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坦荡荡活人间歌词什么意思,你能推荐一本颠覆三观的书吗?
您好,我是夏梦。你在问题中说自己【最近感觉十分迷茫,想要通过看书来获得满足感】所以,想请头条的创作给你推荐一本颠覆三观的书。说实话,读书不会让人成长,就像旅行不会让人成为更好的人一样。
让人成长的是,他对自己有了新的认知,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承受什么。相较于读书,我以为您花点时间,分析一下自己的长处和缺点,或许对未来的生活更有帮助。
如果一定要推荐书的话,我很推荐最近在看的《金字塔原理》。您应该也听过这本书,书里主要讲的是结构化思考和表达逻辑,能帮人在思考、创意、思想方面提供一些架构支撑,对写作、思维、做事都有很大益处。
关于作者本人和这套理论多么好,我就不过多介绍了,您有兴趣可以网上查阅。一下我们主要讲和金字塔原理相关的内容。
一:什么是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就是“以结果或结论为导向的思考、表达的过程”。当我们思考或表达一件事情时,可以先提炼出一个中心思想或先抛出最终结论,然后这个结论下面有几个分论点作为支撑,每个分论点可能会向下延伸出新的论点或需要论据作为支撑,这样一层一层向下延伸,直到不需要再分解和提供支撑为止,这样所呈现为金字塔结构,因而被称为金字塔原理。
二:为什么要用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原理符合人类思维的基本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检查思想的有效性、一致性和完整性,发现遗漏的思想,还可以创造性地扩展思路。
三:如何构建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原理所遵循的原则是: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结论先行就是自上而下表达时,先归纳出中心思想或结论;以上统下就是上一层论点是其下一层分论点或论据的总结概括;归类分组就是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个逻辑范畴;逻辑递进就是每一组中的思想都要按照逻辑递进的顺序来组织。
书中还具体阐述了每种原则的具体操作方式,我在这里就不详述了。简单的来说就是,首先要用总述概括的方式,明确一个主要观点,明确之后用分述的方式论证以上观点,而分述的观点又可以继续分数论证,如此往复。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学会作者的结构化思维,和她解决问题的思路,只有掌握了作者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才能在以后遇到同类问题的时候,从容不迫,得心应手。
最后,希望你早日理清自己的思路,在人生道路中能够一帆风顺。
【我是夏梦,不跟风,不做白日梦。】
怎么看待细水长流的感情?
看到这个问题就想来回答一下,因为细水长流的爱情就是我所追求的爱情观,而且很幸运的是,我和老公拥有相同的观念。还记得我们订婚时去选戒指,有一款的寄语就叫做“细水长流”,我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这一款,那一刻我觉得,这个人大概就是命运吧!
我们有时经常会被电影或者艺术作品中那些轰轰烈烈的爱情感动,但往往忽略了,那些爱情归于平淡,或者走向婚姻是的样子。当两个人的身边是柴米油盐的时候,当两个人每天的烦恼是明天吃什么的时候,我想仅仅凭借着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有两个人共同的努力,和劲儿往一起使的决心。
我的生活里没有太多戏剧化的桥段,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城市小女生,在大学的最后一年,遇见了我的男朋友,现在的老公。我们都是初恋,明白彼此曾经想恋爱却不可得又不将就的心。可能是这个原因,又因为性格相似,有时看着他就觉得是照镜子。我想这是我的幸运吧!
我们很依赖对方,有他在我就觉得踏实。我不在家,他就会时常想念我。我们在一起快四年了,结婚一年多了,但还是像刚恋爱一样,只觉得庆幸与他有了家。所以,我想这种依赖就是感情保鲜的秘诀,也是能让感情细水长流的方法。
我们很欣赏对方,能看到对方的闪光点,当一件事不确定的时候,或者迷茫的时候我们会一起分析。这种信任感和珍惜可能是因为我们都是不自信的人,但是对方总能看到对方的优点并且由衷的赞美,从而让对方坚定信念。可能也正是这样,让我们都很珍惜对方,让感情走的更远。
还有就是小小的仪式感。我觉得不能小瞧它,它不是虚荣,也不是多余的。而是能让我们在平凡的生活里看到闪光点,让本来平淡的生活变得有盼头。试想,当你和一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你的生活变得有趣,有希望,你怎么会厌烦呢?当然是想一直和他探索下去啦哈哈!
另外,我觉得不要总想着向对方索取什么。爱是相互的,如果你一味的付出但并没有得到你期望的回报,那说明那个人可能并不是对的人…好的爱情是他能看到你对他的好,并且也会想着为你付出什么让你幸福~就这样,一来一往的小幸福就会汇聚成河流,一直流向未来。
所以对我来说,细水长流的感情就是两个人在爱情荷尔蒙的基础上,还拥有相同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欣赏对方,珍惜对方,把彼此放在心尖上。再加上生活里有能够发现美好,创造美好的小心思。我想,感情自然而然就会细水长流吧!
你如何看待那种喜欢拉帮结派?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人类这个物种恰恰就是以族群的形式适应自然的选择而发展的。不同的人成长经历不同,造就了认知水平的差异,由此在行为的表现上也就出现了千奇百怪。
有的人遵守规则,有的人选择挑战规则,有的人莽撞行事,有的人谨小慎微,有的人懂得站在他人角度看待问题,有的人以自我为中心去自私的首先考虑自己。但是面对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所表现出来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人都是具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人的言谈举止都是基于这个本能的驱使之下而呈现出来的本能反应,即“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但是这里所要强调的是所谓的善恶是基于组织的存在而自然形成的评判标准,但是善恶于个体本身而言是没有善恶,对错之分的,因为个体的本能就是如此嘛。
因此有的人喜欢拉帮结派,孤立他人,这种行为于施行者而言首先是本能的正常反应,无所谓对错,但是站在社会道德法律的角度,那就是错的。也许这个人肚量小,妒忌他人,亦或是心情不好就想整你,亦或是你挡住了他人的利益诉求等等。那么从整个层面来说,我们就应该以一颗平和心态来对待,然后以理性、稳重的情绪去找到解决的办法。
站在你当时的角度,内心也许是困惑的,困惑于自己不论哪一个方面都没有得罪对方,纠结于是应该选择退一步海阔天空还是逃离这个环境,亦或是与之对抗 拼个你死我活。不论你最终选择什么样的形式,于你当前认知而言都是正确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日后想起你当初所选择的行为,心情要么是后悔的,要么是满意的。每个人面对问题所采取的行动不同,但是可以进一步深入的去思考,就会得出较为客观的解决办法。
坏人之所以横行霸道,是因为好人的纵容。从这个角度出发,那么相信你会拿出各种手段与之对抗,让对方知道欺负你是要付出不可承担的代价。再者,“任何关系在利益面前都是纸老虎。”既然对方能够拉帮结派,那么这种团伙的方式其实内部是脆弱的,一旦利益受损,那么就会土崩瓦解,因此想想怎么分化这种同伙的手段,那就是一个突破口。最后可以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解决当前的问题,同处于一个部门,那么就想方设法的站在公司角度,找到更高的权利领导来化解。。。
记住,不要想着逃避!逃避只是一时的麻醉,等到麻醉药效一过,那么将会回到现实继续面对。人生就是必须要克服一个一个关卡,才能打牢人生基础,才能走得更长,更踏实。
为什么常有人说负能量的人是真实的?
我和一些人的结论恰恰相反,充满着正能量的人坦坦荡荡,从不知道什么叫伪装,(有时从策略出发,一时委屈求全例外)而那些心怀邪恶,满满负能量的人,则很少示人以真面目。(得志之后撕下伪装除外)
于谦曾写过这样一首诗: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土木堡”之战,明朝几十万精锐部队全军覆没,明英宗朱祁镇被俘,朝野上下人心惶惶,不少人主张放弃北京,把京都南迁。这其中徐有贞叫嚣的最厉害。于谦挺身而出,严斥徐有贞,立主保卫北京城。
他调集全国兵马,紧闭北京城门,所有部队全部部署在城外,并且下令,不打败敌人,任何人不准进城。他是个文官,却披挂上马,亲自率部守住北城门迎敌。
可是,难题来了,瓦刺人手中有个王牌,那就是皇帝朱祁镇,他们把朱祁镇押到阵前,让朱下令让明军投降。听他的命令,国家便会覆灭,就会变成瓦刺人的奴隶;不听,就是抗旨不遵!就是乱臣贼子!
可是,于谦并没有犹豫,因为他信奉的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太后支持下,他拥立了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帝,封朱祁镇为太上皇。
瓦刺人傻眼了,他们只好拼命攻打京城,由于于谦的周密部署,和军民奋死抵抗,瓦刺人只好灰溜溜地押着朱祁镇狼狈逃窜。
北京城保住了,摇摇欲坠的太明江山,又开始恢复了生机,新皇帝朱祁钰对于谦委以重任。
徐有贞也因为原先主张逃跑而抬不起头来。后来因为黄河决堤,水灾泛滥,有人举荐徐有贞去治水,于谦不计前嫌欣然同意,徐因治水有功,得到皇上提拔,于谦也给予支持。在他心里,只要对国家有利,他没有个人的恩怨。可是,徐有贞却暗地里对于谦恨之入骨。当迎回了朱祁镇,而朱祁钰重病时,他以为机会来了,联合了石亨等人,发动了“夺门之变”,把朱祁镇重新扶上皇位。
此时的徐有贝志得意满,他撕下了伪装,劝朱祁镇杀掉于谦。开始时,朱祁镇还犹豫,徐说,你不杀于谦,你这个皇位就名不正言不顺。就这样,朱祁镇颁发了逮捕于谦的圣旨。
抄家时,于谦家中空徒四壁一贫如洗,只有正房房门紧锁,打开一看,里面只有一个大箱子,别人以为是金银财宝,撬开箱子,里边只有皇上赐予他的蟒袍玉带。连负责抄家的禁军头目都落泪了。他把酒泼在于谦行刑的地方,嚎啕大哭,宦官曹吉祥用鞭子抽他,第二天他仍然跑去泼酒祭奠,放声大哭。
你说,于谦算不算是一个历史上正能量人物?他无需伪装,恰恰相反,像徐有贞之类的小人最会看风使舵。
撇开这些历史人物不谈,你再留神观察一下你周围的人,凡是肯于伪装的人,都有其不可告人的目的,为了达到目的,他们或者谄媚奉迎,或者装成正人君子,或者口蜜腹剑。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如果小偷不装,他还能偷到东西吗?如果
骗子不装,你还会上当吗?
这就叫: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不亦说乎的意思真的只是现在的学习了而且时常复习不也感到高兴吗的意思吗?
孔子《论语》开篇“学而时习之”,到底在说些什么?
《论语》原文开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从前上学时,老师给出的翻译是:在学习过程中时常复习,不是很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到来,不是很快乐吗?得不到别人的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算得上是君子吗?
小时候听到这个解释,觉得孔夫子挺可爱的,是一个热爱学习、热爱交友、心胸宽广的温和老头。成年后,常喜读儒释道典籍,再看《论语》时,觉得当年的翻译,是将古文按照现代汉语的表意方式,生搬字面意思,堆砌词汇成句,这样的诠释是对孔子思想的浅解和误读。
《论语》《大学》《中庸》《道德经》《庄子》之类的圣贤经典,首篇首句,,常常开宗明义,统摄全文。作为“四书”之一、儒家经典读本的《论语》,“学而”篇首次亮相,必然也是孔子核心思想的集中展现。
以下,我想从造字本意、逻辑关系、篇章印证和儒家思想体系入手,来谈谈自己对这三句话的理解。
第一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让我们先从学字说起,如图:
以上为“学”字的金文写法。
《说文解字》:“學,覺悟也,从教,从冖。冖,尚蒙也,臼声。”
《说文解字》将“学”字解释为觉悟。而这个“觉悟”是从教,从冖的。
“教”字的甲骨文形象是,一只手执一根教鞭,引申为教导他人。
教导他人学什么呢?《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可见,学字有被引导修行、体悟天道之义。
“冖”为蒙的“蒙”字之缩写,原意是将布袋蒙住鸟兽,本为捕猎动作,因为鸟兽被布袋蒙住后,无法看见光亮,所以引申为蒙昧无知、暗昧无觉。
学字上半部分的“爻”,是组成八卦的长短横道,或者说是卦的符号。长横线“—”为阳爻,两个短横线“--”为阴爻。八卦有三个爻组成,六十四卦则各由六个爻组成。
《易·系辞下》:“道有变动,故曰爻。” 可见,是道的显应和发用。“爻”两侧的手形的符号,代表用双手摆弄。
所以,学字上半部分,代表学子通过双手摆弄卦爻(也有人说是算筹),来推演天道运行。
金文的“学”与“觉”在字形解构上非常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觉字的下半部分,用见替换了学字下半部分的子字。由此可以推测“学”代表学子从蒙昧到觉悟的过程,而“觉”代表某人所证悟的知见与境界。
再来看时字,这里的时翻译为“时时”,体现学与习的随动性,似乎更加合适。
来看习字的金文写法:
《说文解字》:“习,数飞也”。
意思是鸟在学习飞行的时候,不断振翅,引申反复实践。
在“学而时习之”中,“学”与“习”相互对应,代表了体察天道以觉悟,并时时在实践中磨练。也就是说,孔子提倡的修行,要时时在“事上炼心”,将觉悟与实践融为一体。
早期儒家所倡导的“学”并不是后世儒生所说的“学习”或“学问”,它体现了儒家对天道的体察和觉悟,体现了儒家德性的修养和人格的养成。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儒家四书之首的《大学》,也并不是朱熹先生所解释的那句“大人之学”,而是代表了“对大道的觉悟”。实际上,《论语》和《大学》开篇三句话的思想性与逻辑关系,非常接近,正好可以相互印证孔子之学是觉道之学,我们在后文详细再说。
再来看“悦”字,这个字很有意思:树心旁+一个兑字,兑是八卦中的一卦,符号是“☱”,从卦形上看,表示为上部有开口之物。因此“悦”可以理解为心的上面有了开口,即由内而外地心生欢喜。
第二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现在有人把“朋”意为朋友。这么解释,有点粗糙,因为在古汉语中,每个字都可以对应现在一个独立的词汇。比如“妻子”在古汉语中代表老婆和孩子,现在则专指老婆。
朋的造字本意是系在一起的两挂玉串。它代表了位置的接近。
友字以两“又”(手)为形符,表示两手合作。
《易·兑》云:“君子以朋友讲习。”孔颖达疏:“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可见,朋字解释为同窗、发小或从前一起共生、共事的人,比较合理。
友字则暗指是志趣相投的人。
再来说乐字。
字形像木枕上系着丝弦的琴具,引申为和着演奏歌唱很欢乐。所以乐字展现出来的欢乐是外在的,是具象化的。而悦展现出来的欢乐,是由内而外、自知自明的。
为什么有从前的同窗、发小从远方而来,是欢乐的事呢?是因为单纯地因为孔子热情好客吗?要理解这句话,还是要看文章前后的次序。《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为老师守孝期间,历时三年编撰完成的,其行文编排极为考究。注意,首篇“学而”,三句话共用一个“子曰”,说明这三句话,是孔子在同同一语境或同一个逻辑体系下阐述的。
根据上文的意思,我想这样解读本句:孔子说,若能影响身边之人,让众生一起觉悟,这不是一件欢乐的事吗?
这里可以注意《论语》对悦与乐二字的区别使用,显然自己在觉悟中体验到的好心情,是由内而外的欢悦。而众生一起悟道精进时,展现出的欢快状态,则更像是震荡发散的鼓乐之声。
紧接着,我们看第三句: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不知而不愠,究竟是何种境界呢?为什么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可以被孔子称为“君子”呢?
在《论语》中,孔子对君子的品性和言行,有多处论述。我们来看一句最简洁、直接的一句论述。
《论语·为政》:子曰:“君子不器。”
这里孔子在定义君子时,用了否定式定义,即凡是成器之士,均非君子之列。凡是君子,均不可成器。
要理解这个“器”字,不妨看看《周易》和处在相近时期的老子的观点。
《易经·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是无形的道体,形而下是万物各自的相。
按照孔子的意思,君子不器,表示君子应该不离无形无相的大道。
《道德经》:“朴散为器。”
浑朴的大道散了,才化为器。这观点显然和《易经》对道和器的定义是相通的。
现在有个成语叫做“大器晚成”,其实也出自《道德经》。
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版的《道德经》甲乙本,根据古墓的时代测定以及《道德经》文字内容(从避讳帝王名讳的角度分析),帛书本《道德经》成书时间为目前世界所藏古本年代最久,也是最具研究价值的版本。
在这个版本的《道德经》中,没有“大器晚成”一句,而是写作“大器免成”。在原文中,这一句是老子对大道的论述,老子的原意并不是想说,一个人需要经历不断磨砺,晚年才能称为真正的大才。而是说一个人要真正的合于大道,是不可以成为形而下的器的,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不器。”
由此可知,孔子对君子的定义,也是站在了体察天道,修行觉悟的高度上的。可以说,孔子讲的君子和道家讲的真人、至人、圣人,以及佛家讲的菩萨、大士,都是对“觉悟者”的称谓或描述,不同之处在哪里呢,就是《金刚经》的那句:“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也就是说,一切圣贤间的差别,仅在于对大道(无为法)证悟次第上。而他们修行、觉悟的方向,是一致的。
《论语·宪问》篇中,孔子对“人不知而不愠”的境界,有过论述。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因为天是高高在上的,“上达”可以理解为通达天命或天道。《庄子·达生》篇中说:“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这两处文字,达字意义是相同的。而庄子讲的达生与达命,与孔子所说的上达,也有相通之处。
“下达”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在世上吃得很开,玩得很转。
“下学”则表示凡尘俗世中觉悟,在事上炼心。
所以,君子的使命是要觉悟天道的,但在觉悟过程中又需要结合“下学”与“上达”,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柴米琐事上修炼身心,觉悟通达。所以孔子会强调“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等修行原则。这和《六祖坛经》中:“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观点不谋而合,也正是虚云禅师所强调的:“衣食住不离道,行住坐卧不离道。”
由此可知,孔子指出的觉悟之路,是“下学而上达”次第觉证的历程,需要塑造的正是“人不知而不愠”或人不知而不怨天尤人的君子人格。
现在,我们把《论语》与《大学》的开篇文字,比照着来读一读。看看两部儒家经典的核心要义,是否可以相互印证?
《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将觉悟天道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这不是让人由衷喜悦的吗?若能让众生一起觉悟,这不是一件欢乐的事吗?时时炼心修行,不正是觉悟天道的君子境界吗?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成就圣贤的大道,在于显现自身光明的德性,在于亲近民众共同精进,在于证悟至善的境界。
通过比照,大家可以清晰发现,《论语》与《大学》的开篇要义,其文字表述逻辑和思想内涵,是多么的统一啊。如果用佛家的语言来作描述,这两段文字要表达的不正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利利他法皆具足”嘛。
把《论语》的开篇提到觉悟天道的高度,还有一个理由。我们来看看,孔子是如何归纳自己的思想的。
《论语·里仁》: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孔子说:“曾参呀!我有一个看待万事万物的道。”曾参答道:“是的。”孔子走出去以后,其他学生问道:“这是什么意思啊?”曾参说:“夫子的道只不过是忠和恕罢了。”
那么忠和恕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孔子没有说,曾参也没有讲,后世的朱熹先生有个解释:“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尽己怎么理解呢?就是一个人用“尽”的态度来修炼自己,可以理解为“成就至纯至净的真我”,“推己”,就是打破人我之分,推己及人,就是佛家所说的“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是“不二”;就是道家讲的“丧其耦”。只有这样理解,才能明白为什么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而曾参却给出了忠与恕两个方向的阐释,因为本质上忠与恕也是一体不二的大道,这正是儒家“何其自性,本自清净”的觉证,是孔门“道生一,一生二”的心法,同时也是《论语》实为儒家觉悟大道之经典的很好佐证。
你是因为什么喜欢的张云雷?
为什么喜欢?
因为爱,所以爱
一、张云雷受伤后的坚强鼓励了我
经历过害怕死,也害怕活着的阶段,看到辫儿哥哥的笑容,那份清澈的美好能甜到心缝里。
去年活蹦乱跳着常规体检,意外发现癌症,九死一生,现在活蹦乱跳,和张云雷一样算是生命的奇迹了。
黑暗的日子里,纲丝老公为宽解我,推荐德云社,我光速加入二奶奶阵营。辫儿哥哥,你的笑你的泪,你的刚毅你的娇俏,你的歌喉你的绿海,你的羞涩你的呆萌,那通身民国大角儿穿越的气派,为传统文化娓娓道来的细腻引导,还有那同样九死一生却浴火重生的经历,无一不令我神魂颠倒。
二爷,养病期间,你就是我的精神支柱,打榜抢票撕职黑等等都忙活,战斗力欠佳但斗志昂扬,少年缺失追星课全找补回来了,病痛担忧都抛诸脑后了。
谢谢我们的小花豹,没有你刚毅乐观的榜样,那段坎坷崎岖,我不会走的这样平稳。
二、我更加理解和崇拜我老公了。
老公于汉韵书院教授毛笔书法,也算传统文化传承者,还是余派票友,京胡师从蒋莘老师。恋爱时,别人知道他的爱好京剧都一脸同情的看着我,你是不是找了个年纪很大的对象?我郁闷,他还比我小几个月好吧?
以至于很长时间都觉得老公爱京剧是羞于启齿的。大多数人的偏见,整体的不景气,也是传统曲艺发展的一个桎梏。
如今,张云雷的立于传统,开创流行,打破僵局,让很多人可以大大方方承认爱好,喜欢传统就是这么时尚!
三、喜欢二爷收获了很多可爱的二奶奶
传承非遗时,响应二爷号召,老公上传西皮小开门演奏。@张云雷 获很多网友认可,还夸赞说专业人士来了,我这才知道,老公京胡造诣还不错。更有网友被他“替夫人增援辫儿哥哥”感动,提出保护我方家属,称赞我们神仙眷属,二奶奶们的可爱让我有点害羞也有点骄傲。也让我感受到真爱粉们的温暖和团结,自己有幸接触到这样高素质的粉群,心情雀跃欢畅无比!
我加入了一个小粉丝群,十多位年纪不同,行业各异的女孩子,因为爱一个人,温暖的聚在一起,聊聊辫儿哥哥的相声歌曲,谈谈生活中的琐琐碎碎,开心展示抢到了二爷的杂志,积极交换张月亮的最新动态……这是我生活中的桃花源。再郁闷的心情,一进群,就烟消云散啦!
之前爱的是摇滚崔健唐朝郑钧窦唯(二爷喜欢罗琦,对摇滚也一样喜欢吧)。京剧方面,我所知甚少,欣赏王珮瑜,不是因为老生唱腔而是折服于她推广传承的决心和努力。粉辫儿之前我根本听不进去京剧,但是也买了王老师喜马拉雅的课程作为支持。
其他戏曲的话,我只被韩再芬老师《再生缘》戏曲电视剧吸引过,啃着西红柿无意扫过电视,就那么一眼,我直追到结尾。后来《女驸马》太相似就不热衷了。可见传统戏曲不是没有魅力,他需要一个机会展现他的美于人前,他需要一种角儿或者说偶像的推动为契机,他还需要变化万千丰富多彩留住大家视线,而这些元素都凑齐太难了。然而,辫儿哥哥你都帮他做到了。
张云雷,世间多是飞鸿雪泥,而你注定青史流芳。@德云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