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剧文化 正文

君歌歌词是什么意思

是因为歌曲的意境让我们想到了很多自己曾经的记忆,祝新郎新娘情义美……3、怎么评价甜蜜蜜这首歌曲?庄奴接过曲谱后向来人询问了一下才知道这首歌是交给邓丽君唱的。庄奴只是在电视上看见过邓丽君本人,在他的脑海里一下子浮现出那个人长得很甜歌声很美的女歌手,《甜蜜蜜》歌曲听起来让人觉得甜和美,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邓丽君甜而不腻的演唱风格。但在...

君歌歌词是什么意思,当你听到一首歌就能怀念到自己的童年?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保留着自己最深刻的一些回忆。也许是青涩的初恋;也许是让自己后悔的事;也许是和伙伴一起的友情岁月;也许是曾经做过的糗事;也许是童年的懵懂无知,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的遗忘!

音乐通过七个小小的音符,组成了各类风格的曲风;通过简单而深刻的歌词,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

《直到世界的尽头》是《灌篮高手》的片尾曲,也是我最小时候最喜欢的歌曲!每当我听到这个歌曲,我就感到全身热血沸腾,有种想要出去运动一下的冲动。因为这部动画片认识了很多喜欢打篮球的小伙伴,我们一起在球场上切磋球艺,为了学会一个新动作黑白练习,赢球一起狂,输球一起练。现在因为各种原因,小伙伴分散在五湖四海,有了各自的家庭,都很少去触碰篮球了,曾经的经历成了我们最好的回忆!

我们对歌曲有感触,是因为歌曲的意境让我们想到了很多自己曾经的记忆,那些我们逝去的美好,无法再次重来的遗憾!

君歌教唱格桑拉歌词?

歌词:今天我们在一起格桑洛,跳起欢乐的锅庄格桑洛,祝我们大家幸福格桑洛,祝我们大家吉祥枪桑洛,今天我们在一起枪桑洛,手捧洁白的哈达枪桑洛,祝新郎新娘幸福哟,祝你们相亲相爱格桑拉洛,今天我们在一起枪桑洛,高举纯香的美酒格桑洛,祝新郎新娘情义美……

怎么评价甜蜜蜜这首歌曲?

感谢邀请,本人也十分喜欢邓丽君的歌,但我不是专业的音乐人,我只喜欢听歌,算是邓丽君的一个歌迷。

《甜蜜蜜》的原曲是写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印度尼西亚民谣,上世纪70年代末,邓丽君于东南亚巡回演出时发现它并带回国内,交给宝丽金公司寻找作词人填词。

宝丽金公司派人将曲谱交由庄奴填词,庄奴接过曲谱后向来人询问了一下才知道这首歌是交给邓丽君唱的。庄奴和邓丽君以往素未谋面,庄奴只是在电视上看见过邓丽君本人,在他的脑海里一下子浮现出那个人长得很甜歌声很美的女歌手,便和“甜蜜蜜”这个词联系在一起。于是,仅仅五分钟就完成了《甜蜜蜜》的歌词。

庄奴称如果不是因为邓丽君,他也许写不出这样的歌词,如果不是想到写给邓丽君,也许歌词就会大不一样了。庄奴说他的文笔并不好,但是旋律很好。让别的词作家写,可能比他写得好,可是偏偏碰上他,填了个《甜蜜蜜》,又偏偏是给邓丽君唱,都是巧合。

《甜蜜蜜》歌曲听起来让人觉得甜和美,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邓丽君甜而不腻的演唱风格。《甜蜜蜜》结合了东方女性传统的唯美,和西方女性现代的风情。虽然这首歌曲的曲谱是印尼民谣,但在邓丽君带着酒窝的歌声里,却让人听到了一种东方风情。欢快轻盈的曲调以及易于理解的歌词,还有邓丽君甜蜜蜜的歌声成为永恒的经典

《甜蜜蜜》这首歌无论是在几十年前,还是21世纪,都仍然在广泛流传着。此歌曲1979年由香港宝丽金公司发行,也是专辑《甜蜜蜜》的第一主打歌曲,当年就售出超过百万张,是1979年邓丽君在香港获得的三张白金唱片之一。

《甜蜜蜜》是70年代末最早进入内地的邓氏歌曲之一,从那个时候开始《甜蜜蜜》就成为内地青年情侣互诉衷肠的定情小调,港台流行曲也以邓丽君为代表伴随着卡式录音机,合并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得以普及开来并传唱至今。现如今不知道多少人喜欢并翻唱这首歌,就连鹿晗也翻唱这首歌,不过比起邓丽君的来说还是差很远,掺杂了很多现代的元素进入,不过很贴切现在的年轻人吧,相对我们这些喜欢经典的人来说,还是有些出入的。

《甜蜜蜜》听起来极为朴素却极为动人,鹿晗温柔干净的声音和情人耳语版的演绎令人耳目一新。鹿晗的演绎让《甜蜜蜜》这部电影离年轻人更近。

鹿晗娓娓道来的演唱方式安静而温柔,仿佛情人在耳边呢喃,亲昵迷人,撩动心弦。除了鹿晗干净的声音和细腻的演唱,把《月亮代表我的心》融入《甜蜜蜜》原有的旋律当中也是新版《甜蜜蜜》单曲让人印象深刻的部分。

蓝灰色调的主题加上鹿晗的素颜特写,新版《甜蜜蜜》单曲贯穿整个MV,让这种"安静的怀念"流露唯美而安静。相比之前的经典版本,鹿晗的全新演绎为经典融入青春时尚的气息,兼具怀念与致敬的感觉。

单曲中鹿晗的声音也没有进行特别的修饰和改动,力求用原声传递真情。在鹿晗纯净温柔,情人耳语般的演唱中,李翘和黎小军的故事在画面中被娓娓道来,相遇时的麦当劳,呼过你的b p机,冬天里的维它奶,熟悉的回忆扑面而来,令人瞬间泪奔,喜欢的可以去看看。

从《甜蜜蜜》开始,很多内地人家里开始出现邓丽君的大幅海报,流行音乐开始在中国内地普及开来。 邓丽君不仅用她甜美的歌声,培养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流行音乐歌迷,更因为其中一些歌迷同兼歌手的原因,而对未来中国流行音乐的声乐体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讲到《甜蜜蜜》那么电影《甜蜜蜜》你应该也去看看。

电影《甜蜜蜜》由陈可辛导演,张曼玉、黎明和曾志伟主演,1996年公映。

1996年正值香港回归前夕,也是一代歌后邓丽君逝世翌年。电影借助这一特殊时代背景,讲述了20世纪末期香港新移民的艰辛岁月,并以邓丽君的歌曲《甜蜜蜜》贯穿始终,成功抓住两岸三地中国人的共通情感。影片剧情始于1986年,终于1995年邓丽君骤逝当天,在中国出现移民潮的大背景下,通过小人物的命运展现了香港回归前十年的历史变迁。这部影片很值得去看看,确实还不错,如果你深入,会给你不一样的体验,相信上了年纪的人看,那感受绝对不一样。

此外还有电视剧《甜蜜蜜》

故事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北方某农场,生性顽劣的干部子弟雷雷邂逅被诬为“破鞋”的美丽女知青叶青儿,两人不打不成交,开始一段两小无猜的纯洁友谊,由此暗生情愫,对邓丽君《甜蜜蜜》的共同喜爱使两人青涩的爱情开始萌动。

喜欢的可以去看看。

你是因为哪首歌喜欢邓丽君的?

记得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未八十年代初,大街上经常有手提收录机,放着歌曲招摇过市的人,听得最多的是《小城故事》这首歌。后来我姑的一个学生从福建石獅带来一台四喇叭的收录机和十几盘邓丽君歌曲的磁带,太好听了,我和姐姐、小妹天天听,邓丽君的歌我都喜欢,人也长的好看,可爱,挺招人喜欢的。听我姑说,邓丽君的祖藉也是我们河北,我们还老乡呢。

后来,听说邓丽君死了,我心里很接受不了,怎么年纪轻轻的就死了呢。我姐和小妹还流了眼泪哩。

邓丽君的歌,我们一直在听,永远听下去。

七言古诗和七言歌行有何有何区别?

关于唐代七言古诗与歌行的关系,明清以来的诗论家一直持有不同的意见。一种说法认为二者同体,可以互相替代,如胡应麟《诗薮》云:“七言古诗,概曰歌行。”高《唐诗品汇》、沈德潜《唐诗别裁》、王士《古诗选》评选唐诗,将七言歌行全部归于七古,而不加以区别说明。明清诗话评论中,将七古与七言歌行相互代称,其例更是不胜枚举。另一种说法则强调二者在体格风貌上的差别,将七古与歌行视为不同的诗体,如吴讷《文章辨体序说》论云:“(唐代)有歌行、有古诗。歌行则放情长言,古诗则循守法度,故其句语格调亦不能同也。”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复加阐发,说“乐府歌行,贵抑扬顿挫,古诗则优柔和平,循守法度,其体自不同也。”吴氏、徐氏因此在各自的著作中,于“七言古诗”之外另立“歌行”、“近体歌行”之目,以显示二者之间的区别。 这种分歧意见的出现并不奇怪。从形式上看,七古与七言歌行都是七言诗,又都不能算是七言律诗,故归为一体,目为七古,似亦理所当然。然而就各自诗体的源流、体式与风格而论,二者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首先,七言歌行出自古乐府,而七古则是七律产生之后别立的诗体,二者渊源不同。汉魏乐府有《长歌行》、《短歌行》、《燕歌行》、《齐歌行》、《艳歌行》、《怨歌行》、《伤歌行》、《悲歌行》、《鞠歌行》、《棹歌行》等,可以视为唐代歌行之祖。其中七言歌行,则是汉魏以来七言乐府歌诗自然的发展。清代吴乔《围炉诗话》尝云:“七言创于汉代,魏文帝有《燕歌行》,古诗有《东飞伯劳》,至梁末而大盛,亦有五七言杂用者,唐人歌行之祖也。”所谓古诗《东飞伯劳》,即《乐府诗集·杂曲歌辞》载录的《东飞伯劳歌》。故七言歌行出于汉魏、南朝乐府应无疑义。至于七言古诗,旧说它起于汉武帝时的《柏梁台诗》。然而《柏梁台诗》的作者有二十四人之多,每人一句,只能算是联句,算不得完整的七古。所以从诗体发生的角度说,二者不同源。 其次,就体式的主要特征而言,七古要求与七言律诗(包括七律、七排)划清界限。清王士《古诗平仄论》有云:“七言古自有平仄。若平韵到底者,断不可杂以律句。”七言古诗则有句脚多用三平调、句中不避孤平之类的讲究,这些都是对格律诗的反动。至于七言歌行,虽然初期部分作品在体式格调上颇与七古相似,然而在其演化过程中律化的现象却愈来愈严重。据王力《汉语诗律学》的统计,白居易《琵琶行》88句中律句与似律句共计53句,而《长恨歌》120句中律句与似律句占到百句之多。这种律化趋势的形成并非偶然,它是歌行体诗要求适宜歌唱而着意追求声韵和谐的结果。 其三,从文学风貌论,七古的典型风格是端正浑厚、庄重典雅,歌行的典型风格则是宛转流动、纵横多姿。《文章辨体序说》认为“七言古诗贵乎句语浑雄,格调苍古”,又说“放情长言曰歌”、“体如行书曰行”,二者风调互异。《诗薮》论七古亦云:“古诗窘于格调,近体束于声律,惟歌行大小短长,错综阖辟,素无定体,故极能发人才思。李、杜之才,不尽于古诗而尽于歌行。”则在七古、七律之外,因其风格的差异视七言歌行别为一体。《昭昧詹言》说“七言古之妙,朴、拙、琐、曲、硬、淡,缺一不可。总归于一字曰老”,又说“凡歌行,要曼不要警”。“曼”即情辞摇曳、流动不居;“警”即义理端庄、文辞老练。这些评论,都揭示了七言古诗与歌行在美感风格方面的不同。尽管在具体的诗歌创作中,以七古的笔法写歌行、以歌行的笔法写七古,一度成为时尚,然而在总体上仍不难看出二者之间的差异。举例来说,杜甫《寄韩谏议注》、卢仝《月蚀诗》、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李商隐《韩碑》等,只能是七言古诗;而王维《桃源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居易《长恨歌》、韦庄《秦妇吟》只能是七言歌行。二者之间的区别是明晰的。 唐代歌行的兴起,与当时音乐歌曲的繁盛以及唱诗之风的流行密切相关。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唐代音乐门类众多,前朝遗曲尚有大量留存。单就宫中载录而言,南朝清乐“武太后之时,犹有六十三曲”,又有“周、隋以来,管弦杂曲将数百曲……其曲度皆时俗所知”。除了前代旧曲,又有少数民族(所谓南蛮、北狄、东夷、西戎)的乐曲。另外还有当朝人所创作的新曲,如唐玄宗李隆基曾“制新曲四十余,又新制乐谱”。 “又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在这种音乐氛围里,歌曲之流行自然不难想象。以歌诗入唱词,见于记载者不胜枚举。《旧唐书·音乐志》载:太常寺“旧相传有宫、商、角、徵、羽《乐》五调歌词各一卷,……词多郑、卫,皆近代词人杂诗”。唐代不仅绝句可唱,律诗可唱,而且歌行亦可以歌唱。据《唐诗纪事》载:天宝末,唐玄宗尝登勤政楼,梨园弟子唱李峤《汾阴行》至“富贵荣华能几时”以下四句时,玄宗赞曰“(李)峤真才子也”!又据《旧唐书·元稹传》记载,元稹“尝为《长庆宫辞》数十百篇,京师竞相传唱”。又唐宣宗《吊白居易》诗云:“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以上《汾阴行》、《长庆宫词》、《琵琶行》都是七言,这些是七言歌行可唱的明证。唐代七言歌行的繁荣,与唱诗风气的盛行不无关联。 唐人唱诗,可以分为有音乐的伴唱与徒歌两种。唐代常见伴唱的乐器除中土原有的琴、瑟、笙、箫之外,还有少数民族传入的琵琶、羌笛、胡笳、箜篌、羯鼓等,故唐诗中有琴歌、笙歌、胡笳曲、箜篌谣之名。然而唐人唱诗在当时更多的是徒歌,所谓醉歌、狂歌、击节而歌、浩歌伴舞、高歌唱和等,多属此类。有如下面的诗句: 李白《将进酒》:“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杜甫《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座中薛复善醉歌,醉歌自作风格老。”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白居易《短歌行》:“为君举酒歌短歌!” 杜牧《池州送孟迟先辈》:“酌此一杯酒,与君狂且歌!” 薛逢《镊白曲》:“时列绿樽酣酒歌。” 这种唱诗不拘场景,即兴而发,自由自在,在形式上较具随意性。歌唱中可能套用某些流行的歌曲旋律,当歌词较长时,则将曲调循环往复,以适应需要。 在这种音乐艺术氛围中茁壮成长的七言歌行,便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殊的体式与风采。七言歌行上承乐府诗即事抒情的传统,旁取格律诗玲珑精致的风姿,意脉流荡,波澜开合,曼词丽调,风情万种。所以七言歌行应是乐府与格律诗相结合的产物。风会所趋,使唐代诗人创作了大量的七言歌行作品。这些作品中,真正被之管弦、播于乐章的只是其中极少的部分,大量的还是作为诗篇流行于世。《文体明辨序说》论曰:“歌行有有声有词者,乐府所载诸歌是也;有有词无声者,后人所作诸歌是也。……故今不入乐府,而以近体歌行括之,使学者知其源之有自、而流之有别也。”大量的七言歌行未能用于实际的歌唱,因此只能算是一种“拟歌词”(或曰“准歌词”)。白居易《新乐府序》称新乐府诗“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温庭筠《榜国子监》称进士所纳诗篇“声词激切,曲备风谣”,便指明了这些作品“拟歌词”的性质。至于他们在实际上能否用于歌唱,则是另一码事了。 总之,七言歌行创作的目的是拟歌词,其体性是由适于演唱的歌词所规定的。而七言古诗,则是一种主要提供案头阅读的诗体。因此从文学风格的意义上说,二者具有差异浅说歌行 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多为七言,一般又多叙事。咬文嚼字起来,“歌”和“行”各有定义。明代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乐府》中说:“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曰歌行。”实用上《长恨歌》和《琵琶行》,一歌一行,形式上并没有区别。 歌行是从乐府诗歌发展而来。乐府是汉代管音乐的官方机构,这个机构收集编录的歌诗就称乐府诗,是可以唱的。后代按汉乐府歌谱重新填词,或依旧题写作并不入乐,以至不入乐,也不依旧题,只是形式上类似汉乐府的,也称乐府。比如白居易提倡的“新乐府”。 汉魏以后,以“歌”,“行”为题的诗渐多,不过是古诗或乐府诗的一种,至六朝后期到初唐渐具规模。孩子大了,要自立门户,就形成了后来一枝独秀,清新流畅,情辞并茂的歌行体。歌行体一般说宁疏不练,是红绸舞,不是少林拳。 好的歌行读来像观赏舞蹈,有音乐和造型的结合,看得人心神荡漾。比如元稹的《连昌宫词》,开头四句: 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簌簌。 每次默诵,都觉得如同坐在剧院,舞台上幕布开启,眼前宫墙掩映,花树浓密,竹荫幽深。这竹和花,都是有精灵的,是历史的见证人。 宫边老翁为余泣,小年进食曾因入。 上皇正在望仙楼,太真同凭栏杆立。 故事切入非常快。诗中叙事很难,才气稍逊,诗句立呈呆相。这里“正在”,“同凭”充满动态,凸现大家功力。一路读下去,佳句叠起,时有字字玑珠之感。如: 春娇满眼睡红绡,掠削云鬟旋装束。 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 读到这样的句子,真教人忍不住不鼓掌。 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丹青引》都是歌行绝品。红楼梦中的(女危)(女画)词也是典型的歌行体。 歌行到了吴伟业手里有了变化和发展。从《长恨歌》和《琵琶行》那样的“长庆体”,演变形成了所谓“梅村体”。词章华美浓艳,情韵更深,给人风华绝代之感。标准的梅村体一般平仄韵每四句一换,好用对仗,节奏感非常鲜明,读来真如“舞低杨柳楼心月”。 试读《鸳湖曲》: 鸳鸯湖畔草黏天,二月春深好放船。 柳叶乱飘千尺雨,桃花斜带一溪烟。(对仗)烟雨迷离不知处,(换仄韵)旧堤却认门前树。树上流莺三两声,十年此地扁舟住。 主人爱客锦筵开,(换平韵)水阁风吹笑语来。 画鼓队催桃叶妓玉箫声出柘枝台。(对仗)轻靴窄袖娇装束,(换仄韵)脆管繁弦竟追逐。云鬟子弟按霓裳,雪面参军舞(瞿鸟)(谷鸟)。(对仗)酒尽移船曲榭西,(换平韵)满湖灯火醉人归。朝来别奏新翻曲,更出红妆向柳堤。 …… 梅村体在艺术手法上还有些别的特色,如喜欢用顶针的修辞手法,即用上句的结束字词做下句的起始字词。这种手法在《圆圆曲》中用得较多: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愿,(顶针)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顶针)候门歌舞出如花。 …… 梅村体对后来的歌行影响很大,近人所作《圆明园词》,《颐和园词》都是照梅村体的葫芦画瓢。吴伟业对歌行的形式确实赋予了更多的美感,但作品总体上仍不敌前人。无他,诗中感慨不深故也。

邓丽君的歌曲为什么一直经典不衰?

邓丽君人美歌甜??

其温柔爽朗的歌喉加上恬静大方的外表都深深地把那个年代的美感牢牢抓住了。

主要是又是实力派歌手,歌儿好听动人,又是偶像派大明星,长得楚楚可人,邓丽君本人性格和为人也十分温婉,很有教养,对人总是一副平易近人,很好相处的模样,笑起来感觉就是春天来了,这些小细节都是邓丽君至今仍然经典的因素,她已经成为一代传奇。

她的很多歌至今都会让很多人觉得甚是动听优美,是邓丽君本人的歌喉和歌曲它本事就已经是一种美,一种不会过时的美,即使时过至今,仍然受到现代人的追捧与喜爱,我本人也是邓丽君的粉丝,喜欢听她的歌曲,喜欢去看看关于她的故事和新闻视频,真的觉得邓丽君真的是一个很温柔很美好的一个存在❤️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