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网课也能偷偷顺走爸妈12万,熊孩子到底能有多气人?
前段时间上海疫情期间,张先生11岁的儿子一直在家上网课。
按理说,老师不在身边,要更加集中注意力学习才对。
可小张同学却背着爸妈偷玩游戏,还花了12万购买游戏装备。
爸妈发现时,钱已经追不回来了。
对此,网友们纷纷说,要是自己的孩子,不痛打一顿简直无法解气。
然而,在人们感到愤懑的同时,另一则新闻则十分暖心。
父亲节那天,河南郑州一个10岁的小男孩送了爸爸一个最特殊的礼物。
他把攒了3年的零花钱悉数交出,对爸爸说一定要带妹妹早点回家。
原来,妹妹得了白血病,正在医院接受治疗,爸爸为此不到40岁就愁出了白发。
男孩很想代替爸爸照顾妹妹,哪怕只是分担万分之一。
他将皱巴巴的纸币和成堆的硬币全部拿出,只为救妹妹。
虽然这点零花钱对治病而言只是杯水车薪,但它承载了哥哥救妹妹的所有希望。
两个男孩差不多大,一个为满足一己私欲偷花12万,另一个却懂得付出和体谅。
不禁让人深思,我们到底该怎样做,孩子才会懂父母、知感恩。
你越无私,孩子可能越利己
这世上有很多孩子,被父母全心爱着,却依旧做出令人心寒的事情。
河南新密,10岁的小强为争面子,想体验在游戏中出场时被众人艳羡的感觉,他悄悄拿妈妈的手机给游戏充钱,一充就是4万。
而这4万块钱,是妈妈一袋一袋扛水泥,扛了4万袋换来的!
在满是泥灰的工地,每一包水泥不仅要卸、转,还得装车。
一袋水泥三四十斤,最后扛下来才区区1块钱。
虽说妈妈是个女人,但她一点不比男人扛得少,反而为了赶进度而更加卖力。
可是,小强却对妈妈的辛苦视而不见。
教育学家洪兰说,过度喂养的爱,剥夺了孩子喂养他人的能力。
对父母来说,最痛心的莫过于一切为了孩子,孩子却只想着满足一己私欲。
这让我想起电视剧《安家》中,老严夫妇的故事。
60多岁的老严夫妇为给儿子买房娶媳妇,坚持在上海经营早餐铺多年。
他们天不亮就起,卖完才休息;住的是小杂间,吃喝也是最便宜的。
买房后满心欢喜地以为能就此与孩子共享天伦之乐,却不想儿子、儿媳连家门都不让他们进。
攒了一辈子积蓄,最后却落得无家可归;一切都是为了儿子,不料站在儿子家门口时,父母却连一口水都没讨到。
那句“养儿防老”,最终成为笑谈。
《少有人走的路》中说:
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和有效的监督。
但遗憾的是,即使很多父母心里赞同,行动上却很难做到。
他们用无私的爱,包容着孩子的任性与骄横。
最终导致有些人三十好几,心理年龄却依旧停在十几岁。
本以为牺牲所有成全孩子就给了孩子最好的爱,却不想最终把孩子养成了只知索取、不懂回报的白眼狼。
自私的巨婴身上,藏着父母的溺爱
央视曾播过一个名叫《啃老儿子状告父母》的纪录片。
主人公叫匡正轩,29岁,未婚,事业无成,整天待在家里,游手好闲。
之所以登台状告父母,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才29岁,父母不应该不养他。
他希望国家明文规定,父母要养孩子一辈子,而不仅仅只是到18岁。
在场的嘉宾和观众都以为他家境殷实。
但事实却是,匡父是建筑工人,妈妈身患糖尿病,每个月都入不敷出。
一家人居住的地方,只能用家徒四壁来形容。
多年来,匡正轩当过搬运工,做过计件员,也在菜馆端过盘子。
可没有一样工作能站稳脚跟,不是嫌钱太少,就是嫌活太累。
仗着自己没能力,他心安理得地认为父母就该养他一辈子。
所以哪怕父亲回家已劳累不堪,他也不会踏进厨房半步,只是等着吃现成的。
然而事出反常必有因,匡正轩变成“巨婴”,竟全是母亲惯的。
他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就连邻居也说匡母为孩子包揽了一切。
俗话说,惯子如杀子。
凡事过犹不及,爱也一样,给得太满,害孩子,也害自己。
还记得一部名为《巨婴》的动画曾火爆网络。
视频中,年轻的母亲给儿子喂饭、穿衣,甚至为他剃胡须。
多年后,母亲老去,儿子却依然是原来的样子,要东西只管把手一伸。
最终,年迈的母亲被逼无奈,给儿子掏出血淋淋的肾脏后,结束了自己的人生。
武志红曾在《圆桌派》中说:“溺爱是中国父母发明的最大谎言。”
巨婴背后,往往都有个爱子无边的家长。
他们依从孩子、放任孩子,永远把孩子排在人生的第一位。
到头来却发现,自己付出的东西得不到相应的回报,除了把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便再无所获。
理想的孩子,都有这三颗“心”
家长最大的愿望,是培养一个体面感恩的孩子;家长最寒心的,莫过于付出一切,却养出冷漠又无情的机器。
一个眼中有他人,心中有感情的孩子,一般都有这三颗“心”。
1. 同理心。
央视曾点名表扬过一个15岁的姑娘。
她叫熊岚川,独自出门散步时,看到消防员们灭火后汗流浃背的模样,感到十分心疼。
于是飞跑进超市,给消防员一人买了一瓶水。
她虽然年纪不大,却能换位思考,与他人共情,体会别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立场。
培养一个孩子的同理心,最重要的是父母带孩子多走多看。
去菜市场,去田间地头,去建筑工地看一看。走过、看过、经历过,孩子才有机会了解他人的付出和辛苦。
而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终将变成养分,孕育出同理心的种子。
2. 责任心。
哈佛大学学者曾在一项调查研究中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
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后的就业率为15比1,犯罪率是1比10。
另有专家指出,家务劳动与孩子责任感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李玫瑾教授也说,想要孩子有责任心,要从分担家务开始。
扫地、择菜、洗碗......拥有对人对事负责的态度,孩子才懂得体谅和付出,而不是一味地索取,以自我为中心。
同时,愿意分担家务,孩子才会有更强烈的归属感,也能更清楚地明白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职责。
而对于我们来说,孩子只有把家务事分担好了,才能指望他分担社会责任。
3. 感恩的心。
一个北京小伙的深夜自述,曾感动了千万人 。
从小,他就总被妈妈揍,笤帚、拖鞋、苍蝇拍,甚至脸盆,都曾被用作打人工具。
毕业后待业在家时,妈妈给他煮最难吃的饭,还说没挣钱就没选择的权利,挣钱了才能想吃什么吃什么。
那段时间,他对妈妈心生恨意,不得不气愤地找工作。
后来第一次领到工资,他想起了妈妈,泪眼婆娑地反省自己曾经的无知,并深情地向妈妈表达感谢。
教育专家卢勤说:“感恩需要练习。”
所以,家庭要注意营造感恩的氛围,父母要做好示范的榜样,也要让孩子看见生活的苦,养成表达感恩的习惯。
毕竟,日常生活里不经意的感谢,总能让人心里充满暖意。
教育家洛克认为,孩子生下来只是一张白纸,最终能打造成什么样的画作,完全取决于后天环境。
养一个懂得付出、知恩图报的孩子,是为人父母最大的成就。
真正爱孩子,不是把他放进蜜罐里,而是带他感受万事万物,带他体会苦尽甘来。
点个“赞”,愿每个家庭都能养出懂父母、知感恩的孩子,愿所有父母都能被温柔以待。
作者:小青芒,富书专栏作者,文章首发公众号:爸妈进化论,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