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连水水连天歌词是什么意思,朝花夕拾杯中酒原唱完整版?
朝花夕拾杯中酒原唱是孙浩,这是其中的一句歌词。
歌名:中华民谣
作词:张晓松、冯晓泉
作曲:冯晓泉
所属专辑:《一人一首成名曲(原人原唱系列3)》
歌手: 孙浩
歌词:
朝花夕拾杯中酒
寂寞的人在风雨后
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
大雁飞过菊花插满头
朝花夕拾杯中酒
寂寞的我在风雨之后
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
大雁飞过菊花插满头
时光的背影如此悠悠
往日的岁月又上心头
朝来夕去的人海中
远方的人向你挥挥手
南北的路你要走一走
千万条路你千万莫回头
苍茫的风雨你何处有
让长江之水天际流
---Music---
山外青山楼外楼
青山与小楼已不再有
紧闭的窗前你别等候
大雁飞过菊花香满楼
听一听,看一看,想一想
时光呀流水你匆匆过
哭一哭,笑一笑,不用说
人生能有几回合
朝花夕拾杯中酒
寂寞的我在风雨之后
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
大雁飞过菊花插满头
时光的背影如此悠悠
往日的岁月又上心头
朝来夕去的人海中
远方的人向你挥挥手
南北的路你要走一走
千万条路你千万莫回头
苍茫的风雨你何处有
让长江之水天际流
让长江之水天际流
风雪连天万户候
莲花宝座伸出兰花手
妙语解开心中事
几家拜我几家愁
风雪连天万户候
莲花宝座伸出兰花手
妙语解开心中事
几家拜我几家愁
天上梯田听古歌概括内容?
①南疆春早,当北国还是一片千里冰封时,这里早成了一个孕育生命的季节。红河两岸,哈尼山寨,层层梯田,一片繁忙,正是插秧的好时节。
②天不亮,哈尼妇女就起来煮好红鸡蛋、红米饭和腊肉,背到梯田边,让全家享用。男人们把田里的秧苖拔起来打捆挑到栽插的田间。女人们一排排下到田里栽秧。一梯梯良田,被翠绿的秧苗绣成碧玉般的天梯,一梯一梯地向着蓝天伸去。梯田接地连天,天在水田里,人在彩云中,好一幅美好和谐的田园农耕图。
③这里就是称雄天下、有大山雕塑美誉的世界文化遗产元阳哈尼梯田核心区,三千多级的梯田,从山脚伸进云天,气象万千,雄奇磅礴。梯田在一年四季形成不同的景观,冬天清水滢滢,阳光下的玉梯,波光闪烁;春夏翡翠绿梯,耀眼悦目;秋日辉煌灿烂,气势非凡。一千个梯田,就有一千个太阳;一万个梯田,就装着一万片奇幻的云彩。
④哈尼人,只要一说话,就会唱歌,说红河两岸人人都是歌唱家绝非夸张,此时那些栽秧的女人唱起歌来,歌声此起彼伏,四山回应。有的高亢嘹亮,有的低迴优美。外人听不懂歌词,但美好的旋律却也让人陶醉。合唱、独唱、对唱,女人们一边栽秧,一边唱歌,让梯田成了神奇的赛歌台,把希望的秧苖插在歌声里。
⑤人群中有个姑娘,她放声一唱,四周便一片寂静,这时,只有她那山泉般清纯的声音,流淌在秧田之中,流淌在天上人间。陪同的哈尼族诗人朋友告诉我,她唱的是一首哈尼族四季生产调中表现栽秧生活的古歌,诗人译出的歌词大意,也充满诗意:冬天是春天的母亲,冬天老了,春天就长大了。春天飞来白鹇(xián)鸟,白鹇鸟把红米的种子撒在梯田上,秧姑娘就出生了。今天长大的秧姑娘要出嫁,红河两岸的木棉花举起玛瑙酒杯来祝贺,秧姑娘要在梯田安个新家……这古歌的歌词想象浪漫奇特又很原生态,这是真正的诗。他还吿诉我,这个栽秧女可是见过大世面的。自从2013年6月哈尼梯田申遗成功,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哈尼梯田和哈尼古歌,就闻名世界了。2015年5月她和哈尼古歌艺术团到意大利米兰世博会演出半年之久,惊艳海外。像她这样唱哈尼古歌的农民,生在哈尼山寨,哈尼梯田和他们生生不息,不离不弃,相依为命。正如他们在古歌中唱的:“没有哈尼族的天上梯田,就没有哈尼人的今天。”
⑥昨晚在山上的哈尼小镇看哈尼古歌艺术团的演出后,我们和一位年逾古稀的古歌传承人交流,还听他唱了一段原始的古歌。老人满头银发,脸上刀刻样的皱纹流着人世沧桑。说到要唱古歌,老人就兴奋了,朋友说他身上的每个毛孔都能流出歌来。他唱了一首哈尼族古歌中的“阿培聪坡坡”,即迁徙古歌。这时,山风停止了呼吸,夜虫突然闭嘴不再鸣叫,四周万籁静寂,只有老人深沉而动情的歌声回响在梯田的夜空。
⑦一个善良勤劳的民族,灾难毁了他们北方的家园,哈尼人南迁寻找他们美好的诺玛阿美——太阳升起的光明之地。他们翻过重重高山,越过条条大河,从遥远的青藏高原,经过大渡河流域、洱海之滨,再到滇池湖畔,建起了幸福的家园。但美好的地方遭恶人妒忌引来战乱,善良的哈尼人让出新的家园继续南迁。天上的雄鹰引着他们翻过崇山峻岭,越过深谷大河,来到红河之南,这里成了他们的诺玛阿美。在那儿,竹鼠和小猴一起游戏,野鸭野鸡和家鸡家鸭在一起玩耍,大象和野牛在河里喷水洗澡,一年四季都有鲜花开放,森林里的蘑菇很大很鲜美,白鹇鸟从远方衔来了红米种子,山上种出的哈尼红米喷喷香。
⑧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在山坡开田种庄稼,一代又一代的哈尼人,把开出的梯田接到蓝天上,成为天堂上的良田,才有了真正美好的诺玛阿美。
⑨老人唱古歌动情的形象,定格在我心中,成为一座庄严的雕像,屹立在天上梯田。
⑩古歌中的哈尼梯田,就这样和一个民族的命运连在了一起,史书记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口耳传承的古歌中,它的历史还更加久远深厚。
⑪从某种角度说,是哈尼古歌把哈尼桸田唱进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歌源于梯田,人人心中都有一首梯田里的古歌,个个眼里都有一片古歌中的天上良田,代代传唱,世代耕耘,古歌永远,梯田永远。
朴树送别歌词是原诗吗?
是李叔同的原诗
送别
长亭外 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今千里 酒一杯 声声喋喋催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送别》是2013年电影《厨子·戏子·痞子》主题曲 ,由李叔同作词,John Pond Ordway作曲,朴树演唱。将《送别》这首经典老歌作为《厨戏痞》的片尾曲,朴树拿出了十分的诚意,除了参与演唱外,编曲、制作也均由他一手操办,留声机的摩擦声、孩子的欢闹声和相机快门的声音都让这首熟悉的歌曲充满了一种淡淡的情怀。
这个词写的什么水平?
这首词是什么水平,我没资格评价。
朴树说:一生能够写下这样的词,死而无憾。相信了解朴树的朋友,一定知道他对音乐的执著和挑剔,对于艺术的忠实和纯粹。这样一个历经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单纯男人能够说出这句话,对于这首李叔同的《送别》是多么大的认可。
我第一次看到这首词,在高中,是读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这首词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似曾相识,就是莫名其妙的觉得熟悉。这种感觉应该是对这首《送别》脍炙人口最好的解释。因为在南方,这首词最喜闻乐见的形式就是童谣。小孩子稚气,脆生的唱调是这首词最美的意境。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送别》先声夺人,画面清新自然,寥寥数语,使人顿觉长亭古道历历在目。眼睛看到的是连天碧草,皮肤感触到的是晚风吹拂,耳朵听得到是悠扬笛声,还有夕阳映照下的远山。这样饱满的画面,不是对境界最好的解释吗?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的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这几句不是唱歌的孩子能够体会明白的,这是大人独有的悲哀。历经半生,天涯海角,大千世界,有几个真正的朋友,交心的知己。就是这仅有几个朋友,在这个岁数,也因为各种原因不在身边,或者不在世间。人生至此,多么悲凉。
这首词本来就是作者的好友许幻园破产之时,前来道别时写的。许幻园只是在院中站立片刻,门不曾进,茶不曾喝,这让作者的心情更加惆怅。
这首词弥漫着淡淡的人生寂寞哀愁,只不过作者的开篇布局宏大,适景适时,给人优美的意境享受。不同的人在这首词里能够找到不同的定位,这才是经典永流传的根本所在。
李叔同送别的句子解释?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送客的长亭之外,漫长古道旁边,满地的青草向天边不断延伸。傍晚的秋风拂过柳梢,笛声断断续续,夕阳将下,消逝在山外山之处。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馀欢,今宵别梦寒。此一去路途遥远,天涯海角,好朋友大多漂泊各地。我拿起酒壶一饮而尽,希望能够使这剩下的欢乐达到极致,可是,这分别的痛苦使今晚的梦都是凄寒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送客的长亭之外,漫长古道旁边,满地的青草向天边不断延伸。傍晚的秋风拂过柳梢,笛声断断续续,夕阳将下,消逝在山外山之处。情千缕,酒一杯,声声离笛催。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情谊千丝万缕,送行的浊酒一杯,催人离别的笛声传来,让人心碎,借问朋友,从此一去,几时回归,回来时切莫延迟徘徊。草碧色,水绿波,南浦伤如何?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古道边的草碧绿碧绿,长亭旁的水泛起绿波,送行在河的南畔,感伤有几多?人生在世,最难得的是欢聚一起,但是,还是聚少离别多。情千缕,酒一杯,声声离笛催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情谊千丝万缕,送行的浊酒一杯,催人离别的笛声传来,让人心碎,借问朋友,从此一去,几时回归,回来时切莫延迟徘徊。
长亭外古道边歌词解释?
送别友人的意思。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是弘一法师1915年写的《送别》里边的开头。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扩展资料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奥德威是“奥德威艺人团”的领导人,曾写过不少艺人歌曲。
李叔同留日期间,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
而李叔同作于1915年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如今《旅愁》在日本传唱不衰,而《送别》在中国则已成骊歌中的不二经典。沈心工也曾根据《梦见家和母亲》写过一首《昨夜梦》,但最终没有抵得过李叔同《送别》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