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迷情人歌词是什么意思,三庆园汇集了德云社那么多队伍?
三庆园位于北京大栅栏商业街18号,是一座有着220多年的历史场地。目前由“北京三庆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管理经营,是北京德云社的常驻演出地之一。
大饭庄改建戏园子,“四大徽班”进京成就京剧发祥地三庆园的前身,是一家叫做“宴乐居”的大饭庄。道光年间的《梦华琐簿》中记载:“今日三庆园,乾隆年间宴乐居也,其地昔甚广大,今当铺亦从此析出。”
乾隆年间,徽戏班子“三庆班”进京为乾隆皇帝贺寿,本来准备贺寿完毕就返回,但因为演出火爆大受欢迎,就留在了京城。到了1796年(嘉庆元年),“三庆班”与宴乐居合营,把大饭庄改建成了大戏园,开始以戏剧演出为主业经营。并正式改名“三庆园”。受到“三庆班”进京广受欢迎的鼓励,“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也陆续进京谋求发展,也把“三庆园”作为他们最初的主要演出地,因此“四大徽班”在此轮演,不断创新演出剧目,吸收徽剧、昆曲、秦腔、京腔等等多种戏曲曲艺的唱法精华,逐渐形成了京剧这一崭新的剧种。
京城七大戏院之首,多位名角在此一举成名。清末民初时期,北京已经有了七大戏园,三庆园、广德楼、广和楼、庆乐园、庆和园、中和园、同乐轩,而三庆园被公认居首。
自有三庆园开始,梨园行里赫赫有名的人物几乎都曾在此登台献艺过,谭鑫培、路三宝、杨小楼、余叔岩、梅兰芳、刘喜奎、侯喜瑞、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徐碧云、言菊朋、谭小培、马连良、孟小冬、杨宝森、李万春、谭富英、筱翠花、王又荃、王长林、茹富兰、周瑞安、王瑶卿、高庆奎、俞振庭等等不胜枚举。
其中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等名家都曾经以三庆园作为长期演出场地。很多名家在此一举成名。
程砚秋多次以三庆园作为自己新戏的首演场地,被誉为“冬皇”的京剧女老生孟小冬,第一次在北京登台亮相首演《四郎探母》,就是在三庆园。当时霓虹彩灯炫目,门侧摆满了花篮,舞台一侧高悬的是袁世凯次子袁克文书赠的巨幅匾额“玉貌珠吭”,繁盛景象盛极一时。
梨园传奇往事,梅兰芳曾在此遇刺百年戏园灯彩佳话,日月流转必然留下不少传奇往事。
比如上面说到的女老生孟小冬,大家都知道她曾经与梅兰芳有过一段情史,因此还曾差点给梅兰芳带来杀身之祸。
孟小冬专攻“余派”老生,扮相英俊嗓音苍劲,大受追捧。而且台下气韵独特,孤傲凛冽。比如她曾说“我台上演的那么辛苦,为什么还要给台下轻松看戏的人说谢谢呢?”霸气孤傲可见一般。当时京城追求者众多,孟小冬皆不为所动。
在三庆园演出时,有工商界大亨提出要出五千大洋包一个专场,被孟小冬婉言谢绝了。此人还不死心,再次派人来三庆园,愿出一万大洋请孟小冬去府上唱堂会,孟小冬看透此人心怀鬼胎,始终未让其如愿。
但冷若冰霜的孟小冬,却遇到了自己的劫数梅兰芳。一个是须生之皇,一个是旦角之王,两人同台演出《游龙戏凤》,女演正德皇帝,男演民女李凤,遥想一下这等咖位,如果放到今天,也是艳绝天下的天王天后级别的合作,不知会有多少CP粉为此倾倒。
简言之,孟小冬大胆与已经有了两房妻子的梅兰芳私定婚约,两人成了“情人”。
根据史料记载,在1926年的时候,一位名叫李志刚的年轻人大爱孟小冬,在外面发了一点横财,于是每天都到三庆戏园捧场孟小冬,时间久了听说孟小冬与梅兰芳交好,心生嫉妒,而且当时李志刚流年不顺亏了钱,于是心生歹意要害梅兰芳,最不济也要抢他一笔。于是就择机下手,
有一回知道梅兰芳在三庆园演出,看到后半场的李志刚偷偷溜到后台准备下手,结果演出结束梅兰芳与戏迷合影拍照,随后又被前呼后拥地送上了小轿车,李始终未能得逞。
此后几日李志刚紧随不放,终于赶上梅兰芳在“东四十条”请客,李志刚在门外递上名片要求拜访,恰有梅兰芳的好友,《北京社会晚报》的社长张汉举自荐,代替梅兰芳去接待客人,刚一照面李志刚就掏出手枪将张汉举押为人质,喊话梅兰芳拿十万大洋赎人。
当时银行打烊取不到钱,梅兰芳着急为其凑了八万现大洋,但是李志刚拿到钱后还不放人,押着人质准备逃走,出门后发现外边满是警察,惊慌失措的李志刚开枪打死了张汉举夺路想逃,被警察当场抓获,后来被处死。
刺杀事件也成为了梅兰芳与孟小冬感情决裂的导火索。
因为之前梅兰芳反对孟小冬再登台抛头露面,刺杀事件更让梅兰芳对孟小冬心生埋怨。
而梅兰芳家有妻室,绝不接受孟小冬上门,孟小冬没有名分,连小妾都不是。
再后来梅兰芳家中老人去世,孟小冬上门吊唁再次被拒,而梅兰芳没能为其撑腰反而劝其回去,孟小冬心灰意冷,毅然决然地分手,并在《大公报》连发三天启示“休夫”。
至于此后孟小冬闭关学艺重出再次巩固“冬皇”之尊,最终嫁与上海滩杜月笙,实践了她当初的豪言“此生不见梅兰芳,要么不唱,再唱不会比你差,要么不嫁,再嫁也不会比你差”,那又是另一段故事了,在此不做赘言。发生于三庆园的一段梨园往事就此谢幕。
多次改头换面,德云社助力重现昔日舞台璀璨荣光三庆园就像它的过客一样命运多舛,历史上曾两次毁于火灾。
1950年三庆园因年久失修而停演,几年后被改建成了大栅栏擅长职工食堂。1972年有倒塌风险的三庆园原建筑被拆除,原址一直被用于商业经营。
为使“三庆园”这一文化品牌得以传承,2009年,在西城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大栅栏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在“三庆园”戏楼原址全资注册成立北京三庆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2013年,“三庆园”老戏院重建项目正式启动。
三庆园根据多种历史资料“修旧如旧”,由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绘制平面测绘图,并参考多项史料影像进行建筑,复建后的三庆园舞台有所扩大,建筑格局恢复历史原貌,增置现代化的灯光音响设备,更适合现代演出的需要。
2016年复建后的三庆园正式启用,引进了德云社京剧班社“麒麟剧社”进驻演出。之后,张云雷带领的德云八队,也将三庆园作为相声演出的常驻场地。同时这里还有德云社的“德云书场”,最近又成立了自己的评剧社“太平剧社”,百年梨园再次焕发出传统艺术的希望之光。
在保证德云社日常演出之外,三庆园还与安徽省徽京剧院、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合作,成立了“徽剧艺术传习基地”及“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实训基地”,并作为大栅栏街道社区的传统艺术活动场地,承担着丰富居民娱乐生活的演出任务。
(自问自答,源于郭吧对百年戏院和德云社的崇敬之情,组织资料不易,各位不要吝啬手中的赞,鼓励笔者继续挖掘德云社重整三庆戏曲繁貌的艰辛之路)
霸王别姬为什么是中国电影的巅峰之一?
有段时间,我也不知怎的?突然想看看过去的老电影。其中《霸王别姬》就是我看过的印象最深的一部。它在豆瓣可是有着9.6的评分,仅次于《肖申克的救赎》。说它是国产电影的巅峰也不为过吧,它同样也是一部杰作值得我们反复观看思索。为何一部老电影有着这样的魅力呢?你们不好奇为什么吗?
评价一部电影,可能我还不够格。我只是诉说作为一个影视爱好者的看法,就像发了一条弹幕吧。
《霸王别姬》一部上世纪93年上映的电影,打破中国内地文艺片在美国的票房纪录,也是中国电影史上首部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的电影。有着这样的殊荣,让我不得不认真的收看这部电影。它的剧情无疑和每部经典著作一样,有着共同点。虽说反映的是上世纪的生活,可却能让我这样当代观众融入进去。剧中一连串的故事由三个人物串起来,将上世纪中国遭遇的变革、文化的变革以电影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剧情看起来其实挺有讽刺意义,非常庆幸自己没有生在旧社会,还是社会主义好啊!影片中段小楼演绎的京剧楚霸王前前后后人物性格的变化,很令人唏嘘。不由发出“这个霸王是假霸王”的慨叹;对于剧中的程蝶衣来说,“不疯魔,不成活”或许就能诠释出这个人物了吧!剧中的菊仙也是一个可怜的人物,对于蝶衣来说或许她是个不该出现的人。批斗情节中段小楼对于她冰冷淡漠的态度,或许在那一刻她的天都塌下来了,人物内心的悲切完全可以感受出来。以上三个角色支撑了这部电影的发展,他们的变化也反映那个时代的变化。不光剧情让我入迷,其实看过这部电影都该知道电影中的台词也极具灵魂。读起来就让人仿佛想起来剧中的角色,可能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吧!就像蝶衣对段小楼说的这番话“不行!说的是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就算你没看过这部电影也会从中感受到包含的情感了吧!一个“不疯魔,不成活”的形象是多么的鲜明啊。还有蝶衣小时候唱戏的情节,被打不得不说出“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傅削去了头发。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透露的心酸从字眼中散发出来。作为旧时代下九流的行当,学艺时的艰辛荒唐可能对于现代人真的难以理解。这样的台词还有很多很多,就谈对台词的斟酌,这部电影就足够成为经典了。
除此之外,可能很多人十分喜欢尊崇蝶衣的饰演者张国荣先生。对于一个零零后,可能我对于他的情感不是很深。由他主演的电影,我也只看过《霸王别姬》一部也。或许一部遍已足矣!或许他对于国民而言,正如小李子、赫本在外国人眼中的地位吧!他不光有俊朗的外表,又有着出色的演技。对于这样一位好演员在2003年就离开了我们,我们对此只能报以惋惜之情。当然除了张国荣先生,该剧也有巩俐、葛优这样的实力派演员。他们二人在《活着》这部老电影中也有着出色的表演。无论怎么说,《霸王别姬》这部电影在我心中认可度还是蛮高的。但有一个问题,如果我没看过这部电影,只能听听旁人的评论。可当这些旁人慢慢少了,还记得这部经典愿意去看的又会有多少人呢?当人们渐渐追求快节奏生活方式时,闲下来时追忆这些老电影不也挺好的吗?
《霸王别姬》一部国产巅峰电影,有着它未被超越的合理性。一部经典作品希望永远可以被别人记住,莫要随时代的改变,而轻视这些作品。随着电影行业的发展,以后可能会有更出色的大片,毕竟各个时代人们的喜好不同。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别人会和我一样这么“闲”,尝试去追忆一些老作品。
哪些电视剧让你通宵追剧?
《嘉南传》鞠婧祎VS曾舜晞
演员颜值在线,演技炸裂,服道化精致,剧情丰富,我现在就想知道男主李谦的妈妈有没有死,是不是和庆安一个妈妈?
留给孟小冬的遗产并不多?
杜月笙可以说是二战时期上海滩响彻一方的大人物,他生于1888年,是江苏川沙(今上海浦东新区)人,14岁便开始上海打拼之旅,从上海十六铺水果行的学徒开始,然后加入青帮,1925年成立“三鑫公司”,垄断法租界‘烟土’提运,1927年与黄金荣、张啸林组织中华共进会,1929年,杜月笙任公董局华董,成为了当时法租界中,地位最崇高的华人。
同年,他还创办中汇银行,开始涉足上海金融业。次29年开始,杜月笙可以是逐渐的成为了上海滩只手通天的大人物。直到1949年,他才离开了上海,前往香港,最终于1951年病逝于香港。
虽然说杜月笙在世期间,他权利和金钱双收,在上海几乎没有办不到的事情,很多时候更是一掷千金,让人兴叹,然而,杜月笙病逝之后,他所遗留下来的财富并不多,这可能也和他长年挥霍又很大的关系。
那么,在杜月笙离世之后,作为他最爱的女人——孟小冬是如何过活的呢?
孟小冬或许大家乍一听,并不是太熟悉,但如果我要提及到另外一个人,我想大家一定就不会陌生了,那边就是红彻一时的梅兰芳了,两人在杜月笙出现之前有过一段难舍难分的恋情,只不过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最后不了了之。
孟小冬(1907-1977),北京宛平人,出生于戏曲世家,是京剧著名老生余叔岩的弟子,后成为当时著名的京剧演员,享有“冬皇”之称,她扮相威武、神气,唱腔端严厚重,坤生略无雌声。
台上的她可谓是风光无限,吸引了无数的追求者,其中就包括了我们熟悉的杜月笙。1925年杜月笙便结识了孟小冬,可谓是一见钟情,1929年他虽然娶了名须生姚玉兰,但依然没有忘却对孟小冬的爱恋,苦苦追寻机会。
直到孟小冬因为和四夫人姚玉兰的关系,住进姚玉兰处--18层公寓(今锦江饭店),才让杜月笙有了和孟小冬频繁接触的机会。在杜月笙生前,孟小冬可以说顺风顺水,享受了杜月笙所带来的一切便利,直到杜月笙的离开,才让孟小冬回到了自己生活之中。
惨淡的遗留或许很多人都会想当然的认为,总是杜月笙不在了,以他在世期间的地位和财富积累,孟小冬以及其他几位夫人,生活应该完全不在话下,毕竟有香港雷洛探长富甲一方,颐享天年的例子所在。但让人比较无奈的是,杜月笙这位‘土皇帝’,并没有留下什么巨额的遗产。
甚至有点惨淡,据资料记载,杜月笙仅仅只有17万美元的遗留,以及少量的随身饰品。再加上僧多肉少的尴尬局面,孟小冬最终从杜月笙那里只获得了2万余元(美金)赡养费,外加一条杜月笙生前常带的金表链。
不久之后,孟小冬便手势妥当,离开了这个四分五裂的杜公馆,独自过活。杜夫人姚玉兰迁往台湾,最后将杜月笙葬于汐止。而孟小冬则留在了香港。
重新定位,回归平静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一旦适应了奢靡的生活,便就会深陷其中,难以自拔,然而孟小冬则并没有如此。从坚尼地台18号的杜宅搬离后,她便迁入铜锣湾使馆大厦中,没有带任何的佣人,只身一人,仅仅只有三条狗陪伴在侧。
没有无用的社交,也不喜铺张浪费的孟小冬,可以说瞬间就变成了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老百姓,自杜月笙离开后,她也没有再登台过,只是偶尔会在家门口的树下,清唱两句,更多的时候,她还是一个人坐在树下静思。如果没有人介绍,我想谁也不会想起这个坐在树前的老太太居然是响彻一方的‘冬皇’。
孤独低落的时候,孟小冬也会邀请三五好友来家中一叙,顺便打几圈麻将,让这个有点冷清的家中,添增几分人气。聚会、静坐、打太极、遛狗这已经成为了孟小冬不断循环的一个常态化生活。从杜月笙那里继承而来的2万元美金,完全足以支撑孟小冬如此节俭单调的生活相当长时间。
能力依旧、风采不减对于常人来说,‘坐吃’的确会‘山空’,但对于一个艺术修养极高的大师来说,金钱似乎并不是那么重要。杜月笙留下的2万美金,或许并不多,但孟小冬这么多年的演出,其实也早已积累了不少财富。
在杜月笙离世不久的一段时间中,香港“丽的呼声”曾以十万港元,请她录音,还有很多京剧爱好者重金相邀孟小冬再登台演出一次,但可能因为还没能从悲伤中走出来,都被孟小冬一一拒绝了。我想,如果孟小冬真的愿意,金钱应该是她最不可能发愁的一样东西了。
后来孟小冬重回京剧,来拜师学艺之人络绎不绝,也证实了我的猜想,她对于京剧的严苛,可以说达到了极致,也正因为这样的坚持,才让孟小冬培养出来了好几位京剧大师。她所带的徒弟中更是有极为成功的商业人士,光是学费,就已经让孟小冬生活无忧了。
毕竟,无论出于什么时代,艺术的学习,都是一条极为烧钱的道路!
颐养天年在孟小冬晚年时期,她拒绝了周总理回归邀请,离开香港,前往台北,与四姨太姚玉兰相聚。当孟小冬所坐轮船抵达基隆码头时,受到了台北人民热烈的欢迎,在安东街上,甚至还举办了一场小型的记者招待会。
或许因为近些年孟小冬师徒在戏曲圈内的成就,台北的名流们也都想一睹为快,当有人盛情邀请孟小冬继续在台北登台演出的时候,孟小冬则是非常明确的拒绝了所有的邀请,并且表示,自己不再登台,也不再收徒。
此言一出,可谓是轰动一篇,有人不禁惋惜地说:“余派雅歌,广陵散已将成绝调。”
此后的十年中,孟小冬也真的说到做到,没有登台、没有开嗓、也没有正式收徒。除了每日清闲的生活之后,也就经常的接待一些昔日的故友,以及独家子女。她仿佛彻底的从人们的视野当中消失了一般。
直到1977年,孟小冬70大寿,看到宾朋满座,开心的孟小冬清唱了几句戏词,也正是这几句清唱,让孟小冬原本不太好的身体,加重了不少,生日过后的孟小冬便一病卧床,再也没有恢复过来,不久便病逝,享年70岁。
文:雨打屁屁痒
图:源自于网络(侵权请联删)
均属原创、抄袭必究
河南豫剧常香玉和小香玉有什么恩怨吗?
豫剧起源于中原地区,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逐步形成了自己铿锵大气、韵味醇美、抑扬有度和行腔酣畅的特点,与京剧、越剧、黄梅戏和评剧并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还被西方世界赞誉为“东方咏叹调”。
在豫剧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当属常香玉和小香玉这对祖孙。喜欢历史的朋友可能会发问:这对祖孙之间究竟有何恩恩怨怨呢?常香玉的临终遗嘱为何要坚持收回“小香玉”的艺名?
事实上,常香玉和小香玉是属于没有血缘关系的祖孙,因为小香玉的亲爷爷离婚后续娶了常香玉,二人才有了这层祖孙关系。
今天,我们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来还原历史,讲述常香玉和小香玉这祖孙二人的传奇世界。
常香玉(1923年9月——2004年6月),原名张妙玲,河南省巩义市人,著名的爱国者和艺术家,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除了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她还历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和河南豫剧院院长等职,成功当选第一、第二、第三和第五、第六、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张妙玲出生于20世纪初,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和民不聊生的黑暗时期,其父张福仙只是一个食不果腹的放羊娃,因为丢失地主家的羊羔而逃往城市避难。期间,他在乡野戏班打零工,渐渐学到了一些粗浅的唱功和唱腔。
1923年9月15日,张福仙的女儿出生了,取名为张妙玲。在那个一贫如洗的家中,他唯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教孩子唱戏,尽管属于遭人冷眼的下九流,可为了吃口饱饭也只得如此。
按照当地的习俗,女娃到了八九岁时就能嫁给地主家做童养媳了。可是,张福仙却格外疼惜自己的女儿,即便忍饥挨饿也不同意,任凭谁来劝说都不行。据《戏比天大——常香玉回忆录》记载:
大姑劝阻父亲不成就气鼓鼓地走了,走出大门还撂下一句话:“从今天起,我不是你姐姐,你不是我兄弟,咱们一刀两断!”
由于戏子的社会地位低贱,自然受到了所有人的歧视,就连同族的族长和老辈都坚决反对女子学戏。无奈之下,张福仙向当年在戏班时的拜把兄弟常会庆求助,让女儿拜他为干爹并且更名为“常香玉”。
脱离张氏一族后,常香玉转头就拜张福仙为“师傅”,从此开始跟着他学戏。戏曲科班有句俗语叫作“戏是苦虫,不打不成”,她在成名后还心有余悸地回忆幼年被责打的情形。
1931年6月,常香玉和往常一样跟随父亲串台唱戏演配角,当时上演的剧目是《铡美案》。当开场后,饰演秦香莲儿子的那个小演员却突然晕倒了,班主情急之下让她“救火”出演,结果却是一鸣惊人,从此开始跟随剧团演出。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由此开始。为了鼓舞全体国人的士气,为了体现自己誓死抗战的决心,蒋介石代表国民政府发表了著名的“庐山谈话”:
战端一开,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有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只有牺牲到底,只有抗战到底,才能赢得最后胜利!
国民政府虽然在正面战场进行了比较积极的抵抗,但依然难以挽回颓势。到了1938年春,日军不断扩大侵华战果,土肥原贤二率领的第14师团已经突进到河南的兰考和罗王一带,完全阻断了陇海铁路。
为了实现主力西撤,中国军队在开封以东地区发起攻势,终于暂时恢复了陇海线的畅通。不过,任谁都能看得出来,开封和郑州等地已经岌岌可危,被日军攻陷只是时间问题。
伴随着国军的西撤,河南的百姓也踏上了漫漫逃亡路,具体场景可以通过《1942》自行脑补。在这些难民中间,就包含着常香玉和她的父亲,最终来到西安后才停歇下来。
面对日寇的侵略,陕西各地也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和募捐义演。从此以后,常香玉成为了义演的积极分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宣讲抗日,同时不断为前线士兵捐赠药品和衣物。
国危至此,仍然会出现不和谐的因素。一次,常香玉在宝鸡进行义演时,遭到了当地恶霸的刁难和侮辱,她在情急之下竟然吞金自杀,幸亏被及时送到医院抢救才缓了过来。
在常香玉住院期间,她的人生和命运也随即发生了改变。作为铁杆戏迷,一个名叫陈宪章的青年经常过来看望,还向她介绍当前的抗日形势,鼓励她尽快振作起来报效国家。
陈宪章出生于1917年,是毕业于洛阳师范大学的进步青年。只不过,他的感情经历有些复杂,除了有过一段封建包办的婚姻以外,此时的第二段婚姻还尚未终结。
得知此事,张福仙坚决反对女儿和陈宪章交往,认为这是非常不光彩的事。不过,外表柔弱但却内心执拗的常香玉却异常坚决,还与恋人私奔到外地秘密结婚了。
婚后,为了支持妻子的戏剧事业,陈宪章不惜辞去小学校长和团书记的职务,过上了“妇唱夫随”的生活。从此以后,他甘心退居幕后进行创作,专心照顾妻子的生活起居,成为了工作和生活上的伴侣。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终于低下了自己罪恶的头颅,宣布无条件投降。至此,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包括常香玉在内的爱国人士都迫切希望停止战争和恢复建设。
为了实现真正的和平,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从延安飞抵陪都重庆与蒋介石进行“重庆谈判”。到了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终于撕毁了墨迹未干的“双十协定”,以全面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全面内战就此爆发。
1948年,常香玉和陈宪章在西安创办了“香玉豫剧学校”,招收了大量从河南逃荒而来的贫苦孩子。后来,这些孩子中的相当一部分都成为了豫剧事业的接班人,没有枉费他们的心血。
新中国成立后,文艺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豫剧也走出了河南成为全国的著名戏种。而且,她还对多个剧种进行兼容并蓄,开创了豫剧中最著名的“常派唱腔”,更被人誉为“豫剧皇后”。
1950年10月,面对朝鲜局势的变化,毛主席做出“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决定,准备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常香玉得知,志愿军在没有空军掩护的情况下英勇作战,于是暗暗决定用义演的方式筹资捐献飞机。
面对周围人的质疑,常香玉没有宣扬此事,只是默默向银行开设了专用的账户专款专用,还将自己多年来的金银首饰全都变卖作为启动资金。
1951年8月,常香玉带领着自己的香玉剧社浩浩荡荡出发了,从西安拉开了自己全国义演的序幕。之后,又到开封、郑州、新乡、武汉、广州和长沙这六个城市的县乡村镇巡演,取得了巨大反响。
在全国义演期间,常香玉最受观众喜爱的曲目莫过于《花木兰》,俨然成为了她的代表作。这首曲目是陈宪章根据京剧《花木兰》改编而来的,尝试了许多新颖的唱腔和唱法,引得全国上下都为之着迷。
通过近一年的义演,常香玉共举行了170多场演出,光在河南郑州一地就筹得了5亿元旧币。最终,她将所有款项共计15.2亿元都全部打入了专用账户,向苏联购置了一架米格-15战斗机捐献给志愿军。
这次壮举,终于引起了毛主席的关注。他不止一次向身边的工作人员表示,常香玉不仅戏唱得好,而且还非常爱国,竟然能通过义演为朝鲜战场捐献飞机,真是了不起。
在全国文艺汇演期间,毛主席观看完常香玉的《拷红》后上台与她握手,还这样当面称赞:
我该向你学习!
之后,常香玉接受文化部的指派前往抗美援朝前线进行慰问演出。面对艰苦的演出条件和战场危险,她却任劳任怨,一次次给前方将士们送去了祖国和人民的亲切问候。
结束慰问后,常香玉和剧社人员受到了彭德怀总司令的接见。面对彭总的盛赞,她竟然有些羞愧,还连连表示自己做得远远不够。
回国后,常香玉萌生了加入共产党的愿望,还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不过,由于某些原因,她的入党申请被搁置了。
1959年4月,毛主席到河南郑州视察工作,在省军区的礼堂观看了由常香玉领衔主演的豫剧《破洪州》,对此非常的满意。当晚,他就给周恩来总理写了一封简短的批示:
我刚在郑州看过《破洪州》,颇好,是一个改造过来的戏,主角是由常香玉扮演的穆桂英。我看,可以调这个班子进京为人大代表演一次。如你同意,请处理!
下半年,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和彭真、胡乔木等同志也视察河南,专门听取了河南省委和省政府的汇报。期间,大家关切地询问常香玉的近况,还特意询问她是不是党员?
听闻此事,河南省委书记吴芝圃有些不知所措,只好表示暂时不清楚。经河南省委组织部调查,得知她在西安时期就曾递交过入党申请书,但直到现在返回河南也没有得到明确批复,目前还不是正式党员。得知此事,彭真同志当即表示:
像常香玉这样的同志早就该入党了!她从西安都回来都已经三年了,这样的同志为什么还不批呢?
原来,常香玉的丈夫陈宪章年轻时曾做过国民党陕西渭南县的三青团书记,成为了历史污点。不过,他很早就幡然悔悟并且脱离了该组织,还积极资助过地下党组织。
在许多领导的关心下,常香玉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共产党员,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常香玉和陈宪章共育有三女一子,分别是长女常小玉、次女陈小香、儿子陈嘉康和小女常如玉。在这些子女中,她格外器重最小的女儿,甚至逼其产生了逆反心理。
随着那场大运动的到来,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常香玉被造反派们打入了牛棚。据常如玉回忆,母亲穿着单薄的衣裤跪在结冰的煤渣上被批斗,始终也不曾流泪。
拨乱反正后,国家终于恢复了正轨。为了将豫剧发扬光大,常香玉开始积极收徒授业,除了女儿以外,汪荃珍、虎美玲和王惠曾等人都成为了她的得意弟子。
在常香玉的所有徒弟中,最有成绩的当属“小香玉”,荣获了全国戏曲梅花奖。不过,也正是这个“小香玉”却伤她最深,也辜负了她的期望。
“小香玉”是艺名,原名叫做陈百玲,是常香玉的继孙女。她的父亲名叫陈金榜,是陈宪章和前妻所生的儿子,长期跟随他们夫妇一起生活。
在常香玉的支持下,“小香玉”在1994年把几十万的积蓄全部拿出来,一举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希望艺术学校并取名“小香玉希望艺术学校”,面向热爱戏剧的孩子们免费招生。不过,由于经费不足,她一度想到过要放弃,是在奶奶的坚持下才逐渐挺了过来。
进入21世纪后,年迈的常香玉逐渐淡出公众视线。在2003年12月,她在北京协和医院治疗期间还专程前往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建筑工地慰问河南民工。面对气势如虹的现场气氛,她即兴演唱了一段《柳河湾》并且合影留念。
几个月后,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组专门为常香玉举办了一场告别演出。当时,到场的除了女儿和孙女外,还有许多的弟子和戏迷,她有些伤感地表示:
在病房的电视里,看到观众对常派艺术的热爱,还有大家对我的关心,心领了!为什么要办这个告别会?我知道,是自己时间不多了,还是想通过电视屏幕向广大的观众做最后的一次谢幕!
2004年,当小香玉希望艺术学校的最后一批学生毕业后,她再次思考是否还要继续坚持免费办学。为了生存,她开始希望艺术学校能引入商业机制,改办成一个艺术团接受商演。而且,她还有意改进了豫剧的传统唱腔,引入了明显的流行元素。
小香玉认为,时代的发展已经令戏剧这个古老行业遭与瓶颈,很多年轻人都不再喜欢这种艺术形式。最终,她还是放弃了希望艺术学校,转而进军演艺圈发展掘金。
对于小香玉的选择,常香玉显得无比失望。躺在病床上,老人还专门请来了律师,经公正后留下了一份特别的“遗嘱”:
我给孙女陈百玲起艺名小香玉,意思是要她把豫剧艺术流派继承和发展下去。可是,她从1997年开始就不再按照这个承诺办事,还对我说:“奶奶,现在时代变了,豫剧没有前途了,我不能再搞您那一套了。”
时至今日,她走的路与当时对我的承诺已经南辕北辙。既然这样,小香玉这个艺名对她来说已经名不符实。因此,我决定从今日起收回陈百玲对“小香玉”这个艺名的继承权和使用权。
2004年6月1日,著名的豫剧大师和爱国者常香玉因病逝世,享年81岁。随着噩耗的传出,所有人无不为痛失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而扼腕,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社会各界都纷纷发来了唁电表示哀悼。
2009年,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由民众评选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活动,常香玉同志光荣入选其中。
作为局外人,我们没有资格去评判常香玉是不是太过于古板守旧,也没有立场去指责小香玉是不是太过于唯利是图。或许,她们祖孙二人的选择都没有错误,欢迎您留言评价。@文史不假
电影费城故事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这几天在看《在演员工作室里》的系列采访,看到采访Tom Hanks那一集,里面提到这部电影,而且是和我很喜欢的Denzel Washington演对手戏,决定下载来看看。其实故事情节很简单:一个优秀的律师安德鲁(Tom Hanks饰)因为得了艾滋病被解雇,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他请另一个律师米勒(Denzel Washington饰)帮他打官司,状告自己律师行的老板性取向歧视和非法解雇。结果当然是官司打赢了,正义得到声张。
好莱坞有不少类似题材的电影,他们美国人似乎特别为自己健全的司法制度而自豪。其实不大喜欢看这样的电影。一方面是因为几乎没有悬念,除了《杀死一只知更鸟》之外大多都是正面结局。另一方面是因为不想像很多人看完《换子疑云》这部电影一样骂“老子的2008还不如人家的1928”。看这部电影主要是想看Tom Hanks和Denzel Washington两人年轻的时候怎样演对手戏,这两个都是我喜欢的演员,如今已经都是早已拿了奥斯卡影帝,名气都太大,很难再聚在同一部电影里面。
像类似题材一样故事很快切入正题,随着诉讼程序不紧不慢甚至有点按部就班地展开。幸好两大影帝表演都不失水准,所以也并不特别沉闷。看的时候我一直不是特别清楚这场官司究竟是为什么,安德鲁的律师事务所解雇他固然违法,但是他已经身患艾滋,即使打赢官司也没有多少时间回去工作了,随着剧情的推进导演也越来越强烈地暗示安德鲁将不久于人世,甚至可能无法撑过这场官司。一开始整个诉讼还在围绕安德鲁的老板解雇他是否合法而辩论。但是米勒很聪明地意识到这场官司不仅是关于对艾滋病的歧视,还是关于对同性恋的歧视。安德鲁的老板解雇他并不完全是因为他有艾滋病,因为大多数人都知道艾滋病在一般日常接触的时候是不会被传播的。他们解雇他是因为对安德鲁性取向的不认同。当Denzel Washington饰演的律师米勒在法庭上一针见血地指出此案的关键所在的时候,我在心里很为导演和编剧喝彩了一番。
但是这还不是整部电影最出彩的地方,随着剧情的展开,诉讼在紧张的进行,当然少不了法庭上的唇枪舌战,对双方证人的交叉盘问。Denzel Washington和一个变态女律师的对决相当的有看头。次要证人询问完之后法庭宣布暂时休庭,待圣诞节之后再开庭。随着时间的推移Tom Hanks的病情也开始加重,这时才开始他跟他同性恋朋友(Antonio Banderas)之间的戏,说实话这还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断臂山》,93年的好莱坞还没有现在这样open. 对Tom Hanks的同性恋倾向的描写也很诗意化。圣诞节的时候Denzel Washington带他妻子参加Tom Hanks的化妆舞会,Tom Hanks和他的同性恋人都穿上浪花白的美国海军服在舞池中亲密相拥。相信很多女生都忘不了Hanks在《阿甘正传》里面穿的那套军服。虽然海军服不如陆军服潇洒,但是一身纯白对他们的同性倾向也很合适。Denzel Washington和她的妻子也在舞池中相拥起舞,但是于相比Hanks和Antonio Banderas这对同性恋人Denzel Washington夫妇也似乎逊色了一些。当时Denzel Washington看着他们,观众通过他的眼睛看着他们,仿佛也理解了他们为什么是同性恋。
如果电影到此为止就不那么震撼了,我们顶多只能说Tom Hanks和Antonio Banderas这两个男人年轻的时候真的是真正的美男子。晚会过后Denzel Washington和Tom Hanks来到Hanks的公寓准备为第二天的庭训做准备,因为第二天就轮到Hanks出庭作证了。Denzel Washington对于官司特别紧张,对其他的事情都不很在意。但是Hanks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并不急着做庭训准备,却放起了Marria Callas的歌剧《Andrea chenier》,Hanks告诉Denzel这部歌剧讲述法国大革命的时候暴民烧毁了玛德莲的房子,她的母亲因为救她被烧死。Denzel坐在燃烧着的壁炉前的桌边,Hanks拖着他的点滴瓶架在Denzel前面一边倾听歌剧一边讲述歌剧的剧情和歌词。在歌唱者愤怒的女高音中先讲述歌剧主人公玛德莲的遭遇,此时电影的视角应该是在Hanks的侧上方,观众可以看见他的吊瓶,他因为艾滋病的折磨而稀疏的头发,他听歌剧和讲述时专注的表情,仿佛上帝在注视着这个即将进入天国的人。
他说:“During the French revolution the mob set fire to her house, and her mother died, saving her. She says: “look, the place that cradled me is burning, I’am alone, Do you hear the heartache in her voice? Can you feel it? Joe” 这是Danzel呆呆地望着点点头他什么都没说,他接着说(歌剧继续): “now, in come the strings, and it changes everything. It’s like, the music….filled with the hope, and that’ll change again, listen, listen, I bring sorrow to those who love me, Oh that single cello!(大提琴独奏) it was during that sorrow that love came to me, a voice filled with Harmony (Hanks的声音开始有点哽咽) it said, live still, I am life, heaven is in your eyes.”
此时歌者的声音逐渐高昂, Hanks沉浸在歌声中,在壁炉的火光中脸上都是淡粉红色的光,仿佛置身天国。而Danzel的脸逐渐照亮,他黑色的眼珠偏向白眼球的一边注视着Hanks。Hanks继续: “it’s everything around you, it’s the blood and mud, I’am devine! I’am oblivion, I’am the God, that come down from the heavens to the earth and make of the earth a heaven.” 歌者唱到最高音,Hanks在高音中捏紧拳头,紧闭双眼,紧锁双眉在歌声的最高潮处轻轻地呼喊:“I’am love! I’am love.”
歌剧停止,镜头下移到与Hanks的脸同一高度,此时的Tom Hanks已经是泪流满面。Denzel Washington也醒过神来Hanks说他现在可以开始准备了,Denzel说不用再准备了,很快就离开了房间,在门外听见里面的歌剧声又起,准备再敲门进去,最后还是一个人离开。他回到家里亲吻了睡梦中的女儿,爬上床和妻子相拥而眠。
我这点枯燥的复述不能表现这段杰出表演之万一。Tom Hanks天神般的表演,Denzel Washington绝妙的配合,以及导演编剧对情节的设置和对于歌剧的选择以及台词的感染力,再加上灯光摄影的搭配,成就了这一绝唱。也是因为这部电影里面的表演Tom Hanks第一次当之无愧得获得了奥斯卡影帝的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