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羽衣舞歌词是什么意思,留下温柔轻轻和一曲?
唐三彩 唐风锦绣沧海月明万里清秋 秦关淮柳蓝田日暖葡萄美酒 故地重游海棠花瘦想牵你手 你已远走欢声笑语变泪空流 长安初雪后那宫阙重楼 元宵灯海美如昼 冰花芙蓉玉剔透霓裳羽衣舞曼柔 大明宫前轻挽彼此的手 香腮胜雪只为你一笑能解我千愁别走你别走 鬓影霓裳不过是我要你看我的眼眸温柔更温柔 (Music) 唐风锦绣沧海月明万里清秋 秦关淮柳蓝田日暖葡萄美酒 故地重游海棠花瘦想牵你手 你已远走欢声笑语变泪空流 长安初雪后我梦回那宫阙重楼 元宵灯海美如昼 冰花芙蓉玉剔透霓裳羽衣舞曼柔 大明宫前轻挽彼此的手 香腮胜雪只为你一笑能解我千愁别走你别走 鬓影霓裳不过是我要你看我的眼眸温柔更温柔 孤单的人是否在岁月中独自消瘦是否是否 曲终人散后也许这爱还能再重头重头如何再重头 (Music) 香腮胜雪只为你一笑能解我千愁别走你别走 鬓影霓裳不过是我要你看我的眼眸温柔更温柔 孤单的人是否在岁月中独自消瘦是否是否 曲终人散后也许这爱还在那城楼 看唐三彩的锦绣就让这爱重头
古典舞排行榜前十名?
01
霓裳羽衣舞>>
02
胡旋舞>>
03
剑舞>>
04
盘鼓舞>>
05
清商乐舞>>
06
惊鸿舞>>
07
长袖舞>>
08
巴渝舞>>
09
浑脱舞>>
10
十六天魔舞>>
云裳羽衣曲是谁写的?
关于《霓裳羽衣曲》的创作者有以下几种猜测:
1、有人认为《霓裳羽衣曲》是外来的,实际上是从西域传入唐朝的天竺舞曲《婆罗门曲》。据史书记载,公元754年,突厥进攻甘凉诸州,将西凉节度使杨敬述击败。
为了保全性命,杨敬述向唐玄宗进献了《婆罗门曲》,以讨皇帝欢心。酷爱音律的唐玄宗听了很是开心,遂只削去他的爵位,仍然任他为检校凉州都督。 之后,《霓裳羽衣舞》也随即诞生。唐玄宗之所以改名“霓裳羽衣"大约与舞蹈者的服饰有关。
舞者扮成仙女的样子,上穿缀满了羽毛的衣服,下着彩虹般闪光且带花纹的裙子,所以称为“霓裳"。宋朝学者王灼经过专门考证,得出《霓裳羽衣曲》为“西凉创作,明皇润色”,一些专家也认可这一说法,认为玄宗对此曲进行了改编、易名。
2、唐玄宗望仙山所作,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几山诗,小臣斐然有感》诗中说:“开元天子万事足,唯惜当时光景促。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他认为《霓裳羽衣曲》是玄宗望女几山仙女庙后有感而作。
女几山在今河南省宜阳县境内,为东都连昌宫的胜景,是唐玄宗东巡的览胜之地。 宋朝乐史在《杨太真外传》中也认同了这种说法。
3、唐玄宗游月宫后所作及其他特点还有一种说法是,《霓裳羽衣曲》是唐玄宗梦游月宫后所作。
传说唐玄宗中秋月夜梦游仙界,在月宫听到仙乐袅袅,十分动人,醒来后只记起一半。后来,西凉节度使杨敬述进献《婆罗门曲》,这首曲子与其在梦中听到的声调相符,遂玄宗以月中所闻创作了“散序”,用杨敬述所进曲创作成基本曲调,命名为《霓裳羽衣曲》。
而诗人王建则认为此曲纯由玄宗所制,因为他赋予了舞曲新的意蕴,创造了格调极美的仙境,使人有亲临仙府的感受。此外,唐朝另一位诗人认为玄宗因园旧曲,故有此新制,而元稹《法曲》诗中也说:“明皇度曲多新态,宛转侵淫易沉著。
赤白桃李取花名,《霓裳羽衣》号天落。”“霓裳一曲千门锁,白尽梨园弟子头。 ”当年盛唐时期的《霓裳羽衣曲》以及舞蹈的原貌已不可见,但通过零星的文献记载以及世人颂扬的诗篇可以看出,人们依旧对《霓裳羽衣曲》向往不已。
但此曲到底是何人所作,至今仍无定论。
初为霓裳后六幺的霓裳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霓裳意思是霓裳羽衣曲,是唐玄宗所作的一首舞曲,用于在太清宫祭祀老子时演奏,是唐代歌曲舞曲中的精品之作。题目中问到的这句诗出自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所作的《琵琶行》。诗中写道琵琶女弹奏时,“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意思就是说先弹了霓裳羽衣曲,后弹了六幺曲。由此可见,这里的霓裳就是霓裳羽衣曲的意思。
妮裳是什么含义?
你说的是霓裳吧?霓裳(nícháng) 1.神仙的衣裳。
相传神仙以云为裳。
《楚辞·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元·袁桷《甓社湖》诗:"灵妃夜度霓裳冷,轻折菱花玩月明。"许地山《危巢坠简·无忧花》:"这动物质的衣裳,比起其馀的舞衣,直像寒冰狱里底鬼皮与天宫底霓裳的相差。
" 2.借指云雾,云气。
南朝齐谢朓《赛敬亭山庙喜雨》诗:"排云接虬盖,蔽日下霓裳。"元·袁桷《秋雪联句》:"白藏缟衣舞,颢气霓裳呈。" 3.飘拂轻柔的舞衣。
唐·白居易《江南遇天宝乐叟》诗:"贵妃宛转侍君侧,体弱不胜珠翠繁。
冬雪飘飖锦袍暖,春风荡样霓裳飜。" 4.借指舞女。
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一折:"教莫把瑶筝按,只许凤箫闲,他道是何用霓裳翠袖弯。" 5.道士的衣服。
《隋书·隐逸传·徐则》:"霓裳羽盖,既且腾云,空椁馀衣,讵藉坟垄!"唐·钱起《柏崖老人号无名先生男削发女黄冠自以云泉独乐命予赋诗》:"长男栖月宇,少女炫霓裳。" 6.《霓裳羽衣曲》的略称。
唐·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此时念"nícháng")后《六幺》。"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张春舫》:"因赋《游仙》诗云:'可怜一阕《霓裳》咏,证果翻迟十二年。'"郁达夫《病后寄汉文先生松木君》诗:"大罗天上咏《霓裳》,亦是当年弟子行。"唐·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7.指霓裳羽衣舞。
唐·裴铏《传奇·薛昭》:"妃(杨贵妃)甚爱惜,常令独舞《霓裳》於绣岭宫。"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想当日个按《六幺》,舞《霓裳》未了,猛回头烛灭香消。"清·纳兰性德《明月棹孤舟·海淀》词:"一片亭亭空凝伫,趁西风,《霓裳》徧舞。
8.现代通常被借指汉民族的民族服饰----汉服,汉服的美称。 9.霓裳,不只是一个汉服的美称,只有华夏人的精气神和身上的汉装融合在了一起之后,你身上的汉服,才有被称为霓裳的资格,一件普普通通的衣裳,在如今却涵括了汉族千年的礼仪,文化,和风骨,带着绚丽的华夏文明,更承载着汉家人的归宿,礼仪,和世代延承的精神……
简述唐代霓裳羽衣舞及其相关的现代艺术作品?
《霓裳羽衣舞》,创作于盛唐,是唐代宫廷大型舞曲。这是歌舞集大成之作,在音乐舞蹈史上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霓裳羽衣》将传统舞姿与西域舞风揉为一体,舞姿刚柔相济。白居易诗中描绘“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裙时云欲生。烟娥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 ”胡舞的韵味扑面而来,并有敦煌壁画飞天的风采。
《霓裳羽衣曲》的由来
盛世绝响《霓裳羽衣曲》的由来在《资治通鉴》中记载道:
玄宗时,河西节度使杨敬述献《霓裳羽衣曲》十二遍。……俚俗相传,以为帝游月宫,见素娥数百,舞于广庭,帝记其曲,归制《霓裳羽衣舞》,非也。
从这几句话中可看出有两个由来。一,河西节度使杨敬述献曲,二,唐玄宗闻仙乐而创作此曲。前一说法表明《霓裳羽衣曲》来自“河西”,即青海甘肃,从舞蹈中融合敦煌壁画舞姿也可探端倪。
敦煌壁画 舞乐
《碧鸡漫志》引唐郑嵎《津阳门诗》注:叶法善引明皇入月宫闻乐归,迨写其半,会西凉都督杨敬述进《婆罗门曲》声调吻合,遂以月中所闻为散序,敬述所进为其腔,制《霓裳羽衣》。月宫事荒诞,惟西凉进《婆罗门曲》,明皇润色,又为易美名,最明白无疑。《杨太真外传》载:霓裳羽衣曲者,是玄宗登三乡驿,望女几山所作也。
第二种说法是唐玄宗曾登三乡驿,遥望几女山,仿佛听见远处传来歌声,看见远处有仙女翩翩起舞。深深被乐曲和舞姿吸引的唐玄宗暗中记下乐曲,回来后让乐师作成《霓裳羽衣》。杨贵妃也扮仙女起舞,舞姿翩跹,犹如飞天。
刘禹锡《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几山诗,小臣斐然有感》则更进一步地描写了这支乐曲的创作背景:
开元天子万事足,唯惜当时光景促。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
唐以后,南宋姜夔旅居长沙,在乐工故书中偶然发现了商调霓虹曲的乐谱十八段。于是他为“中序”第一段填了一首新词,即《霓虹中序第一》,连同乐谱一起被保留下来。
现代版的《霓裳羽衣舞》是依据姜夔的《霓裳羽衣舞》编成的。舞曲表现仙人在天界的生活情状,有“上元点环招萼绿,王母挥诀别飞琼”的道教神话场景。
骊山宫殿残,无人舞霓裳
《霓裳羽衣舞》在大唐盛世辉煌一时,由于乐调优美,构思精妙,各藩镇也纷纷排演此曲,因此唐代文人都有歌咏,不少诗句记录了此曲演奏时的盛况。
《华清宫》有云:天阙沉沉夜未央,碧云仙曲舞霓裳。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杜牧《过华清宫》: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但随着唐朝的衰落,宫廷名曲《霓裳羽衣舞》也渐渐失传。
南唐后主李煜,偶然间获得《霓裳羽衣》残谱,喜不自胜,便与大周后一道加以补订,“去彼淫繁,定其缺坠”。这一段往事也有记载:
《霓裳》旧曲,韬音沦世。失味齐音,犹伤孔氏。故国遗声,忍乎湮坠?我稽其美,尔扬其秘。程度余律,重新雅制。—马令《南唐书》
然而,残谱终究只是残谱,全曲在安史之乱后丢失,永远消逝,即使经过李煜与大周后补订,也不复盛世旧貎。李煜身边大臣徐铉就曾对修补之后的曲子提出过质疑:法曲终则缓,此声乃反急,何也?
后来,北宋大兵压境,城破之日,曲谱被毁。自此,骊山宫殿残,无人舞霓裳。
唐代大曲
宫廷中飨宴用的含有多段乐章的大型乐舞套曲叫大曲。这是乐府音乐和外来音乐的融合,综合了歌唱、器乐和舞蹈的大规模的音乐。大曲中有一部分称为“法曲”,是大曲中最精致绚丽的部分。
唐玄宗在《霓裳羽衣曲》写到一半的时候,收到了河西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婆罗门曲》,于是他就又添加了《婆罗门曲》的曲调,写成了全曲。法曲的主要特点,是在它的曲调和所用的乐器比较清丽。《霓裳羽衣曲》就是最有名的一首法曲。
《霓裳羽衣曲》十分悠长,白居易《早发洞庭舟中作》写道:渐看海树红生日,遥见包山白带霜。出郭已行十五里,唯消一曲慢《霓裳》。
舟行十五里,才能听完一支《霓裳羽衣曲》。而这支乐曲的乐制,也是以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和元微之》为基础,结合其他各种史料进行考证,认为全曲共36段,分为散序6段,中序18段,曲破12段。
唐玄宗非常喜欢这支曲,亲自教梨园弟子30人演奏,每次10人上场,借助声乐、舞蹈、服饰来描绘缥缈的仙境,表达求仙慕道的需求。
唐玄宗创作此乐曲,依据的是一个游仙的梦境,基本思想属于道家文化。
关于《霓裳羽衣舞》产生的各种说法,都肯定乐舞的音乐元素主要来自西域,虽然政治上少数民族政权与唐的关系有分有合,但文化上一直进行着融合。 《霓裳羽衣舞》的创作过程充分体现出唐帝国对于汉民族以外的民族文化的尊重与吸纳。
尽管道教在唐代被尊为国教,但神仙世界的虚妄难求仍是大多数人的真切感受。
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天上忽乘白云去,世间空有《秋风辞》。
结语
《霓裳羽衣舞》复原版仍活跃在舞台上。现今的表演是根据文字记载加以一定的再创作。音乐采用古老的《长安鼓乐》作素材,采取唐大曲结构形式。舞蹈动作上吸收了敦煌壁画的一些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