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礼仪式步骤?
1.正衣冠。 古人云:“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整。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衣冠整洁方能展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气概,也是让孩子们知书明理的第一步。在主持人的引领下,孩子们大声喊道:“冠必正,纽必结”,并自正衣冠。
2.盥洗净手。 盥洗双手,净手静心,用勤劳的双手推开知识的大门,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立志求学,心无旁骛。
3.拜师礼。 一拜至圣先师孔老夫子,修身治国平天下, 二拜“启蒙老师,诲人不倦。育我成长,如父似母。”怀着感激之情敬老师,感谢老师启蒙之恩。
4.朱砂启智。 “朱砂启智”又称“开天眼”。“痣”通“智”,意为开启智慧,以此寄托美好的愿望。
5.击鼓明志。“鸣”通“明”,“鸣志”即“明志”,击鼓声音越响,志向就越远大。曾校长和学生代表击鼓三声,明志立誓,同学们在鼓声中铭记校训,立志成才
6.开笔破蒙。写字、识字是学习文化的第一步。开笔礼上,孩子们饱蘸浓墨,写下简单而意义深远的“人”字,“一撇一捺写成人,一生一世学做人”,期盼孩子们正地立身,做一名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冠必正纽必洁袜是什么?
古人出门的时候很讲究着装,其中就有“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的着装要求出自弟子规。 ...
弟子规冠必正到勿生戚哪一段注解?
一、“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意思是:帽子一定要带正,衣服的纽扣要结整齐,袜子和鞋子要穿整齐。二、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意思是: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方面不如他人,心里不必难过,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物质上的这些享受够用就好,知足才是真正的富。冠必正的下一句是什么?
冠必正的下一句
纽必结
弟子规
[ 清朝·李毓秀 ]
······
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
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
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
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
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
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
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
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
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
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
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
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
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
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
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
后有急,借不难。
凡出言,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
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
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
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
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
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
不关己,莫闲管。
见人善,即思齐。
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
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
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
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
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
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
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
倘掩饰,增一辜。
凡是人,皆须爱。
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
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
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
人所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
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
人不安,勿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
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
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
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
过不规,道两亏。
凡取与,贵分晓。
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
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
报怨短,报恩长。
待婢仆,身贵端。
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
理服人,方无言。
同是人,类不齐。
流俗众,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
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
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
小人进,百事坏。
不力行,但学文。
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
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
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
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
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
就人问,求确义。
房室清,墙壁净。
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
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
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
有缺坏,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
蔽聪明,坏心志。
勿自暴,勿自弃。
圣与贤,可驯致。
衣着容貌《弟子规》“冠什么,钮什么,袜与什么具什么?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意思是:戴帽子时,一定要把帽子带正,衣服的纽扣一定要扣好。穿上袜子和鞋子,要把鞋带绑禁紧。脱下的帽子,衣服,要放在固定的位置。不要胡乱丢放,导致家里环境肮脏零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