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剧文化 正文

故乡德格歌词是什么意思

也不要想着把车拖走卖掉,车主不敢行驶西藏是一个风景秀丽、令人向往的地方,也很容易因为道路狭窄错车时发生交通事故,川藏线废弃的车为什么没人敢捡呢。一.修车、拖车的费用高川藏线路边的废弃车大多数受损比较严重?为什么废弃车主不愿意拖车。...

故乡德格歌词是什么意思,川藏线上有很多废弃的车?

一位自驾游西藏的驴友告诉我:在川藏线能看到很多废弃的豪车,但一定不要碰,也不要想着把它们拖走,更不要贪图车内的配件,小心“贪小便宜吃大亏”。

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前往川藏线自驾游,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大家也会看到一个神奇的现象,那就是路边会有很多丢弃的摩托车,汽车等,其中很多汽车的配置都很高,

像丰田霸道,牧马人都是价值不菲的豪车,那么为什么会被丢弃在路边,难道这些人都是土豪吗?这些车就算按照废铁卖也能值不少钱吧,为什么没有人这么做呢?

2017年,我和朋友从成都出发,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自驾游西藏之旅,但是在路上我发现一个神奇的现象,路边居然有很多荒废的车辆,我和朋友非常不解,

后来在林芝遇到一位进藏多次的驴友,他告诉我们:看见这些车不要管,也不要想着把车拖走卖掉,不然会惹上麻烦,他们自驾圈曾经就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赔了车主很多钱。

废弃的汽车都是哪里来的

一.路途艰险,车主不敢行驶

西藏是一个风景秀丽、令人向往的地方,很多人都想自驾去西藏一探究竟,但川藏线却有很多险峻的地方,比如排龙天险,怒江天险,72拐等,

尤其是险峻的觉巴山,这条公路直接延伸到了悬崖上,没有护栏,也没有路标,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万丈深渊,30公里的盘山路让老司机都捏把汗,

如果遇到迎面而来的大货车,也很容易因为道路狭窄错车时发生交通事故,所以一些自驾经验少,心理素质差的司机,宁愿弃车,也不愿意冒着生命风险前行。

二.汽车出故障了,无法行驶

川藏线的路可不是那么好走的,很多地方都是坑洼不平的,在下雨天还会有石头落下,还容易发生泥石流和塌方,会导致交通中断,影响车辆前行;

而且自驾游西藏的途中,由于路途遥远,就算是越野车也很容易出现问题,汽车很可能因为底盘断裂或者发动机故障等问题,导致车辆不能前行,

在人烟稀少的西藏,根本找不到修车的地方,拖车更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的,由于带的食物和氧气有限,很多人都会选择弃车保命,搭乘别人的车前行。

三.发生交通事故

废弃的车大多都是事故车,很多人觉得自己开车技术是最棒的,但是面对川藏线复杂的路况时,驾驶人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一旦反应速度慢或者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出现问题,也有人对自己过于自信了,在山路和急转弯没有控制好车速,导致了事故发生。

四.人发生严重高原反应

当然也有一些人由于严重的高原反应,出现头晕,胸闷的现象,导致根本就开不了车,不得已把车停在了路边,等旅行结束后,再找人把车开回去。

川藏线废弃的车为什么没人敢捡呢?

一.修车、拖车的费用高

川藏线路边的废弃车大多数受损比较严重,如果是小故障的话,车主也不会轻易把它丢弃,所以你想捡车,那就要考虑清楚了。

一般情况下,维修一辆受损的车要花费几千到几万不等,如果要是维修一辆豪车,那就要花费大几万了,而且你修完了自己也不敢开,只能卖掉,还要担心被车主找的风险。

从一方面看,拖车的费用非常高,为什么废弃车主不愿意拖车,其实很大的原因是要花费大量费用的,在人烟稀少的川藏线,你从哪里找拖车都不划算,

很少有人去接这样的业务,除非你付很高的费用,最低的报价都在2万起步,如果是偏一点的地方,那就收费更高了,

修车费加上拖车费都够买一辆新车了,车主都能想明白拖车修车费用太高不划算,你一个想占便宜的,还会傻傻地去捡一辆不明事故原因的废弃车呢?

二.车并不是丢弃,而是暂时停留

在川藏线上,也有一些布满灰尘的豪车,这也是没人要了吗?当然不是,开豪车的虽然有钱,但是不傻。

除非这辆车已经到了没法修的程度了,不然谁也不会扔掉自己的爱车,有些车看起来饱经风霜,但这却不是被丢弃的,而是暂时停在这里。

车子突然出现故障,不能马上维修,也不能马上找拖车拖走,车主会选择把车暂时停留在此处,搭乘别人的车继续前行,然后再给保险公司打电话由他们处理,或者旅行结束后,再把车拖走。

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保险公司需要走程序,报备,然后再找拖车把车拖走,这期间由于路途遥远,短则几天,长达十几天才会到达车停的地点,所以这些豪车自然没人敢拖走。

三.车是故意留在此处,拖车没有意义

很多旅游的都知道自驾去西藏非常费车,就算你开再好的车也会有很大的磨损,所以有人就花便宜的价钱买一辆二手车去西藏,直接开过去,到时候就不要了,

这样的车一路颠簸已经废了,只能当个废铁卖了,自然不会有人花钱去拖这种车,而且如果车要是接近强制报废的话,那既不能转让更不能当废铁来卖,更不用说拖车了。

四.给过路司机起到了警示作用

在川藏线路中,千万不要盲目去动废弃的车辆,这样会受到别人唾弃的,大家都知道川藏线比较险峻,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有超速的,有撞车的,还有直接就报废的;

这些废弃的车是被有关交通部门故意放在此处的,这是用来警示司机这是事故多发地,谨慎前行,他们把事故车架起来,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上,让车主看到更打起精神来。

五.小心被“钓鱼”,容易惹上麻烦

废弃的车只是你看见的,但并不属于你,名义上你是在捡车,而真正意义上是在偷车。

如果你煞费苦心把废弃的豪车修理好后,等来的却是车主上门索取,对于一些客气的车主会感谢你,并会给你修车费,你就当白忙活一场了,

而对于一些豪横的车主,你就有理说不清了,别人放在路边的车你凭什么“捡”,很可能修理费都不给你,如果你态度强硬的话,人家可能会报警处理,到时候你就有理说不清了。

我在林芝遇到的那位驴友说:他们自驾圈曾经有一个人就因为“捡车”赔了钱,现在的车基本都有GPS定位,汽车到什么位置在手机都能直接看到,那个人把车弄到修理场,本想修好卖个好价钱,

没想到等待他的是警察,说他涉嫌盗窃车辆,后来和车主协商赔了钱,盗窃的罪名也就没定性,这位朋友真是吃一堑长一智了,以后肯定不会犯这样的错的。

不过,如今的人也真是聪明,发现那种被废弃很久的车,直接拆配件。

懂车的先把GPS拆下来,然后再把值钱的轮胎,座椅,车内饰品等统统打包带走,最后只留下了一副机器壳子,为了钱这些贪小便宜的人也真是做到极致了。

大家都明白“贪小便宜吃大亏”,车被遗弃的川藏线上,肯定是有原因的,这种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有什么可看的,就算白给我也不会要。

为什么现在川藏线废弃的车越来越少了

近几年来,川藏线的通麦天险、排龙天险都已经被隧道取而代之了,就连觉巴山隧道也正在建设中了,这不仅缩短了穿越大山的时间,还降低了事故风险,对自驾游的人真是福音。

而川藏线路边的废弃车也越来越少了,一方面是事故减少了,另一方面是这些残骸不美观,破坏了川藏线的景色;

所以有关部门就把318沿线的那些废弃车都都清理了,只留下几辆架起来专门警示司机的废弃车辆,想必这是不想破坏川藏线的美丽吧!

自驾去西藏需要做哪些准备

一.选择适宜的汽车,最好选择底盘高的越野车,出发前检测车辆状况,带好维修工具,以备不时之需;

二.最好不要独自行动,选择有兴趣旅行的朋友同行,大家换着开车,一路上好有个照应(最好6-8人);

三.准备好应季衣物,食物,日常用品,药品等,特别是要准备好预防高原反应的药品(比如提前服用红景天口服液);

四.平时加强锻炼,确定自己身体状态良好,感冒、哮喘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最好不要去(5-8月份去最好)。

写在最后:

西藏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来到这我才知道什么是蓝天白云,什么才是大自然的馈赠,我不为了洗涤心灵,我只为了曾经来过;

我曾经去过两次西藏,一次自驾,一次飞机,每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如果你心情不顺,事业遇到危机,不妨去西藏放松调整一下吧!

川藏线的美是自然纯净的,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做一些“贪小便宜”的事,如果你也想自驾游去西藏,准备好了就出发吧!

根呷是亚东的徒弟吗?

根呷,男,全名根呷彭冲,9月3日出生在英雄格萨尔王故乡德格,自幼喜爱唱歌,1999年在康定民干校毕业后到四川省音乐学院进修三年。

后得到亚东和根秋扎西的启发,成为亚东的大徒弟,自创了许多具有现代西藏青年特质的歌曲,在西藏广大青年中获得了广泛共鸣。他的音乐拥有独特的民族通俗风格及浓郁的雪域风情。

如果自驾汽车去西藏需要注意什么?

1、最好开一辆SUV

藏区的许多山路都是未铺筑的碎石路。下雨时,汽车基本上是不合格的,西藏地区的小泥石流频繁发生。虽然破坏道路的可能性很低,但很容易堵塞汽车的道路。因此,陆地巡洋舰是首选。

四轮或全轮驱动被认为是所有越野车辆的必备功能。那些专门为城市设计的时髦SUV,即使它们有四轮驱动,通常车架低,在起伏的道路上很容易发生故障。没人能帮上忙

采用专业的越野轮胎、专业的越野轮胎胎面花纹、齿形排列,配合挖土、砂土等效果。深陷泥沼时,可具有较大的牵引力和较好的转向控制。即使在恶劣的驾驶环境中,如泥沼和沙子也能确保通过。这种轮胎通常可以保护轮圈不因路况差而损坏轮圈。在异常恶劣的驾驶环境下,胎面和胎面也能抵御外来物质的强烈冲击。

2、小心牛羊

在藏族地区驾车时,经常遇到牛羊横越马路,注意避免牛羊是司机的“职责”,如果不小心撞上牛羊,后果会很严重。

3、学习汽车修理技巧

在藏族地区,有少数人一天不能在车上看到,汽车的故障不是每天都在呼叫。学习一些简单的修理技术,如换轮胎,是非常重要的。

有备用轮胎和其他易碎零件,备用轮胎尤其不可或缺。在藏区的道路上经常出现的砂砾和许多未铺筑的道路将是轮胎的最大敌人。

4、计算吃饭和停留的时间。

在西藏不同的平原上,人很少。出发前计算每天的行程是很重要的。吃饭地点和住宿地点必须事先计算。否则,如果你错过了集镇,你只能睡个安稳觉,或是赶夜路。在高原上,夜行是很危险的它不仅危险,而且容易迷路。

5、车辆必须坚固

除了坚固的车身和车架外,一般不被注意的车顶也应该足够厚。因为在青藏高原上开车更容易发生翻覆等事故,厚超过3毫米的屋顶在翻覆时不太可能被重物压垮,从而保护了车上乘客的安全。在这方面,那些时髦的SUV往往表现得更糟。

6、小心路上的石头

在西藏开车的习惯是:如果车坏了,不贴警告牌,在车的左侧有无数石块,并在修理好后将石块移走。

7、打起精神

不认为只有人才有高度反应,汽车也有,最直接的反应是削弱动力,刹车变软,当噪音的速度变软,车辆的控制不如我们在平原时,所以司机必须清醒精神。

位置:

西藏,位于中国青藏高原西南部,位于北纬26°50′至36°53′,东经78°25′至99°06′之间。北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邻四川省,东北邻青海省,东南邻云南省,南邻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西邻克什米尔。陆地边界超过4000公里。南北宽900多公里,东西最大长2000多公里。它是通往中国西南边境的重要门户,没有海港。

全区面积1202230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在各省、市、自治区中仅次于新疆。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2012年底,全区常住总人口308万人,设4个地级市、3个地区、4个市辖区、72个县。

西藏人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在唐宋时期,西藏被称为“土伯”,元明时期,清代被称为“塘沽”、“土伯”。清朝康熙年间,这里被称为“西藏”。

西藏以其雄伟神奇的自然风光而闻名。它拥有广阔的领土、壮观的地貌和丰富的资源。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创造了丰富而灿烂的民族文化。

仅供参考!!如有不足多多指点!!!

你在高速上见过最大有多大岁数的老人在开车?

今夭,2023年元月最后一天,兔年正月初十,我,78岁老人,开着06款3.0旗舰版别克君越,从“中华诗城·奉节”夔州广场附近——奉节县水电局大门出发,走“滨江路”,向国家*****五A级风景区·三峡之巅驱车前行。下午三点多抵达“三峡之巅”游客接待中心,65岁免门票20元,购观光车票30元,服务员让我这个七八十岁老人,不用排队,直接上了观光车。从接待中心到景区,3公里车程,不到十分钟就到了。我用G0PR0拍摄了“三峡之巅·中国红”,索道浏览的一段视频,便匆匆入景区大门。到了山巅,沿途拍照,录像,很快来到“三峡之巅”观景台。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大疆御3,拍摄了几段精彩的场景。很幸运,在人山人海的“观景长廊”,能够用最新款大疆御3拍摄录像的,居然只有我一人:而且是由一个七老八十的“老顽童”执杆,当机长。很搏眼球,纷纷前来观膽:少不了打听“这款最新上市无人机”的价位,更关心“我的年0”。有一对“成都”小女生,很乐意与我一块“合影”,互关微信,並乐意成為“我的粉丝”。

五点了。妹妹打电话,我匆匆收拾行囊下山。

返程途中,过梅溪大桥,穿越了白马隧道,在白马加油站加满油,在收银台,一位六0后的收银员很好奇地询问:老人家,今年高寿听说我78岁,还开着一款老掉牙的“老君越,从成都走G42沪蓉高速,到“中华诗城”专程去三峡之巅,很好奇“加了我微信”,並乐意成為《七十老人喜自驾 夕阳红·环中国游》“快乐天使3865”旅游创作者的粉丝。

他听说我“2021年四个月行程四万公里,完成了“中国版图环线游”(G228,G331,G219),沿中国三万公里边疆海防风景线“单人独车床车自驾游,居然在新冠疫情反弹肆虐的“牛年”跑完了全程,更不可思议:翘起了大拇指,“你是中国跑高速,年龄大的笫一牛人”。

喜欢《七十老人喜自驾》,一直支持关心2020年今日头条“深夜创作家”,2021年生机大会“莎士比亚灵感创作大师”,2022年西瓜视频连续60“周报表彰”优秀自媒体创作人,希望你动动“李子柒点石成金”的金手指,将本文强烈推荐,点赞关注,收藏转发,祝你好运!

附录:“我的足迹”(高德大数据)“点亮中国203个城市,点亮中国9630000平方公里3/4以上国土面积(7369734平方公里,超过同龄同行99.99%”

“好风景在路上”(自驾游拍摄作品选 赠品)

国家五A级风景区“夔门”观景台留影

75岁生开车登上“珠峰大本营”

“三进川藏去探险”怒江72拐观景台“床车住宿”时留影

甘孜古城留影

75岁生日开着老君越登上“珠峰大本营”与粉丝合影

“国庆三峡七日游”专程前往“国家300座康养基地·昭君原野”一一国际暑假旅游度假村

“川进青出万里行”阿里无人区在“班公湖观景台”

穿越阿里无人区一翻越了海拔5000多米的红土,松西′界山达坂

穿越G317德格“一线天”

康定情歌纪念墙留影

春节七日老挝游:磨憨囗岸“国门”前留影

云南昆磨高速“通关服务区床车宿夜”留影

“三进川藏去探险”返程拍摄于“红军十八军团飞渡金沙江”纪念碑前留影

春节七日老挝游,返程在磨憨接纳“徒步帅哥·湖南彬州小伙·小邱”‘从磨憨搭乘我顺风车至昆明,400公里行程不收分文

六年十个月,单人独车床车自驾八万多公里:成都,成功之城,既是我每站出行的出发地,归属地,同时也是我完成这一壮举的技术支撑,坚强后盾

三进川藏去探险:三次登上“天路十八弯观景台”

自驾游川西有什么攻略分享?

去过几次川西,聊一聊我的路线。

毕竟不是去探险,越野,所以不去走过于冷门的地方。

这周刚刚肉川西回来,是的,又去了一次。

这一次是从杭州自驾去,所以路途遥遥。

到了成都后,第一站是从成都到汶川映秀。

期间路过都江堰,青城山,可以按时间安排选择。

两个小时到映秀,虽然已经过去十几年,

但依然可以感受到当时的山崩地裂。

我们不应该忘记过去的苦难,所有经过的人都去缅怀。

这里已经是在山里,气温清凉。

所以要加一点衣服,后面随着海拔的上升气温还会下降。

再向前是卧龙,可以看熊猫。

经过巴朗山,可以走老路去垭口。

这里可以看见四姑娘山了。

差不多又开两个小时就到了四姑娘山镇了

这里海拔有3200米,不少人到这里会有高反,

要多休息,第一天建议不要洗澡。

为接下来的游玩储备体力。

四姑娘山有三条沟可以玩,每一条都有自己的特色。

长坪沟是最接近四姑娘山的地方。

路上有木板铺路,起伏也不大。

所以只要慢慢走,慢慢地观看,

体力和高反都没有太大问题。

如果体力不够,景区门口还有马可以骑,

按照路途长短计费,还挺划算的。

一般体力的人可以走到木板路的尽头在干海子

或者是枯树滩。

若是体力好可以继续向里,风景也是非常好。

但返回的路程要考虑好体力分配。

这一路上没有卖吃的,所以自己要备。

但厕所都挺干净,不必担心。

双桥沟在离镇十公里的地方。

但这个景区是最为节省体力的一条沟

因为全程坐车,可以很少走路。

一路上可以看见几十座雪山,也有两个较大的湖,

海子沟则是相对体力较大的一条沟。

因为起伏较大一点,但也可以骑马。

这里有高山草坪,可以看见四座雪山并列出现。

这一条也是去攀登大峰二峰的路,

所以会遇到不少去登山的人。

四姑娘山的吃住都很方便,风景也好,

性价比极高。

从这里出发一个小时就是小金。

可以在小金县城做核酸,(四姑娘山镇没有)

再向前就出了阿坝进入甘孜了。

丹巴的雕楼和美人都是声名在外。

向前经过的墨石公园,性价比一般

如果是摄影爱好者,可以出片。

八美,塔公草原则是看高山草原的好地方。

这里的草原非常完整,象是整块绿色毛毯铺在山上。

又是有人经过精心修剪而成。

村庄,寺庙静静地守护着。

理塘这几年比较火,神山,草原,寺院

这里可以小住几天,按喜好规划一个二三日的短途。

再开一天的车就到了亚丁景区。稻城县城没什么风景。

说实话,亚丁的景色非常好看,但景区的收费有点坑。

去之前一定看好天气,天气不好,看到不好风景。

建议住在亚丁村,提前定好房间。

开车到景区中心,买好门票和车票。

然后是坐四十分钟大巴到亚丁村。

在村子里就可以看到两座神山:仙乃日和夏诺多吉。

村子里坐车二十分钟去景区中心

买80元往返牛场的车票。

在牛场就可以看到央迈勇了。

从牛场徒步去看牛奶海,五色海。

也可以骑马,但费用300不低,而且只能骑一段平坦的路。

开始陡峭的地方只能自己爬,所以不建议骑。

这段路从4100米一直上长升到4600米,全程五公里。

对很多人都是个挑战。

下山后回到景区中心再走一个小时去看另外的海子;珍珠海。

亚丁地处高海拔,所以动作要缓和,

而且气温也不高,夏天也会降到十度以下。

另外就是一定要防晒。

回程是可以走另外一条路,先到理塘后,

不走318,改走S434,这条路有山有水。

景色不输318.一直到康定。

到了康定以后,还可以泡泡温泉。

然后走高速三个小时回成都。

也可以走海螺沟,去看看贡嘎的冰川。

当然,从甲根坝去子梅,可以更好的角度看贡嘎。

这里可以一路开到上木居住下。

然后再开到子梅垭口。

但到子梅的路很烂

这一路可7~14天来规划。

风景主要是雪山,寺庙,海子,藏族风情。

海拔高,注意高反。现在318堵车也频繁发生。

但是风景绝美。

你的家乡有哪些东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1)滚灯

奉贤滚灯也叫胡桥滚灯,是流传于江南桥乡奉贤西部地区的一种集舞蹈、杂技、体育为一体的传统民间艺术,已有700多年的发展历史。

奉贤滚灯分大、中、小三种,它注重“力”的展示,最大的灯重达60斤左右。滚灯的特色在于它来自民间,传承于民间,乡土气息浓郁,表演形态豪放洒脱,套路动作粗放中有细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是民间节庆欢乐经常运用的艺术形式,也是易受大众欢迎的文体娱乐项目。

奉贤滚灯的主要表演团队柘林镇柘林镇滨海贤韵滚灯队(原胡桥滚灯队)成立于1981年10月。在1982年春节嘉定闹元宵行街表演中首次亮相,引起轰动,二十余年来,先后代表上海市参加了全国多项重要文体赛事并获佳绩,如1994年建国45周年进京献演、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全国八运会、全国群星奖、全国“四进社区”文艺汇演、全国亿万农民健身展示、首届中国农民文艺汇演、2010中国·上海世博会、长三角地区滚灯大汇展、央视《我要上春晚》等栏目录制,2009年和2014年分别赴美国、德国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为滚灯的发展增添了光彩夺目的历史篇章。滚灯的发源地柘林镇(原胡桥镇)2000年至今,已连续四届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滚灯),200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文化部颁布,奉贤滚灯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国宝”,被称为“中华一绝”。

(2)白杨村山歌

《白杨村山歌》简介

汉族长篇叙事诗《白杨村山歌》是流传于上海南郊奉贤县民歌之乡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专家认为:《白杨村山歌》推翻了一直以来的“汉族无民间长篇叙事诗,江南无民间长篇叙事诗”的错误论断。藏族有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彝族有撒尼语口传叙事长诗《阿诗玛》,汉族终于有了吴语口传叙事长诗《白杨村山歌》。

《白杨村山歌》是一篇描写爱情的民间长篇叙事诗。基本内容是描写男主人公摇船哥薛景春和女主人公方大姐的恋爱悲剧。方大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心灵手巧,心地善良,追求自由恋爱与婚姻,偶然的机会,她与薛景春在河边两次邂逅,互生好感,便山盟海誓私订婚约。但在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封建婚姻礼教的束缚下,方大姐被迫嫁给白杨村“百万家财有金银”的财主杨敬文。最后,薛景春遭杨敬文痛打,双眼致残致瞎,落得个悲剧结局。长诗最后一节通过薛景春之口向封建社会发出悲愤控诉:“为啥有缘千里不能会?为啥棒打鸳鸯两边分?”“穷人苦处向谁伸?”。

《白杨村山歌》流传地主要在奉贤中部地区,特别是齐贤、金汇地区。齐贤龙潭村的著名歌手朱炳良是代表人物。朱炳良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当裁缝做长工,没进过学堂读书。他喜爱学唱山歌,拜师学艺,刻苦认真。他没有文化,但记性之好,令人叫绝。他除了能演唱3100多行的《白杨村山歌》,还能演唱另外两篇叙事长诗《林氏女望郎》和《严家私情》(三首共6000多行),被称为“山歌大王”。解放后,曾参加专区、省、市的会演,广受好评。他演唱的《白杨村山歌》等三篇长叙事诗歌先后发表在《民间文艺集刊》上(上海文艺出版社)。《白杨村山歌》曾获得第二届全国民间文学作品评奖二等奖。

(3)孙文明民间二胡曲及演奏技艺

孙文明是中国民族民间二胡演奏家,其艺术造诣与华彦钧(瞎子阿炳)、刘天华齐名。他不仅是二胡演奏大师而且又是技法改良者,在创作具有东方气质的弦乐作品时得心应手,浑然天成。孙文明天才般地模拟出各种音响效果,创造性地拓宽了二胡的演奏音域,在我国民族音乐和二胡演奏领域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甚至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目前,孙文明二胡演奏技术已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孙文明,1928年生于浙江省上虞县。早年双目失明,1952年,他转折飘荡来到奉贤,入赘于南桥镇东街光明弄潘家,改名为潘旨望。后潜心汲取江南民间丝竹、苏州弹词、锡滩、苏滩、申曲、京剧、广东音乐等各种音乐艺术的营养,其创作的代表作《流波曲》》、《四方曲》、《送听》、《弹乐》、《夜静箫声》、《春秋会》、《人静安心》、《昼夜红》等二胡独奏曲在民间广为流传。《流波曲》还被收入了中国二胡业余考级曲九级曲目。2015年,奉贤区举行了“孙文明二胡音乐会”,并在上海音乐厅成功献演,把这项民间艺术推向又一个高峰。为继续深入挖掘孙文明二胡艺术,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更进一步成果,2015年继音乐会后,在奉贤区召开了孙文明二胡艺术专题研讨会,并邀请了全国音乐艺术界有关专家老师参与本次专题研讨会,同时同名传记《天玄琴梦——民间音乐家孙文明传》也已完稿,即将出版 。

(4)鼎丰乳腐酿造工艺

乳腐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为我国特有的发酵制品之一。早在公元五世纪,北魏时期的古书上就有记载。《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述:“豆腐又名菽乳,以豆腐腌过酒糟或酱制者,味咸甘心。”清同治五年由浙江海盐人萧卫国传入奉贤,是上海酿造行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品牌之一,其“鼎丰”商标被评为中华老字号。所产乳腐具有“甜、糯、醇”的独特口味,有“进京乳腐、玫瑰乳腐、糟方乳腐”为代表的多样品种。

(5)奉贤乡土纸艺

在上海南郊的奉贤,自古以来流传着人们喜爱的纸艺艺术。刻、剪、折是民间艺人施展的手工工艺。随着时间的洗练,刻纸、剪纸、折纸艺术不断地升华,成为人们生活中,特别是喜庆、丧葬、装饰时的必备用品。

奉城刻纸,可以追溯到清雍正四年,它的艺术魅力,曾为江南一绝。刀法精妙入微,挺拔有力,线条明快丰富,构图隽秀优美。解放前,以“香火”为营生的艺人,都擅长刻纸,内容大都取材于古典名著,历代典故,民间传说、吉祥如意等。如“八仙过海”、“水浒人物”、“西游记人物”。解放后,题材有所拓宽,融入了许多现代作品。

民间剪纸艺术曾经在青村镇地区流传广泛,它以家庭传授和拜师学艺得以传承。以有色有光纸为主要材料,将纸折叠起来,用笔勾划图案,剪成纸花,种类繁多,一般以花鸟人物为主,形态逼真、千姿百态、造型美观,具有民族文化特色。艺品配用白纸或异色彩纸做衬托,引人醒目。

折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千百年来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艺人们运用纸的不同质地、性能,采用“折”、“叠”、“卷”、“翻”、“插”等方法,辅之于剪接、拼画等技艺表现出各种物体栩栩如生的空间艺术。

奉贤区图书馆作为奉贤乡土纸艺的保护单位肩负着将这项指尖艺术发扬光大的历史使命。在奉贤乡土纸艺的保护和传承上,奉贤区图书馆近几年来实行了展览展示、同学校合作共建以及举行定期培训班三管齐下的推广方式。在图书馆三楼展示区和底楼大厅内时常会有各类纸艺作品展览,并不定期更新,让更多人目睹纸艺的魅力。2011年举办青青草幼儿园折纸培训班开班仪式,并授予“奉贤乡土纸艺”培训基地的铜牌,由两位非遗传承人每周五给幼儿园教师经行培训,通过年轻教师的力量,将折纸技艺传播开去,让折纸的受众面更广。奉贤图书馆的品牌项目“小玩纸乐园”确立目标受众为5至10周岁的儿童,小玩纸乐园于2011年3月正式成立,定时定点举办折纸活动,旨在让孩子们能在幼年时期就了解到这一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

(6)江南丝竹(清音班)

金汇清音班,是一个组织严密的民间音乐团体,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他的特点是乐器种类吹、拉、弹、打俱全;曲目丰富,一般能演奏近20首曲调。也有一些外来乐曲,如《妆台秋思》、《苏武牧羊》;解放以来,还演奏一些比较流行的乐曲和歌曲。百年来经几代人演奏加工形成特色的曲目有《小六板》、《月落》和《新清音》3首,班社内称之谓“金汇三大曲”。此外还有《一点金》、《龙虎斗》等几首常用曲调。乐曲大多为D调,2/4拍号,实际演奏时为一板一眼拍式。乐曲节奏明快,适宜“行街”。金汇清音班的乐曲由上一辈艺人以工尺谱形式口授给下一代,代代相传。上世纪80年代中期,奉贤县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办公室曾收到了徐文元等人的几首工尺谱。解放以后,有不少艺人(特别是青年一代)学会了简谱,这对乐曲的增加和流传带来了很大的方便。1963年,金汇清音班的沈吉明、马贵民、陆仁章等人将长期流传的乐曲以简谱形式整理成册,编印了内部资料《民间乐曲》,收录曲目二十余首。

封建社会时代的清音班主要活动在人家结婚喜庆和庙会等场合。如农历九月十九金汇桥庙会和十月二十四齐贤白沙庙庙会。清音班随老爷出令往往一次巡行达十天半月。清音班不收受人家劳动报酬,又可为喜庆场合增加不少吉祥气氛,所以,在封建社会时期,一般殷实人家办喜事都有邀请清音班的习惯。先是随男方花轿到女方“娶亲”,此后“路行”到男家;再是“拜堂”,最后是送入洞房,始终奏乐不停。历史上的金汇清音班曾出现过不少演奏好手,且有一专多能的特点。如“笛祖宗”马书楼,京胡也拉得非常好。拉二胡的陆仁章,笛子演奏很为出色。而“彩碟大王”李财余,他的琵琶水平在当地首屈一指。

近年来,我镇清音班与彩碟多次受邀赴市民文化节市民器乐演奏大赛及庄行菜花节等参加精彩的表演。另外,借助市民文化节、文化遗产日等平台,我镇每年都开展清音班与彩碟展示活动,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7)皮影戏

皮影戏在我国已有很长的历史,传说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为思念死去的李夫人而请方士以幻术招魂的故事。说有一位名叫李少翁的方士他能为其招魂,于是在夜晚点上灯烛,挂上帏帐,让汉武帝隔帐遥望见了李夫人的影象。最早的关于皮影戏的文献记载见于宋代,宋人高承在其《事物纪原》中记载:“宋仁宗时,市人有能讲三国者,或采说加以缘饰,作影人始为魏蜀吴三分战争之像焉。”此外,宋代《续明道杂志》、《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等书都有关于皮影戏的记载。

皮影戏在奉贤齐贤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其源于浙江海宁一带。南宋小朝廷灭亡以后,一些宫廷艺人流落民间,其中的皮影戏班散落在海宁地区,以致当地出现了很多的皮影戏班社,代代相传,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国初。

齐贤皮影戏传承人唐宝良当年从说书人那里学习古戏文,创作编排了《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岳飞传》、《呼家将》等连台本戏,戏班通常在秋收后的农闲季节以及节场庙会演出,演出邀请络绎不绝。目前我镇已在齐贤学校开设了皮影戏兴趣班,聘请了皮影能手严建秋姐妹任教。每年六一节,皮影戏小组都会献上精彩的演出。结合课程教学,2013年表演的《狐狸和乌鸦》,队员们用娴熟的技巧操练着皮影,为大家呈现了一堂生动而有意义的课程。2014年9月,皮影戏班还参加了上海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月活动“我是非遗小传人”的复赛,获得好评。

(8)奉贤山歌剧

奉贤山歌剧是由流行于民间的山歌发展演变而成的上海本土新剧种,是继沪剧、滑稽戏之后发源于上海本土的第三大剧种,被戏称为上海地方戏的“独养囡”。 奉贤山歌剧节奏明快,旋律优美,高亢,色彩鲜明,乡土气息浓郁,被誉为上海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

奉贤位于长江下游,这一带的田山歌(民歌)十分流行,内容多以爱情、时令、风俗为主,色彩非常鲜明,这里曾流行过无数的田山歌,如各种版本的《十二月花名小唱》、《哭丧歌》、《哭嫁歌》、《二十四个节气歌》等。1960年,集聚各公社文工团骨干的奉贤县文工团成立,丰富多彩的表演样式中仍以“山歌表演”为当家产品。期间,上海群众艺术馆的邹群老师下奉贤采风,发现并挖掘整理了大量的山歌资料,并逐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山歌剧唱腔。1962年,县有关部门将奉贤文工团改建为奉贤山歌剧团,从此,奉贤山歌剧走上了一条崭新而又不平凡的道路。

奉贤山歌剧发展至今,已成为板腔体系齐全,小调曲牌丰富,表现形式多样的综合体地方戏曲,拥有丰富的历史发展价值,戏曲研究价值与社会文化价值。

(9)土布染织技艺

庄行镇地处奉贤西部,自元代至元年间起,由于黄道婆棉纺织工艺传入本地,民间涌现出众多的能工巧手,以家家植棉、户户做布,工艺精湛而成为上海土布的发祥地之一,有“衣被天下”之美誉。至清代,庄行土布工艺已在江南地区名列前茅,以至乾隆年间《奉贤县志》记载:“今世布之佳者,首推松江,而松江之布尤推奉贤庄行云。”

20世纪80年代前的庄行境内,每个村落几乎家家种植棉花,户户都有织布机、染色、经布等工具,从15—16岁的少女到60开外的老妪都会植棉、染色、经布、织布等系列工艺。尤其是通过染色、经布工艺,可以生产大布、小布、带布三种规格的布匹,品种有包衫布、衬衫布、床单布、被夹里布、头饰 首巾布、杂用白布(俗称本色布)等。色彩上有以洋蓝色和白色为主的细条纹及细小方格纹,多为男性衬衫用料;掺入红色、绿色和青莲色纱者为女性衬衫用布;以洋蓝、毛蓝为主的宽幅条纹及大格子者,多为床单和被夹里用布;洋蓝、毛蓝、宝蓝掺入白纱、红纱、绿纱宽格子布多为头饰(首巾)用布等。大类式样有宽形条纹、细形条纹、方格纹、骰子花纹、芦苇花纹、鸡眼纹、井字纹及提花等。心灵手巧的农妇,常有创新,改变原花纹,使式样越变越多。当地农家将藏之土布,视为最重要的财富,若有女儿出嫁,陪嫁土布越多,越显娘家之富。如今,庄行仍是奉贤农户收藏土布最多的地区。

2009年,庄行土布染织技艺被列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历年来,多次开展土布文化活动,分别在上海奉贤菜花节、庄行伏羊节、大米品尝节和民俗文化节活动中展览展出,市民游客热情参与、反响热烈,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庄行镇结合乡村旅游发展,积极开发土布新产品,有土布贴画、土布家具用品、土布饰品、土布手工艺品等,将土布文化不断加以保护和传承。每年开展土布手工艺制作赛,开设土布贴画兴趣班,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征集作品无数,并将其部分创意作品送至世博会、台湾等地文化交流,受到了广大市民和外国友人的一致好评。

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使土布非遗项目重新焕发生命力,把传统工艺与现代人的审美情趣融合在一起,将土布文化重新打造,展现无限的商机和发展前景。

(10)羊肉烧酒食俗

奉贤区庄行镇位于上海市南郊,奉贤区西部,近海(距杭州湾10余公里)枕江(黄浦江),江岸线6公里。镇域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动植资源众多,加上气候湿润,雨水充沛,水草生长旺盛,为饲养山羊和发展养羊业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为庄行百姓食用羊肉烧酒形成当地具有特色的一种饮食习俗。羊肉烧酒成为庄行百姓自食健身、招待宾客、岁时节庆的传统佳肴。

当地农家每逢家有婚嫁、新生儿做三朝等喜事,均要设羊肉酒宴招待亲戚客人。一般家庭要在喜事一年左右养羊,到做喜事时,已长到30公斤上下,是宰羊食用的最佳时间。喜事前日,请来杀羊师傅将羊宰杀待用,烹饪方法:一是烧煮冷却成膏状后,切片装盆,作冷菜上桌。也有将新鲜羊肉切块,直接红烧热炒,作大主菜上桌,吃羊肉烧酒之俗在庄行传承已有漫长的历史。

岁时节庆,庄行人均有吃羊肉和用羊肉祭祀祖先的习俗。春节、清明节,家家户户祭祀祖先,其中必有的一道菜肴就是羊肉。小、大暑时,是吃羊肉烧酒的上佳时间,清晨,成群结队的人们涌到镇上,拿着自酿的米白酒,去吃羊肉烧酒,喝着辣辣的烧酒,吃着热气腾腾的羊肉,大汗淋漓,充满激情,此种盛况足有一月有余。冬至来临,不少农家宰杀自家饲养的羊,制成羊肉膏,每天食用,起到增加体内热量、驱冷滋补健身的作用。

羊肉烧酒也成为当地民间文学的重要题材,如《“以羊陪嫁”的由来》《荷叶包羊肉的传说》《羊肝治眼疾的故事》《“红嘴绿鹦鸪”(菠菜羊血汤)的来历》等传说,表达了当地百姓对羊肉烧酒的喜爱与寓含其中的传统美德。

2009年7月,庄行镇潘垫村建立了羊肉美食广场,把本镇一直从事羊肉烧酒民俗的个体经营户的传承人汇聚在一起,成为一个规模化、经营化、管理化、制度化的非遗经营场所,广场上共有羊肉经营户7家,带动了周边地区农家乐20多家,每逢大伏天羊肉节开幕,举办各类美食大赛、梨园竞技赛、亲子活动等,生意兴隆,人气旺盛,每年接待食客约25万人次,活动连续举办至今6年,得益了周边很多老百姓。活动更是通过各大媒介、报社的传播,小有名气,社会影响很好。

(11)京剧服饰制作技艺

包派京剧服饰制作始于1951年,灵感主要来源于海派京剧服装,是对传统京剧服饰的现实表达,是对其发展脉络的延续和传播。包畹蓉京剧服饰艺术由著名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入室弟子包畹蓉创制。包派京剧服饰款式独到,主要以金银箔线、平金技艺按照图案纹路来绣制服饰。不仅保持着传统的特色工艺,且具有时代气息。

(12)神仙酒传统酿造技艺

奉贤区临江濒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主导风为东南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水充沛,空气质量是上海内陆部分最好的,空气降尘是上海市中心的十分之一,生态环境良好。区内地势平坦,河流纵横,通江达海,水系发达,土壤肥沃。由于四团地区在奉贤最接近东海,位于150万年前古长江入海口区域,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优质,故光、温、水等气候条件非常适宜酿酒原料及酿酒微生物的生长,酿酒所需的水、土、空气、气候、生态等五个基本要素在奉贤四团都得到最佳体现,是得天独厚的酿造优质酒基地,也是神仙神仙酒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起源于明末清初,因当地的“赵员外以酒招亲、铁拐李点杖成井”的美丽传说而发祥。几百年来,当地百姓几乎家家都会酿酒,酿出的酒大多为自家饮用,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一些实力较强的家庭酒坊开始扩大规模,生产商品酒,成了现代意义的“酒厂”,如四团姜梦生的“姜家酒坊”、团南倪金松的“倪家酒坊”、十村金秦根的“金家酒坊”;一些独特的传统酿酒工艺也随之不断推陈出新,发扬广大。1958年,有关部门联合以上酒坊组建四团酒厂(后改名神仙酒厂),几十年来,神仙酒以“清澈透明、窖香浓郁、绵甜爽净、回味悠长”的独特风格多次获部优、市优等几十项国际国内大奖,并连续十二年获上海市名牌产品称号,成为中国白酒工业百强企业,与此同时,神仙酒独特的手工酿酒工艺和独特的老窖泥配方被继承与发展,成为神仙佳酿的工艺之根本。

针对目前白酒市场十分严峻的局面,上海神仙酒厂根据上级“转型发展、创新驱动”的指示精神,紧紧抓住2015年10月浦东迪斯尼首期正式运营可带来数以千万计旅游客流的商机,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权威企业——上海浦东故里记忆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诚意合作,联手打造上海神贤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神贤文化创意园以神仙酒厂北厂区30000余平米的新建厂房和现5000余平米的“上海酒文化科普展示馆”为基地,联合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上海文化创意产业联盟、上海大世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协会、台湾连锁加盟产业商务中心等海内外知名企业,打造集“三道间”、文化创意示范区及文化创意产品交易柜台、“一间一半客栈”为一体的上海一流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13)奉城木雕

我国木雕艺术源远流长,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奉城木雕起源于清朝光绪年间,从开始的木雕作坊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了。

奉城木器雕刻以上等的檀木、柚木、樟木、椴木作原料,进行精雕细作。产品在传统木雕艺术的基础上,不论是题材、构图、线条、刀法及品种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作为一项民间传统手工艺,奉城木雕有很高的工艺美术价值和影响力,在2010年世博园区美国馆前就摆放着奉城木雕工艺品,造型独特;上海展览中心的贵宾厅内的木雕挂屏《松泉图》工艺精湛;在龙华寺、玉佛寺等寺庙道观都有奉城制作的仙佛造像、供桌、佛龛等雕刻品。奉城制作的中高档家具,各式仿古玩制品等,突破了传统木雕好看不好用的缺点,融观赏性与实用性为一体,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奉城木雕工艺精细,所用的各类工具就达五十多种。木雕作品以徐华兵、徐华兴兄弟的圆雕及裴福权、裴建龙父子的平面雕刻两种技艺为代表。作品均构图丰满,层次清晰,刀法精细,富于变化,表现得写实,生动、有朝气,能够抓住富有生机的神态,有着高度的艺术水准。

奉城木雕从清末最初十多家作坊开始,业务盛兴,从事雕刻的人员众多。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公私合营,这些作坊相继关闭,成立了奉城手工业社,木雕制品走入低谷。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得以恢复发展,奉城成立了木器雕刻厂。当时手艺高超的师傅加学徒等有50多人。木器雕刻技艺得到暂时的良性发展。但是木雕技艺工艺复杂、收益不高,随着木雕艺人的老龄化,目前决心接手学艺,立志潜心钻研木器雕刻工艺的年轻人却少之又少,奉城木器雕刻将面临后继乏人的情况。

(14)柘林地区市井歌谣

奉贤农村民间田头山歌历史悠久,其具体起源已无从考证,在农民口中被称为“田山歌”。

田山歌是旧时农民在农田劳作或小憩时以解闷逗乐、戏耍比试所形成的文化自娱方式。多人接口演唱,代代相传,经过日积月累而形成的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口头文学。

胡桥山歌都为都以叙事、农事、私情、花名,古人为编唱因果,大多为小山歌类型,段落短小,很少有中篇山歌,基本没有长篇大段叙事或和情山歌。在内容分类上主要为“私情”、“古人”、“花名”与“茶名”,等几类踏唱素材,以众人接唱的形式逐渐形成有头有尾的完整段落,即农民称之为“踏脚壳”形式。胡桥山歌民间歌手甚少,在胡桥地区有顾仁忠、法华地区有范伯荣、范柏林两兄弟尤为见长。

胡桥山歌内容简洁明了,民间口语化特征明显,字句短小精炼,押运上口,便于传唱,内容上合乎情理,字面上唱来顺口,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且内容丰富,体现了一个地区淳朴的乡情民风和民间口头文学的特色。胡桥山歌民间唱曲朴素简练,一般为上下旬调式,也有用江苏小调演唱的八字句以上段子。

(15)海湾农垦技艺

海湾的农垦文化历史自1954年围垦初期以来已长达半个多世纪,从建场初期的白天田间广播喇叭,到晚上放映员骑着自行车、或坐牛车、手扶拖拉机,用16毫米放映机到垦区流动放映,随着知青大批进入农场,星火、燎原、五四农场相继建造了正规影剧院,拥有职工俱乐部、图书馆、广播、有线电视站(台)、新华书店等文化娱乐场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文艺宣传队下连队巡回及广场文艺演出,各类知青文化艺术活动亦日趋频繁。有线电视从1987年起已全覆盖。农场俱乐部是文化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并管理影剧院、图书馆等部门。广播、有线电视站编、播结合,及时反映农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新人新事。然而,自1985年后,知青文化随着大批人员回沪返城,仅在80年代中期兴盛,90年代起逐步衰退。农垦文化虽未失传,但同样面临着与其他文物和文化遗产一样亟需挖掘、抢救与传承的问题。非遗保护项目都以讲课、参观、展览的形式开展的,因此对居民百姓学校的学生 基层的个个工作人员都起到了很大作用和保护意识。大大提升了现代人的对曾经所遗留下来的文化的保护价值观。为了加强青少年“非遗”保护意识和积极性,让非遗在青少年心中扎根,海湾镇开设农垦博物馆,组织青少年参观,并为他们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法律法规的宣传资料。

2005年海湾镇成立,合并原星火、燎原、五四三个农场的有线电视广播站台,建立了海湾镇文化活动中心,从事整个地区的文化、体育、电影、图书、文物保护、非遗等方面工作。区域内有一座建于2004年、占地面积19200平方米的《上海农垦博物馆》,馆区以陈列展示为主,由《围垦岁月》、《青春年华》、《今日农工商》三个展区组成,展示着一代又一代的上海农垦人,在“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精神下走过了近60年的风雨历程。

(16)新寺手狮

新寺手狮起源于清代同沿年间,流传于奉贤西南地区,距今约一百三十余年。据新寺志记载:夏家圈(今前胜村)小城头(今东海村)等有三只大狮子。北宅有一对小狮子。手狮是上海地区民间灯彩兽形类灯彩中主要灯种之一。属杂耍舞动类灯彩。

手狮用竹篾制扎,有狮头和狮身两部分组成。民间传统称谓的“调狮子”,一般都以单人耍舞。所制扎手狮体小量轻,身长为一米二十左右,舞者双手分别握住头尾部竹质手柄,腾跃翻滚,小巧灵动,有较强的随意性,有一人搓自耍舞,也有两人对舞。

新寺手狮的独特之处在于“三人舞”而完全区别于单人舞,小手狮的:“随意性”舞动,其主要特点为:高大威猛,形态逼真,体大量重,舞来威风;舞动有套路,技巧有难度,观赏性强,可与龙灯媲美;头尾部中心位置可装置猢狲钮,根据舞动特点,点燃蜡烛,可保持其燃烛不灭。

据现年七十九岁的民间舞狮艺人朱少明叙述:新寺手狮因形体高大威猛,里面还能点燃蜡烛,在夜间舞动特别壮观。故在民间称其为“大头狮子“。

(17)柘林板晒制盐技艺

奉贤盐区位于南端滨海之地,临杭州湾,海涂制盐,历史悠久。公元前514-496年,其地已是盛产海盐富饶之区,秦时,柘林“海滨广斥,盐田相望”。

《奉贤盐政志》记载:“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巡按御史尚维持筑柘林城,袁浦坊址,置诚内”。清光绪前,除咸丰,同治年间少数岱山盐民板晒外,奉贤境内袁浦、青村等盐坊制盐均为煎熬。清嘉庆年间(公元1796-1820年),浙江省定海县岱山岛盐民王金帮见扁担凹处存卤经日照凝结成盐,受其启发,便将家中门板盛卤试晒,果获成功。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岱山岛天灾连年,岛上盐民迫于生计,乘船挟板逃至奉贤县沿海一带。滩涂安家,除草辟滩,分节取卤,板晒制盐,本地盐民见而效之。自此,煎熬之法逐渐被板晒制盐所淘汰。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柘林盐民均用板晒方法制作海盐。至光绪七年,袁浦、青村两坊盐民均用板晒法制盐。据此可查,奉贤海盐板晒技艺已有近一百六十年历史。

柘林板晒制盐先进之处主要区别于一下几点,(一)盐质好。板晒制盐,颗粒晶莹,色泽纯白,味觉鲜美,可称上等海盐。煎熬之盐,杂质较多,盐味涩苦,盐色微黑,可谓色差质次。(二)突出技艺性。自采卤至晒卤到起盐,整个工艺制盐突出顺序性,如采卤分为上中下三节,晒卤产盐有冬春、夏秋之分,卤汁浓度与产盐比例之分。(三)工具齐全。从耙松盐泥的头道采卤工艺直至刮盐入箩的收盐环节,削钵(耙松盐泥用)至刮盐板(刮收盐板内的盐)共有二十三件之多。

与熬制海盐相比较,板晒制盐成本底、产量高、质量优、劳作强度低,是民间传统海盐制作中的优秀制盐工艺。

(18)庄行织带技艺

自元代至元年间起,由于黄道婆棉纺织工艺传入本地,民间涌现出众多的能工巧手,以家家植棉,户户做布,工艺精湛而成为上海土布的发祥地之一,有“衣被天下”之美誉。黄道婆的纺织术,在大江南北广为流传,松江府下辖各地“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织布、织带普及千家万户。

织带,是一种用棉线编织而成的,长约1-3米,宽约2 -10厘米的传统手工艺品,它可以用不同的颜色编织出不同的花纹,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它渗透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承载着中华民族黄道婆纺织术支脉的文化渊源基因,同时,蕴含着绚丽多彩的艺术花样。当地农家女将织带巧妙地运用到围兜带、作裙带、背带、裤带、袜带、打包带等,寓意成双成对,合合满满,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庄行织带技艺这门民间工艺活,它的特点是:全程手工制作,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色彩丰富,品种多样;用途广泛,使用价值强;容易洗涤。少有霉蛀。其传承价值意义深厚:它具有沪郊独特的原生态文化景观,对探讨和研究农耕时代的纺织文化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挖掘和整理对研究开发沪郊旅游资源,发展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主义;它的挖掘是对黄道婆纺织工艺的继承和发展,对本土文化意识的传承。像这种已经快失传的手工织带方法,比机器生产出来的要珍贵的多,在市场上售价都比较贵。一般留作自用、赠送友人或作为特色工艺品收藏。

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业生产技术的革新,民间手工艺织带也已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民间手工艺作为一种艺术,它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见证了织带技术的发展。虽然这门艺术已经被高科技生产设备所代替,但是这门艺术我们应该记住并传承下去。

(19)打莲湘

打莲湘又称打连厢、莲花会,它融舞蹈、健身、音乐、民俗于表演之中。表演者手持莲花棒上下左右舞动,敲击身体四肢、肩、背各部位,边唱边舞。其莲花棒用细竹制成,长3尺余,两端挖孔档3~4处,每档串以铜线或虎头铃铛,表演时,其发出声音清脆悦耳。由于它易学、好打、群众喜闻乐见,不仅愉悦了身心,又达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从而演变成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

元朝时期,打莲湘在青村地区扎根、延伸、传承,至清代成为家户喻晓的民间文艺表演形式。1949年5月,打莲湘成为青村人民庆祝奉贤解放游行文艺表演主要项目。20世纪60年代起,钱桥公社八大队(今青村镇元通村)巧妙地把打莲湘作为“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演出内容,经典节目《报恩曲》,共有十个唱段,采用杨柳青调,从娘亲十月怀胎唱起,直至唱到二八岁,再配以莲湘动作,这段唱腔于2015年才被完整的挖掘出来。70年代中,“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随着“文革”结束而告终,但元通村小学黄老师,把打莲湘传承给文艺队员,每当节日或文艺汇演,打莲湘都作为当家节目登上舞台。2010年5月,青村镇党委在元通村召开群众文化工作会议,元通村班子人员陈丽辉提出把打莲湘搬上舞台,得到领导肯定。自2011年起,由政府主导的“舞动你我,让生活更和谐”青村镇打莲湘展示活动拉开了全镇学习打莲湘的热潮。全镇 26支代表队、780名运动员参赛。

以发扬传承民俗文化为主旨的莲湘展示活动自2011年以来,迄今已举办4届,打莲湘这一特色项目在青村家喻户晓,成为了每年举办的品牌展示项目之一。青村镇成立了包括老、中、青、幼四代人组成的32支打莲湘健身队、全镇三千多人会打莲湘,青村小学甚至将莲湘列入第二课堂活动,编写莲湘教材,开发莲湘游戏,将打莲湘与健体、娱乐、少先队活动相结合,打莲湘在青村得到了不断的传承、保护、创新和发展。

(20)钩针编织技艺

钩针编织,顾名思义就是以钩针为工具,以毛线、绒线、纱线、塑料线等为材料钩制编织各平面、叠面或立体制品的民间工艺技艺,在青村地区民间又称作“做花编”。钩针编织的花样自由,从头到尾仅凭一支针、一根线,可钩出自由花型、圆型、植物型、动物型等平面、叠面、立体工艺品。

青村地区,在清代及民国期间普遍于民间,女性人人能编、农家户户有“花编”。解放后,随着棒针编织的普及和机械纺织工艺发展,钩针编织一度冷落,但所幸始终未断,学龄儿童把“花编”作为互相交流的手工游戏,出嫁新人把“花编”作为嫁妆向闹新房的青年妇女展示,已婚妇女将其作为一种自娱自乐,钩编三角围巾,电视机罩、小拎包等,以此比拼谁家娘子手更巧的一种方式,中老年妇女则是将一些小孩穿过的衣物或者过时毛衣拆掉,因为拆过的毛线粗细不均,褪色严重,故而采用钩针编织的手法,为使其美观,经常附加一些花朵图案钩编出毛衣或动物造型的玩偶,成为了孩童们竞相攀比的物件之一。

2010年至2012年,青村镇社事中心开设妇女课堂,在中心工作人员李梅华、何菊方的带领下,召集全镇27个村(居)的妇女干部一起学习钩针编织,使这一技艺重新得到传承。2013年,借助上海市民文化节,青村镇社事中心专门开设兴趣班,把钩针编织的学习人群扩大到社区群众,学校师生中间。2014年,在2014上海奉贤黄桃节暨桃文化节上,以动物系列、水果系列、花草系列等为主题的立体钩针编织产品吸引了上万游客。

(21)毛氏风筝制扎技艺

毛氏风筝制扎技艺是古老的民间传统手工艺,源于浙江岱山岛,传承于奉贤柘林外海滩盐民毛祖云家族,发展于第四代盐民毛雪官之手,其风筝制扎技艺在柘林外海滩盐民中首屈一指,数十年的摸索和不断求新,毛雪官以丰富的经验和老到的手上功夫,针对奉贤海滩风力特点,创新技艺,改良制作结构,他根据所扎风筝的造型设计、平方大小、以手感估摸出风筝骨架抗风力、抗撞击的强度,以精细的刀工、削磨骨架的宽度、厚度,确保竹条宽厚、柔韧、重量的整体均衡,热处理一次成功,创出了一套风筝制扎的独门技艺,也创出了上海的特色,他制扎的各类风筝常年参加全国各地的比赛屡屡获奖,被上海市风筝界人士誉为“风筝制作大师”,他制作的230米巨龙风筝也被媒体盛赞为“中国之最”。

(22)庄行青团制作技艺

庄行,早在3000多年前已成陆,宋代即成村落,元末明初成集市,明洪武年间设镇。明末清初庄行已成为浓郁水乡风貌的江南古镇,鱼米之乡。据清乾隆年间的奉贤县志记载,庄行素有“衣被天下”、“花米通八江”繁华之称。小镇盛产优质稻米、棉花、果蔬,明嘉靖年间已是浦南地区有名的花米贸易集散之地。镇上店铺林立,商业兴旺,农家点心随季应时,花色众多。其中尤以用优质糯米粉加“麻花郎”野菜合二为一制作的青团,以色、香、味俱佳,堪称一绝。

庄行青团,俗名“麻花郎”圆子,又称“乌金蛋”,是庄行地区传统的农家点心美食,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其外形圆球状,有尖顶,也有钳花,放在竹笼内隔水蒸熟。刚出笼时青团色泽翠绿,经风吹后逐转墨绿。看上去,一笼青团赛似一窝乌金蛋,手指按上去有弹性,吃在口里有韧性,甜的不粘不腻,咸的鲜美爽口,食之满口芳香,回味无穷,是名文浦南的农家点心美食。如今,庄行青团制作技艺正在被大力宣传、广为传承,在全镇范围内,几乎家家都有人会做庄行青团,做工精细,馅料讲究,延伸出了各式各样、品种繁多的青团,如:猪油夹沙青团,芝麻百果青团,荠菜鲜肉青团,春笋鲜肉青团,马兰香干青团等。

自2008年起,庄行镇打造了四季节庆旅游,游客们纷纷前来赏菜花、食伏羊、品新米,看民俗,成为了市民最喜爱的乡村旅游宝地,庄行青团作为农家小吃排名销量第一,深受游客们的青睐,不但给小镇增添了人气,还给农民带来了实惠,更让游客品到了农家的风味。为了有效地挖掘和传承制作青团的技艺和习俗,庄行镇大力宣传和弘扬庄行青团制作手艺,使之成为乡村旅游最具特色的农家美食。

(23)南桥撕纸技艺

撕纸艺术是从千百年来民间艺术中相传而来的,是中国民间艺术中最原始、最古老的民俗艺术之一。他是由中国传统的民间剪纸派生出来的,它和剪纸、刻纸一样都属于民间剪纸范畴,只是撕纸以手代刀,徒手制作,是一种类似剪纸但和剪纸不同的平面镂空艺术,因为不需要画草稿而且不需要工具,是一种完全用自己的身体来跟纸交流的艺术。

“南桥撕纸”将纸张上的色彩与作品柔和,徒手撕、挖、扯等手法制作出流传花鸟图案,十二生肖和现代题材等。作品注重“画外功夫”独具匠心、自辟蹊径,粗旷中见天真,形成天真、率真的创作个性。透露出一种原始古朴,浑厚苍老的韵味,形成了“南桥撕纸”的风格,它具有江南特点、海派风格、表现技法多样、题材广泛、取材丰富等特征。

近年来,南桥镇在撕纸艺术保护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自2008年开始就注重挖掘、保护、传承。和何球红老师所在单位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联合开展丰富多彩的传承活动,并在南桥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挂牌设立了合作基地,在江海一小设立了撕纸艺术实践基地,面向全区及上海市,连续五年举办了颇具特色的传承活动——南桥镇迎新生肖撕纸邀请赛,其中2003年为上海市邀请赛,并编印了“银蛇舞春”上海市迎新生肖撕纸(纸艺)作品集;除此之外,还每年定期举办各个层面的培训活动,面向学校、社区、居委会、老年大学、阳光之家、来奉务工、国内外游客等,培训了一支专业技能强的师资队伍以及喜爱撕纸的爱好者队伍,其中“亲子撕纸”也成了一道传承活动中的靓丽风景。

“南桥撕纸”以南桥镇为引领,如今通过各个层面培训活动及举办“撕纸作品大赛”等活动,已成为奉贤区各学校、社区、乡村广受喜爱的特色民间艺术。具有海派风格的“南桥撕纸”应运而生并发展于一个好的年代,因其简单易学、变化多样、安全灵活等特点,受到各个年龄段的群众喜爱,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满足了广大群众的精神需求,也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之一。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