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达尔罕歌词是什么意思,通辽市区有哪些比较好玩的地方?
市区就不知道有什么推荐的,但是如果是周围游的话,就知道有下面几种
1、敖包相会可汗山草原旅游区
敖包相会可汗山草原旅游区位于霍林郭勒市西北部,南端距市区3公里,地处科尔沁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交汇地带,整体上是蒙古草原的东南缘,是草原游牧民族和兴安岭狩猎民族以及华北农耕民族三大民族文化融合之地。 敖包相会可汗山草原旅游区总面积约5.4万亩,地势起伏,由山地、湖泊、湿地、河流、森林、草原等自然景观组成,植被覆盖大,空气清新。敖包相会可汗山草原旅游区分为四个功能分区:游客服务区、滨湖游乐区、牧场度假区、和蒙元文化体验区。
2、通辽市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古代残遗森林植物群落,总面积12.5万亩。大青沟在蒙语中被称为“冲胡勒”,是内蒙古著名的珍贵阔叶林自然保护区。它地处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甘旗卡镇西南25公里处,是一条南北走向的绿色深谷。大青沟横卧在通辽市(哲里木盟)南部的原野之上,与长约250多公里的科尔沁沙带相接壤。大青沟深谷由东、西双沟组成,各长达10余公里。双沟交叉呈人字形,沟深100余米,宽约200-300米,一直伸入辽宁省境内。3、通辽市孝庄园旅游区
通辽市孝庄园文化旅游区是以清朝国母、科尔沁草原走出的女政治家孝庄文皇后出生地以“孝庄故居·达尔罕亲王府”为主景区的大型历史人文景区,位于科左中旗花吐古拉镇境内,以孝庄故居达尔罕亲王府为核心景点2012年8月19日正式对外营业。园区总占地面积近万亩,规划有孝庄故居·达尔罕亲王府、孝庄博物馆、嘎达梅林纪念馆、达尔罕兵营、汤格尔庙、白龙湖、科尔沁与后金盟誓碑、孝庄园休闲度假村(温泉小镇)等十多处景点。4、通辽市库伦三大寺
库伦三大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驻地库伦镇中部。库伦是17世纪建立的古城。城内依北高南低的斜坡分层建筑有壮观的三大寺:兴源寺、福缘寺、象教寺。库伦旗是清代内蒙古唯一实行政教合一的喇嘛旗,是蒙古族崇尚的宗教“圣地”。兴源寺是旗政教中心,福缘寺为财政中心,象教寺为喇嘛住所。兴源寺始建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正殿有61根沥金龙柱,面阔、进深各九间,有“八十一间殿堂”之称,天王殿、山门两侧有配殿、钟鼓楼等,占地2.5万平方米,为藏汉结合式喇嘛庙,现设博物馆。5、僧格林沁博物馆
僧格林沁博物馆位于甘旗卡—吉尔嘎朗公路4公里处,占地面积为1.3万平方米。该馆是为纪念僧格林沁,继承和发扬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旗委、旗政府于1995年投资300多万元,兴建的博物馆,其中,正殿15间,东西厢房各5间,长廊100多米,另有门厅、耳房和僧格林沁铜像等。整个院落均为仿古建筑群,前廊后梢,飞檐翘壁,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该博物馆是我旗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旅游景点之一,也是文物保护和管理机构。6、吉祥密乘大乐林寺
大乐林寺,全称为吉祥密乘大乐林寺,位于内蒙古通辽市西拉木伦公园北侧。大乐林寺始建于1993年,经通辽市人民政府批准,为满足哲里木盟广大信教群众的愿望,以原莫力庙为模型而建(又说该寺前身为莫力庙,移地重建)。1997年9月落成,总投资约800多万元,占地面积约13500平方米。1997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喇嘛教依法活动场所。该寺有喇嘛18名,宗教职员13名。7、通辽市珠日河旅游区
珠日河草原旅游区位于科尔沁左翼中旗境内,距通辽市101公里,地处科尔沁草原的腹地,是清孝庄文皇后及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的诞生地。在珠日河草原有一个具有国际标准的赛马场,一年一度的“8.18赛马节”就在这里举行。珠日河草原旅游区蓝天白云相依,骏马羊群如梭,尽显科尔沁草原的美丽。旅游区的整体设计突出民族特色,鸟瞰全景区呈雄鹰展翅型。中间五个殿堂式迎宾包坐落在用汉白玉制成的1.2米高平台上,象征着成吉思汗和他的四大汗国,表现出浓厚的民族英雄气概。8、通辽市开鲁县古榆园旅游区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通辽市开鲁县西20公里大榆树镇内,距通辽市政府所在地科尔沁区84公里,由303省道可达。园内古榆树龄已逾千年,依然枝繁茂,树高25米,接天拿云,树围7米,四人围抱,覆盖方圆约500平方米。千百年来有很多神奇古老的传说,人们奉为神明。古榆园占地面积9.5万平方米,分三个景区,即:古榆景区围绕千年古榆,建有长寿塔、法门塔、古榆神象、九龙壁、康熙大帝像、圣水井、蛇神洞等八大景观。9、通辽市奈曼银砂九岛旅游区
银砂九岛生态旅游区位于通辽市奈曼旗八仙筒镇东北16公里处,景区占地面积165.86平方公里。景区内有天然草牧场和林木近万亩,空气清爽,自然风光豪迈粗犷,碧水、蓝天、沙漠、绿草和谐统一。这里交通方便,国道111线、京通铁路线、赤通高速公路,从景区的西南边境通过。在200公里范围内有通辽、赤峰两座机场,当日可到景区。银砂九岛生态旅游区有真人CS野战俱乐部、沙漠旅行、水上乐园、赛马场、卡顶车赛车、湿地观鸟和假日酒店、湖心岛水上餐厅等当地特色美食。每年5至10。
10、通辽市奈曼旗新镇柏盛园度假村
柏盛园度假村由辽宁省阜新市蒙古族自治县客商宋标投资2200万元开发建设,水面600亩、林地1300亩、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度假村内主要景区有宾馆区、风情岛屿区、影视城区、娱乐城区和自然林风景区。度假村下设农业、渔业、养殖三个部门,为游客生产绿色无公害的主食、副食。目前,度假村一期工程已结束,二期工程将进一步完善度假村相关设施建设。该度假村是奈曼旗目前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旅游景区。
若想了解更多广州游玩信息,可以关注我,持续为大家更新最新广州游玩信息十一通辽必去十大景点?
1、通辽市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通辽市科尔沁区科尔沁草原西部,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古代残遗森林植物群落,也是著名的珍贵阔叶林自然保护区。景区总面积为12.5万亩,沟上沟下树木葱郁,鲜花盛开;沟底处千万条淙淙泉水汇成一条长长的溪流,清澈透明,沟的两岸树草丛生,常绿树与落叶树并存,乔木与灌木掺杂,鲜花与绿草相间,溪流与明沙相依。地址: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
2、敖包相会可汗山草原旅游区
敖包相会可汗山草原旅游区位于霍林郭勒市西北部,南端距市区3公里,地处科尔沁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交汇地带,整体上是蒙古草原的东南缘,是草原游牧民族和兴安岭狩猎民族以及华北农耕民族三大民族文化融合之地。 敖包相会可汗山草原旅游区总面积约5.4万亩,地势起伏,由山地、湖泊、湿地、河流、森林、草原等自然景观组成,植被覆盖大,空气清新。敖包相会可汗山草原旅游区分为四个功能分区:游客服务区、滨湖游乐区、牧场度假区、和蒙元文化体验区。地址: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霍林郭勒市
3、通辽市库伦三大寺
库伦三大寺,位于通辽市库伦旗境内。景区是兴源寺、象教寺、福缘寺三座藏汉混合风格的寺庙的统称,是清代政教合一体制下的锡勒图库伦扎萨克达喇嘛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蒙古族崇尚的宗教“圣地”,其中兴源寺是旗政教中心,福缘寺为财政中心,象教寺为喇嘛住所。三大寺建筑具有蒙藏汉文化相结合特色,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并有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地址: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
4、通辽市孝庄园旅游区
孝庄园旅游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花吐古拉镇,是以清朝国母、科尔沁草原走出的女政治家孝庄文皇后,出生地“孝庄故居·达尔罕亲王府”为主景区的大型历史人文景区。景区总占地面积近万亩,规划有孝庄博物馆、嘎达梅林纪念馆、达尔罕兵营、汤格尔庙、白龙湖、科尔沁与后金盟誓碑、孝庄园休闲度假村(温泉小镇)等景点。地址: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花吐古拉镇
5、僧格林沁博物馆
僧格林沁博物馆位于甘旗卡—吉尔嘎朗公路4公里处,占地面积为1.3万平方米。该馆是为纪念僧格林沁,继承和发扬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旗委、旗政府于1995年投资300多万元,兴建的博物馆,其中,正殿15间,东西厢房各5间,长廊100多米,另有门厅、耳房和僧格林沁铜像等。整个院落均为仿古建筑群,前廊后梢,飞檐翘壁,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该博物馆是我旗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旅游景点之一,也是文物保护和管理机构。地址: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甘旗卡镇-吉尔嘎朗镇公路4公里处
6、吉祥密乘大乐林寺
大乐林寺,全称为吉祥密乘大乐林寺,位于内蒙古通辽市西拉木伦公园北侧。大乐林寺始建于1993年,经通辽市人民政府批准,为满足哲里木盟广大信教群众的愿望,以原莫力庙为模型而建(又说该寺前身为莫力庙,移地重建)。1997年9月落成,总投资约800多万元,占地面积约13500平方米。1997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喇嘛教依法活动场所。该寺有喇嘛18名,宗教职员13名。地址: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永清街道
7、通辽市珠日河旅游区
珠日河草原旅游区位于科尔沁左翼中旗境内,距通辽市101公里,地处科尔沁草原的腹地,是清孝庄文皇后及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的诞生地。在珠日河草原有一个具有国际标准的赛马场,一年一度的“8.18赛马节”就在这里举行。珠日河草原旅游区蓝天白云相依,骏马羊群如梭,尽显科尔沁草原的美丽。旅游区的整体设计突出民族特色,鸟瞰全景区呈雄鹰展翅型。中间五个殿堂式迎宾包坐落在用汉白玉制成的1.2米高平台上,象征着成吉思汗和他的四大汗国,表现出浓厚的民族英雄气概。地址: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珠日河牧场
8、通辽市开鲁县古榆园旅游区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通辽市开鲁县西20公里大榆树镇内,距通辽市政府所在地科尔沁区84公里,由303省道可达。园内古榆树龄已逾千年,依然枝繁茂,树高25米,接天拿云,树围7米,四人围抱,覆盖方圆约500平方米。千百年来有很多神奇古老的传说,人们奉为神明。古榆园占地面积9.5万平方米,分三个景区,即:古榆景区围绕千年古榆,建有长寿塔、法门塔、古榆神象、九龙壁、康熙大帝像、圣水井、蛇神洞等八大景观。地址: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古榆园旅游区
9、通辽市奈曼银砂九岛旅游区
银砂九岛生态旅游区位于通辽市奈曼旗八仙筒镇东北16公里处,景区占地面积165.86平方公里。景区内有天然草牧场和林木近万亩,空气清爽,自然风光豪迈粗犷,碧水、蓝天、沙漠、绿草和谐统一。这里交通方便,国道111线、京通铁路线、赤通高速公路,从景区的西南边境通过。在200公里范围内有通辽、赤峰两座机场,当日可到景区。银砂九岛生态旅游区有真人CS野战俱乐部、沙漠旅行、水上乐园、赛马场、卡顶车赛车、湿地观鸟和假日酒店、湖心岛水上餐厅等当地特色美食。每年5至10。地址: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八仙筒镇
10、通辽市奈曼旗新镇柏盛园度假村
柏盛园度假村由辽宁省阜新市蒙古族自治县客商宋标投资2200万元开发建设,水面600亩、林地1300亩、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度假村内主要景区有宾馆区、风情岛屿区、影视城区、娱乐城区和自然林风景区。度假村下设农业、渔业、养殖三个部门,为游客生产绿色无公害的主食、副食。目前,度假村一期工程已结束,二期工程将进一步完善度假村相关设施建设。该度假村是奈曼旗目前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旅游景区。地址: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新镇
清朝攻打准噶尔算入侵还是平叛?
说起准噶尔,现在我们最熟悉的可能是个地名:准噶尔盆地(Junggar Basin),而对这个部族知之甚少。事实上,准噶尔盆地之得名正是来自于准噶尔汗国,这块如今位于中国西北边陲,占地约38万平方公里的中国第二大的内陆盆地,当初正是曾称雄中亚的准噶尔汗国的腹地。
38万平方公里有多大?作个对比可以看出,云南省的面积是39万平方公里,日本面积是37.7万平方公里,欧洲强国德国如今的面积是35.7万平方公里,而实际上,强盛时的准噶尔汗国面积远远不止这么大,极盛时期它的国土面积达到700多万平方公里,比之当时的亚洲霸主大清帝国也毫不逊色,那这么大一个汗国,怎么如今就销声匿迹了呢?
准噶尔并非突然冒出来的部落,它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承,实际上,瓦剌、卫拉特、厄鲁特都是它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称呼。元明时期称卫拉特或瓦剌,明朝称瓦剌,清朝称为厄鲁特,这么多称呼里,由于那场举国震惊的土木堡之变,瓦剌可能是名气最大的一个,没错,准噶尔正是瓦剌,都是出自绰罗斯姓氏,在元明时期,对西部蒙古的称呼就是瓦剌,又称卫拉特,瓦剌是一个广义上的称呼,其中包括许多部落,主要是以定居在森林中的蒙古人为主,所以也被称为林中百姓。
北元灭亡后,卫拉特部也摆脱了鞑靼的统治,为了争夺霸权,与鞑靼互相攻杀,实力此消彼长,到了1433年,瓦剌部首领脱欢攻杀鞑靼首领阿鲁台,立拥有黄金家族血统的脱脱不花为大汗,自任太师,重新统一了蒙古高原,脱欢死后,其子也先继承太师之位,收服兀良哈三卫,扫荡建州女真,拉拢西北诸卫,到了1448年,瓦剌实际统治下的蒙古汗国已经控制了东起女真,西达哈密及其以西的裕勒都斯河流域,北抵叶尼塞河上游,南临长城的广袤地区,控制的地区甚至比明朝还要大,史称“漠北东西万里,无敢与之抗者”。
(也先时期的卫拉特控制地区)
随后,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的黑暗时刻“土木堡之变”,瓦剌大举入侵明境,大明皇帝朱祁镇被俘,明军精锐尽丧,举国震动,瓦剌兵锋直抵北京城下,如果不是于谦主持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后果难以想象。
1451年,也先袭杀了与其发生矛盾的名义上的可汗脱脱不花,并开始了大清洗,“凡故元头目苗裔无不见杀”,几乎将黄金家族的直系子孙斩杀殆尽。1453年,绰罗斯家族的也先自立为大汗,打破了蒙古大汗历来只能由拥有黄金家族血统成员出任的惯例,成为蒙古历史上第一位非“黄金家族”的可汗。
也先称汗后,变得昏庸残暴,甚至失去了本部瓦剌的拥戴,没过几年就被其手下阿刺知院起兵杀死,从此,瓦剌开始衰弱,东蒙古鞑靼部又卷土重来,卫拉特诸部只得往西迁移,再也没能恢复也先时期的强盛,直到噶尔丹的出现。
西迁后的卫拉特,共有五大部,分别是土尔扈特部、杜尔伯特部﹑和硕特部、辉特部和准噶尔部。明末清初之际,当时的卫拉特各部盟主固始汗率众归顺后金,卫拉特从此成为清朝属国,名义上臣属于皇帝,但不受内地官员的管理。原先准噶尔只是卫拉特联盟的部落之一,并非汗国,到了康熙年间,准噶尔在其首领巴图尔珲台吉的领导下开始崛起,击败了原来的卫拉特盟主鄂齐尔图汗,逐步控制了卫拉特诸部,把松散的卫拉特联盟变成了准噶尔汗国。
到了清朝,为了笼络蒙古诸部,清朝政府认可其传统,非黄金家族擅自称汗者不得入贡。噶尔丹出自卫拉特的绰罗斯姓,虽然他拥有大汗的实际权力,但从血统上来说,他没有资格称汗。噶尔丹称汗后,上疏要求清廷确认其汗号,理藩院以卫拉特部称汗者不得入贡的先例为辞,指责噶尔丹“擅称汗号”,但为了笼络噶尔丹,并没有采取进一步的措施,而且还准许他纳贡。
事实上,无论清帝国承认或不承认,都无法阻挡噶尔丹继续他的霸业,此后数年间,统一了卫拉特诸部的噶尔丹先后出兵降服了叶尔羌汗国,征服了吉利吉思、塔什干等地,击破哈萨克部落。叶尔羌汗国由察合台后裔建立,疆域包括现在天山南部、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的广阔版图。吉利吉思部落的领地在如今的谦河至俄罗斯鄂毕河一带,塔什干是如今乌兹别克首都。此时,噶尔丹的势力已远及阿富汗等地,开始称霸中亚。
噶尔丹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六月领兵南下,直抵内蒙古乌珠穆沁边界,并在此附近击败了一支试图将其赶出边境的清军,顺势进至克什克腾旗(在现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此处离北京已不太远,到这时,清帝国再也无法容忍,七月,康熙皇帝玄烨御驾亲征,在乌兰布通与噶尔丹交战,大败噶尔丹,噶尔丹仅剩数千人逃回科布多。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五月,噶尔丹领兵三万,再次出征漠北,次年三月康熙再次亲征,五月与噶尔丹在昭莫多(如今的乌兰巴托)交战,大败准军,噶尔丹仅以数骑逃走。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三月,康熙皇帝驻跸宁夏,命费扬古、马哈思出击噶尔丹残部,清兵进抵狼居胥山,擒获噶尔丹之子,经此失败,噶尔丹再也无力回天,不久自尽。
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继任了准噶尔大汗之位,他接收了噶尔丹的全部领土并且继续扩张,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十一月,他派手下大策零敦多布偷袭拉萨,杀死和硕特部首领拉藏汗,控制了西藏。次年十月,康熙发兵入藏,经过两年战争,清军将准噶尔军逐出西藏。康熙皇帝撰写平定西藏记,立御制平定西藏碑于布达拉宫前。
策妄阿拉布坦并不甘心失败,继续不断袭扰,为了消除威胁,当时正值盛世的清帝国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三月计划出兵三路剿灭策妄阿拉布坦。这时,国际局势发生了变化,俄罗斯帝国在逐步吞并了哈萨克汗国后,企图招诱策妄阿拉布坦归顺俄国,为了避免策妄阿拉布坦在打击下选择归俄,清廷停止了用兵,安抚策妄阿拉布坦,双方关系暂时缓和。
但这只是暂时的,雍正五年(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病死,其子噶尔丹策零即位。
噶尔丹策零继承了先祖遗志,继续以不断扩张为毕生事业,雍正八年(1730年)噶尔丹策零偷袭清军的阿尔泰山大营。雍正九年六月,噶尔丹策零在和通泊之战中大败傅尔丹所部清军,这次失败清军损失惨重,参战的18名副都统以上将领仅4人生还,成为清军历史上对蒙古军队的最大败仗。
雍正十年,噶尔丹策零、小策零敦多布东征发兵喀尔喀,当年六月,清额驸策凌在光显寺之战中大败准噶尔军。噶尔丹策零、小策零敦多布率残部突围遁去。雍正十二年(1734年),噶尔丹策零遣使与朝廷议和。双方大致以阿尔泰山为界划定边界,同时皇帝准许准噶尔入藏煎茶。从此,准噶尔与清朝之间又迎来了暂时的安宁。
到了乾隆十年(1745年),准噶尔爆发瘟疫,噶尔丹策零病死,噶尔丹策零死后,为了争夺汗位准噶尔爆发内乱。内战持续了七年之久,乾隆十七年(1752年),大策零敦多布之孙达瓦齐继承了汗位,但准噶尔的乱局早已被乾隆皇帝了解得一清二楚,乾隆认为“天与人归,机不可失”,为了替父亲雍正完成未竞之事业,他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春发兵二路出征准噶尔。
乾隆的判断十分正确,长期内乱早已将准噶尔的实力消耗一空,清军长驱直入,作战顺利,五月即占领伊犁,六月达瓦齐被手下擒获缚送清军,强盛一时的准噶尔汗国至此宣告灭亡。
达瓦齐被擒后,战争并未马上停止,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当年就举兵反叛,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三月,乾隆派策楞为定西将军,发两路大军征讨阿睦尔撒纳。
十二月,原先归附的噶勒藏多尔济、巴雅尔也举兵反叛,攻陷乌鲁木齐。直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军才最终剿灭了叛军残部,在此一年前,逃入俄国的阿睦尔撒纳也已染病而死,到这时,清军平定准噶尔的战争,才取得了最终胜利。
准噶尔之役前后历时七十年,清帝国的皇帝从康熙到雍正直到乾隆,准噶尔汗更是经历了从噶尔丹到策妄阿拉布到噶尔丹策零再到达瓦齐的传承,相隔三四代人之久。
乌兰察布以前叫什么?
乌兰察布以前叫乌兰察布盟,简称乌盟。后来撤盟设市叫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是乌兰察布的首府,所以也有用集宁代表乌兰察布的。乌兰察布这个地名出现的很晚,在清乾隆年间八大盟会盟时才提出的这个概念,具体地址是今天包头固原至萨拉齐一带,并不包括今天的集宁。
解放后随着区域划分,逐渐把原来察哈尔省的一部分划给乌兰察布,又将固原等地划归包头,事实上等于将乌兰察布东移400多公里,占据了今天集宁的位置。集宁在1953年就建市了,是乌兰察布盟的行政所在地,2003年撤盟建市时,把集宁市撤消了改为集宁区,乌兰察布盟改为现在的乌兰察布市。
清朝的科尔沁大草原是现在内蒙古的什么地方?
在蒙古人崛起之前位于亚洲北部的草原地带曾先后被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等游牧民族所统治。“蒙古”一词最早和之前生活在草原上的匈奴、突厥一样是指的操同一语系的部族联盟。我们今天所说的蒙古族其实是以成吉思汗的蒙古部同化草原上的塔塔儿、蔑儿乞、克烈、乃蛮等部族所形成的。11~12世纪草原上形成了蒙古、塔塔儿、蔑儿乞、克烈、乃蛮五雄并立的格局,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相对小些的部落分布在这片草原,一时间草原上形成了诸部混战的复杂格局。
成吉思汗统一草原诸部后这些部落逐渐被冠以蒙古之名。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徐达、常遇春等人率军北伐攻克元大都(今北京)。元顺帝逃回漠北草原后脆弱的游牧经济不足以支撑忽必烈仿照中原汉制建立的大一统帝国,蒙古贵族对成吉思汗直系后裔黄金家族的离心倾向开始日渐增长,于是蒙古各部逐渐宣布脱离黄金家族的大元政权而独立,蒙古草原重新回到了成吉思汗统一之前的诸部割据状态。在蒙古各部的割据混战过程中各部落形成了错综复杂的联盟体系。
在明代蒙古诸部逐渐演化为两大部落联盟:位于草原西部的和硕特、绰罗斯、杜尔伯特、土尔扈特诸部所形成的联盟被称为瓦剌;位于草原东部的察哈尔、土默特、科尔沁、鄂尔多斯诸部所形成的联盟自称蒙古(明朝称其为鞑靼)。明朝人所谓的蒙古人是同时涵盖鞑靼人和瓦剌人的,然而以蒙古正统自居的鞑靼人却将瓦剌视为异族。事实上鞑靼才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嫡系后裔,在退回草原之初他们甚至沿袭了“元”这一国号(北元)。
瓦剌则起源于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在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时将他们称为“林木中人”,成吉思汗以及日后的蒙古大汗通过联姻来笼络他们。由此可见瓦剌并非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嫡系后裔,属于被蒙古征服后所同化的部族。尽管后来瓦剌被起源于大兴安岭的蒙古本部同化后也冠以蒙古之名,不过在以蒙古正统自居的东部蒙古人眼中瓦剌仍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明朝初期在出塞打击蒙古势力时为实现分化瓦解的目标就对瓦剌和鞑靼进行分别对待。
明朝所称的鞑靼人其实就是继承了成吉思汗黄金家族正统的北元政权。只要北元政权仍在延续“元”这一国号就意味着并没放弃重返中原的意图,所以这对明朝而言是必须打击的大敌。相比之下瓦剌只是草原上一个从无显赫历史的籍籍无名的部族,和明朝也没北元政权那么大的积怨,因此在相当一段时期内瓦剌属于明朝争取拉拢的对象。这一时期瓦剌也有意识将自己与黄金家族进行区分。
这样做一方面是彰显自身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也是向明朝示好。当然名义上瓦剌还是北元的藩属。随着瓦剌势力的日益做大就渐渐开始有了不一样的想法了,这点明朝方面也感觉出来了。公元1410年北元政权遭到明成祖朱棣的重创,然而朱棣并没趁机彻底消灭北元,反而册封北元太保阿鲁台为大明特进光禄大夫、太师、和宁王,这么做的其实就是为牵制名义上为北元藩属、实际上独立存在且已然做大的瓦剌。朱棣的警惕是有道理的,因为瓦剌的崛起确实已呈现出明显的征兆。
截至14世纪初名义上作为北元藩属存在的瓦剌实际上已架空了北元的军政大权。公元1439年(北元岱总汗十五年、明英宗正统四年)瓦剌部首领脱欢去世,其子也先成为瓦剌部的新首领,同时继续保持着北元朝廷的军政大权。也先在北元朝廷的正式职务为中书右丞相、太师、淮王、瓦剌部总兵。明朝初期几代皇帝积极拉拢瓦剌部本意是想使其成为牵制北元朝廷的力量,然而瓦剌最终却架空了北元朝廷,从而成为明朝北部边疆新的大敌。
也先掌握北元朝政后先后把蒙古漠南、漠北、漠西以及原为明朝册封建立的东北兀良哈三卫、女真诸卫统一了起来。也先尽管不是出自成吉思汗嫡系,但他同样渴望像成吉思汗一样建立了一个辽阔的帝国。1449年也先率以瓦剌部为主的北元蒙古骑兵大举攻明。这成为了明英宗御驾亲征的导火索,然而御驾亲征的明英宗却在土木堡之战在成了瓦剌人的俘虏。土木堡之变后也先在北京城下败于于谦之手,因此未能实现他入主中原的既定目标,但俘虏明朝皇帝的战功已使他越发骄横起来。
此时放眼草原诸部再找不出能与也先抗衡的人物,而也先已不再满足于自己现有的地位。瓦剌部在名义上是北元的藩属,而也先的正式头衔也是北元太师,在也先看来这种身份地位与自己的实力是不相匹配的。这时的也先已盘算着“求大元皇帝并一统天下”,也就是说他想要篡夺北元的皇位并南下灭明。当时的北元岱总汗是也先的妹夫,长期以来这位名义上的北元最高统治者对也先都是言听计从。也先试探性地向岱总汗提出退位的要求:也先并没直接让岱总汗让位给自己,而是让岱总汗让位于太子。
太子是也先的外甥,同时一个幼君在也先看来也相对更容易控制,完全可以把他作为自己正式上位前的过渡人物。然而一向对也先言听计从的岱总汗这次却明确拒绝了也先的要求,而恼羞成怒的也先随即与岱总汗兵戎相见。战败的岱总汗逃到郭尔罗斯部,这个郭尔罗斯部的首领是岱总汗的前岳父。为什么说是前岳父呢?原来当初岱总汗为巴结也先就娶了也先的妹妹,同时休掉了自己的前妻,对此郭尔罗斯部可是一直怀恨在心,于是岱总汗就被自己的前岳父给杀了。
身为北元正统象征的岱总汗一死就让也先感觉到机会来了,于是他在公元1453年(明代宗景泰四年)召集蒙古各部召开忽里勒台大会。这次大会上蒙古各部迫于也先的压力将其推举为蒙古大汗、北元皇帝,称“大元天圣大可汗”,定年号为“添元”。这在北元历史上是一次极具象征性意义的大事件:首先这是自成吉思汗以来汗(皇)位首次被非黄金家族的人占据;在此之前北元已由一个中国式王朝向游牧民族政权转型。这其中一个典型标志就是取消了元朝仿照中原汉制确立的年号制度。
截至也先上位之时北元取消年号已有65年之久,如今重新确立与中原相同的年号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也先的野心。也先的野心就是篡夺北元的皇位并完成一统天下的夙愿,如今他已然登上北元的皇位,明朝也已转为战略守势,看起来也先正在向他的既定目标迈进,然而事态的后续发展却证明他其实是在加速走向覆亡。也先虽是一个有远达抱负理想的人,但却是一个缺乏战略思想的人,他急于求成的篡位之举恰恰给自己招来了祸端。
尽管身为成吉思汗嫡系的黄金家族退出中原已有百年,但草原蒙古人心中他们仍是蒙古民族的英雄和图腾,朴实的蒙古人民还无法接受被非黄金家族的人所统治。尽管岱总汗没他的祖先那样的文治武功,但因为拥有正宗的黄金家族血统就被蒙古人民所尊奉,相比之下也先的瓦剌部本来只是草原上一个籍籍无名的部落而已。也先本人过于维护自己和家族小团体的利益,以致于连他自己所属的瓦剌本部群众中都有不少他的反对者,更不用说那些身为黄金家族后裔的诸王了。
黄金家族诸王尽管此时正处于衰败期,不过人家手里还是有兵马的,尽管他们单独任何一个人都无法与也先抗衡,可如果他们全部联合起来可就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意想不到的是率先对也先发起挑战的并非黄金家族的成员,而是另一位同样来自于瓦剌部的酋长。瓦剌本身并不是一个统一的部落,而是由蒙古草原西部的和硕特、绰罗斯、杜尔伯特、土尔扈特诸部所形成的部落联盟。也先只是瓦剌诸部共同的盟主,在瓦剌诸部中他的实力最强,但在瓦剌这一部落联盟体系之下各部落仍有自己的酋长。
公元1455年瓦剌部中另一位强势人物阿剌率先起兵反对也先,黄金家族诸王闻讯也纷纷起兵讨伐也先,也先仓皇逃往永谢布部。虎落平阳的也先仍没改变他飞扬跋扈的毛病——他不是请求永谢布部出兵帮助他,而是几乎以下命令的口吻让永谢布部出兵,结果永谢布部首领一怒之下就把也先给杀了。也先死后他的子孙与黄金家族的后裔们展开了长达20余年的战争。在这一过程中也先的两个儿子瓜分了也先的部众,成吉思汗异母弟别勒古台的后裔毛里孩拥立岱总汗之子马儿古儿吉思为蒙古大汗。
瓦刺势力随后被驱逐到天山一带的西部地区。瓦刺势力的衰落为东部地区的鞑靼创造了复兴的天赐良机:成吉思汗的第十五世孙达延汗于公元1487年正式亲政后相继征服亦思马因、火筛、亦卜剌。鞑靼和瓦剌一样并不是统一的部落,而是由诸部族组成的部落联盟。达延汗统一鞑靼各部后分六万户以治之:自掌察哈尔、喀尔喀、乌梁海左翼三万户,而以鄂尔多斯、土默特、永谢布右翼三万户封与第三子巴尔斯博罗特。达延汗所设6万户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部落联盟,而不是中央集权制的统治机构。
1517年达延汗死后鞑靼各部又陷于分裂状态。达延汗之孙俺答汗在位时期重新强大起来的鞑靼部控制着东起宣化、大同以北,西至河套,北抵戈壁沙漠,南临长城的大片地区。俺答汗将瓦剌势力驱赶到科布多,又对青海、西藏等地用兵,还曾一度击败过哈萨克汗国。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俺答汗兵临北京城下。这是继当年也先围城之后蒙古势力第二次兵临北京城下。这次俺答汗并未进攻北京城,而是在城外掠夺一番之后就退兵了。
隆庆五年(1571年)俺答汗仿汉制修建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并与明朝修好,随后双方开放了边境互市贸易。俺答汗死后鞑靼各部又重新陷入分裂状态。到了明末清初蒙古草原各部以大漠为中心分别形成大漠以南的漠南蒙古、大漠以北的漠北蒙古、大漠以西的漠西蒙古三部分。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是根据地理方位对蒙古各部进行的一种划分,事实上在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这三部分之下都各自分成若干个大小不等的部落。
属于漠南蒙古的部落有科尔沁、札赉特、杜尔伯特、巴林、札噜特、奈曼、喀尔喀、茂明安、乌拉特、喀喇沁、乌珠穆沁、察哈尔、土默特、鄂尔多斯等等。他们的分布地区东接盛京、黑龙江,西接伊犁东路,南至长城,北逾绝漠。这片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天内蒙古自治区。漠南蒙古诸部中实力最强的是察哈尔部,不过察哈尔内部却并不统一:组成察哈尔部的八个鄂托克统称为察哈尔八部,清代以后苏尼特、乌珠穆沁、浩齐特、克什克腾、敖汉、奈曼等鄂托克脱离察哈尔部成为了独立的蒙古部落。
16世纪中叶以后原驻牧于哈拉哈河两岸及克鲁伦河附近的东部蒙古本部中的喀尔喀部逐渐向漠北迁移形成为札萨克图汗、土谢图汗、车臣汗等三大部落。源自喀尔喀部的三大部落被称为喀尔喀蒙古。由于喀尔喀蒙古迁徙到了大漠以北,所以这三大部落又被称为漠北蒙古。漠北蒙古的分布地区大致相当于如今的蒙古国以及俄罗斯境内的图瓦共和国等地。明末清初的漠北蒙古主要就是由喀尔喀部分化演变出来的三大部落,直到清雍正三年又从土谢图汗部中分出赛音诺颜汗部。
漠西蒙古实际上就是由明代的瓦剌诸部演化而来。到了明末清初的史籍中一般将瓦剌称为卫拉特或厄鲁特,所以漠西蒙古有时也被称为卫拉特蒙古或厄鲁特蒙古。卫拉特主要由杜尔伯特部、准噶尔部、和硕特部、土尔扈特部四大部落以及辉特等小部落共同构成。他们分布的地区东自阿尔泰山、西至伊犁河流域。这片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北的地区。长期以来卫拉特各部的盟主由和硕特部的首领担任,后来日益强大起来的准噶尔部迫使土尔扈特部向西迁徙到了伏尔加河流域。
努尔哈赤的后金政权建立后就利用蒙古内部的分裂格局与科尔沁等部会盟、联姻。1593年蒙古科尔沁部明安和喀尔喀部劳萨与努尔哈赤遣使通好,“自是蒙古诸贝勒通使不绝”。1619年明朝大军在萨尔浒之战中惨败于后金的现实使明朝和蒙古这对宿敌看到了新兴的后金的力量,于是作为当时的漠南蒙古诸部名义上的宗主的察哈尔部林丹汗随即邀约了喀尔喀五部配合明朝协防铁岭,然而由蒙古和明朝组成的联军在女真人的打击下土崩瓦解,就连蒙古军队的主将齐赛诺延都成为了女真人的俘虏。
天命九年(1624年)科尔沁部成为蒙古诸部中率先臣属于后金者。次年林丹汗发兵讨伐科尔沁部,努尔哈赤命莽古尔泰、皇太极等前往救援,林丹汗被迫退兵。天命十一年(1626年)后金征巴林部、扎鲁特部,掠其人口、牲畜而归。这一时期后金对蒙古诸部采取政治安抚与军事打击相结合的策略:与归附自己的蒙古部落进行会盟、联姻,而集中主要精力打击身为漠南蒙古各部盟主的察哈尔部。后来的孝庄太后和她的姑姑哲哲皇后以及姐姐宸妃海兰珠都是在这时嫁入后金宫廷的。
天聪九年(明崇祯八年,1635年)四月皇太极讨伐察哈尔部的林丹汗,彻底统一漠南蒙古诸部并获得元朝的传国玉玺。次年皇太极正式改女真族名为满洲,改后金国号为清,他自己则由大汗改为皇帝,此举标志着皇太极正式以汉法构建自己的国家,应该说此时他已有入主中原取代明朝的意图。1644年清王朝入关问鼎北京,就此建立起涵盖满、蒙、汉多民族大一统帝国。然而这一时期归附于清王朝的蒙古人主要是内蒙古(漠南蒙古诸部)。
在清军入关之前就已被征服的漠南蒙古诸部一直与清皇室保持着联姻关系,同时漠南蒙古诸部也被纳入了清朝盟旗制度管辖之下。相比之下外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西蒙古(漠西卫拉特蒙古)尽管名义上也臣服于清王朝,可实际上并没真正归顺入疆。当时的外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主要分为土谢图汗部、札萨克图汗部和车臣汗部这三大部落。尽管这三大部落同属漠北喀尔喀蒙古,不过彼此之间也是战乱不断。漠北喀尔喀蒙古比起漠南蒙古诸部距离北京城更远且毗邻俄罗斯边界。
这种独特的地缘区位使其同时受到漠南蒙古、准噶尔部、西藏格鲁派以及俄罗斯等各方面的影响,因此清王朝对其的控制力度始终不及漠南诸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漠北喀尔喀蒙古在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威胁下归附清朝。两年后康熙率兵十万御驾亲征噶尔丹后采取软硬兼施的方法与外蒙古诸部进行会盟。外蒙古诸部在准噶尔部和东进的俄罗斯势力的双重压力下也希望得到清王朝的保护。康熙与外蒙古王公在多伦会盟后取“江河入海和万宗归一”之意在当地建立“汇宗寺”。
从此外蒙古通过条约的形式正式纳入清王朝的版图。在此之后清朝对漠北喀尔喀蒙古主要采取政治上的会盟以及推行喇嘛教等措施加以控制,从而使之成为防御沙俄的屏藩。有清一代很少实施专门针对喀尔喀部族的军事行动,而是以政治争取、宗教笼络作为控制漠北喀尔喀诸部的主要手段,由此形成了一种政治绥服模式。与此同时清朝通过在漠北地区推行黄教实现了对漠北喀尔喀诸部的精神统治。1733年清王朝设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漠北蒙古。
漠西蒙古中的准噶尔部在驱逐土尔扈特部后又向东压迫杜尔伯特部,从而迫使其内附于清朝。日益强大起来的准噶尔部取代和硕特部成为了卫拉特各部的盟主,而老盟主和硕特部则被准噶尔部赶到了青海。准噶尔部又击败哈萨克人,翻过天山征服回部诸察合台汗及伊斯兰教派白山派与黑山派,此后飞兵拉萨凌摄西藏,终于建立起了强大的准噶尔汗国。全盛时期的准噶尔汗国疆域北接额尔齐斯河、鄂毕河、叶尼塞河上游,南到西藏阿里地区,西包巴尔喀什湖,东至蒙古萨彦岭及色愣格河流域。
这一时期的准噶尔汗国疆域面积达到了七百万平方公里。准噶尔部的强大已威胁到了清王朝西部疆域的安全,从而为从康熙到乾隆长达70余年清朝-准噶尔战争埋下了伏笔。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清军才成功攻克伊犁并俘获准噶尔大汗绰罗斯·达瓦齐。此后准噶尔部的阿睦尔撒纳一度举兵叛乱,但于1757年被清军平定。至此准噶尔汗国彻底灭亡。1771年当初被准噶尔部逼迫西迁的土尔扈特部从伏尔加河流域东归伊犁。清政府将东归的土尔扈特部分别安置于今巴州区域和额济纳。
明清之际蒙古分为众多部落(蒙古语称为"艾马克"),部落首领为"部长"(鄂拓克)或"汗"。清王朝为笼络蒙古人共同压制汉人提出了所谓“满蒙一家”的旗号:有清一代皇室与蒙古王公之间的联姻从未间断,蒙语和满语、汉语一样是皇族宗室子弟必须学习的,从皇太极起每一代清朝皇帝都有一个蒙古式的大汗称号。皇太极的蒙古汗号是博格达彻辰汗、顺治是额耶尔札萨克汗、康熙是恩赫阿木古朗汗、雍正是纳伊拉尔图托布汗、乾隆是腾格里特古格奇汗......
与此同时清朝统治者也一直想方设法维持蒙古诸部的分裂局面,因为统治者担心蒙古诸部重新联合成为统一的武装力量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这也就是为什么号称“满蒙一家”的清朝统治者要对准噶尔部赶尽杀绝的原因——因为准噶尔部的强大已对清王朝的统治构成了挑战。清王朝为了维持蒙古诸部的分裂局面就依照满洲八旗的组织形式对蒙古各部进行盟旗制改造:旗是清廷设在蒙古地区的行政、军事单位,也是清朝皇帝赐给旗内各级封建主的世袭领地。盟作为旗的会盟组织设盟长一人、副盟长一人。
清朝对蒙古的行政治理机构分为自治和官治两种类型:所谓官治类型是指由中央派遣驻扎蒙古各地的将军、都统、大臣等;自治类型是指盟旗制度下蒙古诸部的札萨克组织。清朝在蒙古各要地设置驻防将军大臣以监控和统辖各盟旗。清代蒙古分为内属蒙古与外藩蒙古:内属蒙古包括察哈尔、归化城土默特、唐努乌梁海、阿尔泰乌梁海等部。内属蒙古各旗由朝廷派遣官员治理,这与内地州县的治理形式大体无异;外藩蒙古各旗则由当地的世袭札萨克管理,这实际上处于一种半自治状态。
翻开今天的中国地图时只要把目光投向辽阔的内蒙古自治区就会发现一连串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地名:阿拉善盟、正蓝旗、陈巴尔虎旗、东乌珠穆沁旗......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各次级行政区中既有和内地省份一样的市、县,也有充满自身地方民族特色的盟、旗。如今内蒙古的盟是一种地市级行政单位、旗则是县级行政单位。这与清代旨在分化监管蒙古各部的盟旗制已不是一回事,不过盟旗的名称的确来自于清代内蒙古地区的盟旗制度。
明清时期众多的蒙古部落中最具知名度的可能就是察哈尔、准噶尔、土尔扈特、科尔沁四部。察哈尔部之所以出名是因为曾作为漠南蒙古各部的盟主在明、清双方的博弈过程中扮演过重要的第三方角色;准噶尔部之所以出名是由于从康熙年间到乾隆年间与清王朝争锋长达70余年;土尔扈特部之所以出名是由于从伏尔加河流域一路克服艰难险阻东归故国;科尔沁部之所以出名则是因为诞生了孝庄太后。事实上科尔沁部是蒙古各部中最先归附清朝的,所以也是与清朝皇室通婚最多的一个蒙古部落。
现在很多清宫剧中皇子阿哥的福晋都来自科尔沁部。这点基本上还是比较符合史实的。晚清时期的一代名将僧格林沁也出自科尔沁部。历史上科尔沁草原是成吉思汗二弟合撒儿的领地:当时成吉思汗把合撒儿分封在今额尔古纳河、海拉尔河流域呼伦贝尔大草原、外兴安岭一带的广袤土地。科尔沁草原地处内蒙古东部的大兴安岭南坡、松辽平原西端——即从大兴安岭到松辽平原。这一地区在我们今天的行政区划地图上包括整个兴安盟和通辽市的一部分地方。
科尔沁草原位于北纬42°5′~43°5′ 、东经117°30′~123°30′ ,地处西拉木伦河西岸和老哈河之间的三角地带。北邻呼伦贝尔草原、西接锡林郭勒草原的科尔沁草原面积约4.23 万平方公里。如今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就耸立在美丽富饶的科尔沁大草原。科尔沁位于日新月异的环渤海经济圈,处于华北、东北两大经济区的交汇地带,扼华北、东北之咽喉,联京津冀、黑吉辽之枢纽,因此素有"七省通衢"之美誉。科尔沁草原如今大部分已变为农耕地以及部分沙地。
内蒙四大庙?
一,大召寺 蒙古语称“依克召”,意为大庙。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名无量寺。
二,五当召 五当召,蒙古语“五当”意为“柳树”;原名巴达嘎尔召。始建于1662年—1722年,1749年重修,赐汉名广觉寺。
三,百灵庙 百灵庙建于1702年。百灵庙系达尔罕贝勒庙的转音,亦称乌力吉套海(吉祥湾)召庙群。百灵庙素有草原码头之称。
四,贝子庙 贝子庙蒙古语名“班智达葛根庙”,汉名“崇善寺”。贝子庙始建于1742年,历经七世-不断修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