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颂歌词是什么意思,刘邦为何写了一首只有三句的诗?
题主的问题很有意思,小编觉得题主可能读汉史太投入了,以致于突发奇想地认为仅有三句的《大风歌》不完整,想给《大风歌》续写一句类似“非刘氏兮莫封王”。其实大可不必,刘邦是楚国人,他的《大风歌》自然属于楚辞,不用往四句上凑。即便是仅仅三句的大风歌已经称奇后世,让后代多位帝王欲之不能。
史料中一共记载了刘邦所作的两首诗,一首是《大风歌》,另一首是《鸿鹄歌》,都属楚辞范畴。
《大风歌》在历史上是一首著名的诗,创作背景:汉十二年,刘邦镇压了英布反叛回京途中,顺路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沛县所作。“十二年冬十月,上破布军于会缶。布走,令别将追之。上还,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发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上击筑自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兒皆和习之。上乃起舞,忼慨伤怀,泣数行下”《汉书高帝纪下》。
这里说的“十二年”,即刘邦入关、立为汉王以后的第十二年,打败项羽,即皇帝位之后的第七年,公元前一九五年。这时候,他击败了淮南王黥布的叛军,命别将追杀,自己则便道回乡,召父老兄弟欢聚。酒酣之时,一面击筑 (一种弦乐器) 伴奏,一面唱出了这首歌,又挑选出一百二十个青年人合唱。他情感激动,“乃起舞,慷慨伤怀……”。这一切,对于了解他当时的心态,从而领会这首歌的内涵,是很有帮助的。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首高度凝练的三句诗,其意境宽广恢弘,又恰似霹雳弦惊,给人心灵以震撼。对于《大风歌》第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唐代的李善曾解释说:“风起云飞,以喻群雄竞逐,而天下乱也。”这也可以说是助刘邦夺得天下,天赐之良机。刘邦从更深层次揭示,风起于秦的暴政,这才是“乱”因。同时,刘邦在胜利后仍能保持着高度的清醒,他不仅有荣归故里的豪迈,更有着对于守成的危机感。他警示自己,也警示他的子孙继任者,如何避免“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的结局。
对于刘邦的诗,小编评价好不具代表性,我们看看中外名人对它的评价
南北朝时期大文学家刘勰评价说:“高祖《大风》、《鸿鹄》(刘邦传世的另一首诗)之歌,亦天纵之英作也。”意思是说,刘邦的两首诗《大风》与《鸿鹄》,写得率真本色,是纯天然的好作品。宋代陈岩肖说:“汉高帝《大风歌》不事华藻,而气概远大,真英主也。”南宋朱熹更是感叹:“汉高祖《大风歌》是自千载以来,人主之词,亦未有若是其壮丽而奇伟也。呜呼,雄哉!”
刘邦在战争年代不尊重儒生是出了名的,因为他曾经认为天下是打出来的,而不是儒生们论出来的,他不喜欢只会空谈的儒生。所以才有拿儒生的帽子撒尿的不雅举动流传后世。但是刘邦非常重视张良、郦食其、随何、叔孙通甚至“四老”这样有真才实学的才子。他亲莅曲阜祭祀孔子,这是孔子第一次受到的最高规格礼遇。刘邦称帝后,他成功地将儒学价值融入汉朝政体中,成为中国各代从打天下到治天下思想转变最快的开国皇帝,刘邦创下了两汉四百多年强盛时期良好开端。
英国的历史学家约瑟.唐恩比在评价世界历史人物时说:“人类历史最有远见、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开创罗马帝国的凯撒,另一位是创建大汉文明的汉太祖刘邦。”毛泽东主席称刘邦“是封建皇帝里最厉害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