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剧文化 正文

寂寞沙洲歌词什么意思

寂寞沙洲冷何以被称为神品?出自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句作》“常常被用来表示深秋时节的孤寂、凄凉的意象,残月、漏断、疏桐、幽人、孤鸿。苏轼就已经对于人生的无奈有很多感悟,老病常居半......须臾便堪笑,3、寂寞沙洲冷对应的歌。...

寂寞沙洲歌词什么意思,寂寞沙洲冷何以被称为神品?

林语堂先生评价苏轼极高,甚至说苏轼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人物。

他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慈善家,是疾苦百姓的好朋友,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是天赋异禀的书法家、画家........

然而,这样一个看似“上天的宠儿”,在政治上,却并不是一个“弄潮儿”。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出自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句作》。

而这首词,就是在苏轼受到“乌台诗案”的处罚,被贬到黄州时,暂住在定慧院时,所写的,反应了苏轼当时的一种心情。

原作欣赏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梧桐”常常被用来表示深秋时节的孤寂、凄凉的意象。

“漏断”,滴漏是古代一种计时的工具,滴漏都流尽了,那就是表示更深的深夜。

一弯残月斜挂在枝叶稀疏的梧桐树梢上,漏壶马上就要滴尽的深夜,周围一派寂静、凄凉的景象。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幽人”,是幽居之人,这里就是说苏轼自己。

苏轼刚刚被贬到黄州的时候,因为刚刚经历过“乌台诗案”,心情特别沮丧,深居简出。

“缥缈”,是隐隐约约。

“孤鸿”,也是说苏轼自己,被贬到黄州的自己,像一只“孤鸿”。

谁看见幽居之人独来独往,只有隐隐约约的看到一只孤鸿的影子。

上半篇,描绘出一幅幽深寂静的月夜图,无论是“残月、漏断、疏桐、幽人、孤鸿”,都是清冷、孤独的意象展现。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下半篇,就开始写这个“孤鸿”。

这隐隐约约出现的“孤鸿”,刚刚落下,就惊恐地飞了起来,它不断回首四顾,却发现没有人可以理解它的孤苦,也没有人可以理解它的怨恨。

在这深秋的寒冷的梧桐枝上飞来飞去,始终找不到自己可以栖身的地方,最终,甘愿忍受在寂寞寒冷的沙洲上栖居。

文创背景

苏轼时当壮年之时,正是王安石变法之时。

1069年,王安石与神宗皇帝退行新政,而苏轼一直是反对新政的。

1071年,苏轼在杭州做通判、1074年密州做太守的时候,苏轼就已经对于人生的无奈有很多感悟,在他那时的诗作中,会常常出现一些感慨人生苦短、人各有志、不忘初心的想法:

“百年三万日,老病常居半......须臾便堪笑,万事风雨散......”

“人生各有志,此论我久持。他人闻定笑,聊与吾子期。”

“阴晴朝暮几回新,已向虚空付此身。出本无心归亦好,白云还似望云人。”

但是,在此期间,他也是做了很多讽刺新政给人民带来的疾苦的诗作:

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

霜风来时雨如泻,杷头出菌镰生衣。

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

茅苫一月陇上宿,天晴获稻随车归。

汗流肩頳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粞。

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

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

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

苏轼的这些诗,原本只是像“苍蝇蚊子”一样,嗡嗡地叫,但是苏轼这些诗,还被当时的驸马,苏轼的好友王诜收集刊印出来,更便于流传阅读了。

1079年,苏轼调到湖州,给皇帝进了一篇《谢上表》本来是例行公事,但是被敌对派用来大做文章,再加上之前那些诗文,便将“讽刺新政、愚弄朝廷”的罪名扣在苏轼的头上,这就是“乌台诗案”。

苏轼在湖州被捕,关了20多天,所幸被众大臣联名保出来了。

1080年,苏轼就被贬到了黄州,他到了黄州,暂居定慧院,写下了这首诗!

寂寞沙洲冷?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中的最后一句的沙洲为:惠州有温都监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闻坡至,甚喜。每夜闻坡讽咏,则徘徊窗下,坡觉而推窗,则其女逾墙而去。坡从而物色之曰:吾当呼王郎与之子为姻。未几,而坡过海,女遂卒,葬於沙滩侧。坡回惠,为赋此词。

寂寞沙洲冷对应的歌?

寂寞沙洲冷对应的歌是歌手周传雄唱的《寂寞沙洲冷》。如此凄美的歌词改编自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的这首《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上阕借景抒情,通过深夜院中所见之景表达了自己的孤独与落寞,下阕托物寓怀,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遗世独立、蔑视俗流的高尚情操。

拣尽寒汁不肯栖?

它突然惦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来往,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被贬惠洲时,有个年方十六的少女每夜闻坡讽咏,则徘徊窗下,但当东坡推窗寻找时,她却已经翻墙而去。所以才有上阕所写:“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在苏轼离开惠州后,女子的父亲要为她另择佳婿,她坚决不应,最后因过度思念东坡,憔悴而死。遗体埋葬地沙洲之畔;当苏轼回到惠州,只见黄土一堆,十分幽愤。因此有了下阕:“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拣尽寒枝不肯栖”常用来比喻对某个事物或某个人过于执着,结局往往令人叹惋。这词短短几十字,就道出了一个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真是精彩绝伦,令人拍案叫绝。

七律长江的意思?

有七律《长江》。

伍刚

长江寂寞沙洲冷,

大浪滔天泛尽烟。

一叶孤舟江渚上,

万里碧水任时迁。

英雄到死多缘此,

铁骨铮铮叹世间。

自古骚人惜字字,

三吴帐下鼓角喧

长江,古称江、大江,是亚洲第一长河和世界第三长河,也是世界上完全在一国境内的最长河流,全长6397千米,发源于青藏高原东部各拉丹冬峰,穿越中国西南、中部、东部,在上海市汇入东海。长江流经中国五分之一陆地面积,养育了三分之一中国人口。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常被并列为中国历史、文明、经济的两大源泉,并称为“母亲河”。

寂寞沙洲冷讲的什么故事?

据《宋六十名家词.东坡词》载,此词还有一序,讲的是一个美丽而凄凉的故事。如下:

惠州有温都监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闻坡至,甚喜。每夜闻坡讽咏,则徘徊窗下,坡觉而推窗,则其女逾墙而去。坡从而物色之曰:“当呼王郎,与之子为姻。”未几,而坡过海,女遂卒,葬于沙滩侧。坡回惠,为赋此词。

这段小序和苏轼的词一样写的仙气飘渺。

前半段写的虚幻迷离,要不是前面有段引言:“惠州有温都监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颇有点遇仙的感觉。

苏轼寓居定惠院,每到他深夜吟诗时,总有一位美女在窗外徘徊。当推窗寻找时,她却已经翻墙而去。此情此景岂非正是苏轼词上阕所写:“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由此说来,句中的幽人该是指那位神秘美丽的女子,上阕则是记录此事了。

当时苏轼四十六岁,张先七十还纳妾,六十岁也不算什么的。我很愤慨他为什么不纳那个女子为妾,却物色王郎之子与她为姻,最终使她郁郁而亡。

这个女子好像是为苏轼而存在,在苏轼离开惠州后,女子就死去了,遗体埋葬在沙洲之畔。当苏轼回到惠州,只见黄土一堆,个中幽愤之情可想而知。于是,就赋了这篇著名的《卜算子》。由此可见,此首词的下阕是为了纪念那女子而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