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向何处寻歌词是什么意思,究竟隐秘在哪里?
原著VS改编,《隐秘的角落》是怎样改编成年度最佳悬疑网剧?
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万个人心里就有一万个《隐秘的角落》
不同的观点
不同的角度
我觉得你们大家说的都有道理
但很多早就追过原著小说的人和我说
改编后的剧情远不如小说情节来的有张力
于是我找了个时间拜读了紫金陈的《坏小孩》
图源来自网络
篇幅不长,熬个夜就能看完
和原小说相比
剧版在剧本方面的确做了很大的变动
人物设定也有出入
小说是一个强调情节的作品
而剧版是一个强调人设的作品
说实话
这两个版本是不太能放在一起分析比较的
因为他们各有所长
不过既然有人问到了
我们就来看看《隐秘的角落》的剧作水平如何
不变的剧情内核——陷入麻烦的主角首先我们来捋一捋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张东升把自己的岳父岳母推下山
自以为天衣无缝的杀人计划却无意被三个小孩拍到
三个小孩手持致命性的证据
借此威胁张东升
这是故事的开端
也是剧情内核的起因
图源来自网络
《隐秘的角落》虽做了改编
但是它还是沿用了原著的剧情内核——陷入麻烦的主人公
杀人被发现的张东升
一定是要想方设法拿到记录了自己杀人过程的摄影机的
想要勒索张东升的三小只
在做出了勒索行为的时候
就陷入了麻烦的漩涡里
图源来自网络
往主人公平静的生活里砸下一块巨石
是剧情创作的基础套路
原著和剧作在这一点上没有太大的出入
两者有着相同的剧情发展基点
在此内核之上
原著和剧作只是用不同的方式陈述罢了
更立体的角色、更饱满的人物关系在剧版中
最大的亮点就是它不同于原著的人物形象与人物关系
我们要将一部小说翻拍成电视剧
首先就要考虑过审的问题
毕竟原著《坏孩子》是部「全员恶人」的作品
这玩意儿照搬的话就播不了
所以编剧需要重新对人物进行润色
让他们更鲜活立体、能过审
甚至为此还加了老陈这个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物
图源来自网络
朱永平算是改动较大的一个人物
小说中朱永平后来新娶的妻子王瑶
一直都对朱朝阳非常不和善
不允许朱永平给朱朝阳母子生活费
朱永平还真就给的少
他也一直都没有和朱晶晶说过朱朝阳是她同父异母的哥哥
甚至当着朱晶晶的面说朱朝阳是他朋友方建平的儿子
图源来自网络
朱晶晶死后
王瑶上门殴打朱朝阳母子
找人往他们身上泼排泄物
都这样了
朱永平还只是一昧的维护王瑶
当着朱朝阳的面询问他是否与朱晶晶的死有关系
这样的态度让朱朝阳从一个渴望父爱的孩子
变成了满心怨愤的「杀人凶手」
图源来自网络
小说里朱永平王瑶虽然也是死于张东升之手
但是他却是在朱朝阳的威胁下被迫动的手
虽然我挺能理解朱朝阳的心理变化
但电视剧肯定不能这么拍啊
拍完也是404 not found
为了不让朱朝阳过于阴暗
编剧就要从源头下手
让朱永平做个人
所以我们看到的朱永平完全不是小说里那个一心向着王瑶、不对朱朝阳负责任的父亲
至少在剧里朱晶晶是知道朱朝阳是她的哥哥的
也会阻止王瑶发疯
剧版中朱永平虽说也偏爱朱晶晶
但是他却能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
在试探过朱朝阳后会表现出一个父亲应有的歉意
会带朱朝阳去游泳、吃饭、坐在家楼下吃冰棍
会在死前让朱朝阳好好活下去
图源来自网络
这是一个鲜活而立体的父亲形象
再加上张颂文自己对于人物角色的理解
我们才能看到像个人的朱永平
小说里矮墩墩的胖妇女周春红
我看完都没啥印象了
就记得这个形容
但剧版里却是个非常写实立体的单身母亲的形象
情绪变化都有据可依
爱恨鲜明
图源来自网络
还有喜欢朱朝阳却被利用的普普
在身上纹上喜欢的姑娘名字的丁浩(剧里的严良)
脾气暴躁希望女儿考第一的叶军
没有感情的杀人机器张东升
这些小说里的人物都没办法和剧版完全对应上
因为剧版里他们不再是一个扁平的功能性角色
也不是个一句话就能概括的人物形象
他们突破了平面化和模式化的枷锁
所以从人物塑造的细腻程度与立体程度方面而言
小说完全无法与剧版相提并论
这是剧版成功的地方
更具节奏感的情节设定当初《隐秘的角落》刚播出的时候
大家向自己的朋友安利时会说
「快看,这个片子一开始秦昊就把他岳父岳母推下去了!」
用强剧情张力开头的影视作品
能够用最快的速度吸引观众的注意
虽说小说一开篇也是用张东升杀人的剧情开场
但小说的情节节奏感却没有剧版那么强
剧版总共十二集
每一集的长度都不一样
这不是因为片方任性
而是他们就是用的是「分集打点」的方式来写剧本的
每一集的结尾都是一个情节展开点
比如第二集结尾是朱晶晶坠楼
图源来自网络
第三集结尾是张东升找到朱朝阳家楼下
图源来自网络
第六集结尾是徐静尸体被发现等
图源来自网络
留下悬念、下集揭晓
让你欲罢不能
为情节加砖添瓦——增加外在障碍,改变人物内因在小说中
周春红是一开始就知道普普和丁浩住在自己家里的
但是剧版中周春红从头到尾都不知道家里住进了两个「不速之客」
图源来自网络
编剧这是给主人公添加了外在障碍
于是朱朝阳带着两个小伙伴躲避自己母亲时就很容易触发情节冲突点
观众会在周春红突袭回家时与朱朝阳一样提心吊胆
情绪上满满参与感
是我们能够继续往下看的一大动力
新添的人物老陈
除了能够为过审出一份力以外
也是编剧为主人公增添的「障碍」
他一直想抓剧中的严良回福利院
严良躲避老陈的情节在剧中出现了非常多次
在主情节进行时
老陈与严良的这条支线有着锦上添花的呈现效果
图源来自网络
我们在写剧本时
要给人物设置障碍与困难
人物解决困难的过程就是故事发生的过程
比起小说
剧版的《隐秘的角落》在大命题内增添了许多小障碍
以此加快剧情节奏
增加人物冲突,让剧情看起来比小说更加饱满
剧作在小说的基础上还做了一个很大的变动
就是改变了人物行为的内因
小说中普普和严良逃出福利院是因为普普遭到了福利院院长的性骚扰
而剧作中却是为了救普普的弟弟才逃出福利院的
小说中他们向张东升勒索三十万
是因为普普认为十万是一个人长大的十八岁时所需的费用
但是剧作中三十万是普普弟弟的治疗费用
一个为己、一个为他
立意的差距
让作品的深意也变得截然不同
哪个好哪个坏其实全凭个人理解
不必特地拿出来一较高下
毕竟没有《坏孩子》
就没有《隐秘的角落》
没有《隐秘的角落》
也没那么多人去看《坏孩子》
关注暴撕!和我一起,发现影视的魅力吧。
陈百强的一生何求的歌词写的是什么意思啊?
《一生何求》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就是每个人都有梦想,追求,那些你渴望得到的,历经苦难却求之而不得,而其实你最应该珍惜和珍贵的东西其实就是在你身边的家人、朋友和情义,不要等失去他们时才学会珍惜。
一生何求 (Life Expectation) (《义不容情》主题曲) 陈百强 (Danny Chan)
词:潘伟源
曲:王文清
冷暖哪可休
回头多少个秋
寻遍了却偏失去
未盼却在手
我得到没有
没法解释得失错漏
刚刚听到望到便更改
不知哪里追究
一生何求
常判决放弃与拥有
耗尽我这一生
触不到已跑开
一生何求
迷惘里永远看不透
没料到我所失的
竟已是我的所有
冷暖哪可休
回头多少个秋
寻遍了却偏失去
未盼却在手
我得到没有
没法解释得失错漏
刚刚听到望到便更改
不知哪里追究
一生何求
常判决放弃与拥有
耗尽我这一生
触不到已跑开
一生何求
迷惘里永远看不透
没料到我所失的
竟已是我的所有
一生何求
曾妥协也试过苦斗
梦内每点缤纷
一消散哪可收
一生何求
谁计较赞美与诅咒
没料到我所失的
竟已是我的所有
一生何求
常判决放弃与拥有
耗尽我这一生
触不到已跑开
一生何求
迷惘里永远看不透
没料到我所失的
竟已是我的所有
扩展资料:
《一生何求》这首歌的原版是由王文清作词和作曲、由王杰演唱的《惦记这一些》,陈百强一次在出租车上听见了这首王杰演唱的国语版的《惦记这一些》,便被深深吸引,遂萌生了演唱该歌曲的粤语版的念头。最后由潘伟源作词的《一生何求》。1989年,该曲获得年度十大劲歌金曲奖和最佳填词奖 。2010年,“华语金曲奖”30年经典评选于12月12日广州影音展揭晓,陈百强的经典代表作《一生何求》入选“30年30歌”
有些被误传了千年的成语?
十四个被误用千年的成语
来源:乱翻书的清风
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养猕猴】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节省下】其家口【口粮】,充狙之欲。俄【不久】而匮【缺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骗】之曰:‘与若芧【橡子】,朝三【早上三个】而暮四【晚上四个】,是乎【可以吗】?’ 众狙皆起毕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 众狙皆伏而喜。”——《列子·黄帝》
由原文可见,朝三暮四其实是形容人善用手法,同时也指人思想片面,容易被别人的花言巧语所愚弄。
现在则常被用于形容某人反复无常。
呆若木鸡
“纪渻子【人名】为周宣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可斗已乎?”曰:“未也。方虚骄【骄傲而并无实力】而恃气【依仗气势】。”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影向【闻响而应,见影而动】。”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怒目而视,气势旺盛】。”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别的鸡大声鸣叫,它也不会为之所动】
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耳。”——《列子·黄帝》
由原文可知,呆若木鸡是用来本来比喻精神内敛,修养到家,也就是老子所说的:”与世无争,则莫能与之争“。
现在却用来形容人发傻、发愣。
东施效颦
'故西施病心【心口疼】而颦【皱眉】其里【村子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认为很美】 ,归【回去】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 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惜乎,而夫子其穷哉 【命苦啊】!”——《庄子·天运》
孔子去卫国,颜回问师金(鲁国乐师),说孔夫子这趟会怎么样。师金说,孔子命苦啊。为什么呢?因为孔子抱着仁义,如同抱着用过的刍狗(祭神用的),都已经是没用的东西了,他还当个宝儿似的到处传播却不受待见。
水上行船,陆上行车,这是起码常识。看见船既然能行水,便认为也能行陆,硬要推上岸去跑跑,累到死能跑多远呢。古代好比水,现代好比陆,难道不是吗?西周好比船,鲁国好比车,难道不是吗?想把古代西周的那一套政策。包括仁啦义啦,搬到现代鲁国来推行,正如推船行陆地,费力不讨好。灵活转变政策,方能顺应现实,永远立于不败。现代和古代不一样啦,如同猿猴比周公,你老师孔子想在猿猴社会推行周公礼服,那是鬼迷心窍啊。最后师金指出,孔子把古人的那套东西用在现在人身上,就如东施效颦一样可笑。
此语今天大意虽未变,但其当初所指代的深刻道理却没有多少人懂得了。
愚不可及
“宁武子;邦有道则知【智,发挥才能】;邦无道则愚【装傻】。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论语·公冶长》
宁武子是春秋时卫国的大夫。卫成公前期,国家形势不错,宁武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也很有建树;到了后期,国势趋乱,他就表现出愚笨的样子,韬光养晦,以等待时机。愚不可及指人懂得审时度势,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大智慧。
现在常被理解为愚蠢到了极点,这可真是愚蠢到了极点了。
危言危行
“邦有道,危【正直】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谨慎】。”——《论语·宪问》
意思是国家有道,则正言正行;国家无道,行为仍要端正,但说话要谨慎。
现在常理解为危险的言行。
瓜田李下
“君子防未然,
不处嫌疑间,
瓜田不纳履【瓜田不提鞋,防止被误会偷瓜】,
李下不整冠【防止被人误会偷李子】”——曹植的诗《君子行》
瓜田李下指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作为君子,行为要谨慎,应懂得避嫌。
现在有人也知道这是一句劝善的话,但具体什么意思却不知道。还有人居然还把这四个字和‘你侬我侬’放在了一起,”瓜田李下“成了男女谈恋爱的地方,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差强人意
“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汉【吴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回来说】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 吴公差强人意【还不错】,隐若一敌国【以一敌国】矣。’”——《后汉书·吴汉传》
这个成语意思是“还可以,大体上能使人满意”。差:稍微,大致,比较。 可能是因为现在把‘差’作‘差劲’理解,所以‘差强人意’成了令人不满意的意思了。
不学无术
“然光不学亡【无】术,暗【不懂】于大理【大道理】。”——东汉·班固《汉书·霍光传》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霍光传》中评论霍光的功过。说他“不学无术,暗于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读书,没学识,因而不明关乎大局的道理。
此成语只是没有学识之意,并不是指不努力,不上进。人们常说谁谁整天不学无术,这么用是不对的。
侧目而视
'(苏秦)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谢。”——《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游说连横之策没有成功,穷困潦倒地回到家里,妻子不理睬他,嫂子看不起他。他潜心学习,学问大增。后游说赵王合纵抗秦,一举成名,衣锦还乡。妻子吓得恭恭敬敬站在一边,又恨又怕,嫂子跪拜谢罪。
侧目而视和怒目而视意思接近,但侧目而视还有怕的意思,而今天则常被人形容为令人惊叹之意。
曾几何时意思是过了没多久。今天常被误用为想当初之意。
蹉跎岁月
“误东未终极,白日勿蹉跎。”——晋 阮籍《咏怀》
'蹉跎'意思是白白的度过。再如《明日歌》里的“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所以,蹉跎岁月意指白白浪费掉的日子,现在常被误解为艰难的岁月。
糟糠之妻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抛弃)。”
——《后汉书·宋弘传》
光武帝刘秀手下一员大将叫宋弘。当年刘秀被王莽追杀时,宋弘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负伤。逃到饶阳境内时,宋弘实在走不动了,刘秀就把他托付给一户姓郑的人家照料。姓郑的这户人家对宋弘很好,特别是郑家女儿,虽然长得不漂亮,但对宋弘特别好。一来二去,二人就产生了感情,好了起来。宋弘伤好后,二人便结为夫妇。 后来刘秀得了天下,万事如意,只有一件让他放心不下。刘秀有个姐姐,早年丧父,终日闷闷不乐,很多人来提亲她都看不上。后来刘秀得知,原来他姐姐看上了大将宋弘。刘秀心想,这事还不好办?宋弘的妻子郑氏年龄大不说,那模样和姐姐比差多了,便派人向宋弘提亲。哪知宋弘说了这么句话: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刘秀听来人禀告后,深为宋弘的为人所感动,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对他敬重有加。
宋弘,真男儿也!
糟糠指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糟糠之妻喻指共过患难的妻子。现在糟糠之妻常被理解为粗鄙丑陋的妻子,实在是太不应该。
明日黄花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没有什么好玩赏的了。后来用“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价值的或已失去作用的事物。
现在常用“昨日黄花”,其实是不对的。
一言九鼎
“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史记·平原君列传》
战国时,赵国的都城邯郸被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关键时刻,赵国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 平原君临危受命,挑选了二十名门客跟他一起去楚国,此时,毛遂自荐前去。到了楚国后,平原君立即与楚王商谈 援赵之事,可是迟迟没有进展。此时,毛遂就走上前对楚王说:“我们今天请你派援兵救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 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 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 楚王被毛遂一席话所打动,于是答应出兵援赵。平原君回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大吕:钟名,与鼎 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毛先生以三寸之 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这就是成语“一言九鼎”来历,是指一句话的重要性。现在变成了信守诺言的意思。
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唐伯虎的桃花庵诗?
公元1499年,在锦衣卫镇抚司的诏狱中,江南才子唐伯虎被绑于刑具之上,锦衣卫挥舞着鞭子,一下又一下地抽打着这位文弱的书生,启图让他招供,可唐伯虎始终要紧牙关。
但是,和唐伯虎一同被捕入狱的徐经却不堪忍受酷刑,屈打成招,承认自己用金银厚礼向主考官行贿,以此得到了策问的考题。
最终,唐伯虎被革去功名,终身不得入仕,他空有一生才华,最终无缘报效国家,成了他一生的伤痛。
世人皆知唐伯虎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风流贵公子,就算没有读过他的诗集,大概也都看过周星驰演的《唐伯虎点秋香》。
他有了八个妻子还不知足,要三笑点秋香,抱得美人归,他一手丹青出神入化,贵人们千金难求,可回归到历史本身,唐伯虎从来都不风流,甚至带着悲情色彩。
01进京会试唐伯虎本名唐寅,公元1470年出生于苏州,字伯虎,小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唐伯虎的祖上非常显赫,曾跟随李渊起兵,受封国公。
可到了他父亲这一代,家道中落,在苏州街上开了一家酒肆,以此养活一家老小。可父亲深谙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道理,专门为唐伯虎请了老师授课。
父母对唐伯虎给予厚望,希望他能光耀门楣,唐伯虎也不负众望,凭借着天赋和后天的努力,在16岁时就考中了秀才第一名。
18岁时,唐伯虎与妻子徐氏成亲,夫妻甚是恩爱。从此,有妻子相伴,红袖添香,唐伯虎更加勤学苦读,希望能在科举之路更近一步。
可是,命运从来都不会一直眷顾同一个人。
24岁时,父亲去世。
随后,妻子怀孕难产,母子双亡。
然后,母亲去世。
最后,妹妹自杀。
唐伯虎一下子成了孤家寡人,他没有办法接受如此大的变故,开始意志消沉,整日流连酒馆,醉生梦死。可人生的坎坷并没有消磨掉唐伯虎身上的傲气。
27岁时,唐伯虎娶了官宦人家的女子何氏为妻,何氏过惯了金尊玉贵的生活,不愿意跟唐伯虎过粗茶淡饭的生活,总是盼着唐伯虎能金榜题名,入朝为官。
29岁时,唐伯虎参加乡试,考了第一名,成了应天府的解元,从此,唐伯虎多了一个唐解元的称呼。
唐伯虎满腹才华,解元不是他的终极目标,状元才是。
公元1498年的冬天,数以万计的考生们汇集京都,来年二月,他们就要参加京城三年一度的会试,这将是他们改变命运的机会。
这其中也包括唐伯虎,还有与他同行的江阴县举子徐经。
徐经出生于江阴富户,家中资产丰厚,可他却不似一般的纨绔子弟,整日寻欢作乐。相反,他自小聪敏好学,23岁就中了举人。
在赶往京城的路上,两人不期而遇,交谈之间颇有相见恨晚之感,于是两人结伴同行,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不同于唐伯虎的初次入京,徐经早已是京城的常客了,刚在住处安顿好后,便拉着唐伯虎迫不及待地要去拜访自己的房师——程敏政。
徐经乡试那年,程敏政任主考官,根据当时的惯例,考生一般尊称录取自己的考官为房师,自称其门生,这是未来入仕后,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如今,程敏政官至礼部礼部右侍郎兼詹事府詹事,在士子之中颇有声望,到了无人不知的地步。程敏政学识渊博,精通六艺,是当朝弘治皇帝和太子的老师,受百官敬仰。
所以,徐经每次来到京城,都会登门来拜访程敏政,以此来维护关系,可这一次的拜访,似乎又有了一点不一样的意义。
作为皇帝和太子共同的老师,程敏政的才华自是不必说,单就其如此深受皇恩,今科会试的主考官说不定就是他了,所以徐经打定主意,一定要多多走动。
可唐伯虎却不这么认为,科举考试,拼得是真才实学,靠攀附权贵,投机取巧,实在不是君子所为。
可徐经却觉得,程敏政是自己的老师,于情于理,到了京城都该上门拜访。再者主考官这事纯属自己猜测,就算程敏政不是,也可以上门讨教一些应试的方法和技巧,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在徐经的一力劝说下,唐伯虎只能跟着徐经上门拜访了。
其实,程敏政对唐伯虎早有耳闻,早就想见上一面。
当年,唐伯虎参加南京乡试的时候,主考官是太子冼马梁储。乡试上,当他看到唐伯虎的卷之时,一下子被唐伯虎的博学多才所吸引,直言如此奇士,今科解元非他莫属。
回到京城后,梁储对唐伯虎大加赞赏,极力推荐,唐伯虎虽身在江南,但是才名早就在京城传开了,对于梁储的知遇之恩,唐伯虎一直是心怀感激的。
所以,这次随徐经拜访程敏政,便打定主意想要求一份墨宝送给自己的老师。
席间,三人推杯换盏,喝到微醺之时,唐伯虎不觉诗兴大发,竟吟诵起来。程敏政听罢,只觉坊间传言不虚,此人才华横溢,定能入朝为官,成为国之栋梁。
言谈间,程敏政不知不觉就说到了此次会试的情况,于是便询问起两人的准备情况。徐经听罢直言道:“四书五经学生已烂熟于心,此次试题只要不是太生僻,学生定有信心能高中。”
程敏政闻言,却摇头道:“读书人岂可只囿于四书五经,应博览群书,只要是出自先贤的智慧,就不能算是生僻。”
趁着程敏政高兴,唐伯虎便提出想要为梁储求一篇《送梁冼马序》,一来,可以作为报答房师的谢礼,二来,唐伯虎也想要领略一下程敏政的文采。
程敏政十分看重唐伯虎,一口就应下来,连夜写成了《送梁冼马序》,从此唐伯虎和徐经成了程府的常客,可每一次拜访,徐经都会备上厚礼,从不知避嫌。
时光飞逝,转眼就到了会试的日子。
与乡试不同,会试规模更大,前来应试的举子都是来自各府的佼佼者,如果能考上就能得皇上重用,若是作为本次主考官,就能与考生建立师生关系,快速扩充政治人脉。
所以,很多官员都对这次主考官的位置垂涎三尺。
就在会试的前两日,考官的人选终于定了,由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出任主考官,由礼部右侍郎程敏政出任副考官,皇帝下令,由二人拟出此次会试的考题。
可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就是因为程敏政的考官身份,将唐伯虎牵扯进了一桩科举舞弊案中,将他的科举仕途尽毁。
02科场舞弊这一日,会试的第三场考试结束了,从考场出来的举子们各个满面愁容,一边恨自己平时看书太少,一边抱怨这次的考试题目太生僻了。
这群人中,唯有唐伯虎和徐经笑容满面地走出考场,回到酒楼就迫不及待地饮酒庆祝。席间,两人志得意满,高谈阔论,酒过三巡后,两人说话不禁有些随意。
就在两人相互恭维的时候,酒意上涌的唐伯虎不经意间说出了此次考试多亏了程敏政的致电,不然题目如此生僻,很难答出来。
恰好此时,酒楼有一名官员也在饮酒,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他突然想起前两日,程敏政在阅卷时的对两位考生的试卷大加赞赏,莫非这酒楼中的两人就是唐伯虎和徐经?
他瞬间有了一个念头,难道程敏政收受贿赂,泄露了试题。他沉思片刻后,立刻就离开了酒楼,他要回家写奏疏上报朝廷。
这名官员名叫华昶,任户科给事中,他能说会道,经常借由言官特权,讽议左右,这次仅凭自己的猜测,就上书弹劾程敏政受贿,将试题泄露给了唐伯虎和徐经。
此事一出,满朝哗然。科场舞弊向来都是国之重罪,明朝时期,对科场舞弊的惩罚尤为严厉。
为了平息众怒,弘治皇帝下令,撤了程敏政主考官的头衔,并停止阅卷,其批阅过的试卷由主考官李东阳重新审阅。
可复审的结果却让所有人傻了眼,唐伯虎和徐经并未被程敏政录取,两个人落榜了。
这样的结果似乎并不能支持华昶对程敏政的控诉,于是,为了查清事情的原委,弘治皇帝下令,将徐经、唐伯虎、华昶一起逮捕入狱,交由锦衣卫查证。
本以为能金榜题名,却不想如今镣铐加身,身在狱中的唐伯虎此时还云里雾里,没有任何头绪。就在这时,又有第二个人跳出来指证程敏政。
此人是同为考官的林廷玉,他声称自己亲眼看见程敏政在得知东窗事发后,将审阅过的试卷重新整理,将回答出试题的考生一律不予录取,以此来摆脱嫌疑。
有了新的证词后,弘治皇帝龙颜大怒,下令将程敏政和林廷玉全部下入大牢,彻查清楚。
为了尽快结案,负责调查的锦衣卫对唐伯虎和徐经动用了各种酷刑,虽然唐伯虎抵死不认,可身为富家公子的徐经哪里能忍受如此严刑拷打,当场就屈打成招了。
他承认,自己每次去程府都准备金银厚礼,就是为了贿赂程敏政,得到会试的题目。
虽然有了徐经的证词,但是程敏政却矢口否认自己有泄题的行为,他自认为官三十余年,从来都是严于律己,绝不会做对不起皇上的事情来,严词要求与华昶当面对质。
可是,若程敏政没有泄题,那唐伯虎和徐经是如何知道会试的题目?又为何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要感谢程敏政这样的话呢?两人落榜真的是程敏政做的手脚吗?
这一连串的疑问困扰着审案的锦衣卫们,也困扰着皇上。程敏政是他的老师,也是朝廷不能缺失的人才,于公于私,他都想保下程敏政
为了不再让案件继续牵扯下去,弘治皇帝拍板决定,让程敏政、唐伯虎、徐经和华昶四人来个当面对质,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大殿之上,双方各执一词,于是,审案官员又将之前招认罪行的徐经带了上来。此时的徐经已经休养了好几天,恢复了精神,他一口气推翻了之前的招供,还原了事情的真相。
他从未贿赂过程敏政,送礼只是出于师生关系。
当日在程府,为了讨教会试经验,唐伯虎问程敏政,若是作为主考官,将如何出题。程敏政便想二人列举了策问的文章,让两人要博览群书,不要拘泥于四书五经。
况且,当时的程敏政并非主考官,一切不过是凑巧而已。
回到客栈后,唐伯虎与徐经详细阅读了程敏政推荐的文章,并以此为基础,写了篇文章练笔,可没想到,程敏政成了主考官,推荐的文章成了考题。
虽然对于徐经的供词,唐伯虎和程敏政都没再提出异议,但是华昶依旧不依不饶,提出重新审阅唐伯虎与徐经的试卷,看程敏政到底有没有动手脚,以求自保。
但是弘治皇帝没再理会华昶,而是匆匆做了判决。
程敏政因不懂避嫌,被责令提前退休。华昶因听信谣言,不实举报,被贬官去了南京。而唐伯虎和徐经则有谋私利之嫌,被罢黜为吏,终身不得入仕途。
03桃花仙人这场轰动朝野的科场舞弊案,最终以各打五十大板的结果落下帷幕,可惜唐伯虎,功名被革,一生都无法进入仕途,枉费了那些寒窗苦读的岁月。
此后,唐伯虎终其一生都在做着下科场的噩梦。
二十年余别帝乡,夜来忽梦下科场。 鸡虫得失心尤悸,笔砚飘零业已荒。 自分已无三品料,若为空惹一番忙。 钟声敲破邯郸景,仍旧残灯照半床。
公元1500年,唐伯虎再次被罢黜为浙藩小吏,因深感耻辱,坚决不去入职,他的妻子何氏眼见丈夫仕途无望,不愿再过清贫的日子,自请下堂。
之后,仕途失意的唐伯虎离开了苏州,前往浙江,湖南、福建等地游览,回家后就生了一场重病,久久未能痊愈,期间,他的弟弟也与他分了家。
这还不是唐伯虎最低谷的时期,后来他受邀当了宁王朱宸濠的门生。可是,干着干着,他发现宁王想要造反,为了一份工作搭上命可不值当,于是唐伯虎便想要脱身。
可是,身为宁王的师爷,唐伯虎知道这么多的秘密,宁王肯定不会愿意放他走的。为了尽快脱身,唐伯虎装疯卖傻,在城内裸奔,还高呼,我是宁王的门客。
宁王见唐伯虎如此形状,只能命人将他送走。
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磨难之后,唐伯虎终于大彻大悟,再也不愿提及官场,整日醉生梦死,靠卖字画为生,自得其乐。
公元1505年,唐伯虎在苏州看上了一处房子,名叫桃花坞,为了将这座房子买回来,他将自己的部分藏书做了抵押,问朋友借了钱才购置下。
从此,世界再也没有仕途失意的唐寅,只有桃花坞主唐伯虎,他也因此写下了那首不朽诗篇《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桃花坞里有座桃花庵,桃花庵里有个桃花仙,桃花仙人种了很多桃树,只为摘下桃花换点买酒钱。
清醒的时候只愿日日坐在花间,酒醉之后就在花下睡去,半醉半醒间一天又一天过去了,花开花落间,一年又一年飞走了。
我愿在这酒中醉死,愿在这花下长眠,不愿去卑躬屈膝,阿谀奉承。马车滚滚而去,是贵族们的乐趣,有花有酒才是我等贫穷者的缘分。
若是拿他们的富贵与我的贫贱相比,他们不过是世俗凡人,而我是天上仙子,若将我的贫贱比作马车,他们是纵意驰骋,我却是悠闲自得。
别人笑话我很疯癫,我却笑他们看不穿这红尘世事,就算是那些豪杰曾有一时的辉煌,如今却墓冢不在,只能被当作耕种的田地。
唐伯虎用六个桃花,向我们堆积出了一个花的世界,还有一个花中仙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逍遥洒脱的日子。
这花与酒已经成了生命中的一个部分,那个曾经被幸福包围,梦想拜相封侯的少年郎不见了,那个曾经漂泊无依醉生梦死的风流才子不见了。
他痛也痛过,笑也笑过了,终究还是放下了放荡不羁的人生,择一处世外桃源,安享最后的人生。
04最后公元1523年,唐伯虎在贫病交迫中溘然长逝,终年五十四岁。
世人爱慕唐伯虎皆因爱慕他风流才子的形象;世人喜欢《桃花庵歌》皆因喜欢他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超脱豁达的人生境界。
徐祯卿评价他说:
唐寅,字伯虎。雅资疏朗,任逸不羁。
王世贞评价他的《桃花庵歌》说:
语肤而意隽,似怨似适,令人情醉,而书笔亦自流畅可喜。
他的人生充满着悲情色彩,可他从未被生活的磨难打倒,他说你们笑我疯癫,那这红尘世事你们又看穿了吗?
他仍是当初那个少年,不曾老去,他不是唐寅,他是人间的桃花仙,他如一缕清风,从桃花坞悠悠而来,荡开这世间纷扰,落入我们心中。
若是能回到过去,只愿能于桃花庵中看一眼桃花仙足矣!
余光中梦李白原文?
余光中-《梦李白》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入愁肠,七分酿成月光
余下的三分呼为剑气
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从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再放夜郎母乃太难堪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
狼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四窗下竟已白头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
仍炉火示纯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你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西哭,向东哭
长安却早已陷落
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缘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有没有恐怖的小秘密可以分享?
我的经历可能比较惊悚了,换一种说法说是玄幻比较合适吧!
大学学的是酒店管理专业,大三学校组织在广东中山温泉宾馆实习做服务员(啰嗦一句,这是新中国第一家合资企业,1978年由霍英东老先生出资建设)。
因为是温泉宾馆,所以有很多带温泉池子的别墅,我是男生所以经常上夜班,酒店都是三班倒的。很多时候客人是还没到就提前订好房的,我们服务员的工作就是在可以预达的时间前把别墅整理干净。别墅比较大有服务员专门的工作间,夜班没事就在工作间睡觉,客人有事打电话就过去,一般也就是帮出去买夜宵,买烟之类的。
那晚本来客人是预计晚上十一点多钟到店的但是却没来(这种事经常发生),我就照例打扫完卫生坐在工作间玩手机,因为是夜班所以也没有主管查班,我玩手机有点困就在工作间的床上睡觉了,工作间都是配了床的,夜班可以睡觉不算违规。
躺床上看了一会手机就睡着了,在空空的没一个人的别墅里。不知道过了多久,迷迷糊糊的有点醒又有点没醒,感觉身体不能动弹了,脚上有点痒痒的感觉。我身子也动不了就睁开眼用余光向我脚那里看了一眼。
我的妈耶,一个人正趴在我床边在啃我的脚,他穿着黑西装,灰色的格纹裤子,脸是转向我对面的(幸亏没转向我,不然我能直接诈尸)。看到这一幕我直接炸了,脚一蹬身子活络过来能动了,随着我这一脚那个黑衣男也消失了。我直接从床上跳下来(工作间的上下床)开门就窜出去找另外别墅的同事,也是一起实习的同学。
猛地走进他的工作间,看到他坐在椅子上抽烟玩手机(当时的旗舰手机诺基亚N73),心里突然间的就踏实了下来。
我知道这是传说中的鬼压床,之前也被压货两次,但从没见过这玩意啊。
在工作间我仔细的回想了一下那个人,黑西装是我实习前买的,格纹裤子是我现在穿的,这尼玛是另一个我趴在我脚边啃自己的脚。
后来想想,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幻觉了吧,看到另外一个自己趴在自己脚边,绝对的幻觉了,但是这个幻觉也太吓人了。这是在现代化的今天,要是在古代人们思想局限的时代,这没准的就是鬼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