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传南北混歌词是什么意思,济南二安指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
辛弃疾和李清照。
辛弃疾
星座:双子座
字、号: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
别称:辛忠敏
雅称:词中之龙
职务:南宋枢密都承旨
籍贯: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
论文及主编作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美芹十论》
特长:文学、书法、打仗
22岁那年,因为不满金人奴役,他率领2000人在济南起义,又投奔了一个叫耿京的人,还单枪匹马抓回了叛徒义瑞。
后来,军队的一名将领张安国投奔了金廷,还对耿京下了毒手。他知道这事儿后愤怒了,带上50个精兵,“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就这么把张安国抓了回来。
50对50000,堪称南宋“战狼”。所以说,还有几个文化人比他更能打?
——————————————济南二安的分割线——————————————
李清照
李清照出生于爱好文学艺术的家庭。父亲李格非任礼部员外郎,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母亲知书能文,很有文学修养。父亲收藏了许多书籍,从小生活在浓厚的书香氛围中,家学熏陶为李清照打下了文学基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个在泉边长大的少女,天资聪颖,温婉又有灵性,小小年纪不仅文采出众,天性里更怀有一份率真不羁。她酣畅饮酒,“沉醉不知归路”“误入藕花深处”,她快意荡秋千,“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十八岁那年,李清照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喜结连理。赵明诚是宋朝著名的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自幼有“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也是一名公认的才子。两人有着共同的诗词琴棋雅致和金石研究的兴趣,赵明诚每每淘到古旧书华碑文等,必会拉上妻子一同欣赏,而李清照有了好的作品,赵明诚也会视为艺术品来欣赏。
然而好景不长,家国变故打破了岁月静好的安逸。丈夫赵明诚病逝后,李清照孤身流离南方,在杭州度过了残年。孤苦的境遇让昔日细腻明朗的李清照多了许多忧虑,她的诗词里融进了哀思。在《菩萨蛮》中她写到“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她写“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不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还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都可以看出她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一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四言绝句掷地有声,更让世人看到了她伟大的爱国情怀。
在济南,有两处地方可以寻找李清照的故事。一处在章丘百脉泉公园西北角的清照园,一处则是在趵突泉公园内,漱玉泉旁的李清照纪念堂,展室内从图、文、像、书、画等不同层面展示了一代女词人的伟大成就与丰富的一生。如今来到趵突泉景区,一来看泉二来怀古已经成为许多市民和游客的主题,一边凭栏观赏趵突腾空,一边欣赏词人佳句,“诗和远方”就这样在济南的泉边牵手相遇。
你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张香九龄能温席的歌怎么唱?
这句话来源于《三字经》,后加入歌曲形式在学生中传唱,原文如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火水,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彀梁。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
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
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
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
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
宇文周,兴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
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业之,国乃改。炎宋兴,受周禅。
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帝号纷。 迨灭辽,宋犹存。至元兴,金绪歇,
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狄。 九十年,国祚废。明太祖,久亲师,
传建文,方四祀。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清太祖,膺景命,
靖四方,克大定。至世祖,乃大同。十二世,清祚终。读史者,考实录。
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
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
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
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
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
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
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
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己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嬴。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越战越强这首歌出自哪里?
这几句出自四野王牌第38军的军歌,记述了这支英雄的部队在东北的征战历程,包括“秀水河子歼灭战”、“三下江南”和“四战四平”等战役,第38军在朝鲜战场上作风硬朗,英勇顽强,被彭德怀元帅誉为“万岁军”。
第38军是井冈山的老底子,前身是平江起义发展起来的红三军团一部,抗日战争时期115师一部,转战山东后发展为山东军区直属1师和2师,日本投降后奉命入关抢占东北,组建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1948年11月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38军,隶属于第十三兵团,首任军长开国上将李天佑。
四平,位于吉林省中部,是东北地区连接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在解放战争期间国共双方均势在必得,先后爆发了四次战役,所以称“四战四平”。
第一次为四平解放战,1946年3月17日,在苏军全部撤离四平后,东北民主联军集中6000余兵力,仅用10个小时即歼灭投靠国民党的伪满“铁石部队”,生俘辽北省主席刘瀚东以下3000余人,第一次解放四平街。
第二次为四平保卫战,为争夺东北,1946年4月18日起,国民党军在杜聿明和郑洞国的指挥下,以新一军、新六军和第71军等精锐部队进攻四平,历经一个多月苦战,东北民主联军撤出四平,山东1师和2师全部参加了此次战役。
第三次为四平攻坚战,1947年6月17日东北民主联军在夏季攻势中,以第一纵队司令员李天佑统一指挥3个纵队发起攻击四平的战役,国民党守军第71军陈明仁部顽强死守,城区被我军攻占四分之三,由于国民党军增援部队抵达,为避免被动,李天佑率部撤出战斗。
第四次为四平收复战,辽沈战役前夕的1948年3月7日,在东北民主联军的冬季攻势中,林彪命令李天佑再次指挥3个纵队和1个独立师夺取四平,经十天激战,民主联军歼敌2万,解放四平。
解放战争中第38军从松花江边一直打到中越边境,抗美援朝时任军长为名将梁兴初。回国后隶属于北京军区,军部驻河北保定,警备京畿。后改称第38集团军,现在番号为中部战区第82集团军,是一支具有辉煌战史的英雄部队。
二十几岁就写了那么多的作品?
人点烛,鬼吹灯,鸡鸣灯灭不摸金。天下霸唱创作的《鬼吹灯》系列小说,风靡华语世界,在华人圈广泛传播。《鬼吹灯》还是盗墓小说的鼻祖,引领了一时风潮,而后,天下霸唱又创作了《贼猫》、《谜踪之国》、《死亡循环》、《四神斗三妖》等小说,都是非常精彩。
天下霸唱,原名张牧野,1977年出生。《鬼吹灯》最早连载于2006年的天涯论坛,同年9月《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出版成书,《贼猫》是2008年出版,《谜踪之国》是2009年出版。这就是说这些小说都是天下霸唱在30岁左右创作的,更令人惊叹的是书中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传统文化和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天下霸唱为什么这么厉害,二十几岁就写了那么多的作品?天下霸唱的小说基本都看过,他的书中有着各种类型的知识,并且他真的是一个非常会讲故事的人,故事非常贴近现实。就拿《鬼吹灯》来说,这本书比《盗墓笔记》更像笔记,因为真的特别贴近现实,最好的是他又能完美地圆掉所有埋的伏笔,讲故事的功底非常深厚。
我认为天下霸唱之所以这么厉害,一是看的书多,第二是经历多。
读书三毛说过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看天下霸唱的小说,你会发现书中有着很多的历史、野史、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笔记杂谈等等。观山神笔画地为门是借鉴的神笔马良,金丝雨燕搭建的无影仙桥来源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南海归墟的后羿射日,老胡讲的田螺姑娘、刘海戏金蟾等故事都是为人熟知的,还有很多故事都是来自于各种书籍。
《鬼吹灯》中称盗墓为“倒斗”,称陪葬品为“冥器”,这些特殊的行业名词是现实中确实存在的。古墓中的尸体为“粽子”,则是天下霸唱原创虚构的,指的是僵尸、恶鬼之类不干净的东西。其实,各种僵尸的故事在明清时代就流传很广了,《子不语》和《阅微草堂笔记》等小说中有很多相关的故事,还有僵尸的分类,克制僵尸的道具以及变异的原因也都是来自于其中或是民间传说。如果这些书没看过,林正英的僵尸电影都应该看过吧,克制僵尸都是用桃木剑、糯米、镜子、墨线等,老胡他们的装备基本都会备这些东西。
在《鬼吹灯》中还有大量的笔记杂谈、志异小说中的情节。《怒睛湘西》一节中的各种志异故事是最多的,老猫被狸子洗肠在《广阳杂记》中有记载,《醉茶志怪》中有白老太太,《里乘》中有怒睛鸡,《易妖》中有犬不八年,鸡无六载的故事。《昆仑神功》蜕壳龟在《里乘》中也有记载,民间故事中也有类似的故事,还有就是徐偃王、黑鳞鲛人、过龙兵、海市蜃楼、龙户等在古籍中都可以发现端倪。
简单的举个例子,陈玉楼二进瓶山时,在瓮城遭遇了机关埋伏。这个其实也是有原型故事的,唐代笔记故事《酉阳杂俎》第十三卷中《尸穸》有记载:
近开一古冢,冢西去庄十里,极高大,入松林二百步方至墓。墓侧有碑,断倒草中,字磨灭不可读。初,旁掘数十丈,遇一石门,固以铁汁,累日洋粪沃之方开。开时箭出如雨,射杀数人。众惧欲出,某审无他,必机关耳,乃令投石其中。每投箭辄出,投十余石,箭不复发,因列炬而入。至开第二重门,有木人数十,张目运剑,又伤数人。众以棒击之,兵仗悉落。四壁各画兵卫之像。南壁有大漆棺,悬以铁索,其下金玉珠玑堆集。众惧,未即掠之。棺两角忽飒飒风起,有沙迸扑人面。须臾风甚,沙出如注,遂没至膝,众皆恐走。比出,门已塞矣。这个故事就是写的就是一群人倒斗遇机关的故事。再看陈瞎子带卸岭力士进瓶山瓮城,可以发现机关和这个很是相似,只不过作者加以改造,成了一个全新的故事,更加惊险,也更加精彩。
在天下霸唱的书中不止有各种民间故事,还有历史和地理、装备方面的各种知识。历史上的精绝、西夜、姑墨、西夏、回回、滇国,西藏的古格王朝、象雄王国、魔国以及世界制敌宝珠雄狮大王、莲花生大士、空行母、铁棒喇嘛等,去翻看相关书籍,就可以知道这些都不是随意写的,都是历史文化。地理上的化石森林、风蚀湖等,以及昆仑山、孔雀河、罗不泊等等,都是真实存在的。装备就更真实了,摸金三人组带的德国工兵铲、俄式伞兵刀、狼眼手电、指北针、冷烟花等都是现实中的装备。
正是有着大量的文化知识的融入,《鬼吹灯》才显得很真实。有人可能说这些东西上网搜就可以了,哪有这么简单,更难的是如何融入自己的作品,都是需要构思的。知识是靠累积的,不是用的时候直接搜一下就可以的。
经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经历比读书更重要。
天下霸唱是天津人,在内蒙古长大。因为父母是物探队的职员,天下霸唱从小就在物探队长大,了解了很多的地质矿藏知识,也在当地见过很多古墓。等到工作之后,因为工作需要,天下霸唱接触了很多矿主。我们都知道矿主是十分迷信风水学的,而这些业务都是天下霸唱负责的,因此接触了许多风水先生,了解了很多的风水知识。
风水被称为地学之最,风水之地可以简单地概括为藏风之地,得水之所。摸金校尉最擅长分金定穴,可以通过堪天舆地,确定风水宝地。《鬼吹灯》中的风水知识并不是胡诌的,风水葬制以及象数、卦数虽和真实有不同,但没有了解过是很难写出的。
在写作后,天下霸唱又常常外出采风。采风就是去各地收集故事,这就好像当年蒲松龄写聊斋收集故事一样,不同的是蒲松龄是直接写成短篇故事,天下霸唱却是融合到自己的长篇小说中。
看天下霸唱的小说,你会发现故事情节展开多在民间故事多发的地方。《鬼吹灯》的故事主要发生在东北、内蒙、云南、湘西、西藏、巫峡等地,《谜踪之国》的故事发生在缅北野人山、楼兰、大神农架等地,《四神斗三妖》的故事是在天津。这些地方有一个共同点,自古以来就是多奇闻异事、民间传说的地方,看小说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黄皮子、怒晴鸡、驴头狼、打旱魃、漂瓜取鱼等各种奇闻轶事,还有通过旧时帮会切口改变的山经,简直是绝了。当然,这些民间传说、奇闻异事不是一下子都能收集起来的,都是需要素材的,据天下霸唱所说他收集的这种素材都有几百个。我感觉《牧野诡事》中的很多故事在民间故事中都有看过,这里面应该有不少是收集的素材。
天下霸唱非常擅于把素材和内容相结合。鱼骨庙、九层妖楼、百眼窟等地方,你会发现真的有这些地方和事物,《谜踪之国》中的蝎子倒爬城、憋宝,也都是古时存在的手段。作者运用得就非常巧妙,最巧妙的还是要数《鬼吹灯》中的闻香玉,胡八一、王胖子和大金牙在龙岭迷窟中发现过一块闻香玉。闻香玉的发现地点正是陕西,并且只在汉中的米仓山深山老林里发现过,发现的闻香玉还上过央视的鉴宝节目,天下霸唱就这么融合到了作品里,毫无破绽。
收集素材是一方面,看看外面的世界也很重要。《鬼吹灯》中涉及小半个中国,各地的风俗人情、方言、地理环境、地形地貌、动植物,这些书中不是瞎写一通的。云南彩云客栈后边有一片林子
附近的主要树种以毛叶坡垒居多,其次是香果树和大杜鹃,也有少量银叶桂,只有一块比平地低的凹坑生长了一片翠色沁人的大竹。
毛叶坡垒听过的人不多,但它是云南热带雨林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果树、银叶桂也是云南的树种。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写这些东西不难,但不了解它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也不能随手而就的。还有东北的关东军要塞和百眼窟的秘密研究基地,这个描述得更加详细,是因为作者曾经在海拉尔和大连参观过日军侵华战争时期的遗址。读书的时候,你还可以发现很多方言,都是随着故事展开地区而改变的,而不是随意来的。
天下霸唱就像过去那些茶馆的说书人,总能讲出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他的故事又非常贴近现实,让人身临其境,最让人佩服又疑惑的是那种年代感,胡八一和王胖子的满嘴胡侃其实代表着一个年代,很难想象没有经历的人有这样的体会。
最后,不得不说天下霸唱确实是很有才华,很有想象力的一个人。
这只是我通过看天下霸唱小说以及他的一些采访感觉的,你怎么看待天下霸唱?
究竟是一款什么武器?
我也是服了一帮睁眼说胡话的军事创作者!山炮根本不是什么山地榴弹炮!
山炮和野炮是中国特有的两个早期火炮的称呼。现在已经没有了。
因为引信技术的发展。开花弹或者说榴弹的发明,是火炮的一次重大进化。最早哪种靠靠延迟点火的原始开花弹其实不太好使。要么早炸,不炸甚至炸膛都是家常便饭。所以,实心铁疙瘩仍然是火炮的主要弹种。加上弹道技术也不怎么样,所以,那时候的火炮基本都是直射为主,打铁球。曲射炮都是短管身的臼炮,打石弹和散弹为主。相对的。长管身的平射炮就是所谓的加农炮。这是最早的火炮分类。
后来开始有了触发引信,这时候才有了可靠的榴弹。榴弹才成为了火炮的只要弹种之一。但是,当时这种榴弹也有问题,就是只有正面大角度撞击才能比较有效的激发。所以,发射榴弹的火炮就需要把仰角调节的比较大。从而获得较大的着弹角度,确保爆炸率。但是当时机械结构也不咋地,火炮仰角大,份量太大的话结构就吃不住了,所以,身管就不能太长。榴弹里有炸药,弹壁比较薄,吃不住膛压,膛压也就比较低,相对炮管也能薄一些。而且榴弹炮的威力主要取决于炮弹爆炸,对于初速要求也不高。也不需要承受太大后坐力,炮管就能做的短而薄。这就造成了那个时期这种类型的火炮重量体积相对都比较小,比较轻。因为主要发射榴弹,所以曲射炮有一个专门的称呼,榴弹炮。
但是,因为曲射炮,精度就明显不行了。战场上总是需要精度射击的火炮的。所以,仍然大量直射火炮被保留,而且向着身管更长,初速更高方向发展。加农炮就开始专指这些长身管,高初速,低弹道的家伙。随意,炮也相对的越来越大越来越重。当然,在欧洲,因为战场需要,各项条件也跟的上,各种大口径榴弹炮也层出不穷。份量也不轻。
山炮这个词在外国是没有的。只有野战炮,就是“Field artillery”。因为是直射炮,所以不能跨越障碍物,所以主要在原野平原地形上使用。就是所谓的field地形。国内翻译就是野战炮或者野炮,也就是野地里打仗的炮。相对的,榴弹炮到了国内因为炮弹可以翻山越岭,于是就有了一个颇具浪漫主义气质的名字——“过山炮”,简称山炮。估计和之前有过一种老是火炮叫“劈山炮”有关吧。这是一个非常中国化的命名。
所谓的山地榴弹炮,在国外是一个非常小众的货色。需求面相当小。所以,也不可能大规模引进国内成为火炮两大类型之一。
了解固始话的全面分析一下吗?
固始方言是河南信阳方言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语言地图集》将其归属于北方方言的中原官话。由于特殊的区域文化背景,它兼有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特征,呈现出交融性的特点。本文试从称代词、助词“的”两个方面来加以讨论。
关键词:固始方言 称代词 助词“的”
固始县位于河南省信阳地区最东部,与安徽省接壤。商周之际中原部族南进,与当地土著部族融合,形成诸侯国蓼(固始又称为蓼城);到春秋战国之交,蓼被楚所灭,因而在文化上受荆楚文化的影响较大。[1]由于该地区正处于南北过渡地带,鄂豫皖三省的交界处,所以语言上虽属中原官话,但却有着浓郁的地方色彩。据《中国语言地图集》,固始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区信蚌片。本文分两个部分举例分析固始方言的特殊语法现象。
一、称代词
称代词包括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固始方言中的疑问代词具有中原官话的共性。本文主要分析固始方言中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中的典型现象。
(一)人称代词
固始方言与中原官话的人称代词大致相同,但是在“咱”“俺”的用法上有不同之处。
“咱”“俺”是中原官话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人称代词,在中原官话中有严格的区分:“咱”指代说话双方,“俺”指代自身。在固始方言中“咱”“俺”之间的界限较模糊,很多用“咱”的场合可以用“俺”来代替。如:
(1)――姐,你刚才说啥?
――俺(咱)爸叫你。
但是,用“俺”的场合绝不能用“咱”来代替,如:
(2)俺(我)知道错了。
(3)俺们(我们)明天去北京。
(二)指示代词
普通话中的指示代词是二分的,“这”表近指,“那”表远指。固始方言中的指示代词是三分的,在“这”“那”之外还有一个“聂”字,是介于“这”“那”之间的中指代词,当多个指代事物出现时,才用“聂”,如“这个不好,聂个还差不多,那个也不错”。“这个”指代最近的事物,“那个”指代最远的事物,“聂个”指代比“这个”远,比“那个”近的事物。它的读音也具有中和性,取远指“那”的声母,近指“这”(固始话中发jiè音)的韵母,声调三者一致。②常见的表指代的意义,由这三个字单独表达,或者由这三个字与某些量词复合来表达。如:
近指――这 这个 这子 这点 这些 这么 这里 这边
中指――聂 聂个 聂子 聂点 聂些 聂么 聂里 聂边
远指――那 那个 那子 那点 那些 那么 那里 那边
不同词语的指代意义各不相同,其中“这子”“聂子”“那子”较特殊,只可单用,它们的意义分别和“这”“聂”“那”相同,但后面不能再跟量词、名词,如“这子是啥东西?”。
“这”用法最灵活,可单独使用,如“这咋行”;还可以直接接名词,如“这东西真好用;最普遍的用法是加量词,组成复合代词,既具有称代性又具有修饰性,可称代事物、动作和性状,还可以用修饰语。如:
(4)这个是啥?
(5)个题不好做。
(6)那么多好吃的。
复合代词数量众多,所表示的意义由“这”“那”“聂”后所接的词语而定。“~个”一般接单数名词;“~些”“~点”一般接复数名词或不可数名词的集体,如:
(7)这点(些)米真不赖。
(8)那点(些)树长得真俏巴。
(9)聂点(些)水都化完了。
其中,“~点”偏指数量少,如“这点不够吃”。而“~么”一般后接动词、形容词,如“这么说”“这么亮”。后接形容词时,指示意义已经虚化,与程度副词意义接近,如“这么红”“那么香”中,“这么”“那么”主要表示“红”和“香”的程度,所表程度的深浅与句子语气语调有关。“~里”“~边”则一般指代处所。
二、助词“的”的用法
固始方言中“的”具有普通话中的“的”的一般用法,如“我的书”“红的”,但“的”一般发轻声。此外,“的”还具有一些别的用法,本文从持续体的语法形式和“可”式句两方面分析。
(一)持续体
持续体指某种状态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不变,一般分三种情况[3]:a.静态持续体,如“他醒着呢”。b.动态持续体,如“外面下着雨”。c.完成持续体,如“他坐着”。普通话中用“着”来表示,固始话则用“的”或“之”来表示。如:
a.静态持续体――鱼活的/之呢。
b.动态持续体――他唱的/之歌走过去。
c.完成持续体――强子拎的/之一只鸡。
b中第一个例子中第一个“的”与助词“着”用法类似,表示“唱”这一动作正在持续。固始方言中“的”与“之”在这里发轻声,但表示强调时发原来的声调,如:“我正做的饭。”
这一语法形式表示哪种持续体与谓词密切相关,静态动词“站”“亮”后接助词“之”“的”,一般表示完成持续体或静态持续体,而不能表示动态持续体。静态持续体中,客观状态的持续与动作行为本身无必然关系,如“灯亮的”“脸红的”。这一语法形式表示的意义依语境而定,否则会产生歧义,如“灯亮的”,可能指“亮”这一性质,还可能指“亮”这一状态。动态动词“做”“吃”后接助词“之”“的”,表示动态持续体,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与进行体类似,如“他吃的/之饭”与“他吃着呢”意义相同,只是“的/之”强调了“吃”这一动作的持续性。完成持续体表示动作已经完成,产生了某种结果,该结果的状态持续不变,如c中强调的是“拎着鸡”这一情状,而不是“拎起”这一动作。完成持续体在固始方言中还可用“了”表示,如“他背的/之一个新书包”。
与固始相距几十公里的合肥市,表达持续体也用助词“之”(合肥话属于江淮方言中洪巢片体系)。如:
a.静态持续体――房子都空之在。
b.动态持续体――他做之在。
c.完成持续体――趴之比站之安全。
合肥话表示静态持续体和完成持续体时,在动词不带宾语的情况下,常省略“之”,如“他活之在”,可以说成“他活在”,动词和“在”之间没有明显的语音停顿。[4]固始方言中动词后的“之/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省略。
(二)“可”式句
“可”式句主要指用“可”来表示疑问的句式,在语感上对应普通话中反复问句或表纯粹询问的是非问。如:“他去北京了,可是的(是不是)?”
“可”式句普遍存在于信阳方言中,其中以固始方言中的“可”式句最典型。固始方言中的“可”式句有两种形式――“可VP式”和“可的”式。这里我们主要分析“可VP式”。
“可VP式”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正反问句。“可”在这里是专门表示疑问的副词;“VP”代表谓词性词语,即可以是单个的动词、形容词,也可以是动词性或形容词性的短语。“可”有体的区别:当发kei音时,表示已然体;当发ke音时表示未然体。如:
(10)你可kei带学生证?(你带没带学生证?)
(11)你可ke带学生证?(你带不带学生证?)
(12)你爸的身体可kei好?(你爸的身体好没好?)
(13)你爸的身体可ke好?(你爸的身体好不好?)
但当“可”与“VP”之间加入部分词语,共同表达特定意义时,“可kei”不一定表已然,“可ke”也不一定表未然。如“可ke得dai+VP”是问“会不会,有没有可能”的意思。如:
(14)昨天的足球赛可得重播?(昨天的足球赛会不会重播?)
而“可kei得”意思是“有没有”,其中“有”是动词,“可kei得”后不能接动词和形容词,只能接名词或名词短语。如:
(15)你可得那本书?(你有没有那本书?)
(16)可得你不认识的字?(有没有你不认识的字?)
此时表已然,需要在句末加语助词“了”。如:
(17)你可得那本书了?(你还有没有那本书?)
(18)可得你不认识的字了?(还有没有你不认识的字?)
当说“可有”时,“有”是副词,“可有+VP”表示“有没有VP,”,“可”只发kei音。
合肥方言中的反复问句常被当成“可VP”问句的一个类型,但合肥话中仅有“可VP”,没有“VP不VP”问句。普通话中的是非句和反复句,用合肥话表达时都用“可VP”。合肥话的“可”没有体的区分。如:
(19)你可是合肥人?(你是不是合肥人?)
(20)他要回家,你可同意?(他要回家,你同意不同意?)
与固始接壤的安徽的霍邱、金寨以及邻近的安徽阜南县都有类似的用法。
通过以上种语法现象的分析,可见固始方言处于南北过渡的中间语言带,值得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