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过自己歌词表达什么意思,越来越觉得自己疯了?
佛家有言:“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放不下。”
这些都是人生必经必历的苦和难,亦是人成长的阶梯和基础。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兵荒马乱。正所谓,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人人都有自己的不易。
没有平白无故的出现,没有无缘无故的遇见,所有的际遇,都是你人生的必经之路。
放不下的时候,想想自己是否曾真正的拿起过。假如曾经真正的拿起过,便说明你尽人事了,剩下来就听天命吧;如果未曾真正拿起过,你所谓的放不下,亦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心有不甘执念生,自添枷锁误人生。
人力终有穷尽,苦海却是无涯。唯有断舍离,才能治愈自己,过好人生。
断掉多余的欲望,从此认准前路,凝聚力量;舍弃无用的情绪,做到理智处世,智慧抉择;离开糟糕的往事,方能轻装上阵,果敢前行。人生怕什么失去,生活依然要继续,谁的人生不是在不断的失去中成长。
《平凡的世界》里有这样一句话:
“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满意。但我们还是要热情的活下去。”星河滚烫不如你烫,星辉明亮不如你亮。
我是曹斯亮,一个暗夜里借光前行的人。欢迎评论关注,谢谢!
你是怎么定义的?
1,逢人就叫“老板”,不管认不认识都一样。
2,工资10000块钱,对外人说5000,跟老婆说7000,留3000给自己当零花钱。
3,越漂亮的女人,越懂得坐在异性领导对面。
4,送礼会用“刚好回家”为由,这样就只是送土特产,对方容易接收,自己也不花钱。
5,时不时往亲戚群里发个小红包,总有亲戚会出来聊天,有助于感情培养,以后就会用得到。
6,吃饭不会第一个到,但会最后一个人,那样显得会做人。
7,买衣服都是网上和实体店对比一下,哪个便宜买哪个,不会单单认为网上便宜,其实有时候也会买贵。
8,从不删除别人,就怕有需要就要重新加人,那样会尴尬而显得不会做人,其实放着对自己没有任何坏处。
9,走到哪里第一件事情就是记住别人的名字,这样只会让对方心生好感,自然而然的就很快融入集体。
10,跟别人吃饭时,只要没人请客的话,那就提倡AA制,大家都不吃亏,对方也会心生好感与会做人,反正自己都不吃亏。
11,领导说话时总是表现出很认真的样子,但是事后会怀疑真假,就怕无形中吃了亏。
12,男人想要出去喝酒时,就会跟妻子说是别人请客,这样子说不定还叫你晚点回来。
13,开心或悲伤时就要管住自己的嘴巴,就怕会乱说话或许下承诺,事后就会很后悔。
14,去别人家时,只会在客厅里,不会乱跑,就怕看不到不该看的东西,很没礼貌。
15,逢年过节时,那些对自己有帮助的人都给他家小孩包红包,对方也忍不住心生好感,自然也就拉自己一把,在这次花小钱做大事的行为。
16,喝酒时总是管住自己嘴巴,而且还会反倒去套别人的话,这才是“心机”。
17,从来不说自己的糗事或身体哪里不舒服,这样子会变得越传越严重,反而影响自己的生活工作。
18,升职加薪时会花点小钱请同事吃饭,这样子就不会被为难和不配合,从而更好站住脚。
19,买东西只找熟人买,哪怕知道会买贵也是一样,其实这并不是东西,买的是人情,毕竟现在人情难还,早晚用得到。
20,不想别人借钱的话,那就说老婆管钱,说不定有人还反借钱给你。
21,不抽烟,但身上会带一包好烟,逢人递根烟总是会有意想不到的作用,别人至少会心生好感和配合。
22,去医院时,总是穿得很普通,而且还是越来越普通,这样子医生也就不会多开药或买贵。
23,去菜市场上总是穿得邋里邋遢,这样子好好讲价,而且也不会被人坑。
24,借钱看人借,实在无法拒绝别人就只借100块钱,哪怕不还也不吃亏,就当是100块钱看清一个人一人,避免以后更多的亏。
25,不想喝酒的话,那就说医生交代,自然而然就没有人劝酒,也不觉得不会做人。
26,工资有多少不会对妻子说,但每个月都会上交钱给她,这样子会保持神秘感,自己也可以有独立经济。
27,夫妻吵架时总是第一时间闭上嘴,毕竟一个巴掌拍不响,想吵也吵不起来了。
28,别人请客或收了红包都会第一时间还回去,互无相欠才能让关系继续下去。
29,坐已婚人士的车子从来不坐副驾驶座,那是别人伴侣的专属位置,坐了就会出事。
30,公司黑色车子从不开,毕竟黑色车都不便宜,就怕是豪车,撞了就赔不起。
31,不在背后说人家坏话,但会在人家背后说坏话,这可比当面夸有效果了。
32,在职场上从来不教技术上的问题,就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那样就会失去价值与失业。
33,去外地时,总是会学当地的语言,这样子就能假装成本地人,有时候也不会吃亏。
34,在家从不喝酒,在外多少喝点酒,这样子才有人脉,要不然总会失去一些机会。
35,不做老好人,该怼的时候就会怼,这样子人家才知道你有脾气,自然而然也就会客客气气,不会被当成老好人。
36,公司的聚餐总是会去,要不然很容易被人家放大缺点,那样是自己吃亏。
37,口袋没有一分钱,但也会装作有钱人的样子,这样子才能合作和机会。
38,在外懂得包装自己,这也是不少成功人士所用的套路,毕竟有些人看外表,再来选择拒绝或来往。
39,不会得罪公司的保洁阿姨,就怕她们是哪个领导的亲戚,那样反而会吃亏。
40,做时会越来越低调,只有低调的人才不会再打压和妒忌,这样才能更好成长起来。
41,从来不提起别人的生日,哪怕知道也是一样,毕竟这年代有些人不喜欢过生日,总是要花不少钱。
42,不和女孩子聊身高或体重,这是不少女人所不喜欢的事,真的是吃力不讨好。
43,买菜时总是带一个自带称的袋子,这样子就不会缺斤少两,而且自己也不吃亏。
44,别人唱歌再难听总是会说好听,毕竟大家都是普通人,不可能唱歌好听的。
45,去到不认识的地方时,让别人指路就会多问几个,就怕有些人不怀好意乱指路,反而让多跑又吃亏。
46,出差时总是会带点小礼物给老婆,这样子突如其来的小惊喜,反而会让感情越来越好,少了一些质问和怀疑。
47,婆媳吵架时,男人总是会先为妻子出头,这样子有助于家庭和夫妻感情,适合在哄哄亲妈就好了。
48,每个月会请领导吃一次饭,但不请同事。
49,找别人借车,每次都会洗好车,在加满油再还回去。
50,随礼时,别人随1000,自己就多加500。
你听过哪些惊恐的故事?
最惊恐的故事《跟着鬼灯笼在坟地里转了一个晚上》
故事要从我刚毕业参加工作说起。
在学校毕业的最后一个学期,学校安排我去一个乡村小学实习,做一名老师,心里美滋滋的。因为离家远,我只好住校。当别的老师和学生都回家以后,整个校园里只有我一个人了。
因为是刚开始工作,心情是愉悦的,每到晚上,就写写教案,看会电视。感觉也挺好。
后来,和别的老师们关系熟了,在一起聊天的时候,有个姚老师就给我讲了一个他切身的故事。
一次,他去朋友家喝酒,因为玩的开心,结果时间就有些晚了。
那是一个深冬的夜晚,农村的夜晚道路旁没有路灯,也没有月亮,只有星星在夜空里闪亮。姚老师告别了朋友,因为太晚了,就打算不回家了,在学校的宿舍里住一宿,他推着自行车就向学校走去。
可能是喝了酒的缘故,自行车被他骑进了路旁的树沟里,姚老师摔倒了。当他爬起来的时候,发现前方不远,有两个大灯笼。在黑漆抹黑的夜晚,出现两个灯笼,感觉分外亮眼。
姚老师推着自行车就向亮光走去。走了很久,感觉那灯光总是那么远。
走着、走着,也不知道怎么的,突然,姚老师摔倒了,也让他清醒了过来。他发现他坐在水地里,天冷水结冰了,才让他滑倒了。
姚老师站了起来,这时天已经麻亮了。他还记得他是跟着灯笼走的,在看那有什么灯笼,回过头,竟然是一片坟地,还模糊的能看见车轮留下的圈圈......
姚老师打了一个寒颤,在这寒冷的夜晚出来一身的汗。吓得酒也清醒了,他在坟地里竟然走了一个晚上。
赶快扶起自行车,走出坟地,这个时候也不敢去学校了,骑上自行车就向家里跑去。
这给故事曾让我有一段时间不敢住校,直到天太冷,有别的老师住校,我才又再次住校的。
什么是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主动学习这个概念答案有很多,但是这些方法真的能够模式化标准化的普及,那真的解决所有问题了。
至少,对于我们这个从事于教育行业的人来说,如果哪天真的有那么有效的方法能够让同学100%认真主动学习的时候,我可能真的是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老师了。
而这个方法如果真的能够普及的的话,那么可能我真的就失业了。
所以变被动为主动本身,从必然性来说,是不可能的。
阶段性的励志是可以的,但是彻底主动性,除非在一些环境下长期改造,不然也是很难的。
我先说说常见的试错,这个问题我看到过很久,所以和大家一一汇报其中的问题。
(一)奖励,不仅仅不能带来主动,还会消磨自发性。
其实很多说法,已经被试错了。
比如说,我看了一个高赞的答案,说回馈机制,即时性的回馈,这个方法,我用过。
我一开始,用的是物质奖励——做好作业,完成什么任务,你能够得到多少的收获,然后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孩子会在阶段性中努力,但是丧失的,就是自发性。
很简单的例子,当我跟同学说,这次默写,背出来所有的实词,默写全对,我奖励你20块钱,首先,孩子一开始在零花钱稀缺的环境下,会努力,我也看到有不错的效果。
短期内家长很开心“哇,我的孩子好努力啊”。
但是时间长了之后,问题就来了——孩子的自发性出了问题,你奖励的东西,他们会好好的去做,但是你不奖励的东西,别想他们能够完成。
比如我说背出来实词1-30,我给奖励,那么第31个实词,几乎很少有人会背。
比如我说积累诚实的素材,那么你就别想让他们在作业中找到,关于努力的素材。
这个本身就是人之常情,我试验过,奖励久了,能够保持部分作业被完成,但是他们永远只会做那些有奖励的事情。
还有问题就是,这个行为本身不可能很长久。
不是说我负担不起20块钱的钱,而是当我用奖励来让孩子努力的时候,等于也就让孩子能够知道,“不努力”的代价是什么,这个代价就是“20块钱没有了”。
结果就是,孩子操持的心态,就是“大不了我不要这点钱了,我要好好玩一下”的心态,那么接下来的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所以,这种内在奖励的机制本身,就是一种听上去浪漫,逻辑上来说也觉得完美,让孩子感觉“我怎么没有遇到这样的好老师呢”的感觉,但是实际上来说我试错之后发现这样是不可操作的——不然的话,为了培优率,我收一节课280块,花一半钱去奖励孩子我都不觉得是一件大事情。
(二)关于意愿问题
很多人说,一个人不主动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读书的代价是什么。
所以说,我看到最好玩的答案就是,用恐吓的方式帮你说,你没出息有多惨,同时用画图的方式,帮你说读了书有多美好。
这个概念是我看到过最多的关于这个问题的回复了,看上去也言之凿凿,当然每个人的画图或者恐吓的功力不一样,给人带来的鸡血的感觉不一样,但是这种鸡血本身,边际效应是递减的。
大部分的时候励志的效果是什么呢?两三天会努力一下,但是时间久了,就没用了。
原因第一个,大部分的励志其实对于听众来说,都是“无用的废话”,比如说,一个人对你说,你不读书,你会多惨,其实读书的孩子,有哪些不知道,读书本身可以给自己未来的收益带来多少的改变呢?
更何况,互联网环境中,人们很多时候都相信自己所相信的东西,你说读书带来多好多惨的结果,他们也会找到很多的反例,当然不会当面和你争辩,但是绝对会把你当做过眼云烟。
主播,游戏,电竞,饶舌这一切的事情都会成为孩子们对于这种读书所具有的主流价值观的辩论依据,而事实就是,这个世界,人们只愿意相信哪些,自己相信的东西。
那么我在退一万步,真的能够被我励志激励,同时能够保持长期的激情的同学(有,但是不是全部),就能够彻底主动么?
答案还是否定的,为什么是否定的?因为你要了解这个,你首先要知道,“努力”这个行为,和“勤奋”这个行为之间,他们所具有的区别。
(三)其实,努力,并不是主动
为什么说主动是少数人的奢侈品?你一定会反驳我,“我们班有些学霸们学习非常认真啊,他们会有持续不断的努力。”
或者有些家长会用“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来训斥自己孩子的不努力,但是这些路径本身来说,就是错误的。
因为大家分不清楚,“努力”和“主动”的区别。
我所定义的努力是什么?主动是什么?
是从行为的目的性入手倒退的,什么是努力呢?从行为的目的上来说,努力的目的,指向于,完成。
而主动这个行为,它的目的性,指向于,成就。
所以说在我看来,这里是个答案中九个答案,不是给你指向于“主动”的方向,而是指向于“努力”的方向。
那么努力和主动有什么区别呢?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
如果说今天你是努力的人,你的目标一定是指向于完成——老师布置什么作业,你做什么,老师叫你做什么事情,你完成什么,往大一点说,如果月考周考阶段性考试考什么,你复习什么,这些东西本身来说,就是完成。
而完成指向的,和我刚才所说的概念是一样的——你只做任务指向的东西,但是你不会去做“任务指向之外”的行为。
而主动是什么?主动的特点就是,你做事情的时候,你就不再以完成目标为自己的行为指向,因为支撑你动力的,是成就感。
你做的事情,就是与你的成就相关的事情,这个时候,你的能动性就能够被激发出来。
比如说打篮球就是这样,当我们打篮球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无论高中还是初中,体育课测验的要求是很简单的,只要能够三步上篮就行,但是又有几个小朋友会满足于自己篮球水平满足三步上篮就够了呢?
喜欢打篮球的同学,从来不会只满足三步上篮,他们会练习投篮,联系运球等等别的东西,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人的能动性,天赋,主动性,才真正意义上的发挥。
而如果你要说,第一种模式,所谓的努力,确实是可以被“励志”激发,但是同学的成绩,往往也就和“老师的可靠性”挂钩了——老师将的东西与高考目标越是一致,你就越是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是老师一般的话,其实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而因为绝大多数同学,在这个心智不成熟的年纪,连努力的意愿都没有,所以我们不难发现——
同学连努力的意愿都没有,所以努力了就会有不一样的学习成效,学习好的同学,很多时候,和主动无关,和努力,或者“主动地完成任务”有关。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慢慢分析之所以带来不了主动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了。
(四)当你对于自己学生身份产生认同的时候,你几乎已经丧失了主动的机会。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主动?在这里我持一种相对悲观的态度来面对这个问题。
因为要让孩子的认知水平做到主动,实在是太难了。
而难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在“形成主动学习”这个行为之前,他们首先会产生的,是“对于自我身份的认同”。
而这个身份是什么?很简单啊,就是学生。
而学生这个职业身份本身来说,重点是什么?很简单,就是完成老师的任务啊。
我们经历过社会创业过的人都知道,当你是一个打工者的时候,如果你对于这个身份认同了,你可能永远都是打工者了,你永远都会完成老板的任务。
什么时候你会主动学习?你挣脱了“打工者”的身份,你不把自己当做员工,你不把完成工作作为当下自己唯一的人生目的,而是意识到是时候学一些别的东西的时候,你才能够让自己挣脱这个身份,甚至发展自己的副业。
所以说,为什么我说,现在没有办法,让学生真正的主动?其实核心原因就在这里,学生在学校里面,太认同自己学生这个身份了。
而当学生认同了自己的身份,会带来什么问题呢?很简单,那就是社会身份本身,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生存的策略,在这种最优策略下,他们会有一套标准去选择“什么方法是最适合自己社会身份的”。
这个可能就是意义当中的“取景器”——当你去寻找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时候,其实职业身份会成为你的取景器,会成为你对于价值判定来说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
你越是对于认同身份,这个取景器对于你的影响就越大。
举个例子来说,比如对于高中生来说,一切课本或者考试之外的知识,我们不能说这个知识本身来说没用,但是高中生就不会学习这些,或者不注重能力培养。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比如说你给高三的小朋友讲荒野求生的技巧,他们会觉得没有意义,核心本质,不是在于这个知识本身没用,而是放在高考的取景器下,我们就会发现,这个知识本身来说对于应试没有太大的帮助。
当然,我并不是说在高中阶段得要学习荒野求生技能,而是举了例子来说我们所谓的取景器的问题,而其实很多时候,主动学习本身,就是你要跳脱于一些身份,来去学习一些老师布置任务之外的东西。
比如有些同学会超前学习一些知识,某种意义上来说,超前学习本身,就是主动学习,他们没有过分的去遵从与老师,而是选择主动的学习更加深刻,或者逻辑更加复杂的知识,某种意义上这个是主动的一种,当然不排除是因为完成课外补课或者家长的要求。
主动的本质,就是激发能动性,似乎我很少看到同学有这种所谓的主动——
看到数学题目,追根溯源,了解本质;语文内容,从某一个课内知识出发,来做到主动的延伸;英语课文,单单以成就而不是应试导向,来让自己接受更多的词汇,这种显现,很多时候很少出发。
甚至绝大多数同学的名句积累,只能够背出来的,是课内要求默写的,对于课外的知识,一概不知。
这种行为,就是完成,用一种搞定目的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学业。
没有成就指向,带来什么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就是,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很多同学,最大的问题,就是将过程,变为结果,而过程变为结果称身,是一种效率最大的浪费。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同学们做错题集,你做错题集可以,但是绝大多数同学却忽略了错题集的本质目的——让自己的不要重复犯一样的问题,转而将目标放在了过程上——我怎么把错题集做的更加精妙,或者说,如何排版才是最美观。
这种时候,我们的“努力”却不能指向目标——一个不主动的学习,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个,你可能很多时候,在“完成”的时候,忘记了“完成”这个行为的初衷,转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完成”过程中的某一个节点上。
而这种错误,就是没有成就指向带来的。
(五)所以说,如何才能主动?
这个本身也是我在想的问题,我初步想到的解决方案,其实就是,让同学拥有,一个关于学习的“意义系统”。告诉同学,学习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以学生的眼界和认知,他们可能只能够知道,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提分。
连韩寒这种聪明人,都说出“生活只需要知道加减乘数就行了”这样一种论调,虽然我们作为成年人,可能知道学习的这些知识的价值,不仅仅在文凭,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不了解意义系统,他们对于这些知识的取景器,就只能完全放在应试之上。
这个时候,我觉得有必要做的,就是一种“任务驱动”。
用我自己举一个例子吧,比如你问我,学习哲学有什么用?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说出来的东西都是虚的,但是对于我不一样,因为了解哲学能够更好的去写高考作文。
那么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学好高考作文有什么用?答案也很简单,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没用的,但是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能够提高我课程质量,增加我收入的一个重要的知识。
我是个语文老师,我对于这些知识就有我的一套内化自洽的“取景器”来告诉自己学习的作用,但是你不是语文老师,这些知识对于你来说就真的没用了。
而我有了一个和自己收入和职业密切相关的任务系统,这个时候我才会真正认真的,努力的,稳定的去学习这些哲学的知识。
同理,学习编程,学习电脑,其实从本质,都是因为有“任务系统”才会让我们主动学习,这个任务系统,其实就是折现的价值。
而学生来说,就更加复杂了,毕竟考试本身不是连续性的,而回馈也不像收入那么明显,那么能够做的是什么呢?那就是主动的,去设置一些任务。
作为老师来说,最容易设置任务的方式,就是制造竞争,以及团队协作。
说到底,就是将通过小团队的设立,让学生在偶尔的生活中超越“学生”这样一种社会身份的认同,进而能够获得一些别的社会身份——毕竟小团队当中,就没有了老师,而没有了老师,自然就没有学生这个身份。
而竞争本身来说,就是制造新的需求和意义系统,让同学感受到冲突,这个就是制造一个额外的任务,让孩子去自我发展。
我记得我高中第一次主动学习的时候,是在高中时候参加辩论的时候,那个时候,主动的,能动的学习,是我人生第一次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真谛。
我记得我做的事情,就是围绕着一个的辩题,然后不断的去搜集有关辩论的证据。
这个过程中,我还看了辩论的视频,学习了辩论的知识。
我因为加入了团队当中,和几个同学一起不断的对词,不断的讨论在辩论中可能出现的拆招和对招,一次辩论之后,我不仅仅在输赢上得到了改变,同事,对于这个问题本身的思考,以及在过程中能动的变化,在“辩论”这个驱动之下,让我真正意义上开始了人生第一次主动学习。
学生时代的荣誉感是很强的,而这个时候,作为老师,我只能说,有一个比较好的建议,给大家参考,这个也是我认为能够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
1 制造一些竞争
2 以团队的模式进行竞争
有条件的话捆绑于团队的利益,而这个时候,慢慢的就会有“能动”的价值,从中出现。
现在想来,是因为我在竞争的过程中,并没有把自己当做一个学生了,而是作为一个参赛者的身份进行比赛,而也没有人给我一个目标告诉我完成这些就能够打赢辩论,一切都是靠自己的探索,而这,给了我足够的成长。
主动学习,真的不是激发努力就行了,主动学习最需要的,是你能够主动的,围绕某一个价值,进行自发的学习,这样才能让你获得更好的学习结果反馈。
大致就是这样,洋洋洒洒的讲了这么多,但是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主动。
在今年的对赌班中,我就打算在一对四的个性化班级中引入这个“竞争”和“团体”的机制,来制造某种意义上,小团体内部关于学习的“主动内循环”,在这个阶段之下,慢慢的提高学生对于学习这个概念本身的积极性,来践行我当下对于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反思。
具体的践行和记录,我会逐渐的开始努力设计,而未来,我可能会将我这次的试验,在这里更新,来尝试寻找到一个,真正能够影响“主动”这一变量的解决方案。
以上
不知道休学这个决定对不对?
我个人体验,心情自愈,自然是最好的良药。
每次看到美丽的自然风光,甚至一朵花,一片云,一棵树,我都会心情大好,觉得幸福。
有病,先治病。
生命是场马拉松,学习是一生的过程,不急于一时一刻。
身心健康是一切的根基。所以,先调养身体。
抑郁,在学校学习效率为零,那就暂时放下。
抑郁症,近年西方传过来的病,中医哪有什么抑郁症?所谓抑郁,就是心情自我调解失灵。一个中医如是说,我个人认同。
可以去旅游。看看自己想去一直没时间去的地方。也许,大自然能治愈你。
黄山冬日的雪夜、泰山喷薄的日出、庐山的秋月,漠河北极村的极光,北方田野的春耕、长城脚下的梨花…
自然真美,生活真是一件美好的事儿。
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我也曾抑郁得不得了,虽然我没去诊断,但我心情差到极点,觉得生无可恋。如果去医院诊断,可能也是抑郁症。
我就去看自然,然后慢慢活过来。
黎明前是最黑暗的时刻。熬过致暗,看到黎明,真是很美好的感觉。
人生,任何困难都会过去,如果还没过去,是转机还未到而已。
以上仅是我的体会,分享给你,供参考。
你也放过我?
前一句我放过你是虚,因为她不想再跟你纠缠,后一句你也放过我,才是她要表达的真实意思。
总体女生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真的要离开你,对你没有留恋,请你不要再骚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