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剧文化 正文

向法西斯开火歌词是什么意思

例如狙杀至少242名敌军的苏联瓦西里·扎伊采夫、击杀345人的德军头号王牌马豪斯·海茨瑙亚等等。他曾用装瞄准镜的M2重机枪击杀2286米的敌人美国在越战中也出现了诸如“也在朝鲜战争中出现了张桃芳这种击毙200多人的神枪手。...

向法西斯开火歌词是什么意思,二战时期日军也有狙击手?

感谢悟空邀请!

狙击手,自从步枪发明以来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特种作战行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躲在暗中狙杀关键人物,就好像古代的刺客一样,狙击手在很多战争中都有着决定性因素。

在漫长的战争历史中,许多国家都诞生出著名的狙击手,特别是二战中德国和苏联都有众多王牌狙击手,例如狙杀至少242名敌军的苏联瓦西里·扎伊采夫、击杀345人的德军头号王牌马豪斯·海茨瑙亚等等。

那为什么日本还是没有王牌狙击手?

狙击手,自从步枪发明以来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特种作战行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躲在暗中狙杀关键人物,如同古代的刺客一样,狙击手在很多战争中都有着决定性因素。

在漫长的战争历史中,许多国家都诞生出著名的狙击手,特别是二战中德国和苏联都有众多王牌狙击手,例如狙杀至少242名敌军的苏联瓦西里·扎伊采夫、击杀345人的德军头号王牌马豪斯·海茨瑙亚等等。

中国神枪手张桃芳至少击杀214人

“白羽毛”卡罗斯·海斯卡克击杀93人以上,他曾用装瞄准镜的M2重机枪击杀2286米的敌人

美国在越战中也出现了诸如“白羽毛”等著名狙击手,即使是轻武器较为落后的中国,也在朝鲜战争中出现了张桃芳这种击毙200多人的神枪手。而日本兵一直以枪法精准著称,但为什么却没有出现王牌狙击手?

右上为日本狙击手形象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狙击手需要几个基本素质,首先要枪法好,日军在二战中射击水平普遍较高,因为日军在射击训练上对精度有着近乎变态的要求,以关东军为例,他们要求对300米外的伏靶(只有人头和双肩),不仅5发子弹要全部击中,而且还至少要有三发是集中在一个拳头大小的面积上。

日本新兵训练

达到这个程度后,就是限秒射击。最初是限在4秒以内击中300米外不知从哪里露出来的靶子,其次是限2秒。这也做到后,就戴上防毒面具快跑30米,接着进入限秒射击。如果完不成就会遭到老兵的殴打和训斥,并且打不中就不准吃饭!按照这个标准训练出来的日本士兵,几乎人人都是狙击手。

那为什么日本还是没有王牌狙击手?

二战中的日本狙击手

狙击手的第二个要素是头脑灵活,能有效的隐藏和伪装自己,被发现后能够安全的撤出阵地。一个成功的狙击手在射击敌人之前,一定会提前规划好自己的撤退路线。在很多狙击手册中,都不提倡狙击手爬上树或者高塔这种虽然视野好,但不容易撤离的狙击点。(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的那位左撇子狙击手就是这么死的)

正在爬树的日本狙击手,这有违狙击手的常识

但是日本在二战中后期的不断溃败,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上的日军普遍开始和神风特攻队一样采取一种“绝望战术”,他们的狙击手把自己绑在茂密丛林中高高的大树上,专门狙杀中国远征军和美军,这些日本狙击手把自己绑在树上是为了保证即使中弹受伤也不会从树上掉下来,仍然可以继续战斗直到死亡。根本没想过要逃走,也无法逃走。

上树视野确实很好,当年曾狙杀了大量远征军

但是一旦被发现就死路一条,电影《风语者》截图

他们把大树当成固定狙击点,接班的狙击手会爬上树替前一位松绑,然后让对方再把自己绑起来才会离开,这种战术非常疯狂,中国驻印远征军称之为“自杀式火力点”。后来发现日军这一规律后,在战斗和行军中只要发现前方有高大的树木,我军和美军都会先用机枪扫射一遍。有时便会从树上掉下来一个日军,然后被绳子悬在半空中。

蹲在树上的日本狙击手

日军狙击手还有一种战术叫“敌后堡垒”,就是挖一个简单的单兵坑,日本兵一到两人躲在里面,上面放上伪装盖,当中国远征军或者美军进攻时并不开枪,而是等到军队经过后,再从背后突然开枪,使军队前后受挫被迫撤退。但军队撤退时,肯定会先解决掉这些背后的“敌后堡垒”。所以基本上也是一种“自杀战术”。美军经常会用手雷或喷火器一锅端。

日本虽然有很多枪法出色的狙击手,但是他们基本上都没能活过几场战斗便会阵亡,珍贵的狙击手在日军手里就像抽纸一样被当作一次性用品消耗掉,也正是因为如此,狙杀大量敌人的日本狙击手无法将实战中的狙击经验传授给下一代新兵,所以整个二战下来,日本基本没有出现什么王牌狙击手,即使有,也没等他们发挥出来就死了。

为何多国围剿韩国?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韩国最近一段时间的“被围剿”看似有小国的委屈,但不可否认的是,与最近几年韩国的过度膨胀也有一定的关系。由于在表面上韩国已经成为亚洲继日本之后的又一个发达国家,它似乎有些飘飘然了!从话语到行动,韩国最近几年的所作所为似乎有了做一个东北亚战略格局“撬动者”的意图。但它却忘了它的小国身份,在“两个阵营的多方中都没落好”,所以,在七月份以来被连续“扇了三巴掌”。确有咎由自取的因素。

我们先来谈谈韩国被扇的第一巴掌。韩国和日本的关系很特殊,起来就一句话,那就是:“既有宿仇又有合作”。由于在历史上日本对韩国进行过殖民统治,所以两国结下了“历史恩怨”。二战后国际社会对日本进行了清算。作为受害者,韩国自然也不会放过这种机会。因为二战后另一场战争的原因,韩国对美国的依附心理更强了。所以,美国也就顺势而为的将日本和韩国都拉在了自己的身边。韩国和日本也就形成了以美国为“核心”的“合作关系”。

既然有了“合作关系”,那解决历史恩怨问题也就很自然了!1965年的时候,日本早已从二战的废墟中重新发展起来。所以也就有了“闲暇”资金解决阻碍日韩关系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即二战的劳工赔偿问题。于是,日韩两国于1965年签署了《日韩基本条约》。在执行过程中,日本赔偿了韩国3.67亿美元,以援助的形式支付了韩国1.33亿美元,另外还向韩国提供了3亿美元的贷款。此事也就这样解决了!但是,在韩国军政府被民选政府取代后,二战劳工问题却又节外生枝了!特别是在卢武铉任上,日本对韩国赔偿的一些内幕被陆续曝光了!

卢武铉是个律师出身的总统,所以他比较重视和支持二战劳工的维权。从受害者的角度来说,二战的劳工向日本要求赔偿的维权行动是合理的。但是,日本人却并不这么认为。日本人搬出了1965年的《日韩基本条约》,认为日本已经尽到了赔偿义务。这个事情就出现了矛盾。矛盾的症结就在于韩国是以国家的名义接受了这笔赔偿款。但是,当时的韩国军人政府(朴正熙任上)并没有将这笔赔偿分发到受害劳工手上。经查,韩国军政府也没有私吞这笔款项,而是将其用在了三星,现代等韩国民族企业的扶持以及韩国其他经济发展项目上了,也助力了“汉江奇迹”的创造。终使韩国经济产生了质的变化,使韩国成为了“亚洲四小龙”之一。

实事求是的说,金钱是无法衡量二战劳工们被迫害的程度的。但是,就事论事而言,既然日本根据协议赔偿过了,那就应该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就应该遵守契约精神。而对于二战劳工的合理诉求,韩国政府应该将赔偿义务承担下来,因为韩国政府毕竟收了这笔钱。当然,如果日本政府基于“深切赎罪”的原因再给劳工个体一点赔偿的话,也是利好的事情。可是,日本政府却不愿意这样做。所以,这个矛盾就产生了!另外,关于慰安妇问题,朴槿惠执政时曾在2015年12月与日本签署了“协议”。据说,朴槿惠之所以不顾反对派的反对而签署,也是因为想从日本那里得到更多技术和贸易支持。而为了签署这个协议,朴槿惠还有意授意大法院拖延了二战劳工案件的审理,最后成为了朴槿惠的一项“罪状”。但文在寅上台后,面对韩国汹涌澎湃的民族情绪,试图“撕毁”这份协议,这彻底惹恼了日本。这才有了日本在7月1突然痛下杀手“扇了韩国一巴掌”。

在日本和韩国过去的交往中,基于拉拢韩国的目的,因为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问题上,日本需要韩国的帮助。所以,在过去的岁月里,一旦韩国的民族情绪高涨之时,日本会在技术转让和贸易问题上给予韩国一点“好处”。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种“心理暗示”。所以,在这次贸易摩擦发生后,韩国的民族情绪又被迅速调动起来了!可是,日本这次却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强硬到底了!这反而使韩国不知所措了!这就是民族情绪这把双刃剑的“两面性”。

7月1日,日本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以韩国的出口管理“不规范”为由,对出口韩国的半导体原材料实施了“限制措施”。于是,韩国国内炸开了锅。韩国的反日民族情绪被瞬间调动起来。抵制日货,不给日本车加油等“自发手段”也应用起来了!韩国政府起初也以为日本会顾及反日情绪而有所让步,但却失算了!日本这次不仅没有让步的趋势,反而变本加厉的将韩国移除了日本的贸易“白名单”。而韩国政府为了维护韩国的尊严,也不得不对等将日本移除了韩国的白名单。表面上是“对等”,但在实质上这两份白名单的分量显然不同,日本毕竟属于技术贸易链的“上端”,虽然也会有损失,但显然,韩国的损失要远远的大于日本的损失。

分析日韩这次贸易战的得失情况,有一个新情况值得注意和深思。日本这次制裁韩国的目的显然是想“断了韩国在历史问题”的纠缠。两个主要方面是二战劳工和慰安妇问题。另外,有一个蹊跷的现象,那就是日本似乎没有以前那么顾及韩国的反日情绪了!其实,从日本的应对来看,似乎是在“火上浇油”。日本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这其实不难理解。在前不久的日本众议院选举中,安倍晋三和自民党又一次获得了胜利。但自民党的优势还不足以修改和平宪法,而韩国的反日情绪越激烈,就能使其他党派和日本民众认为有修改宪法的必要性。这一点也同样值得亚洲其他受害国的深思。因为,过度的民族情绪往往更容易被日本利用。

7月23日,俄罗斯的两架图-95轰炸机和一架预警机突然在韩国和日本有争议的独岛(竹岛)附近空域扇了几下翅膀。令紧张万分的韩国不得不“鸣弹”驱离。俄罗斯此举的目的至今成迷。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与东北亚地区的战略有关。似乎是在警告韩国不要试图改变东北亚的战略格局,尤其是警告韩国不要做“帮凶”。

7月23日上午俄罗斯的军机去韩国附近绕了一圈,而美国总统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下午就抵达了首尔。舆论本来认为博尔顿是来调停日韩间的贸易摩擦的。但博尔顿却和韩国谈起了“提高驻韩美军费用分摊比例”的问题。美国人一张口将驻韩美军费用提高了5倍,要求韩国承担50亿美元的驻军费用。而去年仅有9.2亿美元。尽管韩国肯定会“讨价还价”,但面对束手无策的日本经济制裁(经济方面)和俄罗斯轰炸机的“随便”一飞(安全方面),韩国的底气一定会不足了!显然是挨了特朗普的“温柔一掌”。事实证明,韩国还远远不是强国,仍然需要“卧薪尝胆”。

二战欧洲西线战场对整个战争的意义是什么?

二战欧洲西线战场的建立,对于同盟国军队战胜法西斯军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苏德主战场双方都投入数近千万兵力鏖战的前提下,西线战场发挥的最重要作用不是扭转整个战争局势,而是采取各种方式来加速战争进程。如果没有西线战场的战斗,国际反法斯西斗争很可能还会再持续3-5年。

一、欧洲西线战场的概念解析

欧洲西线战场是一个相对的军事地理概念,区别于苏德在欧洲东部的主战场,在德国国境线以西、以北、以南的作战区域都被称之为西线战场。很多人把第二战场等同于西线战场是不科学的。第二战场的开辟是在苏联取得对德国战争主动权之后,英美在欧洲开辟的新战场,分别是1943年7月9日开始的西西里登陆和1944年6月6日进行的诺曼底登陆。而完整的西线战场其实从德军开始独霸西欧大陆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这些战场或者战斗包括:不列颠空战、北非战役、德战区的敌后反抗组织(法国、希腊、南斯拉夫、意大利)等等。最后才是西西里登陆和诺曼底登陆。

二、西线战场的作用

任何一场戏都有主角和配角之分。同样,任何一场战争都有主要战场和其它次要战场之分。1942年苏德战场双方投入的总兵力接近1200万,超过了当时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兵力投送,是当之无愧的二战主战场。正如演戏需要主角和配角相互配合一样,战争同样需要主攻、辅攻,正面攻、侧面打、后面围,中国人叫做“以正合、以奇胜”。

整个西线战场发挥的作用我刚才说了,一直都是支持和配合主要战场,但是性质作用并不始终如一。以西西里登陆为时间坐标,之前的西线战场作用是:消耗、牵制、干扰法西斯军队,使其后方不稳,无法集中主力决战。后期的西线战场作用是:分化、消灭、进攻法西斯军队,促使其两线作战,加速其灭亡。

三、举例以证明

1、后方的牵制性战斗队战局的影响。

不列颠空战中,德国为了消灭英国的抵抗决心,派出大批飞机日夜轰炸英国军事目标和大城市,造成了英国军民死伤严重。但是丘吉尔坚决不妥协,在美国的支援下,联合从欧洲大陆败退下来的法国、波兰等国家航空队伍,加之有先进的密码破译技术做战略部署,与德国空军进行了长期的对抗。最终以损失1744架飞机,1542名飞行员的代价,消灭德国空军飞机1977架,飞行员2585人。

这种损失对于实力并不强大的德国空军来说可谓元气大伤。由于德国的资源有限,特别钢铁产量不够,一直到苏德战争爆发前,德国空军都没能恢复到战前水平。这种空军力量的削弱肯定会在入侵苏联的时候体现出来。巴巴罗萨计划实施之初,德军为了一举击溃苏联主力,动用了几乎能动用的所有战争储备。总兵力为181个师,550万人;火炮为47200门,坦克共4800辆;值得注意的是作战飞机4846架,这是德国在各战场能够抽调的机动数量的最大值,而且在后期的战争中不断损失。试想,如果当时能把不列颠空战中损失的战机补充到苏德战场,那么空军的实力会增加50%。虽然刚开始德国空军表现勇猛,战果巨大,但是如果不在不列颠空战中受到损失,德国空军将获取更大战果,很有可能莫斯科红场阅兵就搞不成了,斯大林格勒或者列宁格勒的其中一个都打下来了。

而且,后期的英国曾多次派遣远程轰炸机飞到柏林上空投弹轰炸,让德军的后方一直不得安宁,希特勒不得不离开柏林总理府前往“狼穴”指挥战争,有效牵制了德国整体作战计划。

此外,在巴尔干半岛,希腊、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国家的敌后游击武装一直坚持斗争,并对德军构成威胁和袭扰。举个例子,德国原本计划1941年5月15日发起对巴巴罗萨计划,但是意大利军队在阿尔巴尼亚受到敌后武装的严重打击,希特勒不得不派遣德军援助,并使得攻击计划延缓至6月22日进行。这5个星期的推迟缩短了最利于德军进攻的夏季时间,让随后到来的泥泞雨季和严寒冬季成为了德军的噩梦,在相当大程度上迟滞了德军的进攻,增加了苏军的胜算。

2、后期的对攻性战斗对战局的影响

以诺曼底登陆为例,其实早在1941年,苏联在遭受了德国猛烈进攻损兵折将之后,就已经要求英美在西线开辟第二战场了。只是当时英国的丘吉尔太滑头,想让德国与苏联在战争中继续消耗下去,好给英国找到东山再起的时机。不过这一切随着斯大林格勒、莫斯科保卫战的系列胜利而发生了根本改变,1943-1944年,苏军连续在列宁格勒、第聂伯河、敖德萨、白俄罗斯、乌克兰、库尔斯克等地重创德军,夺取了战略主动权,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消灭德国只是时间问题,而且会让苏联占领德国,甚至很有可能将德占区顺势变成苏战区,直接统一欧洲。这种形势下,英国坐不住了,丘吉尔鼓动罗斯福赶快开辟第二战场,好赶快分割战争胜利的成果,抢夺击败德国的功劳,进而在战后赢得话语权。

西西里登陆的最大作用,就是直接导致了意大利墨索里尼政权倒台,200万意大利军队直接调转枪口,向着德军开枪。这里外一反一正的力量对比,盟军直接就减少了数百万对意大利的兵力投入。而且这样一来,德国在欧洲没有盟友,希特勒的末日加速到来。

诺曼底登陆战就更不用提了,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登陆作战,共集结305万(含先头部队)人, 5300艘军舰,5000余艘运输船,13700架飞机。盟军反攻欧洲大陆,把德国拖进两面作战,大大减轻了苏军压力,一直到东西对进攻克柏林,取得最终胜利,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如果没有数百万大军投入对德国战斗,凭着希特勒穷兵黩武的性格,也会把德国和德占区的人民全部绑到法西斯的战车上,再牺牲上千万的士兵和几千万的百姓,去和苏联拼个鱼死网破。那也不是盟军希望看到的局面。所以,诺曼底登陆的意义还是非常大的。

关于盟军在欧洲战场的胜利,你认为谁的贡献更大一些呢?欢迎看官们关注评论。

当时苏联是如何处理日本俘虏及女兵的?

二战期间,国际上要求各国善待俘虏,再不济也不能虐待俘虏。可日本却不管不顾,每占领一个地区,都会展开血腥大屠杀,对于抓来的战俘乃至平民,都要施以各种各样的虐待,甚至日本人还用活人做细菌实验。

那么,日本战败后,苏联是如何处置日本俘虏的呢?

苏联一共将日本的639635名战俘扣押。

首先来说说男战俘

在劳改区里,为了关押战俘,苏联共修建了267个战俘营,下设2112个战俘所、392个工作队和178所专门医院。

一、到达劳改区身上被一抢而光,很多人被冻死

日军战俘们刚被运劳改区,下火车时,就被贫困的苏联人抢光了身上的东西,有些高级军官的随身带着毛垫、枕头,几身换洗的睡衣、暖和的棉袄棉裤,新奇的彩色照相机、画笔、颜料等,甚至还带了不少做米饭用的调料。

日寇们走进战俘营和战俘所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他们要亲自动手修建自己的住处。而当时的条件,让他们只能修建的住处就是窝棚和简易棚。就这种住所,在寒冷的西伯利亚冬天,导致大批的战俘冻死了。

二、在高强度劳动以及食物不足之下很多战俘死亡

战俘们被安排在体力繁重的脏活累活岗位,进入矿井、矿场、木材采伐加工厂、工程建筑工地、石油加工厂、石油工业企业建设托拉斯、铁路和公路工作场所。因为持续高强度的劳动,很多战俘瘦到皮包骨,每月还有例行检查,

高强度的劳动,和冬天的严寒,令日军战俘大批大批冻死,病死。他们大部分是死于伤寒、斑疹伤寒以及肺炎。

那时候的战俘营医院,缺药物、缺设备、缺医护人员。不单止战俘缺过冬的物资棉被、棉衣等,连苏联人都缺。更不可能给战俘,所以战俘们死得无怨无悔。

战俘们除了劳动,还得接受思想改造,

再来说说日本女兵战俘

这么多的日军俘虏自然是不缺女人的,而这些女人到了西伯利亚,那可就很难受了。而这部分女人的命运就只有三个:

第一,由于天气和食物的原因,许许多多人都被饿死和冻死了,可谓凄惨。

第二,那些好不容易活下来的女人,白天都会饿着肚子做苦工,而到了晚上苏联士兵可是不会放过她们的,画面不可描述,尽情想象。所以说能够活着出来的日本女,可谓人寥寥无几。

而第三,就是坚持下来了,人数很少

在苏军的打击虐待下,很多女兵受不了身心的双重折磨,有的就选择了自杀来结束这一切,最后只有少数女兵活了下来。

后来,苏联迫于日本当局寻找的国际舆论压力,从1946年开始,分批次的遣返战俘,持续到1948年,遣返了40多万人,截止1956年底,才完成全部遣返,共计577567名战俘,有62068名战俘死在了苏联。

日本战俘在苏联的遭遇更本不值得同情,相相日本士兵在俘虏其他国家的人时,是如何对待的,那么后面肯定不会同情他们。日本臭名昭著的731部队,根本不把战俘的命当命,并且在中国不断进行大屠杀,如南京大屠杀,在新加坡的新加坡大屠杀。由此看来,苏联对待日本战俘还算是客气的,日本战俘的遭遇根本不值得同情,反而是他们的“报应”。

1945发生了什么事件?

1、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

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2、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3、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

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4、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

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5、南京大屠杀

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

请问前南斯拉夫相关的著名的二战电影有哪些?

----------------桥里面的老虎,从开始到最后,表情几乎不变。他是一个老兵,对于生死早已置之度外,唯一关心的是如何完成任务。反派人物也选择的很好,几乎和老虎一样威风!

老萨推荐的20部私房战争电影第7位:桥

主题:游击队和德军的故事推荐指数:★★★★★

桥也许是我们看的第一部国外战争电影,它非常精彩,直到今天也颇有看点,不亚于所谓的大片!

当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军为了防御德国本土,急于将希腊和巴尔干地区的兵团撤回去。而南斯拉夫游击队的任务,就是拦截他们。德国人和游击队的关注点,都集中在一座桥上。德国人如果能够控制这座桥,那么他们的装甲兵团就能成功撤退回德国,相反如果游击队炸毁了这座桥,德国人就完了。

德国人为了保护这座桥,不但使用了一个团的兵力严密警戒,还在桥的周围布上地雷,设置了信号装置,怕是连老鼠都钻不进来。

就是这样,德国人还不放心,特别将反游击专家,党卫军上校霍夫曼从柏林派来,专门对付游击队。

游击队则也找到最厉害的游击员老虎,让他负责这次任务,组织一支小分队。面对游击队的要求,执行过无数艰难任务的老虎也为难了。他认为:这样的条件,根本办不到!

但游击队领袖说:七天以后,我们的战士就会对德军发动进攻,如果桥没有被炸断,我们就会全部牺牲,一个也不会剩下,你知道是多少人?5000人,5000个战士!

显然,这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老虎只得同意了。

他在游击队营长找到了帮手迪西,这是一个擅长用飞刀的老游击队员,表情极为严肃,缺点是有点傲慢。

其实,迪西是一个赫赫有名的游击队领袖。只因他一时心软,放走了叛变的朋友,被严厉处分降职为普通士兵。

随后,他又找到爆破手,活波开朗的意大利人朱塞佩,还有他的副手,少年游击队员班比诺,在德战区卧底的游击队员曼奈也加入队伍。不过曼奈似乎同迪西认识,两人有些旧怨!

他们一起找到建桥的工程师,希望找到桥梁的关键部位以便于爆破。盖世太保抢先一步赶来,四个人发生了搏斗,最终两个盖世太保都被打倒。打斗虽然胜利,工程师表示不会帮忙,因为这座桥是他最得意的作品,他还试图逃走。

几个人继续前进,遇到了一个被捕游击队员的姐姐叶琳娜。这个女人也是一个游击队员,他带领着这个小队躲避德军进入了沼泽地。

德国人紧追在后,在沼泽的激战中,少年游击队员班比诺打光了子弹后,中弹倒地,德国人四面包围要活捉他。为了保住秘密,老虎下令让朱塞佩扔炸药炸死班比诺。朱塞佩痛苦的炸死了自己最好的朋友!

朱塞佩投出炸药时,对班比诺大喊:不要怕,班比诺!

目睹游击队员的牺牲精神,工程师开始感动,不过他任然不愿意炸掉自己的桥。

不过,随后他们却被捕,党卫军少校猫头鹰演了一出戏,将他们救出,从而获得他们的信任。

其实猫头鹰是霍夫曼博士派来的卧底,由此存放炸药的修道院被德军抄掉。

好在伪装成修女的女游击队员拼死去撞钟示警。老虎他们得以逃脱,这个修女被德军开枪打死。

猫头鹰还暗中杀死了负责电台的另一个游击队员甘比诺,切断了老虎他们和总部的联系。

此时游击队领袖认为老虎就要完成任务,下令其他小分队停止前进。但老虎他们不但失去了炸药,无法接近桥,甚至和总部的联系都中断了。

老虎很快识破了猫头鹰的诡计,用了一处苦肉计,让霍夫曼博士和猫头鹰都相信自己必胜,从而失去了警惕。而老虎他们却干掉了来捕捉他们的一个排德军,随后押着猫头鹰上了桥。

此时的工程师告诉爆破手朱塞佩,桥的要害在哪里,但此时德军已经发现有人要炸桥,发动了对桥的反攻。

激战中,曼奈中弹牺牲,死前最后一句话是希望迪西原谅他。因为迪西放走叛徒时,曼奈误以为他也是叛徒,立即向上级汇报了。现在,事实证明迪西是坚定的游击队员,只是一时心软。

朱塞佩安置好炸药爬上来的时候,被子弹击中,惨叫一声坠落在河中死去。

老虎、迪西和叶琳娜利用机枪拼死阻击德军,而工程师被迫捡起起爆器,亲手炸掉了自己的桥,当然他也一同死去。

率领德军装甲兵团的德国将军,看着被炸断的桥,感慨道:我们失败了!可惜了,这真是一座好桥!

电影有些夸大的地方,情节也有些不太合理,但节奏明快,一环套这一环,没有一个多余的镜头。这对于当年看不到西方大片的中国人来说,完全是感官的超级享受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枪战场面也很精彩,使用了很多德式武器。不过南斯拉夫革命者显然有很多不同于中国人的地方。

比如电影中,迪西和叶琳娜在战斗前的深夜中,偷偷离开房子约会、亲热。

其实他们才认识一二天,属于露水情人。

这并不符合中国人的道德观,但对风流的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来说,这并不算什么,很正常。

朱塞佩跌落大桥的时候发出一声惨叫,当时中国人还很不理解,在他们看来,革命者烈士不应该惨叫,那是懦夫的表现。

德国军人很威风!在守桥的团长冯.菲尔森去迎接将军的时候,那个很有风度的老将军充满傲气又风趣的说:谢谢您,冯.菲尔森先生,你以为你不来,我们就会走错路吗!

这显然是歌颂敌人,我们的电影中,敌人都是南征北战的张军长那样蠢猪才行!

在老虎他们拼死抵抗德军靠近,而工程师还在犹豫是否应该炸桥,是否让自己和桥一起毁灭的时候,老虎大叫:工程师,你还等什么。

中国人的观念,怎么能让自己的同志去死呢!

其实,当时游击队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前后死了那么多人,再死几个人已经算不了什么,人人都认为献身是必须的。如果把工程师和老虎调换一下位置,老虎估计会立即自爆!

经典对白:

霍夫曼博士:“你看,这些桥拱像什么?”

勤务兵史密特笑着说:“像,屁股。”

霍夫曼不满的凝视他。

史密特紧张地立正,回答:“象臀部,博士先生。”

霍夫曼失望地:“史密特,史密特,你永远是一只猪,没有想象力的糊涂虫。”

老虎:“你得立刻跟我们走。”

工程师:“你们究竟是什么人?”

老虎:“你很清楚我们是什么人。”

工程师:“对不起,我不认为我能为你们做什么事。”

老虎:“没时间多谈,德国人随时会来的。”

工程师:“对不起,我并没有要求你们保护我。”

萨瓦多尼:“你想让盖世太保来逮捕你吗?”

工程师:“可我为什么愿意你们来逮捕我。”

老虎:“对不起,你必须跟我们走。”

猫头鹰走近朱塞佩:“请问这位先生贵姓?”

朱塞佩:“彼得洛维奇。”

猫头鹰:“彼得洛维奇,嗯,彼得洛维奇先生可不可以告诉我,你们要到哪去呀?”

朱塞佩:“去收老玉米。”

猫头鹰显得很有兴趣:“嗯,听说今年的玉米长得不错呀。”

猫头鹰:“请你们把手翻过来……瑞内克,让我来教你怎么看手相,先生们,我来给你们看看手相。瑞内克,你看这双手,这是杀过人的手,是一个老兵和多年流浪汉的手,还到过西班牙。你去西班牙干什么,也是去收老玉米”

老虎:“他们都知道了。”

曼内:“他们怎么知道的?”

朱塞佩:“可能那个党卫军军官会看手相,在撒丁岛有个老人,那个老人会看。”

老虎摆手:“朱塞佩,别说了。”

曼内:“哎,告诉我,我为什么挨了一顿打?”

猫头鹰:“我不得不考验考验你,有人怀疑你对指挥部是否忠诚。”

从没有露出过一丝笑容的迪西,放声大笑!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