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剧文化 正文

非洲时刻歌词什么意思

仅仅关注人类的痛苦,病症并不能让人们更幸福的生活,很少有人在研究如何变得幸福,关注人类的积极情感和体验,但这并不妨碍你可以去关注生活中更多积极的体验,这本《真实的幸福》清楚地告诉我们幸福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体验某种事物,通过体验自然和文化或体验另一个人的独特性——就是说去爱某个人)、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

非洲时刻歌词什么意思,如果让你推荐2022必读十本书?

非常,非常,非常认真地推荐!10本2022必看优质书籍奉上~让你活得更通透、过得更自由!

1、《真实的幸福》——马丁•塞利格曼

过去就让他过去,未来不全像你想象,抓住想要的幸福。

几十年来,我们的心理疾病越来越多,发病年龄也越来越低。

以马丁·塞利格曼为首的一批心理学家慢慢发现,仅仅关注人类的痛苦,弱点,病症并不能让人们更幸福的生活,很少有人在研究如何变得幸福,关注人类的积极情感和体验,这就是积极心理学的起源。

你不能解决身上的所有问题,甚至在心理治疗上有一种观点是「可能每个人都要带着病,带着问题生活」。但这并不妨碍你可以去关注生活中更多积极的体验,情绪,自己的优势和力量。

这本《真实的幸福》清楚地告诉我们幸福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在遗传,环境和行为信念三大因素中,我们能改变的只有40%。

除此之外,还区分了「愉悦感」和「满足感」,鼓励人去追求更持久的快乐,学会延迟满足。书里还有很多测试,帮助你深入了解自己的幸福感来源,和突出优势。

2、《活出生命的意义》——维克多·弗兰克尔

人们活着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这也是人们一生中被赋予的最艰巨的使命。

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是著名的心理学家,被称为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期间,身为犹太人的他,被关进了号称“死亡工厂”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他不仅在地狱般的牢笼中活了下来,还开创了意义疗法,为陷入绝境的人们重新燃起了希望。

他找寻到生命意义有三个途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体验某种事物,如真善美,通过体验自然和文化或体验另一个人的独特性——就是说去爱某个人)、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其中,爱是人类终身追求的最高目标。爱是直达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唯一途径。最强大的精神支撑便是爱,关于爱的回忆以及渴望,能够支撑人度过几乎无法忍受的时期。即便是一无所有的人,只要有片刻的时间思念爱人,那么他就可以领悟幸福的真谛。

这本书让我们体会到对生命意义的质疑,没有唯一的答案。“生命”的意义不是某种含糊的东西,而是非常实在和具体的,我们需要看到未来的某个目标,并采取正确的行动。生活有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的应对,没有人能够解除你的磨难,替代你的痛苦,你独特的机会就依存于自己承受重负的方式之中。

3、《人生的智慧》——(德)叔本华

幸福的源泉更多地存在于内心而不是身外。

如果一生只读一本心灵鸡汤,就读这本。这本书以简洁优雅的文笔,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应遵循的原则,教导人们如何在生活中获得幸福。

这也是伟大哲学家叔本华的最高峰杰作,也是混乱的灯塔的书——通俗实用的哲学入门经典。

请翻开书,彻底阅读“人是什么”“人有什么”和“你在别人眼中是什么”。这本书能帮助我们在茫茫世界中成为参天大树,无畏地爱、宠爱、幸福地生活。

人生的智慧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幸福快乐地度过人生的艺术。对此的教导在哲学上可以说是“幸福论”。因此,这本书教人们如何享受幸福的生活。

叔本华认为,人类的美好素质对于人的幸福起着关键作用,这些美好素质包括高贵的品格、良好的智力、愉快的性情和健康良好的体魄。这本书也是为普罗大众所写,用尽可能简单的语言,道出错综复杂的现象背后的本质。

4、《撒哈拉的故事》——三毛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

你见过沙漠中盛放的玫瑰吗?

在这本书中的三毛,就像沙漠中盛开的玫瑰。无论怎样的沧海桑田,她都会执着地开放,在那个干旱至极,环境恶劣,又蕴含着异域风情的撒哈拉沙漠。她是一朵耀眼的沙漠之花,没有一种花足以比过它的光彩,我始终坚信,她是最真、最纯粹、最自由、最美丽、最特别的。

生活中,我们大部分人缺少像三毛一样的冲动的激情,少了应对梦想的勇气,停滞了追求梦想的脚步,只为打拼千篇一律的生活。

为了梦想,至少有一场随心的、说走就走的旅行!

5、《西线无战事》—— [德] 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

战争的恐怖和残酷,人们对和平的渴望,这一切都是人类无泪的悲哀。

作者从个人微观的角度来描写战争,关注个人在战场上焦灼又痛苦的感受——害怕,胆怯,手刃敌人之后的懊悔和无奈。战争到底给个人带了什么?到底什么是战争?为什么人在战场上会蜕变成原始人、野蛮人,离开了战场又变得像个人样?种种的疑惑不断通过主人公传达给读者,带来深的思考。

正如作者在前言中说的那样:“这本书既不是一种谴责,也不是一份表白。它只是试图叙述那样一代人,他们尽管躲过了炮弹,但还是被战争毁掉了。”

青春毁掉了、理想毁掉了、信念毁掉了、人性毁掉了,于是,追问产生了、伤痕产生了、反思产生了、叛逆产生了,萦绕于全书黑云压城般战争阴霾间的,正是作者借主人公的经历和思考发出的沉痛谴责和内心表白。从中,我们看到了一颗饱受摧残、叛逆不安的心。

作为一部具有世界声誉的反战小说,作者的反战立场正是在战争中成长、成形的。

6、《我们仨》——杨绛

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我们仨》用朴实的语言和生活化的态度,向读者讲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只有家,才是最好的港湾。该书从女性视角出发,以平实而细腻的语言,揭示了一个善良美好的家庭世界,深刻地表达出作者对亲人的深深不舍。作者在作品结尾所说:“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寓所与驿站,古驿道和医院,虚虚实实,相互交错。而虚实交错中,更使读者亲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钱钟书曾经评价杨绛“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的生命让我们看到活着还是有希望的,活着是那么好。书中有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照片、他们的书信啊、漫画,很有情趣。

这本书里传达的“美”,才会真正成为永恒。

7、《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巴西] 保罗·柯艾略

世界掌握在那些有勇气凭借自己的才能去实现自己梦想的人手中。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部追求梦想、完善人生的寓言故事,启示人们实现梦想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勇气、智慧、执著和经受考验。这部富有强烈象征色彩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受到盛赞,评价达到极高的成就。美国出版的英文版封面介绍文字称:"能够彻底改变一个人一生的书籍,或许几十年才出现一本,您所面对的正是这样的一本书。

一边是安稳与了解,一边是冒险与热情,而当你全心全意在渴望某件事情的时候,整个宇宙都回来帮忙。《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让我读到了父母亲情的爱、旅行的意义、经营的理念……也读到了轮回和生死。触动我最深的是如何倾听自己的内心,如何永不言败地追逐自己的梦想。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愿大家不忘记自己趟上路途的初衷,不悔过往,不惧将来!

8、《美妙的新世界》——阿道斯•伦纳德•赫胥黎

没有爱、痛苦,那么自由又是何等程度的自由呢?

本书主要刻画的是机械文明下的未来社会中,人的“人”性被机械剥夺殆尽,处于“幸福”状态的人们以几种种姓产生于工业化的育婴房,接受种种安于现状的教育,热爱机械化的工作与生活方式。他们拥有安定、无限的 “自由”,却丧失了科学、艺术、婚姻、个性、甚至喜怒哀乐。偶有对现状产生怀疑或叛逆心态者,均被视为不安定因素放逐边远地区。

自由,在条件设置范围内的自由,尽管去享有。新世界不推崇相守,因为需要独立,每个人都该在他的条件设置中活动才是符合法律的。性如同白开水,有无限的随意性,这又反衬出忠于同一个人的性是不道德的。跟我们现在的伦理观恰恰相反。痛苦是不存在的,因为总有唆麻来解救。

没有爱、痛苦,那么自由又是何等程度的自由呢?没有灵魂、没有人性,永远生活在被设置的瓶子中,安全又美好,真像一束塑料花,就算容颜永远青春,可也从未体会过生命的感觉。

9、《过于喧嚣的孤独》——博胡米尔.赫拉巴尔

技术解放了人类,却将人类最纯真的情感扼杀殆尽。

本书是作者重要的代表作,酝酿二十年,三易其稿。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我为它而活着,并为写它推迟了我的死亡”。小说诗意地叙述了一个在废纸回收站工作三十五年的打包工汉嘉,他把珍贵的图书从废纸堆中捡出来,藏在家里,抱在胸口。他狂饮啤酒,“嘬糖果似的嘬着”那些“美丽的词句”。这是一个忧伤的故事,爱情的忧伤,文化的忧伤。集工人、酒鬼、书迷三位一体的诗人汉嘉,后来将自己打进了废纸包,他乘着那些书籍飞升天堂。

但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他小小的快乐。时代的齿轮在不断前进,在烟雾升腾的工厂,在机器轰鸣的车间,在车水马龙的街道,在等待救援的现场。听!在这流动的篇章中,混合着碎纸机发出的每秒乐音。

10、《思考的艺术》——文森特·赖安·拉吉罗

思考是一种结果导向的实践。

本书从阐述思考的概念开始,教你打破思考的局限,克服思考的障碍,学会创造性、批判性地思考问题,并有效地沟通想法,从而传达给读者这样一个重要的理念——思考是一门需要学习且可以习得的艺术。

良好的思考能力不仅能让你写作和说话变得更有效率,也能让自己更懂得去明辨事理。博学是输入,是对知识的学习,是接受外界的知识,而慎思则是对学到的知识和信息进行加工,进行自我的筛选,然后通过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去择优而用。反复如此,自己对输入的知识更丰富更有效率,然后才能更好的输出,而输出则是你个人的一切表现。

对于想提升思维能力的同学来说,简直是宝藏!

评论区已开放,更多优秀内容请关注伙伴云,欢迎点赞、关注、转发支持!

驻外非洲工作的你们哪些时刻是最难熬的?

最难熬的应该是今年,今年高考前的一段时间,因为我的儿子今年参加高考。

我在央企非洲肯尼亚一个项目做副经理,常年驻扎在非洲,差不多有20多年了,可能是没有背景后台,所以项目副经理一干就是十多年,儿子今年参加高考,但是学习不是很好,我想想自己在非洲辛苦这几十年,总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是高考前一段时间,经常会忍不住在办公室里面对着儿子大吼大叫,说他学习不努力,摸底考试考的是个啥,将来高考能上个啥学校。

有时候甚至连脸面都顾不了,几次我瞅见有人在我办公室门口想进来,应该是有事情要谈,然后听见我冲儿子咆哮,说他没出息,不如别人家的小孩,就走了。

我觉得我咆哮的声音整个项目部都听得到。

这件事情,这个时候真的难熬,就像我做了十多年的副经理一样,再怎么样也升不到项目经理。

干海外工程这一行的,真是难!

有时候我也想想,其实也挺为儿子不值的,你想想,我在非洲干了二十多年,儿子从小就在一个没有父亲的环境下长大,你要说父亲就一定影响儿子学习好坏,这个倒是不好说,但是你要说有没有影响,那肯定是有的。

我记得在网络还没有不提倡高考状元的时候,有一个统计数据,高考状元最多的父母身份都是公务员和教师,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影响还是很大的。

咱们这种人,一年回一次家,现在疫情期间一年半两年才能回一次家,你当父亲的,只是在高考的时候问候一下儿子,还是咆哮式的教育,自己本身就已经是失败的父亲了,又能指望自己的儿子有多大的出息呢?

总不能你在外面赚大钱,你儿子还能够体谅你的不容易,好好学习,努力考上清华北大了吧?好事儿都让你占了?你没有付出,就会得到没有付出孕育出的果实。

其实,像我这种父亲总觉得给子女提供物质基础,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就觉得自己问心无愧了,这种思想恰恰是一种“懒政”,恰恰是一种最不负责任的教育方式。

其实我也去网上搜索过这类问题,很多人都认为不应该责怪儿子,这本身就是父亲的失职,当然行业也有问题。

面对许多网上以及同行们对他们自己的口诛笔伐,我承认自己不是一名合格的父亲,但是又有谁明白,作为一个父亲,想要给家人提供一个优渥经济条件的渴望和迫切性呢?

为了家庭条件优渥,为了孩子上最好的学校,为了给孩子请最好的家教,买最时尚的衣服,购生活中能够满足的一切,我几十年如一日在非洲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冒着疟疾、新冠病毒做工作而无法时刻照顾家庭。

难道因为这样,我们就该承受所有的谴责嘛?那又有谁体谅一下我们做父亲的呢?

选择海外工程的,哪个人不是希望给家庭提供一个优渥富足的经济条件,能够让家人不受委屈,有人说那这种方式总总不对把?好,那这种表象之下的内在思维,总没有人再去否定了吧。

作为一个父亲我就不能要回报了吗?当然能,我想让子女健健康康的长大,想让子女学有所成,我想的完完全全只是子女自己的将来,至于子女孝顺与否,并不在我的期望之内,所以这样的期望又有什么错?这种期望下衍生出来的“咆哮”又凭什么要被否定?

作为一个儿子,难道就可以肆无忌惮的以自己父亲无法经常回家,教育缺失来作为不努力,不思上进的借口吗?

我觉得不能!

我们不能既要,又要,还要!

无论是父亲还是儿子,理解万岁!

非洲民间故事爱吹牛的丈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虚荣。男人们的吹牛心理才有好办法去解决他们。无论他们是吹哪般牛的,哪个牛系出身的,他的共同特点就是对自己不够自信,他很怕被人看不起,他需要被接纳和认可。

因此,吹牛老公的老婆,那些烦恼中的牛嫂们需要接纳他们,需要学会鼓励他们和欣赏他们。

在他们吹牛的巅峰时刻不要去气愤地捅破这牛皮,让他们不堪,然后再费尽心机找张更大的牛皮去吹,去弥补

卡巴里亚是个国家吗?

是,现实中利比里亚。

电视剧里有几个地方很关键,一是很多镜头出现了海岸线,这证明卡巴利亚是个靠海的国家,二是内战,这个国家经历过内战,三是,钻石,证明是有钻石矿。

最符合条件的国家是利比里亚,首先利比里亚靠海,近代利比里亚有两次大规模的内战爆发,且利比里亚矿产资源丰富,有丰富的钻石,森林覆盖率为59%,适合种植稻米、木薯、棕榈、豆类和椰树等。

古巴人的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什么程度了?

一个人独行古巴,朋友说我胆子真大!古巴,物质贫穷,精神有趣!

古巴拥有五颜六色的房屋、繁忙拥挤的小巷、复古老旧的车子、幽静美丽的沙滩,古巴人平均月收入只有200元人民币,即便这么贫穷,却依旧阻止不了古巴人热爱伦巴、恰恰的心!

没去古巴之前,我了解到古巴依旧实行凭票购物的社会主义制度,国民经济落后,物资匮乏,越是神秘,越是充满了好奇心,月薪伍仟元的我,在国内还在为生活奔波,没想到,来到古巴竟然过上了富人的生活,这次古巴之旅,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美国作家海明威曾经在古巴居住了22年时间,并在1951年时写下了【老人与海】这部4万字的中篇小说,来到古巴,到海明威最喜欢的五分钱酒馆里,点上一杯mojito,再搭配一支雪茄,跟陌生人举杯畅饮,没准,你也能文思泉涌!

古巴人的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什么程度了呢?古巴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呢?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古巴的经济水平及消费水平

古巴主要流通可兑换比索(CUC,也叫红比索)和古巴比索(CUP,也叫土比索)两种,前者主要是外国人使用,后者是本地人使用,美元在这里不流通,但允许兑换,如果使用美元兑换比索,需要扣除10%的费用,其他外币不收取手续费,之前汇率是1美元兑换24土比索(CUP),不过在2022年8月4日重新调整了汇率,变成1美元兑换120土比索。也就是说,现在1元人民币相当于16.6古巴土比索。

之所以这样调整,无非是因为古巴的经济遇到了瓶颈,在大环境下,旅游经济堪忧,没有外汇,就没有购买力,米面粮油、生产生活用品都无法进口,调整之后,物价上涨,土比索更加不值钱,货币贬值的厉害,对于月薪只有200元的古巴人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本国居民享受免费的医疗和教育,在物资分配方面,每月定米定油定量鸡蛋,每人每天可以领取一块面包,每月一磅鸡肉,如果不够,可以自行购买,比如大米、豆子、糖、盐、鸡蛋等,普通人吃不起猪肉,因为古巴的猪肉要300土比索一磅,而且海鲜也吃不起,别看古巴靠海,但这种分配模式下,经济水平低下,普通人是根本买不起的。

古巴人的薪资待遇很低,普通人一个月只能赚到3000土比索的水平,按照1:16.6的汇率来看,也就是180元人民币左右,普通的出租车司机,一个月能赚到6000-8000土比索,一个国有银行的职员,一个月能赚到5000-6000土比索,一个街头的擦鞋匠,一个月能赚到2000-3000土比索,当地人发的工资都是土比索,但是,很多商品的购买却需要使用红比索,或者是外币,汇率的提高,导致土比索越来越不值钱,一些家用电器、高档餐厅、进口商品,都是需要使用欧元或者红比索购买,这对于本地人来说,是十分无奈的现状!

古巴的社会福利

在住房上,古巴实行分配制度,每个人可以得到免费的住房,就连房子和家具坏了也可以得到免费修缮,只不过,这种免费的公房条件有限,想要住的更好,那就需要自己努力赚取改善生活条件,而且,这里也有很多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老房子,祖孙几代人住在这里。

在医疗上,古巴人治疗和拿药都是免费的,住院伙食也免费,小病可以去社区医院,大病可以去中心医院,古巴人的平均寿命较高,成为拉美国家中的长寿国家,与这种实力较强的医疗水平有很大关系!

在教育上,古巴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学杂费全免,校服也免费发放,这里几乎没有文盲,每年也有高考,从外观上看,古巴的学校的确不错,但是内部设施却很破旧,教科书也是旧的,学习上也是采用互助学习的方式。

在社会保障制度上,古巴实行供给制度,基本的生活用品需要凭购物本登记购买,比如:米、油、豆子、肥皂、香皂、鸡蛋、盐、糖、未成年人的奶制品,都要凭借购物本实行定量供应购买,凭借此本来到固定商店买东西,价钱十分便宜,比如鸡蛋只需要1毛钱一个,几乎等于不要钱,但是数量有限制,而且每个月只能买一次,如果不够,就需要去自由市场,也叫农贸市场去自费购买了!

来到古巴的所见所闻,以及古巴人的生活水平

1、古巴人的一日三餐时间与我们不同,有的家庭甚至是不吃早餐的,一般早餐就是一杯咖啡,一份三明治之类的,因为起的比较晚,很多人是不吃早餐的,而午餐一般是在下午1-2点,晚餐是在晚上8-9点。

2、古巴人很喜欢喝酒,价格也很便宜,鸡尾酒的味道很不错,但后劲很足,这里盛产椰子、菠萝和石榴,鲜榨果汁味道也非常不错。

3、古巴是岛国,海鲜自然是味美价廉,游客来到古巴一定不可错过龙虾,一份比手臂还粗的龙虾只需要800比索,大概是50块钱左右,但即便是这么便宜的价格,对于平均月薪只有200块的古巴人来说也是消费不起的,别看古巴盛产龙虾,但依然有许多古巴人是没有机会吃到龙虾的,没办法,吃不起!

4、古巴的治安情况还不错,当地人会主动热情的打招呼,甚至会热心的给我指路,这里的人不爱吵架,也不会吵架,偶尔会有小偷,但每次被发现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5、来到古巴一定要承租老爷车,在中心广场游客比较多的地方会停放一排排的老爷车,颜色各异,粉色、红色、白色、黑色、深绿、浅绿、紫色、深蓝、深黄、橘黄、混搭都有,租车是按小时,一定要讲价,开车绕一圈老城区,体验风一般的感觉,想在哪拍就在哪拍。

6、中国游客来到古巴其实很方便,实行落地签,只需要购买一张20美元的旅行卡就可以相当于免签了,凭借此卡可以在古巴停留30天时间,足够玩遍整个古巴,如果还想继续停留,也可以延长签证时间,最多可以再古巴待3个月。

7、古巴人非常喜欢跳舞,桑巴、恰恰、莎莎都会,只需要给他们放一首曲子,就能随着音乐跳动,十分欢快,在这种艰苦的生活条件下,这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很给人力量!

8、古巴的很多家庭都是没有父亲这个角色的,很多都是孩子和妈妈一起生活,因为古巴未婚先育的现象比较普遍,所以这种单亲家庭非常多,不过,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一般都很努力,对于中国,他们十分向往,因为他们非常好奇同样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何中国能够发展的那么好,所以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来到中国留学,学有所成之后再回到古巴改变命运,其实,成功的背后是有非常艰辛的努力,这种为之奋斗的信念,还是非常值得尊重的!

9、古巴的海滩很热闹,当地人非常喜欢在沙滩上晒太阳、吹拉弹唱,只需要一把吉他,一个手鼓,一个手风琴,一个大提琴,就可以演奏出独一无二的古巴音乐,当地人随着音乐跳着恰恰,好不乐哉,这种独属于古巴人的浪漫,真的非常具有感染力,在沙滩上,也有躺椅,也可以购买饮料,花100土比索租一个躺椅,静静的享受这段慵懒的时光,在这里可以看到许多身材火辣的古巴女郎,她们热情大方,并不会因为是黑皮肤而觉得自卑,如果够幸运,可以被古巴女孩搭讪,但轻易不要理会。

10、、乘坐飞机来到古巴,如果从机场打车去哈瓦那市区需要30美金,但若是乘坐机场大巴,只需要5美金。在古巴老城区乘坐三轮车短距离出行,讲价只需要50-100比索,大概只有几块钱就可以逛一逛。

11、漫步在古巴旧城的街道上,一股怀旧的穿越感扑面而来,当地的男生或者女生很随意的在街头站着或坐着聊天,甚至有人放音乐,她们也会跟着扭动身体,别看她们皮肤黝黑,但却很喜欢穿白色的半袖或者背心,看起来十分干净整洁,一些穿着清凉的小姐姐十分热情的向我打招呼,并说一声hola,我知道这是你好的意思。很难想象,她们为什么看起来这么欢乐?

12、在古巴街头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别看这里老爷车很多,三轮车也很多,但是出租车和大巴车竟然有很多都是吉利牌的,看起来非常亲切,还有许多一看就是从我国运来的二手汽车。

13、古巴的餐厅分为国营餐厅和私立餐厅,在国营餐厅吃饭价格很感人,私人餐厅价格会比较贵,国营餐厅的味道没有私营餐厅的味道好,但考虑到价格还是国营餐厅划算一点!

14、在古巴有很多外资商店,这里使用不了土比索,只能使用外币,而且价格极其昂贵,行李箱、洗发水、沐浴露、洗衣液、书包,这些进口来的商品都需要刷卡购买,本国货币比索不能使用,而且其他商品价格也非常昂贵,比如一台中古合资商场的彩电要3000块,一台中古合资生产的电动自行车要6000块,一台外国牌子的空调要3000块,这种价格对于月薪只有200块的古巴人来说,是很难买的起的,而且,在古巴,就算你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得到,很多东西都没有的卖,这里物资短缺,土比索使用的范围十分有限!为了谋生,很多古巴人开民宿,开饭店,开出租车赚钱,就为了提高生活品质,毕竟,供应的那些食物,只能保证不饿,但不能保证吃饱。

15、古巴人很热情,尤其是看到中国游客的时候,会主动并热情打招呼,说一声hola,意思是你好的意思,在古巴人的脸上,总能看到热情洋溢的笑脸,还有人会主动来合照,一些老爷爷老奶奶也会热情的邀请进入她们的家里作客,讲述着她们的过往故事!

16、古巴物资匮乏,猪肉这种再普通不够的食物本地人竟然很少吃,当地的猪肉要300土比索一磅,要知道,当地人的工资只有3000比索左右,一磅猪肉就要花掉十分之一,当地人可能因为没钱几个月都吃不上一顿真正的猪肉,甚至古巴人会认为猪肉比龙虾好吃!

17、古巴的物资匮乏,资源稀缺,很多地方经常停水,买桶装水一桶5升的需要200比索,价钱还是很贵的,本地人只能坚持,不会轻易浪费水资源,有条件的会在家里放置几个大水塘,来水的时候多囤积一些,就连去国营餐厅吃饭,每桌都只限购一瓶水,这里没有饮料,没有果汁,最多的就是柠檬水,而是是没加糖的那种!

18、古巴街头有很多小商店,都是私人性质的,二手衣服很多,一件半袖1000比索,一件体桖衫2000比索,一条裤子3000比索,对于本地人来说已经是很贵的商品了,但是在我们眼里看来是款式很老旧的衣服,没想到,古巴人穷的竟然连新衣服都买不起。

19、来到古巴,一定要尝试一下雪茄,当然,不只是品尝,而更应该体验一次制作雪茄的过程,古巴的雪茄档次有高有低,便宜的几十比索一根,贵的要几百美金一根,一共有35种以上,差距非常之大,手工制作雪茄的过程十分繁琐,并不是像网上说的在美女腿上搓出来的,而是使用特制的模具压出来的。

20、古巴的混血人非常多,在这里能看到许多黑皮肤和白皮肤的人,按照当地人的说法是,白加黑可以有无限种可能性,因此,古巴人热情开朗,十分好客。

21、在古巴,有很多大龄未婚的男生和女生,这些人超过30岁还有可能是学生阶段,没结婚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原因,结婚劳民伤财,没有钱去结婚,另一方面,古巴人不结婚也可以生育,导致单亲家庭有很多,这的确很奇怪。

写在最后

困在时光隧道里的古巴,如同一位衣着破烂的王子,在那看似窘迫的门面之下,其实身怀宝藏和一世说也说不尽的沧桑,一个转身,就遗落了半个世纪的光辉岁月,再回首,却再也难以找寻当初的灿烂!

在古巴,没有网络,没有高楼,没有随处可见的高科技,时间好像被静止在60年前,空气中时刻散发着古巴的神秘感,在这里,只有毫无顾忌的热情在释放着,夕阳下的哈瓦那,慵懒又浪漫,海风夹着雪茄香,举起一杯时光倒流的mojito,拥抱整个古巴给我的微醺。

古巴的贫富差距极小,民众生活水平差不多,但这里的确是物资匮乏,缺衣少粮的窘境,别看古巴靠海,盛产海鲜和蔗糖,但对于月薪只有200块而古巴人来说,可能几个月都吃不起一顿猪肉、一只龙虾,更别提其他精神享受了,填饱肚子,就是现在古巴人的真正需求!

古巴人的生活状态,像极了我们六十年前的样子,如果让你回到六十年前,你愿意吗?

古代有哪些极其残忍的酷刑?

酷刑的种类十分繁多,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精神折磨与肉体折磨。这里主要指肉体折磨,现在为大家一一列举。

凌迟

凌迟,或称陵迟、寸斩、磔刑,俗称千刀万剐,碎尸万段,是最残酷的死刑之一。凌迟是指刽子手把受刑者身上的皮肉分成数百至数千块,用小刀逐块割下来。受刑者往往要忍受数小时的痛楚才会气绝身亡。而且,行刑很有讲究,如果受刑者立刻死亡,或刀伤不正确,则说明刽子手行刑失败,刽子手也可能会受罚。此刑罚主要在中国古代实施,但西方也有类似的记录。

在西方,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时,曾下令对女巫采用铁钩将骨肉分离至死亡的刑罚,类似凌迟。中世纪欧洲有以铁梳切掉皮肉的死刑,16世纪日耳曼地区仍有实施。

中国从五代开始出现凌迟,凌迟与春秋时期的“醢”处决尸体不同,是以活人执行。元代凌迟120刀为限。至明清时达至顶峰,用刑广泛。明武宗时,宦官刘瑾被施以此刑,据说割了三天三夜。此刑罚主要针对叛国者,明成祖朱棣也将许多帮助明建文帝朱允炆的忠臣处凌迟之刑。

由于凌迟过于残酷,历代以来均有不少人主张废除,包括南宋时的诗人陆游以及清朝同治年间的英国驻华支使使馆参赞威妥玛等人。最终,在1905年,凌迟和其他极刑一起废除,但1907年仍有执行记录。

与其他死刑一样,部分犯人会在被送往刑场前,先游街示众。到了刑场,会把犯人捆绑在刑场上,通常是一条柱子上。与其他古代死刑酷刑一样,大部分的凌迟行刑容许百姓围观,有时甚至可以站得非常接近受刑者。有部分百姓更以看人受凌迟为乐。

部分受刑者,不论男性或女性会被脱下全身衣服,让其全身,包括性器官暴露于群众目前。只有小部分受刑者可以保留一些衣物掩盖重要部位。这做法的其中一个目的,是对受刑者的一种凌辱。

行刑时,施刑者多以渔网网住受刑者,再顺着鱼网轮廓,以小刀把受刑者身上的皮肉逐块割下。受刑的刀数不是一个固定的数目,因受刑者而异也因朝代而异。宋朝时只割八刀至一百二十刀。割之前会先打断犯人四肢,防止其反抗,之后再割咽喉,防止其痛苦吼叫。

到了明朝时往往超过千刀,甚至达三千刀之说。王明德说:“凌迟者,其法乃寸而磔之,必至体无余脔,然后为之割其势,女则幽其闭,出其脏腑,以毕其命,支分节解,菹其骨而后已。”,“千刀万剐”至此名实相符。邓之诚《骨董续记》卷二“寸磔”条有云:“世俗言明代寸磔之刑,刘瑾四千二百刀,郑鄤三千六百刀。李慈铭日记亦言之。”但据记载刘瑾实际上共被割了三百多刀,本计划3357刀分三日割完,第一天357刀,割10刀休息一下,待刘瑾苏醒后再割,但割到第二天刘瑾已一命呜呼。

倘若割多或割少了刀数、或者死囚的断气时间不当,刽子手都可能会受罚。理论上凌迟要割至最后一刀时,犯人刚好断气;但亦有传说家属有时可以买通刽子手,一刀就把心脏刺破,提早结束犯人的生命以减少痛楚。下刀次序亦有一定的限制:若果是女性犯人,先从乳头开始,再把双乳割下,然后才割胸肌,接着割生殖器;如果是男性犯人,割完胸肌,会接着割生殖器;然后轮到大腿、双臂、腹肌、臀部。最后割耳、鼻、眼、唇。下刀的时候助手负责报告刀数,割下来的皮肉,放在桌上排列出来等待验查;但亦有丢到地上,甚至是卖给旁观的群众。明武宗的宦官刘瑾,受刑后割下的皮肉,便被以一文钱的价钱卖给围观的民众。到了清末,残肢会被放进一个篮内示众。有时凌迟以后会再以利刃枭首,用巨斧锉尸。

后期,部分受刑者会先被施以鸦片,以保受刑者的清醒,延长其痛苦。清末则有“八刀刑”之方法,下面所提及的符珠哩的受刑便属这方法。这个方法的所有动作均由左边部位开始,之后才割右边相应部位。首先先割胸口,之后割肱二头肌,接下来则是大腿,再之后是割手臂至手肘,之后则是割小腿,最后一刀是枭首。头颅会被吊起,和放在篮内的残肢一起示众。

绞刑

绞刑分为“吊死”和“勒死”两种。“吊死”,是指以将人的颈部吊在半空,以其自身的重力,拉紧颈部绳索,从而引起死亡。“勒死”则是以绳索勒住人的脖子而使之窒息而死。

一般而言,把受刑者吊在树上或梁上是最简单的方法。这种方法亦称为上吊。现时执行时通常将犯人双手反绑,站在活门上(韩国的绞刑是坐在活门上执行的),黑布蒙头(在日本的绞刑多数是用白布条蒙眼,而昔日英国则用白色的头套),然后在颈子系上绞刑绳。当执行者拉开活门,犯人就会颈椎折断致死。

亦有像拔河那样的缢杀方法,即两组人员在两旁拉扯绳索,勒死在中间的人。

绞刑死亡的原因相当复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颈部大动脉受压迫以至于血管闭塞,导致脑部缺氧死亡(绝大多数)颈椎折断导致中枢神经破坏(高处下坠,只有在问吊中发生)甚至头部掉落一般吊绳圈套人的脖子后颈处上方会有一段螺状绳结,当受刑人落下时,勒紧的脖子使得后脑自然向后仰,和该绳结因落下作用力牵引反弹,绳结力道足以将后仰的人颈椎折断,达到快速致死作用气管闭塞导致窒息(虽然大多数人以为这是死亡的主因,但实际上极少发生这种情况)因颈部神经受压而引起的心脏骤停

它有一个变种——缳首死刑(Garotting)。最初用于西班牙,利用螺旋技术,将受刑人的颈部勒住窒息而死。犯人会坐上缳首架,双手被反绑在柱子上,刽子手将缳首架上绳子套住受刑人的脖子,而绞绳后方绑着一支短棍。这时,随着刽子手转动把柄,绞绳便会将死刑犯的颈部紧紧套住,然后痛苦的窒息致死。

缳首死刑的刑具

随着科技进步,1852年西班牙发明较新型的缳首死刑,将缳首架机械化,这样能帮刽子手省力,也希望能减少受刑人的痛苦。新的执行方法将原本的绞绳取代为螺丝钉,至于固定死刑犯的头部,改用铁缳加以固定。当刽子手转动短柄,螺丝钉会从颈部后方钻进脊椎内,然后切断颈椎。但是这样的方法并不一定能减少受刑人痛苦,因为螺丝钉不一定会钻进脊椎内。

腰斩

腰斩,是极残酷的死刑执行方式之一,从罪犯腰部将罪犯切成两段(或两段以上)的刑罚,其目的是延长罪犯死亡的时间,增加其痛苦(因人体主要器官位于上半身,故腰斩后至死亡尚有一段时间)。一般来说,受刑人最终死亡原因是失血性休克,而《包青天》剧中的铡刑亦是腰斩之一种。

传闻中,雍正十二年(1734年)三月十二日河南学政俞鸿图被判处腰斩,是中国最后一位处以腰斩的政府官员,监斩人是邹士恒。俞鸿图用手指蘸上身上的血在地上连续写了七个“惨”字,才慢慢痛苦地死去。

石刑

石刑,是一种钝击致死的死刑执行方式,根据情况、地区的不同,采用大小相差迥异的石头。在某些伊斯兰国家的沙里亚法规下,石刑仍然存在。这些国家包括也门、毛里塔尼亚、阿富汗、索马里、文、伊朗、苏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和尼日利亚。一个已婚的男人或已婚女子与人通奸,有四名证人的证词,法官如断定其通奸就可判刑。男性在腰以下的地方都要埋入沙中,女性的则较深,是胸以下的地方。其后人们就向受刑者反复投石。石头约拳头大,一块不足致死,受刑者最后死于严重的脑损伤及颅内出血。

穿刺

穿刺之刑往往使用一根很长的木棒,插入人体的特定部位,如直肠、阴道、口腔等。如此的方法会导致受刑者在痛苦中死亡,有时候会长达数天。施刑的木棒往往会插在地上,任由受刑者在痛苦中死去。

有时候,施刑人在穿刺之时避免插中受刑者的重要脏器以避免其立即死亡,像一个插头一样避免其大量出血。将受刑者置于大庭广众之下后(有时候也包括在众目睽睽之下对受刑者进行拷打和强奸),在生殖器和直肠之间的会阴处开一个口子。然后将一根粗木棒插入其间。插入人体的那头很钝,能够推开体内的重要脏器,大大延长受刑者的生存时间。

施刑用的木棒往往会从胸骨处穿出,因此将木棒的顶端抵在受刑者的下颚处,以防止受刑者身体的下滑。

穿刺之刑在古埃及以及亚述帝国、波斯帝国等西亚文明皆有使用,现代发现的新亚述帝国时期浮雕上有对犹太人施以穿刺之刑的描绘。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著作《历史》中,曾提到大流士一世在平定巴比伦城的叛乱时,曾将3000名巴比伦人施以穿刺之刑。这次行刑的事件在贝希斯敦铭文上也有记载。古罗马的十字架刑罚也来源于穿刺之刑。迦太基人则对在战场上怀有二心者或战败者施以此刑,往往还附加施行了其他刑罚。

亚述帝国的穿刺刑浮雕

穿刺之刑在中世纪的欧洲和亚洲大量盛行。著名的弗拉德三世(也就是吸血鬼德古拉伯爵的原型)就是酷爱使用穿刺之刑的人物,因此取得了“穿刺公”的绰号。在14世纪至18世纪期间,穿刺之刑是波兰立陶宛联邦对犯有重大内乱罪的人物处决的传统刑罚。

南非祖鲁人将穿刺之刑称作“Ukujoja”,受刑者为执行任务失败者、使用巫术者和战场上的懦夫。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