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阿里员工的吐槽在圈子里火了
其实这位阿里员工的遭遇不是个例,现在很多高薪企业/外企的入职基本要求都是:可以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
可是很多烤鸭们在听或读写的训练中,都败给了“说”。雅思8000词全掌握,但不敢说;语法考题so easy,但不会说。
对英语能力的考核是每一位想进入咨询公司、投行、四大、世界500强外企乃至互联网公司的留学生们必经的一道坎。
先说四大,每年想进四大的财会学生很多。由于四大的竞争过于激烈,还诞生了一个词叫做“四大复读生”,指的是那些在应届没有拿到四大offer但依然希望来年进入四大工作的留学生。
进入四大如此之难,根本原因就是四大对求职者的英语水平要求特别高。
首先,在简历关就会先刷掉一批人。四大的网申界面是全英文的,申请者需要填写自己的英语六级成绩。在申请部分,还要用全英文描述自己的个人经历。书写时需要注意分点作答,要求描述清楚,语法正确。
四大的面试分为群面和单面,每一项都及其考验面试者的英语口语能力。群面阶段大概会刷掉三分之二的申请者。案例分析讨论阶段一般使用中文,但presentation的时候需要用英文。
经理面和Par面主要是通过中文进行,但需要先用英文进行一段自我介绍。
同时,在四大也会接触很多英文材料和英文网站,公司群发邮件时,也会要求使用全英文进行撰写。
英文能力已经成为很多大公司招聘时考察的必备项目,其中口语能力在面试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如何在一个月内让英语明显提升?
那些行业内的精英,通常在谈论到他们大神进阶经历时,都会提到一本杂志——《经济学人》,这是一本创刊近170年的英系杂志。
大家在翻看《经济学人》的时候,建议先把The world this week读一遍,这样可以先了解最近在全球最有价值的几个信息,还能掌握一些独特的表达方式,最终利用最少的时间得到最大的收获。
通过阅读《经济学人》我能收获什么?
①地道的口语表达
口语内容属于输出。但如果没有大量的输入型积累(比如阅读),很难说出实质性、有深度、有个人独立观点的内容。而《经济学人》又是西方主流媒体公认的杂志中的NO.1,文章内容的精良、高水准在业内有口皆碑。
②丰富的知识体系
不要以为《经济学人》讲的都是金融领域的知识,其内容的深度、广度为众多读者所称赞。
③深刻的理论观点
《经济学人》中的每篇文章都有着深度思考的内容,基于事实,深挖背后的逻辑和故事。很多烤鸭都会抱怨口语难,每次都被考官卡分数,不妨来读读《经济学人》,让考官对你另眼相看。