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可以歌词是什么意思6,诗词和歌词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在中国古代,诗歌与歌词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人们常说:”唐诗宋词”,这里的词,就是指歌词. 诗歌的历史要追溯的久远一些,比如,那都是两千多年前的艺术作品了,从秦末到魏晋再到初唐的一千多年的时间以内,产生了大量的优秀诗歌作品. 而宋词,是在隋朝以前,从西北一带,(大概是现在的山西和内蒙)流传到中原的.因为那里是燕国所在,因此宋词最早被称为”燕曲”,或者”曲子词”.宋词在创作手法上,会先按照一个摸板,(也就是词牌,比如菩萨蛮,水调歌头,声声慢,念奴娇等等),这些模板固定了歌词的长短,结构,音律和平仄,然后就可以开始弹唱.(主要用琵琶弹唱,但不是写词的人来唱,一般都是歌女唱).所以那时的文化人,真的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因为很多词人不仅文字功底很好,还要通音律,甚至要创作出大量的旋律出来.-----而不象现在的某些职业作家,觉得自个儿是流氓就牛X得不得了 很多诗人都写过不错的词.比如晏殊,温庭蕴,李白,还有”南唐五鬼”中的韩棕,阎选,毛文锡等等. 到了宋朝,词的发展达到高峰.产生了大量的优秀词人. 而且他们在歌词的创作手法上,与诗歌相互借鉴和补充.因此后人说:宋人作诗与唐人远,作词不愧唐人 其实歌词和诗歌是有所不同的,但不可否认,他们是近亲,有意思的是两个词里都有个“歌”字。
现在来讲,通常歌词要和曲子连系在一起的,而诗歌则是独立欣赏的多一点。
但大都是以各种文字笔法和风格来表现现实的一种艺术形式。
但绝不能生硬的分开来,比如说有的诗歌谱成曲后,诗歌又同时成了歌词(比如罗大佑用《乡愁四韵》入曲),而歌词就创作而言,可以是依曲填词,也可以依词度曲,但我想,做为歌词,是完全可以在曲之外欣赏的,比如说宋词,本来大都是依词牌填词的,即依曲填词,不过很多曲子都没有流传下来,倒成了孤立的词,被大家做为诗歌来欣赏,即得邓丽君曾出过一张经典专辑,全是为古诗词重新谱曲的,于是,这些词又成了依词度曲。
可见,诗歌和歌词很难区别的,诗歌这个词后面这个歌字就说明诗和歌的关系。
中国最早最经典的诗歌集《诗经》基本上就是一部民歌集,可以说也是歌词的,而在诗歌史上有一个“乐府”,我想,不用解释大家也清楚是甚么意思,。
我的观点就是诗歌是最初由民歌而来的,后来也不防独立歌曲之外为人们所欣赏,而又不防完全抛掉曲子成为一种艺术创作形式,唐诗即为一个诗歌独立于曲外的创作高峰,而宋词则是一种度曲的回归,又回复为依曲填词,但有文人士大夫并非完全依曲填词,而是用词这个流行形式来为诗歌之实,比如苏试和等人是完全和姜夔这样的音乐家不同的,在音乐和文字的交锋中,文字战胜了音乐,因为当时没有磁带和唱片这种直观流传的形式,单以古曲谱流传是很难发扬的,试问还有几人能看懂古曲谱?我连五线谱都不识呢,靠,古曲谱??而文字则以一张纸就可以千古。
再说韵。
可以说歌词带韵是自然而来的,可以理解为民歌的一种自觉顺口。
当然后来的创作则是刻意的。
不管诗还是词在格式和韵律上都是一种形式的美,既有美也有束赙,好象是唐诗格律最严的,宋词则可以理解为一种歌词摆脱诗韵的革命,同时也为士大夫在诗歌创作上放开手脚的一种契机,而后的元曲则进一步的在逃离,或者直到后来的戏曲。
而白话参与诗歌则是一种最大的革命,这时,就称之为现代诗,我们知道,他曾一度繁盛,只是后来式微。
我们说,现代歌词可以说是现代诗的一种出走,起先,写诗的大多是看不起写歌词的,但我们可以看到,崔建张楚罗大佑和达明一派等的歌词在艺术上都有很大成就,不让所谓的诗歌,可以说在青少年心中,歌词取代了诗歌,歌词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颇繁盛的,问题是,他们或者说我们大都习惯于依附于歌曲本身来欣赏歌词,这种现象已和明星一起形成了工业化。
现在歌词论坛不旺的原因是人们感兴趣的是歌曲本身,歌词的创作还是依附于歌曲的。
现在就创作上来讲,我们可以创作歌词,也可以讨论歌词,就是说歌词是可以独立于歌曲之外欣赏的,也可以独立于歌曲之外创作的。
但无疑,歌词和乐曲结合是更完美的。
我们创作歌词首先应该真情实感,其次是形式。
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阔歌曲都可以说唱,嚎叫,歌词为甚么要束缚呢?我们也看到一些摇滚歌词,有些是念白,一些是比较唯美的诗歌,所以我想,互联网本来就是开放的,自由地,所以歌词的创作应该是自由而激情的。
我提倡,在形式和内容上,尽量拓宽,在感情和想象力上下功夫是最必要的。
诗歌和歌词的界限可以不必咬住不放了,本来是一家,更需找到一种共同的出路。
诗词曲的区别
古人根据不同的内容表达需要,创造了诗、词、曲这三类诗歌体式,并在各自体式中拥有不同的样式种类,可谓源同流分,各臻其妙。
诗歌是任何一个民族最早产生的文学样式,我国也是如此。
从《诗经》算起,诗歌发展历史已有几千年,诗歌的形式也难以言计。
大而言之,诗可分为不大讲格律的古体诗和讲究格律的近体诗。
古体诗中又有诗经体、楚辞体、乐府体(古乐府、新乐府)、民歌体、七言古诗、五言古诗等。
这种区分,除了时间上的不同外,在表达形式方面也各有不同。
它们总的特色是古朴、凝重,反映现实比较直接,表达形式自由。
近体诗包括五、七言律诗和五、七言绝句,它们总的特色是精练、优美、含蓄,反映现实间接,格律严整,诗句间跳跃性大,绝句更强调蕴藉空灵的韵味。
唐宋后,词这一新的诗歌样式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与诗并驾齐驱。
词由于要和乐歌唱,而且一般是由女子在宴会上歌唱,因而比诗更讲究含蓄蕴藉、形式精巧、音调和谐。
词又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小令精巧轻盈,空灵蕴藉,韵味悠长;中调与七言近体诗规模相近,分为上下两阙,但讲究变化,晓畅中见蕴藉,分隔中见整体;长调因其歌唱时一般节拍舒缓、篇幅较长,故又称慢词。
由于长调篇幅长,容量大(最长的《莺啼序》,256字),因此词人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叙事、抒情、写景、议理从容展开,结构上讲究转折变化,浑成统一。
元代兴起的曲(元曲分为剧曲、散曲,前者指杂剧中的唱词,这里指后者),虽有配乐歌唱,承词而发展,但又别有风味。
诗词曲的不同体式,就如人们不同的服饰,以适应不同季节和审美的需要。
认识到这一点,再来阅读,不能不让后人佩服古人创造不同诗体的聪明才智。
对于三者的不同,古人早已认识到,作过不少论述。
但有的太抽象,如王国维认为“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有的过于直观,如王士祯以晏殊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与汤显祖《牡丹亭》唱词“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为例说明词、曲的不同;有的过于简单,如李渔认为词“上不似诗,下不类曲,不淄不磷,立于二者之中”。
其实,三者之间不同的特色体现在题材、意境、风格、手法、形式等诸方面。
诗、词、曲都是韵文,其主要区别在于诗要求节奏和讲求韵律。
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它比诗的要求更加严格。
曲也是和乐演唱的一种韵文形式,但句法比词灵活,句中经常添加衬字等。
...
中国古代诗,词,曲的区别和联系
一、诗、词、曲的一般概念及相互联系 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大类,是我中华民族所独有的诗体,她是以“韵”、“声”、“调”三位一体为基本特征的诗体。
古人根据不同的内容表达需要,创造了诗、词、曲这三类诗歌体式,并在各自体式中拥有不同的样式种类,可谓源同流分,各臻其妙。
在《月沐学堂》第十五讲中就谈到,唐诗是豪情,宋词是柔肠,而元曲就是嬉笑怒骂的童真率性,是艺术性的俚语(既民间俗语或地方方言)表现。
(一)、诗、词、曲的概念: 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词:是由诗衍化而来的。
词的用韵、平仄、字数、句数与近体诗一样,都有严格的规定,并且词是歌唱的文学,因而词有词调,词牌就是词调的名称,信人作词,要以词牌来写,所以又叫填词。
曲:是继诗、词而兴起的一种古典诗歌体裁,盛行于元代以后。
曲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的。
曲与词大体相同,也是歌唱的文学,格式上严格,也有曲调,叫曲牌,但押韵、平仄都要宽松一些,并且多用口语。
(二)、诗、词、曲的句法特点及联系: 1、在句法及修辞上,诗:四句或八句(排律10句以上,古风多双数句),每句字数相同,措辞严谨;词:各诗句长短不一,语言较典雅;曲:各诗句长短不一,语言较通俗。
2、在艺术手法中,赋、比、兴,都是诗、词、曲最基本的运用手法。
赋:既赋陈、铺陈、排比,就是将一连串内容紧密相关的事物景观、人物形态、主观行为等,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法或写作章法。
比:即比喻,是为了让描述的对象更加生动具体和特征显明,便于读者联想和想象。
兴:即以物寓志,以景寄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观古人诗词,兴起者运用较为普通,兴结者不多见,而兴起兴结者,在一首诗中,尤为少见。
诗词曲的不同体式,就如人们不同的服饰,以适应不同季节和审美的需要。
今人对于诗词曲的好恶及应用文风,乃属个人偏爱。
王国维认为“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李渔认为词“上不似诗,下不类曲,不淄不磷,立于二者之中”。
其实,三者之间不同的特色体现在题材、意境、风格、手法、形式等诸方面。
...
唐诗\宋词\元曲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古人根据不同的内容表达需要,创造了诗、词、曲这三类诗歌体式,并在各自体式中拥有不同的样式种类,可谓源同流分,各臻其妙。
诗歌是任何一个民族最早产生的文学样式,我国也是如此。
从《诗经》算起,诗歌发展历史已有几千年,诗歌的形式也难以言计。
大而言之,诗可分为不大讲格律的古体诗和讲究格律的近体诗。
古体诗中又有诗经体、楚辞体、乐府体(古乐府、新乐府)、民歌体、七言古诗、五言古诗等。
这种区分,除了时间上的不同外,在表达形式方面也各有不同。
它们总的特色是古朴、凝重,反映现实比较直接,表达形式自由。
近体诗包括五、七言律诗和五、七言绝句,它们总的特色是精练、优美、含蓄,反映现实间接,格律严整,诗句间跳跃性大,绝句更强调蕴藉空灵的韵味。
唐宋后,词这一新的诗歌样式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与诗并驾齐驱。
词由于要和乐歌唱,而且一般是由女子在宴会上歌唱,因而比诗更讲究含蓄蕴藉、形式精巧、音调和谐。
词又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小令精巧轻盈,空灵蕴藉,韵味悠长;中调与七言近体诗规模相近,分为上下两阙,但讲究变化,晓畅中见蕴藉,分隔中见整体;长调因其歌唱时一般节拍舒缓、篇幅较长,故又称慢词。
由于长调篇幅长,容量大(最长的《莺啼序》,256字),因此词人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叙事、抒情、写景、议理从容展开,结构上讲究转折变化,浑成统一。
元代兴起的曲(元曲分为剧曲、散曲,前者指杂剧中的唱词,这里指后者),虽有配乐歌唱,承词而发展,但又别有风味。
诗词曲的不同体式,就如人们不同的服饰,以适应不同季节和审美的需要。
认识到这一点,再来阅读,不能不让后人佩服古人创造不同诗体的聪明才智。
对于三者的不同,古人早已认识到,作过不少论述。
但有的太抽象,如王国维认为“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有的过于直观,如王士祯以晏殊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与汤显祖《牡丹亭》唱词“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为例说明词、曲的不同;有的过于简单,如李渔认为词“上不似诗,下不类曲,不淄不磷,立于二者之中”。
其实,三者之间不同的特色体现在题材、意境、风格、手法、形式等诸方面。
现代诗与古代诗词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肯定有区别,请看下面的文字:诗歌 1.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以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高度地集中反映现实生活、抒发思想情感的一种文学体裁,抒情色彩、音韵之美、含蓄凝练即成为诗歌的三大基本特征。
诗歌有许多种类。
从内容上分,主要有抒情诗和叙事诗,从形式上分,有格律诗、自由诗和民歌体等。
2.诗歌的分类 中国古代诗歌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
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按照诗句的字数,有四言(如《诗经》)、五言(如“汉乐府”诗)、七言(如曹丕《燕歌行》)、杂言(如李白《蜀道难》)等。
古体诗押韵较自由。
另一类叫近体诗(或“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
近体诗分两种,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3.词 词是由诗歌演变而来的体裁。
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叫“词牌”。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最短的只有十几个字。
如《十六字令》,最长的不过240字,如《莺啼序》。
一般认为58个字以内为“小令”,59字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一段在音乐上叫“一阕”(或“一片”)。
词从片数来分有单调(不分片)、双调(分两片)、三叠(分三片,如《兰陵王》)、四叠. 4.曲 曲是继诗、词而兴起的一种古典诗歌体裁,盛行于元代以后。
曲有散曲和剧曲之分。
散曲只供清唱吟咏之用, 剧曲进入戏剧,成为唱词。
曲有曲牌和宫调。
曲牌是一支曲子的谱式,规定了曲子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的格式,每一个曲牌都隶属于一个宫调,每个宫调都有若干个曲牌。
散曲的体制又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
小令的基本形式是单支曲,每支小令只有一个曲牌,一韵到底;套数(又名“套曲”)就是在同一宫调内,联接许多曲牌成为一组曲,来歌咏一个内容,不仅可用于写景抒情,也可以叙述一个故事片断。
如睢景臣的《般涉调.高祖还乡 谈谈古代诗歌的分类 中国诗歌源远流长,优秀作品极为丰富。
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歌词。
古人所说的“诗言志,歌咏言”,就是指诗和歌的作用。
今人所说的诗歌,主要是偏义指称诗而言,而所说的诗词,则是指诗和歌词。
诗歌的种类多种多样。
按内容分,有抒情诗、叙事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等;按结构形式分,有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快板诗;按时间分有新诗和旧诗;从其它角度还可分为:哲理诗、打油诗、讽刺诗、朗诵诗等。
所谓古代诗歌,就是指与新诗相对的旧诗,即“五·四”前中国社会的诗歌,也称旧体诗。
古代诗歌除可按内容划分外,还可按句式分为: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杂言诗等;按体裁分为:楚辞体、乐府体、歌行体、格律体等;按声律要求标准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
唐代以前,写诗不讲究平仄、对仗,用韵自由,句式句数不拘,每句则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古体诗、七言者较多),唐人因而将这类诗歌称为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
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类,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 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
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以格律严整计,格律诗中除律诗、绝句外,尚包括词和曲,但近体诗只称律诗绝句而不含词曲,故严格地说,广义的格律诗不能全等于近体诗。
与广义相对的格律体裁相对的诗歌体裁,则有楚辞体、乐府体、歌行体等。
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
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乐府体,是指汉魏到唐五代乐府机关搜集保存而传下来的可配乐的歌辞。
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
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
唐诗,宋词和元曲的文章结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唐诗分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绝句,注重结构和韵律。
晚唐出现歌行体,结构较散漫,演变成词,开始以乐曲韵律为基础编辑字数。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但虽有定格,又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
诗词曲的特点
诗:诗是一种最普遍的艺术,如阳光一般洒落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对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如风、电、雷、雨等无法理解,于是 统统把这一切归于神明。
出于敬畏,原始人类唱歌跳舞地对神明唱出颂歌,表达了人们的期望——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等等。
这便是诗的起源。
它源于宗教。
还有一种形式,起源于劳动。
原始人一面劳动,一面发出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以忘却劳动带来暂时的痛苦和振奋精神,协调动作。
渐渐这种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声,发展成为模仿劳动本身的声音和表达劳动者本身感情诗歌。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
”所以我们说,诗是普遍的艺术,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文学艺术样式。
诗最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
无论是小说、散文、戏剧、最优美之处,无不闪现出诗的光环来。
因而诗是文学中的文学。
在艺术领域中,诗无所不在。
诗美是艺术美的普遍因素的最高体现。
诗歌的美也不时出现在非文学艺术的领域中,科学著作中的精美片段,甚而在人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中也散发出智慧光彩都有诗的踪影。
诗并不是只在诗里,而且抒情美是一切文学样式和艺术类型的共同质素。
所以,诗是一种普遍的艺术,甚至是超过艺术疆界的艺术。
中外历代诗论对诗的本质有两种很著名人的界说:一是“诗如画”,二是“诗父音乐同质”。
这两种界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一定的合理性,因而当时影响较大。
但是事实上,这两种界定法却缺乏科学性。
我们简单地说一下格律诗的创作规则。
关于格律诗的创作,王永义先生编了个歌谣,可供参考: 格律不难记,二四六分明。
首句仄平仄,或为平仄平。
上下句要对,邻句粘即成。
四字防孤平,末防三连同。
七绝重一遍,七律也就成。
双末押平韵,单末多仄声。
七言去两字,五言不费功。
起收式怎知?首句二末定。
词: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
它的严格的格律和在形式上的种种特点,都是由音乐的要求而规定的。
词和诗在形式上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1)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
如《菩萨蛮》、《水调歌头》、《沁园春》等,称为词调。
词调表明这首词写作时所依据的曲调乐谱,并不就是题目。
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
2)一首词大都分为数片,以分两片的为最多。
一片即是音乐已经唱完了一遍。
每首词分成数片,就是由几段音乐合成完整的一曲。
(3)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都有它一定的格式。
诗基本上是偶句押韵的,词的韵位则是依据曲度,即音乐上停顿决定的。
每个词调的音乐节奏不同,韵位也就不同。
(4)句式长短不一。
诗也有长短句,但以五、七言为基本句式,近体诗还不允许有长短句。
词则大量地使用长短句,这是为了更能切合乐调的曲度。
(5)字声配合严密。
词的字声组织变化很多,有些词调还须分辨四声和阴阳。
作词要审音用字,以文字的声调来配合乐谱的声调,以求协律和好听。
词是按照乐谱填作的,所以,作词先要选择词调。
《词源》卷下附杨守斋(缵)《作词五要》,说作词之要有五:“第一要择腔。
腔不韵则勿作,如《塞翁吟》之衰飒,《帝台春》之不顺,《隔浦莲》之寄煞,《斗百花》之无味是也。
”每个腔调都表现一定的声情。
作词择调,主要就是选择声情与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相切合的腔调,使声词相从,取得声情与文情一致。
这样的词才可仿到声文并茂。
——这是填词择调必须首先注意的。
否则望文生义,就会出现形式与内容乖离的毛病,甚至南辕北辙,闹出笑话。
例如,《贺新郎》,是表达慷慨激昂的思想感情的。
与“燕尔新婚”风马牛不相及。
如果一见“新郎”二字,就当作庆贺新婚的词调,加以滥用也就错了。
又如《寿楼春》,也不能因为其中有一个“寿”字,就认为是用以祝寿的词调,实际上恰恰相反,它的腔调是悲哀的。
南宋词人史达祖,曾用以填制哀悼之词。
(1)根据前人记载分析:唐宋人书中凡言及词调声情,大致都可信。
如宋毛开《樵隐笔录》说:“绍兴初,都下盛行周清真咏柳《兰陵王慢》,西楼南瓦皆歌之,谓之渭城三叠。
以周词凡三换头,至末段,声尤激越,惟教坊老笛师能倚之以节歌者。
”这也可见《兰陵王慢》末段的声情。
可惜这类记载,在唐宋人故籍中比较少见。
(2)根据唐宋词作品辩别:这可依《历代诗馀》(清康熙时沈辰垣等所编的一部词的总集,将唐宋以来的词依调分编)诸书,于一调之下许多词中,分析总括它的内容情感,若有十之七、八相同的,即大约可以断定此调是某类声情。
如《满江红》、《贺新郎》就可用这种方法断为豪放激越一类。
虽有例外,大致相差不远。
(3)根据凋中字句声韵体味:有些词情不易分析,或者有些作品感情错综复杂,可按照字句的声韵,进行揣度:大体上,用韵的位置疏密均匀的,声情必然较为和平宽舒;用韵过疏过密的,声情不是迟缓,便是急促;多用三、五、七言句法相间的,声情较舒畅;多用六字、六字句排偶的,声情则较稳重;字声平仄相间均匀的,情感必安祥;多作拗句的,情感必郁劲。
(4)根据作家流派和所处时代分辨:...
诗词曲的特点
诗:诗是一种最普遍的艺术,如阳光一般洒落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对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如风、电、雷、雨等无法理解,于是 统统把这一切归于神明。
出于敬畏,原始人类唱歌跳舞地对神明唱出颂歌,表达了人们的期望——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等等。
这便是诗的起源。
它源于宗教。
还有一种形式,起源于劳动。
原始人一面劳动,一面发出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以忘却劳动带来暂时的痛苦和振奋精神,协调动作。
渐渐这种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声,发展成为模仿劳动本身的声音和表达劳动者本身感情诗歌。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
”所以我们说,诗是普遍的艺术,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文学艺术样式。
诗最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
无论是小说、散文、戏剧、最优美之处,无不闪现出诗的光环来。
因而诗是文学中的文学。
在艺术领域中,诗无所不在。
诗美是艺术美的普遍因素的最高体现。
诗歌的美也不时出现在非文学艺术的领域中,科学著作中的精美片段,甚而在人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中也散发出智慧光彩都有诗的踪影。
诗并不是只在诗里,而且抒情美是一切文学样式和艺术类型的共同质素。
所以,诗是一种普遍的艺术,甚至是超过艺术疆界的艺术。
中外历代诗论对诗的本质有两种很著名人的界说:一是“诗如画”,二是“诗父音乐同质”。
这两种界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一定的合理性,因而当时影响较大。
但是事实上,这两种界定法却缺乏科学性
整首歌都可以唱出来?
有没有一首歌,不用看歌词,整首歌都可以唱出来?
这样的问题,我只想到三首。
第一首,就是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国歌是一个国家的像征之一,特别是我们的国歌,诞生于国家动乱频繁的时代,人民外受列强欺侮,内受腐败官僚主义欺压。《义勇军进行曲》正是我们先辈在血与火中的真实内心写照!
即使,我们早已离开校园,即使我们都是平民百姓,但记得唱出国歌也是该有的责任!
第二首是王杰的《说谎的爱人》
这是一首粤语歌,歌词伤感,再经过王杰浪子一般的腔调唱出来,更是令人代入感很强。好比诉说着自己的过往!(你早已忠告,依恋你只有遗憾,曾经笑说般讲起不想再伤我心,谁料你这句话极诚实)歌词摘要!《说谎的爱人》。
再一首就是《一起走过的日子》
这首歌是刘德华的成名歌曲之一,粤语版的称为《一起走过的日子》,国语的是《来生缘》,对于这首歌,从小就爱听以及先入为主的关系,我更喜欢听粤语版本的,听起来更有种韵味!
(沉沉睡了,谁分享今生的日子,活着但是没灵魂,才明白心声之间的意思)
~我是@八零后的木子 欢迎您!
谁能帮忙解释一下周华健的风雨无阻是什么意思?
“风雨无阻”的字面意思是不论刮风还是下雨都不会阻挡一个人坚持某件事
周华健的这首歌表达了一个人对他所爱的人的态度及心理过程:
1、关心体贴入微。“怕你忧伤怕你哭,怕你孤单怕你糊涂”,对方的每件事都引起他的牵挂。
2、坚持。做到“朝朝暮暮”、“风雨无阻”。
3、不断自省。在爱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完善,看自己做的到不到位:“爱你够不够多,对你够不够好,可以要求不要不在乎”。
拓展资料
他爱笑
朋友也都爱看他笑
那种成熟男人的无邪
摆平了太多不必跟别人提起的伤痕累累
熟的人才会明白
他的生命里其实有更多的在乎
不是开玩笑的
那些苦苦煎熬的一分一秒是不值得拉着别人喋喋不休的
那种茫茫前途的三心两意幸好当时没有依依不舍
爱是漫长的旅途,音乐是甜蜜的包袱
没有谁比谁吃的苦头多
抬头就是幸福
就算昨日种种千辛万苦
真心找实心
就是一个破涕为笑的出路
华健为伴,心风作浪一转眼烟消云散
物换心不移
一生微笑同看雨过天晴
《风雨无阻》是周华健1994年发行的国语专辑,是他全盛时期代表作品,唱片叫好又叫座,仅台湾地区的年度销量就突破了74万张。因为这张专辑的发行,周华健获得了1994年“坊间KTV歌王歌后选举“获选四大歌王之一美誉。
歌词唱的是什么意思?
这张专集刚出来的时候,阿妹在康熙接受访谈,讲到了这首歌的来历。
阿妹说当她听到周董拿这首曲子来的时候,她听后很感动,决定用这曲子做主打歌,可是不知道要填上什么样的歌词。于是这首哥的作词讲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他说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很多人说三道四的,就比如我们以前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就经常会出现一些小团体,小团体就会说某人怎么怎么样,怎么怎么坏,和谁谁谁又怎么怎么了,包括我们身边也会经常听到别人讲到自己的坏话。大家都知道我们的阿妹受了很多苦,经常被诽闻缠着。于是就出现了这首歌的歌词---(如果你也听说,会不会相信我,对流言会附和,还是你知道我还是我。许多话题关于我,就连我也有听说,我的快乐要被认可,委屈却没有人诉说)这几句就可以听出阿妹对这首歌表达的意思了。她希望她在乎的那个“他”,当 “他”听到了一些关于阿妹的诽闻的时候,是怎么想,怎么看待的。是相信阿妹还是相信诽闻。转如果你也听说吧,作者218.5.19.*雪花不飘你不飘这首歌的意思是什么?
雪花不飘,你不飘,这里的雪花指的是啤酒的。一个品牌。你不飘是指这个啤酒不倒,然后喝酒的这个人也不会倒。以此来代表他的酒量很大。可以用海量来称呼他啦。厚德载物歌词意义?
《厚德载物》是由何静作词作曲,张渠编曲,何静和她女儿何彦霖合唱的一首歌曲。《厚德载物》是一首意义很特别的歌,因为在何静女儿刚入学时,应学校校长要求,特意为学校写的歌。整篇歌词的意思在于传达:希望孩子们懂得孝顺父母、尊重老师、知恩图报。
从歌名中也可以体会歌词的意思,厚德载物,拼音hòu dé zài wù,是一个汉语成语,语出《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指君子的品德应如大地般厚实可以承载万物。厚德载物,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优良传统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