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锁线歌词是什么意思,风雨中战斗了多少年…花涛阵香?
青松林内红旗扬 伊泓远冲破层层封锁线展翅飞向华蓥山江姐华蓥山上莽苍苍万年的青松遍山岗松涛阵阵如海啸好一片 好一片雄伟气象 雄伟气象当年红军闹革命青松林内红旗扬扎起松枝作火把呦哎烈焰熊熊 烈焰熊熊照呀照四方你看那高山顶白云间隐约约露出了红星一点我好象看见那红旗在招展我仿佛听见妈妈在召唤 妈妈在召唤我妈妈跟着红军闹革命风雨中战斗了多少年到如今两鬓如霜人末老双枪震撼 双枪震撼华蓥山哎……
真实的傅庚辰有哪些故事?
傅庚辰老师,当代军旅作曲家、有名军旅音乐家、人民音乐家、老艺术家。
话说2007年7月9日,北京民族文化宫,一场众星云集的音乐盛会在这里举行。“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作曲家傅庚辰和大家见面,有请。”傅庚辰,一位72岁的老艺术家,他是这次音乐会的真正主角。傅庚辰,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这个名字对于大众来说,知晓的人并不是太多,但是他的作品却是家喻户晓。印青说:“他的所有的作品都很贴近百姓”。戴玉强言:“这个歌太好听了”。邓玉华说:“能写出这么好的作品,不是一般人能写的了”。这些由傅庚辰创作的耳熟能详的歌曲整整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然而谁也不会想到,这位在业界拥有极高声誉和杰出成就的音乐巨匠傅庚辰他能走上音乐之路却纯粹是命运的机缘巧合。1935年,傅庚辰出生在哈尔滨双城的一个平民家庭,那时的中国正处在动荡的时代。1945年底,东北在伴随着歼灭日军的炮火声中解放,延安的红色旗舰、鲁迅艺术学院迁到沈阳,许多进步青年纷纷被吸引到革命队伍里,傅庚辰的大姐傅蕴蘅正是他们中的一员。自己参加革命是自己大姐带着自己参加音工团的,所以这张照片是有历史意义的一张照片。1948年已经在东北音乐文工团工作的大姐将12岁的傅庚辰带入了音乐的殿堂,这里大师云集、一些当时著名的文艺家们成为傅庚辰的老师。特别是聂耳冼星海的一些歌曲,这些作品和这些伟大作曲家的事迹我(他)们那时候当然就知道了,可以说受他们的影响很大,心里边对他们是崇敬的,觉得这些人了不起。今天的沈阳音乐学院它的前身就是鲁迅艺术学院,在当时这是中国培养音乐专业人才的最高学府之一。当时六十多年前,刚刚进入东北音乐文工团不久的傅庚辰就获得了一次去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小提琴演奏的机会。
这时候就分给自己小提琴了,他也自己报的小提琴,这时候简直是如获至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凭借着他刻苦的努力和惊人的天赋,傅庚辰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坐在了学院乐团首席小提琴的位置上。这一年,傅庚辰用他充满激情的小提琴曲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但是,新中国的战士们未能刀枪入库,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了。1953,从沈阳音乐学院毕业的傅庚辰奉命参加了赴朝慰问团。那时候他们每天要演出2到3场,要爬山呀过河啊、甚至过封锁线呀,美国飞机很猖狂,他们都住在地道里头,但是每到一个部队、都是部队组织英模给我们作报告,我们接受他们的教育。那时候的朝鲜战场上,有无数青年们践行着革命理想,黄继光、邱少云们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感染着同龄的傅庚辰,这让他的人生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时就下了这个决心,做人就要做最可爱的人、这样的人,就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甚至牺牲自己生命的这样的理想信念,这个对自己影响很深刻,可以说影响了自己的一生,影响了自己艺术创作道路。就在慰问团回国之际,傅庚辰向组织上提出了两项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和参加志愿军。然而就在傅庚辰信心满满的等待组织答复的时候、一个致命的打击却不期而至。自己都已经能名列前茅、拉伴奏都能到那个程度,结果呢,练琴太用力、再加上那时抗美援朝开始挖防空壕、每天挖两个小时,结果就手腕子累坏了。如果没有这次的意外,傅庚辰完全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小提琴家,但是现在他不得不面临一次事业的抉择。
小提琴也不能拉了,组织上也征求了自己的意见,自己也表示了、要学作曲。选择作曲也许并不是傅庚辰的一时冲动,或许就在东北音乐团遇到刘炽老师的那一刻,做一个作曲家的种子就已经深深地植入了傅庚辰的心底。但他没有想到,在这条音乐创作的道路上却充满了坎坷与艰辛。
1961年,傅庚辰背着背包迈进了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大门,那一年25岁的傅庚辰年轻且赋(富)有激情,很快、他接到了工作上的第一个任务:为电影《岸边激浪》谱写插曲,然而傅庚辰还没开始创作音乐,就遭受了一个巨大的打击。(电影《岸边激浪》的导演)他坚决不要他,他指名要他们音乐组的组长巩志伟同志,巩志伟是很有经验的老作曲家,接过好几部很好的音乐的片子,巩志伟他这个时候他的任务是担任雷锋作曲。因为缺乏创作经验而不被剧组信任,原本负责谱写《岸边激浪》电影插曲的傅庚辰不得不接受工作上的调整,改进电影《雷锋》的剧组。工作上的变故并没有浇灭傅庚辰为电影谱曲的热情,他坚持用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这次的创作。为了收集尽可能多的创作素材、为了写出最好的电影音乐,傅庚辰踏上了北上的火车,目的地是沈阳的雷锋班。
同吃同住同劳动,和战士在一块,和他们在一块参加班会,然后和这个雷锋指导员访谈五次,和乔安山、雷锋的战友自己找他谈过两次。这个时期的傅庚辰全身的投入到为电影《雷锋》谱曲的创作当中,雷锋是一个什么人,雷锋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傅庚辰意识到,雷锋似乎不同于他在朝鲜战场上经历过的那些英雄。半夜自己睡不着,脑子老翻腾什么是伟大与平凡,怎么叫伟大与平凡,如何表达伟大与平凡,翻腾到一点多钟,突然“雷锋我们的战友,我们亲爱的弟兄”,自己一机灵,这是不是我要追寻的主题。随着电影《雷锋》的放映,歌曲《雷锋我们的战友》唱响了全国、成了傅庚辰的银幕处女作和成名作。歌曲巨大成功让傅庚辰第一次认识到音乐真正的魅力所在,他清晰地意识到艺术离不开生活、更离不开人民。好的音乐作品必须能够反应(映)一个时代和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印青讲:“他的作品艺术性和大众性高度的结合,这一点自己觉得值得我们所有的词曲作家们应该学习的,也是一个努力的方向。他的所有作品都很贴近百姓。”韩新安说:“他有一个非常高的一个艺术上追求的标准,而且呢最主要深深的扎根于我们民族的沃土,用中国的语言讲中国的故事。”黄丽华说:“小的时候就被这些优美动听的旋律所感染,还有一首就是电影《地道战》里的插曲《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那个旋律写的太美了。”
傅庚辰的每个作品几乎都成为了那个时代最优秀的歌曲之一。在他动人的乐声中,我们听见的不仅仅是傅庚辰对音乐的热爱,更有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而这些反应时代和民族精神的作品也必定经得住历史的考验。除了这首旋律优美的歌曲之外,《地道战》中的插曲《敌寇入侵》也是傅庚辰在同一时期谱写的带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又一经典之作。在这首作品中,傅庚辰融入了许多民间音乐元素。戴玉强说:““他的音乐是根植在民族音乐的土壤上,这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噔噔噔噔噔噔,你就感觉、哎这好像是梆子或者是什么,那个情境音乐、那个音乐改编过来的,但是非常贴切。”这是来自于河北梆子,还有呀滴答、滴答滴答,唢呐的高亢的、这都是来自于三调弦这些东西。”那个时期的中国音乐,多以新民歌创作和进行曲为主,曲调和曲风偏重于抒情,而此时的傅庚辰创作音乐的风格也受到了中国60年代乐坛的影响,他创作的歌曲也多为优美的音乐旋律,但这样的艺术风格并不适合所有的创作需要。地道战刚开始写的时候、写的非常平淡,“地道战,地道战”,就是这样的,非常平淡,很平庸。说实在的自己也很不满意,那么自己就决定到地道战的发祥地去实际的采风、去受感染,自己这个选择是正确的。韩新安言:“这(个)歌对自己来说,小么、但是它很好听,当然也很震撼”。所以那次搜集民间音乐对自己也是很有帮助的,关键是到兴安县冉庄的这段生活、熟悉地道战的情况,自己实际在那个地道里钻呀、那时候那个地道都比较矮、也有些泥泞,后来像现在都已经重新修理过,那时候自己也在里面爬、摸爬走,了解实际地道的情况。没有那段生活,就不可能有后来的作品。
那些旋律至今仍然可以带给人们最初的激情与感动,在这首作品中融入了对国家、对人民、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热爱,傅庚辰所谱写的所有音乐都深深的扎根在民族文化之中。1973年,八一电影制片厂组成《闪闪的红星》摄制组、并请傅庚辰为影片谱写主题曲,为了创作出契合电影的音乐插曲、傅庚辰深入江西农村采风,并学习那里的民间音乐元素。经过半个月的时间,傅庚辰就把电影中的七段音乐全部完成,并得到了全体剧组人员的通过,然而一次偶然的发现、让傅庚辰否定了之前的所有想法。自己没事就顺手拉开抽匣,一看有个闪闪红星第三稿,就顺手翻,翻翻翻、突然一首歌跳进自己的眼帘,“夜半三更盼天明,寒冬腊月盼春风,若要盼的亲人回,岭上开遍映山红”,自己看着就念出声来了,然后那两位同志巩志伟和李伟才同志说,这个歌词好、你怎么没写,自己说我不知道,我没看见过这个歌词,今天是第一次看见。他俩就说这歌我也觉得这个歌词好,吸引了我。
凭着多年的创作经验,傅庚辰本能的感到映山红是一首难得的好词,但同时他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音乐总谱已经创作完成,此时临时改歌,就意味着总谱要全部重写。到底是写还是不写,要写就意味着否定前三首歌,而且自己这管弦乐队曲谱全写好了,自己在江西那么困难的条件下、那是很不容易的,那么这个思想斗争就比较激烈。在傅庚辰的内心引起了强烈的思想斗争,经过他反复考虑之后、最终还是决定重新为《映山红》谱曲。黄丽华说:“前面很悠扬后边很高潮,然后慢慢的又回到了她讲故事,就是在讲一个故事,就是作品写的都是非常非常完整。”邓玉华言:“自己觉得傅庚辰太伟大了,能写出这么好听的作品,不是一般人能写的。”戴玉强言:“在他的歌曲的背后旋律的背后,有一种让你向往的东西。”
傅庚辰凭借着自己对音乐的敏感和极其巧妙的处理方法,最终把《映山红》变成了一首震撼着人们心灵深处的歌曲。在那个畸形的文化氛围中,由傅庚辰谱写的《红星歌》、《映山红》、《红星照我去战斗》等电影歌曲极具艺术性,这些音乐使中国的艺术歌曲在那段特殊的历史中得以延续,并成为世纪的经典之作。
韩新安说:“那他的题材上面始终能够围绕着中心、把握着社会的焦点。”他的作曲手法的那种伟大,真的是大作曲家、大艺术家、红色的作曲家。半个多世纪以来,作为一名解放军自己培养出来的文艺兵,作为一位伴随着共和国一起成长的艺术家,傅庚辰的创作道路始终踏着时代的节拍、和着人民的命运,今天也不例外。中国梦的实质就是自己个人理解八个字: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那这个意思在歌曲里面如何表现出来。中国梦,应该是来自人民内心深处的抒发,作为一名老作曲家,傅庚辰仔细地思考着如何用音乐表达出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开始自己在写歌词的时候,一开始是写的五千年,“五千年,有一个梦”,后来自己仔细推敲起来不太确切,因为五千年它不仅包含着风雨挫折,它还包含着也有辉煌的时候,所以不太准确,后来就改成岁月里。
从作曲到音乐组组长、再到音协主席,在将近六十年的艺术实践中,傅庚辰创作了700多首歌曲和多部器乐作品和歌剧、歌舞剧。作为一名军人、作为一位伴随着共和国一起成长起来的艺术家,傅庚辰的创作道路始终离不开祖国和人民,人们不难从大师的作品中体会到那个时代的精神旗帜。
十月里来秋风凉是哪首诗?
红军长征胜利后,由陆定一和贾拓夫于1935年10月合编整理于陕北吴起镇的《中央红军远征胜利歌》(简称《长征歌》)开始在红军中流行起来。
这首仿孟姜女小调填写的歌,共分13段,其内容是反映中央红军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至1935年9月到达陕北历时12个月,跋山涉水的二万五千里历程。其中,每个月填写4句歌词,唱起来朗朗上口。歌词如下:
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雩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
十一月里来走湖南,宜临蓝道一齐占,冲破衡阳封锁线,吓得何键狗胆寒。
十二月里来过湘江,广西军阀大恐慌,四道封锁线都突破,势如破竹谁敢挡。
一月里来梅花香,打进贵州过乌江,连占黔北十数县,红军威名天下扬。
二月里来到扎西,部队改编最整齐,发展川南游击队,扩大红军三千几。
三月里来贵州省,二次占领遵义城,打坍王家烈八个团,消灭薛吴两师兵。
四月里来向南进,打了贵州打昆明,巧妙渡过金沙江,浩浩荡荡蜀中行。
五月里来泸定桥,刘文辉被打如飞跑,大渡河险从容过,十七英雄姓名标。
六月里来天气热,夹金山还积白雪,一、四两个方面军,懋功取得大会合。
七月里来进川西北,黑水芦花青裸麦,艰苦奋斗为哪个,为了抗日救中国。
八月继续向前进,草地行军不怕冷,草地从来少人过,无坚不摧是红军。
九月出发潘州城,陕甘支队东北行,腊子口、渭河都通过,打了步兵打骑兵。
二万五长征到陕北,南北红军大会合,粉碎敌人新“围剿”,团结人民救中国。
歌曲由于其内容不仅系统、简要、生动地记录下了整个长征沿途重要的战斗和事件,颂扬了长征途中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并积极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统战政策,吹响了抗战的号角,因而一经问世,迅速在根据地“走红”,成为广大军民争相传唱的对象。
长征组歌形象的描绘了什么的历史画面?
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参加过长征的肖华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经历、历时半年,完成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史诗。随后,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轲、遇秋选择其中的10首谱成了组歌,分别描绘了10个环环相扣的战斗生活场面。内容包括了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长征的全过程。 长征组歌共分为《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辉》、《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10个部分。第一到第七部分主要是描写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的长征过程,第八首《祝捷》是描写红一方面军长征结束后进行的直罗镇战役,毛主席说过:"直罗镇一仗,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第九首《报喜》是描写1936年6月,二、四方面军在甘孜的会师。第十首《大会师》描写的是1936年10月,一、二、四三大红军主力的大会师。 至于长征组歌是怎样生动形象地反映红军长征途中的战斗生活的,看一下歌词就知道了。 一、告别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 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 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 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 乌云遮天难持久,红日永远放光芒。 革命一定要胜利,敌人终将被埋葬。 二、突破封锁线 路迢迢,秋风凉。敌重重,军情忙。 红军夜渡于都河,跨过五岭抢湘江。 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 不怕流血不怕苦,前仆后继杀虎狼。 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 三、遵义会议放光辉 苗岭秀,旭日升。百鸟啼,报新春。 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 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 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 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 四、四渡赤水出奇兵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zhòng)兵,压黔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chóng)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五、飞越大渡河 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 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 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 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 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六、过雪山草地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七、到吴起镇 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 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dàng)云梯。 六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jì)。 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 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 八、祝捷 大雪飞,洗征尘。敌进犯,送礼品。 长途跋涉足未稳,敌人围攻形势紧。 毛主席战场来指挥,全军振奋杀敌人。 直罗满山炮声急,万余敌兵一网擒。 活捉了敌酋牛师长,军民凯歌高入云。 胜利完成奠基礼,军民凯歌高入云。 九、报喜 手足情,同志心。飞捷报,传佳音。 英勇的二、四方面军,转战数省久闻名。 历尽千辛万般苦,胜利会聚甘孜城。 全军怒斥张国焘,高歌北上并肩行。 边区军民喜若狂,红旗招展迎亲人。 十、大会师 红旗飘,军号响。战马吼,歌声亮。 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 各路劲旅大会师,日寇胆破蒋魂丧。 军也乐来民也乐,万水千山齐歌唱。 歌唱领袖毛主席,歌唱伟大的共产党。
如何评价国内五位百亿影帝?
不废话,直接正题。先来评价下五位“百亿影帝”:
黄渤,成名于《疯狂的石头》,凭《斗牛》获金马影帝,被外国媒体誉为“中国的卓别林”。《西游降魔篇》,《心花路放》,《亲爱的》,《疯狂的外星人》等都是精彩之作,黄渤的演技靠着细腻与真实,深得人心。把每个角色都演绎地栩栩如生。我个人特别欣赏《杀生》这部电影。我甚至觉得,许多人都低估了这部电影,牛结实的痞气与勇于对抗封建思想的斗争,看得人印象深刻。凭着不讨喜的外表,本走音乐风的他,却以演员出道,努力积累才华的人,总有一天,世界会看到他的光芒。
邓超,这个人,可妖可高冷,塑性极强。凭《烈日灼心》获金鸡影帝。这些年,邓超出演过众多电影,《画壁》,《中国合伙人》,《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乘风破浪》,与最近的《影》等电影。真心说一句,邓超在不演喜剧的情况下,他的演技还是很在线的。凭着在《影》里,一人分饰双角色而毫不违和,在二个不同性格中也切换自如。总是有些人,他一旦不搞笑了,认真起来,确实很有范。
吴京,实力派武打明星。凭《战狼2》获过金鹤奖影帝。少年出道,从青涩走向成熟,无不在每个不同电影里看见成长。真正翻身之作在于15年,转型为导演,自编自导自演战争片《战狼》,收获众多提名与奖项。17年,凭《战狼2》,打破内地票房纪录以全球单片票房纪录。一个从年少一路摸打滚爬到实力喷发,用了近20年。单靠《战狼2》中,他的表现,我也要把他排前三。战狼系列中,每个中国人,无不被“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精神与口号感到振奋。
王宝强,真正的草根出身,凭《hello !树先生》获影帝。在人在囧途系列中,凭着精彩的表现为电影增色不少。虽不是科班专业出身,但他对角色的塑造却也极其到位。跑龙套也能出巨星,这巨星不是因为幸运,是他的努力刚好碰到了机遇。龙套巨星有谁,目前,单周星驰,王宝强而已。所以《新喜剧之王》为什么找王宝强,也是情理之中了。
沈腾,一个哪怕他认真,你也想笑的人。凭《夏洛特烦恼》一下打开喜剧市场,他思维灵敏,语言犀利幽默,在《飞驰人生》中,也要极其精彩的表演。在当下喜剧影片中,他有极强票房号召力。《西虹市首富》、《羞羞的铁拳》、《一念天堂》都是他的代表作,部部经典。
但从个人魅力、演技这些方面来评价谁的含金量高,肯定很多童鞋不服气,毕竟萝卜白菜各有所爱,那么我们直接来干货,从一番票房、主演票房、导演票房这三个主要维度去数据说话。
吴京:一番票房106亿;主演票房120亿;导演票房:62.3亿;
沈腾:一番票房57.3亿;主演票房109亿;
黄渤:一番票房56.6亿;主演票房104.1亿;导演票房13.54亿;
邓超:一番票房87亿;主演票房101亿;导演票房13.13亿;
王宝强:一番票房61.2亿;主演票房99.6亿;导演票房7.55亿;
以上是五位“百亿影帝”截止2019年10月8日票房。
综上所述,从电影质量、一番票房、主演票房和导演票房四个维度综合评价,我我对于五位的排名是:第一吴京,第二邓超,第三黄渤,第四王宝强,第五沈腾。所以,我觉得五位“百亿影帝”含金量最高的是吴京。
吴京无可争议的成为含金量最高的“百亿影帝”,同时也是“票房之王”。 吴京作品不多,但每部的作品质量都很高。两部位列华语甚至是亚洲电影史前两名的爆款电影,吴京都是一番主演。
2019年春节档电影票房大战,吴京更是“摧枯拉朽”一般直接横扫一众新老巨星的票房,取得了碾压式的胜利。
吴京主演的《流浪地球》更是打破了国外对于“中国拍不了大制作科幻片”的成见,开创了中国关于科幻特效大制作的先河。
所以,我觉得吴京可以当之无愧的成为“百亿影帝”中含金量最高的。你觉得呢?
有哪些令人拍案叫绝的计谋?
辽沈战役的时候,毛主席决策先打锦州,是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
辽沈战役发动之前,解放军先歼灭了国军新五军,对国军就已造成很大震动。当时的国军已经处于全线防御态势,长春也已经被解放军层层围困,国军在东北只能把六十万左右的兵力集中在长春、锦州和沈阳以及葫芦岛等很少几个据点,坐困愁城,是战是走,委员长犹豫不决,国军将领则是各怀鬼胎,争论不休。
当时国军中实际上从委员长以下都已经承认,东北败局已定,已经完全无法挽回,放弃东北,全军撤入关内,在华北集中兵力与解放军决战,显然是上上策。为此,国军中甚至有过把东北与华北国军全部交给傅作义统一指挥的建议。但当时委员长迫于舆论压力,不敢自己主动提出放弃东北,一直想让卫立煌提出来,可是卫立煌就是不提。
委员长犹豫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放不下在长春被围困的郑洞国率领的十多万国军,一直想着能不能想什么办法把这支部队救出来。委员长曾要求廖耀湘率军沿铁路线进攻去解救郑洞国兵团,但廖耀湘认为这个方案完全没有可能性,只要出去就会被解放军包围消灭,所以坚决反对。
此时长春已经内外隔绝,逃生无望了,肖劲光率领十余万人层层包围,东北野战军其余各部则在长春到沈阳的铁路两侧虎视眈眈,只要廖耀湘出沈阳,向长春进攻,马上就会被解放军包围。廖耀湘在这一点上的判断没有问题。而长春此时城内的军队已经弹尽粮绝,物资短缺,只能靠陈纳德的运输队空投苟延残喘。
委员长看解救郑洞国兵团已经无望,只能希望把郑洞国本人救出来,保住郑洞国个人,以免他的嫡系黄埔系将领对他失望,也开始为自己打算。委员长曾对郑洞国本人说,无论如何,我一定会把你救出来,到解放军开始攻城的时候,委员长甚至让卫立煌和杜聿明想办法,用飞机去把郑洞国救出来,但因为找不到着陆场,最终郑洞国本人被俘了。
委员长看解救郑洞国希望不大,于是转而希望能够把在沈阳的三十多万国军都带到华北,在华北与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如果不行,也可以以此为资本,裹挟傅作义在华北的五十多万国军一起南下,到淮海地区布置防线,也好划江而治。但廖耀湘本人并不支持这个想法,他认为东北战局已经不可逆转,因此上上策是赶紧从葫芦岛撤退,保存有生力量。
在解放军这边,毛主席与林彪之间也存在争论。林彪认为东北战局最稳妥的办法还是一线平推,先解放长春,再解放沈阳,然后攻占锦州,之后再席卷入关。但毛主席认为这样不行,如果先打了长春,沈阳的国军就没有盼头了,会马上撤退,到华北和傅作义的部队汇合,这样华北就难打了。所以,毛主席认为应该先攻占锦州,切断关内关外联系,把在沈阳的二十多万国军就地包围歼灭,这样就可以为解放华北做好准备。
委员长在卫立煌、杜聿明、廖耀湘和傅作义之间来回奔波做工作,希望他们能够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的时候,毛主席也在苦口婆心的做林彪的工作,让林彪不要太过保守,去拽牛尾巴,而应该去抓住决定接下来的战局关键的锦州这个牛鼻子。林彪在这个问题上就是下不了决心,毛主席终于失去耐心,于是独断专行了一次,强令林彪先攻占锦州,不要再打先打长春的主意。
林彪迫于无奈,于是硬着头皮进攻锦州。这一招果然非常有效。解放军攻占锦州之后,委员长一看再不下决心,不仅救不出郑洞国,而且沈阳的部队也要全部报销,于是也强令廖耀湘不要再打从葫芦岛直接撤退的主意,而应该马上收复锦州,打通铁路线,这样就可以带着沈阳的三十万人一起退到关内。
廖耀湘终于硬着头皮带着沈阳国军三分之二的兵力出来了,准备去收复锦州,打通铁路线,结果走到彰武、大虎山一带,就被解放军包围了。本来沈阳城内的卫立煌还指望着廖耀湘能够在碰了壁之后带着一些残兵败将回来,一起守沈阳,派飞机去侦查,回来也说看到有队伍在向沈阳方向前进。卫立煌以为是廖耀湘,哪知道廖耀湘早被全歼了,侦查的飞机看到的是解放军进攻沈阳的部队。
可以说,毛主席决计打锦州是辽沈战役能够迅速取胜的关键一招。如果不是先打锦州,而是先打长春,那么沈阳的守军就会马上逃走。而且,无论是向关内撤退,还是直接从葫芦岛海运逃走,沈阳的近三十万国军都不会分开,又有坚固工事,解放军强攻起来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也正是卫立煌当时的打算,固守沈阳,秣马厉兵,整训补充部队,待机反攻。
正是因为打了锦州,迫使沈阳不得不分出一部分部队出城,连卫立煌也不得不放弃一直坚持的固守沈阳的方案,只能同意作为当时东北国军战斗力最强的国军的廖耀湘兵团除沈阳去收复锦州,结果锦州没能收复,廖耀湘兵团又全军覆没,沈阳城内的守军战斗力本来就更差一些,这一来更加完全成了惊弓之鸟,只想逃走,完全没有固守的心思。所以,解放军打沈阳也非常顺利。
同时,打锦州之后全歼东北地区的国军,也让华北地区的傅作义失去了念想,加上华东野战军已经解放了济南,切断了南京到北平的铁路线,困守华北的傅作义集团也成了孤军。而解放军入关之后,毛主席又决策先打天津,堵住了傅作义部队从海上南撤的退路,之后,华东野战军又先后歼灭了黄百韬兵团和黄维兵团,杜聿明集团又被包围,傅作义集团无论海上还是陆上都已经没有了退路,只能同意和平起义。可以说,打天津和打锦州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