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我写了一首新歌,放我的一位朋友听,他喜欢音乐,但对音乐了解并不是深,不过这无关紧要,因为一首歌写出来,并不是只给懂音乐的人听的。所以他们听了以后的评价,也可以给我的带了一些反馈。
这位听到我的歌后,可能碍于面子,总会说好听,然后又总会加一句:不过好像在哪里听到过。
这种事情发生了不止一次。刚开始我真郁闷到要吐血,因为这是我原创的歌曲啊,最难受的事之一就是被认为跟别的音乐作品雷同。生怕被人认为是抄袭。我最鄙视的就是抄袭剽窃。
于是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为什么会导致这种情况发生?
第一,我首先得找一下我个人的原因。一个人开始创作,肯定和他平时听的音乐有关,所以在创作的时候,肯定多少会带上其它作品的影子,或是某个旋律片段会有点相似,所以听感上自然有一些相似。但这绝不是抄袭。
第二,好听的音乐作品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大家都学习了一些相同的音乐理论,都按照同样的规律去创作,所以并不是谁抄袭谁,而是在这种规律的框架下去创作,比如,都是用了相同的和弦走向,1645,4536251,等等。自然听感上也会有相似之处。
第三点就比较有意思了。
我有一天突然意识到,还有一部分原因,不是因为创作者,而是来自于听者。
有一次我看一篇科普文章,讲到了脸盲症。尤其是对于不同的人种,脸盲的情况更加严重。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看国外影片的时候,分不清这个黑人和那个黑人有什么区别,或是这个白人跟那个白人好像一样。其实欧洲白人,非洲黑人,看我们亚洲黄种人也是一样的情况。
于是我突然联想到,一个人很少听布鲁斯音乐,你突然放几首布鲁斯音乐给他听,他感觉都是差不多的。说实话,我刚开始就是这样想的。而且我发现还有很多人甚至根本分不清布鲁斯和爵士音乐风格。
所以,如果我写了一首布鲁斯音乐,我的朋友听了,当然会说,我好像在哪里听过。
而当我写了一首乡村风格的歌,他又会说,我在哪部电影的配乐里听过类似的。
想及此,我便豁然开朗。
想明白了这些问题,就为我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针对第一点,多听一些不同的作品,哪怕是自己并不感兴趣的音乐类型。永远只听自己喜欢的某一种单一类型的音乐,思路当然会被局限。从小听唱着R&B音乐长大的人,可能创作出京剧吗?从小听着民歌的人,也不会写出摇滚。所以我相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针对第二点,我们可能需要适当地去突破一些现有的音乐理论规则,才有新的可能,写出来的东西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多学音乐专业的人,他们也很困惑,为什么自己写出来的作品不能广为传唱,反而那些野路子,学了没多长时间的吉他爱好者,都可以写出好听的歌。可能学过太多音乐理论的话,反而会被规则束缚,老师说过,这样不行,那样不好听。野路子们,只有一个信念,我自己觉得好听就行,哈哈!
再就是,用不一样的和弦连接,少用别人用过的公式化的和弦走向,这样,即使一段平平无奇的旋律,配上有趣的和声,也会带给人新鲜的听感。
针对上面说的第三点,我只能说,那是他们的问题,我解决不了,而且也不关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