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画歌词笔触表达什么意思,如何评价吴冠中的艺术人生?
吴冠中是我国著名的绘画大家,英国著名的艺术评论家梅利柯恩说:“凝视着吴冠中一幅幅从未在欧洲展出过的画作,人们必须承认:这位中国大师的作品是近数十年来现代画坛上最令人惊喜的不寻常的发现。”那么,为什么说吴冠中是“令人惊喜的不寻常的发现”,他画作的艺术价值又体现在哪里呢?总体而论,我认为吴冠中先生的艺术价值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层次上:
第一,对形式美的探索。
作为我国当代著名水墨艺术家,吴冠中非常重视对形式美规律的探索,在实践中他形成了自已独特的绘画创作理念,为我国绘画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提倡把握形式美的规律,认为只有把握形式美的规律,才算把握了美术的核心。
第二,对中西方绘画艺术道路的探索。
他终生致力于中国画现代化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之路,他用现代设计的审美法则和图形表现语言,把东方水墨画和西方油画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糅合,其作品中体现的意境美、形式美、文化美都有着极高的美学价值。其美学主张和艺术手法是我们探索之路上宝贵的思想遗产。
第三,对传统和西方绘画文化的兼收并蓄。
他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西方现代绘画观念有效地结合起来,创作了大量具有现代气息和鲜明个性特征的绘画作品,他做出了对中国传统绘画形式和传统绘画线条的变革,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他曾说过:“对我来讲,油画和水墨画都一样,都是为了探索一条自己的道路,我的绘画道路是油画——水墨油画——水墨不断循环往前走,在交叉中找到他们的优点”。
所以,吴冠中一生都在从事水墨画与油感相融合的探索,他借用西方的绘画观念和方法改革中国水墨画,以中国传统的写意画来改造油画。
这样一来,就使得他的绘画作品有着强烈的3个特质:第一,独特的绘画语言;第二,中西结合的内容;第三,形式感极强
从绘画语言上来讲,吴冠中作品中的抽象点、线、面和色彩的形式是始终一以贯之的。点在吴冠中的作品中常常被用来概括树叶、草木、门窗、人物、衣衫等。或多或少或色彩不同的点,在其画面上因位置和大小差异从而形成了千变万化的画面内涵,点在吴冠中的画面中已经精炼成了纯粹的视觉符号。线在中国画中是最重要的造型表现手段,吴冠中对线有着异常的敏感和喜爱,他在作品中大量使用线来抒发情感和描绘意境,或纤细长线,或环绕曲线,或体量复线,或洒脱单线。线是他画面的“骨",是画面的"魂”。面在吴冠中作品中也多以抽象的形式呈现,他以蒙德里安“平面分割的意识"强化了中国画中"经营位置"的构图观,推敲画面中黑、白、灰之间的关系,强调中国画中“留白"。
点、线、面搭配固定色彩的抽象意境组合方式构成了“吴冠中风格"的图形语言,吴冠中运用这些元素并非单纯的排列组合,而是通过打散、重构、对比、重复排列等方式安排到画面设计中去。以用线的走向构成图案的骨式,以面的位置经营和留白方式体现东方的审美意境,以点的排列展开来丰富画面的视觉效果,以固定黑、白、灰、红、黄、绿六种主要色彩作为其主要风格的画面体现。并遵循图案形式美的规律,把控画面的整体节奏与韵律。
进入21世纪,色彩在绘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吴冠中的现代化水墨画创作中表现的尤为突出。然而在这之前,传统中国画色彩从唐朝至明清时期追求的都是以“意境”标榜的“渲淡”色彩思想观,它与西方现代化绚烂亮丽的色彩构成观格格不入,随着西方绘画色彩的融入,画面色彩暗淡的中国传统水墨画逐渐受西画排挤。
吴冠中在中西绘画融合的色彩创作,是他中西方风格艺术融合的大胆尝试。他突破了传统绘画的“渲淡”色彩观念,在中国水墨画传统的色彩观念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方印象派、梵高、马提斯的绚烂色彩,形成自己独特的新水墨画色彩观,为中国水墨绘画的发展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吴冠中勇于创新的绘画精神对中国后世艺术工作者有着很深刻的影响,他的绘画思想对我们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此外,吴冠中还从国外诸多艺术家的作品中吸取养料,在色彩之外,熔铸各家所长,进行艺术的中西合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奥地利知名象征主义画家克里姆特和吴冠中绘画的结合。
实际上,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东西方的交流日渐密切,商品交换中产生了文化融合的契机。西方艺术家绘画的视角、位置、方向、因素、过程等方面对我国山水画的构图、秩序、技法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近代艺术美学体系的转变,使得近现代中国美术迸发出新的生机。克里姆特的作品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我国油画发展至今,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西方科学论述性技法和东方传统艺术观照的写意性技法并驾齐驱的局面。
而吴冠中融汇东西方艺术特点,博采众长,成为独树一帜的名家。两位画家在构图、色彩、透型中都体现了主观性。他们在处理形体结构方面都具有平面化的透视视角。
追溯源流,我们会发现,西方绘画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和文艺复兴时期一直以面追型,而在起稿阶段才有线的作用。在画稿完成的过程中,线被掩盖了,我们看到的是画家以笔触的疏密、色彩的变化叠加式地表达画面。我国由于自古就有用最简要的方法表达最明确的观点的传统,所以画家在绘画上习惯寻找画面的主干脉絡,而线正是脉络梳理的表现。
因此,在吴冠中与克里姆特的绘画中,这两种表达方式同时出现在他们的画面中。他们有清晰的表达方式和明确的创作风格。
克里姆特的《金鱼》诞生于20世纪初,画百垂直拉长,在当时的西方艺术界非常少见,这种构图大胆采用坚长的造型,使画面中的人物通过叠加的方式排列,带有强烈的整体性,大幅度的曲线皆与外边缘在方向上有一致性,强调了竖式构图自上而下的倾泻感。画面中色彩体块分明,黑、白、灰关系明确,人物头发飘逸的线条在画面中产生运动感,为画面增添了灵动的气息。
吴冠中的《苗圃白鸡》借鉴了这一构图形式。笔直的树干贯穿于画面,排列出高远的气势。但与克里姆特对树的表达截然不同,吴冠中笔下的树更加纤细、温婉,水质特色明显,富有国画对树的描绘的特色。树木林立,排列整齐的线条成为支撑画面结构的主体。在吴冠中的笔下,冬季萧索却不失生机,保留了一份温暖的情韵。而在色彩的运用上,在这幅作品中,在灰蓝色的群山掩映下,一排排整齐的树木遮挡住村落人家,几只白鸡在林子里道遥自在。大量的面造型刻画背景,突出树林的线感。树木颜色为浅色,背景为深色,这在线与面的表现上经历了一番整合。
由此观之,吴冠中坚持中国画具备“线"和西画特有的“色”等元素,让他的绘画极具形式美感。
我们知道中国画的用线十分注重“以线造型",吴冠中的用“线”打破了中国画中传统用线技法,在水墨画中,吴冠中有时用流畅的线来表现客观世界,有时利用西方绘画中的速写线,这种用线方式在突出客观主体的同时也是画家自身情感的流露,如《大漠》作品中吴冠中运用了大量的弧线来表现大漠沙丘的绵延起伏,高低起伏的线条与轻重缓急的韵律给人以柔美而不失空旷的视觉效果。除了结合线去呈现白然形体外,同时也把线变成了一种表达情感的媒介,但其从来都不刻意追求线条“以书入画“。
实际上吴冠中把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现代艺术结合下形成的“点"在其样式上借鉴了石涛、潘天受和梵高的用“点"技法,通过对自然物象的认识运用到笔墨中,这些灵动跳跃的“点”在他的画面上生灵活现,增添了几分情趣。其作品《交河故城》通过率性大胆的用笔扫出或摆出红、绿、黄、黑等各异形状的“点”, 这些点的重复排列,层层叠加,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大小不一的点相互掩映,犹如个个精灵,充满了情趣。此外昊冠中对“彩点”及黑、白、灰单色点的运用和把握,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作品《狮子林》《新城》《荷塘春秋》等,通过对象征意义“点”的运用来表达内心情感,寓意深远。
因此,吴冠中以独特的艺术语言、中西结合的内容、形式感极强的绘画作品征服了很多艺术欣赏者,人们在他的画中体察出强烈的情感特征和艺术意境美。
艺术创作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实践感受与内心体验,也来源于无意中的灵感。吴冠中的作品, 都是有丰富的感情思想,吴冠中曾将绘画的过程比作为“怀孕”,每张画有画家本人复杂的经历、感受和体会,经过画家苦思提炼出来的,来源于作者的真实情感的流露和真实的内心审美趣味。
他从小就是一位天性率真且具幽默的人,生活在江南,家乡的水乡、白墙、黑瓦、黑门窗使他产生深深的印象,使得她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新颖的创造力和文化品位,《故宅》《江南人家》 《树丛》《养鸭场》等都是对小时候生活的喜爱和眷恋。还有如《白发之花》《紫藤》《双燕》 等,都是对自然的理解和概括,都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表达。通过他的独特的艺术手法,把他的家乡的形象以及对自然理解的形象,以独特的方式呈现出来,给予我们新颖的审美享受和审美感受。
从吴冠中的创作风格来说,他摆脱了画内容的限制,将绘画主题延伸到其它方面的内容上,让整个绘画作品呈现出多样化。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深刻的体会到他诚挚地表现着所画之物,并投入了自己真挚的感情。江南水乡是他成长的摇篮,那一幅幅风景画作中,小巧流水,乌檐粉壁,水波飞鸟等等,这些是他心中深切的眷恋。多年来,他行走在水乡里、山河间,在大自然的生命体系中捕捉自己对于大自然真实的感受和情思,他的艺术是一种情感的宣泄,他用自已质朴的内心来表现天地万物间最宝贵的生命之源。祖国的名山大川,黄河长江,都有着吴冠中先生辛勒作画的身影。
他是位简单直率的性情中人,始终坚定以自我感受为第一位,强调艺术家面对客观自然的时候,敏锐感的瞬间性和创造性。因为这种感受是个体的,是唯一的,会促使艺术作品具有感染力和独特性。吴冠中先生曾说:“我追求表达内心的感受与意境,画与文都只是表达这种感受与意境的不同手段。”从而他尊重自己的各种感受,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阐释艺术生命力的无限性。
除了情感的真挚外,吴冠中还着意营造了极具东方特色的意境美感。
早年的吴冠中曾苦思冥想一个关键问题:油画的色感和浓郁与国画的流畅和风韵,彼此可以补充吗?
我们现在无法得知吴冠中先生的答案是什么,但是他的作品早就做出了回答。他的《童年》以淡淡的块面绘出两侧的灰瓦白墙和大片空净的水面。银灰色的调子淡雅而高远。笔触单纯,画面静谧而简单,仿佛听得见水流缓缓淌过的声音。图幅上方若隐若现的一。对燕子会令 人联想到它们在天空中悠扬掠过的身影,拱桥曲水让人不禁猜想是否曾有人泛舟于此。
吴冠中儿时嬉戏玩耍的欢愉和天真无邪的笑声就在这样安谧的环境中流淌着。《童年》 寄托了画家的情感,强调的是个人对物象的主观感受。他的《印度妇女》以寥寥数笔便将妇女的体态衣着表现出来。妇女们的面部不加任何技法的修饰,皆以一笔摆出,意到而笔不到,留给观者大量的空间去想象她们的面貌:或许是面容娇羞的女子,又或是丰腴富态的妇人。画面油彩用笔简练,巧妙地表现出轻纱和裙带的轻薄质地,其轮郭亦随裙带显露出来。这些女性或体胖或消瘦,从轻纱的走势中也可以看出她们各自的不同姿态,画面充满了写意的美感。他的另一幅名作《鲁迅故乡》,以黑白灰三大主色调描绘了错落有致、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具有典型的中国意韵。
因此,作为20世纪中国绘画艺术的不可替代的画家之一,吴冠中一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对中国艺术领域产生着积极深远的影响,充满争议的美学思想带给国内外学术研究者和艺术家们深深的思考与启迪,他也被誉为是“影响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的艺术家”“中国的梵高”,我想这是当之无愧的。
为什么有人说中国画与西方艺术不能完全融合?
谢谢你的提问和邀请。中国画和西洋画技法绘画原理,都有巨大的区别。有人曾经问张大千:中国画和西洋画有区别吗?张大千给出了一个经典的回答,他说:怎么没有区别?张大千和齐白石都有区别,中国画与西洋画没有区别?但是,从最高的艺术境界来说,中国画与西洋画没有什么区别。
你提出中国画西洋画融合借鉴的问题。徐悲鸿早就给出理论和实践的回答了。
1918年,徐悲鸿被蔡元培聘为北大画法研究会的导师,他在一次演讲中,提出“五个之”,其中“西画之可采者,融之。”就是徐悲鸿画画思想的重要“一之”,也是徐悲鸿绘画实践的重要理想。这一年,徐悲鸿还没有出国留学,但是,只有23岁的徐悲鸿,已经在国内对西画的绘画方法非常崇拜,也非常向往去彻底了解一下了。
中国画与西画“融合”是一个长期实践的问题,也是可以多元实践的问题。
我们看徐悲鸿、蒋兆和、吴冠中、吴作人、李可染、黄胄、何家英、史国良都是直接与西画融合的画家。他们的绘画作品的中国画味道差别也是很大的。
所以,我们不能用中国第一代尝试中西画画融合的实践来看,中国画与西洋画你不能融合。
比如说,徐悲鸿与蒋兆和两个人,都是用西洋画的方法画中国画的。但是,他们的绘画差别也是很大的。
例如,徐悲鸿画人物画可以用“阴阳脸”,蒋兆和也是用“阴阳脸”画人物的。
但是,徐悲鸿的阴影部分就没有蒋兆和处理的好。因为蒋兆和的阴影部分,往往有一定的笔墨韵味儿,而徐悲鸿的阴影部分,就直接是“明暗交界线”了。
我们再看看吴作人、李可染,他们的中国画几乎看不到直接的西画最大的特点明暗了。
例如,吴作人画鱼,哪里有“明暗”?有的是中国画的笔墨。
李可染的山水画都说是素描逆光法,李可染自己也承认素描对他的巨大影响。
但是,李可染的山水画,可不是“明暗对比”,而是用笔墨来表现明暗的。
事实上,笔墨和明暗有一定的联系。没有明暗也就没有笔墨了,只是对明暗的组织不一样罢了。
西洋画的明暗是“明暗分明”,而中国画的明暗是“虚实”关系,即,明中有暗,暗中有明。所以,我们前面也提到蒋兆和与徐悲鸿画法不一样的问题。
在“融合”中西绘画的过程中。我们很多人片面地把明暗和虚实对立起来了,结果,就会产生一些生硬的“中不中西不西”的“中国画”。事实上,如果我们处理好“明暗”与“虚实”的统一性,把西洋画与中国画融合起来,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的。
例如蒋兆和后期的作品,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就是成功的例子。为什么说中国画与西洋画不能融合呢?
其实,中国画与西洋画在画画原理体系上是完全不同的绘画。
中国画内部的工笔画和写意画也是有很大区别的。
但是,中国画与西画的原理差异非常巨大。
最典型的就是西洋画有毕竟完整科学的透视解剖体系,而中国画相对来说,在透视解剖方面,没有西洋画的科学精确。
中国画的这个缺陷,不可能产生高写真的绘画。尤其从绘画实用来说,不能画出高度写实的人物画,而且,中国画由于绘画美学的转型,从人物画向山水画主流发展,而西洋画始终是以人物画为中心的,所以,相比较而言,中国人物画也是衰退的。
徐悲鸿从西方留学回国,志在把中国人物画复兴起来,那么,要复兴中国画,当然不能再画陈老莲那样的人物画了。所以,写实主义的人物画,也迫切需要借助于西方绘画的一些科学原理来充实中国画,这是没有错的。
中国人物画在一百年的发展中确实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在,中国人物画是写实水平,远远不是古代人物画可比拟的。
这也是“融合”西画的成功实践。
但是,我们由于对西洋画过分的崇拜,把写实原理作为绘画艺术的最高范畴了,这就是严重的文化盲目性。
事实上是,中国画除了人物画急需西洋画的科学原理“补课”,但是,花鸟画、山水画就没有那样着急了。
所以,这就有一个“借鉴”问题。
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要丰富中国画的表现力,山水画和花鸟画,既可以用传统方法,也可以适当吸收和借鉴一些西洋画的技法。
例如,适度的写生,相对的色彩等等,也可以适度吸收一些解剖透视。
但是,过分在山水画和花鸟画中强调西画的原理,中国画的味道就没有那样突出了。
中国画是一个文学性特别强的绘画,中国传统的文学有深厚的山水诗艺术,这些艺术深刻影响中国画的发展。
宋代以后,中国画转向以山水画为中国画的绘画主流,与中国文学的影响和制约是分不开的。作为山水画的延续,花鸟画也是文学是的引申。
而诗歌的抒情性必然是以山水花鸟为依托。而叙事诗是要以人物为依托的。
这就是中国画与西洋画在文学背景上也有巨大不同的地方。
所以,借鉴西洋画不是完全模仿西洋画。
例如吴作人先生画的牦牛,很有中国画的笔墨趣味。但是,我们仔细的分析,吴作人先生的笔墨已经不完全是传统的笔墨,他也吸引了西画色彩构成。所以,感觉中国画的味道很浓。
后来,吴冠中先生又提出用西画概念“黑白灰”统领中国画精神,结果,画面的对比出来了,但是,却没有了中国画的笔墨“虚实”的艺术之美。
这说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画与西洋画的“融合”与“借鉴”还有很长的路。
当然,艺术永远在路上。那么,中国画与西洋画的融合与借鉴也是永远在路上的。
西班牙画家委拉斯盖兹的人体油画镜前的维纳斯?
迪亚哥·委拉斯盖兹-《镜前的维纳斯》,布面油画,112.5×177厘米,1647-1651年,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1.女子裸体绘画在17世纪封建专制的西班牙是极其罕见的,这幅《镜前的维纳斯》也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委拉士开兹唯一一幅女性裸体绘画。
2. 这幅画是某位侯爵托付委拉斯凯兹创作的,此人地位显赫,也说明了为什么在宗教禁欲那么严重的情况下,委拉斯凯兹没有受到宗教惩罚的原因。
一丝不挂的维纳斯背对着我们侧躺在床上,身下是一层深灰色床单,一层白床单,看起来很像海浪。
从她的姿势上看得出来,她能感觉到自己的美,大概是因为神通常有强烈的自我感知,她也知道观者都在看她,于是她平静的斜倚在床上,尽力保持完美。
注:左框为镜中的维纳斯,右框为真实的她,体现反射
有一种说法是,维纳斯是在海上出生的,海浪一般的床单正好呼应了关于维纳斯的这个传说。
床单不显得凌乱,画家用了比较整齐的线条,这呼应了维纳斯优美流畅的身体线条。而维纳斯上身高亢,线条的造型显得很流畅,这是由于她的手臂在用力。
背部的肌肤细腻到极点,精准的笔触赋予维纳斯健美的力量。
而下身舒缓平和,展现了女性人体美。
画家笔下的维纳斯是特别的,她的头发随意的绾起来,身上没有丝毫神性的光辉,如果没有丘比特的出现,我们甚至不知道她就是爱神维纳斯。
画家把绘画的实用知识和自己的感情结合起来,给予了维纳斯人性的感情,委拉斯凯兹也成为了西班牙第一位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
镜子里是什么样的她
镜子摆放的角度反射出来的图像绝对不仅仅是维纳斯的脸而已,并且,这张脸是缺失模糊的,镜中的她透露出来冷眼旁观的态度。
现实与认知出现了偏差,这一方面说明了画家含蓄的艺术手法,他愿意给我们看的只有一小部分。
另一方面,画家给维纳斯赋予了神的能力,她只露出了脸颊,在我们观察镜中的维纳斯时,她也正通过镜子观察着我们。
变乖的丘比特
为她举着镜子的是小丘比特,他已经放下了手中的弓箭,变成了维纳斯的小听差。
他身后的红色幕布则代表了一种戏剧性冲突,这倒是很符合神话传说中丘比特的行事作风。
因为在神话故事中,丘比特有一支金箭,一支铅箭,被金箭射中爱情会圆满,而被铅箭射中则要品尝爱情的痛苦,调皮的丘比特总是拿着铅箭乱射(看来分手的情侣也只能埋怨丘比特了)。
不过在这张画中的丘比特倒是挺听话的,他收敛了自己淘气的那一面,恭敬的为女神服务。
唯一的维纳斯
裸体绘画中的人物一般都被困在了画作之中,画家没有赋予他们意义,她们站或坐都只是一种行为符号,但在《镜前的维纳斯》中,我们仿佛感觉到维纳斯只是暂时在这里躺着,她也许等会儿就会换个姿势,或者拉着床单坐起来。
她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无论是镜子还有丘比特,抑或是海浪一般的床单,这都是为了强调她主观世界的素材,画家委拉斯凯兹告诉我们,他笔下的裸体维纳斯,是唯一的。
清朝郎世宁为何名垂青史?
谢谢邀请,我是风逍逍,欢迎大家关注!
喜欢关注清朝历史的人应该听过“郎世宁”这个名字,郎世宁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赫赫大名的外国画家。是的,他是一个外国人,但是在中国的名气比外国的名气大得多。
郎世宁是一个纯正的意大利人,原名叫朱塞佩•伽斯迪里奥内。1715年,他作为一个传教士来到中国。之后被康熙皇帝召见,康熙皇帝不赞同天主教,但是非常欣赏郎世宁的才能,康熙皇帝说:西方的教义违背中国的正统思想,召见你是因为你懂得数学基本原理。随后康熙皇帝就封郎世宁为宫廷画师,不给他传教的机会。
郎世宁刚进宫的时候非常苦闷,他来中国是传教的,莫名其妙成为了一个画师。后来,郎世宁得到了同胞汤若望的点拨,终于醒悟自己传教士的身份是不会被中国人接受的,他只好转变目标,开始创作画作。
之后郎世宁住进了如意馆,成为了清朝宫廷御用画师。郎世宁的创作融合了中国传统画法和西方绘画的风格,这种杂糅的作画风格和手法也被人称为是中西合璧的混血画,郎世宁也凭借混血画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并逐渐在紫禁城站稳脚跟。
郎世宁研究过中国的传统,他发现与西方开放的作画风格不同,中国传统的艺术是比较讲究章法,所以他才将中国的传统作画风格和西方的思想融为一体,开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绘画方式。
除了艺术上的成就之外,郎世宁在中国生活了五十多年,早已逐渐融入了中国的生活,但他与其他在中国的外国人不同的是,他擅长揣摩上位者的心思,在紫禁城几十年,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为了生活下去,他早就改变了在西方的那一套思想。
郎世宁为皇帝做的画从来都是遵照他们自己的要求,他会用中西结合的画法来完美的画出皇帝心中的画面,只求皇帝能够满意。我们都知道乾隆喜欢盖章,于是郎世宁在一些创作中会预留一些空间来给乾隆皇帝盖章。
所以,郎世宁能够在紫禁城安然无恙的生活五十多年,甚至乾隆皇帝还亲自为他撰写墓志铭,郎世宁的智商情商不可谓不高。
在艺术作品中都有哪些具体体现?
真正艺术家的孤独,是全部身心情感都沉浸在作品的思考与意境的传递之中。孤独艺术家的作品往往极具个性与独特的审美判断。这源于艺术家与众不同的对人生及社会的思考。从而呈现出一种丰厚深沉的美,"苦难对于人来说是不幸的,而对于艺术来说却是极好的营养"。孤独并不是孤寂无奈。而是享受孤独带来的独立人格与精神的自由[祈祷][祈祷]
感谢支持关注山水朱零。
(以下均为朱零先生作品)
练习书法难还是山水画和花鸟画难呢?
谢谢邀请。书法国画是一个系统的,如果真想练,还是练书法,书法比较容易。但很多美院的孩子都书法差,希望学画。当然这就涉及到一个深层次的东西。没有书法,国画便是枉然,书法是国画的根基,美院的学生只是能处理画面,无论山水花鸟,书法线条是个基本。所以,很多书法精通的,学画非常快。山水画较花鸟更难一点,山水要通可能比较困难。书法学好。最起码写一手好字。,两三年勤学苦练,基本楷书能写好个相当。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