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山歌以后会消失吗?
谢大圣书童邀!
作为一位人文历史探索者,传统文化爱好者,对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歌,有特殊的感情。少儿时代,听着故乡的民歌成长,我的第一位老师元定育先生,就是关中民歌的传承者,可惜先生的梦,消失于那个特殊的年代,抱恨而终!
此时此际,看到这个问题,心中喜忧参半!喜的是客家山歌,依然在青山秀水间传音,忧的是这个问题,既然能提出来,想来已有隐忧——客家山歌存在传承的危机!文化底蕴深厚的关中民歌,歌词曲谱已经亡佚,清奇秀美的客家山歌,也存在亡佚的危险!
客家山歌,天籁之音,有《诗经》的逸风,善用比兴,即兴而歌,青山碧水间悠扬的歌声,富于泥土的清香,韵脚整齐,旋律优美,生动传神。客家山歌,题材广泛,历史悠久,继承了《诗经》的风格,受唐诗律绝和宋竹枝词的影响,吸收了南方民歌的优点,自成体系,特色卓异。
客家山歌,以号子、正板、四节八句、快板、叠板、五句板山歌为主,包括劳动、劝世、情歌、儿歌、猜调、小调、竹板歌等,曲调多样,一曲多词,以方言歌唱。回环曲折,形象鲜明,自然流畅,意境空灵,尤以情歌最为动人心弦。
“戏唱一半假,山歌句句真”,山谷清野间,以歌抒怀,调剂心情,解放精神,情真意切。感物即事,生动传神,抒情叙事,浑然一体,民族文化的瑰宝。客家山歌,流传地主要在赣南、粤东、闽西、广西、台湾,带有古代中原的民气。
世事轮转,沧海桑田,美好的事物不一定能持久,传统文化的瑰宝,不断消失!时过境迁,情随物转,乡愁渐行渐远,客家山歌要传承下去,必须要吸取关中民歌亡佚的教训!要整理和保存原腔原板的词曲资料,还需要有地方文化界重视,发现和扶持演艺人才,与时俱进。方言版可否进行部分普通话改进,以推进流通范围,注入新的活力?
五华客家山歌五句板词?
阿张伯
——五句板山歌
河背阿伯其姓张
七八十岁上岭岗
日日锻炼身板壮
边爬山来边唱歌
上岗下岌气脉长
上岗下岌气脉长
又降血压又降糖
气唔喘来咁健康
一餐爱食两碗饭
精神好过后生郎
精神好过后生郎
骑车上街逛商场
琳琅满目心情爽
看到脉个都想爱
买件衫来闹排场
买件衫来闹排场
穿等靓衫入厅堂
红光满面咁阳光
见人看到尽命笑
新衫穿等象新郎
山歌王
——即兴山歌 四句版
西山有个山歌王
歌王山歌肚里装
山歌一唱精神爽
一日唔唱肚难当
歌喉一唱四处扬
新老歌友来捧场
早晨唱到日头黄
嘴燥鼻敛才收场
什么是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中国民歌体裁中山歌类的一种。流行于广东东部的梅县、兴宁、五华、紫金,福建西部的上杭、宁化、清流、永定,江西南部的兴国、瑞金、永新等地,以及台湾北部的桃园、新竹、苗栗等地客家人聚居的地方。用客家方言演唱,故称“客家山歌”。客家山歌的内容广泛,语言朴素生动。歌词善用比兴,韵脚齐整。歌词句式为7字4句,每句为“2、2、3”的组合。词曲不固定,一般都是即兴编唱。可以一曲多词,反复演唱。中文名:客家山歌外文名:Hakka Mountain Folk Songs音乐类型:中国民歌山歌类体现文化:客家文化使用语言:客家语流行区域:广东、福建、江西、台湾等地 目录简介来源社会背景与历史因素传承与发展种类与腔调特点综述类别调式表现手法艺术特色感情浓烈、想象丰富形象鲜明、意境清新抒情叙事、浑然一体感物即事、自然流畅代表地区梅州永定中山深圳东莞(凤岗)歌曲赏析展开 简介来源社会背景与历史因素传承与发展种类与腔调特点综述类别调式表现手法艺术特色感情浓烈、想象丰富形象鲜明、意境清新抒情叙事、浑然一体感物即事、自然流畅代表地区梅州永定中山深圳东莞(凤岗)歌曲赏析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被称为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自唐代始,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主要流传于梅州、河源、惠州、赣州、汀州、韶关、清远各县以及广州的白云太和、越秀洪桥街、增城、从化,深圳的盐田、龙岗、石岩、观澜,东莞凤岗、清溪、樟木头,中山的五桂山、南朗,汕尾陆河,揭阳揭西,潮州饶平,广西的贺州、博白、陆川,海南儋州南丰,湖南炎陵、浏阳和台湾的苗栗、新竹、桃园等地及国内外客家人聚居地。经过不断发展,客家山歌吸引了世人的目光。2006年5月20日,梅州客家山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吟唱的山歌,它继承了《诗经》中的传统风格,受到唐诗律绝和竹枝词的重大影响,同时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久唱不衰。 客家山歌有劳动歌、劝世歌、行业歌、耍歌、逞歌、虚玄歌、拉翻歌、谜语歌和猜调、小调、竹板歌等。 各种歌词结构大致相同,每首四句,每句七字,逢一、二、四句多押平声韵。 她曲调丰富,大致有号子山歌、正板山歌、四句八节山歌、快板山歌、叠板山歌、五句板山歌等。 编辑本段来源 客家山歌是客家民歌中影响最大也最为重要的一种,它用客家方言吟唱,上承《诗经》的传统风格,继受唐诗律绝及后世竹枝词的重大影响,同时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自成体系,风格卓特。从题材内容看,包括了劳动歌、劝世歌、行业歌、耍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儿歌和猜调、小调、竹板歌等等。曲调丰富,主要有号子山歌和正板山歌、四句八节山歌、快板山歌、叠板山歌、五句板山歌等,旋律非常优美。各种歌词的结构大体相同,每首4句,每句7字,逢一、二、四句多押平声韵;善用比兴手法,尤以双关见长,语言生动通俗,押韵上口。 编辑本段社会背景与历史因素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它富有客家人的语言特色,形成民歌中的独立一支。客家人由于所处环境的关系,终日作业于田野山岭之间,并且男女俱出,没有“男子事于外,女子事于内”的严格差别。客家人的性格,大都简朴耐劳,很少慵惰浮夸之态,保存着古代中原人的风气。这些都颇和客家山歌的产生有点关系。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社会背景和历史源流。山歌之所以风行于客家地区,大约有下列四种原因: 第一,客家多分布于华东南各省山区地带,日常生活与“山”发生关系,而且客家风俗是妇女与男子同样担任着山间的各种操作,在长期的山间共同工作中,男女互相倾诉衷曲是预料中事,而山歌是有音韵的言词,比一般语言更能表达情意。 第二,客家因居住在山区地带,工作较为辛劳,一旦走到山上或原野谷中,不免感到心花怒放,而欲唱几首歌来发泄自己的感情。 第三,旧时客家因没有其他较为完备而普遍的民俗娱乐,平时抑制的情感不能获得适当的宣泄,而唱山歌正是一种大众化的娱乐,所以一般男女对它都有共同的喜爱。 第四,在客家社会里,旧礼教束缚很严,平常在家庭中或乡村里,男女之间保持严格的界限,除了夫妇关系,男女间的社交活动是非常稀少的。即使是夫妇之间,也很少有轻松的生活节目。由于在家里拘束过严,所以到了山间就好像精神得到了解放,所以会自然地唱起山歌来。 就客家山歌的内容和性质来说,大致可分为下列三种: 一是属于自我陶醉或自我发泄的,唱时未必有对象,有时可以单独一人随口哼几句 来调剂枯燥的心情。 二是属于男女间调情的山歌,这是客家山 歌的最主要部分。 三是属于戏谑性的歌谣,即男女之一方以戏谑态度先向对方唱一首山歌,对方如有反应则互相以山歌调闹讥讽对方,如无反 应,可知她(他)是一个老实可欺或不会唱山歌的人,那就更可以放任起来了。 属于自我陶醉的山歌: 食烟爱食两三筒,连妹爱连两三宗, 第一就要言语好,又要人才盖广东。 放下担子坐茶亭,敢唱山歌怕人。 阿歌好比诸葛亮,唔怕曹操百万兵。 属于戏谑性的山歌: 一阵雨来一阵风,看你衰鬼怕老公, 肚里心事唔敢讲,蛟子咬里(了)唔敢动。 摘茶阿妹真可怜,背囊拗得像梨圆, 茶头绕到茶尾转,几多辛苦做无钱。 衰鬼唔使紧嫌 ,你个命水还个歪。 一日三餐食唔饱,一年四季着草鞋。 属于情歌: 入山看见藤缠树,出山看见树缠藤, 藤生树死缠到死,树生藤死死也缠。 揽树开花花揽花,阿哥揽上妹揽下, 牵起衫尾等郎揽,等郎一揽再回家。 新买扇子七寸长,一心买来送情郎, 嘱咐情郎莫跌撇,两人睡目好拨凉。 河边杨柳嫩娇娇,拿起桨板等东潮, 阿哥 船妹 水,船浮水面任哥摇。 编辑本段传承与发展 客家山歌旋律优美,几乎所有曲调中都有颤音、滑音、倚音等装饰音,因而使旋律变得回环曲折、委婉动听。客家山歌有多种唱腔,包括松口原板山歌、梅县山歌、兴宁罗岗山歌、蕉岭长潭山歌、大埔西河山歌等。 客家山歌客家山歌题材广泛,意境含蓄,善用比兴手法,尤以双关见长,语言生动通俗,押韵上口。如:“郎有心来妹有心,铁杵磨成绣花针;郎系针来妹系线,针行三步线来寻。”这首山歌用比喻词“恰似”直接把男女不分离的恋情比作始终不曾分离过的针和线,通俗易懂,形象可见,情真意切,生动传神;“橄榄好食核唔圆,相思唔敢乱开言;哑子食着单只筷,心想成双口难言。”这首歌利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并带双关,用于抒发相思之情,诉说倾慕对方想与之结成一对夫妻但又难于开口,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乐昌山歌歌词?
客家山歌特出名,条条山歌有妹名;
条条山歌有妹份,一条冇妹唱唔成。
你有好歌唱起来,涯有好歌回得开;
自古山歌从口出,万千山歌用船载。
唱歌去哩望歌回,撑船去哩望船归;
手拿竹篙十二节,节节唱哩节节回。
要涯唱歌也唔难,山歌本子两三担;
今年唱哩都唔算,唱到明年月逢三。
唱歌唔爱咁多人,两人唱歌丁对丁;
两人唱歌团团转,好比吹笛拉胡琴。
唱歌要唱有情歌,打锣要打苏州锣;
恋郎要恋有情嘅,无情无义哪里冇?
唱就唱, 唱起日头对月光;
客家山歌的起源?
客家山歌是客家民歌中影响最大也最为重要的一种,它用客家方言吟唱,上承《诗经》的传统风格,继受唐诗律绝及后世竹枝词的重大影响,同时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自成体系,风格卓特。
从题材内容看,包括了劳动歌、劝世歌、行业歌、耍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儿歌和猜调、小调、竹板歌等等。
曲调丰富,主要有号子山歌和正板山歌、四句八节山歌、快板山歌、叠板山歌、五句板山歌等,旋律非常优美。各种歌词的结构大体相同,每首4句,每句7字,逢一、二、四句多押平声韵;善用比兴手法,尤以双关见长,语言生动通俗,押韵上口。 客家人在一次又一次的迁徙过程中,形成了“爱国爱乡,崇文重教,诚恳弘毅,团结包容,勤劳俭朴,开拓创新和刚柔相济”的文化心理和人文精神,这正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奋发图强优秀传统的精华所在。客家人的这些人文精神,在客家山歌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客家主体原是唐末五代两宋时期自中原和江淮一带移至闽、粤、赣交界的汉族平民和衣冠士族的后裔,拥有正统的中原士族血统。
因此他们承传了浓厚的中原文化意识,并且在心理上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优越感。
这种士族意识坚韧地潜伏在移民中并承传下来。
而经历了迁徙之痛和山区恶劣环境的磨练,更加锻造出客家人的坚毅。
为了生存,他们必须在困境中奋起;为了发展,他们必须提高自己的地位,以满足潜意识中的优越感。于是,流播南方的这些汉族人群,十分地崇文重教。
客家先民一方面以农耕生活为本,一方面通过发愤读书入仕。所以客家人中普遍存在着爱国爱乡、建功立业、谋求发展的意识。
这种意识使得客家人不仅对那些永存史册的英雄表现出无限的敬佩和爱戴,而且在自身的立身行事中,也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如山歌中所唱:“月光光,圆叮当;打日本,爱用枪;枪过难,用炸弹;炸弹贵,刀过利;刀过利,两三节”;“一生如同红蜡烛,有一分热发分光;建功立业传后世,生命虽短意义长”;“人生恰是一树梅,十一二月透雪开;不是梅树不怕冻,要为人间报春来”;“人生恰似一盏灯,时时添油日夜明,灯盏无油火自灭,人无志气就消沉。”
这类山歌不仅表现了客家人爱国爱乡的热情,而且用比喻的形式,以社会为己任,道出客家人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后人做人一定要树立宏志,才能奋起成大事。
为此,客家人常常教育后代:“人唔读书无文化,鸡毛上秤人看轻”;“秀才不怕长衫破,就怕肚里没点货。”
客家先民在长期的迁徙和奔波中,锻造形成了勤劳俭朴、敢于冒险、开拓创新的坚韧个性,以及务实乐观的精神特质。
这在客家山歌中也有充分的体现。
如“藤断自有篾来驳,船到滩头水路开”,就表现了客家人的乐观与理性。
“劝你唔使苦在心,愁切一多会伤身;莫舁别人来见贱,萦起毛辫做赢人”等,劝人宽心消愁,道出他们在逆境中的从容心态和乐观精神。
而一首“人道风吹花落地,侬要风吹花上枝,亲将黄蜡粘花去,到老终无花落时”,则把客家人乐观、积极、坚韧、执着的精神心理表现无余。 客家人的刚强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没有这种精神气质,就没有迁徙的毅力,没有披荆斩棘的勇气,没有五湖四海的开花散枝。
这种为生存抗争的刚毅精神,表现在其山歌之中,就是“又吹号筒又拿枪,咁多士兵不送丧。咁多官员做孝子,死到阴间心也凉。”视死如归,慷慨激昂。而“口唱山歌脚唔停,歌声飞入半天云。心雄唔怕天作孽,丰收全靠火样情”,表现的则是迎接命运的挑战,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连“天”都可置之不理的大无畏气概。至于表现自强不息的山歌,也比比皆是:“腊梅唔怕霜雪打,霜雪越打花越开”、“有心唔怕漂江水,竹枝当桨叶当舟”。同时,包容、平和、圆通也是客家人的一大特点,表现在客家山歌中,就是表达的婉转含蓄和语调的柔美和谐。如“做月要做十五月,做春要做四时春,做雨要做连绵雨,做人要做有情人”;“枯木还有逢春日,人无两度转少年”。在比兴和双关中,蕴涵着他们刚中见柔的丰富性情。 客家山歌之于客家人的族群心理和精神传统,是一种深刻而优美的艺术体现。了解和体会客家人及其文化风貌,欣赏客家山歌是一种最为便捷和有效的手段。客家山歌相关的资讯可查看参考资料链接。
在你老家,太阳的方言叫什么?有几种叫法?
在我们老家,对太阳的称呼,大概有这么几种,一种是老人们的称呼,叫阳婆婆、阳婆、日头、日。一种是年轻人们的称呼,太阳。不过,入乡随俗,大多数人只要在老家,还是按原来的叫法。
年轻人容易接受新事物,一旦在学校、社会上学到一些新的说法,他们就会改变,认为过去的说法太偏执,没有道理,也不好听。而老人们不然。
老家的人们称太阳为阳婆、阳婆婆、日头、日。有时因时间、地点不同,称呼上也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
1,遇到睡懒觉的孩子,父母亲会说:“阳婆婆都嗮到屁股了,还不起来?”
2,生产队时期,队长有时会对那些极个别懒惰迟到的社员斥责说:“阳婆一丈高了,你妈个灰个泡才起炕。你啊(人家)别人锄地早就锄了个来回,你才刚进地里。你叫俺咋给你记工分嘞?”
3,我们小时候经常上山割草,因为得给家里养的羊准备冬储的食物干草。为了多割草,有时候就忘了时间。这时候,有小伙伴会提醒说:“哎!阳婆快落(lao)了,咱们回家还得走好几里地嘞,把草捆好快回哇。”
4,北方的冬天,早晨很冷。农民们会说:阳婆出工,冻死逑愣(意思是脑子不太灵敏的人)。
5,农村谚语:日落千条线,隔天雨就现。意思是说,太阳落山时,晚霞的霞光非常生硬、像直线一样,第二天或第三天就会有大雨出现。
6,有时候到别人家串门,主人还在炕上睡着没起,有人就会半开玩笑地骂道:“日头一杆子高了,阳婆都贴到屁股门子了,你个灰个泡咋还不起炕嘞?你妈的懒得筋疼嘞!”(暗示着你这么懒的人哪有好日子过)。
由此又想到几个农村的方言土语。
比如鞋,当地人不念xié,而是念hai。发音同样是二声,阳平。高中的时候,一个教政治经济学的广西老师,是清华大学肄业生,姓牟。他说鞋的时候,也念hai。这和我们当地土语发音出奇地一致。
下来,当地人不念xià lái,而是念hà lái。把生母x换成了h,把韵母ia换成了ái。其实,这和湖南人把黄洋界念成黄洋盖(gài)是同样的道理。
记得年轻时候粗浅地接触过一种学问,叫训诂学。它的研究对象,就是以中国古代书面语言为内容的专门学问,其中就有关于各地方言土语有什么联系的论述。其中有一位佼佼者,是一位民主党派人士。确切的名字忘了,恍惚记得是许嘉璐先生。
我们过去总是说:十里不同语,百里不同俗。其实,不管离着千里万里,总有一些细微的联系割不断、撕不开。从训诂学看来,华夏民族在几千年繁衍生息的过程中,不管隔着千山万水,都有一些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我只是粗略地接触过这方面的东西,并没有认真看过这些书。如果有朋友对训诂学有深刻研究,或许能把这些各地农村的方言土语串起来,也可以把许多地方的方言土语之间的内在联系解读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