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燕
“服化道”向来是古装剧必过的观众评论关,因为这正是人们选择看古装剧的重要理由。由于有时空距离,古装剧的创作空间比时装剧更大也更自由,同时也就更需要独到的创意和精心的设计。环境造型、服装道具、画面构图以及色彩光影的整体考究和用心设计,可以为观众带来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的同时,也可令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从中得到传统文化的美学滋养。
因此,《风起洛阳》开播以来,被议论最多的除了两位当红男主角的演技和颜值,便是该剧的人物造型和服装道具。由于同样改编自马伯庸的小说,观众不免拿《风起洛阳》与《长安十二时辰》相比较。2019年播出的《长安十二时辰》(准确地说是前16集),为行业树立了有关剧作和摄影剪辑的新标准。近三年来,我们可以看到,从之后的《鹤唳华亭》到今年的《骊歌行》《千古玦尘》,以及不久前完结的《周生如故》等剧,从环境造型到服装道具乃至整体色调,虽各有风格,但无一例外地追求与中国传统美学相呼应的审美情趣。比如曾经的古装剧中所呈现的高饱和度的“阿宝色”,已经普遍转为更加贴近古典文化气质的素雅古朴色调。
虽然资深影视演员以及传统影视制作团队入驻网络剧市场,给古装网络剧带来了质的飞跃,但与屏幕上的传统电视剧相比,网络剧自有其不一样的基因。从古装网络剧中以青春爱情为主线的“古偶剧”“甜虐剧”的占比和热度,以及历史正剧在网络世界里的水土不服,我们不难看出,古装网络剧的核心观众群体是跟互联网一起长大的网生代。
面对年轻而充满热情的观众群体,精品化制作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是大势所趋。与此同时,精品化制作也给青年观众带来传统文化的洗礼和熏染。值得玩味的是,在市场化竞争导致的制作升级过程中,古装网络剧不仅传递了侠义、正义、守信、忠贞的传统价值观,而且还有意无意地承担了传递传统文化之美、国风之美的最有力度的媒介。
环境造型不应止步于华丽大气,还应该与剧情实现恰到好处的贴合,才能起到完美营造氛围烘托剧情的作用
使用富有想象力的设计和华丽精美的制作,是当代古装剧中环境造型的一个普遍现象。环境造型不仅止步于华丽大气,而且讲究与剧情贴合,起到完美地营造氛围烘托剧情的作用。
《千古玦尘》所展示的世界宏伟瑰丽,从上古世界的神界、仙界、妖界,到后古世界扩增的天界、妖界、人界,为观众构建了一个宏大世界以及众生平等的世界观。仿宋剧《鹤唳华亭》则追求写实风格,高山丽水、亭台楼阁、高墙大院,每一场景每一幅画面都简约至极却也唯美至极,透露出以淡雅、低调和精致为主要特征的宋代美学,营造出文化宋代的意境与氛围。开篇时陆文昔面对的壮丽山河、白鹤振翅,与宋徽宗的《瑞鹤图》气韵相仿;萧定权和陆文昔隔屏相遇的晒书场,则尽显宋代文人的风雅与诗意。所有场景的设计都与人物命运的起伏沉落浑然天成。与之相呼应的是仿唐剧《骊歌行》,色彩基调偏重古朴兼具盛世时期的华美之风,整体稳重大气,同时又不失细节处的考究。今年的黑马之作《周生如故》,没有高楼广厦的宏大场景,却把塞外边关的雄浑、寂寞王府的静谧表现得恰到好处。环境造型的简约质感,恰到好处地烘托了细水长流不急不缓却一生一世的古典爱情气韵。
再说服装道具。较之从前古装剧的大而化之、粗制滥造,当今古装剧的服装、配饰、道具都越来越精益求精,在细节上处处体现出文化与审美的追求,考据与创新并举,与当代网络剧的思想性和叙事性的进步相得益彰。
《鹤唳华亭》虽为历史架空剧,但服化道却是写实主义的风格设定。精心设计的服饰道具,高度还原了宋代的风土人情,透露出以淡雅、低调和精致为主要特征的宋代美学。该剧所出现的文官服饰,如朝天幞头、花式折角幞头、程子巾、通天冠、方心曲领、玉带、鱼符等服装细节均把控得十分严谨。就连贵族女子不同场合穿的袆衣、鞠衣、朱衣、礼衣,也尽有体现。让观众在这个历史悲剧中感受个人情感和儒家理法之间矛盾痛苦的同时,又充分领略了宋服宋制之美。
以唐代生活风情为背景的《骊歌行》,虽然是一部爱情轻喜剧且整体评价不高,但其服化道确实是考究精良的。在服装造型及妆容上,着重参考古画、陶俑及敦煌壁画等资料进行设计呈现。在服装制作上,汇集了各种传统技艺与非遗元素,如螺钿、缂丝、绒花、扎染、蜡染、打籽绣和盘金绣等。主创团队用他们的精巧和匠心,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绝美呈现在观众眼前。
合格的服道化首先应该是合理的,之后加上富有创意的设计,才有可能成为展示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学的平台
由于在原著作者和剧集主演方面都集结了顶流,《风起洛阳》开播之前就拉满了期待值——期待其在各个方面都成为《长安十二时辰》的升级版。但事实并非如人们所料。抛开剧情、表演、剪辑等方面的硬伤不谈,单是环境设计和服化道的潦草,也使得这部剧本应具有的精品质感大打折扣。
首先,用充斥着每个角落的连串红灯笼来表现盛唐繁华,实在是差强人意。在《长安十二时辰》中,成片成串的红灯笼确实给予过观众以华丽的视觉震撼,但时隔近三年,同样的悬疑探案题材,同样级别的演员阵容,居然还用同样的环境造型套路,观众就无法不审美疲劳到开始冷静审视其合理性了。比如高秉烛的安身处,是一间当中放着一口棺材的破陋居室,但屋顶却整齐排列着上百盏红灯笼。即便为了突出主角光环,甚至即便单纯地为了追求视觉效果,也应考虑基本的合理性。如果布景不能与剧情相互映衬,环境不能成为人物性格命运的注脚,那么视觉再华丽也不为剧集增色。
用来集中体现“盛世”的“南市”街景,也只是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拥挤、逼仄的闹市。放眼望去,街边满是廉价的义乌小商品,比如我们在旅游景区常见的那种贝壳风铃。想象中唐朝的雍容细致,被批量生产的旅游纪念品搞得灰头土脸、粗鄙不堪。成千上百的群演穿着横店服装库质感的“唐装”,手持造型乡土的假花走来走去,令观众不由得频频跳戏。
当然,几位主角的服饰造型还是相当考究的,但却与环境背景格格不入,导致每个主角都像浮在背景布上进行着努力而夸张的表演。本该由服化道集体营造出来的古代氛围缺席了,即便再耀眼的明星也很难以其个人光芒将所有背景和周遭细节填满。
对于古装剧来说,合格的服道化首先应该是合乎情理的,在合情合理的基础上,加上富有创意的设计,才能成为承载人物性格和命运走向的最佳容器,也才有可能使剧集成为展示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学的平台。而《风起洛阳》作为一部有大投资大明星的作品,却没有适当、细节考究且有创意的服化道做“配套设施”,显然很难算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大制作”,更不要说成为又一个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的载体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我们期待,会有更多用心制作的古装剧出现,用独到的设计引领审美,用细节处的考究烘托古典氛围,让建筑、装饰、服装、道具以及光影色调与光彩照人的演员们一起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展现国风之美的惊艳之作。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研究员)
来源: 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