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剧文化 正文

左右为难歌词表达了什么意思

发红包朋友不收什么意思?是我觉得随意收别人的红包不妥。带着孩子出外打工,说我没有女儿,却真的不忍接受发来的红包,阿丽靠做家政、上门照顾患病老人维持生计,她经常向我倾吐一些身边的不愉快。只能干些给她打打下手的事情,筹钱、找医生、做决定,陪床的也只有她和小弟、小弟媳轮换。大弟和弟媳一次没露面。外人眼里的两个男丁、家里的顶梁柱。阿丽还不敢和...

左右为难歌词表达了什么意思,发红包朋友不收什么意思?

我就很少收别人的红包。

俗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不是自己多高尚,是我觉得随意收别人的红包不妥。

这几年,由于家中变故,给我发红包最多的还是村里的乡亲,因为我们现在住的很散乱,平日大家很难聚在一起,那些曾和我相处很好的朋友,总会以各种借口给我发个红包。

冬天到了,和我谈得来的一个在外地的本村小媳妇,打电话和我说:“婶婶,给你发个红包,去买两双鞋子穿吧!”红包没收,但我却从头到脚感到温暖了许多。她两个儿子,收入很低,我怎能给她增加额外的负担?

有一个邻居,丈夫去世了,带着孩子出外打工,今年母亲节的时候,硬是给我发了个红包,说我没有女儿,全当是作为晚辈对自己的一份孝心,孤儿寡母的,已经很苦了,我无力相助,又怎能去收她的红包?退回以后,她又发了过来,我只好收下,几天以后,我去买了东西,去看望了她九十多岁高龄的母亲。

我婆家这边的一个侄女,那年,中秋节在外地,也给我发了一个红包,说是过节了,没能回来,让我买些好吃的犒劳犒劳自己,我骗她说,我手机没用微信支付,无法接收,她们夫妻在外跑车,风餐露宿的,接收了她们的心意,却真的不忍接受发来的红包。

前几天,一个在外地的本家嫂嫂,问我的腿现在怎样了?随即也发了一个红包,让我先买点药吃着缓解一下,我告诉她不用吃药了,她一辈子都很节俭,很少舍得为自己花过钱,我更不能接受她的红包。

春节的时候,我也拒收了媳妇给我发来的红包,她看我不收,最后直接把现金放到了我的枕头下,到离开以后才发信告诉我。

我今生收的最快的一次,就是除夕那天,头条系统给我发的红包,钱虽然不多,但是,我很喜欢,那是自己的心血,也是头条对我的支持和肯定。

拒收别人的红包,不是因为清高,更不会嫌少,只是觉得每个人都不容易,收了会心里不安。

什么叫做感恩?

1

看到这个题目,我特地查了一下这个词儿的意思。

查的结果是,“感恩”是个舶来词,牛津字典定义为:“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

我认为,每一个具有正常情感和思维的人都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

尤其对父母。

对父母不好的人不可交,因为他们对待别人一定不会好。

想到这里,我的脑海里一下子闪现出一个人。

2

她是我的一个文友,我叫她阿丽。

阿丽今年五十岁,丈夫几年前因癌症去世,留下一儿一女。

女儿上大学,儿子上高中。

目前,阿丽靠做家政、上门照顾患病老人维持生计,日子过得比较艰难。

我和阿丽素不相识,只是一个偶然的机会通过网络成为好友,并在慢慢地接触中逐步熟悉,相互信任。

她经常向我倾吐一些身边的不愉快,我也经常开导她。

比如最近,她遇到了一连串的麻烦事儿,她和我说话时,我明显听到她的声音都有哭腔,都在颤抖。

我很难过。

3

原来,她的父亲查出直肠癌,医生说已经是晚期,无法手术,目前靠着化疗延长寿命。

因为我的父亲也是癌症,已经去世好多年了。

从治病到去世的几年间,我经历了人世间所有的无奈、崩溃、绝望、不舍,看尽了人间的凉薄和寡情。

对于阿丽的遭遇,我感同身受。

阿丽的父母亲都七十多岁了,农村的老人由于年轻时务农,受累多,所以苍老的十分不像样子。

母亲的身体也不好,父亲住院期间,只能干些给她打打下手的事情。

筹钱、找医生、做决定,只有阿丽一人张罗。

两个弟弟一分钱没拿。

在父亲住院的二十多天里,陪床的也只有她和小弟、小弟媳轮换。

陪病人是一件十分消耗体力和精力的事情。

很快,阿丽感到心力交瘁,力不从心。

想让大弟来帮一下忙,大弟和弟媳一次没露面。

因为小弟付出相对较多,所以一直有情绪,在攀比。

看吧,外人眼里的两个男丁、家里的顶梁柱,此刻没有一个真正顶用。

阿丽还不敢和父亲说,怕影响父亲的情绪,只能一个人默默地扛着。

但阿丽隐约感觉,父亲什么都明白,只是不说出来。

目前,父亲出院,在老家休养。

4

两个弟弟,正值壮年,想当初父母都给他们盖了新房,娶了媳妇,村里每年还定期分钱。

但是,却没有一个愿意拿出钱为父亲治病,也没有一个照顾父亲的日常起居。

阿丽想把父亲接到自己家里,照顾父亲终老。 但两个弟弟还嫌脸面上难看,并不情愿父亲跟着阿丽。

于是,阿丽左右为难,非常痛苦。

我说,要不你就找一下族人中比较有威望的长者,调解一下,或者出钱,或者出力。

阿丽说,如果那样做,估计连小弟弟也不会再管父母了。

我气得浑身发抖,听都听不下去。

我只想说,这样的儿子,养他们做什么?

早知道这样的不孝,是不是该在襁褓中掐死?

于是,我又想起了感恩这个词儿。

我想起了《诗经》里所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意思是:可怜我的父母啊,如此劳苦地养育我。

父母辛劳一生为儿女,到头来,却落得了如此下场。

不知道,我们是应该为父母悲哀,还是为这些不孝的子女感到悲哀。

其实,当父母年老体弱,作为子女的我们能做的,远比我们想象中多。

而父母要求的,也远比我们想象中少。

就像阿丽的父亲,心里像明镜一样,却不说一句不满意的话,依然为儿子们保留颜面。

可怜天下父母心!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意思是说: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的刮动它的枝叶,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

很多儿女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早已经亡故了。

所以,为人子女,一定要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有实际意义的事情,不要等到父母离去,再呼天抢地给别人看,空落一个孝子的名声。

要知道:人在做,天在看!

关注林梢雁,更多精彩,么么哒

唐玄宗李隆基到底有多风流?

李隆基有名有姓的妃子多达三十七位,这些妃子一共为他生下了三十七个儿子和二十九个女儿,从数量上来说,李隆基不可谓不风流,不过他的风流可不止于此。那么李隆基究竟有多风流,他又是怎么风流的呢?

李隆基出生于685年,他的父亲是六味地黄丸李旦,母亲窦德妃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因为诅咒武则天而被处死,而且他还曾长期被软禁在皇宫,所以他的童年其实并不幸福。

708年,李隆基以临淄王的身份到潞州担任别驾。别驾这个官职看似不大,但唐朝只能由皇族成员担任,虽然不怎么管事,但是刺史也要看他的眼色行事。所以说,李隆基在潞州的日子肯定要比在京城好过得多。

李隆基在去到潞州之前,已经有好几个老婆了,就比如说后来的王皇后和刘华妃。在来到潞州之后,由于李隆基没有了约束,所以他的生活很好,他不但修建了豪华的府邸和后花园,还尤其喜欢到民间游玩。

一、李隆基的年轻老婆赵丽妃和武惠妃。

大约就是在708年的时候,李隆基在潞州当地游玩,遇到了一个姓赵的歌女,她长得美丽动人,而且能歌善舞,十分讨人喜欢。所以李隆基就将这个歌女纳为侧室,安置在潞州一处别墅中,后来为李隆基生下了儿子李瑛。

这位歌女赵氏就是后来的赵丽妃,她嫁给李隆基的时候大约只有十四岁左右。

赵丽妃非常受李隆基喜爱,在李隆基成为皇帝之后不久,他就封赵丽妃三妃之一,而且还封她的儿子李瑛为太子,她的父亲和兄弟也因此鸡犬升天,都入朝为官。

不过赵丽妃虽然受宠,但是随着武惠妃的崛起,赵丽妃和皇甫德仪等曾经受宠的妃子也相继受到李隆基冷遇。

武惠妃出生于699年,是武则天侄孙女,定王武攸止的女儿。因为武攸止死得早,所以武惠妃就被武则天接到宫中抚养,很受宠爱。

李隆基于712年登基称之后,在宫中遇到了武惠妃,被她的美丽动人所吸引。武惠妃那时候虽然只有十三岁,但因为她是武氏族人的原因,所以她性情乖巧,特别善于逢迎人,所以李隆基很喜欢她,就把她纳为妃子。

随着武惠妃的逐渐长大,她也越发亭亭玉立,李隆基也越来越喜欢她,把她当做心头肉一样对待。

李隆基有多宠爱武惠妃呢?

那时候王皇后因为无法生子,所以李隆基不喜欢她,所以就刻意抬高武惠妃的地位,不但将其封为三妃之首,让她成为实际上的皇后,而且武惠妃所有的吃穿用度和出行的仪式都跟皇后一模一样。

武惠妃先后为四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其中一个儿子叫李瑁,她就是杨贵妃的老公,这个我们后面再说。

因为武惠妃被李隆基所宠信,致使其他三位失宠的妃子赵丽妃,皇甫德仪和刘才人的几个儿子十分不满,说了很多武惠妃的坏话。武惠妃决定报复,于是对李隆基近谗言说太子李瑛伙同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谋反。

李隆基不爱儿子爱美女,他居然不听信大臣们的劝谏,而是一意孤行这三个儿子全部废为庶人。不久之后,李隆基的这三个儿子就莫名其妙地去世了。

不过武惠妃做了坏事之后,良心开始有些不安,天天做噩梦,结果被活活吓死了,死时只有三十八岁。李隆基对武惠妃的死十分伤心,于是追封她为皇后。

后来,李瑛,李瑶和李琚的死因被确认是武惠妃所谓,李隆基依然没有改变追封武惠妃为皇后的旨意,可见李隆基还真是个情种。

二、身份变换出人意料的杨玉环。

武惠妃死后,李隆基一度很消沉,而且郁郁寡欢,虽然后宫三千,但是没有一个看得上眼的。有巴结李隆基的大臣就说,杨玉环姿色上佳,可以接到宫中,这句话立马就让李隆基的心开始骚动起来。

杨玉环出生于719年,比李隆基小三十四岁,她的父亲是齐国公杨玄琰,哥哥是后来的宰相杨国忠,也算得上是出生名门。

杨玉环十几岁的时候就长得亭亭玉立,在一次宴会上被李瑁一见钟情。后来在武惠妃的要求下,李隆基亲自赐婚,让杨玉环嫁给了自己最喜欢的儿子儿子李瑁,当时杨玉环只有十四岁。

737年武惠妃死后不久,因为大臣的推荐,李隆基强行将杨玉环接到宫中。不过这事毕竟不光彩,所以李隆基一直没有给杨贵妃封号。

但即便如此,李隆基还是承受着舆论的巨大压力,所以他在740年的时候,以向母亲窦德妃祈福为名义让杨玉环在道观中出家,法号太真。这个做法其实就是得了李治和武则天的真传,看来李隆基为了得到美人还真是动了脑筋的。

745年,李隆基开始迫不及待地想要完全得到杨玉环了,于是他就先是将韦昭训的漂亮女儿封为寿王李瑁的王妃,然后心安理得地将杨玉环封为贵妃,同时还废掉了王皇后,所以杨贵妃就是实际上的皇后。

而李瑁那时候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就犹如把他扒光了衣服拉到街上巡游一般,简直是奇耻大辱。

更为难受的是,李瑁对杨玉环是有很深的感情的,眼巴巴地看着心爱的女人离开自己,还无法反抗,是很憋屈的一件事。

但不管怎么说,李隆基在得到了杨玉环之后,为了博取杨玉环的欢心,李隆基也算是出手阔绰的。

杨玉环喜欢吃荔枝,李隆基就专门修建了一条从岭南到京城的长达几千里的道路,专门为杨玉环运送荔枝;杨玉环爱穿着打扮,李隆基就组建了一个由七百名顶尖裁缝组成的服装团队,专门为杨玉环定制衣服。

因为杨玉环受李隆基宠爱的原因,她的家人全部成为了当朝权贵,几个姐姐先后被封为夫人,堂哥杨国忠甚至还当上了宰相!

杨玉环得宠二十余年,李隆基依然还觉得自己做得不够,于是又配合杨玉环,让安禄山给她当儿子,还特意杨玉环为安禄山举行“洗三礼”(母亲给儿子洗澡)。

不过安禄山也正是借助献媚于杨玉环,最终成功麻痹了李隆基,他积极发展势力并最终发起安史之乱,这才有了杨玉环被处死在马嵬驿的事件发生。

其实安禄山的造反是有预兆了,很多大臣都提醒过李隆基,但是他为了一个女人而选择视而不见,结果造成杨玉环被杀死,自己也丢了皇位,可见他是多么风流!

三,李隆基的姐妹花老婆。

除了上面说的几位妃子之外,李隆基还娶过一对姐妹花,她们是崔湜的一双女儿,也是生得漂亮动人,因为崔湜犯罪被刺死,她们因此被罚没到宫中,后来被刚登上皇位的李隆基得到,但是李隆基并没有封她们为妃子,可能跟她们的罪人家属身份有关。

四、李隆基的民间老婆江采萍。

737年武惠妃去世之后,李隆基除了打杨贵妃的主力之外,还曾派遣高力士到湖广和两粤选美。高力士四处打探美女,最终找到了绝世美人江采萍。

江采萍是福建莆田人,长得好看,很有才学,吟诗作画样样拿手,在当地的名气很大,是当地男人心中的梦中情人。

江采萍性情娴静高雅,特别喜欢梅花,常以梅花明志,还以晋朝才女谢道韫为榜样。很显然,江采萍这样的人是非一般男子可以得到的,所以到她二十多岁的时候,依然没有出嫁。

高力士在得知江采萍才貌双绝之后,便将其带到宫中。那时候李隆基的妃子们个个都是浓妆艳抹,对李隆基也是阿谀奉承,唯有江采萍淡妆素抹,清爽宜人。

所以,对于李隆基来说,江采萍这样的女子他还是第一次见,于是对其十分宠爱,还封她为正一品的梅妃。

为了讨好梅妃,李隆基在宫中种了许许多多的梅树,梅妃整日在梅树下读书写字,吟诗作赋,她还时常徘徊在梅树间,一举一动温婉娴雅,让李隆基对其无法自拔,他一度因为宠爱梅妃而遭到杨贵妃的嫉妒。

据说,李隆基有一次与梅妃在一起,杨贵妃得知消息后赶来,李隆基慌忙之中将梅妃藏起来,故意不让杨贵妃看见。但是杨贵妃不依不饶,非要把梅妃揪出来,李隆基一怒之下将杨贵妃送回了娘家,这也是杨贵妃第一次出宫。

不过梅妃后来还是因为杨贵妃的原因而被打入冷宫,李隆基很思念梅妃,曾写诗让人偷偷去送给她,但是倔强的梅妃认为自己遭受到了侮辱,所以坚辞不受。

安史之乱中,李隆基在逃离长安的时候,因为慌忙而忘记把梅妃带上,后来他突然想起了梅妃,又花重金派人去长安寻找她,但得到的却是梅妃死于乱军之中的消息。

后来,有人找到了梅妃的尸骨,李隆基因为悲伤而放声大哭,下令以妃礼将其下葬,并且自写下祭文,还在江采萍坟墓四周种下了许多梅树。

五、李隆基的洋妃子曹野那姬。

这位洋妃子曹野那姬就是李隆基小女儿寿安公主的母亲。

曹野那姬其实是曹国人,曹氏昭武九姓之一,是中亚地区的粟特人进入我国甘肃地区之后改的姓氏。

因为曹国弱小,所以在历史上曾不断向中原王朝进贡美女以寻求庇护,而且在唐玄宗时期的次数尤其多,所以曹野那姬成为唐玄宗的妃子是极有可能的。

唐玄宗起初之所以同意纳曹野那姬为妃子,可能是出于她的美貌,但是曹野那姬在入宫不到九个月的时候就生下了寿安公主,这让唐玄宗很不开心,所以他拒绝封寿安公主为公主,直到唐代宗时期她才被封为公主。

曹野那姬因为生下了不足月的女儿,所以唐玄宗便称她为虫娘,还让她穿着道教的服装在宫中主持道观。所以说,曹野那姬只是李隆基尝鲜的,当他尝到苦果之后,就果断将她给抛弃了。

李隆基确实是个风流天子,美女,才女,民女,姐妹花,洋女人,他都喜欢。只要是李隆基喜欢的女人,他就一定要得到,而且他还愿意为女人花钱,也很愿意花心思博取女人的欢心。

极简生活是怎样的生活方式?

每天8小时下班回来,家里杂乱的环境,影响的心情实在是糟透了。最近看了美国作家梭罗独自搬到瓦尔登湖畔的小木屋生活了2年,并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一个人能满足于基本生活所需,便可以更从容、更充实地享受人生”。

这种“梭罗精神”最近真的是很红火,所以这种极简主义“极简主义”(Minimalist)就是通过扔掉生活中不必要的东西来发现和找到你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

其实我们内心里面所希望的极简主义生活,就是逃离名为物欲的牢笼。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很多人都是极简主义者,其中最著名的人物是乔布斯1998年到2010年十多年间,不同场合拍摄的照片里,他永远是标志性的黑上衣+牛仔裤。

他的家里也很积极,只有一张照片,一盏桌灯,一把椅子和一张床,几乎没有什么家具,乔布斯一生都奉行“少即是多”(Less is more)而且他的后继者马克·扎克伯格。的橱柜里面也是非常颜色单调和朴素的衣服在他的衣橱里面满满一排全是灰色T恤加帽衫。

这样的衣服确实是挺省事的,至少我们在搭配方面就省了很多的事。

他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尽量不做任何对于社会毫无贡献的决定,其实这是基于心理学的理论基础的,每天决定吃什么,穿什么这类小事,不断重复就会消耗能量。

我有个朋友说乔布斯和肖战的例子都特别的极端,他们几十年穿同一件衣服也是特别的极简,但是我却不想践行,那么有没有其他比较方便的法门呢?有个很简单的方法,那就是扔东西。

比如说我们可以坚持扔东西,日本的一个祖博主佐佐木文雄他曾经是一个宅男,家里到处都是书,零食和其他杂物,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但是他通过定期的扔东西,一口气扔掉98%%的东西之后佐佐木感觉自己的心境豁然开朗,家里变得整洁干净,生活也变得简单许多,现在,他的衣柜只需要,4件T恤,4双袜子,3件衬衫,5双鞋子,吃饭一副碗筷,一套餐具足矣。

佐佐木感叹道:“收集不同物品并不能带来满足感,反而会觉得生活里缺少了什么”。

人心总是不满足的,倒不如主动切断这些物欲,由外而内地让自己回归本真。

一、懂得舍弃,才有收获

极简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有时候两者互相影响,互为补充。

不光我们平常的人是这样,在娱乐圈也有一些人在坚持自己的道路,比如说梁朝伟他是出了名的不喜欢社交。

有一次张国荣就曾这样说过:“伟仔是一个很怪的人,我、王菲等一帮朋友经常在他家打牌,大家玩得不亦乐乎,只有伟仔不参加,他竟然一个人躲在一旁喝茶”。一拍完戏,大家出去喝酒唱歌, 梁朝伟 却总是一句:“你们玩,我回家”。

所以更多的时候梁朝伟就是这样的享受自己的孤独的世界,连夫人刘嘉玲也只能是各忙各的,他喜欢独自看书看星星,自己去公园看雪景或者是画画,感受艺术和生活,同时他也参加禅修班,去挖掘内在的自己,这样的人能够更专注于演戏,将自己与角色相容。

同时陈道明也是曾经迷恋于名利场,最后他遇到钱钟书,有一次去钱先生家里做客,才发现没有电话和电视,只有满屋子的书籍。

钱钟书待客,夫人杨绛就在旁看书,陈道明忽然之间好像明白了什么:“在文化的面前,学问面前,自己那点名气连屁都不是”,明白自己的渺小,才能看到世界的伟大。

从此陈道明砍掉了很多的社交时间,都把这些时间来提升自己,陪伴家人,他沉浸在读书当中和艺术当中,即使是外出拍戏,也总是带着一大本书在路上和休息的时间就看书。

他很喜欢弹琴,吹萨克斯,弹手风琴。培养出了很多的有意义的兴趣和爱好。

有舍才有得嘛,有人说人到中年就必须扔掉4样东西:没意义的酒局,不爱你的人看不起你的亲戚和虚情假意的朋友。

二、断舍离,不持有之道才是高级的生活。

日本的一个生活收纳师,山下英子提出了一个概念:“断、舍、离”。

断:断绝不需要的舍:舍弃多余的离:脱离执着

很多人都不会极简主义,虽然他很向往,所以这里就给大家列出一个行使极简的最好的方法,可以供大家参考,其实这些方法都是网上大部分都流行的

只是实践的人少而已。

1、欲望极简

不盲目的跟风了解自己,真正的需要,只有真正需要的东西才去做,比如健身健康饮食,读书,照顾家人。

2、精神极简

生命有限,我们一定要专注于自己想从事的活动,比如画画,跳舞,书法等,充分提高学习技能,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盲目的从事与你梦想无关的事情上,那些都是可以放弃和拒绝的。

3、物质极简

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就不买,买的东西一定是自己必须的,并且要充分的使用它,不用残次品和便宜货,将自己家中超过一年的东西都丢弃。

4、信息极简

减少社交网络和即时通讯,少看微博朋友圈,远离互联网最好避免信息打搅,不关注与自己无关的那些信息。更加注重现实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5、表达极简

说话写东西都尽可能简单直接清楚,反而不要啰里叨叨,啰里八嗦,训练自己短时间内抓住重点的能力。

说话时尽量逻辑清楚,有条理,一针见血,开门见山。

6、生活极简

崇尚慢生活,选择简单的社交放弃,无论社交那些没用的人就放弃吧,穿着简洁干净舒适,不发烧不要吃那些垃圾食品或者是有添加剂的食品,最好喝白开水和果汁,多吃水果,尽量不喝那些碳酸饮料或者是买的那些有添加剂的果汁。

极简主义是一种健康的生活,其实它也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是展现了自己对人生的自信。

愿你在物欲横流的世界,找到真正的自己。

别忘了我是潇湘剑儿,愿你的生活从此过得简单。

汉字为什么多音多词而不能一字一音一义对应?

“汉字为什么多音多词而不能一字一音一义对应?”

这个事儿,其实蛮复杂的。

不过有一条可以确定,拼音文字里,也并非绝对是“一字一音一义”。

比如,汉语里所说的“人”,在英语里,就有“people”“person”“man”“Human bing”等多种说法。当然,这几个词的含义有相通之处但也有所区别。

曾经听一位极有学问的老先生说,他对狄更斯《双城记》的汉译本很不满意。他举例说,英语“horse”有16种含义,大多是俚语,大概译者只知道“马”这一种含义,于是书中对这个词就译得“马马虎虎”了。

总之,几乎所有文字,真正做到“一字一音一义”是不可能的, “一义多字”或“一字多义”都在所难免。再说,即便同是英语,英音和美音也有不小差异,“一字多音”也是有的。

相对来说,汉字,与拼音文字比较,确实“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的现象要普遍的多。

汉代的许慎的《说文解字》,收录当时几乎的全部汉字10516个,包括小篆体异体字和古文。

《康熙字典》,收录汉字47043个,据称绝无遗漏。

现在,大概属中信字库收录汉字最全,共9万多个,这差不多是古今所有汉字的总数了。

但是,中国人在日常生活里,根本用不到这么多字。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录7000个汉字,是在原有《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收录的6196个汉字基础上增订而成。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录3500个汉字,包括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

中国小学毕业,大约能学会3000左右汉字,实际上不止。中学毕业,大概能学会将近5000个汉字,包括现在很少用到的古汉字。

其实,中国人的日常,认识《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2500个常用字,已可“走遍天下”,这是说国内啊。把另外1000个次常用字也认识了,读书学习都不成问题,不认识的就去查字典。

拼音文字,不断通过新造字来适应外界事物和语言的变化。英语,现在超过100万个词汇。其他如法、德、俄、西班牙、葡萄牙等大语种,词汇总量也差不多。

造成这种词汇量上巨大差距的原因之一,不能不说汉字的“一字多音、一字多义”起到了重要作用。

汉字为何“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的特点更鲜明呢?

这与汉字是同源且表意为主的语素文字有关。

世界上最初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中国、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印度,都是如此。

人类,经历过“结绳记事”阶段,又演化为图画记事。

唐兰先生,曾经比较过原始岩窟里人射鹿的图画。他说,图画记录“人射鹿”这件事,比用文字记载要方便易懂。但是,一些抽象的事物事情,是比较难于用图画记载和表达的,这时候,就产生了文字。

比如,汉字里的“人”,其实是侧面人形的“图画”。但是,成年男人怎么表达呢?于是造出了“大”字。“大”的本义,是“大男人”。

后来,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经过闪族和腓尼基人的改造,向表音的方向发展了,逐渐形成了拼音文字,也就是以后所有拼音文字的“祖先”。

古印度文字,随着哈拉巴文明莫名其妙的消失,也就消失了。

汉字,则始终按照表意的方向发展,一直到今天。因此,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原生文明同源文字。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中国字,分为“文”和“字”两个阶段。“文”,是“依类象形”阶段,也就是类如图画的象形阶段;“字”,是“形声相益”阶段,是在象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高的阶段。

“文”与“字”合起来,就构成了汉字的主体。

甲骨文,已经是成熟文字。不算族徽人名地名等特殊用字,目前解读的1500个左右甲骨文字,“依类象形”的图画文字,占百分之六十五以上;“形声相益”的形声字,占百分之三十五以下。

人们的实践每天都在进行,很多新的事情需要用语言表达,也需要用文字记录。已有文字不够用,肯定是很现实的矛盾。

这一矛盾,都通过造新字来解决,不很现实。因此,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引申”原有的文字,来表达新的含义。

比如,“中”,在甲骨文里的本义,是“旂”,一种带飘带挂铃铛的“旗帜”,用以表示族属、权力和势力范围。这种“旂”,插于一族一部落所辖范围的中央,因而,“中”就别引申为“中央之中”。

这是“中”的第一个“引申义”。

因为“中央之中”,据周围等长,于是有了“不偏不倚”的引申义,这就是“中庸之中”“中和之中”的新的引申义。

再后来,从“中”的“不偏不倚”、平衡、稳定的含义中,又有了“中的之中”的引申义。

等等等等。

“引申”,是“一字多义”的重要原因。

英语里的“cool”,主要含义是凉爽的、冷静的形容词。上个世纪下半叶开始,美国青年更多地用这个词表示“孤傲”“冷僻”“有个性”。在中国,把这个词音译为“酷”。这个音法,使汉字“酷”,有了新的引申义,以致有了“酷毙了”“帅呆了”的新生语言。

另外,“假借”也是“一字多义”的重要原因。

“假借”,有“无本字的假借”,比如,古代语气词“耳”,是假借“耳朵之耳”;有“本字后造的假借”,如,表示说话的“谓”,原来假借“胃”字,至晚秦代才新造了“谓”字;还有“本有本字的假借”,如,“艸”是本字,后来假借了表示栎树果实的“草”字,后来“草”反倒成了“正字”。

还说到“中”字,“衷”是其假借字,“由衷”,原来是“由中”;“折中”也作“折衷”。

国外的“圣书字”和楔形文字里,假借的现象同样很普遍。只不过在形成拼音文字后这种现象消失了。

汉语中的“歇后语”和密语中的“谐音原则”,实际上是汉字假借的语音依据。

比如说,“外甥打灯笼——照舅(照旧)”;金庸《鹿鼎记》常用的一句南方歇后语“老猫闻咸鱼——嗅香啊嗅香(休想啊休想)”,这都是同音假借。

汉字是原生同源文字,以表意为主,然后通过引申和假借,就形成了“一字多义”的局面。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汉语的特点,使记录其含义的汉字,更容易形成“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的情况。

汉语的特点之一,是音节可以分析成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比如声调,这就是其他语言和文字基本不具备的特征。

再说“中”字,前几种含义,在现在的普通话里,声调都是“第一声”,阴平;而“一语中的”的“中”,就是“第四声”,去声了。河南方言里,把“行”“好”“可以”说成“中”,应该发几声呢?

汉语的另一个特点,是绝大部分语素是单音节,一个语素对应一个汉字。

一个语素,就可以是一个独立的词汇,上、下、左、右、前、后、多、少,等等,不胜枚举。

在长时间的语言发展过程中,有多语素词汇向单语素词汇集中的现象。

比如,汉代,一些地方叫“於菟”,另一些地方连读,叫“虎”,逐渐地,更多的地方都叫“虎”了。

还有,那时候,很多地方说“窟窿”,但也有地方连读,说“孔”。“孔”引申为“空”,又引申为“窍”,还引申为“通”。《说文》曰:“孔,通也。”

语素和语素,也可以组成有新的独立含义的词汇。

如前面说到的上、下、左、右、前、后、多、少,组成上下、左右、前后,基于原来的含义大不相同了。比如,“左右为难”,绝非仅是指“不能决定向左还是向右”。

汉语还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在语法上,没有形态变化,这与印欧语系是完全不同的。

汉语的这一特点,使动词和形容词无论在什么句法位置上出现,形式都一样,这就形成了词类多功能的现象。

比如,前面说到的“多、少”,可以组成“多少”这个词汇。看下面这句话——“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话里的“多少”看起来是一个词,但含义迥然不同。

概括一下,汉字是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文字,以表意为主,虽然在隶变之后,汉字成为了记录语言的符号,但通过引申和假借使“一字多义、一字多音”普遍发生。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又与汉语的单音节语素为主以及分声调的特点紧密相关,加之语法上的特点,不仅使语言本身具有多义性、模糊性的特点,也使对其记录的汉字,也具有了“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的特点。

总是这样进不来也出不去?

谢邀!

我也曾有过同样的经历,而且我想,大约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吧,区别不过在于不在这件事就在那类事上,人总是有自己的泥潭存在的。

那么,该怎么办?我想,那就是行动起来,去做事。上一秒放下了,马上起身去找个事做,哪怕只是机械地抄写一本你喜欢看的类型的书——尤其推荐情节紧张的小说。

脑袋它不是冰冷的机器,思绪也不是简单的程序,说删除就删除,说停止运行就停止运行。不如转移一下,先降低关注程度,那么大脑会认为重心不再是这个了,慢慢地就会降低处理的紧要度吧。

想一想,从小到大,咱们生命中有多少人、多少事离开啊,就像每一次毕业,都有一些同学和老师这辈子都不再见到了。道别时总以为自己这辈子不会忘记他们,但过几年就是路上相逢连名字都模糊了。无他,记忆重心不在了,大脑分配关注度没了。

上一秒、下一秒,归根结底,还是想得太多,缺乏行动。既然是很苦恼的事,那说明短期的情况下,你是难以找到最好的解决路径的。那就换另外一件事,可以做起来,可以让自己在做事的时候体会到进步的喜悦的。按照心理学家的分析,我们的大脑如此精密,是需要我们自己来哄哄骗骗的。

另外啊,你这个问题描述有点问题:总是这样进不来也出不去,这儿表述,应该是出去了又进来,循环往复,结果就是自己总也走不出去,对吧

想得太多,缺乏行动,这是我们很多事上都在犯的错误,而且也是让我们痛苦不堪,让我们的人生死气沉沉的原因所在。想通了又陷进去,只能说明还没真正想通。既然想了很多很久,还没通,那短时间非要求通,应该是没啥希望的,别为难自己。想不通,会影响自己什么?影响到了哪个方面?别的不受影响的方面会是什么?自己列个清单,在不受影响的范围中去找一个新的、能做起来的事,尽快行动。

最后推荐一本书:《如何想到又做到》。读读书,可以作为行动的第一步啊。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