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这首《在太行山上》,创作于1938年,由冼星海作曲,桂涛声作词而成。
这首抗日歌曲充分体现了太行山地区人民抗日的决心,一直以来,太行山区的人民对抗日战争做出的贡献都很大,不仅是男性,女性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太行奶娘”。那么什么是“太行奶娘”呢?他们又做了什么呢?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北平失守,华北危急,中国危急。在此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民族统一战线也已经形成,从10月中旬开始,八路军第129师等部队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打算以太行、太岳山脉为主要依托建立“晋冀边抗日根据地”,然后在“正太铁路”以南,“同蒲铁路”以东,“平汉铁路”以西以及黄河以北这一片区域,充分发动当地人民群众,建立敌后抗日武装。
此后没过多久,八路129师在刘伯承、邓公等首长的领导下开始东渡黄河,挺进太行山地区,浴血千里太行山,打响了太行抗日的第一枪。正如《在太行山上》歌词里写的那样,“母亲教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太行山地区的敌后抗日虽然非常艰难,但是好在有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因此,太行抗日的热情一直都十分高涨。
在这期间涌现出了很多模范女性,像母亲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参军的故事太多太多了,其中最伟大的莫过于“太行奶娘”了。那么到底什么是“太行奶娘”呢?
原来,由于当时敌后抗日实在是太艰难了,部队里很多夫妻生下孩子之后根本没有时间照料。因为部队随时要进行转移,而且还要跟日本人进行作战,所以很多时候只能将孩子寄养在老乡家里,而这些负责哺育孩子的妇女,就被称为“太行奶娘”。
在八年的抗战之中,涌现了很多“太行奶娘”,她们这些女性是伟大的女性。她们虽然没有上战场,但是在另一条战线上做出的贡献依然不容小视,因为没有她们哺育八路军的孩子,八路军战士们就没办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抗日运动之中,因此说她们这些女性是伟大的。除了一些普通战士的孩子之外,就连邓公的大儿子邓朴方都是在“太行奶娘”——郭金梅家里长大的。
那是在1944年之时,当时抗日战争的局势越来越明了。但是,日本人仍然不死心,在做着最后的挣扎,进攻扫荡也越来越疯狂。也正是在此时,邓公和妻子卓琳的大儿子邓朴方在麻田村出生了。因为条件艰苦,所以卓琳在生完大儿子之后并没有奶水,再加上当时抗日的整体局势依然不能放松警惕,二人没有太多的精力来照顾孩子。所以经过慎重考虑之后,二人决定先将儿子寄养在老乡家里,等局势好转之后再将他接回来。
于是,二人就联系上了云头底村的郭金梅,郭金梅出生于1916年,当时年龄刚刚只有28岁,她在云头底村和很多普通妇女一样,一边务农种地,一边做衣服做鞋支援前线。她淳朴善良,是一个典型中国妇女形象。
因为她在支援抗日中表现得十分优异,再加上她刚出生的小女儿也因为种种原因夭折了,所以当地的党组织认为郭金梅是一个合适的人选。一方面是因为她善良质朴、抗日决心坚定能够靠的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她的孩子刚刚夭折,正在伤心的时候,如果给她送个孩子,也能让她尽快地走出悲痛。
就这样,在党组织的联络下,邓公和卓琳夫妇找到了郭金梅,询问郭金梅是否愿意抚养自己的孩子。郭金梅得知来意后不仅没说任何推辞的话,而且还表示一定会保护好孩子,将他视为自己的亲生骨肉。邓公夫妇听到后非常感动,于是就给儿子邓朴方取了一个“奶云”的小名。而之所以叫“奶云”,是因为他们想让儿子永远记住是云头底村的乡亲将他哺育长大的。
据郭金梅的大女儿白秀叶回忆,当时邓朴方被送到自己家的时候,全家人看他长得肉嘟嘟的,很白、很爱笑因此都很喜欢他。同时白秀叶还说,她当时能够明显看出邓公夫妇二人的不舍。但是夫妇二人将孩子放下之后,简单地和母亲郭金梅说了几句话,然后就很决然地走了。
邓朴方被放到郭金梅家里之后,郭金梅每天都会给他清洗和晾晒尿布,而且家里有好吃的都会留给邓朴方。因为白秀叶比邓朴方大12岁,所以很多时候白秀叶都称邓朴方为“奶云弟弟”。他表示当时自己从来没有因为在吃的方面和弟弟奶云争过什么。
因为当时条件很艰苦,所以邓公和卓琳害怕把儿子送到了郭金梅家里,给郭金梅家带来麻烦。所以他们夫妇二人几乎每个月都会从自己的口粮里省出来一点粮食送到郭金梅的家里。起初郭金梅不肯要,因为她知道邓公要指挥部队打仗,非常费精力,如果吃不好的话,身体就会受影响,因此不肯接受这些粮食。
同时她还表示“奶云”很小,吃的东西不多,而且自己家里有地,也能收入粮食!但是邓公一再坚持,最终郭金梅也不得不接受。在邓朴方寄养在郭金梅家里的一年多时间里,郭金梅每天白天给邓朴方喂完奶之后,就会把他交给女儿白秀叶,然后自己下地干活。而到了晚上的时候,一边哄邓朴方睡觉,一边给八路军做鞋子。
邓公夫妇经常趁不打仗的空闲时间,去郭金梅家看望儿子邓朴方,但每次来的时间都不太久,往往是看上一眼说上几句话就匆匆离开。
后来,抗日战争胜利的时候,因为邓公要率领部队转战河北。部队的条件也有所好转了,所以就打算将儿子一起带走,因为一直麻烦郭金梅的话他们也感觉不好意思。
于是就将邓朴方带走了,根据白秀叶的回忆,邓朴方当时被邓公夫妇带走的时候,郭金梅很不舍,但是也没有说什么。她之所以不舍是因为这一年多来,由于自己的小女儿夭折了,所以便将所有的精力和爱都给了邓朴方,也将他视为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现在要和他分开,自然多少都会有些不舍。但是,她也知道,不能因为自己的不舍的,而让邓朴方和亲生父母分开,因此就没有说什么!
其实,不仅只有郭金梅一个人这样,还有很多“太行奶娘”的做法让人非常感动。另一个叫王改云的“太行奶娘”就是其中之一。
王改云生活在涉县张头乡的前郊村,她在抗日战争最危险的时候,冒着杀头的危险抚养起了刘伯承的女儿刘解先,甚至为了给刘解先省下点吃的东西,把一双儿女都给饿死了!那是在1942年的时候,当时,抗日战争正是最困难的时候,日寇正在进行疯狂的春季“扫荡”,战场形势越来越危急。八路军第129师分析过敌我态势之后,决定让邓公率领部队到“太邱区”和日寇展开斗争。而刘伯承则率领另一支部队留在太行地区,继续指挥部队对敌人展开“反扫荡”斗争。
由于战争形势太过于复杂,日本人下定决心要对敌后抗日武装力量进行“清剿”。所以,刘伯承师长最终别无他法,只能把刚刚出生只有三个多月大的女儿刘解先,托付给当地的老乡进行抚养。经过当地党组织的安排,刘解先被送到了前郊村的王改云家中。王改云见到解先之后对她非常喜爱,每天都细心地照料着她。
时间来到了1942年5月,日寇再次对太行山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扫荡,因为日寇的武器装备精良,所以八路军只能选择避其锋芒,进行战略转移,然后再进行游击作战。
日军看找不到八路军,就开始迁怒于老百姓,很多无辜的平民都被残忍地杀害了,村庄也都被焚烧。面对日军的暴行,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只能选择躲在山上。当时王改云正在给刘解先喂奶,听到日本人来了之后,带着一家老小和乡亲们躲进了一个山洞之中。
但是,很快日本人就搜到了她们躲藏的那个山洞附近,然后射杀了山脚附近没来得及躲藏的村民,然后开始上山进行搜索其他的老百姓。解先因为听到枪声之后受到了惊吓,所以一直哭个不停。无论王改云怎么哄都哄不好,眼看着日军越来越近,如果孩子再继续哭的话,大家都会暴露,那么到时候都会被日本人杀害。千钧一发之际,王改云为了不让大家暴露,所以就抱着孩子跑了出去。
她跑出山洞之后,发现日本人离得已经很近了,她顾不得其他的,捂着刘解先的嘴就开始跑。日军对她开了枪,子弹从她的身边嗖嗖地飞过,但是她还是没有停下脚步,重新找到一个藏身之处后,为了不让解先再哭,她就开始给她喂奶,解先吃奶之后也不再苦闹。由于王改云突然跑出来,打乱了日军原本的搜查计划,山洞里的老百姓也没有被发现。而王改云因为就她和孩子两个人,目标比较小也没有被日本人发现!过了很久之后,王改云看到日本人撤退了,便下山重新返回到了家中。
当时,王改云一家人的生活也并不好过,上有70多岁的老人要照顾,下有一双儿女嗷嗷待哺。后来,她的肚子里又怀了一个没有出生的孩子,所以一家人生活十分困难。
恰恰在此时,华北地区遭受了很严重的自然灾害,蝗虫遮天蔽日,天气也十分炎热,尤其是太行山地区最为严重。老百姓没有粮食,日本鬼子自然也抢不到粮食。为了抢到更多的粮食,日本鬼子的扫荡规模一次比一次庞大。
此时,老百姓一方面要为吃的发愁,另一方面则要防范着日本人的扫荡!这年9月,王改云的孩子出生了,但是此时解先也正在哺乳期,王改云只能先紧着解先吃,等解先吃饱之后才会让自己的小孩子吃。与此同时,家里的粮食也即将吃完了,为了保住解先的性命,王改云最终还是下定决心,断了儿女的口粮,最终儿女们在王改云面前活活的饿死了。对此,王改云非常痛心,但她从来没有后悔过!
后来,刘伯承夫妇将刘解先接走时得知了这件事几度落泪。建国之后,刘伯承曾邀请过王改云到北京做客,言辞恳切,令人十分动容!而邓朴方后来也去看望过“太行奶娘”郭金梅,郭金梅对此十分感动。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太行山地区像这样的女性还有成千上万个,像郭金梅和王改云只是她们其中的代表。在中国人民反对外族侵略和建立新中国中,她们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她们白天耕种,晚上纺织纳鞋,还要照顾八路军的孩子,可谓是非常辛苦,但是她们毫无怨言。她们用乳汁谱写大爱,充分体现出了军民鱼水情!我们的军队之所以能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靠的正是军民之间的这种感情,而这种感情来之不易,因此必须要将其视为最重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