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酒的迷恋,由来已久。
汉有曹操借酒消愁: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唐有李白醉卧山中:我欲醉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宋有李清照睡前小酌: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清有纳兰深夜买醉:一霎灯前醉不醒,恨如春梦畏分明。
世人爱酒,并非因为酒有多好喝,而是在酒精的作用下,可以暂时忘记烦恼,获得片刻轻松。
喜欢喝酒的人,一般分为两种:
一种是酒量好的人,在酒桌上过五关斩六将,即使喝醉了,小憩一下酒也就醒了。
比如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人家都醉了两三回了,还能自己回家,酒量可见一斑。
第二种就是酒量不好的人,几杯黄汤下肚,便觉脚步虚乏,不胜酒力,但却越挫越勇,又菜又爱喝。
比如辛弃疾。
这可不是我信口胡诌,咱们有词为证: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这首词作于庆元年间,辛弃疾被罢官后闲居瓢州(今江苏盐城)之时。
那时的南宋朝廷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内忧外患,山雨欲来,但统治阶级仍旧不思进取,贪图享乐。
辛弃疾从最开始的苦心劝谏,到最后失望至极,却又无法真正放下心中的报国之志,每日忧思叹息,满腔愤恨无处纾解。
于是,他一咬牙,一跺脚,决定将自己灌醉。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酒过三巡,醉意渐起,暂且将忧思烦恼都抛在脑后,只顾着开怀畅饮,大声嬉笑,哪里还有功夫想那些糟心事?
可话虽如此,真能忘得掉吗?
我们接着往下看: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我最近细细想来,只觉得从前看过的那些圣贤之书,写的都是些什么东西,简直没有半点可信之处。
一句话,将古圣贤之言论全部推翻,何其狂妄,一听就是醉话。
但他的本意却并非如此。
辛弃疾主张抗战,反对求和,不想看到祖国分裂,金人的铁蹄践踏故土,这本是历代古书中所推崇的正确做法。
但南宋朝廷却不这么认为,他们怯懦畏战,只守着自己的富贵荣华得过且过,对忠言良计充耳不闻。
辛弃疾说累了,说倦了,不想再争辩了。
当全世界只有你一个人清醒的时候,你就是那个唯一的疯子;当全世界都错了,只有你一个人做对的时候,你也就是错了。
所以他说:罢了罢了,我错了,古之圣贤也都错了,行了吧?
一群扶不起立的阿斗,老子不跟你们废话!
辛辣的反讽之下,是深切的无可奈何。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辛弃疾越想越气,越气越喝,终于酩酊大醉,醉到什么程度呢?
起来没走几步路,就跌倒在了一棵老松旁边。
他抬眼一看,也许是将松树错认成人,也许是忘记松树无法开口说话,醉醺醺地问道:
“诶,老兄,你看我醉了没有?”
看到这里,你可别笑他,谁没有喝醉了把电线杆子当成人的经历呢?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喝醉之后,世界仿佛变成流动的液体,天在动,地在动,松树也在动。
醉眼朦胧中,辛弃疾只看见松枝在随风摇摆,只想着这老松怕是觉得我醉了,要来扶我。
于是摆摆手对它道:
“去去去,不用你扶!我压根没醉!”
他真的不知道自己醉了吗?
非也,只是尽管如此,他也能挣扎着自己站起来,不用依靠他人。
这是他被现实打击无数次之后,依旧保留的倔强与傲骨。
而反观那没有脊梁骨的南宋朝廷,只怕是清醒的时候,都没办法挺直腰背,只能奴颜婢膝,仰人鼻息而活。
辛弃疾是在借由这个看似滑稽的场景告诉世人:你们都跪了,我却不会跪。
全词寥寥几十字,却为我们勾勒出一幕极具戏剧冲突的醉酒戏,令人读来不禁发笑。
但笑过之后,则是深深的无奈。
究竟是多少次的无功而返,多少次的失望打击,多少次的夜不能寐,才让一个满腔热血的少年,变为嗜酒自嘲的中年人。
才让一个呐喊者,愈发沉默。
在混沌的世界里,做唯一的清醒者,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既然如此,不如我就抛弃那令人绝望的清醒,大醉一回吧!
许多人在遭遇生活中的不如意时,也会同他一般,选择把自己灌醉,暂时逃避现实。
但是别忘了,李白曾说过: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有了醉酒遮掩,他假装忘记忧愁,口吐狂言,但他骗不过自己的心,字里行间,却依旧充满愁绪,满怀不甘。
酒从来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只是一阵麻醉剂,只能短暂麻痹人的痛觉神经。
你感受不到,并不代表它就不存在。
酒醒之后,还是要拍拍手继续往前走。
就如同辛弃疾,他在中年写下这首词,失望寒心之感满溢纸上,让人以为他会就此颓靡下去,不问世事。
但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仍旧再度出山为官,哪怕再度被贬,也未放弃,甚至在六十四岁高龄之时还被委以重任。
他无数次失望,却从未绝望。
他发了很多次牢骚,有过很多次失意,却从未真正放弃。
所以,亲爱的朋友,如果你也有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时刻,你当然可以用醉酒换得片刻轻松。
但酒醒之后,请依旧热爱生活,满怀理想。
清醒勇敢地过自己的人生。
诗词君友情提醒:
小酌怡情,大醉伤身,可不要贪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