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剧文化 正文

背影如诗歌词是什么意思

揭示了诗人的豪情对生命的渴望对生活的渴望对未来斗争的渴望。诗人的意志何等的坚强志向何等的宏伟人生目标旨在作世界、自然、社会的主宰啊“毛泽东和他的朋友们在湘江学习在湘江水击在湘江抒发凌云壮志。...

背影如诗歌词是什么意思,自信人生二百年?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这是毛泽东早期(1917年)所写一首诗中的诗句,可惜只剩下这么两句。毛泽东1958年12月21日在文物出版社同年9月的大字本毛泽东诗词十九首的书眉上有这样的批注:水击: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诗人在诗句中所表达的意思是,我很是相信人生会有二百年,如果我能活二百年的话,我可以水击三千里啊。人生活二百年在现代来说是不可能的,但是诗人的夸张是有限度的,也是在所允许的范围内所作的艺术夸张,给人一种喜欢长寿一种人生希望的感觉,揭示了诗人的豪情对生命的渴望对生活的渴望对未来斗争的渴望。“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这正需要时间。“水击三千里”,诗人的意志何等的坚强志向何等的宏伟人生目标旨在作世界、自然、社会的主宰啊!

我们知道毛泽东向来酷爱游泳,从青年一直到暮年经常在各地水击。湘江,北戴河,长江都曾经是毛泽东喜欢游泳的所在。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沁园春长沙(1925年)一诗激情与天高。毛泽东和他的朋友们在湘江学习在湘江水击在湘江抒发凌云壮志,“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言外之意就是我们,我们这一代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将主沉浮!“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年轻时代就显露出他的英雄本色,诗中一个英气横溢的青年主宰,一个富有浪漫创新精神的学生在湘江走向全中国,走进中国革命的征途中起到砥柱中流的作用。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毛泽东的这一首浪淘沙北戴河(1954年夏)记载了毛泽东在风大浪大的北戴河海上游泳的场景。毛泽东满怀豪情的说,风浪越大越好,可以锻炼人的意志。诗人在滔天白浪中畅游了一个多小时后意犹未尽,上岸一笔一挥而就这一首壮美与缅怀的佳诗。这一首融描写、感慨、抒情为一体的诗令我们读来回味无穷,意境深远不可测。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毛泽东的这一首水调歌头游泳(1956年6月)从长沙到武汉,毛泽东在工作之余,仍喜好游泳。在长江中游泳,毛泽东的豪气比天更高,长江中风浪大,但是诗人“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在游泳中一幅中国改革建设的宏图在诗人胸中勾画而成,“一桥飞架南北”,“高峡出平湖”。这一首诗起伏跌宕大气回旋,,从游泳的舒畅之感写到了时光流逝,一直写到了下片对国家建设蓝图在胸中浪漫自由的联想。毛泽东把现实与理想,典故和神话有机的相融为一体,也更加的增添了祖国语言文化的魅力意境感人之深不可言表。

读毛泽东有关游泳的诗,诗人跃动的英姿在水中迎风劈浪,何等的畅快淋漓。诗人有水击三千里之感慨,又有对自己对人生对祖国前程满怀无穷的信心,此生鸿鹏之志将会在斗争中实现,而且将会与水击三千里一样的痛快无比。

我们得感谢诗人为我们留下如此反复咏哦犹有回味无穷的诗篇。

如何理解写给黄淮这两句歌词?

“你是我情深似海的依赖,我是你早已过时的旧爱”,这是邵帅的单曲《写给黄淮》里的一句歌词。《写给黄淮》是邵帅写给母校黄淮学院的一首歌,他把自己对母校的情感融入音乐,轻吟浅唱,透着惆怅,又有着一种对未来的坚定。《写给黄淮》一经唱出,其朴实的真情实感击中了很多人对昔日青春岁月的留恋情怀,迅速火了起来。

《写给黄淮》得以传唱,除了曲风之外,还有意境不错的几句歌词,比如“你是我情深似海的依赖,我是你早已过时的旧爱”,另一句是“你是我患得患失的梦,我是你可有可无的人”。这两句歌词格式一致,只是切换了组合词语,但前后句之间的意像反差强烈,冲击力强。应该说,这样的歌词其实是借用了爱情用语,在爱情的世界里,不正是这样的遗憾令多少人流下泪、留下痛吗?所以说,理解“你是我情深似海的依赖,我是你早已过时的旧爱”这句话可以从爱情的角度加以诠释。

情深似海,内心就有了个TA,TA像海一样,冲刷着心的沙滩,这海与滩的依存便是一种依赖。“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世间万事,莫过于此。昔日的情深似海,有一日你便成了TA的过客,怎叫一个惆怅了得?一张照片,一句问候,一次邂逅,可能都会让你在记忆的深处微波泛滥。而这种既有青春记忆,又有爱情味道的便是学生时期懵懂的爱了,那总会有一个画面如照片一般,定格留存,且不褪色,静卧岁月。比如初春微寒,她着一件毛衣,身披阳光,阳光松松软软的,暖绒绒的,斜打在教室的门框上,她看着伙伴们叽叽喳喳地私语,谁谁又如何如何,而她只是微微笑着。那场景丝毫毕现,犹似眼前。既然能唱出“我是你早已过时的旧爱”,那就说明你的内心该去的去,该留的留,只是总会有一些定格的记忆不被岁月的流逝冲蚀,不管你如何老去,TA就在那里,无喜无怒,无所谓彩色与黑白。

人生的路途上,自然会有新的画面填入,与定格的老照片共绎岁月。所以,岁月以长而无尽,我生以守待有时吧。

背影是一个什么样的背影?

背影总是很含蓄 ,含蓄是一种魅力;背影总是很孤零 ,孤零更让人记得清.我觉得其实这诗写的背影是个很抽象隐暧的概念,蕴涵了诗人的情感,表现出诗人对背影的理解。对诗人来说背影是含蓄而又孤零的。但这样的背影却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令人难以忘怀。使人感觉十分凄凉。朱自清: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芙蓉楼送辛渐古诗的意思和中心思想是什么?

武哥说文,很乐意为您讲述王昌龄这首“欲说还休”的送别诗:

很多人像我一样,对《芙蓉楼送辛渐》中心思想的深入了解,源于一个人的名字:冰心

(冰心先生的《小桔灯》)

虽然连《小桔灯》的内容也很模糊了,但是,它的作者“冰心”这个名字却像用刀刻一样,烙在了我的心里。因为,这个名字实在太美了。

藏在玉壶里的像冰一样纯洁的心灵,多美的意境啊。年幼的时候,对这些很纯很静的东西格外热爱,就脑补这诗人是哪位大神,居然能够写出这样美到骨髓的诗句。

于是就找出了这首《芙蓉楼送辛渐》,也找到了著名的边塞诗人、“七绝圣手”:王昌龄。

其实,《芙蓉楼送辛渐》一共有两首,一般都指送别的这一首,全文如下: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摘选自央视网上的网友“接龙”部分内容)

没有想到,这句搞笑版的“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写作业”,倒深化了《芙蓉楼送辛渐》的主题。

不一样的情景,却又有与原诗一样的感情色彩,让王昌龄这首诗的后两句变得家喻户晓。

调侃归调侃,却一脉相承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有辛酸,有执着,也有身不由己的悲哀。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吴楚之地,寒雨连江,诉不尽送别的慷慨愁绪

(王昌龄像)

梁启超说,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

然而,贬谪吴楚之地的王昌龄,没有一丝江南草长莺飞的放诞纤丽,他有的只有慷慨悲歌。

人生最苦是离别。

清晨,天色渐明,站在芙蓉楼下,诗人看到,微寒秋雨弥漫着吴地江天,萧瑟的秋风秋雨一阵又一阵,像是知道送别的情绪。朋友辛渐马上就要登船,即将逆水向北回洛阳,想到朋友这一走,陪伴自己的又只有这吴楚孤山了,他没有勇气看这连雨的江水,他只能抬头看这孤傲的山。

诗人默默的告诫自己,不要儿女情长,一定要坚强,一定要坚强。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有纸有笔、有情有意,却无一字可以寄托抒怀

(王昌龄送别辛渐)

离别的时候,诗人非常矛盾,他知道朋友回洛阳后,一定会和亲朋好友相聚,这些亲友也一定会问起诗人的近况。

贬谪之累,怀才不遇之苦,诗人都习惯于默默承受,他无法提笔,有千言万语,却又一言难尽。他最后拉着朋友的说,如果洛阳的亲友问询我的情况,你就说“一片冰心在玉壶”就行了。

我还是原来的我,初心未改,依然像盛装在纯净玉壶里的冰心一样冰清玉洁,没有沾染一丝尘埃。

诗人对洛阳的亲友非常牵挂,但是,他不想让他们担心,所以,他只捎去若有若无却又无比坚定的这一句话。

“冰壶者,清洁之至也,君子对之,示不忘乎清也。”姚崇的《冰壶诫》是唐朝的官场训诫

(壁刻书法)

“冰壶”一词,始于南朝鲍照,他在《代白头吟》中写道:

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意思是,有识之士,当如红色的丝绳那样正直,当如玉壶冰那样高洁。

而诗人用这个词,最大的意图,应该是化用一代贤相姚崇《冰壶诫》的意义,《冰壶诫》序言:

冰壶者,清洁之至也,君子对之,示不忘乎清也。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

姚崇位尊言重,其《冰壶诫》对唐的影响很大。王维有《赋得清如玉壶冰》、卢纶有《清如玉壶冰》、宰相李程也有《玉壶冰》等等。

姚崇逝世时,王昌龄已经21岁,姚崇的《冰壶诫》在当时就是唐朝的官场训诫,王昌龄显然也是在借冰壶自喻。

写到这里,我们觉得本诗的中心思想就已经明显了,但是诗人却不是这样认为的。

后续深化:送别友人,诗人为什么要把送别前一天的饯行诗,并且标为“其二”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其实,“一片冰心在玉壶”此句已经与送别友人无关了,诗人已经跳脱出了离别的愁苦,在另外一种情绪上表明自己的心迹。而且,他感觉这一句话还是没有表述完整,所以,他把头天晚上的饯行诗,标注为“其二”: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这首诗,写的是送别头天晚上在芙蓉楼上为友人饯行时的情景,诗人起兴以景,末句点明心迹,“寂寂寒江明月心”,天上的那一轮皎洁的明月,就是我纤尘不染的那一颗冰心。

虽然诗人只是让朋友辛渐带了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壶”回洛阳,其实,这顺便的两首诗已经把诗人的境况、心绪和品性表露完全了。

所以,宋人顾乐在《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中,对王昌龄的这两首诗评价极高:“唐人多送别妙。少伯请送别诗,俱情极深,味极永,调极高,悠然不尽,使人无限留连”。

诚然,唐诗之妙,用意之深,从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两首,就可以窥豹一斑。

(王昌龄简介)

“武哥说文”为您解答,期待点、批、评,图片来自网络,如侵请删。

这首诗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此诗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示了黛玉在冷酷现实摧残下的心灵世界,表达了她在生与死、爱与恨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焦虑体验和迷茫情感。 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葬花吟》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女主角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古体诗。此诗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示了黛玉在冷酷现实摧残下的心灵世界,表达了她在生与死、爱与恨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焦虑体验和迷茫情感。它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曹雪芹借以塑造黛玉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曹操的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何以解忧?难有杜康.——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明月升起 ,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比喻用人要“唯才是举”,多多益善.)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周公见到贤才,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马上接待.《史记》载周公自谓:“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贤.”),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导语】抒情诗中情与景占据了大半壁江山。但即使同为写景抒情诗,其表现手法与艺术形式也是各有千秋。有的以景载情,有的触景生情,有的以景蕴情。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的:抒情诗:曹操《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短歌行

两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文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注释

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当,是对着的意思。

几何:多少。

去日苦多:跟(朝露)相比一样痛苦却漫长。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当以,这里“应当用”的意思。全句意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

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shēng):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叫的声音。苹:艾蒿。

鼓:弹。

何时可掇(duō):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另解:掇读chuò,为通假字,掇,通“辍” ,即停止的意思。何时可掇,意思就是什么时候可以停止呢?

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思念。

讌(yàn):通“宴”(原文中讌为“䜩”)。

三匝(zā):三周。匝,周,圈。

海不厌深:一本作“水不厌深”。这里是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原文是:“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创作背景

此诗的写作时期各说不一,归之有两种说法: 一是赤壁之战之前二是赤壁之战之后。第一种说法以章回小说为据,不可靠。第二种说法也无史政。所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尚无定论。

赏析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最初的古辞已经失传。乐府里收集的同名有24首,最早的是曹操的这首。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短歌行》原来有“六解”(即六个乐段),按照诗意分为四节来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试想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传作用。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贤才”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为有才的许许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归心”了。 “对酒当歌”八句,猛一看很像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所以一经分析便不难看出,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相当强烈的政治目的。这样积极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说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为通过这样的调子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所以说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就用他的名字来作酒的代称)。“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甚至反动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清人陈沆在《诗比兴笺》中说:“此诗即汉高祖《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人生几何’发端,盖传所谓古者知寿命之不长,故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这可以说基本上懂得了曹操发愁的含意;不过所谓“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还未免说得迂远。曹操当时考虑的是要在他自己这一生中结束战乱,统一全中国。与汉高祖唱《大风歌》是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同时,“但为君故”这个“君”字,在曹操的诗中也具有典型意义。本来在《诗经》中,这“君”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自认为他就是曹操为之沈吟《子衿》一诗的思念对象。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这八句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倘若借用音乐来作比,这可以说是全诗中的两个“主题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这两个“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表面看来,意思上是与前十六句重复的,但实际上由于“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因此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再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那就是说“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掇”通“辍”,“晋乐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辍”,即停止的意思;高中课本中“掇”的解释为:拾取,采取。何时可掇: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同样,我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说这种话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现,因为曹操不断在延揽人才,那么后来者会不会顾虑“人满为患”呢?所以曹操在这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这里不过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同时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这说明他看出了这四句是比喻,但光说“客子”未免空泛;实际上这是指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他们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彷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这恰恰说明曹操很会做思想工作,完全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而像这样一种情味,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此诗的主题。“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决不会有“人满之患”。借用了《管子•形解》中陈沆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则南驰耳。分奔蜀吴,栖皇未定,若非吐哺折节,何以来之?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亦见《诗比兴笺》)这些话是很有助于说明此诗的背景、主题以及最后各句之意的。

总起来说,《短歌行》正像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曹操的时代,他就已经能够按照抒情诗的特殊规律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借鉴的。同时因为曹操在当时强调“唯才是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所以他对“求贤”这一主题所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也应得到历史的肯定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