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苏州评弹的来历、形式、艺术特点?
- 苏州评弹的起源发展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相关人群及人数统...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王澍回顾近二...
- 苏州评弹是属于地方戏吗?
- 苏州弹词属剧种之一吗?
- 苏州评弹于哪一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苏州评弹的来历、形式、艺术特点?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用苏州方言演唱。评弹的历史悠久,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最著名的艺人有王周士,他曾为乾隆皇帝演唱过。嘉庆、道光年间有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四大名家。咸丰、同治年间又有马如飞、赵湘舟、王石泉等,之后名家流派纷呈,使苏州评弹艺术历经200余年至今不衰。 苏州评弹有说有唱,大体可分三种演出方式,即一人的单档,两人的双档,三人的三个档。演员均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小三弦和琵琶。唱腔音乐为板式变化体,主要曲调为能演唱不同风格内容的〔书调〕,同时也吸收许多曲牌及民歌小调,如〔费伽调〕、〔乱鸡啼〕等。〔书调〕是各种流派唱腔发展的基础,它通过不同艺人演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流派唱腔。大致可分三大流派,即陈(遇乾)调、马(如飞)调、俞(秀山)调。经百余年的发展,又不断出现继承这三位名家风格,且又有创造发展自成一家的新流派。如“陈调”的继承人刘天韵、杨振雄;“俞调”的继承者夏荷生、朱慧珍,他们均自成一家。其中“马调”对后世影响最大,多有继承并自成一派者,如薛(筱卿)调、沈(俭安)调、“琴调”(朱雪琴在“薛调”基础上的发展)。周(玉泉)调是在“马调”基础上的发展,而蒋(月泉)调又出自“周调”,如此发展繁衍形成了苏州评弹流派唱腔千姿百态的兴旺景象。记得采纳啊
苏州评弹的起源发展
评弹 评弹,又称苏州评弹、说书或南词,是一门古老、优美的说唱艺术。她起源于山明水秀的江南水乡--苏州,流行于富饶美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四百多年前的明代,苏州地区已经有说书活动。据吴县志记载:“明清两朝盛行弹词、评话,二者绝然不同,而总名皆曰说书,发源于吴中。”潘心伊在《书坛话堕》一文中介绍,清朝乾隆皇帝到苏州时,曾把当地一位姓王的说书艺人召来,弹唱一段《游龙传》。此人叫王周士,他晚年创立了评弹历史上第一个行会组织------光裕公所(后称光裕社)。 光裕社成立后,评弹艺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清嘉庆、道光年间,出现了陈遇乾、俞秀山、毛菖佩、陆世珍前四大名家。前四大名家的高超技艺,提高了评弹艺术的总体水平,也扩大了评弹的影响。 到了清同治、光绪年间,评弹(当时又称为苏州说书)演出已经不局限于苏州地区。1846年,上海开阜以后,经济和文化都以很快的速度发展起来,人口也日益膨胀。虽说这里五方杂处,但以江苏人为多,其中苏州地区人氏所占比例尤高,一度上海出现“街头巷尾尽吴语”的情景。评弹进入上海以后,落地生根,向艺术的深度、广度和高度发展,受到了上海人的厚爱。 这时,在苏沪地区又出现了以马如飞、姚时章、赵湘洲、王石泉后四大名家为代表的一大批评弹艺术家,这是评弹艺术成熟的标志,并为以后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从二十世纪初开始,评弹活动的中心,已经从苏州转移到了上海,再以上海为中心,向长江三角洲地区辐射,几乎涵盖了整个江浙水乡,还远达北京、天津、武汉等地。以后的五十年,是评弹发展的全盛时期:名家辈出,流派纷呈,好节目层出不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相关人群及人数统...
源于苏州的地方戏曲,都有几百年历史,素有苏州“三支花”之称的艺术形式是评弹、昆曲和苏剧 苏州评弹分为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两种形式。苏州评话只说不唱,题材多属朝代更替、军事争战、国家大事、唱词为诗赞体,格律继承七言古诗,讲究精练、形象。唱腔有鲜明的吴地民歌特点,能叙事,能抒情,吐字软糯,曲调优美。 苏州弹词的书目虽有长篇、中篇及短篇之分,但传统的弹词书目多为长篇,有《三笑》、《描金凤》、《白蛇传》、《玉蜻蜓》、《珍珠塔》等50余部传承。总体上说,苏州评弹经过长期的锤炼,形成了以说、噱、弹、唱、演为主要手段的表演体系,形成了理、味、趣、细、奇的美学特征。 苏州评弹艺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创造了诸多规范的表演程式。如评话的“手面”和“面风”,弹词的“六白”、“八技”等。无论是评话还是弹词,苏州评弹在“说”的技巧中十分讲究一个“噱”字。艺谚有“噱乃书中之宝”、“一噱遮百丑”之说。“噱”即逗趣、雅谑,风趣的谈吐、滑稽的描绘、发噱的穿插,在苏州评弹中俯拾皆是,反映出苏州评弹雅俗共赏的艺术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王澍回顾近二...
源于苏州的地方戏曲,都有几百年历史,素有苏州“三支花”之称的艺术形式是评弹、昆曲和苏剧 苏州评弹分为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两种形式。苏州评话只说不唱,题材多属朝代更替、军事争战、国家大事、唱词为诗赞体,格律继承七言古诗,讲究精练、形象。唱腔有鲜明的吴地民歌特点,能叙事,能抒情,吐字软糯,曲调优美。 苏州弹词的书目虽有长篇、中篇及短篇之分,但传统的弹词书目多为长篇,有《三笑》、《描金凤》、《白蛇传》、《玉蜻蜓》、《珍珠塔》等50余部传承。总体上说,苏州评弹经过长期的锤炼,形成了以说、噱、弹、唱、演为主要手段的表演体系,形成了理、味、趣、细、奇的美学特征。 苏州评弹艺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创造了诸多规范的表演程式。如评话的“手面”和“面风”,弹词的“六白”、“八技”等。无论是评话还是弹词,苏州评弹在“说”的技巧中十分讲究一个“噱”字。艺谚有“噱乃书中之宝”、“一噱遮百丑”之说。“噱”即逗趣、雅谑,风趣的谈吐、滑稽的描绘、发噱的穿插,在苏州评弹中俯拾皆是,反映出苏州评弹雅俗共赏的艺术特点。...
苏州评弹是属于地方戏吗?
源于苏州的地方戏曲,都有几百年历史,素有苏州“三支花”之称的艺术形式是评弹、昆曲和苏剧 苏州评弹分为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两种形式。苏州评话只说不唱,题材多属朝代更替、军事争战、国家大事、唱词为诗赞体,格律继承七言古诗,讲究精练、形象。唱腔有鲜明的吴地民歌特点,能叙事,能抒情,吐字软糯,曲调优美。 苏州弹词的书目虽有长篇、中篇及短篇之分,但传统的弹词书目多为长篇,有《三笑》、《描金凤》、《白蛇传》、《玉蜻蜓》、《珍珠塔》等50余部传承。总体上说,苏州评弹经过长期的锤炼,形成了以说、噱、弹、唱、演为主要手段的表演体系,形成了理、味、趣、细、奇的美学特征。 苏州评弹艺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创造了诸多规范的表演程式。如评话的“手面”和“面风”,弹词的“六白”、“八技”等。无论是评话还是弹词,苏州评弹在“说”的技巧中十分讲究一个“噱”字。艺谚有“噱乃书中之宝”、“一噱遮百丑”之说。“噱”即逗趣、雅谑,风趣的谈吐、滑稽的描绘、发噱的穿插,在苏州评弹中俯拾皆是,反映出苏州评弹雅俗共赏的艺术特点。...
苏州弹词属剧种之一吗?
应该是曲艺吧,就是两个人在那弹弹唱唱,没有戏曲那么复杂,但是蛮有韵味。百度百科上说是“曲艺的一种”,我也觉得是曲艺。
苏州评弹于哪一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6年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并公布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苏州评弹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曲艺类(共计46项)之首 ,编号237Ⅴ-1 苏州评弹 。中国目前共批准了4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它三批批准的时间是:2008年6月14日,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并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7项)。2011年6月10日国务院批准并公布了文化部确定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91项)和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64项),2014年7月16日国务院批准并公布了文化部确定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51)和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录(共计147项)。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时间融合的戏剧苏州评弹的历史沿袭》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资讯,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