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归于佛歌词是什么意思,王阳明心学提出心即理?
您好,王阳明是儒家四圣之一,正式创立了力至千古,光耀中外的心学。心即理是心学的核心思想之一,而思想史学界关于探讨此“心”为何物的争论,已经持续五百年了。我将从心学的由来、心即理的提出、心学体系的正式形成、何为“心”,四方面说明我认为的心学中的和心即理中的“心”。心学的由来
从明末的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开始,以考据(考证资料真伪)、训诂(解释字词音义)为治学核心的朴学日渐兴盛。
到清朝乾隆和嘉庆时期出现了戴震、惠栋、钱大昕、赵翼等一大批优秀学人,朴学发展到鼎盛时期,故也称此时的学术流派为乾嘉学派。乾嘉学派主要分为以戴震为代表的皖派,以惠栋为代表的吴派。
因为朴学和乾嘉学派的治学核心与两汉经学(中国传统儒学)家一脉相承,故也称朴学为汉学,或者把朴学理解为汉学在清朝时期的发展。
朴学提倡从儒家经典中务实研究,其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清朝学人反对宋学特别是理学空谈义理,言之无物。
另外近现代许多大家,梁启超、章太炎、鲁迅、郭沫若、孟森等都持有认为清朝学人醉心于朴学,与清朝的文字狱不无关系。
“考证古典之学,半由‘文网太密’所逼成。”——梁启超
“乾隆以来多朴学,知人论世之文,易触时忌,一概不敢从事,移其心力,毕注於经学,毕注於名物训诂之考订,所成就亦超出前儒之上。”——孟森《明清史讲义》
清代朴学学人把中国传统儒学(经学)分为两大重要派别,两汉时期的汉学(包括朴学),宋明时期的宋学,学界沿用至今。宋学中影响力最大的两大派别,分别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自南宋理宗(1224年-1264年在位)之后成为我国古代官方意识形态,故我们又称程朱理学为宋明理学,而宋学另一大派别,陆王心学即是我们今天通称的心学。
先说出现较早的汉学,汉学可溯源于我国古代学术史上著名的今古文经之争。
想必我们大家都熟悉这样一段历史,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前后十年,秦始皇横扫六合,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实行焚书政策,下“挟书令”,规定如下:
除《秦纪》、医药、占卜、农书,以及国家博士所藏《诗》、《书》、诸子百家经典外,凡私人所藏儒家经典、诸子和其他历史古籍,一律限期交官府销毁,逾期不交的,处以黥刑并罚作城旦。谈论《诗》、《书》者死,以古非今者灭族。严禁私学,欲求学者“以吏为师”。次年,秦始皇又认为有些儒生和方士对他不满,以“妖言惑众,以乱黔首”的罪名先后逮捕了460多个儒生,全部在咸阳坑杀。
经过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有秦一代的以吏(法官)为师,儒家经典与传承几乎断绝。西汉初年,儒家经典只能由还存活于世的儒家学者回忆,再由当时通用的隶书抄录,这样的儒家经典便称为今文经。
后来在孔子旧宅和河间献王处陆续发现了秦朝以前遗存的儒家经典,是由秦统一前的篆书写成,这样的儒家经典便称为古文经。
古文经学派与今文经学派长期围绕经学问题进行争论,这就是今古文经之争。由于此争论,当时的经学家都注重对儒家经典进行考据(考证资料真伪)、训诂(解释字词音义),以求证明己方的正确性和正统性,汉学由此诞生。我国第一部字典,著名的《说文解字》就是由古文经学家许慎在此期间写成。
汉学传至唐代,唐太宗广开科举,命孔子后人大儒孔颖达编订《五经正义》,以此为科举规定教材和答案,不得逾越《五经正义》去解释儒家经典。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唐太宗李世民
于是至唐中期,儒学日衰,道佛日盛,韩愈掀起古文运动,大力推举儒学,以儒家正统自居,尊儒但不墨守,开启宋明理学之先河,故韩愈被有些学者称为宋学的远祖。
宋学正是重视义理(讲求经义、探究名理),反对汉学一味考据,恪守五经的儒学学派,是儒学在宋朝的发展,也是宋朝文化的主要体现。关于宋朝文化,近代史学大家陈寅恪有极高评价。
“吾中华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
至于汉学和宋学的区别,通俗的说就是汉学重儒家经典的考证,宋学重儒家经典的演绎。
到了北宋时期,特别是宋神宗时期(1067年-1085年在位),宋学高速发展,出现了以王安石为代表的王学(又称荆公新学),以程颢、程颐兄弟为代表的洛学,以张载为代表的关学,以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为代表的蜀学。
宋学各家具体学说虽然有所差异,但根本上都是立足于儒家经典,以试图建立一套包括世界观(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方法论在内的理论体系。
宋学传至南宋,各家学说集大成于两人身上,一人与王阳明一样列于儒家四圣,正是朱熹,后人敬称朱子,另一人同样是中国哲学史上不得不提的人物,象山先生陆九渊。
伴随着两人在历史舞台的出场,宋学百家正式衍化为两大学派,以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以陆九渊、王阳明为代表的陆王心学。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和创立者,直接继承了二程的学说,对宋学其他大家诸如周敦颐等亦多有吸收。朱熹主张“理”是宇宙和世界的本原,“气”只是构成宇宙和世界中万事万物的材料,认为理在气先,理学因此得名。
“理”又被理学家称为“天理”,狭义的理解可以称其为儒家的纲常名教,广义的理解则是宇宙和世界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所以理学家主张“去人欲,存天理”,即去除人不好的欲望,遵循天地运行的道理,而要达到此境界必须要先格物,后致知。
心即理的提出陆九渊对“理”(即宇宙和世界的本原)的理解与朱熹大不相同,他继承和发挥了宋学“天即理即心”的观点,正式提出了“心即理也”的哲学命题。也就是说,陆九渊认为天是理构成的,理是心构成的,宇宙、世界、天地的本原和万事万物遵循的规律,实质上是心。
所以说心即理的确是心学的核心命题之一,但是这一命题的提出者并非王阳明,而是陆九渊,所以相应的有学者认为心学的创立者也并非王阳明,而是陆九渊,王阳明只是集大成者。
南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发生了我国思想史上最精彩的学术大辩论之一,为了调和理学和心学之争,由金华学派的吕祖谦牵头,陆九渊和朱熹都来到江西信州鹅湖寺(今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鹅湖寺),鹅湖之会就此开幕。
鹅湖之会上,双方针对宇宙观和方法论问题唇枪舌战,争论之声直达千古。
关于宇宙观问题,朱熹提出心本身并非是理,心之性才是理,理是宇宙本原;陆九渊则提出心性无别,心就是理,心是万物本原。
关于方法论问题,朱熹强调格物,以物穷理,渐渐才能致知天理;陆九渊则主张由内入手,直接彻悟本心,不必去大力认识外界的物。
到南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理宗亲撰《道统十三赞》,赐给国子监诸生,理学成为我国古代后一千年的官方意识形态从此开始。
朱熹所撰写的《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五经由此成为读书人的口头禅)也逐渐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
与此同时,心学和理学不断碰撞,也不断发展。
心学体系的正式形成崖山之战,南宋灭亡后,元朝佛教兴盛,心学乃至儒学并无太大发展。
至明代早期,陈献章,即陈白沙,岭南地区惟一得入孔庙的大儒,他倡导涵养心性、静养“端倪”之说,开启了明代心学先河。
明代中后期,陈献章门人湛若水创立甘泉学派(湛若水号甘泉),大大完善了心学体系。而湛若水与比他小六岁的浙江余姚人王守仁为知己好友。
王守仁,幼名云,字伯安,早年在绍兴会稽山阳明洞天筑室而居,自号阳明子,世人故称其王阳明。据称是王羲之之后,父亲王华是明宪宗成化十七年(1481年)状元。
王阳明虽然生活在宦官弄权,朝纲不振的明中叶,但是从小立志要做圣人。他的一生和心学的最终定型可以用三大悟道来粗浅概括。
一是龙场悟道。王阳明于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直言犯谏得罪了大太监刘瑾,被贬到贵州龙场驿(今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当驿丞。在龙场人迹罕至的万山丛中,王阳明提出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哲学命题,并且认为以前的格物以求致知天理是错误的。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王阳明
龙场悟道不久之后,王阳明在心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行合一”,并提出“知行合一”需要“事上练”。
二是通天体悟。王阳明平定赣南匪患和宁王之乱后,明武宗正德十五年(1520年),于赣南通天岩(今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通天岩)讲学时提出了心学的最终归宿“致良知”。
三是天泉证道。王阳明前往平定广西匪患前夕,于明世宗嘉靖六年(1527年),在绍兴天泉桥上为弟子解答疑问时,提出了心学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解答了心学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并提出了方法论,由此心学体系正式形成。
何为“心”从心学的由来、心即理的提出,心学体系的正式形成三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心学和心学核心“心”的内容和内涵都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不断丰富的过程。
在提出心即理的陆九渊眼里“心”是宇宙和世界万事万物的本原,这也是关于“心”最广义的理解。
陈献章提出了“天地我立,万化我出,宇宙在我”的哲学命题和“静坐中养出端倪”、 “为学当求诸心”的方法论。其弟子湛若水发扬了陈献章的学说,提出“随处体认天理”,即随时随地都可以内外结合用心体悟天理,陈湛心学所认为的“心”有很多人本主义色彩,对后世影响很大。
至王阳明时,心学体系已经完全形成。“心”可以狭义理解为世俗日常的人心,也可广义理解为宇宙的本原(心即理也),人生的最终归宿和价值的判断(心学归于致良知),做事情的方法论(知行合一)。
以上就是我的答案,希望能帮助到题主。
你看过最奇怪的书是什么?
有一本诗集名字叫《设计诗》,这名字不得不说起的太妙了,来体会一下
此书作者名叫朱赢椿,现任南京书衣坊工作室设计总监,南京师范大学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他设计或策划的图书曾多次获得国内外设计大奖,并数次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书”和“世界最美的书”称号。
朱老师还有另外一本《虫子旁》我觉得也是很吼的
封面侧边内页除了这里的中文以外,感觉之后的都是虫文……这本书,大概是说,各种虫沾墨爬出的轨迹的作品?大概是这样
还有几张图,有一些照片的虫比较逼真,以下需要有一点心理准备
发现世界的乐趣,欢迎关注头条号:一杯羊白开
但丁神曲中的人生哲理?
《神曲》是一部充满隐喻性、象征性,同时又洋溢着鲜明的现实性、倾向性的作品。但丁借贝阿特丽切对他的谈话表示,他写作《神曲》的主旨,是“为了对,万,恶的社会有所裨益”,也就是说,《神曲》虽然采用了中世纪特有的幻游文学的形式,其寓意和象征在解释上常常引发颇多争议,但它的思想内涵则是异常明确的,即映照现实,启迪人心,让世人经历考验,摆脱迷误,臻于善和真,使,意,大,利,走,出,苦,难,拨,乱,反,正,寻,得,政,治,上、道,德,上,复,兴的道路。 但丁生活在社,会,变,革的历史时期,作为一位“有强烈倾向的诗人”,他一心想革,新,政,治,实现他的理想与抱负。
但丁热情地歌颂现世生活的意义,认为现世生活自有本身的价值。他在《神曲》中强调人赋有“自由意志”,这是“上帝最伟大的主张”,上帝给予人类“最伟大的赠品”。
诗中热烈歌颂历史上具有伟大理想和坚强意志的英雄豪杰,希望世人以他们为榜样,振奋精神,避开怠惰,战胜一切艰险,去创造自己的命运。在但丁看来,坐在绒垫上或者睡在被子里,是不会成名的;只能是虚度一生。
赞颂理性和自由意志,召唤对现世和斗争的兴趣,追求荣誉的思想,这是但丁作为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的特征之一。这种以人为本,重视现实生活价值的观念,同中世纪一切归于神的思想,同宗,教,神,学,宣,扬的来,世,主,义,都是针锋相对的。
《神曲》中处处洋溢着对现世生活的热忱歌颂,但是但丁又把现世生活看作来世永生的准备。他揭,发,教,会和僧,侣的败,行,劣,迹,但又不整个地反对宗,教,神,学和教,会,甚至还把宗,教,神,学置于哲,学之上,把信,仰置于理性之上。例如,他把维吉尔选为他幻,游,地,狱和炼,狱的向导,隐喻理性和哲学指引人,类,认,识,邪,恶的途径,而把贝阿特丽切作为游,历,天,堂的向导,说明诗人仍然局限于信,仰和神,学高踞理性和哲学之上,人类只有依靠信,仰和神,学,才能达到至善之境的经,院,哲,学,观,点。
在对待封,建,君,主的态度上,但丁也常常是矛盾的。他曾义愤填膺地谴责,说,意,大,利没有一块干净的土地,“意,大,利所有的城市,到,处,充,斥,着,暴,君”。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弱小的市,民,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的反映。为了对,抗,专,横,恣,肆的教,会,最初的人,文,主,义,者不得不谋,求,王,权的支持和保护。
《神曲》是一部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的作品。但丁描写的地,狱、炼,狱和天,堂,受到古典文学尤其是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启示和影响,如维吉尔在《埃涅阿斯记》中关于主人公由神巫引导游历阴间的描写,中世纪作家达·维罗纳的《耶,路,撒,冷,天,国,颂》、《巴,比,仑,地,狱,诗》和德拉·利瓦的《三卷书》对罪,孽的灵,魂在地,狱接受惩戒,天,堂光明、幸福的叙述,都给但丁提供了借鉴。但《神曲》不像中世纪文学作品那样粗糙庸俗、虚无缥缈,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精深的神学、哲,学,修,养和新颖的构思,为三个境界设计了严密的结构、清晰的层次。他把地,狱、炼,狱、天,堂各分为9层,蕴含着深邃的道德涵义。在描绘不同境界时,他采用不同的色彩。地,狱是惩戒罪孽的境界,色调凄幽、阴森;炼狱是悔过和希望的境界,色彩转为恬淡、宁静;天,堂是至善至美的境界,笼罩在一片灿烂、辉煌之中。多层次、多色调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诗人精辟而又抽象的哲学、神学观点,又赋予这些境界以巨大的真实性,奇而不诡,精微致深,使人如身临其境。
《神曲》堪称一座多姿多彩、形象鲜活的人物画廊。作为这部史诗的主人翁,但丁本人苦苦求索的品格和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刻画得最为细微、饱满。维吉尔和贝阿特丽切这两位向导,虽然具有象征性和寓意性,但仍然各具鲜明的个性。维吉尔是导师,在对但丁的关怀和教诲中,显示出父亲般和蔼、慈祥的性格。贝阿特丽切是恋人,在对诗人的救助和鼓励中,显示出母亲般温柔、庄重的性格。但丁擅长在戏剧性的场面和行动中,以极其准确、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人物外形和性格的特征。在哀怨欲绝的悲剧性氛围中,诗人描写保,罗与佛,兰,切,丝,卡这对恋人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品格,在阴暗、愤懑的情境中,诗人勾画教,皇,博,尼,法,丘,八,世,贪,婪、欺,诈的性格,无不入木三分。
《神曲》,是意,大,利诗人但丁的史诗,写于1307年至1321年。《神曲》被认为是欧,洲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也是世界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
全诗为三部《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每部33首,最前面增加一首序诗,一共100首。诗句是三行一段,连锁押韵,各首长短大致相等,每部也基本相等。(地,狱4720行;炼,狱4755行;天,堂4758行),每部都以“群星”一词结束。《神曲》是一部充满隐喻性、象征性,同时又洋溢着鲜明的现实性、倾向性的作品。
《神曲》是一部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的作品。但丁以丰富的想象力、精深的神,学、哲,学,修,养和新颖的构思,为三个境界设计了严密的结构、清晰的层次。在描绘不同境界时,他采用不同的色彩。多层次、多色调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诗人精辟而又抽象的哲,学、神,学观点,又赋予这些境界以巨大的真实性,奇而不诡,精微致深,使人如身临其境。
《神曲》堪称一座多姿多彩、形象鲜活的人物画廊。
《神曲》在写人绘景时,常常采用来源于日常生活和自然界的极其通俗的比喻,产生极不寻常的艺术效果。
但丁以第一人称记述自己35岁时(人生的中途)误入一座黑暗的森林(象征罪,恶),在一座小山脚下,有三只猛兽拦住去路,一只母狼(象征贪,欲),一只狮子(象征野心),一只豹(象征逸乐),又一种说法是说它们分别象征教,皇、法,国,国,王和佛,罗,伦,萨,人。他在呼救时出现了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灵,魂,对他说:“你不能战胜这三只野兽,我指示你另一条路径。”带领他穿过地,狱、炼,狱,然后把他交给当年但丁单,相,思,暗,恋的情,人,贝亚德的灵,魂,带他游历天,堂,一直到见到上,帝。
他描述的世界,地,狱是一个大漏斗,中心在耶,路,撒,冷,从上到下逐渐缩小,越向下所控制的灵,魂,罪,恶,越,深,重,直到地心,是魔,王,撒,但掌握漏斗顶端,他们从魔,王的尾巴爬过地心,另一面是炼狱。炼,狱如同一座高山,在耶,路,撒,冷相对的地球另一面海中,灵魂在这里忏,悔,涤,罪,山分七层代表七,宗,罪,每上升一层就会消除一种罪,过,直到山顶就可以升入天,堂。天,堂分为九层,越往上的灵魂越高尚,直到越过九重天,才是真正的天堂,圣,母和所有得救的灵,魂所在,经圣母允许,才能一窥圣三位一体的上帝。
在经过地,狱、炼,狱、天,堂的一路上,但丁和所遇到的有名的灵,魂,交,谈,包括历史上好的坏的许多著名人物,他将自己钦佩和厌恶的人物分别纳入各个部位,甚至他痛,恨的教,皇及一些佛,罗,伦,萨人全打入地狱。有些详细情况《圣,经》中并没有记载,是他自己发明的,但也符合逻辑。其中也包括许多他对神,学问题的见解,系统地阐述了他对世界的看法。
《神曲》的伟大历史价值在于,它以极其广阔的画面,通过对诗人幻游过程中遇到的上百个各种类型的人物的描写,反映出意大利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转折时期的现实生活和各个领域发生的社会、政,治,变,革,透露了新时代的新思想——人,文,主,义的曙光。《神曲》对中世纪政,治、哲学、科学、神,学、诗歌、绘画、文化,作了艺术性的阐述和总结。因此,它不仅在思想性、艺术性上达到了时代的先进水平,是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而且是一部反映社会生活状况、传授知识的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制
郑板桥书法歪歪扭扭大小不一还这么出名?
郑板桥,清代“扬州八怪”之一,名燮,字克柔,因排行第二,自称郑大、郑大郎。板桥是其号,或题板桥居士、板桥道人,晚年自署板桥老人。他得上是清代著名的艺术家、文学家。板桥生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卒于乾隆三十年(1765)。终年73岁。综观其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44岁以前,在贫困中成长;44岁以后至61岁以前,中举做官;61岁以后,卖画终老。郑板桥书法遒劲,力透纸背,揉隶、楷、行、草为一体,自号“六分半书”;画艺出神入化,疏岩洒脱,寥寥数笔,丛兰、修竹、怪石便跃然纸上。乾隆年间,郑板桥考中进士,曾被派往河南范县和山东潍县作过知府。这位生性倜傥,不拘小节、旷达豪放的文学之士,在官场清正廉洁,政声远播,据说深得范县和潍县百姓的爱戴。郑板桥审案,貌似谐谑,实则入情入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体恤民情,“讼事则右窭子而左富商”(维护贫穷人家,而不理睬富商巨贾)到潍县任上,恰遇荒年,赤地千里,饿殍遍野。郑板桥不顾上司禁令,不顾豪绅阻拦,毅然决定开仓济赈,设厂煮粥,挽救了不少挣扎在死亡线上的饥民。他因此得罪了上官大吏和土豪劣绅,这些人便罗织罪名,罢了郑板桥的官。
郑板桥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除了他自创的“六分半书”外,他在楷、行、草方面的造诣也颇深,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从目前流传下来的作品看,他确是多体皆精的;他的楷书,不仅艺术成就卓著,也奠定了其书法艺术的坚实基础。郑板桥楷书艺术造诣颇深。《清史列传》称他“书画有真趣,少工楷书,晚杂篆隶,间以画法。”叶衍兰在《清代学者像传》中说:“板桥楷书尤精,惟不多作。”从流传下来的楷书作品看,写得颇有功力,可惜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件。其主要楷书作品有:《小楷书欧阳修秋声赋》、《小楷范质诗》、《小楷杂记楷书贴》、《小楷书秦观水龙吟词》、《城煌庙碑记》、《楷书匾额惟德是辅》、《楷书匾额藏经楼》等。郑板桥楷书的艺术特点,从其总体风貌来看,偏重劲健一路。尽管板桥创作的楷书作品不多,目前存世的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件,但从中也可看出板桥在不同历史时期,其楷书艺术特点是有所变化的。
郑板桥书法作品
郑板桥书画结合作品
开悟了又是怎样一番感受?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什么都能行、不服他人、实所不知、自己不知道自己的错、只有别人才能觉得你什么地方有缺点,如果你做事时、设做好、别人说你、你不服气、总认为自己是对的、结果呢?事情搞坏啦、这时你才真正体会到你是一个特别固执的人。
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但只要自己错了就改、哪才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思路、使自己不断成长。
西游记中师徒五人的正果是几个级别?
话说取经团到了西天之后,如来论功封赏,排排坐吃果果,先说唐僧,你前世是我二徒弟金蝉子。因为你不听说法轻慢我教,故贬汝真灵转生东土。今喜皈依秉我迦持,又乘吾教取去真经,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旃檀功德佛。再说悟空,汝因大闹天宫,吾以甚深法力压在五行山下,幸天灾满足归于释教,且喜汝隐恶扬善,在途中炼魔降怪有功,全终全始,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斗战胜佛。猪悟能,汝本天蓬元帅,为汝蟠桃会上酗酒戏了仙娥,贬汝下界投胎,身如畜类,幸汝记爱人身喜归大教,入吾沙门保圣僧在路,却又有顽心,色情未泯,因汝挑担有功,加升汝职正果,做净坛使者。沙悟净,汝本卷帘大将,因蟠桃会上打碎玻璃盏贬汝下界落于流沙河伤生吃人造孽,幸皈吾教诚敬迦持保护圣僧,登山牵马有功,加升大职正果,为金身罗汉。
四人都是戴罪之身。唐僧是在如来跟前犯了错误,不听如来讲法,态度不诚,所以被回炉深造。历经艰险磨难,终从西天取了真经送到南瞻部洲,作为取经团团长,功第一,加升大职正果,封为旃檀功德佛。大职正果是职称,旃檀功德佛是职务。啥叫正果,佛家修行谓之修因证果。如修五戒十善证人天果,修四谛法证罗汉果,修六度万行证菩萨果,修无上道证佛果等等。邪因接邪果,正因接正果。为区别于外道邪因,修行佛法而证到的境界果位谓之正果。换言之修行邪魔外道证到的果位称为邪果。职本意为善听,大职就是大大的善听。大职正果就是说非常听从如来的教诲从而修到的果位。旃檀本义为赤色的檀木曲柄旗 。旃檀功德佛为佛界三十五佛之一,位于佛陀西北方,其身蓝色,右手触地印,左手定印,持诵此佛名号能消过去生中阻止斋僧的罪业。就是说如果有人曾经来了和尚上门化缘不给饭吃恶语相向,就得向此佛祈祷忏悔。唐僧一路西行全靠化斋吃饭,碰到过给吃饭的,也碰到过不给吃饭的,可谓世态炎凉尝遍,于是如来给他封了这个佛,让他对不给和尚吃饭的人看着办。
孙悟空是得罪了天庭给如来镇压了,为了从五行山下出来决定跟着唐僧西天取经。开始总是撂挑子不给好好干,但是真假美猴王之后如来给了他封佛的指标,降妖伏魔比谁都干的欢,比谁都积极,所以也是大职正果。斗战胜佛好理解,生性好斗,来则能战,战则能胜么。既然封佛了,那么就是佛界第一打手。以后有啥炸刺的妖怪猴子先去打头阵。
猪八戒是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间,参加取经团后态度非常不积极,动不动分行李散伙,还猪改不了吃屎继续犯色戒,但是勤劳肯干,挑了一路担子,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所以是职正果。大职正果和职正果的区别就在于态度,是不是听如来的话。八戒职称分丢在了态度上。净坛使者说穿了就是舔盘子的。佛爷们吃饱喝足撤了八戒上去吃剩饭。八戒开始不同意,但是如来跟他说,这个差事实惠啊,有油水。虽然说起来不好听,但是能吃饱。让你每天饿着肚子念经你愿意啊。八戒于是同意了。不就吃个剩饭么,作为一头猪,没那么讲究。
沙僧是打碎玉帝玻璃盏下界的,一路跟着取经团走,降妖服怪他不干,没功劳,挑担他不干,没苦劳,他是牵马的,连疲劳都没有。但是一直态度坚决啊。一路上只犯过一次分行李的错误,那是因为八戒说孙悟空死了。其他时间都是在为了取经团的团结西行而努力,所以职称比八戒高,大职正果。罗汉是西天的武装力量,如果有了妖怪,金刚罗汉首先出动。沙僧职务是金身罗汉,跟十八罗汉同一职级,其实跟在天庭的工作是一样的。他在天庭是给玉帝当保镖,到了西天给如来当保镖。不得不说是个人才。
有人说八戒职称虽然比沙僧低,但是职务高啊。副厅级和正处级那个大不明白吗。其实并非如此,我们看后来的排名:南无旃檀功德佛,南无斗战胜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文殊菩萨, 南无普贤菩萨,南无西天极乐诸菩萨,南无三千揭谛大菩萨,南无五百阿罗大菩萨,南无净坛使者菩萨, 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南无八部天龙广力菩萨。八戒和沙僧都是菩萨。所以沙僧位在八戒之上。
欢迎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