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常识 正文

汪伦歌词是什么意思(必背课文里名人身边的配角们真实身份是什么)

胡子拉碴的如花李健仁、猩红大嘴的石榴姐苑琼丹、豹头环眼的豹子头徐锦江、婆婆妈妈的唐僧罗家英………这些人在周星驰的电影中大放异彩,诗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时的节物风光,周华健的歌曲《朋友》里面这几句歌词或许是对此做的最好诠释: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还有伤还有痛还要走还有我李白乘舟将欲...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廉克飞

星爷的电影只要提起"金牌龙套",我相信,每个粉丝心目中一定浮现出下面几个人:胡子拉碴的如花李健仁、猩红大嘴的石榴姐苑琼丹、豹头环眼的豹子头徐锦江、婆婆妈妈的唐僧罗家英………这些人在周星驰的电影中大放异彩,可以说周星驰电影的成功不仅是星爷一己之力,如果没有了这些出彩的"龙套演员",星爷的电影或许没有这么光彩夺目,所以他们被称为"金牌龙套"。

其实在在我们小学和初中课本里面文也隐藏了许多了"龙套演员",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些龙套的"前世今生",他们像雾像雨又像风,今天就让我们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揭开这些"龙套演员"谜一般的身份。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王维的一首著名的诗篇,收录到初中课本上了,其实从幼儿园的小孩就开始背诵了。元二,我们每个人都很熟悉称谓,可是他原名究竟是什么,我相信可能没人知道,"二"在这里显然是兄弟排行,他其实名字叫做元常,是王维的一个好朋友,至于为什么去安西,安西其实就是现在的新疆。一个人孤零零地去这么偏远的地方,后世流传两种说法:

一、是去服劳役。可能因为犯罪了被发配到新疆去,至于犯的什么罪这就不得而知了。

二、元二是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不知道为什么,后世流传的记载里竟然是截然相反的两个身份:一个是罪犯,一个是官员。而且很可惜的是,元二这个人的再也无其他来史料来佐证。但是我根据诗歌本身内容和意境揣测,我倾向于元二是去赴任。原因很简单,只因为题目中的一个"使"字,"使"应该是出使、出任之意。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时的节物风光,描绘了平平常常的景色,充满诗情画意。虽然充满了诗情画意,但是此诗大约写在安史之乱之后,作者不能不考虑战争暴乱对元二的影响,此去边疆生死未卜,不知何时相见,且朋友此去孑然一身、形影相吊,什么都别说了,朋友还是尽了杯中酒吧。

周华健的歌曲《朋友》里面这几句歌词或许是对此做的最好诠释:

朋友一生一起走

那些日子不再有

一句话

一辈子

一生情

一杯酒

朋友不曾孤单过

一声朋友你会懂

还有伤

还有痛

还要走

还有我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一首《赠汪伦》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千古流传,虽然李白将汪伦情谊比作桃花潭水一般深,但俩人相交之初,汪伦确是实实在在的骗了李白一把。

唐朝天宝年间,大诗人李白旅居安徽南陵叔父李冰阳家,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个消息让当时的李白的粉丝汪伦知道了,在当时信息如此闭塞的情况下,汪伦竟然第一时间李白的行踪,可见他是一个"铁粉",也可见当时就有"狗仔队",不然消息怎么走漏了。

汪伦当时身居安徽泾县,他便写信邀请李白到家中做客。信上说:"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

汪伦真是摸准了李白的命脉,李白素好饮酒,又闻有如此美景,当然是屁颠屁颠的来了。这如同晋朝的道士为求王羲之一幅字,而以白鹅诱之。

可是李白来到之后却未见信中所言盛景,李白不解,问其故。

汪伦盛情款待,搬出用桃花潭水酿成的美酒与李白同饮,并笑着告诉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万家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万家酒店。"汪伦玩的是文字游戏,一个以文字为生的诗人竟然被一个无名小辈给骗了,但是李白的性格是豪迈不羁的,只要让他玩高兴了,他是不在意的,李白听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被愚弄,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

适逢春风桃李花开日,落红成雨,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莹,翠峦倒映,汪伦留李白连住数日,每日以美酒相待,临别时又送名马八匹、官锦十缎。李白在东园古渡乘舟欲往万村,登旱路去庐山,汪伦在古岸阁上设宴为李白饯行,并拍手踏脚,歌唱民间的《踏歌》相送,并又挑来两坛酒赠于李白。

根据《黄山区志》的记载,汪伦就是太平县(现黄山区)人。这是根据桐城多家汪氏家谱记载而得出的。汪伦早在40世祖时就居住在太平县大庙汪村,汪华后裔从40世祖汪叔举就始居于太平县大庙汪村。

董庭兰是谁?这个"龙套"演员好像没有听说过,但是我告诉你他排行你就知道了,他在兄弟之中行大,所以又被称为"董大"。

高适在诗里这样写: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

天下谁人不识君。

题目就是《别董大》,一句"天下谁人不识君",写的催人奋进、豪迈大气。

很多人其实不知道,这首诗其实是组诗,还有第二首诗是这样写的。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高适在这里说他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可是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为什么董大的生活这么凄惨,连喝酒的钱都没有?

董庭兰的职业其实是个音乐家,盛唐开元、天宝时期的著名琴师,善吹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县)古乐器筚篥和弹奏七弦琴。当时琴界盛行沈家声和祝家声,他向凤州参军陈怀古学得了这两家的声调,并把其技长的《胡笳》曲整理为琴谱。几十年之后,董庭兰的名声和影响,已经超过并取代了沈、祝两家。

他少年时并不肯读书,到处游荡,甚至做了乞丐,向人讨饭。直到五十岁,方才归正,努力读书,学做诗人。几年之后就渐受人注意了。他多写边塞战场上的情形和景象。在战争的场面下,同时又顾到征夫的疾苦,少妇的情怀,故能于高壮的风格里,还能呈现哀怨之音,令人读了,觉得悠长有味。董庭兰一生清贫,不仅高适的诗中描写他穷得连酒钱都付不出。薛易简也在诗中说:"庭兰不事王侯,散发林壑者六十载。"可见,他的生活颇为清苦。而且由于他曾一度做过宰相房琯的门客,遭到了一些人的非议。著名诗人杜甫说:"庭兰游琯门下有日,贫病之老,依倚为非。"《新唐书·房琯传》中甚至说董庭兰仗势"数招赂谢",房琯为替他申辩,因而被"罢为太子少师"。这一说法很值得怀疑,有可能出自房琯政敌的恶意诽谤。他如果真的纳赂,是不会如此贫困的。房琯以宰相之尊,也不致为了一个门客而罢官。

当房琯被贬谪之后,作为门客的董大也离开了长安,是年,与高适在今河南相遇,短暂的相聚,当时高适也是穷困潦倒,两个天涯沦落之、同病相怜之人肯定有无数的话语倾诉。相聚苦短,离别在即,于是高适写下了《别董大》,一首诗占据了唐诗中的重要席位,董大也被后世熟知。

下面要谈的这首诗歌,我觉的是最牛的,一首短短的七言绝句,只有二十八个字,却捧红了三个历史人物,而且经久不衰,秒杀一切。它就是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题目中出现的这位"龟年"兄。

李龟年:我的外号不是王八。

很多人都会说,为什么李龟年的起这么难听的名字?

其实历史上以"龟"字入名的人有很多,比如汉代有幽州刺史叫朱龟的,唐代贞观年间嗣楚王叫李灵龟,还有一个大文豪,名字叫陆龟蒙。不但起名用"龟"字,北魏孝明帝甚至还用"神龟"来当作国家的年号。

在古人眼里,龟是人与天神之间联系的中介,通过它可以领会神的意志,崇拜龟可以获得神的保佑。而且"河洛图"在龟背上,占卜吉凶看龟甲裂纹,人对龟的神秘、敬畏之感因而又增一层。所以龟是灵物,会带来吉祥,多和龟联系联系能沾点喜气。

《述异记》载:"龟一千年生毛,寿五千岁谓之神龟,寿一万年曰灵龟"。龟长寿的特点是其荣登中国四灵之一。《礼记·礼运》云:"何谓四灵,麟凤龙龟,谓之四灵"。

李龟年说:听听俺这个吉祥如意的名字,龟年,多有文化内涵,你们现代人起名太low了,就会叫做什么虎,什么龙。

其实不光李龟年本人名字有特点,追求长寿,他还有两个兄弟名字也是十分有特色:李彭年、李鹤年。李彭年当然是追求彭祖之寿,李鹤年也有寓意鹤龄之命,

兄弟三人都有文艺天份,李彭年善舞,李龟年、李鹤年则善歌,李龟年还擅吹筚篥(bì lì),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等。他们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由于他们演艺精湛,王公贵人经常请他们去演唱,每次得到的赏赐都成千上万。他 们在东都洛阳建造宅第,其规模甚至超过了公侯府第。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几曲,常令听者泫然而泣,杜甫写的《江南逢李龟年》正是写于此时。

李龟年后来流落到湖南湘潭,在湘中采访使举办的宴会上唱了王维的一首《伊川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去日殷勤嘱,归燕来时数附书。"

这首歌曲表达了希望唐玄宗南幸的心愿。但此时玄宗已是风烛残年。李龟年唱完这首歌曲,忽然觉得心头剧痛、头昏眼花,不禁昏倒在地。四天以后他才从昏迷中清醒过来,对家人说:"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二位妃子令我教他们的侍女兰苕唱祓禊歌(一种超度亡灵的歌),教了四天,他们就让我回来了。"于是,有好事者就在李龟年昏倒的地方建了一座"二妃庙"以示纪念。

这位唐朝著名的音乐家最终在怀念故土的情思中郁郁而终,这位忠实于唐王朝的乐工,自然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礼教思想的束缚,但更重要的恐怕是他和唐明皇有着共同的爱好,他们都是真正的音乐家,是"知音"。

岐王,冬天不用火炉,把手竟然伸进美女的怀中里取暖。(宅男们的理想生活)

岐王,中国古代王爵称呼之一,中国历史上一共有14位岐王,其中李氏4人,王氏一人,赵氏3人,耶律氏1人,元蒙古族4人,朱氏1人。

而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封为"岐王"的人便是这位"岐王",他是唐睿宗李旦的儿子,原名李隆范,后来为避讳,避李隆基的名讳,改名为李范。

此人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也是一位文艺青年,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好学工书,爱儒士,聚书、画,皆世所珍,所以与李龟年关系很好。

有一次,李范邀请李龟年来家里举办一个party,客人到达之后,家伎们开始演奏音乐,乐声刚起,李龟年立即说:"这是秦音的慢板。"隔了一会儿,他又说:"现在正演奏楚音的流水板。"懂得音乐的歧王李范在一旁点头称是。

音乐结束后,歧王为了表示对李龟年的敬重,特地赠以"破红绡、蟾酥纱"这样一些珍贵的丝织品。李龟年感兴趣的却不是这些,他放下这些东西,径自掀起隔开宾客与乐人的帷幕,把擅长弹奏秦音的乐人沈妍手中的琵琶拿了过来,尽情地拨弄起来,像这种越礼行为岐王李范也不会怪罪他,可见歧王向来对音乐家是十分尊重的。

当然李范除了文艺青年的一面,同时也是一位2B青年。

岐王府上每年冬天时从不烧火炉,手冷的时候李范也不去烤火,而是叫来年轻美貌的家姬,把手伸进她们的怀里贴身取暖,而且还起了一个特别文雅的名字,美其名曰"香肌暖手"。难道改个名字就能改变这种流氓的行为了,就像理发店改成"美容院"还是理发,按摩店改成"理疗中心"仍旧是按摩。其实这种耍流氓的行为不仅仅是李范独家发明,当时的贵族社会都有这种爱好。

当时有个申王李撝,还发明"妓围取暖"法:"每至冬月有风雪苦寒之际,使宫妓密围于坐侧以御寒气。"让众多年轻美女围坐在他四周御寒,绝了,大概也只有贵族能想得出。

连当时的皇帝都有这种癖好,"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年冬天正是大寒时节,李隆基找李白到其便殿撰诏诰,但笔冻起来写不了,李隆基一下子喊来自己后宫十个嫔妃侍候李白左右,叫她每人用香嘴呼热气将毛笔解冻,历史上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美人呵笔",这些美人估计是没吃蒜,要不然李白得熏死。

崔九:哥哥的死换来我的优渥的生活。

"崔九堂前几度闻。"崔九和元二一样,都是按照兄弟排行二出名的人物,他的本名崔涤。

按照"九"去推测,他至少有八个哥哥。可是史书上只留有他两个哥哥的记载,原因有三个:

一、八个兄弟中只活下来他们弟兄三个人。

二、弟兄八个人之中只有他们三个人能做在朝为官,能在史书上留下一笔的多事官员,而且是位置较高的官员。

三、他们这个排行是在大家族中的排序。古人是不分家的,所以无论是弟兄排序还是姐妹排序,都是放在大家族中进行的,比如你看《红楼梦》中贾府"四春"排序。

崔九的两个哥哥一个叫崔液,一个叫崔湜。

崔液这个人头脑思维机敏,"善谐谑",估计是个东方朔式的人物。所以深的唐玄宗的喜爱,于唐玄宗交往甚密。

崔湜这个人更厉害,担任宰相时,年仅三十八岁。可谓是青年才俊,堪比现代的上海市二十九岁市委副书记。

他曾在傍晚出端午门,下天津桥,赋诗道:"春还上林苑,花满洛阳城。"张说叹道:"这般文采地位,我还可以追得上他,可是像他这般年纪便有如此成就,我就比不上了。"

既然是青年才俊,难免轻狂,他经常自比王谢,每次兄弟们饮宴之时,崔湜都自比东晋时的王谢贵族,常道:"我们崔家出身高贵,官职显要,都属一流。大丈夫应该掌权治人,岂能默默地受制于人。"

崔九性格中也有傲慢轻狂的因素,或许是受了他哥哥影响。他出入禁中,与诸王侍宴不让席,甚至坐在在宁王之上,宁王何许人也?,唐睿宗李旦长子,本名李成器,李旦登基后为太子,但其弟弟李隆基因为政变帮其父李旦夺权,功劳及声望很大,于是李宪把太子位让给了李隆基,封宁王。善音律。死后,被唐玄宗李隆基封为让皇帝。

虽是傲慢,但是崔九很受唐玄宗喜爱,除了崔九本人的才能外,这里面很大一部分因素是"爱屋及乌", 崔湜心高气傲,后来归附太平公主,结果最后因连坐被诛杀。在他死后,玄宗尝思之,"故待涤逾厚",应该说是崔九沾了他哥哥的光,有替代品的嫌疑。就如同当年汉武帝在李夫人死后思念甚重,所以把"爱"都转移到李夫人的兄弟李广利身上,虽然李广利打了败仗,依然加封他为大将军。

关于崔九的史料现在流传下来的很少,这或许正是"龙套演员"的悲哀,即使做到了"金牌龙套"级别,充其量还是"龙套",最后只是混了一个脸熟。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人能在这么历史长河中留下一笔,也算是一种幸运,如果没有这些优秀的主角,他们的名字早就就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了,又有几个人能关注到他们呢?

附带一首崔九留存下来的唯一的诗歌:

望韩公堆

韩公堆上望秦川,渺渺关山西接连。

孤客一身千里外,未知归日是何年。

"孤客一身千里外,未知归日是何年。"以此来作为对所有"龙套演员"的缅怀吧!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知道点儿新故事了吗?知道你就点个赞告诉我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