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剧文化 正文

我逝去的青春啊歌词是什么意思

是宋代诗人吾则礼的七言诗《呈陈尚志》的开头两句”诗句充满秋的萧刹和人生将尽的伤感。毕竟诗词是那么文雅的事,本来是个正经的诗词体裁概念“竟成为题材艳冶、辞藻艳丽词作的专称,指的是欢娱的艳词”指的是针砭现实的艳词“指的是吊古伤今的艳词;...

我逝去的青春啊歌词是什么意思,风尘漠漠敝青衫是什么意思?

“岁月匆匆催白发,风尘漠漠敝青衫”是宋代诗人吾则礼的七言诗《呈陈尚志》的开头两句。此诗为先叙事再描景。从标题可以看出,这首诗是为送给陈尚志而作。

1、诗一开头就写时间之快,转眼就已催得我满头白发,而风吹起的尘土加上晨雾,都看不见我身上破旧的衣服。

2、诗的第一句实写时间匆匆,却意在感叹人生的短暂。催白发之催写青春逝去之快,写岁月催人之急,在你我都还没有准备之际,白发就已生,我人已老。第二句的风尘指空间上的风尘,也指时间上的风尘。漠漠,是雾蒙蒙的天气,也是雾蒙蒙的人生。敝青衫,半生已过,仍然没有一身好衣裳,可见生活的落魄。诗句充满秋的萧刹和人生将尽的伤感,但伤感中却引人沉入人生的思考,也教人有了珍惜今生的感悟。

有哪些露骨而又深情的诗词?

提问的兄弟,咱能不能委婉点,毕竟诗词是那么文雅的事,咱可以把“露骨而又深情的诗词”换个说法吗?这东西在古代确实有个专用名称,叫做“艳词”。

“艳词”也叫“侧艳之词”,起源于隋唐到五代这一时期,本来是个正经的诗词体裁概念。但是后来不知道怎么着,竟成为题材艳冶、辞藻艳丽词作的专称,变成了词的内容、风格的分类概念。

唐朝的“艳词”

”艳词”在文学史上是个很大的概念,其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欢乐姿”,指的是欢娱的艳词;二是“发直言”,指的是针砭现实的艳词;三是“哭古恨”,指的是吊古伤今的艳词。严格的说,这三类中,只有“欢乐姿”可以算是真正的艳情词,符合提问者的要求。

白居易在 《与元九书》 中留下了被称为艳词的一组作品:“今春游城南时,与足下马上相戏,因各颂新艳小律,不杂他篇。自皇子破归昭国里,迭吟递唱,不绝声者二十里余”。

陈寅格先生经过考察,在在《元白诗笺证稿》中认为:元、白春游城南时所说的“艳体诗”,主要包括描写妇女的奇装异服和男女艳情的诗。比如这首《重到城七绝句-其一》:“容貌一减一日,心情十分无九分。每逢陌路犹哇叹,何况今朝是见君。”还有这首《刘家花》:“刘家墙上花还发,李十门前草又春。处处伤心心始悟,多情不及少情人。”

元、白的这些诗词主旨为感时伤事,或因故友重逢而唤起心底感慨,或是感伤年华易逝、人生多难,题材既不艳冶,辞藻也不艳丽,几乎无涉于男女艳情,所以唐朝的“艳词”算不得严格上的“艳词”。

唐朝“艳词”的题材内容十分宽广而丰富。既可以现男欢女爱、男女相思、狭邪艳情,也可以反映民生疾苦、针破社会时弊、歌颂天下大治、颂扬君主圣明,吊古伤今、思归怀乡、伤时感事等等。在作品的题材内容方面,唐朝的“艳词”与诗没有太明显的区别。总之,在唐朝,“艳词”不是用来专门概括艳情词或辞藻艳丽的词的术语,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它泛指在酒宴、聚会等场合用于演唱的歌词。

聚会“艳曲”

“艳曲”不同于“艳词”,它是个音乐概念。《宋诗话辑佚》中说:”李煌作红罗亭,四面栽红梅花,作艳曲歌之“,说的就是这种聚会时演唱的曲子。但您不要误会,这个”艳“,并非男女之情的露骨描写,而是指宴会的雅乐里又另外加进了华丽而婉转的抒情部分。

正如《乐志 》中记载的那样:”隋场帝解音律,大制艳曲,令乐正白明达造新声 《纳刑乐》、《万岁乐》、《藏钩乐》、《七夕相逢乐》、《投壶乐》、《长乐花》 等曲。皆掩抑摧藏,哀音断绝。“

隋唐燕乐是词体起源时期的词乐,艳曲正是隋唐燕乐的组成部分。艳曲的特点是乐体短小,”短歌能驻日,艳舞欲娇风“。由于它易记易唱,因此流行于各种饮宴聚会,成为当时的流行音乐,文人们也便于即席填词。在唐末及五代时期,凡是能填入艳曲的歌词就叫“艳词”,艳词也就是配合艳曲的歌词。

“侧艳之词”

何为“侧艳之词”?“侧”,就是不严肃、不正当的意思;“艳”,就是那些香艳美丽的写爱情跟美女的歌词。温庭筠是写“侧艳之词”的专家。《旧唐书-温庭筠传》上说:“( 温庭筠) 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

让提问者失望的是,“侧艳”之“侧”与“艳”都是音乐术语。“艳”就是指艳曲,而“侧”则是指“侧调”。清商三调为清调、平调、瑟调,三调中的“瑟调”被称作“侧调”。侧调来自楚音,属于与雅乐相对立的俗乐,“侧艳”一词本不含有狭邪艳情之义。虽然温庭筠是侧艳词的专家,温词的绝大多数是以妓女、宫女、战士妻子、商人妇、采莲女为描写对象,但其所着重描写的,不外是这些女子的容色服饰之美和离合悲欢之情。因此我们绝对不能把温词”侧艳”的特点理解为狭邪艳情。

宋代艳词

扯了这么多,还是没有扯出提问者想要的答案,真是抱歉。提问者问的那种“艳词”,到底有没有呢?当然有。这种词在宋朝开始出现,其创作的主流一定是读者诸君没有想到的一类人,因为创作“艳词”最著名的,居然是和尚。

和尚也多情,做了和尚还大写爱情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不乏其人。现代有苏曼殊,西藏有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宋代则有仲殊 、惠洪等 “情僧 ”。

对于和尚写艳词一事,历代评论家在多半持嘲讽 、抨击的态度 。前人在评论惠洪诗词时说:“忘情绝爱,此瞿昙氏之所训 。惠洪身为衲子 , 词句有 `一枕思归泪 ' 及 `十分春瘦 '之语 ,岂所当然!”所以,大家得出的结论是:“此僧风流蕴藉,不减少年,然恐非莲社本色也 。”

宋代的艳词,一般指的是带有男女情爱色彩的词。宋代和尚写艳词,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其原因又是什么呢?

艳僧仲殊

仲殊的是宋代著名诗僧,“世传僧仲殊清才丽藻,雅能缀属小词,每一阕出,人争传玩”,可见他的诗词在当时的受欢迎程度。他是一位与贺铸齐名的诗人,他的词在当时很有影响。

仲殊是个男人,又是个和尚,但他的艳词却带有男女情爱色调,甚至具有明显的女性人格倾向。比如他的《虞美人》:“一番雨过年芳浅。 袅袅心情懒。 章台人过马嘶声,小眉不展恨盈盈。 怨清明。烟柔露软湖东岸 。 恼乱春风惯。 一声莺是故园莺。 乃至如今 见闻处,又多情。”

仲殊还有一首《荷花 》诗:“水中仙子并红腮, 一点芳心两处开。想是鸳鸯头白死,双魂化作好花来 ”。这两首作品,一咏杨柳,一咏荷花,借咏物来写爱情。词用了大量形容女性身体、体态、心理的常用词语来比拟、描绘景物,显得柔情如似水,完全是对思春少女形象的惟妙惟肖的整体勾勒。

仲殊最有名的词作是《柳梢青 ·吴中》:“岸草平沙。 吴王故苑,柳袅烟斜。 雨后轻寒,风前香软,春在梨花。 行人一棹天涯。酒醒处, 残阳乱鸦。门外秋千,墙头红粉,深院谁家。”这首词里。作者就像工笔淡彩画家,慢慢地点染出一幅赏心悦目的水光山色,而最后才画龙点睛地画出露出墙头的美人 。所谓万绿丛中红一点 ,美人才是仲殊心中最美的景观。

如果说写女性尚可理解的话,那么作为一个出家人,在作品中公然追思艳遇 ,就让人大跌眼镜了。仲殊的 《南歌子·忆旧 》就是这样的另类:“十里青山远, 潮平路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 。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 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闹荷花 。 记得年时沽酒, 那人家?”

这首诗看似写景,实是留情。词人在孤独远游时突然想到的那 “人家 ”,肯定是非常温馨美丽的。这首词就是在追思他本人曾有过的艳遇。这个艳遇的对象是他俗世的妻子,还是他的另一位异性知己? 我们无从得知 。僧人的身份决定了仲殊的动情只能是电光石的一刹那,是业已逝去的一场美丽梦幻。

为何僧人要做艳词

宋代诗僧艳词虽艳而 “雅 ” , 艳而 “美 ” ,但绝不艳而“俗 ”,艳而 “淫 ”。以仲殊为例,宋代诗僧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士人出身,他们的出家多是情不得已 。仲殊本人就是因身患麻风 ,才不得已出家的 。他本身并无坚定的宗教信仰,虽托空门,却依然眷恋尘世,曾有的情爱体验无法完全释怀。创作情诗艳词尤正是他们身为凡夫 , 六根未净的典型表现。

唐代开始的禅宗南北宗之争,在宋代以南宗胜利为结束。南宗“一切皆空 ”、“触处皆真”的禅学思想,凸现了所有的世俗现象与日常生活。所谓烦恼即菩提,人欲即妙道,在 “自然” 、“适意”的观念提倡下,给僧人们七情六欲的放纵开了一个方便之门 。在宋代禅林“戒律不必持,定慧不必习,道德不必修,嗜欲不必去”的思想引导下,僧人们往往能直面正视人性、人情尤其是人欲问题。

北宋城市经济及商业文化的日渐繁荣,士林风俗中的宴乐文化弥漫到社会各阶层,歌妓歌舞侑酒与文士填词听曲为一体的宴乐之风成为社会风俗,也是士大夫日常生活的一种行为模式 。宋人喜作词,是因为词更多地承担了与儒家诗教 、诗文道统迥异的文化功能 ,即文学的消遣性、游戏性 、审美性等功能,这种娱宾遣兴式的文化功能体现出宋人对人性人情的理性认识,以及宋人对人之主体价值和独立意识的觉悟。

就算是苏轼、黄庭坚、晁补之、秦观 、贺铸这样的大词人,也流连于个人精神享受,对词文体情有所衷,喜作艳词和赠妓词且津津乐道 。北宋前期的晏殊、柳永自不必说,连欧阳修甚至王安石都写过艳词。黄庭坚好作艳词 ,还被人呵责为 “笔墨劝淫 ”。这些文坛领袖都好写艳词,与他们交好的诗僧写几首,当然一点都不奇怪了。

宋代统治者对佛教采取扶植 、利用政策 ,寺院经济非常发达。 有些寺院月收房租在一万五千以上,每年收粮食百石以上,寺院之富有可想而知。但是宋代僧人出家需要度牒,经考试合格者方可剃度为僧。这种考试通过的名额极为有限,要想出家还真得要有点真才实学。这也造成宋代僧人的文化水平较高,往往以没落不得意的知识分子为主,他们有能力,有情趣去创作虽艳而 “雅 ”的作品。

总结

在中国的抒情文学中,有一个规律性的现象,即当着任情而发的原初状态的文学到了 “淫”(过分)的程度时,就会受到儒家哲学思想的规范。这种现象在文学史上是周而复始的。

以偏于言情的诗歌为例:《诗经》中的情歌,至梁陈.间的宮体诗而走上极端,于是有陈子昂大力号召风雅比兴以矫之;而在杜诗成为普遍的审美规范后,发展到明代,又出现了绮艳之作,于是清代诸批评家再起而矫之。词的发展过程中也遵循着同样的规律,在中国的文学中,风雅教化是最重要的批评观念,所以从本质上说,超越这一观念的标准并不存在。 .

当然,一些底层知识分子可能在特定的场合,特定的时间点创作过一些露骨的诗词,这种诗词只能算是“淫词”而不是”艳词“。这种“淫词”香软猥亵,格调低下,绝对是文学的糟粕,还是收起好奇心,远离为妙。

女人出轨回归家庭以后?

出轨女人回归家庭后还会找以前的情人吗?找不找以前的情人不确定,但一定会在出轨!

一对夫妻,女人出轨被男人的姐姐发现,姐姐不忍心揭穿让弟弟家庭破碎,女人也向姐姐保证不再出轨,好好和她弟弟过日子。

随着姐姐的家道中落,这对夫妻手里的积蓄越来越好时,姐姐在弟弟弟媳面前威信也大不如前,这时女人再次出轨的风言风语传了出来,男人和女人陷入冷战中!

姐姐为了弟弟家庭和睦,再次找到女人,让女人和她情人断绝关系,这次女人矢口否认,而且讽刺姐姐不要多管闲事!

姐姐找到弟弟,本来想劝弟弟为了孩子,千万不要把事情闹的满城皆知,到时孩子别受到伤害!谁知弟弟毫不领情,说这是他的事,别人无权过问!

姐姐无奈,只有表示她们家务事她不管了!

夫妻二人闹腾一段时间重归于好,但是接下来几年,每过一段时间就有这个女人出轨谁谁谁的消息传出,一传出两口子就爆发战争,孩子天天在姑姑家住着也不想回家!

最后的结局是夫妻二人两人公开各找各的,也不离婚,闹的亲朋四邻躲着他们走,孩子高中未毕业就出去打工了,好像很多年没回来了!

我觉得女人一旦出轨就再也回归不了家庭,就像偷腥的猫,一旦馋嘴了,就再也忍不住了!你认为呢?

女人一旦出轨后回归家庭,会不会再找以前的情人我不清楚,但是她肯定会再次出轨,因为这个理论适合任何出轨的男女!

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图片来自网络!

今天好多人都在说后浪?

感谢邀请,这两天后浪这个词刷屏了!起因是因为bilibili(B站)发布了一条近四分钟的青年宣言片,片中演员何冰凭借出色的台词功底给人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何冰是大家都喜欢的演员,把社会底层小人物演绎的入木三分,淋漓尽致,在五四青年节,由他说出来对年轻人的期望真的很励志。我理解的后浪就社会新生力量。

当今网络词汇层出不穷,悲催,燃爆,活久见等语言,也有很多中老年人不理解,我今天就说说关于后浪的话题!

在这次疫情期间,九零后零零后作为后浪,抗起了责任,海外留学生为祖国奔走募捐医疗物资,雨衣妹妹,大连小哥都是后浪,表现不俗,真的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我们喜欢他们把我们拍在沙滩上,有人说,这一代是被游戏毁掉的一代,也不尽然,互联网思维是这一群年轻人的主要生活方式,但是,在重大事件前,后浪们很给力,喜欢后浪的你们,年轻就是资本,愿这个社会,后浪多涌现,后浪更强大,后浪形成巨浪,推动社会发展,欢迎后浪来挑战!

我是鸿雁老师,关注我,有不同意见评论区多交流!

什么是诗?

《关于诗歌 》(原创)

意象组合——>喻象=诗,语境=歌,喻象十语境=诗歌。

一,意象

只要是想出来或者画出来的事物和现象就是意象。在诗歌中承载了情感的事物和现象就是诗歌的意象。

意象从形式上可分类:1,心象(古今胜语皆出自肺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2,景象;3,事象;4,物象;5,拟象;6,感象;7,幻象;8,征象;9,实象;10,虚象。

意象从性质上又可分为:一般性意象,艺术性意象,精神灌注果实的意象。

意象的局限性:一是意义模糊,容易被当成山水诗;二是过于含蓄;三是不能单独抽出来句读;四是会错当成散文;五是西方意象派是抽象的名词概念不是诗的意象。正是由于意象的局限性,所以意象只能作为诗的材料而存在。有人认为意象是景。

二,隐比

诗歌核心部分是用一种言尽而意不尽的方法来表达。这种方法是由n(n≥1)个意象组合,通过想像精心推出自己认可的形象即喻象。这种方法我们把它叫“隐比”。“隐比”是用想像、用心来比,并借助于事、物、感觉、联想等来比。诗歌就是用形象的语言去表达非形象的观念,让思想感情从“隐比”中流出来。 隐比可为生命忧患而比;为性情的悲欢而比;为理性的张扬而比。 古人云,篇中乏隐,等宿儒之无学,句间鲜秀,如巨室之少珍。隐语在近代是一种文字游戏,偏于谐;在古代是极严肃的事,所以 符谶大多是隐语。隐比是用心来比,各有各的比法。原因是:大家活的是境界,小家活的是心态。

关于古之赋比兴: 赋,一是直言,二是铺陈。汉赋只讲究字词的铺陈而缺乏实际内容,所以现在不受欢迎。 比作为表现方法,不仅限于比喻、比拟,还包括象征、寄托一类的手法。如设比言志,托物咏怀,以景寓意,借事抒情等(意志情怀)。比还可分为显性的比和隐性的比,归于修辞学上的比喻、比拟为显比;象征、寄托等用心来比的为隐比。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故言之无罪,闻者足戒。 有象征、寄托的诗词,没读出来,便是没读懂其诗;反之,没有象征、寄托的诗词牵强附会出象征、寄托来便是错解其诗。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一触物起情,二托物兴词,三协音发端。

三,喻象

意象与喻象的关系是毛线与毛衣的关系,也可以是毛线与毛围巾的关系,意象是材料,喻象是产品。n(n≥1)个意象组合通过隐比合成喻象。 意象群组合成喻象的种类:1,并列组合;2,宾主组合;3,递进组合;4,交叉组合;5,细节组合。 逻辑的组合才是真美。 喻象是用心想的方法创造的艺术形象。在诗歌中的喻象,是具有完整喻义的语言艺术形象。喻义这是由诸多意象的情感组合想像升华成情趣。圣人立象(喻象)以尽意。 喻象概要:1,有喻象才是真正的诗。2,表达完整的喻义。3,情深厚隐晓谕世人。4,一语多关。5,象外之象。6,言浅意深。7,也可由一到两个句子组成,可独立存在于诗歌、散文、谚语、格言、口头文学。8,给人语言、形象的美感及理性的喜悦。9,喻象不仅仅是观念和情绪的产物。 古人言,诗有三般句:自然句、容易句、苦求句。 喻象句型:1,自然句言浅意深。2,错综句主词优先。3,可以两句见意。4,词意俱不尽。5,词尽意不尽。6,意尽词不尽。 感知是审美发现,喻象是审美表现。有喻象自有高格、自有名句、自有境界。

四,意境

事物和现象融入情感即意象,n个意象组合以符合常人的心态想像推出喻象。喻象带着深切的情感即喻义。喻象的核心是喻义,意象的核心是景。意象合成喻象的核心是隐比。 从意象、喻象、隐比的过程、语境状况可看出情景融合的程度及诗的意境如何。

意境有境近意远之说,境取身边明确的景,意要深远发人深思。写景宜显,写情宜隐。切忌显流于粗浅,隐流于晦涩。

意境有实境虚境之说。实境:是如在目前,是直接描写的景、形、境。 虚境:是见于言外,是指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像的空间,又称为诗意的空间,一方面是原画面在联想中的延伸和扩大;另一方面由原画面派生出的新画面及不尽之意又称为灵境。(当人心虚弱时,感觉也可能无限扩张) 实者逼肖,虚者自出。

意境:内抒发自己的感情;外足以感人。上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 意境的作品:1,深切的感情;2,明晰的景物;3,晓畅的语言和丰富的蕴藉(情景交融让人回味,飘逸)。 意境中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叫韵味。韵味又叫情韵、韵致、兴韵等。韵味包括情、理、意韵、趣味等多种因素。韵者美之极,凡事既尽其美,必有其韵。韵是意境的生命。

意境感受力的高低决定了鉴赏者的艺术水平。 鉴赏者在一定的艺术直感下,艺术意境“重现",并与作品之间的情感交流出现了高潮,在兴奋中获得快感,这时候可能是不求甚解但思绪飞扬(作者的情怀与赏者的情怀允许不同),既使过目而去但余味不尽(犹如量子纠缠般联想)。鉴赏者最大的庸俗是装腔作势,最大的媚俗是人云亦云,最大的卑俗是顾影自怜。

五,语境

诗言志,歌咏言,语境等于歌。言由字词组成,实字其体骨,虚字其性情。诗歌中的实词是用来隐比的事物和现象。实词材料,虚词感情。要化虚词、实词、词组为情思。化繁为简一句多义(歧义)。 句中藏比虚实相生,比诗眼(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词句叫诗眼)要贵,亦远胜语义、语感、等其他技巧(通感、用典、时空拓展、人物互位、),让张力更大。 精心雕琢的辞藻,只应该用在中立部分,在这些段落里,既没有性格也没有思想,太华丽的辞藻还会掩盖性格和思想。 以实求虚才能通达艺术极境。把情志融入外在世界,它的存在才真实。 格律诗虽在意诗的节奏的长短 ,旋律的缓急以及语词的音质音色的呼应与变化的,但格律过于拘泥,不利语境发展。 喻象=诗,语境=歌,喻象十语境=诗歌。 诗歌先从纯粹的审美开始(美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和力量),先解决形式美(情语之美十喻象之美=形式之美),而后,为我所用就是最大的政治,再就是民生,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内容美)。

总之,人们对诗歌等艺术的创作和欣赏的功用及目的是一样的,就是让生命从被动转化为主动,让感受从纯粹的接受性转变为自主性而形成间接经验。 而且感受到不是单一或简单的情感状态,而是人生的极端,包括了快乐与忧伤,希望与恐惧,兴奋与绝望之间连续不断的震撼。感受的是其内在的运动,而没有外在的重力和压抑性力量的威胁,即有情感但没有压力的一种形态。 诗歌让人们主动参与了解世界,感受时代的变迁,世间的冷暖,社会的发展,并在变化的世界中随遇而安,进而去发现世界的意义,改造世界,以此深化其生命的内涵,彰显心灵的解脱和自由。 再者,凡是艺术都带有几分游戏的意味,诗歌也不例外。一个诗作者过分于形式技巧,容易走上轻薄纤巧的路,是大可不必的。

诗歌是沉静的回味。

《安好》人生寂静断肠时, 平乐宴辞一啸离。 村野桥边庭院陋, 虛廊碎竹故人移。

脚痛恰逢同学会大金湖游什么? 七律一首 《春在心里别有趣》 金湖烟雨船中乐, 峡谷迷蒙溪水情。 春在落英何处去, 人留佳景更谁生。 屈心抑志非其望, 道窄山高怎我撑。 冉冉不群青伞下, 轻轻踏节草丛声。

《致友人》 涛声明月一轮秋, 皎皎三江入海流。 咸淡飘洋思夜半, 此生何觅福之州。

《飞了香料厂》 春寒梦笔弱时关, 缥缈卅年几改颜。 若是寻常秋月事, 梦回何必绕山间。

当年校园很多白玉兰树,花都开到宿舍窗前,回想感触颇多,一首七绝以表意。 《玉兰香》 绰约新妆凝雪白, 玉儿轻倚读书郎。 一窗明月一窗梦, 几缕幽情几缕香。

《授者》千瓣莲花清脱俗, 实如苦佛静端庄。 纵然跌落尘埃里, 不掩初心映日光。

《梦回》

曾经年少轻狂梦,欲访名山多少重,

杖履独行随暮色,野郊相见笑丛容,

川飞晓瀑千层雪,林吼长风万壑钟,

此念杳然前世忆,迹留恐尽绿苔封。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首歌叫做机器铃?

说的是这个吧,非常喜欢,经常听,特别是这一段。

最早听到这首歌是在河南卫视《都市报道扩大版》里面,大概是零几年。最开始的“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八三五六,三八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让人一下子回到了童年的回忆里,到中间的叙述童年,再到后来一步步长大,最后再到后来的现实生活的窘迫。不止小时候被爸爸打了几巴掌,现在更是被现实生活狠狠打了一巴掌,慢慢的满心苦涩,越听越想哭。

回忆的不止是八零后,九零初的是一样的心理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