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自知冷暖歌词是什么意思,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赵姬本来是富商吕不韦的小妾,因其姿色美艳被异人(未来的秦王)看中,随后就被吕不韦当作“投资”送给了秦王。
要说这赵姬还得好好感谢吕不韦,她得以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帝太后”,名留千史。当然,这也得益于她生了个有出息的儿子——秦始皇嬴政。能把你虐哭的影视作品有哪些?
1.《再见萤火虫》(推荐指数:★★★★★)战争中失去父母,相依为命的两兄妹,寄人篱下,在姨姨家讨生活,最后迫不得已,离家出走,寄居山洞。需要人照顾的年纪却在自己生活做饭,妹妹面临的饥饿和孤独让我心痛。哥哥出去找吃的,妹妹对着水面玩石头剪刀布,自己制作玩具。拿泥巴做点心,饿急了,把弹珠当糖吃。看第二次依旧会流泪的电影。因为苦难和恻隐之心而落泪。
2.《假如爱有天意》《雏菊》(推荐指数:★★★★)高中时没看过什么爱情电影,被这个电影感动的一塌糊涂。当时真的被虐哭了。可能自己泪点比较低,容易被感动。后来看了《雏菊》,觉得似乎更甚一筹,但是当时高中时的感动依旧深深留于脑海。为爱情的纯粹和求之不得而落泪。
3.《忠犬八公的故事》(推荐指数:★★★★)被狗的忠诚感动,尤其是在狗主人死去之后,八公居无定所,四处漂泊。但八公依旧每天去火车站等主人下班回来。它生活的艰辛和它的忠诚让我流泪。后来才知道这个美国电影是根据日本真实的故事改编,日本也拍过这个题材的电影。这个故事还被写进日本的小学教材中。为狗狗的忠诚落泪。
4.《小鞋子》(推荐指数:★★★★)伊朗的孩子,童真的视角,苦难的生活,一双鞋子可能就是全世界。兄妹两人,因为丢鞋,各自忍受着生活的心酸,有相互扶持,和现实抗争着。最后,哥哥的抗争失败了,想要通过比赛获得第二名,赢得一双鞋子,但他却赢得了第一名,同时他也跑坏了自己和妹妹仅有的那双鞋。这部电影是因为兄妹两辛酸的处境而落泪。也许在里面也看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
5.《断背山》(推荐指数:★★★★★)很难想象我居然会为了一部同性的电影而落泪。真爱是超越性别的。两人互相深爱,但不被世俗接受,被迫分开,看似潇洒的分别,转过街角,彻底奔溃。看电影的我也奔溃了。为这份纯粹的爱情落泪,不管它是同性还是异性。
6.《喜剧之王》(推荐指数:★★★★★)“哎,我养你啊!”就这一句话,彻底被星爷征服,泪流不止的何止是柳飘飘,我也真的被这一幕感动。
7.《机器人总动员》(推荐指数:★★★★)被小机器人的孤独和爱情感动。
8.《阿甘正传》(推荐指数:★★★)
电影是好电影,但是泪点不多,当阿甘看到自己儿子时的那一段,我被感动了。
1.甘和珍妮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一个保守,一个反叛;一个渴望回归,一个渴望出走。珍妮所追求的摇滚、反叛和名利让她一步步走向深渊,渴望新鲜刺激的生活,她在追求那个幻想中不切实际的自己,最后她迷失了自己;甘则似乎过着保守而传统的生活,在规则中游刃有余,在变化的世界中坚守着不变的自我和对珍妮的爱,不论做什么都坚持不懈,他从未想过成为不一样的自己,他始终坚守着自己。
2.“人生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哪一种。”“你的命运由你自己决定,你要做的就是把上帝给你的那一份做到最好。”阿甘的妈妈说的这两句话暗示着电影的两个主题,一个是人生的不确定性,电影开头和结尾的那个在风中飞舞的羽毛可能也有相同的象征意味,人生的未知和偶然。另一个就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努力做到最好,看起来就是一个普通的世俗智慧,但是阿甘却把这一点演绎的淋漓尽致,人生而有差异,阿甘的智商只有75,但他不论做什么都专注而执著,做到极致。跑步跑到大学,跑步穿越美国;打乒乓球打到国家队,打到中国;爱珍妮就爱到世界尽头。他天分不高,但他专注而执著,把上帝而他的那份做到了最好。
9.《东京物语》(推荐指数:★★★)
电影非常经典,但是年代比较久远,1953年的电影,黑白的画面,缓慢的剧情,可能不少追求视觉体验的人会拒绝。与其说是一部电影,不如说一首关于家庭和亲情的散文诗。温柔的镜头中是温柔的故事,温柔的故事里是子女难以负担起的对父母的爱。看起来子女生活在东京是多么光鲜,但背后的辛酸又有谁知。
电影开头初到东京老太太说:原来东京这么近。
电影结尾离开东京老太太说:东京真的太远了。
因为亲情和生活的辛酸而眼眶湿润。
10.《荒野生存》(推荐指数:★★★)名校毕业,突然放弃一切,逃离人群,踏上回归自然的流浪之旅。他逃离的是现代文明和尔虞我诈的人群,他渴望的是自然。他继承的是陶渊明的衣钵和梭罗的精神。那样孤独的死去需要怎样的勇气和信仰,生于尘土,回归尘土。被这种对自然的崇拜和信仰震撼,感动。
缘分是怎么回事?
缘分可遇不可求,但是有的缘分也是求来的,就像你拼命追到了一个人,而有的缘分是求也求不来的,就像你对一个人怎么好,那个人都不会喜欢你一样,能追上的,就是缘分,追不上的就是缘浅情深,但是能不能追上我们谁也说不准,也许你再坚持坚持那个人就同意了,也许你的坚持对那个人就是一种折磨,有缘与无缘就是这样的区别!
大帅府是如何做到让日本人不知道其生死的?
张作霖被炸死的那天,有2个神秘人中途匆匆下车。他的车厢损毁最严重,他也被炸得血肉模糊,可日本人一直无法确认他的生死。在这件事里,张学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百密一疏的安保工作1928年6月4日,张作霖乘坐专列从北京返回奉天。此前,他已经得知消息:日本人极有可能在山海关袭击专列。
为此,他做了万全准备:严格保密出发时间、沿线布满军队、安排压道车作前卫……
然而,一个小小的漏洞,夺走了他的性命。
日本人在三洞桥布置了120公斤炸药,张作霖所在的车厢炸毁最严重,车厢内无一人生还……而与张作霖同一车厢中,有2个人中途下车,并最终逃过一劫。
为什么会有人中途下车?
为什么安保工作百密一疏?
是否真的有内奸?
要解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安保工作的负责人。
黑龙江督军吴俊升负责安保工作的人,名叫吴俊升,是黑龙江督军,也是张作霖的心腹。
当年,奉军入关,东北实力空虚,吴俊升就是专门负责看家的人,可见张作霖对他的信任。
当得知日本人即将动手时,张作霖紧急将吴俊升从黑龙江调到了山海关,让他负责安保工作。
可以说,在张作霖心中,吴俊升是最值得信任的人。
吴俊升确实很能干,他在山海关亲自部署安保工作,京奉铁路沿线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别说炸弹了,连苍蝇都飞不过去。
然而,他忽视了一个漏洞——三洞桥。
三洞桥三洞桥是京奉铁路与南满铁路交叉处。在当时,南满铁路由日本人控制,奉军无权守卫。
虽然只是一个交叉口,但百密一疏,日本人就靠着这个地方,炸死了张作霖,彻底改变了历史进程。
要知道,张作霖靠忽悠日本人,已经完成了东北的军事部署。
只要有他在,东北固若金汤,日本几乎不可能发动侵华战争。
甚至于,就算他被炸死了,只要张学良有骨气,拿着枪和日本人拼命,日本也未必能打得过东北。
可九一八事变,张学良不动一刀一枪,将已经完成军事化部署的东北拱手相让,大幅增长日本实力,最终导致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吴俊升是内奸吗?安保工作的百密一疏,让日本人抓住可趁之机,并最终让一代枭雄张作霖殒命。
那么,负责安保工作的吴俊升是内奸吗?
答案是否定的。
他对张作霖忠心耿耿,对安保工作更是非常上心。
当专列抵达山海关时,吴俊升信心满满踏上专列,准备和大帅一起返回奉天。
在爆炸中,他被一枚铁钉打穿脑袋,全身血肉模糊,当场去世。
2个神秘的幸运儿前文提到,日本人用120公斤的炸药炸掉专列,张作霖所在车厢损毁严重,无人幸存。然而,在爆炸之前,和张作霖同一车厢的,有2个神秘人在中途匆匆下车,最终逃过一劫。
这两人,一个名叫靳云鹏,一个名叫町野武马。
靳云鹏靳云鹏是内阁总理,他的身份和张作霖地位相当,而且两人也非常熟悉,甚至还在同一车厢聊天。
然而,当列车抵达天津,靳云鹏就匆匆下车离开,而他原计划是返回东北的。
是知道了内幕消息吗?
原来,当专列抵达天津时,靳云鹏的副官上车给他递了一封信。
这封信是日本人写来的,要求靳云鹏立刻返回山东处理公司的问题。
靳云鹏是公司董事长,事关自己利益,不得不立刻下车,然后返回家中,等待日本人来商议。
就在他左等右等,等不来日本人而大发雷霆时,专列在皇姑屯被炸的消息传来,瞬间他就明白了:日本人不想让他死。
町野武马另外一个下车的人,名叫町野武马。
町野武马是张作霖的顾问,是个日本人,但非常了解中国,而张作霖也非常器重他,允许他自由出入大帅府。
事实上,这个人是个“双面间谍”。
一方面,他给日本人透露点大帅的消息,另一方面,他给大帅透露点日本人的消息。
町野武马其实早就察觉了日本人的阴谋,并多次暗示张作霖“避开黑夜,白天返奉”。
只是,回家心切的张作霖,并没有意识到危险,而町野武马在列车上越坐越不安,最终选择提前下车。
为什么这么多人都预感不安,张作霖却没有准备呢?
其实不是的,张作霖做了很多准备。
张作霖的准备1928年6月2日,张作霖通电退出北京,返回沈阳,此时,他已经非常清楚日本人要刺杀他。
最初,他准备乘坐汽车,但担心刺客在路上埋伏,便选择了专列。
最初,他通电退出北京的时间是1号,此后又改成了2号,但真正出发的时间,是3号。
2号出发的专列上,载的是他的五姨太,这个女人在后面的事件处理上,表现出了非凡的智慧。
而早在张作霖决定回奉天的前几天,宪兵司令齐恩铭就向他发了电报,在电报上,他称日本人在皇姑屯车站附近的老道口和三洞桥有行动,似乎在构建工事,只是拿捏不定。
张作霖收到电报后,立刻采取了行动,开始布置疑兵计。
张作霖的专列一共20节,他所坐的第10节,曾是慈禧太后专用的花车,是蓝色样式的,非常豪华。
和他随行的人一直惴惴不安,私下准备了很多药物和饼干。
为什么能瞒过日本人?三洞桥的炸药爆炸后,张作霖所在的车厢被炸得粉碎,吴俊升当场殒命,而张作霖也受了重伤。
他的喉咙有很深的窟窿,血留了一地,被温守善用绸子捂住,然后被迅速抬上了汽车,往大帅府飞速始去。
上午9点,张作霖在大帅府内去世,享年54岁,最后一句话是:“我受伤太重……不行了……快叫小六子回奉天!”
如果张作霖不是受伤这么重,恐怕他还得加一句“攻打日本”。
只可惜,命运没有给他机会。
张作霖去世后,灵柩没有下葬,因为张学良并不在东北,如果死讯公布,恐怕日本人有所行动,而东北军也将面临很大的麻烦。
但是,想要隐瞒死讯,等待张学良回家,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以下这几个人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是张作霖的拜把子兄弟张景惠和日本顾问嵯峨张景惠后来成了大汉奸,但不可否认,他和这个日本人功劳是最大的,因为当时,他们和张作霖乘坐同一趟列车,爆炸时也在火车上,并成功生还。
而且,嵯峨就更神奇了,他居然只受了一些皮外伤。
因为这两个人,日本人根本摸不清楚炸弹的威力。
二是张作霖的护卫队可以说,张作霖的护卫队在突发事件中,所有表现都可圈可点。
最亲近的几个人,受了伤的第一时间,也是寻找大帅的所在。
见大帅受伤严重,他们当机立断,立刻将人抬上汽车,迅速往大帅府送去。
整个过程里,有机会见到张作霖的人没有几个,在汽车的掩护下,张作霖的重伤也几乎无人知晓。
如果护卫队没有这么做,恐怕张作霖重伤的消息就瞒不住了,那么对日本人的威慑也将不复存在。
三是张作霖的五太太张寿懿除护卫队外,这个女人的贡献非常大。
当张作霖死后,提出秘不发丧的人,就是她和于凤至。
可以说,如果没有隐瞒大帅的死讯,那么东北王的位置是否能顺利交接,就要打一个天大的问号了。
虽然事后来看,张学良不堪大用,可在当时,如果东北动乱,是否会出现一个汉奸也真的不好说。
张作霖的女人们,在关键时刻表现非常镇定。
她们忍住了哀痛,维系日常的生活,而且尽量让自己开心,让前来打探的日本人看不出端倪,为张学良返奉争取时间。
四是张学良虽然张学良在九一八事件上,让人非常反感,但在返回奉天上,张学良做得非常好。
首先,他隐秘返回奉天。
张学良作为张作霖的儿子,如果在这种敏感时期,大摇大摆返回奉天,日本人再傻也会察觉到不对。
但是,在返回奉天的过程中,他不仅成功隐瞒行踪,还散步了假的行踪,即去前线巡查。
其次,他模仿父亲笔迹特别像。
在张作霖去世后,所有文件都有他的签名,只是这个签名不是来自大帅,而是来自张学良。
总结不得不承认,大帅张作霖之死,在中国历史上是一大损失。
他虽然一直和日本人走得近,却是以日本人的钱来为东北谋利。
整个东北的铁路干线,在新中国成立前都是国内顶尖,而且底层出身的他,对付日本人可谓是奇招倍出。
比如,他一方面和日本人表现亲密,还给了他们在东北的居住权,但暗地里,他下令禁止老百姓把房子出租给日本人,让大批日本人无房可住,狼狈之极。
比如,他允许日本人在东北铁路防线安排驻军,却在日本驻军附近重兵防备,而且数量是压倒性的。
1928年5月,实在占不到便宜的日本人,恼羞成怒要求张作霖兑现当年的承诺,但张作霖却勃然大怒,宣称自己从未有过任何承诺。
在皇姑屯事件前,也就是张作霖上专列前,日本人芳泽还想求见他,做最后的威胁,结果张作霖不仅不见他,还在房间里对日本人破口大骂。
可以说,正是因为张作霖不愿成为日本人的傀儡,还多次戏耍日本人,才让日本人下定决心铲除他。
在几乎快到家的地方,被日本人暗算,或许是张作霖没有想到的。而他更没想到的,或许是儿子张学良。
面对杀父之仇的日本人,张学良居然不拿枪反抗,还想要求助国际舆论,生怕先开枪就落人口舌,最终被东北拱手相让。
当年,张作霖与日本人周旋,谋求的是东北的利益,他从未害怕过死亡,但他的儿子却处处害怕,不动真刀真枪。
虎父犬子,最终只留一声叹息。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崇祯皇帝找人测字?
诚邀,我是子曰读历史。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历史上大多数的皇帝都热衷于玄学,他们往往将国运兴衰与玄学相联系,并且深信不疑,就连有着“天可汗”之称的唐太宗李世民也不例外。
我大唐什么时候会灭亡?一日,唐太宗召来钦天监袁天罡,想提前预知一下大唐的国运,便问道:“我大唐什么时候会灭亡?”
袁天罡何许人也,当年他和李淳风一起推演大唐国运,推算到了千年以后,并且编写出了《推背图》,被誉为中华预言第一奇书。
他当然知道大唐会灭亡,而且是被朱温灭亡的,他不能欺君罔上,但天机又不可泄露。他十分聪明,巧妙的回答道:“猪能上树之时。”
唐太宗听后哈哈大笑,谁都知道猪是不可能会上树的,也就是说大唐千秋万载。其实他万万没想到,袁天罡所说的猪指的是唐朝的掘墓人朱温。
作为明朝的亡国之君崇祯帝,同样的相信玄学。一日,崇祯帝微服出巡,路遇一测字的神算子,便想测测大明国运。其实这神算子不是别人,正是闯王军师宋献策,他乔装打扮,进城打探消息。
有——大明支离破碎,只剩下一半崇祯帝正好看见旁边有个“大有粮店”,为了讨个吉利,便对神算子说:“我测个有字。”
神算子问道:“测哪方面?”
崇祯帝小声说道:“大明江山如何?”
神算子皱皱眉,叹道:“‘有’字上面是‘大’字少了一半,下面是‘明’字少了一半,我看呐,大明江山支离破碎,只剩下一半了!”
友——反贼出头,大明江山难保崇祯帝吃了一惊,忙改口说道:“我刚说的字是朋友的友,不是没有的有,还是测大明江山。”
只见神算子摇摇头道:“这个字更不好!‘友’字是‘反’字出头,说的是各路反贼都出头了,大明江山难保咯!”
酉——为尊者没头没尾,皇帝性命堪忧崇祯帝惊出一身冷汗,支支吾吾道:“我测的不是朋友的友,是酉时的酉,还是测大明江山。”
神算子头摇的更厉害了,叹道:“这次更糟糕了,大明江山不保,连皇帝都危险了!你看,‘酉’字上面加两点,下面加个‘寸’字,是为尊者的‘尊’字,如今尊者上去头,下去脚,你说是不是性命堪忧?”
崇祯帝听后,面如白蜡,浑身无力,万念俱灰,在贴身太监王承恩的搀扶下回了皇宫。
不久后,闯王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匆忙写下遗诏,吊死在后山的歪脖子槐树下,也印证了算命所说的“大明必亡”的预言。
【作者寄语:我是子曰读历史,喜欢我的小伙伴,点赞关注加留言。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
似曾相识燕归来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出自宋代晏殊的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
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留恋。
注释:
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
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
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
徘徊:来回走。
赏析: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
上阕中“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作者边听边饮,这现境触发了对“去年”所经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么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
“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下阕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缠绵哀感,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宛如天成,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唯其如此,此联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小园香径独徘徊”,即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平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
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词中无意间描写的现象,往往含有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