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卡 编辑|三三
“现实远比电影更荒诞。”
这是《今日说法》留给观众最深的印象。
自1999年1月2日开播来,它讲述了无数离奇曲折的案件。
姐姐凭借弟弟的托梦,成功找到了藏尸地点;初中学历的犯罪天才屡教不改,一天卷走1900万公款;7岁孩子亲眼目睹母亲被杀后被拐卖,19年后指认凶手,为母亲复仇……
桩桩件件,将人性中最隐秘的角落剖开,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
有人说,它是中国最早的下饭神剧。
这话确实不假,但如果只用“刺激”来评价这档顶级节目,那就太可惜了。
二十三年,《今日说法》带给中国人的,远不只茶余饭后的谈资。
在宏大叙事的潮流下,它将镜头转向了那些看起来不起眼的角落,将普通人最真实的生活推向了台前。
也许荒诞离奇,也许真实可悲,留给人一片深思。
直击人性,是《今日说法》从不避讳的主题,一个又一个的大案神案,揭露的是叵测的人心。
如果要说离奇,观众票选出最经典的案子,当属“烟锁殡仪馆”。
一场全员恶人的凶杀案,见证着人性的幽暗与复杂。
2010年7月13日,山东省商河县的某个村里,有人在一口偏僻的机井中发现了一具全裸男尸。
尸体高度腐烂,现场破坏严重,想要确定死者身份困难重重。
经法医鉴定,死者身高1米83,体重90公斤,年龄在30到40岁之间。死亡方式是被重器击打头骨致死。
现场留下的唯一物证,是一把斧子。
然而,斧子上没有任何指纹和血迹,对确定死者身份并没有什么帮助。
唯一有用的线索是,这不是一把普通斧子。斧子的样式很特别,在斧头和木把之间有两块加固用的金属片,价格也比普通斧子贵,一般人买斧子的时候并不会考虑这种。
拿着这条线索,警方走访了商河县所有五金店,找到了卖斧子的商家。
不过,老板却说,自己早就记不清都有谁买过斧子了,只记得这批斧子的进货时间是在2009年12月底。
与此同时,专案组的其他成员也掌握了一条关键信息。有目击者称,在2010年的1月28日,看到机井旁有暗红的血迹。
结合这两个时间点,警方推断出,死者的死亡时间是在2010年1月份。
掌握了案发时间后,警方开始排查当地的失踪人口,发现一个叫王希元的人和死者似乎有一些关联。
王希元的失踪时间和案发时间接近,而且他有巨额外债,有可能为钱杀人。
在王希元的车里,警方发现了一片沾染了血迹的树叶。经DNA鉴定,上面的血液正是死者的。
这说明王希元确实和案件有关,如果能找到他,离真相大白也就不远了。
调查中,警方发现王希元和两名天津人联系密切。此二人一个叫韩宝山,另一个叫韩本立。
其中,韩本立的身高和年龄都与死者相符,而且自2010年1月24日之后,他的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
警方立即提取了韩本立家人的DNA,和死者进行对比。
结果不出所料,机井里的无名男尸正是韩本立。
根据韩家人的说法,2010年1月,韩本立和老乡韩宝山一起外出打工,之后便失去了联系。家人向韩宝山打听情况,他说韩本立去其他地方打工了。
这个与事实严重不符的回答,让警方开始怀疑起韩宝山。
最终,韩宝山交代,是自己杀了韩本立。
原来,两人前往山东并不是去打工的,而是另有目的。
有人出十万块钱雇他们去杀一个叫张本岭的人,两人便结伴前往山东准备行凶。
然而,暗杀张本岭却没有想像得顺利。
几个月来,韩宝山和韩本立策划了数起车祸,都没能让张本领丧命。
也许是因为焦急愤怒,也许是怕事情走漏风声,金主突然告诉韩宝山:如果韩本立死了,钱全都归你。
利欲熏心之下,韩宝山心动了。
他拿起斧子重重地向韩本立砍去,随后和金主一起将尸体扔进那座机井。
而买凶的金主不是别人,正是失踪的王希元。
至此,案件已经明朗。这是一场由黑吃黑引发的凶杀案。死者和凶手都已确认,距离结案,只差找到买凶者王希元。
然而,专案组怎么也没想到,抓捕王希元竟成了难如登天的事。
这个人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音信全无,找了足足两年都没找到。
他的最后轨迹是给亲戚们群发了一条短信,说自己要去外面躲债,大家勿念。
之后就再没出现过。
吊诡的是,两年来,王希元对家里不闻不问,银行卡也没有存取款的流水。
警方感到无比奇怪:一个人即使外出躲债,也需要花销,他怎么会完全不取钱呢?他们脑中闪过一个念头:王希元,会不会已经不在人世了?
警方再次把目光放在了那条群发短信上。
短信中,王希元对所有人的称呼都是“兄弟”。这在讲究辈分的村里,极不寻常。
那就只剩下一种可能:短信不是王希元发的。
一开始,警方觉得韩宝山嫌疑最大。毕竟两人的买卖关系并不牢固,他们之间的猜疑一定大于信任。
然而,韩宝山却坚决否认自己杀过王希元。
案子似乎又走到了死胡同。
这个时候,警方突然想起这起买凶案受害者张本领的一句玩笑话。
他嘲笑王希元杀人投井的方式太笨拙,要是自己作案的话,早把对方烧了。
这句曾经被忽略的话让警方如梦初醒。
张本岭是做殡葬服务的,专门在殡仪馆火化尸体。他完全有机会这么做,而且王希元买凶杀他的事,他未必不知道。
不经意的玩笑可能就是真心话,原本的受害者也有可能变成加害人。
有了这个想法后,警方开始搜查证据。最终在张本领的火化记录上发现,一个姓丁的老人被他火化两次。
当时,火化程序还不规范,村里开死亡证明时可能会多开几张。
张本领正是利用多出来的死亡证明将王希元火化了。
据张本领交代,他的妻子和王希元有婚外情,他早知此事,并对王希元恨之入骨。
有一天,张本岭将王希元约到家中质问,两人发生了争吵。
一怒之下,张本领将王希元打死在家中的椅子上。随后,假用邻县老人的死亡证明把王希元火化,然后群发短信造成外出躲债的假象。
这场复杂的案中案让人无比唏嘘。
见钱眼开的杀手为了利益铤而走险;洋洋得意的赏金猎人命丧黄泉;唯一的“老实人”自以为作案手法天衣无缝,却忘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人类的弱点在爱恨情仇和金钱纷争面前,暴露无疑。
在现实面前,最巧妙的悬疑作家,都甘拜下风。看完之后,只有一个感慨:
深渊有底,人心难测。
当然,《今日说法》也不只聚焦在大案重案上。
有人评价它体现的是“姥姥文化”,意思是连姥姥也能看得懂。
的确,《今日说法》能成为国民节目,正是因为它“说”的,是老百姓身边的“法”。
2017年播出的“16岁少女弑母案”,就给很多家长留下了反思。
黑龙江肇东的陈欣然是一名高中生,热爱体育的她一心想辍学去哈尔滨上体校,可父母无论怎样都不同意。
2016年9月,陈欣然把母亲囚禁在家,又打又骂,整整虐待了8天。
在最后的四五天里,她甚至不让母亲吃饭喝水,导致母亲身体出现严重问题,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而她囚禁母亲,只是为了向父亲要五万块钱。
在陈欣然的计划中,这五万块钱可以用作上体校的学费,也可以当作成年之前的生活费。
只要父亲给了钱,她就远走高飞,从此和父母两不相欠。
然而,还没等到父亲打钱,母亲的身体就撑不住了。
一个还在上学的孩子,到底对母亲有多大的恨意能让她做出这样的举动?不让上体校,就要对亲生母亲下狠手吗?
亲戚邻居都难以理解,只有陈欣然自己知道,她对父母的恨,早就难以化解。
更准确地说,她恨的是父亲。
上初中时,陈欣然开始叛逆,放学后喜欢和朋友出去玩。
父亲希望女儿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于是禁止她和朋友交往。不仅跟踪她们,严重的时候,还会去朋友家里闹。
渐渐地,周围已经没有人愿意和陈欣然做朋友了。
后来,陈欣然认识了38岁的奶茶店老板娘张南,两人一见如故,很是投机。
可是父亲却更加生气。听说张南之前离家出走过,这么多年始终一个人在外面混,他担心女儿在她身边会受到影响,因此坚决反对她们来往。
父亲蛮横的态度和做法,让陈欣然彻底爆发了:我已经被你折腾得没有同龄朋友了,好不容易遇到一个,难道你又要从中作梗吗?
父女间的吵架越来越频繁,终于在2016年的1月,陈欣然离家出走,在夜店找了一份切果盘的工作。
一天下午,她正在宿舍休息时,父亲带着两个陌生壮汉突然闯进了门,不由分说就把她驾到车上,送到了山东的一所封闭学校。
而这,让她对父亲的恨意达到了顶点。
学校完全军事化管理,学生的一举一动都在监控之中。如果不听话,就会遭到殴打和体罚。
每一天,陈欣然都度日如年。
三个月后,父亲来学校看望她时,她当即跪下,请求父亲带她出去。
然而,父亲却觉得女儿变化不大,怕她回去后再离家出走,就让她再待一年。
此时,陈欣然对父亲彻底失去了信任。有一次借着请假看病的机会,她在医院迅速逃跑了。
看到女儿如此抗拒封闭学校,父亲也就不再勉强,而是把女儿接回了家。
然而,回到家后,他最害怕的事还是发生了:女儿依然和张南保持着联系。
这让他大为恼火,便去找张南理论,希望她离女儿远一点。
陈欣然知道后,又和父亲大吵一架。
一来她觉得父亲从来没有尊重过她,二来她担心自己会再被送到封闭学校,毕竟回来之后父亲总是拿这件事威胁她,说当时联系学校是对的,就应该再把她送回去。
恨意和恐惧与日俱增,陈欣然萌生了带着五万块钱逃离的想法。
为了快速拿到钱,她选择拿母亲当人质。
除此之外,陈欣然也有其他的考量。
在她眼里,母亲一直都是父亲的帮凶。小时候父亲打她时,母亲会护着她。而长大后,母亲却渐渐站在了父亲那边,母女俩的沟通也越来越少。
陈欣然觉得帮凶也有错,惩罚的方式就是让她尝尝在学校里挨打是什么滋味。
于是有了开头的一幕。
令人唏嘘的是,当母亲危在旦夕时,陈欣然赶忙打120求救,听到母亲不治身亡,她又无比的后悔和自责。
一个叛逆的孩子,此时展现出人性的B面。然而,祸已酿成,未来等待她的只有冰冷的铁窗。
这一集播出后,引发了很多人对亲子关系的思考。
陈欣然一家是很多中国家庭的缩影。
叛逆期的孩子不爱与父母沟通,不懂教育方式的家长常常以爱之名,却把孩子弄得遍体鳞伤。
以小见大、在生活常见的故事中普法,是《今日说法》之于中国人的意义。
董珊珊被家暴致死案记录了家暴之伤;
揭秘股神骗术,让普通人明白馅饼背后定是陷阱。
从社会万象到加长里短,观众在接地气的案件中学会了知法懂法、遵法守法。
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今日说法》是老百姓的法律教科书。
然而,《今日说法》刚成立之时,并不被看好。
在属于“垃圾时间”的午间档播出,足以说明不被重视。
可是谁也没想到,这个平平无奇的节目竟然杀出一条血路。收视率一路攀升,节目时长也从 15 分钟扩展到20 分钟、30 分钟,成了当之无愧的国民顶流。
“点滴记录中国法治进程”,也从梦想照进了现实。
在反家暴写进法律之前,很多人觉得打老婆就是一件家务事。
2000的《贞操锁》案件中,48岁的姚某怀疑同居女友蓉蓉偷情,强迫她写检讨,如有不从就是一顿殴打。更恐怖的是,姚某居然在蓉蓉清醒的状态下,给她的下身安上了一把锁。
蓉蓉实在无法忍受痛苦,向邻居求助,最终警方以涉嫌侮辱妇女罪逮捕了姚某。
然而,面对镜头,姚某却振振有词,认为这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今日说法》的嘉宾全面否定了姚某的说法,“家暴不是家务事”的观念开始为大众所认识。
2001年,《婚姻法》修订,“禁止家庭暴力”首次被写入法律。
还记得电影《我不是药神》吗?
2015年,电影的原型陆勇因购买印度仿制药被逮捕。《今日说法》记录了此事,并提出“良法之治,应合乎常理常情,绝非不食人间烟火”。
2016年9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新规:不以营利为目的带有自救、互助性质的制售药品行为,不作为犯罪处理。
一点一滴,都是见证。
很多观众也被《今日说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
有人因为它开启了法律启蒙;
有人因为它走上了法律之路;
主持人肖晓琳曾透露《今日说法》诞生的初心。
她说:“古代有句话:不教而杀谓之虐。我国有三百多部法律,公民有了解法律内容的知情权,办今日说法,就是为了把这个权利交给我们的观众。”
《今日说法》确实做到了。
说法、普法,乃至推动法律的进步,法律不再是纸面上的条文,而变成了鲜活的人和事,植入中国人的心中。
时至今日,《今日说法》开播23年,节目中的不少场景成了一代人的“童年阴影”。
也有记者曾问主持人撒贝宁,是如何在见证了这么多人性之恶后,还能保持阳光。
撒贝宁说:“到今天为止,再罪大恶极的案例,我都不会说枪毙他。他干了坏事,回家抱着孩子,很可能是世界上所有慈爱父亲中的一个。
我看得越多,我越能理解别人,我就越爱这个世界。”
这也许就是《今日说法》更大的意义。
它让人们认识到法律的威严,也将人性的每一个剖面展现在人们面前。
只有认识到人性之复杂,才更能理解并热爱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