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总是来来往往,每一场相遇,都注定了别离。千万种别离的方式,都逃不过一种叫“伤别离”的情绪。愈到离别,伤感愈是浓烈。在古代,没有便利的交通和发达的信息技术,一场无法预见归期的别离,不知生发了多少的离愁别绪。诗佛王维,一生参禅悟道,面对好友元二出使安西,惜别之情却难抑。他以极其巧妙的语言艺术,写下千古第一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被公认为中国诗坛的奇诗佳作,更被誉为“古今第一绝句”。后被谱成送别歌曲《阳关三叠》,成为流行千古的绝唱。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好友元二要西去边疆战场,诗人在渭城送别。早上淅淅沥沥的小雨,好在刚刚打湿了尘土,空气清新明朗。蒙蒙春雨,夹杂着些许春思与惆怅。柳树翠色如新,浓浓惜别深情,却被渲染得明快轻柔,没有了往常离别的黯然神伤。
此诗短短四句,没有过度描绘离别的场景,哪怕送别之前,彼此早已酒过多巡,在文中也只是用了一个“更”字,凸显这杯酒的意义深重。饯行的宴席上,不舍的告别与嘱托,早已说了无数,到了真正的离别之际,强烈的惜别之情愈发凝重,唯有以酒代言,千言万语,皆是融在酒里的殷切祝愿。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堪称绝妙之笔。很多人将此句与高适的名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相比,后者更多的是对友人前行漂泊之路的劝藉安慰,前者却是现实中更真实恳切的话别。
王维的送别,别开生面,更有其他送别诗少有的气度从容,风格隽永,正映照了前两句明朗轻快的基调。无言的一杯酒,利落却厚重,真挚又无渲染,余韵悠长,久久回荡。
如果我们构想一下这幅送别的图景,其实就是劝慰:“老友,再干了这杯酒吧。出了阳关,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实际上,我们送别亲友,很多时候都会这么说:“去了陌生的地方,不比现在有这么多的亲人老友,要多加珍重!”虽说最普遍性的离别,最能引起人们的共情。然而一生参禅悟道、境界高远的王维,在成就这首唐诗的压卷之作中,难道竟是如此浅显直白、毫无特别之处的离别相送?这绝妙之句的背后,难道只是这般俗套的下酒辞吗?
之所以被称古今第一绝句,其境界意义也必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从古至今,我们只是一味地渲染了那场情深意重,却没有真正挖掘其隐含的寓意,以及足以撑得起这个“千古第一”的意境和艺术魅力。
王维,他的诗词素来极富禅机哲理,文化素养深厚,绝非俗套之人。当时唐朝的民族矛盾加剧,吐蕃和突厥对王朝的侵扰时有发生,开元二十五年,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途中王维还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使至塞上》。而《送元二使安西》作为王维的晚年之作,那个年代,一个曾经到过边关的诗人,他自然了解“古来征战几人回”是多么平常之事。当他送友人元二西出战场、守卫边疆,既然有不舍和牵挂,诗人也必定不会无视战争的残酷无情。这一走可谓九死一生,这场分离也许是生死别离。多年之后,元二是否还能平安归来?皆不可知。
“西出阳关”,更是期待友人在历经战争的千难万险后,能够平安凯旋,挥着胜利的旌旗,自西面而来,出了阳关,重返渭城。但这毕竟是数年之后的光景了,你眼前的这位老友那时恐已不在人世。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感怀之意,并非只是自东向西出了阳关,到达边塞后要珍重,更是期盼友人能够平安胜利归来,在自西向东的返程中,从西边一出阳关,又到渭城。其中不仅有对友人的祝福,更是有对国家兴衰的深度关切。他期盼的是友人平安、国家和平兴盛。
但一切的真挚情谊和希冀,只能融化在这杯无言的酒里。因为山高路远,战争无期,人生苦短,一别便是经年,也许自己真的无法等到再相见,唯有把酒言欢。的确,王维在元二赴安西的几年后,便与世长辞了。
王维此诗的境界之高,在于并非只是简单直向地去表情达意,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重构画面,去描绘诗中的他人与自己。正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西出阳关,历经空间的回环转换。今日故人在此送别,来日恐无故人相见。此诗之绝妙,是在时空转换中,将友情、人生及家国情怀,一并交融,创造出扣人心弦、荡气回肠的送别之境,以震撼人心的感染力,成就了此诗格调和艺术上的登峰造极!
这才是王维的本意:老友,再干了这杯酒吧。前行路上,只愿你能少一些孤独与忧愁。待来日你西出阳关,凯旋而归,我恐已不在。但青青客舍、依依杨柳,依旧会在这绵绵朝雨中,以最清丽的姿态,为你接风洗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