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剧文化 正文

天才小孩歌词是什么意思

家长都说自己的孩子挺聪明?亚洲孩子的学业成绩更加成功。小东成绩不好是因为他天生智力水平不太高;当然是小明的成绩更有可能提升吧?恰恰也是中国孩子成绩更好的关键。对于学习不错的孩子来说还好,但对于学习稍差的孩子起来说,等于给孩子下了个长期、稳定、难以打破的评价:还是对成绩不好的孩子来说,成绩好的孩子也不能松懈,成绩不好的孩子也还有希望。那...

天才小孩歌词是什么意思,家长都说自己的孩子挺聪明?

这大概是中国家长们比较普遍的观点。长远来看,其实挺有好处的。

很多人肯定都听说过,世界范围内,相比之下,亚洲孩子的学业成绩更加成功。

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也很简单。

假设有两个孩子,分别叫小东和小明,他们俩成绩都不太好。

但我们都认为,小东成绩不好是因为他天生智力水平不太高;而小明成绩不好,是因为小明贪玩,不够刻苦,心思没用在学习上。

那么,判断一下,以后谁的成绩还有希望提升呢?

当然是小明的成绩更有可能提升吧?毕竟小东都天生智力不高了,再努力也没啥帮助了。

这种推理,恰恰也是中国孩子成绩更好的关键。

美国有心理学家还专门做了相关的研究。

研究表明,在美国,老师、家长、学生自己都倾向于认为:

一个班里的孩子,能力是有很大差异的,于是把学习成绩归因于稳定的内在因素,比如自己够不够聪明、智商高不高等;

这样归因,对于学习不错的孩子来说还好,但对于学习稍差的孩子起来说,等于给孩子下了个长期、稳定、难以打破的评价:

你不行,你天生就不够好!

但在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老师、父母、孩子,都会觉得:

一个普通班里的孩子,能力都差不多,于是把学习成绩的好坏归因于暂时的情景因素,比如孩子够不够刻苦,有没有坚持。

这样归因,不论对成绩好的孩子来说,还是对成绩不好的孩子来说,目前的成绩都是暂时的,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努力、刻苦、坚持,才能取得好成绩。

成绩好的孩子也不能松懈,成绩不好的孩子也还有希望。

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观点,有部分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的影响,我们更强调努力工作,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这两种不同的归因风格,对教育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觉得学不好,都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智商不够,那孩子肯定会感到自己很失败,也不愿意再努力克服困难了。

但如果把成绩不好,当成是缺乏努力的结果,那孩子们更可能为将来的学业成功付出更多的努力。

这些研究都提示我们,在这一点上,中国教师、父母和学生的归因风格可能更加恰当。

再说了,聪明不聪明这件事,是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的。

也就是说,即便先天一般,后天努把力,也是很有效果的。

而且,一个孩子小时候的智商水平,对未来发展的预测性并不强。

一个人2岁时的智商,和他18岁时的智商,相关度只有0.31(完全相关是1.00)。

总的来说,在人们40岁以前,智商分数一直呈平缓上升的趋势。

但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巨大,有些人智商上升很多,而有些人的智商却下降很多。

原因何在?

通常,那些智商提升的人,一直处于智力刺激较强的环境之中;

而智商下降者,往往承受着生活单调、酗酒、慢性病等方面的痛苦。

还有研究发现,一个人在学校学习时间越长,智商提高越多。而人们离开学校之后,智商每年下降可达6分!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中国的家长提倡努力学习,鼓励孩子多读点书,确实是有利于提升孩子的智商啊!即便一开始不够聪明,通过教育、学习,真的可以变得更聪明!

因此,作为家长,养了个天生聪明的孩子当然很好;

但如果孩子天赋一般,也真的不需要太过在意孩子在幼年时期表现出来的智力水平,不需要因为孩子不是“天才”而感到遗憾。

而是不论孩子天赋高低,都会鼓励孩子多努力、多坚持、重视教育的作用,这不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价值观吗?

相比于天生的能力,更强调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持之以恒的重要性。这完全可以看做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给我们今天的教育带来的优势。

最近老是在听人说鸡娃?

父母带着心魔"鸡娃",必然"鸡"出娃的心魔!

"鸡娃"之所以被妖魔化,就是因为太多"鸡娃"家庭,先父母中魔,也把孩子"'鸡"魔。

1.

电视剧《小舍得》当中,宋佳扮演的南俪和蒋欣扮演的田雨岚作为"鸡娃"妈妈,经过一系列疯狂发酵,最终一个孩子离家出走,一个孩子出现幻觉,这时候两个妈妈才意识到自己的过"鸡",这就是"鸡娃"最可悲的代价,也是"鸡娃"备受诟病的原因。

之所以引发孩子后续的极端行为,都是因为在"鸡娃"的过错中,两位妈妈带着心魔在"鸡娃"——表面看"鸡娃"是为了孩子能有好成绩上更好的翰林中学,而实际上,两位妈妈的心魔,才是鸡娃的最强驱动力:

田雨岚是为自己的身世正名,希望以自己的实力赢得生活的口碑,能够洗刷自己妈妈小三上位得到一切的现实,同样的,她要把这种信念复制到儿子身上,于是拼命"鸡娃",是对自己矫枉过正的心魔;

南俪本来心高气傲,但是对孩子的教育非常佛系,可是经历职场失利、又为了爸爸亲自把后妈接回家等等一系列挫伤自尊心的事件,用娃的成绩扳回一局,就成为她最后的筹码,于是也下场加入"鸡娃"大军。

生活中很多父母"鸡娃"鸡的气急败坏,往往都是因为自己的心魔作祟。

父母为什么"鸡娃"?

到底真的是为了孩子好,还是为自己在聊娃的时候不至于颜面无光、甘于人后,这背后的发心,决定了娃未来的走向。

我们面对任何一个人,都会保持尊重,而不会充满要求、强制甚至压迫的态度;

如果真正为了孩子好,那么首先要学会爱孩子,把孩子当成一个人来尊重。鸡娃之所以容易妖魔化,是因为父母把孩子当成了满足私心的工具,而不是一个人,很多时候就容易超过尺度,过分和极端。

所以,教育孩子,发心最重要。

2.

过激的"鸡娃"行为,父母自己本身已经被心魔吞没,"鸡娃"就变成了心魔驱动的手段,这样的后果,就是娃也会魔怔;

好的教育发心——是爱孩子,帮助孩子成为优秀的人。

优秀的前提,是身心健康。除此之外,分数也并不是优秀的全部。

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呢?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学习为我们储备知识,锻炼思维,为开启更高阶的学习任务,或迎接事业、生活的挑战而准备了优秀的自己。

学习的意义并不全是为了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如果一个学生,十几年寒窗苦读,最终高考临门一脚的时候却不可控地失利,那么这十几年求学的经历,都付诸东流没有意义吗?

并不是。我们上的每一堂课、做的每一道题目,都非常系统地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判断能力,甚至要学得好,还锻炼到管理能力(时间管理、精力管理、科目管理)。

这些能力被锻炼出来了,无论有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面对生活或事业的挑战,我们都有了更多的主动权和把控能力,这些才是学习真正的作用。

因此,父母要先看清学习的意义,懂得优秀的内涵,才有可能帮助孩子成为优秀的人。

3.

但是,父母的帮助,孩子未必愿意接纳。

如果孩子不愿意接受,你的帮助就是负累,甚至是假爱之名给予的压力。

孩子愿不愿意、能不能接纳我们的"帮助",这就需要教育的艺术。

既然"鸡娃"这个词带着魔怔色彩,那么爱孩子的父母,要帮助孩子成为优秀的人,就要更好地为自己的教育定位——父母可以做孩子的教练。

为什么要做孩子的教练呢?

1.专业的教练可以屏蔽到父母感性的私心,用更加理性的态度面对孩子的进步、成长;

2.专业的教练,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在成长方向和训练目标上达成一致,而不是单方面决定孩子的发展,强制孩子努力;

3.专业的教练,能够因材施教,根据孩子的个性和身心发展特点而制定学习计划;且能够兼顾孩子的身心全面发展,不会因为极端的目标而违背全面、均衡发展的原则;

4.专业的教练,能够遵循孩子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急功近利,为了眼前的目标而忽视了孩子长远的发展;

5.专业的教练,给到孩子的帮助和方法,都是为了让孩子能够一步一步独立地训练和发展自己。当下的帮助和引导是为了自己未来更好地退出,因为激发孩子的内驱力,无为而治才是一个教练的最高境界。

4.

而作为父母,仅仅是一个教练,不免还是过于冷冰冰,缺少亲情的温度。

在给孩子帮助和引导的过程中,一切的基础是爱。

在帮助孩子成为优秀的人的同时,也引导孩子成为有爱的人,成为热爱生活的人。

因为优秀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意义,能够在保持优秀的同时也能健康、幸福地享受生活、热爱生活,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虽然我写了这么多,但并不意味着在生活中,我是一个完美的妈妈。

事实上,我也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边试错,一边改进。

我5岁的女儿最近刚刚开始学习舞蹈,崭新的学习内容让她充满热情和兴趣,也每天积极地完成课后的舞蹈作业,并录视频发给老师。

可是,在陪着孩子做舞蹈训练的过程中,我的完美病又犯了,总是会根据老师的标准动作,指出孩子的错误,并且让她一遍一遍地改进;女儿对此很有挫败感,一遍一遍地改进也将她的热情和耐心消磨殆尽,于是每天的舞蹈作业都以女儿大哭收场。

还好爸爸看到了问题,对我说:你不要太着急了,她这个阶段做不好很正常,你要给她多一些包容。只要她喜欢学,她会慢慢地自己发现问题并且改进的;而且学舞蹈是为了锻炼身体,又不是非要成为舞蹈演员,你为什么抓了芝麻丢了西瓜,拘泥于某个舞蹈动作呢?

我虚心地接纳了爸爸的建议 ,并且改变了我的教育引导态度,女儿也愿意坚持完成舞蹈作业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即使没有我的指导,她自己也进步了很多,并且保持了健康、积极的锻炼情绪。

这就像所有教育环节的一个缩影:父母想要立竿见影、急功近利的学习效果,还是接纳和尊重孩子的现状,保持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相信他们自己可以探索和改进呢?

这其中的取舍和尺度,就是为人父母的智慧和修养。

我们要做孩子的教练,可最终发现,炼的不仅仅是孩子,更是自己。

成人达己,正是教养孩子的意义,也是为人父母的修炼!

电影大话西游结局的那句话他好像一条狗是什么意思?

星爷的电影都非常有深度,就好像他那句经典台词,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大话西游作为星爷电影的一个标杆的存在,一直被模仿,一直被崇拜,当然不可能被超越。电影最后那句,他好像一条狗哦,当然也是这个影片故事落锤和意境升华的一步。《大话西游》这部电影虽然挂着喜剧的名头,看完之后,观众却笑不出来,心里更是难受,感觉更像是一部悲剧。

电影中,孙悟空看到城墙上的夕阳武士和无名侠女,因为世俗的种种而不能在一起,仿佛是看到了自己的当初,由于各种世俗原因不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能看破红尘,须曾经拥有,但是曾经拥有,又怎能忘记。西天路上,孙悟空坚强乐观的外表下有一颗脆弱感性的心,一份日夜萦绕的情,一段剪不断的缘,影片中心中留下的不是眼泪,是爱,这就是孙悟空的内心的情缘和夜半惊梦,也是周星驰本人内心世界的情殇。星爷用这种方式对角色,对自己,对生活的一种自嘲。

头戴金箍,选择力量,但代价却是自己的所爱。若选择所爱,但却缺少了保护自己所爱的力量。最后在万般无奈之下,孙悟空只能选择了现实,而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不能选择理想,屈服于现实,像一条狗一样。

这也无疑是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的写照,选择坚持自己的理想,还是屈从于生活的压力,虽然我们都不缺乏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往往被迫屈服于现实的责任,活不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的我们,何尝又不是头戴金箍的至尊宝。

希望我们都不要活成一条狗吧。

也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有人说少儿编程就是一个骗局?

说起少儿编程,相信大家对此都略知一二,毕竟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让编程学习逐渐成为一种刚需。开明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抢占先机,更是不惜花大价钱让孩子接受编程教育。

但是,少儿编程行业高涨之后却迎来了“寒冬”,不少知名教育机构纷纷倒闭,活下来的也在优化裁员,很多家长都被割了韭菜,钱没少花,结果现在老师都没影了。那么,少儿编程是骗局吗?线下机构纷纷炸雷,如何应对才能不被割韭菜?

一、少儿编程不是骗局,只是大家缺乏对编程的正确认知

少儿编程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可谓是跌宕起伏,从2015年零星出现,到2017年野蛮生长,再到2020年“哀鸿遍野”的惨淡。

其实早在2020年前,行业就经过了一次自我调整。2019年,少儿编程加速洗牌,加之监管缺失,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低质机构,很多机构甚至携款跑路,家长被骗钱,学生也没有学习到有用的知识。

因此不少家长认为市面上的少儿编程机构都是骗子,报名缴费的都要被割韭菜,钱都上交了智商税。

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从行业来看,确实有不少相关机构本身成立的动机就不纯,他们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家长手中的票子而已,对于少儿编程本身可以说根本不重视,招聘来的老师不仅不专业,甚至可能本身对于编程都不甚了解。

但是,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人,还是有不少机构真正地在做少儿编程的,他们的课程设置也非常专业。

此外,国家及地方层面对于少儿编程的重视也可以说是逐年加码,2017年、2018年密集出台了大量支持编程纳入学生学习的文件。2019年教育部更是明确提出相关文件,宣布编程将逐步推广进入日常教学之中。大量政策的发布,足以见得政府层面对于编程教育的重视程度。

不过,真正懂行的人都知道,现在社会进入了一个高技术推动经济增长的新时代,日益发展的科技让不少工作岗位正在走向消失,而国际竞争也日益偏向科技、资本、智力这三要素,发达国家对于少儿编程的重视程度更是远远胜过中国。

学习少儿编程,与其说是割韭菜,不如说是塑造未来场景式综合竞争力的必须一环。毕竟,真正等到技术改变时代的时刻,再去学习,是不是有种为时已晚的感觉呢?

二、不想当韭菜,需要家长本身对编程有所了解

家长们之所以敌视少儿编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自身对于编程并不了解。毕竟人们对于未知的事物,总是习惯于抵触和逃避。

其实和成人编程不同,少儿编程学习的目的并不是说成为一个技术精通的程序员,重要的还是思维,尤其对于只有几岁的少儿编程学习者而言。

编程思维作为一种整体思维、逻辑思维,可以很好地帮助孩子进行学习,同时对于提高学习成绩十分有益。而且这种思维可以上升为哲学上的方法论,同样可以适用于往后的工作。

稍微大点的孩子,学习少儿编程已经是转向语言了,不管是java、c、c++还是python,对于孩子来说足以成为一门专业技能。使用这些语言,孩子们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开发APP,或者是建立自己的网站。

但是,这需要家长本身对于编程有一定的了解,否则,你只会认为你的孩子在玩电脑,从而扼杀孩子创造力的释放。

同样的,家长在了解编程的基础上,能够为孩子选择更合适的编程课程。如果家长恰巧是程序员,说不定还可以自己教学。

但是在选择少儿编程机构的时候,还是要以大型、知名、口碑、线上、专业为关键词。如果仅仅看广告选择,那么很容易韭菜一茬接一茬被收割。

播放古诗词让她听有用吗?

潜移默化的教育,有没有用要看实施的方法和频率,掌握的好,它当然是有用的,掌握不好其实也没什么作用!

我家孩子我也经常采用这样的方式,他3岁,能自主背诵5段的三字经,总结个人的经验,发现潜移默化的教育,要掌握以下几点,才能事半功倍!

1、选择合适的内容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接受度是不一样的,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选择合适的播放内容,比如我家孩子才三岁,播放的内容都会选择剪短、押韵强的,他容易记忆。同样,对于五岁的孩子应该要选择比较适合五岁孩子的古诗词,而不是长篇大论!

2、选择合适的播放版本

孩子注意力会比较分散,但他们天生就爱模仿,所以播放的内容建议选择童声类,或者有声有色的的阅读版本。因为本来就一心二用了,如果没点吸引力是没办法引起孩子的兴趣!

3、反复性播放相同的内容

不管你选择任何时段播放,播放都要有个范围,不是今天放这个,明天放那个,孩子没有记忆点,这样等于做无用功。反复播放相同的内容是为了让孩子反复回忆,我们的记忆是需要叠加,反复回忆,才能进入大脑。

4、确认长期播放的内容,孩子是否已经接收了

通过前面的反复播放后,就要验收成果了,并不是播放完就结束了,因为我们还要继续更改播放内容,所以要确定孩子是否对之前反复播放的内容有记忆点。这时候你就可以观察孩子在播放这些内容的时候会不会也脱口而出,如果可以,那恭喜你,你要的效果达到了!

5、父母共同参与

我与你不同的是,我自己会跟着孩子读,比如要孩子背三字经,我自己先背会了,见缝插针的念给他听,比如给他洗澡的时候、走路逛街的时候,效果相当好,基本不用两三天就能背会一段,而且这种不浪费时间,自己也轻松。父母参与的好处日培养亲子关系,而且孩子记忆快速。

综上所述,要想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到东西,必须有一定的方法,掌握了正确度方法,才能发挥其效用否则只能是无稽之谈!

我是楷妈谈育儿,育儿路上与你分享,喜欢我就关注我吧!

人死了为什么要儿女守夜?

人死以后,是要进行守夜的。守夜不仅仅是表达孝道的一种方式,更是为了防止死者的尸体受到“突袭”。

我们都知道,在农村老人离世以后,一般都会在家中停尸三天,而在这三天的时间里,老人的子女是需要进行守夜的。

老人去世以后会布置灵堂,灵堂里到了晚上也会点上蜡烛,而子母门身穿孝服,头戴白巾,跪在老人的遗像前,时不时地会哭泣几声,这便是农村的守夜情形。

很多老人以及我们的父辈母辈,他们都觉得应该这样做,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觉得守夜根本没有任何的意义,甚至也弄不明白,为什么人在去世以后要进行守夜?

之前我也有着这样的疑惑,总觉得子女在生前多孝顺父母就可以了,人都去世了,再去守夜老人也感受不到了。而漫长的守夜过程,对于守夜人来说也是一种煎熬。

于是有一次我和父亲一同参加完一场葬礼以后,就看到死者的子女在守夜。我的内心是充满了困惑和好奇,于是在回来的路上,我忍不住问父亲,人在死后为什么要守夜呢?

父亲看着我满脸求知的欲望,笑着说,这里面可是有着大学问的,我来和你说一说。

于是慢慢地父亲给我解开了心中的谜底,也让我对于守夜有了更全面的认知。

1.守夜,就是一种老祖宗传下来的约定俗成的事情

在我们中国,讲究的是百善孝为先。守夜作为丧葬环节当中的一环,从遥远的古代一直传到至今,每一代人在老人去世以后都会进行守夜,这似乎也成了一件约定俗成的事情,也似乎是不成文的规定。

因此,对于老年人来说,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就像我们到点了吃饭睡觉一样。

2.守夜,是防止死者出现假死的情况,能够及时地抢救

人真正的死亡,其实是通过仪器来判断他的脑细胞是否还在活动,如果说没有活动了,那就表示人已经死亡了。

但是在古代,或是在现代的农村,不少人觉得人没有了呼吸就表示死亡了,实际上这样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因为人体可能会出现“假死”的情况。

所以说也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一般人在离世以后,都会停尸三天,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发现死者是否还有气息。

那么在守夜的过程中,子女们也会时不时的观察死者是否还有呼吸。如果一旦发现死者还存在呼吸的情况,那么就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抢救,这样也能够挽救一条生命。

因为在白天的时候,人来人往,很容易就发现这样的情况,但是到了晚上,要是没有人看守的话,那么死者即使出现假死的情况,也不一定能够及时抢救。

所以说守夜是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人去世的第一个晚上。

3.守夜,是为了防止一些动物对于尸体造成破坏

人在去世以后,其实慢慢的身体也会发生变化,甚至会出现一些异味。而这些异味会在无形当中释放出来,这就容易吸引外面的一些动物。

比如说像乌鸦,那么它们闻到尸体的味道,或许就会盘旋在上空或者是门口的树枝上,逮住机会,一个猛的俯冲,甚至会啄向尸体,这时候要是没有人守夜的话,那么会对尸体造成破坏。

另一方面,家中的猫和狗,也会循着气味来到灵堂,万一他们在饥饿的状态下,慌不择食,再加上无人看守,那么也会对于身体造成破坏。

这样在人们的心中,是对死者极其的不尊重,为了防止出现这种糟糕的情况,一般在人去世以后,家里的动物们都会被关起来,就是为了防止出现意外。

而安排人守夜,也是在对于这方面的防范起着重要的作用。

毕竟有人在场的话,那么这些动物也不会无所顾忌。所以守夜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4.守夜,是为了尽最后的孝道

人如果离世以后,那么就永远的离开了亲人,再也不会回来了。那么安排人守夜,其实也是在表达对于死者的怀念,以及对于他最后的陪伴,这也是生者心中的慰藉。

当然了,人在离世以后,守夜其实还有着更多的意义,但无外乎都在表达着深者对于死者的不舍和留恋,也是通过守夜这样的方式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那么守夜,又是由哪些人来进行来守了?

老人在去世以后,守夜的首要安排人员就是老人的子女,其次是老人的孙子辈,外孙辈。有时候有一些关系不错的亲戚,也会来灵堂守夜,表示送老人最后一程。

那么在守夜的过程中,又有着哪些注意事项?

人去世了,是一件非常悲伤和严肃的事情,因此整个氛围都是非常沉重的。在守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这些事情:

1.守夜前,提前穿好服装。一般衣服的外面会穿上孝服,带上孝帽。里面的衣服不要花花绿绿的,多以黑色为主。守夜前也要提前上好卫生间,因为在灵堂前最好不要随意的走动。

2.守夜前,要提前将家中的孩子,以及一些饲养的动物都安排好,避免在守夜中突然间闯入。

3.守夜的时候,不要说话,不要打闹,为这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

4.守夜后,要及时的做一下舒缓运动,毕竟跪着的时间很长,身体难免会有一些吃不消。

当然了,这是首页的一些常规要求,每个地方的习俗不同,或许要求也不同,最好的方法就是入乡随俗。

而如今,随着城镇化的发展,除了在农村能够看到守夜这样的情况,城市里面已经很少有这样的行为。

毕竟人在去世以后,通过仪器确定真正的死亡,那么会第一时间送到殡仪馆,一般也就一到两天的时间,死者也就会被送到火葬场,进行火化处理。整个过程中,也不再需要进行守夜了,或许未来慢慢的都会这样。

在你们的当地方,人去世以后,还需要守夜吗?都来说说。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