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剧文化 正文

人生是个谜歌词是什么意思

如何理解佛学对人生的认识?导致认识到的答案也千差万别。世界观决定价值观;决定其生命的依存选择,对世界探索的认知差异,他在看到了发生在不同人身上的生老病死痛苦烦恼的现象之后(游四门的典故,把之前所有学习过的观点和结论都抛弃。...

人生是个谜歌词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佛学对人生的认识?

我是两袖沁风,我来给出我的看法。

人生是什么,这是千古一大难题,因为视角的不同,结论不同,认知程度的差异,导致认识到的答案也千差万别。

人生是什么,一切宗教,一切学问,一切流派,一切科学技术,艺术人文……,本质上,都是在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方方面面,这也就是所谓的终极命题。

人生是什么,取决于什么呢?取决于对世界的认知,世界观决定价值观;而价值观,决定人生观。

一个从小出生在沙漠区域的人,他的世界观中,水是最珍贵的。而从小出生在湖泊区域的,水唾手可得,能维持其生存的渔具才是最需要的。世界观,决定其生命的依存选择,也就决定了价值观,而价值观决定其追求的目标,也就形成了人生观的基础,你必须要做什么?你需要什么?才能生存以及生存的更好。

任何宗教,文化,都无法违背这个规律,对世界探索的认知差异,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并且形成不同的人生观,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宗教,文化乃至技术等一系列差异。游牧文明迥异于农耕文明。陆地文明,大别于海洋文明。至于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无一不是因为三观的差异形成的。

那么佛教呢,自然有佛教独特的三观,因为他从一开始,关注的,就是人的本身,生命的本身。

佛陀在成佛陀之前,是一个普通的人,一个王子,他跟其它的王子不同之处在于,他并没有被政治斗争羁绊,也没有沉溺在奢华靡乱的欲望之中,他在看到了发生在不同人身上的生老病死痛苦烦恼的现象之后(游四门的典故,见佛陀传),对此产生了深深的疑问,他不知道为什么,人生要经历这些,并在之后最终走向死亡,他不知道这一切意义何在,目的何在?

为此,他终于决定去寻找这个答案,按照当时他所能理解的方式,选择了出家修道,之后,他遍访名师,寻求这个答案。

在经历过一番访师、修道、苦行等无果之后,他陷入了困境之中,他无法得到满意的答案,经过深思,他决定,把之前所有学习过的观点和结论都抛弃,推倒重来,于是,他接受了牧羊女的乳糜供养(与之前尊奉的苦行修道原则相违背),洗净了身体的污浊,然后在一棵菩提树下安详而坐,并且对自己发誓,如果不能寻找到答案,就不再起身。

在经过四十九天的冥思,那天清晨,他偶然抬头看到东方的启明星,忽然大彻大悟,找到了他苦苦追寻的答案,从此洞彻了万事万物的本质,生命来去的真相,生老病死、烦恼喜悦、痛苦快乐的根源。

由此掌握了如何获得绝对自由的方法,进入永恒的途径。也由此,形成了佛教的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那么佛教的人生观是什么呢?

佛教认为,世界是无常的,生命是无我的,没有任何一个具体事物,是独立存在,不可改变的,也没有一个真实的自我永恒不变,永远存在的。人生犹如梦幻泡影,犹如旋火轮,本身是虚幻不实的,所以,试图抓住一个东西牢牢把持的心态是错误的。

那么有人问了,既然人生是虚幻不实的,那人生也就没有意义了,何必要谈人生呢?

人生虽然是无常的,变化的;虚幻的,没有实体存在。但是,正因为无常,才能把握,正因为无我,才能塑造。就像黑夜中的火光,随着你的移动而形成你所想形成的轨迹。轨迹本身不真实,但轨迹却存在。屏幕中的矩阵,随着你的需要而形成你想得到的画面。画面虽然短暂,但是却有短暂中的悦目。

虚无的意义是世界可以存在于虚无中,空白的意义是,色彩图画能依它而有。无常无我的意义即在于此。世界因为无常而变化无穷,生命因为无我而灿烂多姿。如果世界不是无常,那世界就无法改变;如果生命中有固化的我,那么生命就冥顽不灵。

这就是佛教的人生观,在变化中寻找不变的意义,在无我迁流中,感知真我的存在之理。

什么是无意识?

心理学上的无意识最早是由弗洛伊德发现的,弗洛伊德据此建立了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的核心对象就是无意识。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命运是由无意识决定的。

人的命运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有一种古老的看法认为,人的命运是上天决定的,比如孔子就曾经说“五十知天命”,而他的弟子子夏则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项羽自杀的时候说“天亡我,非战之罪”。古希腊神话中,无论是神还是人也都有各自的命运,都逃不脱上天的安排。另外有一种看法刚好相反,认为人的命运是由自己决定的,比如有“性格决定命运”,“选择决定命运”等说法。一百多年前,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人的命运是由他的无意识决定的。弗洛伊德以无意识理论为核心,创立了一个全新的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这个理论流派又被称为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在1895年时提出了精神分析的概念。1915年至1916年,他在维也纳大学讲授精神分析,这次讲授是对精神分析理论的系统概述。1917年,弗洛伊德将28篇讲稿进行整理,出版了《精神分析引论》这本书。

一、无意识是怎么发现的?

精神分析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无意识。那么什么是无意识呢?心理学从人能否感知这个角度,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意识就是我们能够感知到的,比如我们的认知、情绪、感觉等等。而无意识是那些无法被我们感知到的部分。

无意识作为心理学概念历史非常悠久,许多诗人和哲学家都提到过无意识,比如柏拉图就认为,知识都藏在无意识里,学习只不过是在回忆。

在精神分析以前,除了行为主义,心理学都是以意识为研究对象。弗洛伊德所处的维多利亚时代,西方医学迅速发展,尤其是解剖学的发展。人们的基本思维是把人作为一个有生命的机器,出了问题都是用物理的、化学的或者生物学的观点来解释和治疗,比如对待精神疾病,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电击治疗。弗洛伊德从医学院毕业后,进入维也纳综合医院工作,经历了从外科,到内科,再到精神科的行医生涯。

在精神科,弗洛伊德曾经遇到一个得了癔症的病人。病人发病时情绪不受控制,非常躁狂,电击疗法对这个病人完全没有效果。弗洛伊德感到很挫败,他决定去巴黎学习催眠术,尝试新的治疗方法。学了几个月之后,他的朋友,同样是精神科医生的布洛伊尔,给他分享使用催眠术的经验。布洛伊尔告诉弗洛伊德,他在三年前治愈过一个叫安娜·欧的女病人。安娜·欧也患有癔症,看过无数的医生,吃了无数的药,但是都没有效果。布洛伊尔利用催眠、谈话和情绪宣泄的方式让她恢复了正常。从这时开始,弗洛伊德对无意识产生了兴趣。经过多年的观察研究,弗洛伊德抛弃了催眠术,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派。

二、冰山理论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灵比作一座冰山,意识是露出海面的部分,只是这座冰山很小的部分。这座冰山有一部分靠近水面,会随着海平面的波动,有时露出水面,有时又被海水淹没,弗洛伊德称这部分为前意识。前意识是一些曾经属于意识的观念、思想,因为跟目前的现实生活关系不大,或者根本没有关系,被暂时驱赶出了意识的领地,但它们留在意识旁边,等待着随时被召唤,也就是说随时会回到意识中。无意识是这座冰山的深层部分,它是冰山的主体,深深的藏在海水中,永远不会浮出水面,表面上看不见也摸不着,这里储存着各种各样的被压抑的欲望、本能、情感等等。无意识不能被我们感知到,它是一种能量,主宰着整座冰山,暗中支配着意识,决定着人的行为和愿望。精神分析理论是关于无意识的理论,弗洛伊德说“无意识才是真正的精神现实”,我们的命运是被无意识决定的。

精神分析打破了理性主义,弗洛伊德被誉为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他开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这三门全新的领域,奠定了自我心理学的理论基础。精神分析影响了后来的许多心理治疗方法。精神分析学说还成了一种哲学思想,深刻影响着文学、艺术、社会学、宗教、历史等人文领域。

人们把弗洛伊德、达尔文和马克思这三个人,列为20世纪西方思潮的三位先知。弗洛伊德自己也骄傲的说,他对无意识的研究发现,是对人类自恋的第三次重大打击。第一次打击是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人类发现自己所在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第二次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人类发现自己并非神创造的,只不过是自然界的其中一员。而第三次打击则是人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命运是由无意识决定的。

三、如何观察无意识

无意识既然无法被感知,我们通过什么方式才能观察自己的无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心理现象和我们的躯体现象一样,不是偶然发生的。每个心理现象都是由过去的事件决定的,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因果联系。因此,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就可以去推断无意识的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忘记或者放错一些东西,比如我们明明记得自己伴侣的生日,想着要给对方买礼物,结果到了生日那天却完全给忘了。大多数时候,我们只会认为是自己的记性差了,或者被别的事情耽误了。弗洛伊德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失误,实际上是我们的无意识在起作用。这些失误不是巧合,而是无意识在起作用。因此日常生活中的这些失误,就成了观察无意识的切入点。弗洛伊德对这些失误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且给了一个专门的词,叫做过失心理学。一个人忘记忘了给伴侣买生日礼物,实际上他的无意识深处是不愿意买礼物的。

除了遗忘,弗洛伊德研究的过失还包括口误和笔误,另外还有动作上的失误,这种动作失误一般指弄丢、弄坏或者放错物品。这些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我们往往会认为是其他因素的干扰导致,比如兴奋或者注意力不集中。但弗洛伊德认为这些都不是偶然的,都是无意识在操纵的结果。

有一句谚语说“口误是真实想法的流露”,由此可见,人们很早就认识到口误是有意义的。文学家很早就在文艺作品中使用口误来表达角色情感,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有这样的例子。比如众议院议长主持议会开幕式,他本来准备说“大会开幕”,结果却说成了“大会闭幕”。引起哄堂大笑后,议长才发觉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口。这个口误的产生是由于议长内心极力反对开这次会。

关于笔误的例子,弗洛伊德举了一个报社校对员的例子。校对员在排版时,把一篇文章的结尾“向威廉二世致敬”排版成了“向威廉二世治病”(威廉二世是德意志帝国的皇帝,狂热的好战分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发起人),因此被抓进大牢。校对员辩解说他不是故意的,但是没有人相信他。这个校对员的过失,实际上是他的无意识在表达对威廉二世的看法,他希望上帝能医治好威廉二世的疯狂。

弗洛伊德认为,遗失、损坏和错放物品等错误动作,其实都是用在表达自己深层心理的目的。有位女士去罗马看望她的姐姐,她在姐姐家见到了一枚黄金勋章。这位女士返回家后,却意外的发现勋章在自己的箱子里,她完全想不起来自己什么时候把勋章放进自己箱子了。她马上告诉姐夫,第二天一定送回去。不料第二天却怎么也找不到了。弗洛伊德分析说,这位女士放错了勋章,第二天又找不到,其实她的无意识是想占有那枚勋章。

除了过失现象,日常生活中还有一种现象可以用来观察无意识,就是我们睡觉时所做的梦。在弗洛伊德之前,人们对梦的态度分为两种。有一些人把梦当做一种神秘现象,认为梦是上天的警示,是一种预言。神话传说中有很多关于梦的预言的故事。弗洛伊德之前的心理学家们认为梦没有意义,只是睡眠时大脑不协调的结果。弗洛伊德研究发现,梦非常有意义,梦本身和梦中出现的意象都是无意识的呈现。梦其实是观察无意识的一个捷径。弗洛伊德专门写过一本《梦的解析》,详细讲述了他对梦的研究。

弗洛伊德认为梦有两层含义,比如我们梦见自己在享用丰盛的大餐,这个梦其实是在满足我们的欲望,现实中我们可能就是想要吃大餐,梦的功能就是在满足欲望,弗洛伊德把梦的这一层意思称为“显梦”。这个梦还有另外一层含义,我们在梦里享用大餐,用的餐具,吃的具体的东西,桌子上的摆设,房间里的布置等等,都跟无意识有关,这些东西其实都是象征,象征着无意识里的那些本能。当然了,具体是指哪些,需要针对不同的梦来具体分析。弗洛伊德把梦的这部分含义称为“隐梦”。而“隐梦”就是无意识的内容。

分析过失现象和梦,可以了解正常人的无意识。对于那些有精神疾病的人,切入点反而更加容易。精神疾病患者往往都有明显的动作,比如强迫症患者一般会经常洗手,每天洗几百次手,甚至手都洗破了还不肯停。弗洛伊德认为,这种洗手的动作其实就是受无意识的驱使,因为患者的意识层面并不想洗手,患者也因为这个感到痛苦。弗洛伊德通过分析患者的动作,让他的无意识呈现出来,就可以进行治疗。

四、无意识是如何控制意识和行为的?

前面我们提到过,无意识是一种能量,就像电一样。电池要产生电流,必须接通正负两极。无意识也有类似的正负两极,分别叫本能和自我。本能是天生的,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是后天形成的,是文明的产物,也就是说是人出生后,受社会影响形成的部分,更加关注道德和秩序。本能和自我是不相容的,本能常常受到自我的压制,弗洛伊德称这种状态为压抑。具体来说就是,某个人在心中有了一个强烈的念头,通常是本能带来的享乐欲望,但当他想到实践的后果时便又拒绝了这个想法,于是这个强烈的冲动就受到了克制,被自我压制了,存储到了无意识中。随着时间推移,人们会在意识层面忘记这些冲动。但冲动依然还在,并没有消亡。这就是压抑的过程。

那些被压抑的想法和冲动,深埋在无意识中。但是总有一天,这些冲动会遇到外界的触动再次呈现。人们当然不会接纳这些想法,因此压抑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就像那个忘记给伴侣买生日礼物的人,他不愿意买礼物,可是他不承认自己有这个想法,这个想法就被压抑掉了,但想法依然还在,只是存在于无意识中。由于过生日这件事始终存在,压抑需要持续进行。这个压抑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就像电池放电一样。压抑如果能够一直持续,遗忘生日这件事就不会发生。电池持续使用,电最终会耗干。压抑的能量最后也会消耗殆尽,也就是说自我最终没有能够压制住本能,这时候自我会启动一个保护机制,就是让意识层面直接遗忘生日。就这样,隐藏在无意识中的愿望最终得逞了。

除了遗忘之外,口误、笔误等过失现象以及梦,都是无意识压抑的结果。无意识正是通过压抑控制着人的语言、情感和行为。精神分析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从来访者的语言中捕捉和感受情绪,指出对方忽略的地方,给予回应并进行解释,同时关注来访者的行为表达。精神分析因此又被称为“谈话治疗”,但也因此遭到质疑。很多人认为,语言太主观了,咨询的时候只有咨询师和来访者单独待在一起,来访者说出来的东西,可信吗?咨询师转述的东西,又可信吗?来访者的很多小动作,大家也都会认为是没有意义的,不需要浪费时间去思考,抓着这些小细节有意义吗?

弗洛伊德说,语言,情感,行为,都是真实可信的,有意义的。他深入分析了行为本身和语言传达的情绪,发现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包含着重大的意义,都是无意识中对本能的压抑。正是这种压抑控制了我们的意识和行为,长期的压抑加上自我能量的不足,就会导致精神疾病。

弗洛伊德认为,在众多本能冲动中,最重要的就是性的能量。维多利亚时代是公认最压抑的时代,文明的进步带来整个社会对本能的压抑。个人为了生存,为了公众的利益牺牲了自己本能的享乐。由于性冲动很难控制,一旦发作起来会极大的冲击社会文化根本,包括道德,美德等。于是社会倡导和训练人们对性冲动的压抑,要求大家完全避而不谈关于性的问题,对本能的压抑导致了人们各式各样的心理病症。这里强调一下,这里并不是说精神疾病是由性导致的,而是由于自我和性满足之间的矛盾形成的内在冲突,弗洛伊德并没有抛弃人格中那些的不是性的部分。

弗洛伊德接待过一个患有强迫症的女性,她不停的洗手,每天洗几百遍,非常痛苦。弗洛伊德通过精神分析发现,她之所以强迫洗手,是因为爱上了自己的父亲,这是不被道德允许的,由此引发了她对乱伦的恐惧。她拒绝接纳自己这种本能的情感,但是自我无法对抗这种本能,于是就用疯狂洗手的方式来洗掉它。有一个已婚的女性,她患上了妄想症,她总是认为自己的丈夫出轨了。弗洛伊德对她分析后发现,这位妻子实际上是爱上了家里的园丁,她自己有出轨的冲动,但因为道德的束缚,她不接纳自己有这样邪恶的思想,她感到很愧疚和恐惧,于是通过“妄想”丈夫出轨来转移自己的愧疚和恐惧。

无意识中,自我对本能的持续压抑,自我能量的不断消耗,这个动态过程在左右着我们的意识和行为。自我对性本能的压抑,是精神疾病产生的重要原因。

五、无意识为什么能够决定我们的命运?

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意思是一个人未来的一生,在他7岁左右的时候就能看出来了。弗洛伊德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精神分析在治疗时,最重要的一点,是通过谈话,让来访者回忆起遗忘的事情。弗洛伊德发现,患者回忆的时候,往往会追溯到儿童时期。他特意观察儿童,后来总结得出,无意识在六岁左右时成形,并且决定了人未来的一生。

弗洛伊德认为人从出生到六岁左右,自我能量很小,无意识主要由性本能驱动。需要注意的是,弗洛伊德所讲的性本能并不是生殖意义上的性,而是一种泛指,包含一切身体上可以获得的快感。为了区别生殖意义的性,弗洛伊德把这个驱动力叫做“力比多”。弗洛伊德发现,即使是六岁之前,本能的满足方式也在变化。因此在六岁之前,本能的发展又被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被称为口欲期,时间是从出生到一岁。婴儿通过口腔的吸吮动作来获得本能的满足。即使不吃奶的时候也会吮吸自己的手指,因此从中可以获得快乐。

第二阶段被称为肛欲期,具体是一到三岁。儿童在大小便排泄时回产生快感,从而获得本能满足。

第三阶段被称为俄狄浦斯期,时间是三岁到六岁。俄狄浦斯是古希腊神话里的悲剧人物,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最后杀了自己的父亲,娶了自己的母亲。这个阶段本能的需求,主要靠关注性器官来获得满足。这个时候的儿童开始知道男女性别差异,并且会对父母中的异性产生爱恋。男孩子爱母亲,并且以父亲为竞争对手。女孩子则会爱父亲,同时排斥母亲。弗洛伊德称这种现象为俄狄浦斯情结。这个时候自我开始迅速成长,本能会受到压抑,因为这是不被允许的,也是无法做到的。可是本能并不会消失,那怎么办呢?这个时候,男孩会发现,只要自己跟爸爸一样,就可以得到跟妈妈一样的女性。女孩会发现,只要跟妈妈一样,就可以得到和爸爸一样的男性。这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男孩对父亲的认同,女孩对母亲的认同。因此这个阶段特别重要,一个人的人格就在这个阶段成型,从而决定了一生的命运。

那为什么这个时期的形成的人格就能决定命运呢?弗洛伊德提出了创伤的概念。创伤在心理层面是指在短时期内受到重大刺激,当时无法适应,情绪得不到释放,使得心灵受到永久性的扰乱。就类似我们的身体遭到意外的打击,虽然后来治愈了,但是却留下了后遗症,比如骨折之后,当天气发生变化,骨折的地方会疼,因为那个部位骨头虽然长好了,但是经脉受到了永久性的损伤,经脉不通,就会产生疼痛。

心理上的创伤也是这样,六岁之前由于自我弱小,非常容易受到创伤。口欲期和肛欲期的本能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形成创伤。口欲期遭遇创伤,成年以后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比如贪吃、酗酒、过度吸烟、咬指甲、唠叨等。肛欲期的创伤,对成年以后的性格会有影响,有可能表现得冷酷、顽固、刚愎、吝啬、强迫、洁癖等。俄狄浦斯期的创伤一般发生在认同阶段,直接影响人格的塑造,像很多人格障碍,俗称的妈宝男之类,大多是由于这个时期遭遇的创伤。

这些创伤都会深深埋在无意识中,成为人格的一部分。在适当的时候,就像骨折之后的天气变化,创伤会得到表达,无意识通过控制我们的语言和行为进行表达,一遍遍的重复。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忘记了语言和行为本身的意义,只是单纯的在完成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的命运就这样形成了。

最典型的便是那些经历过大战、火灾或者地震的人们,在事件发生后的无数个夜晚,他们都会在梦里不断的重现那些体验和经历。其他病症的人们也是一样,我们过去应付不了的障碍,就会变成创伤一直持续下来,甚至发展为精神疾病。

弗洛伊德通过分析行为和语言的表达方式,就可以深入探索无意识的创伤,让人们重新回忆,并且理解自己行为和语言背后的意义,就把无意识的能量推到了意识层面。以前无法面对的那些创伤,再一次呈现出来之后,如果重新得到释放,就可以改变自己。这就是精神分析的治疗方式,很多精神疾病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治愈的。也就是说,对于很多精神疾病患者来说,只要知道行为症状的无意识意义,就能让病症消失,恢复健康。

可是这件事情要做到并不容易,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大部分的创伤都发生不经意的时间,或者是幼年的时间,他们自己完全记不清。来进行治疗时,他们会认为那些并不重要,会遗忘或者懒得回忆。第二个原因是过去的经历实在太痛苦,他们会拒绝重新回忆。在具体治疗时,他们会用“这个太无聊了”,“没有意义就不说了吧”,“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没什么了,你还要我说些什么?没了”等等说辞来对抗,弗洛伊德把这种现象称为为“治疗中的阻抗”。但为什么来访者会阻抗呢,难道他们不想被治好吗?这个内在的原因是:每个人都在固守自己的自尊和羞耻感。就像之前提到的几个案例里面,有人自己想出轨,有人爱上自己的父亲,这种羞耻感,使得我们不愿意将这些真相免于暴露在现实之中,我们不愿意让另外一个人知道。

无意识的主体也就是人格,在我们六岁之前就已经成型。心理层面的创伤会融合在人格里面,控制着我们的意识和行为,从而决定我们的命运。精神分析可以追溯那些创伤,从而能够让我们改变。

我是迷蝶梦,以上是我的一点不成熟的想法,算是抛砖引玉,分享给各位。大家有更好的想法,欢迎留言评论。

情人是一个什么概念?

可以是知己和朋友以及红颜知己,也可以是知心爱人和蓝颜知己,互相理解,互相交流,互相关心,互相关注对方的动态和成长以及进步,彼此欣赏对方的才华和美丽漂亮以及善解人意,能够白头偕老,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相亲相爱,成不了夫妻也可以成为朋友和知己。但决不是利益输送和吃喝玩乐以及游山玩水,酒肉朋友和互相吹捧以及流须拍马。

有人说死亡是一个永恒的迷?

我是一笙人,爱说人生事~

‘死’是我们很避讳的一个词,但说穿了其实也就是我们最终的归宿罢了。

永恒的迷从何而来

首先,我也很好奇死究竟是什么,是阴阳交替的规律,还是万物的最终归宿。如果是前者,我觉得死并不是一个迷!

既然是阴阳交替的规律,那么就一定属于阴阳平衡的一部分,就必然存在有轮回。来生者可以寄托于往生者,虽然丧失全部的前世记忆,但是否存在不变的唯一?我想可能就是灵魂!我们难以追溯每个灵魂的起源,自然也就不能否定往生者的存在。这个灵魂可能只是与这个世界另外的某个灵魂相似的存在,我们也无法分辨。但换而言之,我们至少有迹可循,如藏族佛教的某些法门专门用于寻找一些活佛转世后的另一个躯体。所以,如果是阴阳交替,那死又何惧!大不了我们都是往生者,期望来世嘛!

如果死是属于万物的最终归宿,那么这只能是迷!谁都无法重新活过,无法去言说死后在哪里,我们去哪里,会不会还有来生。因为死就是死,就是化作一滩泥土,连灵魂都没有,可以说最后就只剩那点渣渣了。无怨无悔,活过一世便是一生!我是希望死亡就是这样,如此一来,我们才会珍惜生命,努力不让自己枉来世间。

我是一笙人,大家关注一下,我爱说的就是人生事~~~~

你觉得什么叫玻璃心?

谢谢邀请

『玻璃心是种什么体验?』

没出声儿先落泪

@Babanana😶

被迫害妄想症,

谁都对不起我,

我哭就是你有错…

@蹦蹦哒哒的发面馒头

卧槽 他是不是针对我

是不是对我有意见

是不是觉得我有问题

@老板 薄荷加冰

一遇到委屈

就像吞了一千根针

@秦昊然

他说一句我胖

即使再爱他都说得出分手

@澈头澈尾

说不得,

忘不得,

奚落不得。

@Mrs

别人稍微有点不同意你不认同你

你就难过心碎甚至大吵大闹

开始怀疑人生

@Giraffa

你说话的语气硬了一点,

我就难过了一下,

总觉得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然后就觉得你讨厌我了。

@A. 小刘老师

别人说的每一句话

好像都在针对自己

我高三就是

舍友的一句“你想多了”

简直是拯救了自己

@D

可以因为别人一句不经意的话

开一个月的飞行模式

@徐硕

特别介意特别敏感

还有就是很记仇

多久以前你戳过我

都能记得

@Lauren

就是我发朋友圈说

我计算器找不到了

男票回复我

你又想你前任了

@你觉得我叫什么我就叫什么吧

-闺女,爸爸心情不好

-呀,爸我马上考试了

-唉,爸爸啰嗦,小棉袄都这样了

重点是这个表情:

@甜品大胃王 神奇Ni'KLa

往往会有意无意地

情感控制周围的人

@蔚然

玻璃心?我现在就在楼顶。

@LYanX!

别人随口一句话

分分钟脑内出一部

女二残害女一的玛丽苏电视剧

@SPOILED﹀

出场还会自带悲凉的背景音乐

@A.患难见真情🏻

为什么这条朋友圈都没什么人点赞?

果然大家都不在乎我我好难过…

为什么和他聊天聊着聊着不见了?

是不是他不喜欢我?

我好伤心…

为什么都没人找我聊天?

为什么她看我那一眼好像不太友好?

为什么她没和我打招呼?

为什么他只冲她笑了?

我的心受伤了……5555

@😈希

一开始碎了

隔段时间自己慢慢粘起来

时间久了碎的越小

便不再去管

周围一地碎片

自己出不去

别人进不来

@石荪芃

农村有三精人?

在我国,农村有着长久的历史和悠久的乡村文化。农村也是一道有特色的风景,农村有很多俗话,也有很多人乐意传下这些俗话。

这些话和人都因为农村的特殊生活环境形成一种思维,这些都是农民长久以来的经验总结。

比如有人会说你看着精,其实并不精,你不属于三精人中的一种。那我们就会纳闷,什么叫三精人?

想明白这句话,首先得知道这里的这个“精”是啥意思,我们下面先解释一下这句话啥意思,然后说一下这句话指哪三种人。明白全部意思后,我们会发现这不止是一句大白话那么简单,里面是有一定的哲学道理的。

一、什么是三精人

想明白这句话,首先得知道这里的“精”指的是啥,这个精字,在某些地方是个方言,比如某人指着别人说看你多精,就你精。这里的精代表的是聪明,其实就是说看你多聪明,就你聪明。

明白这个精字的意思后,这句话容易理解了,三精人说的就是三种聪明人。但这里的这个三并不是个实指,仍然还是虚指,是泛指,因为古时候人们用到三,意思其实就是无数,无限。

那农村有没有这类的人呢?当然是有的,我们分别说一下。

外带聪明。

这个外带聪明在我们这边叫露精。什么叫露精?就是面相露着聪明。农村这类人特别多,多集中在一些小媳妇,这些小媳妇看着很聪明,而且也自认为自己聪明,说话,办事都想证明自己聪明。但她却老是办错事,也时常会说错话。

比如说见人拉着别人手叫姐,说我想死你了,我都想住在你家啥的,这明显是谎话,太外露了,别人也能看出来是谎话,所以这种就叫聪明外露,其实并不聪明,并不精。

深沉型聪明。

这类人多集中在一些成年男人身上,他们也不是没有经历过年轻,当经历渐渐多了一些,他们明白什么时候该聪明,什么时候不该聪明,他们会把事情办事面面俱到,他们做什么事前都会提前考虑清楚,从而把家庭和自己的事业打理得井井有条。

这种不会有那么多外露的感情,他们平时可能少言寡语,但什么事都心中有数,这种其实是大聪明,明白话多有失,话多有罪的道理,明白而且能做到,故这是大聪明。

常人眼中的聪明。

这类人一般在村里比较有威望,村里谁家有事了会找他们去管闲事,他们也会办好,比如谁家两口子生气了,他们去了后会在谁也不得罪的情况下让人家合好,合好后自己还不被说闲话,所以大家都会说这类人聪明。

并不单纯指管别人生气的闲事,村里的红白喜事也会找这类人管,他们总是会为主家着想,除了聪明,还有世故。

这类人,跟上面的大聪明相比,更是多了几分担当。

二、这些聪明人其实就是世间所有人

说的是这三类聪明人,同时也说的是农村,但绝不仅仅局限于农村,更不是说就将人分成了这三类。这些人在什么地方都有,在城市农村都有。

农村是个半封闭的圈子,所以一个村子就等于是个小社交圈子,那城市一个公司,一个办公室就是一个半封闭的圈子,一个小社交圈子,这里面有各种事,需要有人去协调。

只要是人的地方,就会有矛盾,也会有解决矛盾的人。

所以,这句话绝不仅仅是一句话那么简单,往小了说,仅仅说的是三类人,往大了说,其实无所不包。

远到古代各种谋士,包括很多阴谋阳谋,无一不在此话包括之列。我们看曹操多深沉,他不聪明吗?他太聪明了,他虽然平时爱说爱笑,有时候也毫不在意自己的形象,但要当他是个轻浮的人可就太肤浅了,他感情有时候外露,但绝不轻浮,他就是那种既聪明又世故的人。

而杨修则属于小媳妇外露聪明的那种,虽然他的死跟储位之争有很大关系,但他动不动就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聪明也是主要原因,否则别人就不会那么恼怒他。

这就是典型的外露聪明。

而刘备则是深沉型聪明。他先把一个皇叔的身份扣在自己身上,然后平时不苟言笑,严肃而有威严,但该做什么事时绝不含糊,该哭时张嘴就哭,该装时也绝不绷着,心机深沉,毫不外露。

这是典型的深沉型聪明。

最后:所以,这看似一句简单的农村话,包含了古今和世间几乎所有人,我们理解时也不能单纯地向某些人身上推,而是要放开心思,从另一个广度来理解。说的是三种人,其实是所有人。

自己乐意做什么人,除了天赋,还有自身性格,而自身性格是后天养成。所以,成为某种人,基因和后天养成都是主要原因,并不是自己想深沉就可以深沉,想世故就世故。

农村三精人,世间万种人!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