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看见过这个歌名,就随意听了一下。乐理不懂,作为一个普通人,觉得旋律还是好听的。然后,后来搜中国风,又发现了这首歌,还有外国人唱的版本,可能有点外国人滤镜,觉得外国人唱中国风能传播中国文化,所以,对这首歌的感觉还行。
后来,越来越觉得这首歌让人反感。
首先这首歌有比较明显的口水歌特点,就是听了几遍之后,没完没了地在你脑子播放,挥之不去。越是挥之不去,你就对歌词越熟悉,于是,我就越来越发现,这首歌的歌词,那是非常之烂。
欣赏的中国风歌词,专门是作词人写的,就是方文山那种,黄霑的那些,网络歌曲里面的,是《九九八十一》那种档次的。
像《盗将行》之类的,歌词里都有很多不够雅致,甚至有很多病句。
而《下山》这首歌,不仅单独的句子是病句,甚至整首歌几乎所有的上句和下句之间都没有什么逻辑关系,整个一个胡乱堆砌,瞎JB押韵。与之相比,虽然我也不喜欢《盗将行》,不喜欢它的“野狗来相伴”“与虎谋早餐”,但是,好歹讲的是个完整故事,句子之间有说得通的逻辑关系。
但是下山呢?
要想练就绝世武功,就要忍受常人难忍受的痛。这算一句。上半句与下半句之间还是有逻辑关系的。
师傅喜欢喝的茶叫做乌龙,衣服爱穿中国红。嘿师傅。这一句,上下半句之间是平行并列关系。但是,哪家道士总穿大红袍?这不是强行押韵+强行“中国红”?
然后,就是这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上一句练功,下一句就是喝茶穿衣了?
这两句忍忍就过去了,再往下就是那句最神的—— 还在南方等我下山的我的人叫小落。
无论喜欢这首歌的粉丝怎么给它洗白,这句在所有稍微有点文字基本常识的眼中,都是不折不扣的病句,还是非常拗口的病句。
几个招式的那几句,虽然也是没意义的堆砌,但是问题不大。
再看最后几句:我奇筋异脉力破天,一身正气荡人间,除暴安良我心愿,老师傅再见。
既然提到太极拳,那这说的就是武当了。武当无论你从现实中看,还是各种小说的定位,都是走的内家拳,以柔克刚的路子,歌词“我奇筋异脉力破天”是几个意思?自相矛盾。
“除暴安良我心愿,老师傅再见”这一句就更是凑数了。如果从整首歌来看,这最后一句,应该是呼应了歌名下山,毕竟跟师父告别了嘛。但是从歌词里看,根本就没有一个从学艺到学成的过程,没有一个心理变化升华的过程。一个合理的故事应该是,上山——学艺——艺成——下山,但是这个歌词里完全没有体现。
只有胡乱押韵,病句连篇,堆砌到一起凑一个所谓的中国风。
可能有人会说,第一句就表示的上山学艺的意思,中间那几个招式部分,就是学艺的过程,倒数第二第三第四就是学艺之后的心理变化,即下山后除暴安良,最后一句是跟师父告别,正式下山。
这么解释,确实解释得通。
但是,这种解释并没有解决大多数句子和句子之间逻辑断裂的问题,以及单个句子本身的韵脚粗糙、造句粗糙的问题,更不能解决乱用意向、乱用设定的问题。
也就是说,这几个部分,是相互独立的,是跳跃发展的,是“我认为它该到这一步了所以我就加上这一步的内容”,而不是,“它自己发展到下一步了,就自然而然地催生出下一步的内容”,这首歌可以通过几个场景变换,强行建立故事的开始——发展——高潮——结尾,但是却不能将这几个部分建立逻辑关系。
于是,基于这个问题,再加上,大红袍、小落、力破天、老师傅,种种不合适的用词和设定,叠加起来,就让人极为反感。
所谓中国风的歌,制造水平越来越低了,只要旋律能朗朗上口,再加上一点运营能力,就能差不多火一下,运气好就能大火。而实际上,这种所谓的中国风,不过是另一种《老鼠爱大米》类型的口水歌而已。
中国风类型的歌曲,是非常考究作词水平的。在以前,方文山作词的中国风歌曲流行的时候,总有人说方文山辞藻堆砌,但是,他任何一首歌的逻辑都非常紧密,并且每个单句都几乎是诗句一样的优美,有韵味,有节奏感。
现在的流行的所谓中国风呢?大多数都是大白话,单句还有很多是病句,所谓的中国风,就是歌词里加上一个“中国红”,这真是可笑至极。
审美庸俗化,降低了很多文艺作品的创作门槛,也降低了很多文艺作品的欣赏门槛,越来越多的人看口水化小说,看口水化影视剧,听口水化的歌,本来这也不是什么错误的事,但错误的是,低门槛,低水平的,口水化的作品,越来越因为“我就是喜欢”“大家都喜欢”而被拔高,进而无限抢占稍微高一点水平的文艺作品的生存空间。
现在人人都好像可以“创作”了,越来越没有“作词人崇拜”了,以前大家抄歌词的年代,记住了黄霑、李宗盛、罗大佑、林夕、黄伟文、姚若龙、小虫、方文山、老狼、高晓松、李健、小柯等大量因为作词好而被记住的幕后工作者。他们是作词人,但是很多时候,他们甚至比一些歌手还有名,他们的歌词很多都是金句,都鼓舞了好几代人。
但是,现在的流行歌曲,尤其是网络歌曲,再进一步,尤其是自以为歌词水平很好,作词很“优美”的中国风网络歌曲,有几首能真正拿的出手的歌词?
《下山》的流行和泛滥,是歌词庸俗化的极端体现,很悲哀很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