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剧文化 正文

去发现去改变歌词是什么意思 可知大叔聊职场如何改变员工的态度

这往往被认为是态度的问题。是随着年龄、环境、公司发展、职位、职场关系以及家庭等诸多因素相互影响着,而态度本身也是呈现着对人生的理解,要想改变一个员工的态度。我们一方面要能够有效识别职场当中态度表现。我们通过认识自我、激发能力、创造学习、树立目标、淘汰劣币等手段去施加影响,最终通过自身驱动实现态度的改变,也许当时态度不是那个样子,好在此...

去发现去改变歌词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态度?

有幸回答【如何理解态度?我要想改变员工的态度,我该怎么做?】

在职场上有两句话叫“态度决定一切”、“态度决定高度”广为流传。

而且一直以来,诸如开始的80后,如今的90后在职场中开始都饱受质疑,基本大部分人是因为态度的原因。

比如很多90后的离职的原因是:在这里我工作不开心。这往往被认为是态度的问题。

同时我们再思考一下,80后新进职场和当前处境有着截然不同。开始认为80后是“垮掉”一代,而现在变成了中坚力量的同时,变成了“要骂就骂80后,他们不会走。”

为什么对于80后会在前后有着如此大的变化呢?

实际上这种“态度”上的变化,是随着年龄、环境、公司发展、职位、职场关系以及家庭等诸多因素相互影响着,而态度本身也是呈现着对人生的理解。

【可知大叔聊职场】观点是:态度是一个主观的东西。要想改变一个员工的态度,仅靠外部的环境是不够的,应该是通过综合的因素考量去综合施策。我们一方面要能够有效识别职场当中态度表现;另一面,也要基于一定影响因素去因材施教。在实现路径方面,我们通过认识自我、激发能力、创造学习、树立目标、淘汰劣币等手段去施加影响,最终通过自身驱动实现态度的改变。

01理解态度

作为一名80后,原本和其他小年轻一样,放荡不羁的生活在最开始的年轻时代。

总觉得年轻就是资本,还有时间可以挥霍一下。那时候,不太把精力聚焦到某一项工作中。

眼高手低,不屑一顾。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经过很多人生弯路之后,慢慢的发现,自己曾经是多么的可怜与不该。

也曾经后悔过,也许当时态度不是那个样子,也许今天的境况就会好一点。

但终归是没法回头的,好在此刻我还能有一点点时间来调整自己的态度。

职场态度,最开始的产生是从“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开始的。

面对不喜欢的工作,我们勉强接受,不得不做的心态承受着,内心又充满着不甘的追寻着,也许下一份工作就会好些。

可是下一份工作,还是要拷问我们上一次的工作经验,又会面临新的问题。就这样周而复始,越来越难以融入该融入的角色当中。

态度是由心理的倾向,而产生的行为倾向。

当我们心里排斥一件事情时,我们在行为上就会去想办法逃避它。

当出现一些不符合自己心理预期时,就会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我们可以把它称作“阿Q精神”。

当如果我们长期的处于积极心态时,我们就具有一定的冒险精神;如果处于消极心态时,我们就出现了风险意识。

因此,我们发现态度大部分是一种主观产生的,并通过主观能不性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正向的态度驱动正向的行为,负向态度驱使负面的行动。

而在职场中,公司的存在是要追求价值的,因此它需要不断向上的动力,也就需要员工正向的行为。那么,当然也就有了「态度决定高度」。

02识别不良态度

职场不良态度里,我们把高频发生的归纳为如下几类:

A.我不想

有人说对于健身而言,如果你想去为健身而付出行动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成功了大半。

这个想法的人实际上挺多的。就像装睡一样,根本就不想去做事,甚至是不想改变,哪怕是已经知道问题存在的情况下也不愿意付出行动去改变。

可想而知,如果自己都不想,外界怎么告诉ta都是没用的。

就如一个例子说,招了一个人事助理,本来想好好培养一下能够承担更多责任,有更多的上升空间。但是无论怎么给学习的机会,都是以忙、家里有事、最近太累了等等诸多理由推辞。这实际上一个根本问题是,她根本不想着这是自己的事,也没想过有好的发展。可想而知,这个人也不会超过试用期就会被淘汰的。

B.我不能

说我不能的人,大致是处于2种动机:

是自己真的不会,但是也不想尝试,所以就直接说了我不能做;是自己心里有些小算盘,可能做这个事的时候,个人会面临风险,或是觉得我不太喜欢某个人,所以干脆推脱说“我不能”。

在职场里,没有一件事是我们都会完完全全有经验的。

哪个人不是一点一点成长起来,一个一个坑里爬出来的呢?

所以说我不能的人,基本上成长也会比较慢,因为一直是自我否定,久而久之也不会信任,再提供其他的机会了。

C.不是我

显然,这就是很多人的职场「劣根性」,逃避责任。

出现一些问题时,第一反应是不是我做的,可能是某某。

或者说,我明明反复的说过,提醒过,为什么还是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出现这样的问题也是别人的问题,与我无关。

部门之间也是如此,相互推诿的现象太多了。

不能承担责任的态度,也会让人觉得没有责任心,不能担当更大的工作责任,发展瓶颈也会陡增。

D.我都行

还有一种情况也相当普遍,一种看似有态度实则没态度的人。

问他发表意见时候,就说我都可以,没有意见;

凡事都是“我都行”的「老好人」。这种状态的人,似乎谁都不得罪,但是往往也有见风使舵,没有主见的印象。

【小结】工作中决定事情结果的往往是在一个个小的细节之中,而态度就是决定我们能否注意细节的关键所在。实际上,那些经常把“我不想、我不能、不是我、我都行”挂在嘴边的人,最后的结果也往往好不到哪里去。在正常的企业里,是不可能需要这类人。有的人一直得以存在,也只是因为我们的公司的制度、流程和文化里能否发现这些人而已。03影响态度的因素

一个人的态度大体上是由两种大类构成:个人因素和外界影响,也可以称为内因和外因。

A、内因包含的因素

(1)自我评价:就如我们简历当中有一项就是自我评价,这主要是让人看一下,对自我认知是什么样的。一个人的自我评价不仅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能力如何,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自我认知也会对自己的态度形成影响。比如我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人,那么在处理事情时,大部分也会采取积极的行动。

(2) 原有思维:每个人成长的环境不同,无形当中形成的思维也不会相同。比如在困难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人,往往会想着如何来节省;而在富裕家庭成长起来的人,往往用的是投资思维。

职场中的经历也会给一些人形成一种固化的思维模式。比如往往在大公司里待久了的人,思维里就会想到更多人的问题,人际关系,站队等,也要考虑所谓的POLITIC。

原有思维对一个人的行为影响颇深,也就是很多人从大公司跳小公司不适应,没法生存一样,简单事情复杂化即使如此。

(3)性格因素:性格就是态度行为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谨慎性格的人,就不会冒进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激进自己的行为;而有些具有领导性格的人,一般会更加的具有积极态度和主动精神。

B.外因包含的因素

(1)传达者因素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传达者的意图、威信、立场和吸引力会影响态度转变。

回到职场里,我们发现也有这样的案例。

当一个我们本身不信服的人来让我们做一件事时,我们一般的态度也不会很好,因为可能会觉得这是在浪费我的时间。同时,如果传达的意图不明确,让人无所适从,也很难去合作。那些具有领导魅力的人,周边也会吸引更多的人,也容易形成共识。

(2)沟通信息因素

直白一点说,传递执行一个事情,就要简单干脆,不要有更多的信息干扰,别带一些误导的指向性。

经常会有些领导角色的人,说话只算三分,剩下的让你去猜测。 美名其曰:这是锻炼一个人悟性。如果这个都没有,我要你干嘛?

可是大部分人心里是这样想的:我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我怎么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呢,做不好了挨骂,做好了都说他知道有方。

这就是所谓的领导艺术吗?很明显,这是一种非常大的误解,不利于组织执行。

(3) 外界监督因素

有时候觉得国人是特别有意思的。

监督多了,就说没有自由,影响了个人发挥。

监督少了,就说没有指导,影响了个人成长。

也是就是说不管不行,管多了也不行。也就是要保持好一个监督力度。

【小结】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在理解影响态度的因素的时候,我们偏重于内心的影响。对待一件事、一个人或者一个环境,最关键的还是个人是如何看待。 04改变员工态度的路径

(1)认识自我

蒙田说,一个人最坏的状态是失去了对自己的认识和支配。

正如我们前文提到的80后的成长路线和心路历程一样,他们所经历的过程实际就是逐渐认识自我的过程。他们发现自己已经不能作为一个个体去思考的时候, 发现要承担家庭当中更多压力的时候,他们便会产生更多的忍耐、坚持和学习与奋斗。

对于公司或者管理者而言,应该通过一些方式,引发员工充分的认识自我。

比如,我们在招聘销售岗位人员的时候,我们会更倾向于招聘家庭条件一般,甚至算是比较悲苦的那类人。这类人经过一定的磨难,人也会比较皮实,也会更加的具有主动的态度,这省去了我们很多后续的动作。

我们可以通过员工分享会,让每个人都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和得失,让每个人都能看到对方身上的优点,认知自己的不足,同时也发现自己的优势,增强自己的进取心态。

(2)激发能力

一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关键是看如何激发他。

员工为什么要来公司工作,为什么一定要给你工作?

基本上也离不开“解决生存的需要和被尊重的感受。”

我们可以通过物质激励,让员工有更大的企图心,去追求更高的业绩目标;

我们可以通过职业发展路径的规划,激发员工的忍耐、坚持,不断学习的心态;

也可以通过精神上的嘉奖,让员工更能体会的存在的价值,被人尊重和敬仰的精神需求。

而最终长期坚持下来所形成的,便是公司的价值观与文化,将会一直驱动整体上向前发展。而同时也降低了因为某个传达递者因素带来的影响。

(3)创造学习

一个长远发展的企业,永远不能没有学习,一个人想要提升,也不可能不学习。

标杆的企业更是做到了极致。

用人说总结阿里巴巴发展的历程,制度建设总结了3句话

用培训来传授,用考核来落地,用战斗来深化。

阿里人建立了一套坚持“知行合一”的学习体系。阿里巴巴集团学习体系分为四个部分:新人系、专业系、管理系以及在线学习平台。让每个人从开始到结束,都伴随着不断的学习,只有学习经过考核,才能上岗。

那么创造一个学习环境,有的人会说是“洗脑”,这有点言过其实了。公司只要你的时间,没要你的QIAN。我更认为这是一种规范性的建设,是保证合格的员工都能拥有一个相对健康的工作态度。

有些内容是必须要反复强调,反复考核与验证才能够融入到每个人的行为当中去的。

(4)淘汰“劣币”

360的周鸿祎曾说要淘汰“小白兔”员工。小白兔员工就是工作态度不做,人际关系也好,但是就是业绩跟不上。那这种所谓的态度好,就是假态度,没有产生业绩的态度,对于公司来说伤害很大。

马云提到过淘汰“野狗”式员工。这种类型的员工就是业绩在团队里不错,但是就是价值观与公司不合,长久了会给公司带来损失,这种员工态度也极其不好。

我们公司的制度里,也一定要有淘汰机制,只有让人存在危机感,才可能会激发员工的个人心态改变。

要增强竞争意识,有比较才能有优势,让优秀的人从竞争中锻炼出来。

可以采用KPI的末位淘汰制,但是这种考核方式要避免管理者个人喜好的打分因素,出现误判。

同时也应该管理中建立边界和底线思维,通过预警机制提醒相关人进行改善。

05总结

领导们经常说,能力可以培养,态度一定要端正。

我们不能说,只要态度好了,我们就一定可以成功。

这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只能说,态度是影响我们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今天我们讨论了态度的成因、影响因素,也提出了如何改变员工态度的几条建议:

激发员工认识自我,实现自我驱动;激发能力,用物质、精神以及成长等激励实现个人主动提升;创造学习的文化,让整体组织体系化的态度保持,保障组织成长;使用一些雷霆手段,让不符合要求,不能及时转变的员工离开组织。

公司的发展需要员工的执行力,需要一种像“亮剑”李云龙团队的那种嗷嗷叫的精神。这是需要领导的努力、公司的打造,也需要每个人的转变。

也许改变就是从下一秒开始。

我是 【可知大叔聊职场】,创过业打过工,不断归零又不断雄起,有十五年企管经验的追梦者,望能与您同频共鸣。谢谢您的阅读,期待您的【关注】!

明知道她不爱你?

我是渔家成哥,分享一点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女人都是感性的,确也是决绝的!特别是在爱情当中。而男人更加理性,可能明明知道没有结果还是会付出,那就是真爱。我还是想对你说一句比较真实的话:她不喜欢你,就是不喜欢你,特别是当她的心里已经装满了另外一个人之后。一个人如果爱你,那么你的缺点都会被包容,而如果一个人不喜欢你,那么你的一点点缺点都可能被无限放大。

情出自愿,不谈亏欠,青春不会,不负年华。希望你能真正的面对自己的内心,想一想有必要付出吗?我个人觉得适当就好。爱可以,但是太卑微的爱不仅是没有尊重别人,更是践踏了自己。给自己一份尊重,放过自己!人不能只有爱情,也不能只剩下卑微的爱情,那将是往后绝望生活的开始。我想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强大自己,只要我们变得更优秀,自然会有更优秀的人追上来围着自己。

男人要尽快尽早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变得更加成功,别让最好的年华成为日后回忆的毒药,爱情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青春有限,我们要足够的努力去提升改变自己。等我们足够的优秀,随便遇到一个都不会太差!我们做任何事情本质上都是希望有回报的,至少是心灵上能得到一丝慰藉,任何行动都是有动机的,获得被需要也好,获得被爱也好。我想你如果想要付出,应该也是希望对方能礼尚往来吧,而不是自己一个人在无情的深渊里绝望,在痛苦的跪舔自己的伤口吧!

坦然面对现实,认真对待自己,强大自己,你期待的都会自远方而来!

毕业以后一直做人事工作?

25岁的年龄,想由人事转行做销售,可以尝试,但一定得做好这3件事。

第一、你要弄清楚为什么要由人事转行做销售?

从你的提问中,可以看出你之前的经历,25岁,之前一直做的都是人事工作,对于25岁这个年龄,看你的文字语气,你可能内心觉得有点晚了……

为什么你会想到转行做销售呢?

1、你想要更多的薪资。

2、你想要更大更长远的发展。

3、人事工作你已经厌倦,想要追求新鲜感。

弄清楚第一步,你才能走好接下来的路。

第二、你要明白做销售和人事的区别。

人事工作,薪资基本固定,相对轻松、稳定,但个人发展受限。

销售相比人事,薪资幅度大、工作压力大,但个人发展相对长远。

你要明白,稳定的人事工作,具有挑战性的销售工作,你内心深处想要稳定与安逸,还是挑战与成长?

第三、作为一个合格销售必须具备的3大能力,你有没有?

很多人都认为销售提成高、加薪升职快、发展性长远,但却忽略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销售。

一个合格的销售,必须具备的3大能力,你有没有。

1、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内向、外向影响不大,重要的,敢说、会说、能说。

2、真诚与人打交道、有利他人之心

凡是会真诚与人交流,利他人之心处事,这样的销售,才会长久。

3、10000次跌倒,100001次爬起来拜访客户的逆商能力。

一个王牌销售,和普通人一样,工作生涯中,面临的大多数都是一次又一次的拒绝,但他们能在一次又一次的跌倒中,迅速爬起来,再次微笑拜访客户。

销售想要做好,做长远,这3大能力,缺一不可,你有吗,或者你有信心掌握好吗?

25岁,在一般人看来,突然转行是大忌,但人生重在试错,才会有好结果,董明珠30多岁下海做销售,最终逆袭成为今天的“女强人”,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只要你自己内心想清楚、好好行动。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频繁跳槽的后果是什么?

随着越来越多的95后,00后加入职场大军,新时代的“小鲜肉”在职场当中,往往都会有一种“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思想,在工作中干的不顺心了,就会频繁的跳槽。那么频繁的跳槽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是越跳越高,还是越跳越低?作为在职场中已经打拼了近十年的经历者,今天就为大家剖析一下频繁跳槽到底是有何后果。

频繁的跳槽是好是坏,取决于你的能力

如果你自己是行业中的翘楚,在行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频繁的跳槽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跳槽会为你寻找到更适合你的平台,能让你的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多出去闯一闯,能让你见识到更广阔的天地,积累更多的经验与人脉,为你以后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就比如说“打工皇帝”李开复,先后任职于苹果、微软与谷歌,并且都担任高管职务。所以他的频繁跳槽,实际上是丰富了他的履历,因为他自己是互联网科技行业的翘楚。而他丰富的工作经验,促使其自主创业,创立“创新工场”。所以你有能力,频繁的跳槽并不是坏事。

反之,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人,能力平平,小富即安。那么频繁的跳槽将会使你一事无成。因为你在一个新环境里积累的速度比较慢,相当于每一次的跳槽都是重新开始,机会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而你往往都是属于没有准备好的那批人,所以你最好的成功方式,就是专注,集中在一家公司进行深耕,发展自己的人脉,以时间换经验。

就比如我所认识的一些朋友,有些打工三个月,就换一份工作,过个三五年,什么行业都做过,但什么行业都不精通,还是一个普通的打工人,领着3000多的工资,得过且过,还时常怨天尤人。而有些人在某一个行业,从最基础的业务员做起,经历三四年的沉淀,积累了一定的人脉与经验,就已经开始带团队了,工资也是翻翻,月薪过万已是家常便饭,虽然比不上年薪百万者,但是已经超越了身边大多数的同龄人了,而且未来是可期的。所以对于一般人来讲,频繁的跳槽,造成的后果就是一事无成。

如果你有能力,频繁的跳槽也许是你通向成功的跷跷板。但如果你只是一般人,频繁的跳槽将会使你一事无成。

发现人生没有意义怎么办?

人生最有意思的,正是你知道它没有什么意义,你还得对付着过,敷衍着活。

做人的无奈,就是当你来到这个世界后,已经没有选择了,活着的机会编制出你脚下的所有道路。

世间人有千千万,

各自活得各自烦。

其实人生中有很多令人烦恼和不快之事,凡此种种,令人不爽,就会产生一些负面的想法。

当人们遇到一些烦恼的时候,就会埋怨人生,就会抱怨这生活的不爽,就会怀疑人生的意义,这也是正常的。

你的思维决定了你的痛苦,你的思维有多深邃,你的痛苦来得就越发强烈。

要么你就返祖于原始,与野外的兽类一样,处于低能的状态,就会减去许多烦恼和痛苦,因为,那种智能是读不懂烦恼和理不清痛苦的。

如果真的活得痛不欲生,对于人生没有一丝丝的留恋,那干脆就乘鹤仙去,了此一生得了。

我只是想告诉你的是,那边的世界未必就好过一些。

其实对人生不要有太多的奢望,人生的意义传递,是通过你的五官来感受的,在喜怒哀乐中读取经历和感动,在酸甜苦辣里挥洒汗粒和泪花。享受眼下幸福,关注身边亲情,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人生,不要去奢望什么理想,伟大,圆满结局。

至于何时谢幕而归,一概听从上天安排。因为,当我们赤裸裸来到这个世界时,也是遵从上帝的旨意。

定投基金的过程中定投额可以改变吗?

基金定投过程中,定投金额可以改变,不过一定要做反方向的改变,才能达到增强投资收益的效果。

所谓定投金额反方向改变是指,基金处于低估或正常估值区域时,如果基金净值呈下降趋势则维持原定投金额或者适当提高定投金额,而基金处于正常估值或者高估区域时,净值呈上升趋势则减少定投金额。

这样操作,相当于在定投的过程中参与了个人的主观判断,如果判断准确则无疑可以获得更多便宜筹码,提高定投收益;如果判断错误,可能比固定金额、固定时间定投效果还差。

关于基金定投获利的原理,请参考下文《基金定投如何实现年收益率12~20%?定投赚钱背后的原理是什么?》(https://www.toutiao.com/i6752108152902124044/)中的分析。

今天,我们就从定投最基本的原理出发,来探讨定投为什么能盈利,以及定投的盈利水平有可能达到多少。

基金定投,首先必须是建立于股市的波动性基础上。股市的基本规律,就如大海的波浪潮汐一样,有低潮的犹豫徘徊,也有高潮的波涛汹涌。

基金定投的对象,其价格波浪整体上必须是“升-降-升”的趋势,即能构成完整的“微笑曲线”。

正是在股市起起伏伏、股价高高低低波动中,在一个又一个客观存在的“微笑曲线”中,才会有定投的用武之地,可以实现分散风险、摊平成本、复利增值的效果。

一,基金定投获利的基本原理

下图为一个典型的股价波动曲线图,假设是在20个月等分时间内的价格变动情况。

基于这个价格变化曲线,我们采取定时定额的定投方式,每月投入1000元,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第1个月,股价(即基金购买价)100元/股,投入1000元可以买到10股。

第2个月,股价降为80元/股,投入1000元可以买到12.5股。这样,累计投入2000元就持有22.5股份额,资产总值为22.5×80=1800元,账面亏损10%。

第3个月,股价继续降为60元/股,投入1000元可以买到16.67股。这样,累计投入3000元就持有39.17股份额,资产总值为39.17×60=2325元,账面亏损扩大为21.67%。

咬紧牙关,坚定信念,继续坚持每月投入1000元……

到第6个月时,股价反弹至80元,累计投入6000元持有80.83股份额,资产总值为80.83×80=7466.67元,账面首次实现盈利24.44%。

……再继续坚持定投下去,随着股价的起伏波动,账面还会反复出现浮亏、浮盈,直到第16个月股价回到15元/股时,账面才又一次开始出现盈利。

并且,随着第15~18月的大牛市行情逐步发展,账面盈利也快速上升。等股价达到阶段高点,恢复到定投开始的100元/股时,账面盈利将会达到102.45%。

当然,随着牛市行情的结束,股价回落,定投如果不及时止盈的话,总体收益也会随之而降低。至于定投如何进行止盈操作,并不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我们留待以后的文章再进行讨论。

基金定投背后的数学原理,就是如此简单。经历一个完整的“微笑曲线”,定投肯定有收益。

那么,所谓的“微笑曲线”,在中国股市中存在吗?

二,基金定投获利的“微笑曲线”

我们以2004-01-02发布的上证180指数(指数代码000010)为例,来进行分析。

下图为上证180指数月K线走势图。

我们选取其在牛熊阶段的高点、低点,绘制波浪线走势图如下图。

通过上图可以发现,自2004年以来上证180指数有非常明显的5次大波浪起伏。

这也就是说,定投上证180指数基金,在2006~2019的13年时间内存在比较完整的5次“微笑曲线”,可以为基金定投提供获利的机会。

根据波浪理论,目前上证180指数无疑是处在驱动浪第三浪阶段,也是从2018年1月29日开启的第五个“微笑曲线”的上升期右半段。

三,宽基指数基金定投收益率

我们以2006-04-13成立的华安上证180ETF指数基金(基金代码510180)为例,选择2018/1/29~2019/4/22第五个“微笑曲线”时间段,进行数据回测。

1,傻瓜定投

自2018年1月份开始定投,每月第一个交易日购买上证180指数基金,则定投的收益情况见下表。

2018年1月~2019年6月定投18个月,可以实现资金年收益率13.51%。

2,聪明定投

上证180指数的上升一浪,自2016年2月29日的阶段低点6052点起步,于2018年1月29日达到峰值9507点,上升幅度3555点。之后,指数开始第二浪调整,直至2019年1月4日出现阶段最低点6662点,调整幅度为2845点。

如果稍微有一点盘感,聪明的投资者可以在第二浪调整基本企稳时再开始入市。比如,按照常用的比例数0.382、0.5、0.618等,比照观察2019年4月底指数已经跌至8075点,并有企稳迹象,我们才开始定投,则定投的收益会大不一样。

2018年5月~2019年6月定投14个月,可以实现资金年收益率22.23%。

再比如,如果有比较大的耐心,等到二浪调整达到一浪升幅的50%左右时,上证180指数大概是在2019年8月底的收盘点位7371点。那么,在2019年9月份开始入市定投,将会有更多收益。

2018年9月~2019年6月定投10个月,可以实现资金年收益率32.30%。

本文通过简单的数学模型,证明了定投基金获利的基本原理。进一步,我们结合上证180指数及对应的指数基金,回顾了历史上定投获利的五个“微笑曲线”,回测了定投收益率数据,得出结论为——

定投宽基指数基金不仅可以获利,而且收益率超过12~22%的可能性非常大。

看过上文,理解了基金定投获利的数学原理,那么本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答案就是,如果投资者能够在微笑曲线的底部区域增加定投金额,就会多收集到便宜筹码,获利空间会因此加大。但是,这种操作需要投资者个人对于市场走势有相对准确的判断,往往也不太容易做到。

本文为颜开文原创作品,欢迎转发扩散,求点关注。让更多朋友了解定投、我有我主张参与定投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