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女散花歌词什么意思,黄梅戏天女散原唱?
原唱是歌手张凤凤。
《天女散花》歌词: 鲜花开放满天庭,满天庭 万紫千红,万紫千红别有春 采得仙花下人世,好分春色到凡尘 国色天香世无伦,天上仙花谁爱护,不如散给有情人 不如来散来散来散,来散来散来散 来散给有情人,国色天香世无倫,百媚千娇画不成 。
你向春天走来是啥歌?
《福音》高音敏子
你向春天走来
犹如梨花开
温馨又浪漫
处处播洒爱
你向春天走来
天鹅在徘徊
诉说又表白
舞动万千爱
天女散花长城外
炽热的情怀
长江黄河再牵手
一起抗毒害
圣洁的情圣洁的爱
我们齐心不言败
你向春天走来
犹如梨花开
温馨又浪漫
处处播洒爱
你向春天走来
天鹅在徘徊
诉说又表白
舞动万千爱
天佑中华云天外
福音九州盖
长江黄河在呼唤
呼唤接力赛
难忘的情难舍的爱
我们同心向未来
天佑中华云天外
福音九州盖
长江黄河在呼唤
呼唤接力赛
难忘的情难舍的爱
我们同心向未来
同心向未来
什么样的歌曲能打动人?
从QQ音乐到网易云音乐,听过了很多的歌曲,嘻哈说唱,民谣,流行歌曲等等......
一首歌就是一个故事。个人觉得林俊杰的"可惜没如果",触动小心脏的感觉就是这首歌里面所带来的,喜欢(暗恋)一个女生,这种感觉很满足,又很遗憾,如果当初的自己再勇敢一点,没有那么懦弱,没有那么在意自己的情绪,或许...结局会不一样吧。
让自己成熟一点,喜欢的时候不要懦弱,勇敢一点,这是这首歌以及我的经历带给我的,触动人心的歌曲有很多,每个人的都不相同,这是我回答的触动我小心脏的歌曲"可惜没如果"。
歌词:
假如把犯得起的错
能错的都错过,应该还来得及去悔过
那一场小风波,将一笑带过
在感情面前,讲什么自我
要得过且过,才好过
全都怪我
不该沉默时沉默,该勇敢时软弱
如果不是我 误会自己洒脱
让我们难过
可当初的你,和现在的我,假如重来过
倘若那天
把该说的话好好说,该体谅的不执著
如果那天我 不受情绪挑拨
你会怎么做
那么多如果,可能如果我
可惜没如果,只剩下结果
如果早点了解 那率性的你
或者晚一点 遇上成熟的我
不过 喔~
全都怪我
不该沉默时沉默,该勇敢时软弱
如果不是我 不会自己洒脱
让我们难过
可当初的你,和现在的我,假如重来过
倘若那天
把该说的话好好说,该体谅的不执著
如果那天我 不受情绪挑拨
你会怎么做
那么多如果,可能如果我
可惜没如果,没有你和我
都怪我
不该沉默时沉默,该勇敢时软弱
如果不是我 不会自己洒脱
让我们难过
可当初的你,和现在的我,假如重来过
倘若那天
把该说的话好好说,该体谅的不执著
如果那天我 不受情绪挑拨
你会怎么做
那么多如果,可能如果我
可惜没如果,只剩下结果
可惜没如果
原谅我的懦弱,可惜没如果.....
84年春晚天女散花原唱?
原唱是张凤凤。
《天女散花》歌词:
填 词:李隽青
谱 曲:王纯
鲜花开放满天庭,满天庭
万紫千红,万紫千红别有春
采得仙花下人世,好分春色到凡尘
国色天香世无伦,百媚千娇画不成
天上仙花谁爱护,不如散给有情人
不如来散来散来散,来散来散来散
来散给有情人,国色天香世无伦
百媚千娇画不成,天上仙花谁爱护
不如散给有情人,不如来散来散来散
来散来散来散,来散给有情人
中国民间音乐的起源是什么?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音乐也同样源远流长。早在文字发明之前,当我们的祖先由类人猿进化为人,为了使生命个体能够存在和种族能够延续,在人类必须从事的两项最基本的生产活动:劳动和生殖中,随同工具的使用和语言的产生,就孕育了音乐。事实上,人的左、右脚行走,心脏和脉搏的跳动,就是最简单的节奏;而原始人单调的语言只要有高低的语调变化,也就蕴含了旋律的因素。在春秋时期,华夏大地百家争鸣的浪潮碰撞出璀璨的火化,而同时代欧洲正处于一片荒蛮之中,中国音乐在迎接黎明曙光的时候,欧洲音乐还在漫漫长夜里徘徊。
在周朝时,政府部门设立了由“大司乐”总管的音乐机构
。教学的课程主要有乐德、乐语、乐舞。所谓的乐德,就是“中和、祗庸、孝友”等伦理道德观念;乐语就是“兴道、讽诵、言语”等礼教行为规范;乐舞则包括大舞、小舞等音乐
理论、音乐诗篇的唱诵、舞蹈以及六代乐舞的表演。 六代乐舞据传是历代留传下来的六部史诗性乐舞,包括黄帝时的《云门大卷》,尧时的《咸池》,舜时的《大韶》,禹时的《大夏》,商汤时的《大闱》,以及演述周武王伐纣战争活动全过程的《大武》。它们在周代被用于宫廷祭祀天地、山川、祖宗等重大典礼活动。其中特别是《大武》和被认为歌颂文德为主题的《大韵》,更被经常演出于天子大祭、礼学、养老等典仪中。象“羽舞”、“皇舞”、旌舞”等,是宫廷中的娱乐性小舞。 周代宫廷除乐舞之外,宫廷中另有用于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君相见等重要典礼的大典乐歌,如颂、雅;以及后妃们在内宫侍宴时唱的房中乐,不用钟、磬,只用琴、瑟伴奏。这都体现了音乐已从原始的乐舞中分化了出来。周代宫廷中还有秦、楚、吴、越等地的四夷之乐的表演,说明了当时各民族风俗性的歌舞已有一定的交流。 从上述文献可以得知,周秦音乐文化是中国音乐高度发展的重要坐标。这一系列成就,还在于从理论上奠定了我国古代乐律学的基础。约成书于春秋时期的《管子?地员篇》中,正式记载了计算五声音阶中各音的弦长比例的数学方法
,史称“三分损益法”,并完整记述了我国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的名称。在《左传?昭公二十年》及《国语?周语》中,还记载有与五声音阶同时并存的七声音阶,它的半音位置在四五度和七八度之间,各音分别为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是运用三分损益法在求得五声音阶后进一步推算的结果。但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九歌、八风、七音、六律以奉五声”的记载来看,变徵、变宫更多地是为丰富和装饰五声音阶所用,五声音阶在音乐实践中占有主导地位。为合乐和旋宫的需要,当时还确立了十二律制。《国语?周语》中将十二律名称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其中单数各律称律,双数各律称吕,故十二律也常称“十二律吕”。十二律亦用三分损益法求得,有了五音、七声、十二律,并有了音阶中以宫为主的观念,“旋相为宫”的理论也由此进一步确立。 于公元前211年统一中国的秦王朝作为一个中央集权国家,为适应政治上大一统和文化管理上一体化的需要,曾设有专门管理音乐的官署——乐府。刘邦建立的西汉政权,也扩大了乐府的机构和职能。当时政府非常重视民间俗乐,令乐府四出收集“赵、代、秦、楚之讴”,兼收并蓄西域、北狄等边远民族的音乐。在广泛收集各地民歌的基础上,以音乐家李延年为协律都尉,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对此进行整理、加工、填词改编,以供宫中祭祀、宴乐之用。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当时收集的民歌计134首,另有可能附有乐谱的“周谣歌诗声曲折”及“河南周歌诗声曲折”各75篇。 在汉魏时期,宫廷引进了不少民间歌舞和百戏。其中有汉高祖命乐工向?人学来的以“猛锐”见称的《巴渝舞》;最初表演鸿门宴上“项庄舞剑,项伯以衣袖鬲之”保护汉高祖的故事,后演变成舞时用巾象征项伯衣袖的“巾舞”;由女性穿白色?布舞衣以长袖为舞的“白?舞”;以及手执?鼓,且歌且舞的“?舞”;舞者在盘鼓上及旁边歌舞的“盘舞”等等。百戏则是各种杂耍技艺的总称,包括了如同现在舞龙灯等的“鱼龙曼延”,以及种种杂技魔术。 两晋南北朝期间,战乱频繁,朝代更迭,随同社会的动荡变异、民族迁移的交往扩大,外族、外域的音乐文化同中原音乐
文化产生了广泛交流,在音乐史上成为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其中清商乐是秦汉传统音乐的余脉,曹魏政权始设清商署,实为乐府变体。晋室东渡后,这些“中原旧曲”与南方音乐互为交流,使清商乐成为包括前朝传下来的相和歌、鼓吹曲,以及江南吴歌、荆楚西声的总称,是当时南方乐府民歌的代表。北朝民歌的歌词多保存在乐府诗集的《梁鼓角横吹曲》中,题材远比南方民歌广泛,大多反映战争及人民的苦难,为北方的芜、鲜卑及汉族人创作。《木兰辞》是北方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热情歌唱了代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北魏时鲜卑族统治者在宫中常命宫女歌唱“真人代歌”,又称“北歌”。“上述祖宗开墓之所由,下及群臣废兴之迹,凡一百五十章,晨昏歌之”(《魏书?乐志》)。这种类似民族史诗的民歌用丝竹伴奏,也有用箫鼓的,是鼓吹乐的一种,梁陈时流行于南方,称之为“代北”。 隋唐时南北重新统一,社会安定及经济的繁荣,为音乐艺术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唐代统治者在文化上较少保守思想,广泛吸收外来音乐文化,兼容并蓄,更使音乐达到了一个发展高峰。 在这一历史时期内,诗歌被入乐演唱的著名歌曲中,文学与音乐的融合成为中国古典音乐
发展的一个特征。李白的《关山月》、杜甫的《清明》、刘禹锡的《竹枝歌》、王之焕的《凉州词》、王维的《阳关曲》、《陇头吟》、柳宗元的《渔翁》等。有的作为民歌在民间长期流传,有的则被琴家所吸收,以琴歌形式被保存了下来。其中尤以王维为送一位西出阳关服役的友人而作的七言绝句《阳关曲》,因以情景交融手法抒写了依依惜别的哀怨情绪,成为当时及以后人们送别朋友经常演唱的一首歌曲。 宋代,都市经济逐渐繁荣,市民阶层日益扩大。社会音乐活动的重心由宫廷走向世俗。北宋已出现了市民音乐活动场所
“勾栏”、“游棚”。适合于市民和文人趣味的诸如词调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得到了尤为迅速的发展。 宋代同样是我国音乐与文学交融的重要历史阶段。宋代是词体歌曲创作
的黄金时代,人们常用词调多达八百多首,其曲调一部分来源于传统及当代流行的民歌、小曲,如《忆江南》、《柳青娘》等;另一部分来自唐代歌舞大曲的部分段落,如《阳关引》、《倾杯序》、《水调歌头》、《声声慢》、《调笑令》等;以及少数民族和外来音乐,像《菩萨蛮》、《苏慕遮》等。宋代文人创作的词曲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按题材风格可大致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两类。婉约派的词内容多为男女相思离别之情的抒发,风格纤弱柔婉,讲究音律与曲调的配合,以与音乐关系密切的词人柳永、周邦彦为代表。豪放派词曲开拓了词的表现内容,打破了过于严格的音律束缚,风格雄健粗犷,发轫于北宋的苏轼,继之以靖康之难之后的一批南宋爱国词人如辛弃疾、陈亮、张寿祥、岳飞等。宋人俞之豹在《吹剑录》中曾将两派词风作了形象比较:“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宋代有一部分懂得音乐的词人也常自己创作新的词牌曲调,这种新创的歌曲称为“自度曲”。南宋的姜夔是自度曲最有代表性的作者。他作有自度曲《扬州慢》、《杏花天影》等十四首,载于《白石道人歌曲》,并注有“俗字谱”(古工尺谱),是宋代词调音乐的珍贵遗产。姜夔的自度曲词乐浑然一体,风格委婉抒情、清新典雅;在旋法、结构、调式、转调等技巧处理上精致细腻;他的作品多用七声音阶,四度与七度音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常引用升高的商、徵或宫等变化音。从而使曲调赋予一种独特而又深远的意韵。 明清时期,随手工业及商品经济的突出发展,市民音乐逐渐成为音乐艺术的主要成份
。自娱性的民歌小曲、民间歌舞音乐,以及带有商品性质的说唱、戏曲音乐,都在这一期间获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艺术成就。 明代的卓柯月更将当时的民歌小曲同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称其“为我明一绝耳”(陈宏诸《寒夜录》)。正由于文人提高了对民间文艺的认识,收集民歌的风气也逐渐形成,如明代的冯梦龙就曾编订出版了《桂枝儿》和《山歌》两本民歌集子,搜集歌词800余首;清代先后刊出的民歌集子更达万余种,其中李调元所集的《粤风》还包括了南方少数民族的民歌。 明清的民间歌舞也十分丰富,汉族的民间歌舞较为普遍的就有秧歌、花鼓、采茶、花灯、打连响、跑旱船、竹马灯等;少数民族的民间歌舞中则有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藏族的锅庄、囊玛;苗族的跳月;侗族的玩山等繁多的种类。 在明清时期,京剧曲艺的发展也呈现了辉煌的历史阶段。 明代中叶以后长期争逐于传奇剧坛的,为弋、昆两腔。起源于江西弋阳的弋阳腔高亢挺拔,称高腔。它不用管弦,只以锣鼓伴奏,并采用民间常见的帮腔形式,为描写和渲染舞台环境气氛,加助人物内心活动的刻划等发挥了独特的戏剧性效果,而且因唱词通俗易解,唱腔自由灵活而经久不衰。昆山腔发源于江苏昆山,明嘉靖年前流传不广,后经魏良辅、张野塘等人改进,在原昆山腔的基础上,广泛吸取北曲及南戏诸腔的长处,形成了“细腻水磨,一字数转,清柔婉折,圆润流畅”的新腔,新昆山腔在演唱上细腻抒缓,转音若丝;在节奏上采用“赠板”,使一板三眼的曲调放慢一倍,具有“曼声徐度”的特点;旋律创作要求“依字行腔”,讲究曲调与字调的谐和;在伴奏方面形成了以笛为主的笙、箫、琵琶、三弦、月琴、鼓板等多种乐器配合的乐队。改革后的昆山腔成为“四方歌曲必宗吴门”的全国性剧种,涌现了如汤显祖的《牡丹亭》和清代洪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等众多名作。清代的徐大椿的《乐府传声》对昆腔演唱成就进行了总结,是当时一部重要的戏曲声乐论著。清初以后,昆山腔因唱词过分雕凿,音乐典雅淡和,日益疏于群众而由盛趋衰,到嘉庆之后逐渐为乱弹所替代。 乱弹自明末已广泛流行于秦地,其声腔以陕、甘一带的秦腔为最早,因用梆子击拍,故又称“梆子腔”。梆子音乐创作
板腔组合体系;曲调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并有表现不同情绪的“欢音”和“苦音”,唱白通俗,尤擅刻划人物性格和表现戏剧性冲突;而且引用了以二弦、胡呼拉弦乐器为主,梆笛、月琴及锣鼓等打击乐器组成的伴奏乐队,剧目多为历史故事,因此很快得到传播。至清末,各地已产生了唱腔体制大致相同的梆子剧种,如山西梆子(现晋剧)、河南梆子(现豫剧)、河北梆子、山东梆子、四川梆子(即弹戏)、绍兴大班(或称乱弹)等。 其后的皮黄腔为乱弹的又一重要声腔。皮黄腔包括西皮和二黄两种腔调。前者起于湖北,是秦腔与当地汉调结合的产物,音调激越苍凉;后者产生于安徽,由当地吹腔发展而成,音调委婉温厚。清代中叶四大徽班进京后,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广泛吸收昆腔、秦腔等声腔的剧目、曲调、表演方法,并容纳民间曲调,创造了以西皮、二黄为主的新腔——皮黄腔,初步确立了京剧的格局。京剧剧目以历史题材为主,后陆续编演了《打渔杀家》、《李陵碑》等具有反封建、民主性和爱国主义倾向、更接近群众生活、适合时代要求的新剧目;皮黄音乐的曲调高亢朴实,不仅在板腔化结构上进一步得到发展完善,而且解决了男女分腔问题,使各个行当在唱腔上各自都能得到较好的戏剧性发挥;同时,在伴奏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制,既有胡琴弦管等构成的“文场”,鼓板锣钹等构成的“武场”,也有两者组合相辅相成的“场面”,紧密配合演员的唱念做打。正因如此,京剧至清末已一跃而成为全国最大的剧种。皮黄腔也并列于梆子腔、高腔、昆腔,成为我国近现代新兴戏曲音乐的代表性声腔。 在光绪年间已进入盛期的京剧,至清末面临着被封建统治者攫夺和垄断的危机,逐渐脱离人民和现实生活。清末民初,富有创新精神的“海派”京剧在上海崛起。其最早的代表人物汪笑侬出于对清政府昏庸腐败、屈辱媚外的不满,自编自演了《党人碑》、《哭祖庙》、《骂阎罗》等新戏,借此抨击时政,宣传爱国,寄寓了深切的忧国忧民之情,并根据自己嗓音,吸取汪桂芬和孙菊仙二派之长,另创苍劲悲壮、吐字有力的新腔。辛亥革命后,他还曾主持二戏剧改良社,开展戏曲改良运动。在戏曲改良运动及“文明戏”的启示下,上海的夏月珊、夏月润和潘月樵等也编演了《潘烈士投海》、《黑奴吁天录》等爱国反帝、鼓吹革命的新戏,使海派京剧进一步成型。民国初年的戏曲改良活动,对戏曲艺术同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联系起了促进作用;不少新剧目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的黑暗,表现了人民要求摆脱封建枷锁的愿望;在唱腔、表演、舞台装置
、服装等方面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革新。继后的周信芳发扬“海派京剧”锐意改革的精神,于“五四”前后编演了《宋教仁》等时装新戏。 “五四”前后,梅兰芳等人对京剧的创新和改革的成绩也十分突出。梅兰芳曾同王瑶卿等人,融青衣、花旦、刀马旦所长,聚唱、做、念、打于一身,别创“花衫”行当,使京剧旦角艺术臻于完美。他在辛亥革命时即编演了《一缕麻》、《邓霞姑》等具有民主倾向的时装京剧,及《天女散花》、《洛神》等古装新戏;三十年代又先后编演了《木兰从军》、《生死恨》、《抗金兵》等赞颂民族气节,充满爱国热情的新戏;在唱腔上他也进行了新的发展创造,运腔演唱凝重流畅,脆亮甜润,宽圆兼备,具有雍容华贵的风格,世称“梅派”;此外他对京剧旦角的身段表演、伴奏乐队也进行了有益的改革,并在1928年、1935年分别赴美国、苏联演出,是使京剧赢得国际声誉的第一人。梅兰芳无愧于继谭鑫培之后把京剧艺术推向更高峰的大师,他的代表作还有《宇宙锋》、《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音乐软件你喜欢酷狗还是网易云?
作为一个很随意的人,对听歌软件并没有太大讲究。手机自带什么音乐软件就用什么,没有的话随意下个QQ音乐也差不多够用了。前一阵子一朋友要给我推荐一首歌,微信发来网易云音乐的链接,听过后觉得确实不错,就说:“我用QQ音乐下一个~”“什么?你居然用的是QQ音乐?为啥不用网易云?”没有为啥,听个音乐而已嘛,QQ音乐挺好用的啊。但是似乎在听音乐这条道路上,真的存在一条“鄙视链”。前不久,《新周刊》在一篇文章中写到了音乐播放器领域的鄙视链:网易云音乐>虾米音乐>QQ音乐>酷狗音乐。看到这条鄙视链,我不由得想起上一个手机的自带音乐软件是虾米,顿时感觉正在用QQ音乐的自己逼格还能再抢救一下。但是,听个音乐,真的有必要搞出一条鄙视链来吗?知乎上曾有这样一条提问:“为什么用网易云音乐的人总觉得比用QQ音乐的人逼格高呢?”有条回答是:“用东西能用出‘逼格’的,都是极度缺少存在感、认同感以及优越感的。”但这样说似乎太过偏激了点,说一个东西有“逼格”本身是没有错的,重点在于该不该有。就好比大家只是选择了不同的音乐播放器,未必都花了钱,这种情况下到底该不该产生优越感。有位很文艺的网易云忠实用户这样说:“有了云村呐,高一等低一等不知道,但是我养成了看评论的习惯,我发现这个很大又很小的世界不是只有我在循环这些歌,不是只有我会因为这些歌手舞足蹈,不是只有我听到这首歌会轻微地颤抖。云村里每首歌下的评论都曾是我孤独循环时的小小世界啊。”还有人说:“网易云音乐里面的评论真的很精彩,从做门户开始,网易网友评论一直是很大的亮点所在。”看来,网易云音乐的评论是让用户觉得很走心的主要原因之一。用户在歌曲下方的精彩评论曾被网易云作为营销手段贴满了地铁站,甚至还和农夫山泉合作推出限量款“乐瓶”,瓶身上也印制了强大的UGC乐评。我最终没忍住好奇心,下载了网易云音乐试用用看。单纯从用户体验上说,网易云播放界面富有美感、歌单推荐神准、音乐评论感人至深,这些都没得说,也让我很欣喜。但如果是我,良好的用户体验只会让我有种“好东西要和大家分享”的冲动,而并非觉得自己比别人高出一等,产生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法国思想大师布迪厄说:“人们对事物的不同看法、追求、评判标准,使其对美学的判断分化,并最终形成了社会意义上的区隔。”正是网易云音乐特有的音乐社交属性,让其用户群体产生了身份认同,从而与其他音乐软件用户区别开来。音乐是故事和情感的载体,用户因为喜欢一首歌而点开了评论,总会看到认同感很强的评论,这样一群相同审美、爱好、观点的人聚集在同一首歌的评论下面,确实很容易产生身份认同。网易和腾讯的音乐版权之争从未间断过,“云村人”每次都无条件为网易云音乐站队发声,指责腾讯垄断音乐版权,同情网易真是不易。网易云音乐被用户们推上了音乐软件鄙视链的顶端,因此当面临音乐版权问题不得不拾阶而下时,用户就会用激烈的言辞来表达抗议,这就是网易云部分用户招黑的主要原因吧。但用平常心来看,网易云用户也并不一定都带有优越感,或许也只是释放一把情怀罢了。这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