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剧文化 正文

绿光歌词表达什么意思(诗歌和电影有什么关系)

好莱坞的商业电影讲求高成本、大制作、从编剧到演员。去领略这类电影的创作与诗歌创作的通感,有着无人能理解的寂寞和追求。面对着寂寞的吞噬和无法实现的追求的苦闷,也遇到了靠寻欢作乐来缓解内心寂寞的人,这场一个人的旅行不但没有缓解她内心的苦闷,电影中必不可少的音乐和布景等都一样简单。你点点头省略了所有的往事省略了问候也许欢乐只是一个过程一切都...

前言:《绿光》的导演兼编剧是法国著名电影人埃里克·侯麦,影片获得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金狮奖。也许,很多人对这位电影人都比较陌生,毕竟他出生于上个世纪,那时候媒体传播也没有现代发达。他是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上个世纪,好莱坞的商业电影文化席卷全球,“新浪潮”电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好莱坞的商业电影讲求高成本、大制作、从编剧到演员,都采用巨星阵容,以此来获得高票房。“新浪潮”则相反,一切从简,主要突出电影的艺术和文化内涵。如今,我们就走进这部代表作,去领略这类电影的创作与诗歌创作的通感。

影片的故事非常简单,主要人物只有寥寥几人,并且贯穿了整部电影的只有一人,那就是本部电影的女主角,也可以说是唯一的主角。夏天到了,戴尔芬拥有为期两周的假期,但这个假期并没有使她高兴。因为她刚刚才和前男友分手,自己不得不面临着一个人度假的境况。虽然周围的朋友也邀请她同路,但是她对群体度假的方式并没有兴趣,所以也就拒绝了。在她的心里,有着无人能理解的寂寞和追求,面对着寂寞的吞噬和无法实现的追求的苦闷,她只有一个人在巴黎和外地往返解闷。

在她一个人的旅途中,她遇到了回归世俗的人,也遇到了靠寻欢作乐来缓解内心寂寞的人,但她觉得这些人的生活方式与她自己的生活价值观格格不入。她追求的是一种浪漫的爱情,一个能够看清她内心情感的人。毋庸置疑,这样的感情是可遇不可求的,人间少有。但她就是如此偏执,宁缺毋滥,不愿意将就,不愿意妥协。在旅途中她也没能找到这样的人,所以,这场一个人的旅行不但没有缓解她内心的苦闷,反而造就了她更深的寂寞和痛苦,甚至带来了绝望。

旅途十分糟糕,她决定启程回家。不料,在回来的车站里遇到了一个男人,这个男人和她聊得十分投机且让她心动。她们决定去海边玩,然后再去看了日落。戴尔芬之前听过一个传说,太阳落下去的最后一道光是绿光,很少有人能看见,只要看见的人就能获得幸福。她要他陪自己去看日落,实际上是去看那道绿光。影片最后是以圆满结尾的,绿光出现在了荧幕上。

综观这部影片,故事的主要内容非常简单,就是一个女性在巴黎和外地间往返,途中遇到了几个人,最后见到了绿光。除了故事本身之外,电影中必不可少的音乐和布景等都一样简单,没有歌词,没有天花乱坠的布景,一切从简,简中见深。

“月出

《诗经》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

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长相思

李白

美人在时花满堂,

美人去后花馀床。

床中绣被卷不寝,

至今三载闻余香。

香亦竟不灭,

人亦竟不来。

相思黄叶落,

白露点青苔。”

“枫树和七颗星星

北岛

世界小得像一条街的布景

我们相遇了,你点点头

省略了所有的往事

省略了问候

也许欢乐只是一个过程

一切都已经结束

可你为什么还带着那块红头巾

看看吧,枫叶装饰的天空

多么晴朗,阳光

已移向最后一扇玻璃窗

巨大的屋顶后面

那七颗星星升起来

不再象一串成熟的葡萄

这是又一个秋天

当然,路灯就要亮了

我多想看看你的微笑

宽恕而冷漠

还有那平静的目光

路灯就要亮了”

要想理解埃里克·侯麦的作品结构和诗歌结构的通感,我们必须先来了解诗歌创作的基本结构。以上第一首来自于《诗经》,第二首来自于盛唐诗人李白,第三首来自于当代著名诗人北岛。我国是一个诗歌大国,已经有几千年的诗歌史,而通过分析往古至今的作品,虽然诗歌的形式随着时代的不同在变幻,但是也有很多的精华是一路传承下来了的,就比如诗歌创作的基本结构。当我们随着诗歌溯源而上时,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后代的诗歌结构早在《诗经》中已经被运用得炉火纯青。

有了这些基础的诗歌创作知识,我们现在就可以来欣赏一下埃里克·侯麦的作品结构。在上面我们已经说了《绿光》这部作品在表达上的简单,整部电影就是围绕着一个女性在表达。电影中的这个女性也就可以看做是一个电影意象,她的情感和思想的吐露,也就是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这样的电影结构表达和诗歌的结构表达所共有的特性其实都是意象+抒情。埃里克·侯麦作为“新浪潮”的代表人物,他的目的是要守住电影的人文性,所以,表达结构和诗歌类似也可以算得上是必然。

诗歌具有强人文性和思辨性这是毋庸置疑的。很多的初写者达不到这样的水准,一来是因为自己的阅历不够,二来还是因为文化底蕴和创作水平不及格,于是就导致思想感情的抒发流于表面,陷于浮面的小情小爱。诗歌之所以会叫做“文学皇冠上的明珠”,就是因为它体型很小,但是具有很强的力量,而这个的力量就是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辨。比如杜甫的诗,最典型的思想风格就是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再比如陶渊明,最典型的思想风格就是对生命的哲学思辨。

我们再回到埃里克·侯麦的这部电影中来。这部电影就是一个女性的心理独白,通过她在巴黎和外地之间的往返,导演深入到了女性内心情感的最深处,其实也可以说是人性内心情感的最深处,让大家获得共鸣。在戴尔芬的旅途中,有回归世俗的女孩,有跟随潮流,为了获得短暂的安慰而放浪不羁的女孩,其实,这三个人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的三种面貌,很多时候,我们在现实中都表现出很世俗的一面,为了融入集体。也有过为了短暂安慰而放浪不羁的一面,只是内心深处的那个“戴尔芬”,心里那些从未有过真正满足的情感需求,一直在折磨着自己,并且只有自己知道。

埃里克·侯麦探索到了人性深处最隐秘的情感折磨且准确地表达出来了,这就是这部电影的人文关怀性。不仅如此,这部电影还具有很强的哲学思辨性。他批判了世俗的价值选择(比如人都要找另外一个人来陪伴才叫正常,无论这两人之间是不是心意相通)对人类心灵的腐蚀性,也批判了现代人放浪不羁的颓废潮流,因为放浪不羁只会带来短暂的快感,过后是更深的寂寞。从中,他也树立了自己的价值,人要面对自己真实的内心,坚持不懈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宁缺毋滥,而这种带着希望的憧憬是生命中最美好的,它能带你真的看到“绿光”。

如今,埃里克·侯麦已经去世,他是一个典型的大器晚成的电影人,多年来一直从事电影行业,直到近五十岁才被国际影评人称赞且加冕,这时候的他,终于看到了“绿光”。虽然他已经离世了,但是他的电影一直被后代人所追捧热爱,2019年我国举办了一次法国影展埃里克·侯麦的回顾展,短时间内门票就售罄,这在好莱坞商业片潮流大量充斥的年代,实属不易。而他本人对内心深处的热爱的终身坚守(就像电影所传达的一样),也一直在激励着后来的文艺创作者,要敢于反叛潮流和世俗,直面自己的内心,走出属于自己的那条路,才能看到梦寐以求的“绿光”。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