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剩下虚空歌词是什么意思,虚空之泪真实实力?
虚空之泪可以打死黑狐,是碾压王权剑的。
虚空之泪和普通眼球并无差异,但虚空之泪包含着强大的能力,在五百年前东方月初临死之际曾将其作为与涂山红红“再世续缘” 东方月初在世时,黑狐女王曾夺走一颗“虚空之泪”,剩下的一颗经过再世续缘,现在作为东方月初的转世——白月初的右眼而存在着。
炉石传说有哪些卡是因为削弱而成为被调侃的对象的?
文|涛说乱世史|
炉石传说每几月平衡一次,多少卡牌从热门滑落谷底,成为大家调侃对象。这里仅列举一部分,欢迎大家补充。盗贼的:
“不配有解场能力的盗贼”。
以前的剑刃乱舞只有2费,而且能对英雄造成伤害,经常配合刀油+致命药膏,完成清场或者斩杀。补丁出现的时候,我都怀疑自己的眼睛。后来,果然没人带了。
“我是最成功的任务卡组。”
暴雪的任务体系绝对不算成功,能用位居t1的卡组很少。但是这张探索地下洞穴经过玩家开发,曾经位居t0卡组,成为最成功的任务体系。后来被屡屡削弱,便不能再用了。
“由持久变成阳痿的弑君贼”。
弑君贼猖狂狂野和标准天梯。弑君作为橙卡没被削弱,暴雪削弱了吸血药膏,只有一回合的效果,削弱刀油贼的续航能力,于是这张卡就没人带了。剽窃贼开始更多的出现。
【涛说乱世史原创,欢迎关注哦】
德鲁伊的:
“沉默是一种宝贵的战吼。”于是乎,职业沉默卡成了身材22的弱鸡,没人带了。
“曾经我也超模过”。
以前7费过两张牌或者恢复5点生命。3费的过2张,相当于4费站个55。现在成了相当于2费过一张,5费站个55。可是这是一张职业史诗卡啊,然后就么有人带了。
“我可是14血的空场斩杀”。
以前otk很多,咆哮德历经n个版本不削弱,空场3个树人加一个咆哮,英雄a脸。14血斩杀。咆哮还在,可是用在超生德手里。我们不再怕空场斩杀了。
猎人的:
“忘记了你两人远古的模样。”
这两张卡组的combat很远古的,可能老玩家才知道。当时的秃鹫是2费还是3费,总之配合放狗,一下子过牌爽爽的。
但是暴雪一句猎人不能有太多过牌,这样5费32的“饥饿的秃鹰”,已经没人带了。关门放狗也历经修改。
法师的:
“冰系大削弱。”
暴雪的冰法有过很多版本。其中一个版本让人印象深刻,暴风雪只有5费,霜冻新星只有两费。然后冰法大起飞。暴雪忍无可忍,一下子削弱了多张。当然,为了给法师亲女儿留条生路,寒冰箭没有削弱,依旧保持冰冻+2费大三的效果。
这三张卡一起说。
“我们要站场。”
4费就可以清场生平+炎术士;2费就可以解大怪的蜡烛弓+猎人印记。2费就可以解大怪旋风斩+斩杀。
这些职业卡组的经典配合,都留在了玩家的记忆里,渐行渐远。因为暴雪说了,我们鼓励站场和随从交换。
未完待续……
宇宙外面是什么?
宇宙之外是宇宙之外的无限宇宙!
无限宇宙之外是超级大宇宙!
超级大宇宙之外还是大大大超级宇宙!
…………………………
一、导论
宇宙之外是什么?
宇宙到底有多大?
宇宙之外之外是什么?
宇宙之外之外之外的外边是什么?
宇宙之外的之外的之外的之外之外之外是什么?
宇宙到底有多小?
小到一个质点,里面是什么?
宇宙到底有多少个维度?
人类贫瘠的想象力似乎很难理解,那就让我们用宇宙中跑得最快的东西——光来衡量吧。
二、用光来测量宇宙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每秒30万公里。这个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近代的学者误以为光速是无限大的——打开灯的一瞬间,整个房间不就被照亮了吗?
实际上,光照亮方圆几米的一小块地方,大约需要一亿分之一秒。在你读这篇文章的几分钟内,光子就飞了10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50圈!
人的视细胞感受到的每一个光子,都是8分钟之前从太阳表面出发的,跨越了1亿5000万公里的漫长距离,才进入你的视网膜。冥王星和太阳相隔75亿公里,暗淡的阳光到达这颗荒芜的矮行星需要7小时!
离开太阳系之后,我们更能体会到宇宙的速度极限——光速在几乎无穷尽的空间面前,是多么微不足道:
光到达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的比邻星需要4年;
横穿整个银河系盘面,需要10万年;
到达肉眼就能看见的仙女座大星云需要250万年;
科学家能观测到的最远星系位于130亿光年之外
宇宙大约有138亿年的历史。诞生才8亿年的婴儿宇宙中,一颗恒星在核聚变的大火中诞生,一个光子挣脱引力的束缚,开始了一段漫长到绝望的旅程。
它出发的时候,周围还没什么星光,宇宙还处于“黑暗时代”,大片的气体云正在积聚能量,准备孕育新的原恒星。
当这个光子走完2/3的旅程时,在银河系的猎户支臂上,一颗普普通通的恒星诞生了,在它周围从内到外排布着8颗行星。
光子对这一切浑然不知,又继续飞行了几亿年。在这些行星之中,第3颗岩石行星的原始海洋在闪电和暴雨中形成了生命的最基本单位。
光子忽然觉得,这段漫长乏味的旅程有了新的意义,自己和那颗陌生的行星之间似乎被一条神秘的细线紧紧相连。
光子的脚步当然不会稍作停留。无数生命在岩石行星上兴起,繁衍,衰亡,化为积压在地层深处的化石。蜥脚类恐龙的庞大身躯被流沙覆盖,一只古猿小心翼翼地直立起来,眺望远方的地平线。
光子剩余的行程屈指可数了。这种直立行走的生物每天除了打打闹闹就是胡思乱想,它们把脚下的大地取名“地球”,还把散播光和热的母星称为“太阳”。
光子冷笑了一声。在地球上,一个叫伽利略的人把两个镜片安在纸筒里,造出一个被称为“望远镜”的东西,还把它对准了夜空中的星星!
光子心里一紧,硬着头皮继续前进。地球上这群古怪的生物吃饱了还会鼓捣些稀奇的玩意儿,比如把一根“铁棍”弄出老大的火光和浓烟,发射到高空,还把一些闪亮的“玻璃球”送到地球的轨道上绕来绕去。
光子离地球越来越近了,远远看去不起眼的小点急速扩大,最终变成一颗硕大的蔚蓝星球。光子急急忙忙地想从它的身边溜过去,没想到正好撞到一架漂浮在太空的望远镜的镜片上!如果此时光子能够听到地面科学家的兴奋交谈,它就会知道,终结这段130亿年漫长旅程的,叫“哈勃太空望远镜”。
即使这个光子没有被哈勃望远镜捕获,它也永远无法走到宇宙的尽头。因为从它出发的那一刻起,宇宙就一直在膨胀。
从人类的角度看,一切映入眼帘的星光最多只有138亿年的历史——这被称为可观测宇宙,但因为宇宙空间本身的膨胀超过光速,可观测宇宙的半径实际上为460亿光年。至于460亿光年外是怎样一番景象,我们永远也无法看到了!!!
我们看不到的宇宙有多大?
只有靠想象!
三、想象我们得宇宙有多大?
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地球又生活在宇宙这个大家庭里,古时候有智者常常抬头看天上的星星,天外的世界有多大?随着历史的前进,到了近代,随着天文望远镜的出现,人们终于可以观察宇宙了,人们迫世想要知道:宇宙到底有多大?
但当人们用天文望远镜看宇宙星空时,才发现自己是多么渺少,也深深为自己的这个问题感到迷惑,宇宙到底有多大?真的无边无际吗?初期的天文望远镜观察距离是有限的,但随着天文望远镜的越来越先进,后来哈勃望远镜发射到太空中,人们对宇宙再次进行深空观察,这次看得更远,更表,这个时候人类更加傻眼了,宇宙好大啊,如此远的距离还没有看到宇宙的尽头。宇宙到底有多大呢?
在一次研讨会上,有人问科学家,我们的这个宇宙到底有多大?科学家沉默了一会就对他说,宇宙的大小,我们不能用大来衡量它,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当你觉得害怕,觉得自己渺小的时候,你就知道宇宙有多大了。
地球对于人类来说,好大啊,要是步行旅行,一生也走不完地球。我们站在海岸边,看着无边无际的大海,感慨地球太大了。这时人类感觉自己面对整个地球是多么的渺小。
要是把地球放在太阳系中,地球也就不算大了,太阳系的八大行星里,都比地球大,而且太阳系还是很多的卫星,数以亿计的其它小型天体,太阳系边缘还有一个奥尔特云的地带,这里面的小行星更是不计其数。
如果你觉得太阳系够大了,但是太阳系在银河系里,只是一粒尘埃或一粒沙子,沙子有多小,太阳系就有多小,银河系的直径16万光年,而太阳系只有1光年,差距何其之大。银河系中像太阳这里的恒星有2000多忆颗,而且太阳还是其中比较小的那一类。
银河系你是不觉得很大了,但在银河系外边还有一个叫室女座的超星系团,它里面比银河系大的星系就有100多个,光在里面走一个直线都要2亿年,里面的恒星数量达100亿万颗。
当你认为这个室女座的超星系团很大的时候,它其实只是拉尼亚凯亚超超星系团的一根小手指罢了,这个叫做拉尼亚凯亚超超星系团的覆盖范围竟然达到了5.2亿光年之遥。这个超超星系团里边的恒星已经是无法计数了,即或这样,它还不是宇宙的边缘,而仅仅是宇宙里边的一根头发丝而已!
当你看完以上的思路,你会不会被吓傻了?宇宙之大远超我们的想象,这还只是我们目前天文望远镜可观测到的范围,而能观测到的范围其实只是宇宙的冰山一角。这个时候我们才深深感到,地球的渺小,人类在这个宇宙中最多算一个细胞。
如此浩瀚的宇宙,你说会不会有外星人呢?如果说没有,估计谁也不会信,外星人在宇宙中应该是普遍的存在,即使按亿万分之一来算,那有外星人的星球也多得数不过来,这里面文明等级有高有低,有的可能处在原始社会,有的可能已经发展了几十亿元,这样的超级文明科技发展到何种程度,真是我们不敢想的。人类的文明诞生才不过不到1万年,与宇宙中的那些高级文明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怪不得霍金经常警告人类,不要试图和外星人接触,否则带来的可能就是灾难。
宇宙究竟有多大?
宇宙最后的归宿是什么?
其实和人类也是一样!
随着科技的进步,地球上的地方基本都被探索遍了,人类也是将目光放到了太空中。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你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也越多。确实,随着人们对太空的慢慢了解,也发现不知道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了,
例如宇宙到底有多大?
宇宙的结局是什么?
可能有的人会说了,知道那么多干什么?活好当下就行了,这里小编就要提出了反对意见了。最开始的人类是进化而来的,直到现在,人类也还是在进化当中,求知欲就是最好的证据,知道的越多,智力进化的也就多,后代也就会越来越聪明!
那么宇宙到底有多大呢?
科学家们根据已有的数据测算出宇宙的直径可达到920亿光年,而这个直径的数字每分每秒都在增加而且速度正在增加,当你们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宇宙又变大了一点哦!这是由科学家布恩·施密特提出的,并因此获得了201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但是这个速度增加并不是无上限的,当宇宙膨胀到一定的程度,就是当宇宙能量密度小于临界密度时,宇宙的增长速度就会变慢,各种星系气体就会慢慢被恒星消耗殆尽,而恒星也因此而演变成白矮星或者中子星,直到互相碰撞形成黑洞,最后整个宇宙重新发生大爆炸,一切有回归到初始状态,继续膨胀、爆炸的路线!
循环,就是约束世间万物的唯一准则,人是这样,宇宙也不例外!
从小到大!
从大到小!
从生到死!
从死到生!
循环反复!
生生死死!
永远存在!
四、想象一下我们的宇宙维度:
0、真空宇宙——零维时空
1、微观宇宙——宇宙奇点时空
2、射线宇宙——一维时空
3、平面宇宙——二维时空
4、立体宇宙——三维时空
5、曲面宇宙——四维时空
6、黑洞宇宙——五维时空
7、白洞宇宙——六维时空
8、七维时空
9、八维时空
10、九维时空
11、十维时空
12、十一维时空
13、十二维时空
14、十六维时空
15、二十五维时空
16、三十六维时空
17、四十九维时空
18、六十四维时空
19、八十一维时空
20、平行宇宙时空
21、反物质宇宙时空
22、大宇宙时空
23、超大宇宙时空
24、……………………
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是由长、宽、高组成的三维空间,加入时间之后,就变成了四维,爱因斯坦告诉我们说,一维的时间和三维的空间组成不可分割的时空整体,而宇宙的时空是弯曲的。四维空间我们都可以理解,但是时空弯曲使我们的想象力受到挑战,这并不是能直接观察出来的。但是物理学家就是喜欢挑战,他们不断的引入新的维度,五维、六维、七维、八维、十维……等等,难道后面还有?小编我已经很难想象了。
五、分析维度
让我们从零维开始,发挥我们想象力来挑战思维吧。
1. 零维
零维可以理解为一个没有长宽高的点。有人肯定会质疑,再小的点,在显微镜下都是有长度的,零维空间是否根本就不存在?的确,零维根本就不存在的,但接近零维的空间就在我们身边。现在物理学家给我们展现微观世界的许多古怪现象,其中包括一种叫“零维半导体”的结构,也就是通常物理学上的“量子点”。量子点虽然十分的小,但毕竟还是有体积的,可以让一个电子刚好进入量子点中。量子点像是陷阱,当电子进入之后,它们就不能移动分毫的距离,完全被限制住了。而且即使我们从外界向一个量子点注入能量,不论能量大小都不能改变电子的状态,而且进入多少能量就会吐出多少。这种古怪的特性物理学家视为零维结构,量子点可以通过电子和光子的转换储存传递信号,用在未来的量子计算机或者更高领域。
2. 一维
一维是一条直线,牛顿的定律在一维空间中可以起作用,一维空间的物体可以前后运动。在量子学家看来,一维空间是真实存在的。比如,他们会制造一个十分狭窄的隧道只能让电子前后运行。通常两个电子相遇,电荷因同性相斥的原理会给对方让路。可是如果在一维空间隧道中,只能前后运动,那么两个电子就会相互发生作用而产生一种奇怪的现象。一个电子具有电荷,而另一个电子是自旋状态。一维空间的古怪现象量子学家已经司空见惯了,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一维碳纳米管,准备以它作为导体或半导体材料,用来制未来的量子计算机。
3. 1.5维
不要以为空间维度就一定是整数, 比如1.5维就挑战了我们惯性思维。数学家早就知道,只要观测的够仔细,云就不是团状的,山峰也不是锥状的,海岸线也不是弧形的。它们细微的轮廓比纯粹的直线占有了更多的空间,这样的轮廓介于一维和二维之间,我们算作1.5维。
4. 二维
二维在数学上是两条线交叉的平面,但是在物理学中也能实现应用。2004年,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产出“二维物质”,只有碳原子后的平板,类似于人们熟悉的石墨。当我们把电子用强大的磁场限制在二维层面的半导体材料中,并冷却到绝对零度的1/3时,人们认为不可分割的电子就会破裂成多个粒子,每一个粒子都会拥有电子的部分电荷。这些粒子被称为“任意子”。总之,在二维的平面空间,从新型药物到平行宇宙等等事物都会成为可能,等待人类未来的突破和发现。
5. 三维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在三维空间中,根据弦理论,空间可以从零维到十维的任意模样,这让物理学家很困惑,既然各种可能的维度都存在,为什么我们生活在三维的宇宙中,这该如何解释呢?2005年,美国物理学家在计算计算发起“维度战争”,他们用计算机模拟了不同的维度空间,然后相互碰撞彼此产生作用,最后经过争斗,三维宇宙和七维宇宙最后幸存了下来,不过这并不能作为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的证明。
6. 四维
相对论中提到时间和空间融合成为一个整体——时空。但是这是两个不同的维度,我们可以在三维空间任意方向旅行,但是在时间维度中只有一个方向。为什么会这样呢?
相信大家都知道光也是有速度的,我们所看到的太阳是8分钟前的太阳。根据相对论,光速在真空中只能无限接近,无法超越。所以物理学家认为,正是由于光速的限制,让时间这个维度变的和三维空间不同。如果可以超越光速,很可能时间就会停止或者倒流。
7. 五维
我们了解了拥有时间的四维,在这个基础上,1919年,德国的科学家卡鲁扎寄给爱因斯坦一篇论文。他认为四维时空增加一个第五维,引力和电磁力就有可能统一成一种力。后来到了1999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如果真的有第五维,就可以解释一个令人烦恼的谜团,既为什么引力比自然界的其他力要弱。根据五维时空模型,四维时空处于一个空间无限大负曲率的五维空间上,其中一部分引力泄露在四维时空膜上,处于四维时空的我们就发现了引力。同时,加拿大科学家提出一个石破天惊的观点,认为五维时空曾经存在,后来破裂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我们的四维时空,另一部分是我们世界所有东西的质量!这个理论解决了为什么万物都有质量的难题,而且还解释了宇宙开端前的奇点。根据大爆炸理论,无限大的温度和密度,所有物理理论都失效了。
打个比方,生活在二维空间的生物永远想不到一个金属点为什么会有极大的质量。但是对于三维空间的生物,那只是扎在一张纸上的针而已。所以,我们不能理解奇点的无限密度和大爆炸的超光速膨胀,但是对五维时空的生物来说,这并没有什么奇怪的。
8. 十一维
1995年,美国科学家提出一种叫做M论的理论统一了各种弦理论。在M论中,宇宙是十一维的,只是其中的7个维度空间蜷缩到了我们观察不到的地步。甚至还有一种弦理论认为,宇宙有多大26个维度!
我们没有提到七维、八维、久维或者3.5维之类的宇宙,是因为物理学家无法设计出那样维度的时空,它们违背了物理学的原理。如今物理学分为两类,一派认为宇宙是固定的维度,就是我们所生活的真实空间结构。另一派认为,存在很多不同维度的时空宇宙,我们只是恰好生活在四维时空中。
你们想象一下你们的宇宙有多大?
茫茫宇宙充满着太多的未知,也让人们对宇宙充满着恐惧,但是人类的欲望从未因为害怕而收缩过,我们一步步的加快着自己的步伐,只是想对宇宙了解的更多,但是越了解反倒更加的迷惘了,因为我们发现人类实在是太渺小了,光是宇宙的边界就让我们望尘莫及,我们的科技似乎永远也达不到宇宙的编边界,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于宇宙边界的猜测。
说是猜测,当然也不能瞎猜,而是要有根据的猜测,目前科学家提供了三种比较靠谱的猜测,这是科学家根据很多猜测整合出来的结果,一般是最广为人知,但是又是最具有科学证明的,我们就来看一看吧!
第一种:宇宙之外是一片虚无,也就是所说的未知,什么都不存在的虚无空间,在科学里所说的宇宙,仅仅是我们目前能观测到的,处在这个空间范围内的一切,这个科学依据就是宇宙大爆炸的假说,因为宇宙大爆炸之前就是一片虚无,那么宇宙之外不就应该是没有爆炸前的样子吗?
第二种:宇宙之外存在于别的宇宙。这个观点也是目前普遍被承认的一种观点,很多科学家认为宇宙是有明确的边界的,只不过我们目前所处的宇宙太大,因此难以观测到,或者出在另一个维度也有可能,关于这点,科学家已经通过宇宙微波辐射找到诸多的证据,其中甚至包括宇宙被另一个宇宙撞到的摩擦痕迹,另外再加上量子力学的发展,都让我们对另一个宇宙更加深信不疑。
第三种:最后一种就是一种可怕的猜测了,这是基于文明之上的猜测,科学家认为或许我们一切都是被安排好的,宇宙之外是高级文明的实验室,我们的宇宙就像是一块试验田,这里的一切都是被更高级的文明制造出来的,所以这个宇宙才会如此的有规律,事实上这种猜测虽然可怕,但是并不是没有可能。
对于宇宙之外到底有什么?
这个问题一直都被人们所猜测,而在真正的答案揭晓之前,我们还有充足的时间放飞自己的想法,关于这一点,小伙伴们怎么想?可以留言下方大家一起讨论!或许会有更棒的答案呢!
因为我们受限于这个时空,所以我们感觉在宇宙中似乎没有邻居。但是未来我们很有可能打开另一个维度的时空,那时或许会发现一个更大的维度空间的宇宙!
六、宇宙又可以细分得多小?
组成物质的是原子,而组成原子的是质子、中子和电子。电子被认为是基本粒子,已经无法再细分下去。但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夸克组成,而夸克就像电子一样被认为是不可再分的基本粒子。那么,电子和夸克有多小呢?
在微观层面,粒子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与我们的常识大相径庭,诸如电子、夸克(尽管由于色禁闭没有自由的夸克)等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根据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电子是带点电荷的点粒子,没有空间范围。不过,定义电子的半径在原子尺度的相互作用问题上很有用。根据经典电子半径的定义可得,电子的半径约为2.8×10^-15米,即一亿亿分之二十八米。但这个定义忽略了量子力学的影响,使得这其实与电子的真正基本结构没有什么关系。从彭宁离子阱的测量结果来看,电子半径的上限约为10^-22米。但从能量不确定关系来看,电子半径的上限约为10^-18米。
就像电子一样,夸克理论上也应该是点状的、无穷小的。从实验数据来看,夸克的半径小于4.3×10^-17米,大于10^-19米。也就是说,电子和夸克的尺度相当。
除了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外,还有更小的基本粒子,比如中微子。据估计,电子中微子的电荷半径尺度为10^-19米,略小于电子和夸克。
七、时空是否有尽头?
小时候我们总是会发问:宇宙有多大?宇宙存在多久了?宇宙之前是什么?
孩童时期的笔者总是认为宇宙的年龄是有限的,而二律背反中的一个命题也抛出类似的观点:如果宇宙没有起点,那它的“起点”就是无限远的,但是无限远的起点居然也会有尽头,这个尽头就是此时此刻。
此时此刻可以看成宇宙的尽头,在尽头之前却是无穷的时间。宇宙的“起点”是无限的,但却有尽头端点。
倘若把宇宙的时间做成坐标轴,就好像射线一样,有一个端点作为尽头,而另一端却是无限的。
如果时间是有端点的,那么空间也是有端点的,因为空间内的事物总是在变化,无限的空间意味着无限的变化,而时间就是对变化的度量。时间有端点,就意味着变化也是有端点的。于是空间和时间一样,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无限。
但是从另一个逻辑基础出发,却能得出宇宙时空无限的结论。
如果宇宙是有限的,那么有限之外是什么?康德认为那是“无”,既然都是“无”了,那么它就不可能和宇宙中的事物有任何牵连。
宇宙之外的“无”都不限制宇宙了,那么宇宙没有道理是有限的。因为所有的有限事物都是和另一事物存在着明显的“隔离带”而体现出来的,或者是被另一事物挤压着,包围着才体现这个事物的有限性。比如有体积的苹果被盒子包裹着。
如果有限的宇宙之外是“无”。那么“无”就不是事物,如果“无”是事物的话,那么“无”就属于宇宙了,也就不会再是“无”。
“无”不会对宇宙内的事物做成任何限制和“挤压”,那么宇宙怎么可能是有限的呢?于是得出结论,宇宙是无限的。
其实宇宙无限论和有限论都可以在逻辑上成立。因为人的意识在思考某些事物时总需要思维工具,这些最基础的工具往往是先验的,也就是与生俱来的时空观。在先验的基础上思考同一事物而得出截然不同的论调是符合逻辑的。
当然,康德生活在牛顿力学统治的时代。现代物理学倾向于宇宙是有限的,毕竟有证据支撑的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138.2亿年前的奇点。
但不可否认,即便宇宙的起源真如大爆炸理论描述的那样,那么康德关于宇宙之外的“无”对事物的非牵连性导致宇宙无限的推理依旧得不到逻辑学上的合理解释。
八、物质是否可无限细分?
首先假设物质可无限细分,那么物质分到最后就是无限小,在康德看来无限小是不存在空间结构的。如果物质存在空间占用,那就不是无限小,于是康德认为无限小就是无。既然物质都无限细分为无了,那么无数个“无”叠加起来还是无,那怎么会有宏观上的物体呢?
当然康德把无限小认为成“无”本身就饱受争议。在康德生活的年代,微积分就已经盛行了。在数学上,人们并不认同无限小就等效于“无”。但是康德是从逻辑观点论证的:如果无限小不等效与“无”,那么这个物质就占据空间,那么我就可以继续细分,那无限小就不该占有空间。
事实上,数学上的无限小和古典哲学的无限小本身就存在巨大的差异。反正我是不认同康德的这一观点,但貌似也找不到有力的逻辑工具予以反驳。评论区可以留言探讨一下。
如果物质不可再分,而是由一种最基础的、没有属性差别的基本粒子构成。那么在逻辑上我就可以继续细分这个基本粒子,那么物质怎么可以存在基本单位呢?
当然,康德的观点有很大的时代局限性,他没有能力预见量子力学的发展。在量子力学中,光子是能量的基本单位,被称为光量子,并不可再分,而且物质细分到普朗克长度就毫无意义了。但这些都是现代物理学上的结论。康德玩的是逻辑,你说光子不可再分,那在逻辑上光子就肯定占用空间(量子力学认为光子是0维点粒子,不占用空间,具有波粒二象性),那在康德的逻辑中,就可以设想光子再分。
物理学总会和哲学思想产生一些矛盾,前者基于自然事实,后者基于思辨。而这样的矛盾无外乎来自人的先验逻辑。
所以人对宇宙的认知局限是先验逻辑导致的。
九、因果观缺失
我们在解释一件事物时候,总是依赖因果观,这也是先验的。而在解释宇宙起源的时候,因果观貌似失效了,我们处于宇宙已经存在的结果,而找不到宇宙之所以存在的因。这时候因果观的缺失,导致先验逻辑自动填补因果观的缺失。现代物理学的答案是宇宙来自奇点大爆炸,但人们还是总问:为什么奇点会爆炸?人类总想找出一个关于宇宙起源的无懈可击的原因来。
比如宗教解释宇宙的因来自于上帝的创造,但是这样只是把宇宙起源的“因”向后推了一次,依旧无解。人们还总是会问,那么上帝是怎么来的?
于是因果观缺失的问题再一次被暴露,基督徒为了不使上帝被质疑,于是又辩解到:上帝是全能全知的。于是因果观缺失的问题看似被解决了。
但这依旧是掩耳盗铃,人们依旧发问:上帝既然是全能的,那么上帝能否制造一个连自己都搬不动的石头?
上帝能不能创造一个自己也创造不了的东西呢?
于是因果观缺失的问题变成了逻辑悖论!而基督徒的解释是:上帝的全能是指一切符合逻辑可能性的全能,而不是一切事物的全能。但是这种解释依旧存在问题,那就是对“全能”概念的定义矛盾。反正因果观缺失总不会完美解决,总是会留下这样或者那样的悖论!
或许先验逻辑带给我们的因果观本身就有问题,或许因果观也只适用于宇宙终极问题之下。如果上升到宇宙起源的终极问题上,那因果观就失效了。于是人类就开始抓狂,于是“上帝”就低头了。
看了上文的介绍是不是感觉科学的能量是巨大的呢?
宇宙到底有多大?有边界吗?
宇宙是有边界的话,边界在哪里?
边界围绕着什么?
边界之外是什么?
九、宇宙之外是虚空?还是虚无?还是真空?还是宇宙物质?
1.宇宙竟是从虚空中诞生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报道,宇宙为何会存在?人们为这个问题已经争论不休了几千年。全世界几乎每一个古代文明都会有着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解释——但尽管存在差异,但从本质上来说,他们基本都将原因归为某位神灵的创造。宇宙的起源问题同时也是哲学界长久以来探讨的话题。然而在这场喧嚣之中,科学界的声音却显得格外微弱。
不过在最近几年时间里,一部分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们终于开始尝试涉足这一终极问题的探讨。他们指出我们目前已经大致了解了宇宙的历史,并且也了解了可以对其进行基本描述的物理学定律。他们认为,借助以上这些信息,我们应该就可以探寻宇宙如何存在以及为何存在这类问题的答案。
天文学家们自己也承认,他们对于这个问题给出的回答听上去是充满争议的:他们认为我们目前生活其中的,遍布恒星的宇宙最初是从一场剧烈的大爆炸中诞生的,而在那之前什么都不存在。天文学家们指出,大爆炸必然会发生,原因是“虚空”(nothing)本质上是不稳定的。
这样的观点或许听上去会显得非常诡异,或感觉就是另外一个疯狂的创世学说。但物理学家们指出,这一理论是直接从物理学的两大支柱,即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中推导出来的。
可是,从“虚空”之中诞生,这怎么可能呢?
2.真空中的粒子
“斯蒂芬五重星系”。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图像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一下量子力学的一些观点。量子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适用于非常微观的世界,如原子甚至更加微小的粒子。这是一个极为成功的理论,它实际上构成了现在我们使用的大部分电子器件背后的理论基础。
量子力学告诉我们,并不存在所谓的“真空”。即便是最完美的真空之中实际上也充斥着粒子与反粒子,它们不断诞生,然后几乎在同时不断湮灭。
这些所谓的“虚粒子”(virtual particles)存在的时间太过短暂,因而无法被直接测量到,但通过一些效应,我们可以确信它们的确存在。
3.时空——从零空间和零时间开始、或许多重宇宙就像这些气泡一样
从微观事物,如原子,到宏观事物,如星系。与描述微观世界的量子力学不同,我们用于描述宏观世界的理论则是广义相对论。这是爱因斯坦一生最重要的成就,该理论描述了空间,时间和引力是如何运作的。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不同,并且迄今都没有任何人能够将这两者成功地统一起来。然而借助谨慎的近似方法,一些理论科学家的确已经成功地在某些具体问题上同时应用这两大理论。比如英国剑桥大学的史蒂芬·霍金教授对于黑洞的研究便是如此。
在这样尝试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的一个情况就是,当将量子力学应用到在可能范围内最小尺度的空间中时,空间本身将变得不稳定。在这样的尺度上,空间不再显示完美的平滑和连续,空间和时间都失去了其稳定性,它们混杂在一起,形成了时空的泡沫。
换句话说,微小的时空泡沫是可以自发形成的。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坦普尔分校的劳伦斯·克劳斯(Lawrence Krauss)表示:“如果时空是量子化的,它们就会发生涨落。因此正如你可以创造出虚粒子一样,你也可以创造出虚时空。”
除此之外,如果这些时空泡沫的形成是可能的,那么它们就一定会形成。美国波士顿塔夫茨大学的亚历山大·维兰金(Alexander Vilenkin)指出:“在量子物理学中,如果某件事并非是被禁止的,那么它真的发生的概率就不为零。”
4.从“气泡”中诞生的宇宙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分布图,这是宇宙大爆炸留下的余晖
于是,并非仅仅只有粒子和反粒子能够从“虚空”之中诞生并消亡:时空的“气泡”也同样可以。但即便如此,想象一下一个无限小的时空气泡要变成一个内部包含有1000亿个以上星系的巨大宇宙,这样的跨越也实在太大了。难道不是吗?即便这样一个“气泡”能够形成,它也会在转瞬之间再次消失。
但事实上,这样的“气泡”是有可能幸存下来的。但为了达成这样的结果,我们还必须借助另外一项宇宙奇迹:暴涨。
大部分物理学家现在都同意我们生活其中的宇宙是从大爆炸开端的。起初宇宙中所有的物质和能量都被压缩在一个无限小的点上,然后这个点爆炸了。之所以物理学家们能够达成这样的共识,主要源于20世纪早期的一项重要发现:观测证据显示宇宙正在膨胀。既然所有的星系都正在远离我们,那么在此之前的某一时刻,所有星系必定都曾经聚集在一起。
而暴涨理论指出,在大爆炸之后的一个阶段,宇宙曾经经历过一段急速膨胀的过程。这一听上去有些荒谬的观点最早是在上世纪80年代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阿兰·古斯(Alan Guth)提出来的,随后由现任职于斯坦福大学的安德烈·林德(Andrei Linde)进行了修订。
这项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在大爆炸发生之后的一瞬间,量子尺度的空间突然经历难以想象的极速膨胀过程。在极短的时间内,原始宇宙的大小便从比一个原子核还要小,突然膨胀为一粒沙子的大小。当这一膨胀过程最终减速时,驱动这一过程的力场转变为充斥今天宇宙空间的物质与能量,也因此,古斯将这一暴涨过程称作“终极免费午餐”。
然而更加让人感到诡异的是,这一诡异的理论竟然与观测现实的吻合度相当好。尤其是,它可以非常好的解释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存在,这是大爆炸留下的微弱余晖,这种微波辐射几乎均匀地分布在宇宙的各个方向,构成一种近似背景的模式。如果宇宙没有经历过如此快速的暴涨过程,那么这一辐射背景的均匀度应当会差得多。
5.宇宙是平坦的,这很重要
研究的结果显示,从最大的可观测尺度上来看,我们的宇宙是平坦的。宇宙是平坦的——这一点极其重要,因为只有一个平坦的宇宙才能从“虚无”中诞生
暴涨理论也给了宇宙学家们一把测量的工具,他们可以据此度量宇宙的几何学特征。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结果对于我们理解宇宙如何从虚无之中诞生将具有关键意义。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告诉我们,我们生活其中的时空可以三种形式存在。它可以表现为平坦的,就像一张桌子的台面;它也可以具有正曲率,就像一个球体的表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旅行地足够遥远,你将会回到你最初出发的地方;最后一种,宇宙也可以表现为负曲率,此时宇宙在几何特征上的表现就像一个马鞍。那么究竟哪一种才符合实际情况?
有一种方法可以找到答案。或许你还记得在你中学的数学课上,你的数学老师应该曾经告诉过你,三角形三个角的内角和等于180度。但实际上你的数学老师还遗漏了一项重要的内容,那就是这种情况只适用于平面。如果你在一个皮球的表面画一个三角形,你会发现它的三个角的内角和会大于180度。反过来,如果你在一个具有负曲率的表面,比如一个马鞍的表面画一个三角形,你会发现它的三个角的内角和将是小于180度的。
那么这样一来,要想判断宇宙是否是平坦的,我们就要测量一个巨大三角形的内角和。而这正是暴涨理论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它决定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相对较为温暖与较为寒冷的区域的平均大小分布。对这些区域大小的测定在2003年完成了,这样天文学家们便有了许多的三角样本可以进行测量。这项研究的结果显示,从最大的可观测尺度上来看,我们的宇宙是平坦的。
宇宙是平坦的——这一点极其重要,因为只有一个平坦的宇宙才能从“虚无”中诞生。
所有现在存在的事物——恒星,星系以及我们借以看到世界的光线,所有这一切必定源自什么地方。我们已经知道粒子可以在量子层面上从虚空之中诞生,而要想产生出宇宙中的全部恒星和行星,将需要巨大的能量才能实现。
可是宇宙本身究竟是从何处获得这么多的能量的?诡异的是,它或许根本就不需要去获取能量。这是因为宇宙中的任何物体都会产生引力,这种引力会对其周围的其他物质产生一股拉力。这种引力将会平衡掉最初用于创造物质的的能量本身。
这就有点像是一把旧式秤杆,你在一头放上重物,而在另一端放置砝码,直到两者的重量相等。而在宇宙的案例中,物质被放在了秤杆的一端,放在秤杆另一端的砝码就是引力,它必须能够平衡掉物质的重量。
物理学家们的计算显示,在一个平坦的宇宙中,物质中所蕴含的能量恰好被这些物质产生的引力所具有的能量所平衡掉。但这一点也仅仅适用于平坦宇宙的情形。如果宇宙具有曲率,那么这两者将难以相互抵消。
6.单一宇宙还是多重宇宙?
在宇宙的案例中,物质被放在了秤杆的一端,放在秤杆另一端的砝码就是引力,它必须能够平衡掉物质的重量
到了这一步,创建一个宇宙看起来似乎很容易了。量子力学告诉我们“虚空”是不稳定的,于是一开始从“什么都没有”到“有什么”这一步似乎是不可避免的。随后在经历暴涨过程之后,大爆炸中产生的那个微小的时空“气泡”迅速膨胀并最终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巨大而繁忙的宇宙。正如克劳斯所指出的那样:“根据我们所了解的物理学原理,我们的宇宙应当是从‘空无一物’之中诞生的——没有空间,没有时间,没有粒子,没有任何我们已知的东西。”
那么这一过程为何只发生了一次呢?如果可以有一个时空“气泡”从虚无之中诞生,并经历暴涨之后成为我们生活其中的宇宙,那么有没有可能这样的过程会多次发生,并且产生多个类似的宇宙呢?
对于这个问题,林德给出了一个简单但让人有些难以理解的答案。他认为宇宙正在被不断的创造出来,并且这样的过程将会永远地持续下去。
林德指出,当一个新生宇宙停止暴涨,它将仍然被一个持续暴涨的空间所包围。这个暴涨的空间中产生出更多的宇宙,而它们的周围也同样是更多持续暴涨的空间。因此一旦暴涨开始,它应当会持续不断地产生出大量的宇宙,也就是林德所谓的“永恒暴涨”。我们所在的宇宙或许只不过是一片无垠沙滩上的一颗沙粒而已。
那些宇宙可能会与我们生活的这个宇宙存在着深刻的差异。在另外一个宇宙中,空间或许有5个维度,而不是像我们宇宙中的3维,即宽度,长度和高度,那里的引力作用或许要比我们强上10倍,但也有可能弱上1000倍,甚至根本就不存在引力。那里的物质也可能是由完全不同性质的粒子所组成的。
因此完全有可能存在着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宇宙。林德表示所谓的“永恒暴涨”并非仅仅是“终极免费午餐”,它还是唯一一场你可以吃到任何一样美食的方式。
尽管直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还未能取得确凿的证据证明其他宇宙的确存在,但这些理论本身却已经为一句话赋予了全新的含义:“感谢一无所有”。
你见过最抠门的人能抠到什么地步?
几年前,对门老夫妻把房子卖给了一对中年夫妻。
中年夫妻搬进来的第二年,我因为要过一年节俭生活,所以,冬天的时候,我把家里的暖气停了,供热公司的师傅来我家卸供热阀门时,我忽然看到对门邻居家的供热阀门也卸掉了。
对门也停止供热了?我当时真没想到,还有比我更节俭的人?
我当时的退休金是一千多元,我就想用一千元过日子,我便开始全方位地节俭,家里当时不安网了,我想去邻居家蹭个网。
当我跟对门大姐表达我的想法时,没想到大姐说:“我家从来就没有安网——”一句话,让我感到我遇到了节俭界的高手。我就想跟大姐请教几招节俭的办法。
大姐打开了话匣子,说得兴致勃勃,一开始,我有点轻视大姐的抠门,但是,大姐越说,我越震惊,后来,我就是五体投地的佩服,还有感动。
大姐当年单身的时候,刚到公司上班,在这个城市她没房没车,也没亲属,她就在公司附近的公寓租住。舍不得租单间,就租住几十元的床位。
有一天在公司忙碌工作,累了,就趴在办公桌休息一会儿,结果办公室大家都下班走了,她醒来已经是晚上。
办公室就剩她一个人了,周围全是冷冰冰的电脑,偌大的空间,都是她一个人的了。她就在电脑上继续把工作做完,随后,洗漱一下,搬来六把椅子躺上去睡觉。
除了夜半有点冷,其他都很好,很安静,很舒服。大姐第二天带来了大衣。这天晚上,她等公司员工都下班了,锁上门,整个办公室都是她的了。她继续工作,晚上就睡在办公室。这次夜里没冷。
早晨,她起得很早,她感觉夜里住在公司很不错,还能加班工作,她就跟领导说一下,说她想在办公室居住,方便工作。领导同意了。大姐从而节省了房租。
公司中午有免费的员工餐。大姐早晨就煮两个鸡蛋做早餐。中午在食堂吃饭。
有位男同学要来看望大姐,说要给她带水果。大姐说:“别带水果,你给我买点鸡蛋吧。”这样,大姐早晨就不用买鸡蛋了,节省了买鸡蛋的费用。
后来,男同学要请大姐去吃饭,大姐就跟男同学去了。男同学要打出租车,大姐说:“走着去吧,节省,还能锻炼身体。”两人边走边聊,就聊到节俭的话题,两人的三观还挺一致的。
快走到饭店了,大姐看到饭店门口有个卖烤红薯的摊子,大姐说:“别请我去饭店吃饭了,太浪费了,你给我买一个烤红薯吧。”男同学就买了两个烤红薯,一人一个,顺着马路,边走边吃,又把大姐送回单位。
两人对彼此的印象很好,男同学以后再来见大姐,直接买盒饭过来,两人从来不去饭店,觉得太浪费。
两人结婚时,没有房子,男同学住在宿舍,两人就那么领证了,只告诉了双方父母,其他亲朋谁也没有告诉,他们怕摆酒席浪费时间,怕收了礼金之后还要还回去,一来一往浪费时间,浪费时间更是浪费。
两人结婚那天,买了戒指,是铁的戒指,在地摊买的。夫妻二人的想法很相似,他们认为戒指不当吃不当喝,只是一个纪念品,只要彼此相爱,是不是金的不重要。
婚后,两人只是在周末的时候,才一起去宾馆。两人在宾馆待到59分钟,下楼结账。
大姐两口子原计划不想要孩子。但后来不小心,大姐怀孕了。两口子就决定生下孩子。
为了即将出生的孩子,两口子在城郊买了一个平房。当年两人全款买的,没借一分钱,这都是平时节俭攒下的钱。
家里的家具,都是周末的时候,两人去旧物市场买的二手家具,回来也不会打车,打车太费,他们乘坐公交车拿回家。
两人晚饭吃得不太多,吃多了会困,少吃点精神,身材也好看,于是,晚餐剩下的饭菜,第二天早晨熬粥吃,早餐费也节省了。
饭后两人手拉手去外面散步,运动加谈心,交流彼此节俭的方法和窍门,对方加以点评,之后再进行改进。
大姐怀孕时想吃苹果,姐夫就买回一箱苹果,被大姐批评了,苹果的个头太大了,一顿吃不了。后来就买小点的苹果,价格便宜,一顿还能吃没。姐夫是不吃水果的,姐夫说他身体不需要。
30年前,大姐生孩子没去医院,自己在家找个接生婆生下的,因为生的是儿子,姐夫多给了接生婆50元,大姐还跟姐夫吵架,说多给20元就行。
大姐生孩子在床上躺了一周。姐夫每天给大姐煮五六个鸡蛋,熬小米粥。大姐说姐夫浪费,两个鸡蛋足够了,吃多了身体也吸收不了。
大姐从来不买衣服,每次回娘家,把父母姐妹不要的衣服鞋子袜子都带回来,洗一洗,改一改,她就能用。
姐夫和大姐一样,也是把家里兄弟不用的不穿的东西,拿回来之后,大姐把旧衣服裤子改一改,给姐夫和儿子穿。
姐夫从来没用过刮胡刀,都是用家里的剪刀剪胡子。大姐也从来不买化妆品,都是普通的润肤液,一家三口通用。
大姐还有记账的习惯,她当年念大学的时候,就开始记账了。婚后,一家三口的账目归大姐统计。
大姐每天晚上下账,每周做一次总结,每月做一次统计,把这个月多的花销列出来,跟姐夫分析多支出的原因。找到原因,下个月绝不会再额外支出。
大姐家里很少买东西,两口子以抠门省钱为乐,每个月底,两口子去银行存钱,都像过节一样,看着存折上的数字在增长,他们很有成就感。
两口子很少买东西,大姐抠门的口号就是:不买能不能死?不能!那就不买!
但不买物品,不等于过没有质量的生活。大姐对美的追求从来就没放弃过。
衣服穿的时间长了,大姐发现她的袖子总是先磨坏,原来大姐常年在电脑前打字,两只胳膊的袖子最先磨坏。
大姐就把一件不能穿的衣服,剪掉两块,把袖子缝好。缝得很对称,针脚均匀,不细看,还以为这件衣服就是这么独特呢。
儿子上学了,需要书包,大姐把小叔子的一条牛仔裤裁剪一下,给儿子缝了一个漂亮的书包。
儿子同学的家长还追问大姐,在哪买的书包。大姐骄傲地说:“限量版,仅此一件。”
大姐的包,姐夫的包,都是兄弟姐妹不用的牛仔裤改装缝制的,又好看,又耐用。
大姐还有一个绝招,每次买回袜子,她就在袜子的脚掌部位,先缝上一块布,这是最容易坏的位置。等缝上去的布磨坏了,就拆掉,再缝上一层新的。
也就说,大姐一双袜子,能穿一年,直到袜子失去了弹性,才不再穿。
家里没有洗衣机,没有冰箱,没有电风扇,没有空调,大姐认为这些都是浪费。还是那句话:不买能不能死?不能!那就不买!
周末洗衣服,大姐和姐夫齐上阵,两口子都是手洗衣服,衣服不会坏。
家里买菜只买一天的,夫妻两人都在公司吃食堂,所以,他们用不上冰箱。
夏天东北也会有两个月的暴热天气。晚上回家,两口子因为一件事情吵起来了,最后大姐说:“不吵了,吵架热,浪费汗水。”
姐夫拿着蒲扇给大姐扇风,说:“有我给你扇风,省下一个电风扇。”儿子在一旁说:“还省电费了。”
大姐和姐夫从来不去理发店,从来不染头发,两口子互相剪发,都锻炼成理发师了。大姐的儿子也从来没进过理发店,都是大姐或者姐夫给儿子理发。
大姐的儿子后来功课不太好,两口子不给儿子请家教,太浪费了。于是,大姐负责做家务,姐夫负责辅导儿子功课。
姐夫为了能一直辅导儿子的功课,他回老家,把他当年学校的课本都拿回来,每天晚上下班,姐夫都认真学习,陪儿子读书。
有一天,姐夫对大姐说:“我想考博士。”大姐说:“你陪读还上瘾了?万一你在外面又看上别的女人了,我们还得离婚,多浪费时间。算了,就跟我一辈子吧,你遇到我这样节俭的人,可不容易。”
姐夫给儿子辅导功课,这些年节省了一大笔费用。他还锻炼了自己的记忆力。
大姐两口子也很少去参加喜宴,他们认为这是费钱费时间的一种交际。真正的朋友不需要这个。真有要好的同事家里办事,他们会送一点纪念品,但从来不去饭店吃酒席。
他们送的纪念品,就是姐夫画的画,一点心意,领情的,就收下,不领情的,当然也不值得交往。
大姐儿子升学,没有办宴席,就是请了孩子的姥姥姥爷,爷爷奶奶,一共七个人吃顿饭。还没去饭店,是大姐自己下厨,在家做的六菜一汤。
大姐说:“我请有些人吃饭,人家孩子可能没考上大学,或者考得不如我儿子考得好,对方会嫉妒的。这种交际不会拉近彼此的感情,还浪费时间,浪费金钱。”
大姐夫妇也不是一味地节省,他们认为钱应该花在重要的事情上。比如儿子上大学,大姐给儿子拿学费,生活费。比如,姐夫父母生病,大姐给公婆拿医药费。大姐父母去旅游,大姐也拿钱资助父母。
儿子的教育费和孝敬双方父母的钱,大姐和姐夫从不抠门。
儿子毕业,参加工作,处对象结婚了。儿子也是节俭的人,但是,他娶的媳妇却是个花钱大手大脚的人,她什么都要买,楼房要买150平的,车子要买好的,家用电器都要买好的。
大姐和姐夫一商量,把家里存款分成两份,一份给了儿子,一份留下自己养老。他们对儿子说:“有多大的钱,办多大的事,你们想买大房子,买豪车,你们自己想办法,我们老两口能帮你的,已经帮完了。”
后来,儿媳妇生孩子,请月嫂,又请保姆,每月花销都大得惊人,是大姐和姐夫一年的花销都不止。小两口不用大姐去给看孩子,嫌弃她太节省。
小两口周末来到大姐家里,不停地抱怨,说买的这个物品贵,买的那个物品贵。
大姐说:“你们有房贷,有车贷,还买这么贵的东西?你们不焦虑吗?”
儿子竟然说:“你和我爸要是帮我们还房贷和车贷,我们再买贵的东西,就不焦虑了!”儿子结婚后,也变成了花钱没节制的人。
大姐和姐夫商量了一晚上,觉得和儿子儿媳的想法不合,看着小夫妻俩花钱如流水,他们夫妻很焦虑。管又管不了,那就远离吧。
于是,大姐和姐夫把房子卖掉了,买下了我居住小区的对门。这里是距离她儿子家最远的地方。
大姐说:“等我们两口子都退休了,这房子也卖掉,买个房车旅游区,走到哪里觉得好,就住下不走了。”
我说:“姐,到时候你不想儿子孙子呀?”
大姐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一辈子不管两辈子的事。儿子已经成家立业,我们该放手了。”
我觉得大姐的看法挺有新意,觉得大姐的节俭也挺好!
写在最后:
大姐两口子理智消费,辛苦赚来的钱,他们认为要珍惜着花。
大姐夫妇靠节俭养家,供孩子念书,把日子过得挺好。
大姐和姐夫节俭理念一样,这辈子他们过得挺幸福!
我是素老三,喜欢我的文章,请帮我点赞、评论。谢谢!
中微子是什么?
中微子实际上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而且它的穿透力极其强,质量很小,所以人类对于他的了解还不够多。
规范场物理学研究物质和物质相互作用的一门学问。在古希腊时代,人类其实就已经在思考自然万物,他们当时主要从两个角度出发,第一个角度就是思考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什么?第二个角度则是探测万物的本质规律。实际上,如今的物理学也是从这两个角度来思考万物。
在第一个角度中,先是泰勒斯提出万物的本原是水,后来又有很多人提出不同的想法,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德谟克利特提出的原子论,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多说一句,德谟克利特是从哲学层面来思考,他提出的“原子”和我们如今的原子是不一样的。
而在第二个角度当中,古代的科学并没有走得太远。关于两个问题的突破一直到了近代。科学家发现了很多粒子,其中一部分被称为基本粒子,比如:夸克,电子,它们不能再被切分。除此之外,它们还发现,物质之间存在着四种相互作用,分别是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和引力相互作用。
这些作用是通过一种叫做“场”的物质来实现的,其中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力是在原子核层面的相互作用,日常生活中除了引力之外,我们所接触到的作用都是电磁相互作用,这套理论如今我们也叫作规范场论。
而在众多的基本粒子当中,就存在着一种很鬼魅的基本粒子,它就是中微子。科学家波尔因为它甚至差点放弃了能量守恒定律。那到底是咋回事呢?
中微子中微子之所以鬼魅,最核心的原因有两点:
穿透力极其强特别善变我们先说为什么中微子的穿透力很强。正如上文说到的,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四种相互作用,这四种相互作用当中,强相互作用是最强的,其次是电磁相互作用,再然后是弱相互作用,最后是引力相互作用。
我们平时觉得引力很大,主要是因为地球大。试想一下,如果你拿一块磁铁,其实就可以把曲别针给吸起来,也就是说,一个磁铁的提供的电磁相互作用就比地球提供的引力要大。所以,实际上引力很小很小。
有趣的是,中微子不参与到强相互作用当中,它因为不带电,它也不参与到电磁相互作用当中。它的质量极其小,小到如今我们还测不准它的质量。本来电子的质量就足够小了,而中微子很可能只有电子百万分之一的质量。所以它也几乎不参与引力相互作用。它只有极其低的概率会参与到弱相互作用。要知道,弱相互作用本身就极其微弱。这就使得它的穿透力极其强,科学家发现,中微子在宇宙当中传播1光年,只有50%的概率会和这个路径上的物质发生反应。太阳在燃烧过程中,每次产生3个光子,就会伴随着2个中微子产生。
因此,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来自于太阳的中微子来到地球,它们往往都是直接穿过地球,地球在它们目前就好像是小透明一样。我们的身体,每秒钟就有亿万个中微子穿过,而我们却一无所知。
除了穿透力极强,中微子还很“善变”,这也给科学家造成了很大的困扰。科学家发现,仪器探测到的中微子总是理论值的1/3,他们甚至怀疑是不是理论出现了错误。后来,科学家就发现,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中微子实际上存在3种,而且中微子在传播过程当中,还会发生相转化。说白了,就是3种中微子之间来回变化,所以我们永远只能测到理论值的1/3。这三种中微子分别叫做电子中微子、μ子中微子,τ子中微子。
由于中微子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而光子是参与到电磁相互作用的,宇宙早期是混沌一片的,光子由于受到电磁相互作用的束缚,所以没有在宇宙中开始传播,因此通过研究中微子,科学家可以了解到宇宙早期的演化,为此还出现了中微子天文学的细分学科。
为了探测它,科学家只能在地下1000-3000米处设立探测器,许多的大国在这方面都有投入,比如:南极冰面下2.44公里处就有冰立方中微子望远镜。
再比如:在日本,有在地下1000多米处的超级神冈探测器,为了探测中微子,这里储存着5万吨高度纯净的水。
对于中微子的探测,已经产生了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相信未来对中微子的研究,势必会带来物理学和天文学的革命。
它与宇宙大爆炸有何关系?
所谓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只是星际低温物质产生的电磁辐射而已。根本不能证明宇宙真的存在边缘和背景!
微波背景辐射也所谓的宇宙大爆炸应该没啥关系。因为宇宙根本就不是由百多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所产生的!原因是:
首先,宇宙背景的各向同性表明:宇宙各个方向上的电磁辐射强度与主频是相同的。如果宇宙存在边缘并产生所谓的背景辐射,则当地球不处于宇宙中心时,会测量到不同方向的背景辐射强度和主频是不同的!我们总不能认为地球一直处于宇宙的中心吧!
其次,宇宙大爆炸理论是建立在不正确的哈勃定律基础上的。哈勃定律的错误在于: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武断地认为天体红移量全部是由天体退行时产生的多普勒效应是违背最基础的逻辑推理与科学研究规律的。现有证据足以证明宇宙大爆炸理论是错误的:哈勃望远镜拍摄到的不少星系相互碰撞的照片就是直接证据。类星体存在的多组红移不等的发射和吸收谱线簇也证明天体红移量绝非单一因素所决定;
再者,本人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用来查明决定天体红移量主因:利用同时观测同一倾斜星系对称部位上的天体的红移量,并利用其对称性(视速度或视距离相等)对数据进行求差值,即可得到与视速度和与视距离有关的红移分量,进而可用来检验哈勃定律并找出决定天体红移量的主因到底是视速度还是视距离。此方案已经专家们审核并发表在由中科院主办、中科协协办的“科学智慧火花”网上了,应该是一个可行的方案。希望有条件的天文台及天文工作者能早日进行此项实验工作。
欢迎有兴趣的朋友们进一步查阅本人的相关文章并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