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剧文化 正文

负心汉歌词是什么意思

陈世美就是咱们经常听的北宋朝秦香莲的故事里的负心汉,也有很多考取功名后就背弃誓言抛弃糟糠之妻的也比比皆是;没有读过圣贤书的重情重义的也大有人在。而有知识的人却往往做出违背良心、背弃情义的事情,于是这似乎成了读书人最为诟病的一个标签,以虽无知但有义来为自己的行为做事铺垫道德高帽。...

负心汉歌词是什么意思,开封府陈世美为什么叫岑旺祖?

开封府陈世美之所以叫岑旺祖是因为他原本的名字就是叫岑旺祖,只是在进京赶考用的是陈世美的名字,冒名顶替了。陈世美就是咱们经常听的北宋朝秦香莲的故事里的负心汉,抛妻弃子,欺骗公主,贪图荣华富贵,自己的子女都不认,最后被包青天铡刀砍头了。

薄情郎负心汉的诗句?

楚调曲·白头吟

作者:卓文君

原文:

皑如山上雪,蛟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徙徙。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自古读书人多是负心汉?

这句话我认为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读书人是有素质、涵养的,应该不会是负心汉!但是也有两面性,也有很多考取功名后就背弃誓言抛弃糟糠之妻的也比比皆是;没有读过圣贤书的重情重义的也大有人在。所以这个跟是不是读书人没有多大关系,在于人的本质!

男人负心汉的三大原因?

自古多情女子负心汉,男人做负心汉多了,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种。

首先,男子富贵了,另结新欢,忘掉糠糟之妻。包公斩的陈世美,就是这样的典型案例。

其次,男子为了达到利益最大化,不惜攀龙附凤,休掉原配攀上高枝,利用裙带关系,帮助自己实现理想和价值目标。

最后,女人患病了或者年老色衰了,遭到忘恩负义的男人嫌弃,私下勾搭第三者破坏家庭。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早已见惯不惊了。

活佛济公负心汉排名?

第一张天元,他的对象明珠是很温柔、持家的,还能变出一些粉色珍珠,并以此来养家。但是她并不知道她其实是蚌精所变,这珍珠其实都是她精血所化,很伤身体。但是他只是一味的索取,最后受人指使亲手陨落了她。

第二崔家少爷,打着读书的旗号,在外面各种玩,遇到花娘之后,更是直接要赶走原配,是没有责任心的人。所以后来被狐妖偷了心脏,也是自己找的。

仗义每从屠狗辈?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是明代诗人曹学佺的著名对联。意思是说,讲义气的多半是从事卑贱职业的普通民众,而有知识的人却往往做出违背良心、背弃情义的事情。

每次看到这句话总是觉得有些五味陈杂,字里行间透着对读书人浓浓的嘲讽。其实这句对联对应的是一个很是常见的典故,只不过恰巧发生在秀才身上,于是这似乎成了读书人最为诟病的一个标签。

甚至每每有江湖人士将其挂在嘴边,以虽无知但有义来为自己的行为做事铺垫道德高帽,这种不以无知为耻反以为荣的认知方式完全不可取。

这里不谈论故事,只解读这句话为何如此记载且又流传广泛以至于成为一种动辄落到读书人身上无法辩解的烙印。

有没有人思考这句话看似是嘲讽读书人,但恰恰是读书人所述。

何为读书人?自古以来所有的先贤圣哲几乎都是读书人,可以说我们的文明传承最重要的链接就是全天下的读书人,中华文明自古以来都是最重视教育的文明体系,读书人一直都具有无与伦比的社会地位和道德声望。

关于读书重要性的圣贤哲言在我们的历史上比比皆是,耳熟能详。

读书人是整个文明体系的中流砥柱。

那么读书和读书的人这么重要为什么会出现“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这是人性的思考

古代甚至于是现代社会,读书人都是整个社会群体的精英阶层,也就是说古往今来都是读书人掌握着整个文明体系的话语权。

但,读书人从来都没有占据整个文明群体的大多数,读书人是少数人,即使义务教育普及的现代社会,真正的读书人仍然是少数,只不过现代的读书人近乎定义为在领域内更为专业的能人,仅仅会识字在现代不会划入读书人的行列。

在古代,读书人的地位更高,更尊崇,人数更少,这是我们的文化传承认知,但同样,读书人承担的社会责任更大,社会道德标准和约束对读书人更加苛刻。

同样的一件事发生在凡夫俗子身上可能无伤大雅,甚至视为平常不过,但发生在读书人身上就会无限放大,口诛笔伐,因为你是读书人,是社会的表率,是道德的代言,凡夫俗子做错事是因无心之失从而无限降低其道德高度要求,而读书人做错事属于知之而错,明知而犯,属罪不可恕。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句话是对读书人的鞭策,同时也是警示

其实读书人除了知识渊博以外同样是凡夫俗子,读书人也是普通人,但读书知义,明理,修德,醒身,更是整个社会的砥柱,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委屈越多。

世人见凡夫仗义出手则分外赞誉,而读书人动辄以治国安邦为己任却无法对普通人造成太多的触动,这就是精英的悖论,身为读书人当为天下献策,为民请命,为国效力,这是理所当然的责任,若不如此读书何用?所以在平民百姓的眼中读书人所做的都是应该做的,反而做了不该做的便是有负众望,此便为“负心”。

而在普罗大众的眼中看到凡夫俗子的仗义之举往往分外赞誉,盛名流传,而读书人一旦有负众望则口诛笔伐,久而久之,偏见诞生。

这与“升米恩,斗米仇”有异曲同工之意。

其实中国文化的传统时刻在鞭策读书人,培育读书人,激励读书人,更是尊敬读书人,尊师重道的传统格外浓重,

便如“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种警示之语其内在还是有恨铁不成钢之真义。

而自古以来中国的读书人从来没辜负天下人的期望,无论是乱世狼烟,国有危难,投笔从戎的读书人比比皆是,天下变局之际读书人往往挺身而出,为国献策,为万民谋未来,读书人秉承的从来都是国之大义。

这是我们的文化和传承,这也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振聋发聩的原因所在。

致敬一切为国为民族继立功勋的读书人!

(图片来自网络并修改)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