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剧文化 正文

管仲故里歌词是什么意思 鲍叔牙妙计活管仲

1、管仲故里歌词是什么意思,相传为纪念春秋时期齐国上卿管仲而得名。2、管仲作歌取奇效出自哪?鲍叔牙妙计活管仲,管夷吾作歌逃生天因立国君之事,鲍叔牙进言:有管仲、召忽为辅佐,鲁国君臣皆胆寒?鲁国必然惧怕而听从,寡人愿意举国听你号令,管仲、召忽:鲍叔牙嘱咐说。倘若鲁国打算杀他怎么办,即召施伯商议道,公子纠与管仲、召忽都居住在生窦(今山东菏...

管仲故里歌词是什么意思,管仲地名的由来?

管仲镇,相传为纪念春秋时期齐国上卿管仲而得名。管仲镇原属江苏省泗洪县,后划归盱眙县。1994年6月撤乡建镇时,管镇乡改为管镇镇。2018年7月乡镇优化,兴隆乡与管镇镇合并为管仲镇,该镇位于盱眙县城西北部,二者相距18公里。镇域北临洪泽湖、南临淮河,东、南交淮河镇,西邻鲍集镇,总面积153.86平方公里。

管仲作歌取奇效出自哪?

鲍叔牙妙计活管仲,管夷吾作歌逃生天

因立国君之事,鲁国与齐国交战,结果,齐国大胜鲁国,并夺鲁境内汶阳之地(今山东肥城、岱岳、宁阳三城交界处)。

这一日,齐桓公小白早朝,百官称贺。鲍叔牙进言:“公子纠在鲁,有管仲、召忽为辅佐,鲁国又帮助他,心腹之病仍在,没什么可贺的。”

齐桓公道:“那怎么办呢?”

鲍叔牙答:“乾时一战,鲁国君臣皆胆寒。臣愿统领三军,压鲁境上,请鲁归还公子纠,鲁国必然惧怕而听从。”齐桓公道:“寡人愿意举国听你号令。”

于是,鲍叔牙检阅车马,率领大军,直至汶阳,清理疆界。派公孙隰朋致书给鲁庄公,书曰:“外臣鲍叔牙,百拜鲁贤侯殿下:家无二主,国无二君。寡君已奉宗庙,公子纠欲行争夺,非不二之谊也。寡君以兄弟之亲,不忍加戮,情愿假手于上国。管仲、召忽,是寡君的仇人,归还后,将受戮于太庙。”

公孙隰朋临行前,鲍叔牙嘱咐说:“管仲是天下奇才,吾已对君主说了,将召而用之,必令其不死。”

隰朋说:“倘若鲁国打算杀他怎么办?”鲍叔牙说:“你就提起射钩之事,鲁侯必信。”公孙隰朋听命而去。

鲁庄公接得鲍叔牙书信,即召施伯商议道:“因为不听您言,以致兵败。如今,杀纠与存纠,那样对鲁更有利?”

施伯说:“小白初立,即能用人,败我兵于乾时。这不是公子纠能比的。况且齐兵压境,不如杀公子纠,与齐讲和。”

当时,公子纠与管仲、召忽都居住在生窦(今山东菏泽北二十里)。

鲁庄公派公子偃率兵袭击,杀了公子纠,逮捕了召忽、管仲,在将二人关入槛车时,召忽仰天大哭:“为子死孝,为臣死忠,这是本份,我将跟随公子纠于地下,怎能受桎梏之辱?”于是以头触殿柱而死。

管仲道:“自古人君,有死臣必有生臣。吾且生入齐国,为公子纠洗白冤屈。”于是捆绑入槛车之中。

施伯私下对鲁庄公说:“臣观测管仲容颜,似乎有内情,他必将不死。此人是天下奇才。若不死,必将大用于齐,而齐必霸天下。鲁自此只能奉奔走了。君主不如请齐国放生管仲。管子若生,则必念我国恩德,德我而为我用,齐不足虑了。”

鲁庄公说:“齐君之仇,而我留之。虽杀公子纠,怒气仍未解。”

施伯说:“君以为不可用,不如杀之,以其尸交给齐。”鲁庄公道:“好。”

公孙隰朋听说鲁庄公将杀管仲,急忙赶到鲁国朝廷见鲁庄公,他说:“管仲射中寡君衣带钩,寡君恨之入骨,打算亲刃仇敌,以快其志。若以尸还,犹不杀也。”

鲁庄公信其言,用囚车押管夷吾,并用木函封装公子纠、召忽之首,交付公孙隰朋。隰朋称谢而行。

话说管夷吾在槛车中,已知鲍叔牙之谋,仍很恐慌:“施伯是智士,虽然现在释放,如果翻悔,重复追还,吾命休矣。”于是心生一计,写成《黄鹄》之词,教役人歌唱:“黄鹄黄鹄,停止飞翔,捆其足,不飞不鸣兮笼中伏。高天何跼兮,厚地何蹐!丁阳九兮逢百六。引颈长呼兮,继之以哭!黄鹄黄鹄,天生汝翼兮能飞,天生汝足兮能逐,遭此网罗兮谁与赎?一朝破樊而出兮,吾不知其升村林而着陆。嗟彼射鸟人兮,徒旁观而踯躅!”

役人既得此词,且歌且走,乐而忘倦,车驰马奔,一日能走两日之程,很快出了鲁境。

在阜阳的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历 史 人 物

管仲

管仲( ?-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颍上县人。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管仲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义,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他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授权让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建立选拔人才制度,士经三审选,可为“上卿之赞”(助理);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掠夺私产;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管仲改革的实质,是废除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对外,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联合北方邻国,抵抗山戎族南侵。这一外交战略也获得成功。后来孔子感叹说:“假如没有管仲,我也要穿异族服装了”。

管仲之所以能相齐成霸,是与鲍叔牙的知才善荐分不开的。管仲晚年曾感动地说:“我与鲍叔牙经商而多取财利,他不认为我贪心;同鲍叔牙谋事,我把事情办糟了,他不认为我愚蠢;我三次从阵地上逃跑,他不认为我胆小怕死;我做官被驱逐,他不认为我不肖;我辅佐公子纠败而被囚忍辱,他不认为我不知羞耻……。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的著作,收入《国语·齐语》和《汉书·艺文志》。《管子》共24卷,85篇,今存76篇,内容极丰,包含道、名、法等家的思想以及天文、舆地、经济和农业等方面的知识,其中《轻重》等篇,是古代典籍中不多见的经济文作,对生产、分配、交易、消费、财政、等均有论述,是研究我国先秦农业和经济的珍贵资料。

管仲的传记,载於《史记·管晏列传》。

甘罗

甘罗,甘茂之孙,战国时著名的少年英雄。甘罗12岁任秦相吕不韦的侍从,朝野鲜为人知,一次秦欲派使赴燕,吕不韦请老臣张唐应命,屡劝无效。甘罗去见张唐,分析天下大势。数列出使利弊,说得张唐叹服,遂欣然应命使燕,吕不韦大加赞赏甘罗之才。此事不久,经吕不韦荐举,甘罗作为秦王特使,奉命赴赵,以雄辩说服赵王发兵攻燕,秦不费一兵一卒,得城五座。甘罗立下奇功,满朝为之震动,被秦昭王封为上卿,并把甘茂充公的田宅赐还给他。

明代,颍上县建“二贤祠”,纪念甘茂、甘罗祖孙。后二贤祠扩建为“四贤祠”,增祀管仲、鲍叔牙。

《史记》第71卷载有《甘罗传》。

吕蒙

吕蒙( 公元178年-219年)字子明,三国时期汝南郡富坡(今阜南县城东南吕家岗)人,东吴著名将领。少时依属孙策部将邓当,邓当死后,代领其部属,跟从孙权攻战各地。后随周瑜、程普等东吴将领大破曹操于赤壁。吕蒙初不习文,后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鲁肃称其“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卒,代领其军。 公元219年,率奇袭荆州,致关羽父子败走麦城,死于刀下,吕蒙遂声名大振。曾历任平北都尉、横野中良将、庐江太守、汉昌太守、南郡太守,封孱陵侯。

吕蒙的传记载于《三国志》。

常秩

常秩( 1019-1077年),字夷甫,汝阴(原阜阳县)人,北宋学者。考进士不中,乃屏居里巷,专心研究经学。宋嘉祜、治平年间,皇帝多次诏授官职,常秩皆谢绝。熙宁三年(1070年),宋神宗诏令“以礼敦遣,毋听秩辞”。翌年,常秩不得不进京参见。先任天章阁侍讲,继任太常侍,后任西京留司御史台,常秩学渊溥,为人忠诚,受到欧阳修、王安石、吕公著等明中大臣的赏识和推崇,因而名重一时。王安石变法,很多人反对,常秩“独以为是,一召遂起”,坚决拥护变法。死后,赠右谏议大夫。《宁史》载有《常秩传》。

张纶

张纶(?-1085年),字公信,汝阴(原阜阳县)人,北宋。少豪侠任气。考进士不第,补三班奉职,迁右班殿直。四川王均起义,朝廷遣军镇压,张纶主张“晓谕召抚”,请官府与义军会盟,立碑境上,多年相安。纶出任江淮制置盐运副使,改革盐税旧制,增设盐场,使盐课扭亏为盈。后张纶代知泰州,三次上表,请修海堰,率民工修海堤75公里,使当地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受到百姓拥戴,为他建生祠以表敬重,张纶富有同情心,在江淮道上见到流离失所的骓民,他愤叹曰:“此乃有司之过!”遂取奉银置衣,发给受冻难民。《宋史》载有《张纶传》。

刘福通

刘福通(1321-1365年),颍州(今界首市)人,元末红巾军领袖。

刘福通出生于今界首市境刘肖镇的一个巨富之家。刘福通自幼性情豪爽,聪明过人,素怀大志。青年时任朱皋镇巡检,正直仗义,进值元末残暴统治,豫南皖北百姓涂炭,怨声载道,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在此社会背景下,元王朝钦差贾鲁以修河为名,假公济私(因勒索刘家珍兽白鹿未逞),改河道,毁刘宅。刘福通于国仇家恨,遂决心造反灭元。

刘福通与韩山童为起义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在组织上建立白莲教,在舆论上把斗争矛头集中对准异族统治者。至正十一年(1351年)四月,韩山童、刘福通等在河北永年县聚会。杀白马黑牛,誓告天地,决定起义。不料消息走漏,遭官军突袭围捕,韩山童被捕遇难,刘福通逃回颍州。同年五月,刘福通在颍州率众起义,迅速攻克颍州城,点燃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的烽火。

刘福通率红巾军首破颍州,随即进军河南,占朱皋,据仓栗,连破罗山、真阳、确山,又克舞阳、叶县等地,横断豫南。同年九月,刘福通挥兵南进,相继攻占汝宁府、光州、息州,义军胜利壮大,队伍扩充20万众。至正十二年(1352年),刘福通率红巾军先后大败元军主将赫斯虎赤,斩元大将巩卜班,击?⒁蚕忍?木儿30万精锐之师,屡战屡胜,威震元廷。此时,汉人地主李思齐勾结元军,从背后偷袭义军,刘福通从汝宁退守亳州,至正十三年(1352年),二月,刘福通与王八秃会战,杀八秃,败元军,其后引军各南,攻占安丰,进围庐洲(今合肥)。至正十五年(1355年),刘福通迎韩山童之子韩林儿到亳州,称“小明王”,建立政权,国号大宋,年号龙凤,刘福通与罗文素同为平章。同年二月,由于战略失误,义军主力北上,亳州遭元军围困,刘福通保小明王血战突围,南奔安丰,这是红巾军起义以来遭到的第一次大挫折。

刘福通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受挫不馁。退驻安丰不久,刘福通率军北上反击,连破元军,声威复振。至正十七年(1357年)六月,刘福通亲率主力攻陷汴梁,刘福通孤军无援,拥韩林儿败走安丰。接着,北伐的三路大军因各自为战,互难支援,相继失利。刘福通在极艰难的形势下坚守安丰,时间达四年又九个月。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二月,张士诚派部将吕珍突袭安丰,刘福通与韩林儿被朱元璋接往滁州,居宗阳宫。两年后,朱元璋遣左丞廖永忠用船将刘福通、韩林儿溺死于瓜步。

吕霞光

吕霞光,1906年出生,临泉县吕寨人,旅居法国的著名画家,古董鉴赏家。吕霞光幼年在本镇私塾读书,后就读于北京四中,又转学到南京市立美术专业学校,在上海艺术大学读完大学的课程。吕霞光从二十年代起便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他先后就学艺术大师田汉和美术大师徐悲鸿。随后,在徐悲鸿的推荐下,与著名美术家吴作人一同赴法国留学,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专攻绘画与雕塑,于三十年代初获该院毕业文凭。三十年代初,他与吴作人一起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考取奖学金资格,其优异成绩震惊了比利时整个美术界。在比学成后,又返回巴黎,深造于巴黎国立美术学院。

抗战期间,他先后担任了苏州美术学院教授和上海美术大学及其重庆分校美术教授。同时,他又积极参加由周恩来和郭沫若领导下的抗日文化宣传活动,在武汉和重庆参加了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会。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重返法国,并在法国文化部的支持下,在巴黎举办了盛大的个人画展,当时的法国总统温松·奥里约尔亲临参观并题词祝贺。这次画展在法国引起极大反响。随后,他旋风般地在法国的里昂、圣艾迪安及其他城市举办了20余次个人巡回画展,影响极大。

吕霞光晚年仍十分关心祖国的美术事业和中法美术的交流活动。为了促进中法文化交流事业的发展,鼓励中国画家深入研究西方艺术的精华,他于1964年捐款建立了中国画室,专门供中国来法学习进修和研究西方艺术的中国画家学习、工作之用。

吕霞光曾先后几次回国探亲访问,都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待。

王克勤

王克勤( 1920-1947年),阜阳县人,解放战争时期创造了“思想互助、生活互助、技术互助”三大互助运动而闻名全军,是著名的战斗英雄。

提到安徽省阜阳市?

我生于阜阳,长与江南。在阜阳的时间,满打满算不过十年。对于阜阳,我满怀感情。离开多年,写出自己的一点儿看法。

阜阳历史上人文荟萃,管仲、鲍叔牙、吕蒙皆出于此,欧阳修、苏轼在此为官,颍州西湖(已消失)更是齐名杭州西湖。然而,由于历史变迁与人口迁移,历史文化、名人骚客与当下的阜阳并无太多关联,也改变不了人们对于现在阜阳的认识。

现在的阜阳,贫穷落后,名声很差。但是,潜力巨大,何为?因为人多,地大。百度得知,户籍人口1061万,面积9775平方公里。不管是面积还是人口数量,在全国地级市里,都排名前列。如此大小与如此多的人,发展潜力当然巨大。

我一直认为,人是一个国家与一座城市,最为重要的资源。可是阜阳庞大的人口数量,并没有为这座城市带来巨大的发展。与户籍人口不同的是,阜阳的常住人口只有799万,即意味着为发达地区提供了接近300万的劳动力,典型的人口输出城市。每年春运,返乡潮来临,阜阳站成了全国最忙碌的车站之一,央视重点关注。当然,这与阜阳铁路枢纽位置也有很大关系。

可悲的是,阜阳空有千万人口,却没有为这座城市带来巨大进步,长期稳居四线城市之列。教育是一国之本,当然也是一座城市发展之根基。不过,阜阳的这个根基显然太不稳固。以我知道的为例,家族亲戚子女众多,但很少有读至高中,大学更是屈指可数。高等教育上,阜阳只有一所本科院校,且不入流(事实如此,没有贬低)。只有有限的在校大学生,再加上考出去的本地学生鲜有回来工作。这意味着,这是一座几乎没有大学生的城市。何来发展?

我对于阜阳市区的认识,仅限于乘火车往返老家,途径市区。最直观的感受,脏、乱、差。交通信号灯,形同虚设,因为有太多的三轮车乱闯,秩序混乱。交通规则的普及,需要教育,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当然,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中央政府以及省政府的战略与支持。而阜阳,在省内都得不到太多支持,更不要说中央了。犹如亚细亚的孤儿,阜阳的发展之路在何方?

近些年,阜阳已取得一点的进步。但是,就好比一个以往只能得20分的学生,现在得了50分,其实还没及格。进步需要有好老师,更要有自身渴望进步的自我动力,两者缺一不可。

介绍家乡的名人50个字?

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颍上(今安徽阜阳市颍上县)人。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后代。

齐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开始辅佐公子纠。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得到鲍叔牙推荐,担任国相,并被尊称为“仲父”。任职期间,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管仲故里位于今安徽阜阳市颍上县建颍乡管谷村。建有管鲍祠,是为纪念齐相管仲与齐大夫鲍叔牙的合祠,约500年前的明万历六年(1578年)时任县令屠隆重建,增祀鲍叔牙易名至今。

管鲍祠几经兴废,明末毁于兵乱,道光六年(1836年)邑人万如陵重修,咸丰年间再次毁于兵火,民国二十二年,时任县长重修。

安徽阜阳的历史?

阜阳历史悠久,名人辈出。这里是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故里,诗人嵇康的桑梓。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中欧阳修、曾巩、苏轼曾在这里为官多年。区内古迹遍布,人文蔚盛,交相辉映。颍州西湖历史上曾与杭州西湖齐名,颍上县小张庄和八里河南湖公园先后被联合国环境保护署命名为“全球500佳”。

历 史 沿 革

阜阳市历史悠久,人文蔚盛。历史上以颍州(今阜阳市区)为中心的南部开发较早。西周以后,在今阜阳境内即建立了妫姓的胡子国,临泉境内的沈子国,颍上境内的慎等。春秋战国时,又出现了太和原墙的原阳,倪邱的新,临泉的寝等县邑。由此地域概念逐渐形成。秦代始置汝阴县,汉属汝南郡。三国魏置阴郡。北魏孝昌四年(公元532年)置颍州,隋设汝阴郡,唐设颍州,宋设顺昌府,元属汝宁府,明属凤阳府。清为颍州府。清雍正十三年,颍州更名阜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阜阳地区专员公署,下辖八县一个行政办事处。

北部以亳州市为中心的区域,同样经历了氏族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商代为都城,“汤始居亳,从先王居”。春秋置焦邑、秦置谯县、领有今亳州境内的谯、城父,属泗水郡,汉属沛郡,东汉属沛国,三国设谯都,东晋属谯郡,北周始置亳州,隋复置谯郡,唐置谯郡,宋归淮南东路,元置归德府,明降州为县,后复升为州,清属颍州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亳州为阜阳地区下辖一个县,称亳县。一九八六年始改县为市,称亳州市,仍归属阜阳地区。

历史上颍、亳两州南北相望,随着封建政权更迭,而隶属不一,形成了两个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明代洪武六年(公元1372年),颍、亳二州首次并为统一版图,“省谯县入亳州,寻降亳州的亳县,属颍州”。弘治九年(公元1496)亳县复升为州,与颍州为颍州府,又降亳州为亳县,正式纳入颍州管辖之内,形成了东西四百里,南北七百里的广大地域。不仅包括今阜阳市、亳州市全境,而且含今六安地区霍丘县的大部分地界。

1998年,亳州市划出为省辖市,2000年,涡阳、蒙城、利辛三县划归亳州市管辖。今天阜阳市的辖区格局为三区、四县、一市。

地 理 概 况

阜阳市历史悠久,人文蔚盛。历史上以颍州(今阜阳市区)为中心的南部开发较早。西周以后,在今阜阳境内即建立了妫姓的胡子国,临泉境内的沈子国,颍上境内的慎等。春秋战国时,又出现了太和原墙的原阳,倪邱的新,临泉的寝等县邑。由此地域概念逐渐形成。秦代始置汝阴县,汉属汝南郡。三国魏置阴郡。北魏孝昌四年(公元532年)置颍州,隋设汝阴郡,唐设颍州,宋设顺昌府,元属汝宁府,明属凤阳府。清为颍州府。清雍正十三年,颍州更名阜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阜阳地区专员公署,下辖八县一个行政办事处。

北部以亳州市为中心的区域,同样经历了氏族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商代为都城,“汤始居亳,从先王居”。春秋置焦邑、秦置谯县、领有今亳州境内的谯、城父,属泗水郡,汉属沛郡,东汉属沛国,三国设谯都,东晋属谯郡,北周始置亳州,隋复置谯郡,唐置谯郡,宋归淮南东路,元置归德府,明降州为县,后复升为州,清属颍州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亳州为阜阳地区下辖一个县,称亳县。一九八六年始改县为市,称亳州市,仍归属阜阳地区。1998年,亳州市划出为省辖市,2000年,涡阳、蒙城、利辛三县划归亳州市管辖。今天阜阳市的辖区格局为三区、四县、一市。

历史上颍、亳两州南北相望,随着封建政权更迭,而隶属不一,形成了两个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明代洪武六年(公元1372年),颍、亳二州首次并为统一版图,“省谯县入亳州,寻降亳州的亳县,属颍州”。弘治九年(公元1496)亳县复升为州,与颍州为颍州府,又降亳州为亳县,正式纳入颍州管辖之内,形成了东西四百里,南北七百里的广大地域。不仅包括今阜阳市、亳州市全境,而且含今六安地区霍丘县的大部分地界。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