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剧文化 正文

活着歌词什么意思(真的看懂《活着》了吗)

一贫如洗中父亲摔下粪坑死了;女儿发高烧变成聋哑...等他好不容易逃回来,和妻子家珍、女儿凤霞、儿子有庆一起生活的福贵,儿子有庆被活活抽血而死;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跟着去世;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苦难、鲜血、死亡,目睹少爷福贵的荒诞、破产和艰难;继而又给我们一点点美好的希望——福贵改邪归正、一家团圆、甚至有庆得到长跑第一名,所有的苦...

艺人仝卓,在直播中自爆,自己曾经高考报名作假,还一副笑嘻嘻样子。

丝毫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还颇有点“我当年可真机智”的意思。

在将近半个月的调查结束后,仝卓不仅被取消了当年的高考成绩和目前的学籍,包括他继父在内的诸多涉案人员都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6月19日,仝卓在发表道歉声明后再次发声,晒出了作家余华的代表作《活着》,并感慨自己在读后产生了很多感悟。

可是,他真读懂《活着》了吗?

《活着》是一本怎样的书?

小说的叙述者“我”在年轻时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

在夏天刚刚来到的季节,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听他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

主人公福贵,是个玩世不恭的少爷。爱赌爱嫖,输光家产,成了佃户。

一贫如洗中父亲摔下粪坑死了;

母亲病了福贵去求医,却在路上被国民党抓壮丁,错过治疗病死;

女儿发高烧变成聋哑...

等他好不容易逃回来,终于一家人团圆。

和妻子家珍、女儿凤霞、儿子有庆一起生活的福贵,以为苦尽甘来,没想到悲剧仍在继续。

家珍因患有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女儿凤霞要送出去给别人养;

为救失血的县长夫人,儿子有庆被活活抽血而死;

女儿凤霞与偏头万二喜喜结良缘,难产而死;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跟着去世;

女婿二喜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

外孙苦根随福贵回到乡下,福贵心疼便给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

苦难、鲜血、死亡,仿佛无穷无尽,悲剧一桩桩一件件上演。

生命的黄昏,一切过往的人都已不在了,只剩下老了的福贵伴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着往昔。

《活着》是一次残忍的阅读。

余华用一种冷峻到近乎无情的笔触,在极尽所能的渲染苦难。

我们跟随他的笔调,目睹少爷福贵的荒诞、破产和艰难;

继而又给我们一点点美好的希望——福贵改邪归正、一家团圆、甚至有庆得到长跑第一名,凤霞嫁了好人家还有了身孕。

当你以为能有日子变好的时候,余华就会毫无征兆,近乎残忍的撕裂死亡,只剩苦难:

《活着》薄薄的十二万字,笼罩着“欲哭无泪的压抑”。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余华,你没有心。

所有的苦难都不偏不倚地砸向福贵。他身边所有人的死亡,犹如一支支毒箭的苦难,箭箭射中了他的心。

但这苦难但却没有让他倒下,原著中描写:

令人感叹之余,又不得不生出几分悲凉和敬意来。

“接踵而至的打击或许令读者无从同情,但余华至真至诚的笔墨,已将福贵塑造成了一个存在的英雄。

当这部沉重的小说结束时,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 ”

——《时代》周刊

《活着》背后的生命观

余华说他写这本书是因为听到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

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

“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

事实上,相较于电影版《活着》,张艺谋有意识地带入一些政治隐喻。小说《活着》则将笔触放置更广阔的哲学意味:

如果人类命运是苦难,终点是死亡,那么我们该如何活着?

生与死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

《活着》中每个死去的人都活在苦难之中,但在生死的关头都会做着最后的努力。

家珍病倒后又对福贵说:“我不想死,我想每天都看到你们。”有庆一死,福贵认为家珍也活不长了,有一阵子,看上去她真是不行了,但她还是顽强地活了下来。

老全在战场上说:“老子大小也打过几十次仗了,每次我都对自己说:老子死也要活着。子弹从我身上什么地方都擦过,就是没伤着我。春生,只要想着自己不死,就死不了。”

甚至和福贵相依为命的老牛在差一点被人宰掉前知道自己要死了,脑底下都有一滩眼泪,从刀底下被救出后还真聪明,知道自己不死了,一下子站起来,也不掉眼泪了。

所以,我们能够看到福贵在经历了人世间所能遭受到的一切苦难后,还能不死。

因为,

“人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里的福贵经历了多于常人的苦难,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福贵的一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其他什么都没有;

可是当福贵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讲述自己的一生时,他苦难的经历里立刻充满了幸福和欢乐。

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也是世上最好的子女。

还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孙,还有那头也叫福贵的老牛,还有曾经一起生活过的朋友们,还有生活的点点滴滴……

《活着》里的福贵让人相信:

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活着,它的力量来自于忍受

常常有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

或许《活着》可以做一部分回答。

福贵败光了家产,母亲说,“人来到这个世上,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

妻子家珍对他说,“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

福贵侥幸逃脱龙二的悲剧后,他心有余悸,第一次直接说出了“活着”两个字。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不得不来;我们最终会离开这个世界,是不得不离开。

老人富贵说:"有时候想想很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人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

小说的最后:

亦如《老黑奴》里唱:“快乐童年,如今一去不复返。亲爱的朋友,都已离开家园,离开尘世,去那天上的乐园。我听见他们轻声呼唤着我,我来了,我来了。我已年老背驼,我听见他们轻声呼唤着我……”

余华在韩文版自序里提到,

“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快乐,也没有什么比活着更艰辛。”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生活总是会遇到困难甚至苦难,但正是因为苦难,活着才有了深刻的意义。

本书的价值无法用任何评论的词语来形容,“伟大”这个词在这本书面前也显得渺小。——《柏林日报》

一部所有人必读的文学经典。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