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记者 李昌 文/图)中秋节前,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塔尔萨当地学校就职的中文课上,Angie陈老师给欧美学生讲到了“中秋”一词:“中秋,mid-autumn,在中国,这是一个让人想家的日子。”
近日,陈老师等中秋节因故无法回家的观众,通过视频收看了河南卫视《中秋奇妙游》,在收获视觉盛宴之余,他们却品出了别样的思绪……
旅美华侨的乡愁
“看完节目,想家的念头比平时更浓了。”旅居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塔尔萨的河南退休教师Angie陈,在美国当地时间9月19日晚,通过视频回放观看了《中秋奇妙游》,“看完第一时间转发到了当地华人群,也许国内的人看的是优美的舞蹈、华丽的画面,但对于离家万里的我们而言,看到的满是乡愁。”
《中秋奇妙游》以唐朝女子唐小月,为在中秋节与父亲团圆,而上下求索,收集中秋信物的故事。这种设定让陈老师内心泛起酸楚:“像极了为能回家团圆,而整年在外奔波劳碌的我们。”
的确,明月、佳节、团圆的主题,这些元素无一不在激发“异乡异客”的乡愁。在余光中的诗歌中,乡愁是邮票、船票,是坟墓、海峡,对陈老师而言,乡愁是因疫情原因而价格高企的机票。“这两年由于疫情,许多人都被困在这了——想念国内的一切。”
Angie陈课堂上,学生们正在剪裁玉兔、学画中国脸谱
节目中,陈老师最喜欢的节目时周深演唱的歌曲《若思念便思念》,在国内教了半辈子历史的她,深知客家文化的历史溯源,“客从河洛来,从客家之源洛阳,到客家首府汀州、客家摇篮赣州,它承载了一种更大的情感、一个更大的文化概念——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一个共同的根,这首歌是全球华人的‘天涯共此时’。”
第二天,在给当地学校就职的中文课上,Angie陈给欧美学生讲到了“中秋”一词:“中秋,mid-autumn,在中国,这是一个让人想家的日子。”
特种兵来时的路
《中秋奇妙游》破圈了之后,山东某特战旅装备管理科科长潘文东,在中秋节当天睡前随手翻看了节目。原本想看一眼就睡的他,却看完了整期节目——晚会序篇《秋月稷》中打铁花等镜头,一下子就吸引住了这个地地道道的开封汉子。
开封打铁花更被誉为黄河流域十大民间艺术之首,潘文东儿时曾有幸观看过这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万万没想到,这段几乎在记忆中消退的儿时记忆,随着节目又清晰的浮现出来。当“皓月长空,鼓舞避疫,愿天下丰谷,四海民安”的字幕出现时,他竟然瞬间有些泪目。
十五年背井离乡的军旅生涯,潘文东坦言,早已过了“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的时期,而《中秋奇妙游》中的节目《东都行者》,却令他的思绪波澜涌动。
节目中,僧侣起舞于大漠孤烟中,他跋涉过千山万水,穿越过风霜雨雪,仓皇过战火,也困顿过饥渴,却终在掬水而饮时看到了倒影中的行者,从此顿悟经历即是修行。这一切,让潘文东不由得回想起自己过往经历,并因此彻夜未眠。
“我曾在南苏丹步兵营参与过维和行动,也曾在委内瑞拉参加过“猎人学校”,但你要问我印象最深刻的经历,却是09年大年三十吃的一只鸡。”潘文东说:“那年真是北京时间大年三十当天,而我和几名战友还在进行锻炼意志力的训练,少量进食、大量训练,特别残酷。但由于是过年,当地华侨在获得许可后送来了一只煮鸡,我们一尝就哭了——这就是家里的味道啊!无论走多远,我们都不会忘了来时的路!最后我们边哭边吃,把鸡骨头都嚼碎咽下去了。”
文化至味是清欢
“如果把《中秋奇妙游》比作一道节日大餐,那它一定是一道洛阳经典菜肴——牡丹燕菜,用华丽的造型,包裹了朴素的内涵。这个内涵,就是文化。”河南卫视文化栏目《华豫之门》编导包涵认为,从年初河南春晚《唐宫夜宴》开始,每期传统中国节系列节目都有爆款:“中秋篇里,我觉得‘爆款’当数《鹤归来兮》,因为这个节目背后蕴含了许多文化密码。”
鹤,音同“合”,代表祥瑞。《鹤归来兮》演绎白鹤的舞者,在明堂起舞后排云而上,对月而舞。应和了刘禹锡在《秋词》里的诗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境界一下就明朗开阔起来。而舞蹈尾声处,舞者又化作白鹤,振翅飞向碧空,穿越进了宋徽宗《瑞鹤图》中。包涵表示:“这种美是一种云淡风轻的意境之美,是细品之后如饮美酒余的韵悠长。”
坚持把一档戏曲节目《梨园春》做了近30年的河南卫视,最近却成了观众眼中“别人家的卫视”。
正如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曾经说的:“优秀文化节目的成功,离不开对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做到传统与现实的相融相通。”凭借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河大卫”最终找到了互联网时代中与年轻人对话的方法,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每逢传统节日,便开始守候“奇妙游”。
网友“一江酸水”留言:“没有流量明星,也没有结构性悬念,清清淡淡的,但就是让人想要看下去。”越来越多像他一样的年轻观众,在这些将文化密码演绎的余韵悠长的节目里,感受到身为华夏儿女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