四起,李渊也在太原起兵。李渊起兵之后,因为事先准备比较充足,加之当时隋朝在关中地区的精锐,都被杨广带去了江都地区。所以李渊从太原千里奔袭,直击长安。短短四个月之后,就攻破了长安。

在这个过程当中,这支精锐骑兵,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李渊也因此更加重视这支骑兵,继续加大对这支骑兵的投入。

拿下长安之后,李渊迅速控制了关中地区,一跃成为隋末最大的割据势力之一。就在李渊拿下长安之后不久,李渊便和统治陇西地区的薛举,展开了战斗。最后,薛举败亡,陇西尽归李渊麾下。拿下陇西之后,李渊将薛举麾下的陇西骑兵打散,然后重新编入李世民麾下的那支精锐骑兵当中。

这支新组建出来的军队,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大唐玄甲军!

此时的玄甲军,满编状态也只有三千五百人左右。三千五百人的规模,听上去可能并不算多。但实际上,仅仅这三千五百人的玄甲军,就几乎掏空了李渊的全部家底。

玄甲军每人都有两套装备,一套轻骑装备,一套重骑装备。在面对突厥的轻骑时,玄甲军穿戴轻骑装备,利用速度和弓箭与突厥军队战斗。在面对以步兵为主的农民军时,则换上重甲装备,人人皆身着重甲,连马匹都被重甲笼罩。这样一支强大的重骑兵,完全可以轻松冲击农民军的军阵,轻松完成凿阵任务。

后来,这支精锐骑兵,更是阔绰到人人皆有两马的程度。一匹马用于骑行,另一匹马用来带装备。这样的玄甲军,可以快速完成换装,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轻骑和重骑之间的切换,其战斗力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正是靠着这支军队,后来在虎牢关大战当中,李世民才能趁着窦建德防备松弛的时候,对窦建德进行重骑突袭,完成了三千战胜十万的战争神话。

除了精良的装备之外,唐朝骑兵的战斗方式,也已经相当成熟。唐朝的骑兵作战方式,完全继承了隋朝骑兵的作战方式。

这种作战方式,是隋朝骑兵和突厥人战斗多年后,反复总结出来的结果,非常强大。唐朝骑兵经常使用的战术是侧翼突击,这里的侧翼指的并不是敌方军队的侧面,而是指敌人军队中的薄弱环节,或是迂回到敌人的阵后。所以,唐军作战的时候,会先让正面的部队和敌方交战,吸引对方的注意力。然后骑兵精锐出动,去袭击敌人军队的薄弱部分,由此形成前后夹击的局面,最终打败敌人。

除此之外,唐朝骑兵的训练,更是极为严苛。每一名玄甲军士兵,个人能力都十分出色,极擅骑射。个人的出色战斗力,也使得唐朝骑兵的整体战力,更加恐怖。

不过,李世民登基之后,却选择将这支最为精锐的玄甲军拆分开来。至于原因,恐怕也是因为这支骑兵实在太过恐怖,不管由谁来掌控,李世民都未必放心。玄甲军拆分开之后,一部分成为皇宫的近卫部队,还有一部分交给了唐朝另一位名将李靖来管理。后来李靖能够完成对突厥的突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灭掉突厥,这支骑兵也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再后来,到了武则天时期,玄甲军开始扩充。不过,随着玄甲军的扩充,战斗力却随之降了下来。到了唐玄宗时期,玄甲军进行了大规模的改组,战斗力更是持续地下降,后来更是成了一个空架子,再不复当年的强大了。

玄甲军之所以会衰落,其实也和唐朝的发展有关。唐朝初期的时候,外敌较多,这支骑兵往往需要担任最重要的战斗任务。所以不管是在人员挑选方面,还是在武器装备供给方面,都力求做到最好。但是到了武则天乃至唐玄宗在位时,唐朝周围的敌人,基本上都已经被彻底打服了。战争越来越少,而这种精锐骑兵对于财政的消耗,又极为恐怖,国家自然会削减投入。没有足够的投入,加上人员选拔不再像当初那么严格,骑兵整体战力下降,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总之,唐朝骑兵的强大,其实可以归纳为三个原因:

第一,装备精良,人员选拔严格。唐朝初期的时候,骑兵担任最重要的战略任务,国家对于骑兵军队的投入,堪称不遗余力,自然使得骑兵越发强大。

第二,作战方式强大且完善。唐朝骑兵的作战方式,继承了当年隋朝骑兵和突厥人的战斗方式,是经过无数次战争打磨出来的结果。行之有效的作战方式,是唐军骑兵能够横扫天下的基础。

第三,唐朝骑兵从组建那天开始,内部奖惩制度就极为明确。完善的奖惩制度,使得玄甲军的士兵,人人敢战且愿战,在战场上作战更加勇敢,自然无往不胜。

为什么说大唐陌刀是骑兵克星?

提起大唐的神兵——陌刀,不少喜欢历史的小伙伴们,脑海中想必都会立即浮现出这么一句话:

“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

香积寺战场之上,李嗣业手持陌刀,横在万千敌军阵前,说出这么拉风的一句话,甭管是真实的实力,还是在吹牛皮。李嗣业当时的风采,让后世的我们,不由得产生无限的神往。

然而就在无数后人为之风采神往的同时,也不由产生了这么一个错觉,那就是:

大唐时期的陌刀是专克骑兵的大杀器,一堆陌刀手拿着明晃晃、锐不可摧的陌刀冲去,对面的骑兵便会被滚瓜切菜般剁得七零八落。

毕竟都说了,人马俱碎嘛!

那么真实的战场之上,到底是不是这个样子呢?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毕竟不是每一个陌刀手都能像李嗣业那样,身长七尺,壮勇绝伦,一手陌刀,耍得让人胆裂心寒。

真实的历史当中,与其说大唐陌刀是游牧骑兵的克星,倒不如说正是陌刀的出现,才最终补齐了大唐对付塞外骑兵的最后一环。

大唐军队真正在对决骑兵军团之时,陌刀手们绝对不可能会仅仅是单兵种在战斗。

而且陌刀出现后的步骑战术,也是历经隋唐时期,先辈们无数次与突厥骑兵作战,所最终演变出来的最佳战术。

隋唐时期针对的战术

北周大定四年,杨坚废周自立,建立大隋王朝。

第二年,在北周千金公主的撺掇之下,突厥沙钵略可汗兴兵四十万,大规模入侵隋境,自此拉开了隋、突厥的长期战争。

在当时,突厥控弦之士百万,作为中原王朝的隋朝,国力不足,在与这种“来如激矢、去如绝弦”的游牧骑兵作战之时,堪堪处于守势。

当时以步兵为主的隋军采用的策略便是方阵。

“结为方阵,四面外拒,内引奇兵,出外奋击!”

跟后面宋人所用的以步克骑的方阵不太一样的是,隋人所用的方阵主要是由步兵、兵车以及骑兵三个部分组成。

两军对决之际,步兵先将鹿角半插入地,然后步兵依托在兵车之间,形成巷战之势。而兵车则弯曲排列,形成钩形,排在兵阵最前面,骑兵则在最后方压阵。

当对方的骑兵呼啸而来之时,首先要经历专克战骑的鹿角伤害,然后冲击到跟前时,大量的动能首先被兵车吸收,钩连在一起的兵车如同坚固的城寨一样,抵挡着骑兵的冲击,而随后步兵则通过冲进冲出,与骑兵进行激烈的短兵相接。

当骑兵陷入兵车、步兵的鏖战之时,后方的精锐骑兵开始催动,从推开的战车缝隙中冲出,真正的杀手锏才最终登场。

这种消耗性防守反击的办法,也是在当时敌强我弱的情况之下,没有办法的办法。

到了隋朝中期,南北统一之后的大隋元气恢复,再与突厥骑兵PK的时候,就没那么被动了,战术也开始变得更加自信起来。

骑兵对决

在当时太原是隋朝和突厥的兵锋前线,李渊当年镇守太原时,就曾经一改以往的战术,创造了一种以骑克骑的打法。

“乃简使能骑射者两千余人,饮食居止,一同突厥。”

李渊玩得这把,跟千年前的赵武灵王差不多,新版的“胡服骑射”,使汉家的骑兵进一步胡化,以增强马上对决的战斗力。

咱们看李渊可千万不能光参考李二删减、批准的史书描述,毕竟人家也是一代皇朝的开国之君,能培育出战神李世民的父亲,能弱鸡到哪里去?

随后李渊开创大唐,而其子李世民在父亲的战略思想影响之下,开始频频利用骑兵出击,东征西讨,最终创下了一个煌煌的灿烂王朝。

不过在李世民的治理下,他麾下的那些名将们,对李渊老爷子的战术,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

战阵之中,加入了陌刀的组成。

陌刀无敌!

最初隋军以战车为阻挡,后来大唐开创了以骑克骑,但唐朝的战马还是没有突厥的骑兵多。因此出征的部队里,军队主力,还是以步兵为主,但以往靠着兵车防御还行,出征的话过于笨重,不利于长途奔袭,但让步兵主要承担肉盾、炮灰儿职责,步兵也是表示压力山大。

因此,李世民麾下的将领们便开始琢磨,如何提高步兵、骑兵联合作战的能力。

经过了数十年的摸索、总结,这帮人最终创造了不用兵车抵挡对方冲击的战术——步兵上陌刀。

陌刀想必喜欢历史的小伙伴们都会有所了解,很多人说他是古代类似斩马剑一样的东西,毕竟唐书记载的大唐四个刀制——仪刀、障刀、横刀、陌刀,只有这个陌刀一直没有出土记录。

因此,陌刀始终让人难以确定,这个神兵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有人推测出是带长杆、短双开刃的样式。

还有人觉得是半长柄、半长刃,很容易握着的样式。

然而,当你看完其他三个长刀的样式之后,总会觉得,其他三个都是长刃短柄,陌刀会例外吗?不过史书之中记载的三米多长的大刀,怎么想也不太可能。

您还别说,还真有这么长的大刀,如今藏于日本鹿岛神宫之中,有一柄传世直刃唐刀——金铜黑漆装唐直刀。

这柄刀通长已经达到了2.71米,而刀刃就有2.24米,想象一下,被两米多的大刀指着鼻子的感觉,就问你恐慌不恐慌?

因此,当时的陌刀,也有可能真的是三米多长的刀刃,让人一看,不禁胆寒。

玩过《三国志》街机的小伙伴们,一定看过赵云拿着宝剑砍人的样子,想想换成三米大刀的样子,是不是挥哪儿,哪儿要倒一片,拿着三米长的陌刀挥一下,是不是脑海中人马俱碎的画面,立即呈现出来了。

这种样式,其实也比较符合当时唐人记载,陌刀还常用于守城方面的作用。想象一下,守城方将士站在城头,一挥三米长刃的陌刀,顺着箭垛划拉过去,顿时砍断数人,跌落城下的效果,是不是很猛?

拐过头再说陌刀出现后的大唐战阵,这个时候的游牧骑兵,再看唐军配置之时,就不由得头皮发麻了。

在《卫工李靖兵法》里曾这样描述陌刀克骑的阵法:

“诸军弩手,随多少只,人各络膊,将陌刀、棒一具,各于本军战队前雁行分立,调弩上牙,去贼一百步内战,齐发弩箭;贼若来逼,相去二十步即停弩,持刀棒,从战锋等队过前奋击。”

在当时唐军应对游牧骑兵之时,采用的战术首先是远程攻击,弓弩手一顿猛射,能杀多少就杀多少。

等对方冲击到近距离了,弓弩手们开始换装备,陌刀、棒子拿起来,立即变身成为一个标准的步兵,拿起刀棒前行冲击。

想象一下,齐刷刷、明晃晃、三米多长的陌刀,如同刺猬一般怼上去,是个什么样的场景。

古人曾经形容过这个景象:

“前军之士尽执长刃而出,如墙而进。”

一个如墙而进,将陌刀的多、密,形容得令人震撼,想必此刻对面的骑兵们的内心的震撼,才真是一万匹某某马跑过。

即便如此,唐代兵书上也没有设定陌刀一出,谁与争锋,人家还设定了陌刀手们被击回的时候,该怎么应对。

其弓弩手先络膊,将刀棒自随,即与战锋队齐入奋击。其马军、跳荡、骑兵亦不得辄动。

若步兵被贼蹙回,其跳荡、奇兵、马军即迎前腾击,步兵即须却回,整顿援前。若跳荡及奇兵、马军被贼排退,战锋等队即须齐进奋击。

因此可以看出,陌刀作为唐代时期的一个特殊的兵种,它在大唐军队与游牧骑兵作战之时,替代了隋朝之时的兵车作用,起到了既吸收对方动能,又给予对方最大程度的杀伤的作用,是当时大唐应对游牧骑兵兵阵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单个的陌刀兵阵,对上游牧骑兵的话,连李靖也不敢肯定,它就一定能干得过。

所以说,有陌刀加入的大唐兵阵,是克制骑兵的最佳配合的说法,应该更加准确一些。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