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山河月明》给大家重现了明朝初年的峥嵘历史,剧中各路角色纷纷出场,朱元璋的几位年长的儿子性格各异,他的儿媳妇们也各有千秋。朱元璋次子秦王朱樉的妻子在剧中是一个反面角色,她的心计和城府仿佛都在丈夫之上。
在历史上,朱元璋的众多儿媳妇中,秦王妃算是较为特殊的一位。因为他不仅是蒙古女子,更是朱元璋的一个赌注。
本文,笔者不谈论剧情,仅从历史背景和史料的角度,来给大家讲述一位元末明初的藩王之妻。
关于秦王妃,需要从另一个人的故事开始讲起,这个人的名字叫察罕帖木儿。
元朝至正十一年(1351年),连年的自然灾害本就让百姓苦不堪言,元顺帝还要征召数万民工疏通黄河。有一名叫韩山童的民夫为了反抗暴政,便带领刘福通、杜遵道等人煽动百姓造反,当时提出的口号是“反元复宋”。饱受压迫的百姓听到召唤,纷纷拿起武器抗击元朝,不到半年的时间,韩山童的义军就多达10余万。因为当时所有的义军都头戴红巾,所以又称“红巾军”。(两年后,朱元璋参加红巾军,他最早隶属于濠州红巾军。)
为了镇压红巾军起义,元顺帝派了一位大将带兵南下,此人名叫李察罕,蒙古名字叫察罕帖木儿,当时担任元朝的太尉,兼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元史·卷一百四十一》记载:
察罕帖木儿在朝中举足轻重,但他没有儿子,由于姐姐去世的早,他便抚养了姐姐膝下的一子一女,将他们收为义子义女。义子名叫扩廓帖木儿,他的汉语名字非常响亮,叫王保保。
义女王氏,闺名叫观音奴,也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朱元璋的次子媳妇、大明朝的第一位秦王妃。(注:《元史》中记载王保保有一个弟弟叫脱因帖木儿。)
也就是说,王保保和他的妹妹观音奴小时候是在他的舅舅(后来称义父)察罕帖木儿跟前长大的。
察罕帖木儿也算是一介豪杰,用兵如神,在他的强悍围剿下,红巾军领袖韩山童被杀,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在刘福通的保护下逃脱,从此北方红巾军犹如一盘散沙。
不过,察罕帖木儿运气非常不好,他在招降另外两个红巾头目田丰和王士诚的时候,被田丰和王士诚的假投降所蒙蔽,最终被后者所暗杀。察罕帖木儿死后,被元顺帝追封为颍川王,谥“忠襄”。
察罕帖木儿去世的时候,他的义子王保保(扩廓帖木儿)还不足20岁,由于元朝有子承父职的习俗,他被元顺帝任命接替义父职位,率军继续平叛。《元史》云:
注意,王保保同时被封为“皇太子詹事”,在朝中,他是元顺帝的太子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的亲信。
王保保继承帅位后,他的妹妹观音奴也一直跟随在哥哥身旁。后来的事实证明,王保保不仅是狠角色,还是一位军事奇才,他不仅掏了田丰和王士诚的心脏来祭奠义父,还几乎横扫黄河流域,北方红巾军被王保保打得抱头鼠窜。
元朝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杀掉上司徐寿辉,顺流而下,打算攻打朱元璋;张士诚也在和朱元璋争夺镇江、长兴等地。陈友谅在西,张士诚在东,再加上北面的王保保,朱元璋三面受敌。为了摆脱被动的局面,朱元璋打算先稳住王保保。
《明史·卷一百二十》云:
朱元璋派使者先后给王保保送了7封信,表示要和王保保“通好”,结果王保保压根没有搭理朱元璋。
事实证明,王保保也没有挥兵南下,因为元朝的另一位将领孛罗帖木儿也被元顺帝派来平叛,不巧的是,孛罗帖木儿和王保保的义父察罕帖木儿是死对头,他刚到河南,就出兵攻打了王保保的地盘,王保保也不甘示弱,双方人马便打了起来。《元史》记载:
所以,当朱元璋和陈友谅、张士诚在长江流域抢地盘的时候,王保保和孛罗帖木儿正在黄河流域相互攻伐。另外,王保保和他义父昔日的部下李思齐也在闹内讧,双方也打了几场。
在这种局面下,王保保的妹妹观音奴最初在颍州,后来跟随王保保转战河南、山西等地。在跟随哥哥王保保“南征北战”的途中,观音奴也逐渐长大成人。
王保保和他的对手们斗争了八年时间,由于元顺帝和太子也在闹分裂,所以,王保保得不到元顺帝的支持。朝廷不支持他,他当然不愿为孛罗帖木儿做嫁衣,所以他宁愿屯兵山西保存实力,也不愿意攻打朱元璋。元顺帝多次催促王保保南下“肃清江淮”,王保保不为所动,甚至有自立的打算。而这八年的时间,也正是朱元璋统一长江流域的时间。
吴元年(1367年),朱元璋在灭掉张士诚之后,曾派人给王保保送信,希望王保保能够归降吴王(指朱元璋)。结果,王保保把朱元璋的信使杀掉了。
得不到的东西总是最好的,王保保越是这样,朱元璋便越想招降他。
当年七月,朱元璋派徐达和常遇春北伐,徐、常等人从山东北上,直接到达通州,王保保见死不救,元顺帝只得逃向草原。明军占领大都后,朱元璋派徐达掉头向西,攻打山西,而山西正是王保保的地盘。
第一个和王保保交战的明朝将领正是朱元璋的发小汤和,汤和的军事能力虽然比不上徐、常二将,但也算是开国大将,结果汤和和王保保只接触了一个回合,就被王保保打残,损失一万多人,要不是汤和跑得快,他的老命可能就交代了。
洪武元年十二月,徐达趁王保保急行军的路上,在河北保安州埋伏大量精锐伏击王保保,这一战,王保保几乎全军覆没。根据《明史纪事本末·卷九》记载:
徐达发动伏击的时候,王保保刚刚安营扎寨,他在帐中看书,突然遭到突袭,王保保只来得及穿上一只靴子,便带着18位护卫慌忙逃跑了。
此战,徐达完胜。不仅活捉了4万多俘虏,还得到了两份礼物:一份是王保保没来得及穿的一只靴子,另一份便是王保保的妹妹观音奴。
洪武二年正月,当徐达把王保保的靴子用匣子装好,和观音奴一起派人送到南京时,朱元璋喜出望外。
需要说明的是,观音奴被送到南京后,并没有屈服,但朱元璋保持了很好的耐心,不仅没有给她任何为难,还给她一座院子好吃好喝地供养。因为朱元璋想要的不是她,而是她的哥哥王保保。
洪武二年十二月,王保保逃到甘肃,重新招揽旧部,不久后,王保保攻克庆阳,然后顺势带兵攻打兰州,兰州守将张温虽然拼死守城,但他哪是王保保的对手,兰州告急。朱元璋得到消息后,震惊不已,连忙派徐达和李文忠兵分两路北上,徐达赴兰州攻打王保保,李文忠直扑应昌。
待徐达赶到甘肃,和王保保对阵一个多月,双方都没占到便宜,史载:
为了对付王保保,徐达派人每天夜里骑马到上风口不断用锣鼓制造噪音干扰王保保,连续吵了十多天,王保保麾下将士们每天休息不好,昏昏欲睡。一日,锣鼓声依旧,徐达等人却杀了过来,王保保再一次溃败。
王保保这一次可谓丢盔弃甲,他和妻子骑着一匹马逃到黄河边。后面追兵将至,王保保在河边找到一根朽木,和妻子抱着这根木头渡过黄河,才躲过徐达的追杀。
等徐达班师回朝,已经是洪武四年。也就是这一年,朱元璋决定将观音奴嫁给秦王朱樉。
朱元璋之所以这么做,是有原因的。因为当时北元太子登基,是为元昭宗。此前,徐达和常遇春攻打大都的时候,太子曾急召王保保救驾,王保保抗旨未去,所以二人就此决裂。眼下,王保保两次战败,麾下已经没有多少人马,属于“落魄将军”。朱元璋怕王保保和元昭宗再次抱团,所以,他需要给王保保一个较大的恩惠,希望王保保能够“弃暗投明”。
而当时,朱元璋能想到的恩惠,便是厚待王保保的妹妹,让他成为自己的儿媳妇。考虑到太子朱标已经成婚(即使不成婚,朱元璋也不会让太子娶外族女子),而次子朱樉刚满15岁,于是,朱元璋便册封观音奴为秦王妃,于当年十月举办婚礼。
实际上,在决定将观音奴嫁给朱樉之前,朱元璋本有意让开国名将、卫国公邓愈的女儿邓氏来做自己的次子媳妇的,朱樉也非常喜欢邓氏。结果为了彰显对王保保的尊重,朱元璋将观音奴册封为秦王正妃,反而将邓氏册封为秦王侧妃,这让秦王朱樉十分不爽。
根据《明太祖实录》的记载,观音奴得知朱元璋要将自己嫁给他的儿子,是十分抗拒的。当时,他的外公阿鲁温(察罕帖木儿的父亲)刚去世不到三个月,观音奴便想了两个理由来拒婚:
其一,外公去世不足三个月,她若在热孝之中出嫁,是为不孝。
其二,古代女子婚姻向来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的父母虽然不在了,但需要得到兄长同意后方能出嫁。
但朱元璋急着要促成这桩婚事,命礼部尚书陶凯想办法,坚持尽快完婚。就这样,观音奴被强制披上嫁衣,送入洞房,为了秦王妃。
在册封观音奴为秦王妃的册文上,礼部说观音奴是“名家贤女……谨遵妇道,以助我邦家”,总之,都是赞誉之词。实际上,所谓“名家贤女”,都是说给王保保听的。
明太祖朱元璋子女众多,他的儿子中也不乏雄才大略之辈,例如长子朱标为人十分敦厚老成,三子朱棡彪悍傲慢,四子朱棣能征善战,唯独次子朱樉有些颟顸,不仅能力稍差,而且为人偏激执拗。
根据《太祖皇帝钦录》记载,朱樉和观音奴成婚后,夫妻关系很僵。两人不仅没有孩子,甚至经常闹得水火不容。究其原因,有朱樉本就不喜欢“蒙古女子”的原因,更有观音奴不愿意嫁给朱樉的缘故。后来,邓愈之女邓氏嫁给朱樉做侧妃,朱樉便偏宠邓氏一人。史载:
意思是说,秦王朱樉到西安就藩后,每日和侧妃邓氏在一起。他将正妃王氏(指观音奴)囚禁在别处,命人每天用破烂的器皿送一些不干净、不新鲜的食物给秦王妃王氏,王氏在秦王府,如同囚徒。
另外朱樉为人恶毒,他在封地动辄杀人,甚至还派人到百姓家中抢走一百多名男童,强制将这些男童阉割,西安百姓对他怨声载道。而在王府中,朱樉不仅虐待秦王府,还动辄杀死奴婢,将年长的嬷嬷舌头割掉。
这些事情传到朱元璋的耳中,朱元璋怒不可遏,圣旨中说朱樉“今朕见在,尔不晓人事,蠢如禽兽……若朕身后日久,非是为兄者之过,乃尔自取之……”
朱元璋不仅骂朱樉禽兽不如,还说如果自己死后,朱标若是收拾朱樉,纯粹是朱樉自作自受,怪不得自己的大哥。
洪武二十三年,当时邓愈已经去世多年,韩国公李善长因涉及胡惟庸案被灭族,邓愈的长子邓铭是李善长的亲属(邓铭的妻子是李善长的外孙女),朱元璋因此牵连邓铭。又听闻秦王朱樉专宠侧妃邓氏(邓铭之妹)而虐待正妃,一怒之下,下旨将邓氏赐死。
朱樉虽然舍不得邓氏,但面对宫中来的使臣,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邓氏被勒死。
邓氏死后,朱元璋也有批示给朱樉,史载:
朱元璋再三强调,让朱樉对秦王妃王氏以礼相待,但朱樉不听父亲的教诲。他将邓氏之死迁怒于王妃,仍将王妃囚禁于宫中。因为秦王府中没人能劝谏朱樉,导致朱樉更加放纵,宫人们见状,都为自己的生存而担忧,秦王妃更是生不如死。
洪武二十八年,朱樉先后用多种方式折磨宫人,有的宫人被割去舌头,有的被埋在雪地里冻死,有的被绑在树上活活饿死,有的则用火烧死。史载:
有三位老妇仆最终决定鱼死网破,她们下毒将朱樉害死。
朱樉去世时,年仅40岁,朱元璋听闻后,心情非常复杂,他给朱樉谥号“愍”,朱元璋说:
朱元璋为朱樉叹息,并说朱樉死有余辜。但是,朱樉毕竟是朱元璋的儿子,朱元璋归根结底还是护短他,他不仅下令将凶手诛灭九族,还下令为朱樉开启殉葬。根据《弇山堂別集》记载:
朱元璋下令让朱樉的宫妃全部为朱樉殉葬,其中就包括秦王正妃王氏。
秦王妃熬死了秦王朱樉,却没有躲过朱元璋的扼杀。
根据朱元璋的圣旨,王氏殉死后,要和朱樉合葬在同一墓穴。这对没有爱情的夫妻,注定又被绑定在了一起。
没有爱情,只有殉葬,这就是秦王妃的命运。
早年间,朱元璋问大家:“谁是天下奇男子?”有人回答说是常遇春。朱元璋回答说:
意思是,常遇春虽然是人杰,但我能让他臣服于我。我唯独不能收服王保保,他才是天下奇男子。
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未能招降王保保,是朱元璋一生的三大遗憾之一。
其实,早在洪武七年,朱元璋派李思齐最后一次去劝降王保保,王保保砍掉了李思齐的一只胳膊,就等于彻底绝了朱元璋的念想。从那以后,王保保的消息便从草原上消失了。朱元璋让朱樉善待秦王妃,就是期盼着哪一天再有王保保的消息传来……
在帝王家,朱樉的婚姻是筹码,秦王妃更是朱元璋保留的筹码,可惜,这个筹码,一直未能发挥作用。待到朱樉去世时,朱元璋的生命已经快走到尽头,他对王保保已经不抱希望,又心疼儿子,因此给了观音奴一个殉葬的宿命。
《诗·卫风·氓》中,描写了一位苦命的妻子,一言不合就会被丈夫暴打,兄弟不仅不同情,还嘲笑她。她静下心来,只能自己伤心。原文是:
观音奴身为察罕帖木儿的义女、王保保的妹妹,前半生随兄飘零,后半生被视为筹码。她的真实命运没有《倚天屠龙记》中的赵敏那般敢爱敢恨,也没有《山河月明》中秦王妃那般心狠毒辣,她实际上是一位被命运作弄的女子。
鲁迅在《且介亭杂文》有一句话:
鲁迅先生的意思是说,在古代的崇尚男权的文化环境和社会背景中,一个古代女子能做的事情有限,但是,有些男人喜欢把希望寄托在女子身上,也有些男人习惯于把责任归咎于女子。
本文的主人公观音奴,实际上就是这种角色,她一开始就被朱元璋“寄予厚望”,这就是她悲剧的源头。她的悲惨命运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可能不值得所有人去同情,但却值得后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